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习俗

在喧嚣浮华的时代,生死的命题似乎离年轻人遥远,但有一位九零后青年却以平静的姿态驻足生命的尽头,成为亡者的引路 人。他是喃呒先生锺学诗,于生死之间,用庄严的仪式告慰亡者,以无言的大爱引领迷茫的灵魂。他是亡者的导师渡者,用虔诚的信念与温暖的心为逝者带路,通往冥间的归宿。在这条少有人涉足的道路上,他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尊严与爱的深意,谱写了一曲新时代青年对传统与人文精神的无声赞歌。 以喃呒先生为事业,不是锺道长年幼时候的目标。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从事殡葬业,祖先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喃呒先生。他虽然是第十代传人,但家人从未给他承继的压力。他年幼时,就去丧礼现场当乐师,过着其他小孩无法想像的日常:白天读书,晚上在丧礼现场工作,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他中学,甚至学院,不断循环。虽然生活环境离不开丧礼,但是成为喃呒先生的契机,是因为父亲的 腰伤。家里弟弟妹妹众多,学诗道长虽然向往国外留学,但他为了家人,选择顺应天命,出道成为亡者引路人。 生死之间的桥梁 “喃呒先生是亡者的引路人,把灵魂引去该去的地方。一路保送,过程中我们会成为逝者的老师,指点迷津,告诉他们人生另外一个 阶段须知的点点滴滴。”从事喃呒先生多年的他,在丧礼现场见识了无数的家庭冲突,无论是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发生的冲突,还是因为争夺家产而导致亲情破裂。这些纷争虽是外界的事情,但深刻地折射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这一切看在他眼里,甚是唏嘘。 作为一名喃呒先生,学诗道长也经历了许多自己无法避免的挑战。有一次,他在一座组屋做法事,楼上突然抛下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恶意伤人,幸好没有砸中他。丧礼的音响、乐器与诵经的声音不可避免地会打扰到他人,但是不应该这样被伤害,好好沟通才是上策。 丧礼中的“微妙变革” “为了顺应时代变迁,2009年,我们经常做法事做到深夜1点半;疫情前,吉隆坡一带会做到晚上11点结束。疫情暴发后,时间更是提前到了晚上10点。这些是全隆市的丧事从业者的共识。”学诗道长表示,丧礼的习俗在变化,作为从业者,他们需要与时俱进。“丧 礼,不只是哭哭啼啼,尤其是客家人的丧礼,喃呒先生会适度地开玩笑,调节整个丧礼的气氛,让家属在哀伤中不至于过度沉浸,而是能更平和地接受和送别逝者。” 当被问到近期热播的电影《破·地狱》中传统喃呒先生和新时代丧礼冲突时,学诗道长表示:“长辈传承传统做法是正确的,但是那坚持其实只是法事中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事情要挖掘,如果要考究,就必须从明朝清朝考究。身为同行的前辈,其实有很多都是电影里的Hello文一样,德高望重,为人严肃,但是他们的坚持,是为了让传统保留下来。”“我不只是由一位Hello文带出来,而是一堆。”当我听到学诗道长这样说的话,我噗哧笑了一下,可以想像得到学诗道长拜师的期间是多么不易。 在电影中有一幕,法衣上放置了内衣,这让学诗道长感到十分不快:“如果我们把一条内裤放在法衣上,大家也会不开心。”他指出,尊重传统与习俗,是我们对逝者的基本敬意。 丧礼的真正意义 时代的变迁使得年轻一代对丧礼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认为,只要生前待逝者好,丧礼就不再重要,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悖论。在学诗道长看来,年轻一代的这种看法,某种程度上是在合理化自己对逝者的不孝。既然生前对逝者好,丧礼时候,也就那几天,为什么不能好好道个别?“人是善忘的,往往需要仪式去提醒。有些人是没有伤口,丧礼其实让有感的人好好和逝者道别,让无感的人有一个理由去悲伤。” 在学诗道长看来,喃呒先生不仅是为了引导逝者走向冥界,也是 在为生者的情感提供出口,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与死亡的告别。“丧礼,不应该流于形式,丧礼是一场对话。现代的人,因为有学识和探知欲,不断和传统做抗争,单单懂习俗是没办法说服现代人的,不管是丧礼的任何人,要知其所以然。” “这部电影《破·地狱》的流派,若无错漏,应是广州正一派老广的 科事,持剑破狱,而不是道生黄子华和家属解释的《目连救母》。民间科仪,一者是救苦慈尊的破地狱,这属于道教类别;一者是化身目连/罗汉破地狱救母救亡的民间佛教故事。应是两种不同流 派。”学诗道长看了《破·地狱》后指出电影中的错漏。 从事丧礼工作多年,学诗道长最感动的莫过于,他家族因为口碑而得到不少老人家指定要他们来办丧礼。除了是信任,更是寄托。 在丧礼现场,看惯生死的学诗道长希望将来面对家人离世的时候,可以好好告别。对于丧礼外行人,可以好好了解一下喃呒先生到底在做什么事情,惟有深入一些去探知,才会明白喃呒先生的文化和丧事教会人们的真谛。 对于想要踏入喃呒先生这行业的人,学诗道长希望他们思前想后才进来这一行,不能只用赚钱的思维来考虑。很多时候,这一行做久了,看了太多生死大事,会有麻木不仁的状况,这都是修炼自己的过程。还有一件事是很重要的,就是要选对师傅入门。 记者有话说: 和学诗道长访谈间,我看到了丧葬这一古老职业的深邃与温度。他以谦卑的态度拥抱传统,以现代的眼光适应变化,在生与死的交界处架起了一座桥梁。这份职业不仅是为逝者送别,更是一种对 生命本质的探寻,对爱与责任的深刻践行。 身为新时代的喃呒先生,学诗道长不断进取,始终以开放的态度 探索职业的内核与底蕴。他通过学习丰富自身,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传统技艺,更努力将现代思维融入其中,为这份职业注入新的生命力。他深知,喃呒先生的职责不仅是完成仪式,更是为逝者和生者搭建情感的桥梁,让离别变得温暖而有意义。
1星期前
家人日前在街边摔伤,下巴鲜血淋漓,脚上也有几个伤口,至医院缝了几针,皮肉受苦好几天,幸好没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与妈妈聊天随口提及,妈妈以台湾习俗建议吃猪脚面线,我说等家人下巴不痛再说。忍不住转述,家人连称不用不用,这里没吃猪脚面线,也没有什么补运的食物。对,坊间不难见到卤猪脚、猪脚醋,但似乎没看过贩售猪脚面线。那么,本地有什么压惊补运的食物吗? 家人交游不广,他不知道不表示没有。我于社交媒体询问,大马可有补运食物?有人提及洗澡水加痲疯柑叶跟柚子叶以洗去霉运,或将家居服带去庙宇诵经、盖章。友人热心提供一些大马习俗,但听来确实没有补运、去晦气之类的食物。 猪脚面线是家常食物,蕴含妈妈、阿嬷为家人祈福的心意。先卤猪脚,面线煮好后,拌上猪脚的卤汁,上头放一两块猪脚。红褐油亮的猪脚,光看就诱人。面线就刚好和太烂的差别,无所谓好不好吃。只是近来风气转变,如今为家人烹煮猪脚面线的或许较少,反正许多餐厅、小吃店贩售猪脚面线,想吃不难。 猪脚面线亦是祝寿食物,长辈过生日尤其讨喜。中年后口味倾向咸食,比起甜腻的奶油蛋糕,如今过生日我亦宁愿吃猪脚面线。 在台湾,倘若遭逢意外、出院、出狱之类,通常热心亲友会准备猪脚面线,让事主除晦气、添福寿。假使不喜欢,事主吃两口意思意思即可,无须整碗吃完。万一事情严重一点,还可以过火炉。台湾乡土剧偶尔会出现某人过火炉、吃一口猪脚面线,周遭亲友拍手庆贺重生的场景。 信与不信都遵守 或因台湾大型天灾甚多,台风、地震等无从闪躲,台湾人习惯祈求神明以及不知名的力量消灾解厄。即使是看似科学、理性的科技业,亦有外国人看来啧啧称奇的习俗。不论哪家公司(台积电也不例外),机台摆放零食绿色乖乖(祈求机器乖乖)已是惯例。放了乖乖工作若不顺利,那就大家一起解决,但没放乖乖却是管理者疏失。为了职场和谐,一般人无论信与不信,全都遵守,反正放乖乖不算麻烦,且放乖乖至少能避免长官、同事啰嗦,这便是好处了。而乖乖须适时替换,一旦过期,灵力随之消失,不可不慎。时代演变,并未改变台湾人以食物祈求顺遂的习惯。 平常可吃、过生日可吃、补运可吃,猪脚面线还真是台湾人的神奇食物,我还没想到另一种食物足以相提并论。人到中年,深知世事多艰,倘若吃点猪脚面线果真能补运添福去晦气,实在是满好的安慰。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8月前
10月前
年少时曾听父亲忆述他与姑姑一起在表姑父家过年的事。 那是二战后百业待兴的50年代,他们失去双亲的第一年,兄妹俩寄人篱下,在一个生疏的环境中,度过他们有生以来最难忘的新年。 表叔(父亲的表弟)对他们说:“你们不可以过年哦。”根据华人习俗,至亲逝后,家属服丧一年期间,是有不参加喜庆活动、不围桌吃饭等禁忌。同是十来岁的少年,父亲当时明白表弟说这话时并无恶意,只是表达方式过于直率,而年幼的姑姑,则不服气问为何不能与其他小朋友一块玩炮仗。 表姑父怕晦气,在年除夕的大清早就叮嘱他们两个乖乖待在房间里,没事别出来。 父亲识趣,整日就把自己和妹妹锁在房里,外面喧嚣热闹的世界,将他们区隔。为了安抚闹别扭的妹妹,他教她剪纸来分散注意力,也苦中作乐。 然而,表姑母还是在大年除夕为他们留了丰盛佳肴,并不避讳地给了他们红包。 父亲说那是他毕生最难忘的团圆饭。没有双亲的团圆饭,兄妹俩挤在窄小的房间里,静静地把饭吃完。父亲说,眼前美味的食物不会再有妈妈的味道了,一切都变了样,但外面震天欲聋的鞭炮声却告诉他,应该变的是自己面对未来的心态。 “所以,幸福不是必然的。”父亲最后平静地总结,没再往下说。当时的我听了只把父亲这段往事当作他心酸的过去,未曾真体会到个中的五味杂陈。 直至许多年后,当我失去了父亲,终于明白那种至亲离世的锥心之痛,是刻骨铭心的。 父后的第一年,我在怀念和悲伤之间摆荡。望着父亲写过的新春对联,他栽种过的水仙花,他珍藏的贺岁CD,心里空荡荡的。犹记得去年今日,他还兴致勃勃地忙着布置、营造新春气氛,并不厌其烦地指导我春联要对仗工整,而其中的贴法则是上右下左。而今,物在,人不在。唯独母亲不怕触景伤情,坚持留下他的旧物作纪念。 少了父亲的新年,仿佛变得不再圆满了。我甚至打算把这自己喜欢的节日当作普通的假日那样地度过,不必大肆铺张,不必张灯结彩,反正也不会有亲朋戚友上门拜年。 然转念又想,父亲生前即使抱恙,也不会如此自暴自弃地封闭自己。他极喜欢新年的热闹欣悦。即使肉身衰迈,也无法熄灭他对新年的期盼和挚爱,他既写挥春、贴春联,也播放着新年歌。那时我还说他太隆重其事了,他却说:“这过年的心情啊,其实也反映了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新的一年就是新的开始,所以,我们过年就有了重新出发的意思,你说能将就地过吗?” 言犹在耳。他已不在了。 新的一年,并不因为人世的沧桑和无常而停驻,年依然踩着欢快而隆重的步伐踅近。到处都是年的味道和声音。正月里难得好天气,阳光炽烈,春风和煦。不时听见燃放烟花疏落的劈啪声,还有,邻居在前院炭烤的鸡蛋卷香,那阵阵传来的浓郁焦糖香,以及,他们一家人的欢笑声。 只有我们的大年除夕,显得冷清。母亲强打起精神来准备团圆饭。热腾腾的食物不仅滋养身体,也温暖了贫瘠的心情。还记得,那是一场简单的团圆饭:香气四溢的南乳粗斋煲,精致的芦笋炒带子,还有香煎豆腐,一一被端上了桌,食物的分量减少了,也没有佳节应有的大鱼大肉,然而,却凝聚、延续着属于我们一家三口的味觉记忆。 蜕变重生迎新年 年,还是要过的,就像日子依然要继续。 我问自己,新年的禁忌到底是为了什么,若过于拘泥传统禁忌,则成了作茧自缚,与其说不能庆祝新年,毋宁把这当作是一个缓冲期,让我们调整心态去面对一个新的转变。因为,在另一个世界的父亲,也不会想看到家人终日沉湎于痛苦、无助的心情中。 除夕夜,承载着崭新一年的意蕴,也承载着蜕变重生的可能。 那一年的除夕夜,我想起了父亲的幸福论,终于明白了他隐忍不说的话:人这一生,与至亲能有多少次的团圆饭?是否珍惜、体会过当中的快乐和温馨?能否每年都是相同的人围桌欢聚呢?除夕团圆,是亲情的凝聚力,也像是一绺切不断的精神纽带,不论天涯海角,都会把一家人的感情紧密地系在一起。 新年伊始,是展望一个新的开始,不让幸福时光轻易地溜走,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片刻,说不定就是将来难再得的回忆。难忘的团圆饭之所以深烙在我心底,不是为了自哀自怜,而是使人反思,莫负时光,珍惜眼前人。
11月前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贴春联”成为了华人家庭不可或缺的习俗。贴春联不仅仅是农历新年的传统,所承载的书法文化与其寓意,更让春联有著非凡的价值和意义。 这段期间,各个书法家或是书法爱好者都会“挺身而出”,以“义卖春联”的形式进行,让各个团体受惠,这也包括了华小、华中和独中。大家秉著“热爱华教,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精神,挥毫提笔,义务性质地进行挥春,这是值得赞扬的义举。 贴春联的习俗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通过文字的表达,展示对语言艺术的追求和欣赏。 春联不仅具有吉祥祝福的含义,还能够起到装饰作用。用红纸写成的春联,配上金黄或墨黑的字迹,与春节的红火氛围相得益彰,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此外,春联通过简短而富有意义的文字,传递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祝愿。这种传统的表达方式,让人们在喜庆的节日氛围中,感受到乐观向上的情感。 总的来说,春联是中华文化中具有深厚传统底蕴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寓意吉祥的文字,传达对新年、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为节日增色添彩,成为农历新年期间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11月前
由于奉茶习俗以闽南人最为奉行,同属闽南文化的中国闽南、台湾至今尚保留着这个传统,尤其台湾更是盛行不衰,甚至连霸级市场里也推行奉茶,家乐福就是其一。 所谓奉茶,那是古早时的一种仁风善举风俗。以前的社会,一些神庙、商家或住家,会在门口处摆设一张桌子,上面放一个大茶壶及数个茶杯,还有一盆的清水供洗杯子用,有些设有长凳,这些都是给过路的行人饮茶止渴,歇脚休息。 或许有人认为不需喝别人家的茶,只要到茶楼酒馆去喝两杯,那就不解决了吗?可是古时候穷人多,当出门往外地去都以脚步行,不舍得坐车,而且古代的交通工具不多,价格也不便宜,为了省钱就用脚行路了。同样的,为了省钱或身上钱不多(有者甚至是身无分文),路上都不舍得喝茶吃东西,往往自带馒头糕饼及以葫芦装水,或者什么都没带,渴了就喝溪河之水,灌满腹肚止渴又止饿,回到家才吃。有些则向住家商店讨水喝,通常是讨取井水或茶水。于是,一些善长仁翁就在家门口摆设“奉茶”,供路过者饮用。 通常会以“茶岫”(福建话),即藤竹编织的器物,内装茶壶,有盖子封顶,里面设有厚厚的棉布内层,以使到茶壶能够长时间保温。盖因华人都有热(温)食的习惯,觉得冷的饮食对身体不好,尤其是茶。若是冬天,冷饮更是受不了,而茶岫就有长时间保温的功能。 奉茶习俗在马来西亚盛行了多年,当年的神庙、会馆、宗祠、商店等都有奉茶,一般是设在会所庙堂里面,仅供会员或香客等人饮用。一些则设在门口外,供路过者饮用。摆设在门口外奉茶的,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过后就逐渐少见,迄今可谓完全消失了。设置在户内的奉茶同样的也愈来愈少见,甚至连神庙、会馆、宗祠也难得一见。原因有几个,主要是上世纪初,英政府在各地设立公共水龙头,人们外出就可在路边公共水龙头灌满肚子,就少去喝“奉茶”了。再者,经济愈来愈好,大家都消费得起,就到咖啡店喝茶去。还有就是觉得奉茶的杯子不卫生,清水洗杯不够干净,担心病菌等。最后就是当今的矿泉水、盒装水及罐装水,极为普遍又便宜,人们就采用它们来给顾客、会员们饮用了。 [nonvip_content_start] 目前在太平市里还有两家商店,尚以茶岫奉茶给顾客,茶杯备有多个,都是经过清洗干净的,仅供予店内顾客。基本上属于款待顾客的,不算奉茶风俗。至于会馆、宗祠神庙完全消失殆尽,少数改为现代的饮水机,可以说奉茶风俗在我国已经消失了。 中国还有奉茶习俗吗?在福建泉州有千余年历史的元妙观(玄妙观、天公观)外,尚有奉茶。但不是传统的茶岫,而是电热开水桶,即使冬天也会热乎乎的,杯子则是一次性纸杯,用完即弃。 目前以台湾保留奉茶习俗最好,在新冠病毒肆虐之前,尚可见到传统的奉茶,即以茶壶或不锈钢桶等装茶水等供人们饮用。今日所见多数采用饮水机设备,且有冷、温、热水供应,杯子也采用纸杯。几乎台湾所有神庙都设有饮水机及纸杯,这是传统奉茶的现代版,多数设在庙内,一些设在庙外门口处,极为少数是以茶壶或不锈钢桶的装备。至于商家设在店外走廊处的奉茶,已十分罕见,在基隆有一家香烛店外的走廊,尚以塑料桶装水,备有纸杯,写着“奉茶”。另一家在北港,也是设在走廊处,写着“烧茶”,那是提醒小心使用,避免烫伤。 由于奉茶习俗以闽南人最为奉行,同属闽南文化的中国闽南、台湾至今尚保留着这个传统,尤其台湾更是盛行不衰,甚至连霸级市场里也推行奉茶,家乐福就是其一。
1年前
灯料、灯座与天公座,均是人们供奉玉皇及三官大帝的纸供品,供焚烧给祂们,尤其是祂们的部下级别较低的神明领取里面的纸钱。一方面也是人们通过烧化这些供品,祈求神明保庇,消灾解厄,顺利平安,健康长寿,富贵兴旺。 福建人祭祀神明,有烧一种叫做“灯料”或“灯座”的纸钱,它是一套三包的组合,祭祀后焚化给神明。 卢观杰(1986年生),吉隆坡人,祖籍广东,母亲是福建人。80年代开始,每年正月初九,他们阖家伴随母亲一起拜天公,因此对于福建祭祀民俗颇有兴趣,那时候就见到母亲采用灯料来供奉天公。多年后,他遇到一位福建道长并向他请教,才了解灯料与灯座的不同。 他说,三包灯料的封套颜色传统上是红色,也有黄色或橙色。封套外观会有八仙、福禄寿等神仙图案。一套分大、中、小共三包,代表着三官大帝(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里面的“黄钱”也有分别,大包“天”黄钱打上三个洞,中包“地”黄钱打上两个小洞,小包“水”黄钱打上一个小洞,天地水即三官大帝。 除了黄钱,观杰指出灯料里面尚有其他纸品,如值符通金马、玉皇诰、太上曰文、三官纸等物。值符通金马是一张印上一个长胡神明骑着马的图案,文字写着“使者”,专用于将灯料传达上天庭兼保护作用。玉皇诰是一张写着“玉皇诰”、“生辰玉君”与“加金上和源”等许多文字,两边有多个神像及神兽图案。太上曰文有两个神明各骑马,手持的旗帜不一样,一个是方旗,一个是三角旗,另有十二个手牵手的双髻孩童像,其上文字是“太上文日方”。三官纸有两张,一为天官赐福,另一是中元地官赦罪与下元水官解厄,两张以神像图为主,具有解厄补运之效。这些纸钱,全部合称为“黄符”(也叫中原神码)。这些木板印刷的纸张,朴素古拙,有些文字是异体字抑或难于明白的生僻字,乃罕见的民俗物品。 [vip_content_start] 卢观杰指出,灯料属于玉皇大帝及三官大帝专用,其他神明一般是不烧,而当今已有许多神明也有烧了。灯料经过时间的演变,逐渐衍生出灯座,灯料无法竖立,而灯座就可竖立摆设了。里面的物品纸钱与灯料大同小异,外观封套略有不同。三包一组的灯座必须由小的套进中的,中的再套进大的里面,一个灯座就是三包的合体。 在中国福建闽南的天公桌摆设,尚可见到竖立的灯座,马来西亚较少见。闽南地区也没见到天公座,近年有见到“天公塔”,略异于天公座。针对这一点询问观杰,他说天公座就是从灯座衍生出来的新供品,这一点与本人的看法一致。天公座是在我国中马一带被人创造出来的,原形就是灯座。 卢观杰早年就读双威大学多媒体设计,对于传统艺术十分喜爱。自学纸糊纸扎,小学三年级就做了一个小型天公座,中学时自作的天公座,连八仙神像也是亲手做出,不用简陋的印刷品。数年前曾经做出灯料及灯座售卖,由于做事认真,遵从传统,获得神庙的喜爱。后来做出的天公座引起商家采购,甚至模仿。 他说,天公座的黄钱有分数量,24及36码专属私人家庭所用,72码属于神庙或私人家庭办喜事采用,108码属于神庙专用。目前他从事彩作(纸做的神像等),由于作品精美,作工细致,被台湾人大量订购了数套三十六神将,这些必须耗费大量时间制作,为了更加专注彩作而借此机缘转型不承接灯料、灯座及天公座的订单。 灯料、灯座与天公座,均是人们供奉玉皇及三官大帝的纸供品,供焚烧给祂们,尤其是祂们的部下级别较低的神明领取里面的纸钱。一方面也是人们通过烧化这些供品,祈求神明保庇,消灾解厄,顺利平安,健康长寿,富贵兴旺。
2年前
清明节前夕,《名人导航》以”清明习俗与禁忌——祭祖怎么做才对?“为主题,策划了一项仅开放予星洲人会员免费报名参加的会员专属活动,成功吸引逾70名会员一同在线交流。参与活动的会员反应踊跃,热烈提问获得主讲人李永球一一解答。 ”清明习俗与禁忌——祭祖怎么做才对?“线上交流会要点摘录 主讲人:李永球|本地著名华人民间历史、民俗、文化田野工作者 日期:2023年4月4日(二) 整理:实习生 陈健梅 清明节是个慎终追远的日子,通过扫墓祭祖,我们能够缅怀亲人,甚至在清明节的日子里能够与亲戚们一同相聚,一同扫墓。清明节其实是寒食节和上巳节的结合,随着时代的演变,寒食节和上巳节逐渐被清明节所取代,而它们的习俗也被清明节所融入,因此我们才会在清明节扫墓的同时,也会去踏青。在祭祖扫墓时,除了要特别注意步骤以外,贡品以及明器的摆放也是十分重要。通常马来西亚祭祖的糕点都会有薄饼、发糕、枕头糕、芋草粿、Rempah Udang(润巴乌啷)等,这里面受到马来同胞的影响,所以会出现华人以外的糕点。压钱也有很多种做法和不同的纸钱,例如就有五色钱和黄白钱之分,而且单人墓或双人墓的压钱方式也有所不同。明器主要是烧给祖先的,因此也必须注重封条的正确写法。华夏文化注重的是敬天地礼神明然后效法祖先,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清明节不光是缅怀先人,更是提醒我们要做好自己、照顾家人、拜祭祖先,然后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奉献,从而达到天下。 问答精华 一、 清明节扫墓最常见的疑虑就是有关于女性,像是女儿出嫁之后可不可以回娘家扫墓?或是女生来月事是否能去扫墓? 李永球:在古代时,女儿出嫁从夫,如果嫁到很远的地方,就很难回娘家了。因为当时候的交通不方便,加上媳妇得照顾婆家主人的生活起居,因此她很难回娘家参与扫墓。但现在时代变了,我们当今是科技工商业的时代,女性可以自由赚钱,自己做主。只要媳妇把婆家或夫家这边的祭祀工作安排妥当,那她便可回家扫墓。我们(华夏民族)的风俗强调的是和谐。如果她(媳妇)娘家有兄弟反对她回来扫墓,那么我建议最好是不要去,因为或许会导致兄弟姐妹不和的情况发生。所以我建议她如果要回娘家扫墓,可以事先和家里的兄弟商量,他们(兄弟)同意之后就可以回去扫墓。风俗最主要的就是和谐,希望回娘家祭祀扫墓就不要闹得兄弟争吵翻脸,通过协商都能解决。而媳妇回娘家扫墓的次序得先是去婆家或夫家的祭祖扫墓,但如果娘家的扫墓是提前在夫家之前,那么也没问题。 女生来月事其实是可以去扫墓的,但通常长辈都会让你不要去。因为在古代时还没有出现卫生巾,因此女生在来月事时,会用一种衣扣式的卫生巾,即缝上一块布在腰间绑起来,而这种设计的缺点是很容易滴漏在裙子上,所以并不方便外出。但现在的卫生巾设计得很好很舒适,外出也不会泄漏,所以去扫墓肯定是没问题的。因此除了清明节时,女生在生理期时也是可以拜天公的,可以触碰祭品贡品,甚至是准备贡品。 二、如果在清明节时没办法回乡扫墓,那么提早扫墓或是找人代拜、遥拜,是可以的吗? 李永球:我看过一个住在美国的人,他每年都会花几百美金请本地的一个人替他扫墓。那个人替他管理三个坟墓,请人来清理杂草或是给掉漆的墓碑上漆,然后再买祭品来替他祭拜亡者。包括压纸钱、烧明器这些程序,做完了还会拍照给他看,从他那里赚取些佣金。这种形式的代拜其实是没问题的,因为如果没人替你打理坟墓的话,就会杂草丛生、没人理。或者你也可以选择遥拜,像是在你在远方的家里架起一个桌子作为香案,放上贡品,对着天遥拜。但如果你在本地(马来西亚)是有祖先的坟墓,那在你抽不开身回来扫墓的情况下,最好是寄钱过来请人帮忙打理坟墓,让坟墓保持干净整洁。 [vip_content_start] 三、关于”新坟不过社,老坟不过清明夜”的说法,提到说清明节扫墓对于去世还未满三年的亡者,上坟的时间需要提前到春社日之前,是有这样的说法吗? 李永球:这可能是比较北方的说法,因为我没什么听说过。通常扫墓都会在前10天或后10天,或者前10天后8天。至于“新坟不过社,老坟不过清明夜”的说法,还需要再探讨。现在我看过很多人在正月初一、正月初二去扫墓,还有的正月初一、十五日也去扫墓。因他们住在国外,他们会趁着回来过年时顺便扫墓。或许是清明节时无法回来,又或许是面对家庭或工作的问题,所以会有人在正月初一时扫墓。有人就会说“都还没清明节,你扫什么墓啊?”这样,但如果他不在这个时候扫墓,而他清明节无法回来扫墓,那么祖先的坟墓就没人打理或打扫,一片荒芜。所以在这种无可厚非的情况下,提早扫墓是可以接受的,但并不鼓励。总而言之,有拜总好过没有拜。 四、我们都知道以前比较常见的是土葬,而现在比较盛行火葬。那义山坟墓和骨灰塔之间的清明习俗有差异吗? 李永球:有差异。因为土葬坟墓需要清理和打扫,需要压墓纸的。但骨灰塔就没有这些东西,而且骨灰塔是集体膜拜,非常复杂。当你在骨灰塔祭拜自己的祖先时,选择的那一行刚好祭拜到是你的祖先,那就很好。还有你在骨灰塔如果没地方压纸钱,就用火化的方式烧掉就好。 五、扫墓过程中有一些习俗或多或少都有点迷信,像是有人说拿石头压坟可能会对后代子孙造成压力?还有人说清明节也有和新年一样抢头香的说法,第一个插香就可以得到保佑?或是在扫墓压纸的时候,只有男生可以爬上去吗?以及扫墓结束后能不能燃放爆竹? 李永球:拿石头压坟并不会造成后代子孙的压力。当然,石头不会拿大块的,都是拿小小粒的石头压在纸钱上面,目的只是为了不让纸钱被风吹走,并不会造成子孙的压力。扫墓和生活压力是两回事,如果感觉压力,还是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我也没听过清明节抢头香的说法,但清明扫墓时有规定说长幼有序。最大的长辈拿最大支的香,其他人的香都是比他短一截的,然后按照辈分的顺序来祭拜。 还有,扫墓压纸钱时,男女都可以压。在压纸钱时要注意的是坟墓中间有个线,从棺木的地方开始,不要用脚踩上去。或许可以踏在边缘的地方,然后以跪的方式压纸钱。 扫墓之后要不要燃放爆竹在马来西亚也是引起很多争议,因为有人说放爆竹是用来驱邪驱鬼的,所以放爆竹会把祖先这个鬼给驱走。但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祖先不是鬼,而是神。我们祭拜祖先是祭拜他的阴阳,所谓的魂魄。“魄”是鬼,但不是我们看电影看到的那种鬼,“魄”只是鬼的一种名词。在中国南方,在坟墓祭祀祖先都会燃放爆竹,所以马来西亚有这样的风俗其实是没问题的。 六、近年来有义山会禁止露天焚烧,不进行焚烧(纸钱或明器)的仪式会不会有违习俗? 李永球:现在很多人都说环保问题,所以禁止露天焚烧。但环保的问题不应该和民族扯在一起,因为环保是需要从生活起居中做起,像是少用电、少用冷气、少驾车、减少使用塑料袋等都是最好的环保方式。而且用电是最不环保的,因为很多电都是使用柴油或天然气来发电。所以我们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每一天都能做环保,不要特别针对这个焚烧仪式来批评或批判。在很多民族习俗里,包括外国一些烧雪人都是不环保的,但他们也是同样进行。我们要尊重不同民族不同的葬礼方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都是需要被尊重的。所以露天焚烧跟环保没有关系。如果义山禁止露天焚烧,那么就要去争取,因为说要不要进行焚烧仪式是个人的选择,我们有烧(纸钱或明器)的权利。 七、在贡品方面,很多人对带来的贡品例如水果都有些疑虑,像是有哪些水果比较适合或不适合拿来祭拜,以及到底需不需要在祭拜之后拿走贡品? 李永球:其实只要能吃的都可以拿来祭拜,没有规定说什么贡品不能拜。至于哪些贡品比较合适呢,那就得看你所祭拜的逝者喜欢吃些什么、喝些什么。比如说我的阿公比较喜欢喝咖啡,那么我的贡品就是咖啡;如果他喜欢吃榴梿,那么我就带榴梿当贡品。这些都没有对或错的问题,取决于逝者的口味。假如你的阿公在天上知道他的孙子还记得自己喜欢的食物时,他就会感到欣慰,这真的很有心。 至于祭拜后要不要把祭品带走,其实最近才盛行说祭拜后的食物不能吃、很肮脏、很忌讳等等。但这些都是假的,祭品绝对是可以吃。像是我们家都会把祭品吃完,不会把祭品留在现场。或许会留一个发糕在那边压一下纸钱,是没问题的,没有任何忌讳。 八、”闰月“时不能扫墓是不是正确的说法?为什么有些人(例如有读者在中国惠州的亲戚)选择在中秋节扫墓? 李永球:我有看到网上或中国一些地方说闰月时是完全不能扫墓的,不管是新旧坟都不能。但我觉得这些说法毫无根据,因此清明节本身就是个节气,随节气就是好日子,不需要要什么禁忌。 而中秋节扫墓,在中国各个地方其实都有不同的习俗。以砂拉越来说,他们会在七月十五去扫墓。所以有人在中秋节扫墓、冬至时扫墓……像是冬至扫墓祭祖在中国是很大型的,因此在什么节日扫墓,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日子,不一定是在清明节。但普遍上来说,清明节扫墓是基本规定的,全中国都会进行这个扫墓的日子。 九、有关于一些迷信,像是扫墓时不可以带雨伞,哪些时段不能扫墓?或不能带小朋友一起扫墓,扫墓后需不需要调节一下自己的气场? 带雨伞是没问题的,穿黑衣服也没问题。不会说因为你带雨伞就会招阴,像我每天就会带雨伞去巡查。天气那么热,带雨伞可以遮阳遮热,还可以避免下雨的情况,所以我建议大家去扫墓都带雨伞。 哪个时段扫墓也没有特别限定时间,只要有空都可以。早上当然比较不热,有些人选傍晚是因为早上需要做工,所以扫墓的时间很自由,什么时候方便就什么时候进行。而且带小孩子去也完全没问题。 至于扫墓后要不要调节气场,其实是很个人的。我是觉得不需要,但如果有人要做也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每个人的做法都不同。像是有些人会带铁钉半路丢掉,或者有些人会带金银石半路丢掉,都会有人因为觉得去坟场阴气较重所以需要做所谓的驱逐,这些都是个人的行为。 其实清明节没禁忌的。最大的禁忌是说你不要随便撒尿、吐口沫在坟墓,或者不要对着逝者的照片或名字讲一些不礼貌的话语,不要口无遮拦。
2年前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的习俗有不少的禁忌。比如说,很多家庭不允许已嫁出去的女儿,在清明节时回娘家到祖坟祭拜祖先,因为担心外嫁女回娘家祭祖,会把父母、兄弟的好运”分薄“,尤其担心此举会把娘家的财运,分到外嫁女的夫家!其实这是极为误导性的谬论!已外嫁的女儿,在清明节时携夫带子回娘家祭拜祖先,绝对不会”分薄“娘家的财运。 在我曾处理过的阴宅个案群里,有一些人本计划把安葬在不同地方的祖先遗骨,重新拾金安葬在一片风水极佳的福地,但却受到家族里一些成员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是,由于目前众家庭成员的生活安稳无恙,尤其是一些事业或生意已经是有声有色的家族成员,更加反对任何对祖坟的改动,因为担心此举可能会带来难以预知的风水反效果。 其实如果有缘觅得一片风水极佳的福地,比如福地坐落在“当运”的卦位,如果再有外局的好风水峦头、来去水亦配合得当,并得到风水高人的指点、处理,重新拾金安葬分散各地的祖先遗骨,聚集于一片上好风水的福地,的确能够迅速为后人带来更加有利、更强的好运势。此举不但方便后人每年集中扫墓,也让大家在每一年的清明时节里聚会,家人感情更加融洽。 期间我也不时接到询问,有关把早年火化的祖先骨灰重新安葬在福地里,是否也能带来像土葬的好效应。大家也许曾听闻,火化后被安置在骨灰塔的祖先遗骨,其风水效应是有限的,尤其是比起土葬者。在风水效应的大前提下并在有所选择时,土葬的好风水效益往往是比火葬或摆在骨灰塔来得更加强大而且更加长远。 然而现今的摩登社会,真正好风水的福地真的没那么容易觅得而且数量有限,就算是一些现代化的墓园,绝并不是信手拈来就是带有好风水的吉地!一些地区或国家甚至依法限制,不允许或减少土葬的措施。 为往生的祖先进行土葬,再加上内分金、立碑、定出水口等被处理得当后,其风水效应的确不可小窥。其实把早年火化的祖先骨灰重新安葬在福地里,也能为后代带来好的风水效应。因此在近年里,尤其是在即将步入新的风水九运的当下,不少经济能力许可的人,都纷纷托有识之士,帮忙觅块好福地,把众祖先集中在一起,方便日后的维护与管理,更希望能够为家族众人带来长远的好风水效应。 也许大家曾察觉,不少人在清明节扫墓后,把一叠长方形的黄白或五色纸,以石头或砖块压在墓碑上,表示已经有后人祭拜过该祖坟。接下来该石头或砖块整年都压在墓碑上了!其实我们不建议在扫墓后,把石头或砖块压在墓碑上,因为这样会对子孙在日后带来各种莫名的压力与阻碍。如果想要标记已经祭拜过该祖坟,只需把整叠的五色纸放在墓碑上就足够了。 清明节当天一早,子孙们即一起到祖坟除草、清洗坟碑等。见过一些人使用洗衣用的漂白水来清洗祖先坟墓,其实这样是不好的,因为会导致墓碑退色或变色,往往被认为带来不好意头! [vip_content_start] 如果碑文的漆剥落不清了,可以涂上新漆。坟的任何部分破损,有可能不利子孙,比如说左边的破损影响家中男性族人,右边影响女性,因此大家都极为关心,即分工合作以水泥修补之。要是祖坟的破损过大,需要更多工夫的维修,必须另行择日,聘请水泥工匠修补,不可贸然处理以免带来不必要与难以预料的麻烦。 清理干净祖坟后,子孙们即一起把一大清早便开始准备好的祭品奉上。先拜祭后土,之后才开始拜祭祖先。在祭祖时记得为自己及家人祈福,祈求祖先保佑每一位子孙后代身体健康、出入平安、事业顺利、财源广进、大富大贵。 在烧了金银纸等祭品后,子孙们便有如在户外露营般,在祖坟前分享大家所带来的食物饮料,大话天南地北,无形中也能加强家族众人的互动,此情此景比在过农历新年或春节时有更多家族人员集聚一堂,更其乐融融。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的习俗有不少的禁忌。比如说,很多家庭不允许已嫁出去的女儿,在清明节时回娘家到祖坟祭拜祖先,因为担心外嫁女回娘家祭祖,会把父母、兄弟的好运“分薄”,尤其担心此举会把娘家的财运,分到外嫁女的夫家! 其实这是极为误导性的谬论!已外嫁的女儿,在清明节时携夫带子回娘家祭拜祖先,绝对不会“分薄”娘家的财运。外嫁的女儿,终究带有娘家的血缘关系,在清明节祭拜祖先理所当然,也是慎终追远的环节之一。大家有机会集齐一堂,不是更好吗? 慎终追远,是尊重祖先,追念先人的范畴,不忘祖先之意也是体现孝道,为自己的子女们塑造好榜样,以后他们也能同样地孝亲敬老,做个好人。再加上在此节日,能有机会与表亲们相聚,有更多的互动,亲戚关系也更加好,以后遇上困难时,也能互相关怀并伸出援手。 我见过一些坟墓,一遇到雨天便聚水。不少人对此却不以为意,最多在清明扫墓当天,随便将坟前的水、泥浆清理干净就罢,等到明年再作打算。其实祖坟长期聚水,会对子孙不利,尤其会影响健康与财富。因此在清明祭祖时,必须做防范坟前聚水的措施,如避免出水口阻塞,坟后的泥不会随雨水流入堂前。尤其是“淋头水”的现象,即上坡的雨水冲到坟的后边,有如大水淋在头与肩膀上,会为子孙带来祸害无穷! 一些人只重视男性祖先的坟墓的状况,却忽略女性祖先的坟墓。这是因为坊间有一些说法,女性的祖坟,如妈妈、婆婆、太婆等的坟墓不会对后代带来任何吉凶影响。其实这也是错误的谬论。在风水的角度来讲,不论是男性或女性的祖坟,都会一样地为子孙后代带来同样程度的影响。因此大家不能只注重修补损坏的男性祖坟,却对女性祖坟弃之不顾。 一些人曾听闻坟墓前面的出水口“不重要”,因它只为坟墓“排水”之用。其实坟墓的出水口是极为重要的,定错方位,有“杀人不见血”的反效果。因此一些对此阴宅风水实践里的最高法门不甚熟悉的风水师,宁可不为他人随意定出水口,以免弄巧反挫,危害他人。甚至懂得处理出水口的风水高人也不随便为行为或心地不良、不孝的人在其祖坟设立出水口,以免坏人更佳。 有经验的风水大师,在为他人祖先坟墓立碑时,必须懂得如何取得气运平衡的方向,才能平均地福泽每一位子孙后代。如果立碑或定出水口方向与方位不当后,可能导致其子孙后代,日后有不平衡的际遇与发展,如某一房的子孙特别好运、生意越来越旺盛,然而其他房的后代却萎靡不振。 也有一些人以为,在修造祖先坟墓时,个人付出的费用多寡,与日后将会得到的好处或荫护成正比。其实这也是不对的谬论。曾见过一些将要修造祖坟的个案,由于一些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后代,自告奋勇地愿意为祖坟修造费用多付一些,其用意是不想让其他的家人负担过重,但好意却可能被其他家人误以为有私心,或个人隐藏议程,因而产生误会甚至口角。 其实只要有经验的风水老师,能够为主家的祖坟在立碑、定出水口时做到平衡、公正不阿,后代才能平均地得到祖先好风水的荫护。 撰文:许鸿方 Master Kenny Hoo电邮:Kenny@GoodFengShui.­comwww.GoodFengShui.comwww.Facebook.com/GoodFengShui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在我家从未间断过。汤圆寓意团圆,福寿康宁。冬至这一天,无论家人有多忙碌,都不会错过一碗汤圆的小心意大祝福。 “想吃哪种汤圆?”每年的冬至,我总是给家人逐个问。心灵相通的双亲,选择鸡汤汤圆;两个小孩迫不及待,嚷着要吃糖水汤圆。纯天然色素的汤圆,加入鲜美的鸡汤,撒上香菜葱花碎,香味扑鼻;五彩汤圆倒入清甜的班兰叶糖水,芳香诱人。一碗碗端上餐桌,一张张脸笑了,一阵阵笑声响了。 老中小三代人,在餐桌旁围成一个圆圈,爸妈以客语聊往事,我和哥哥以粤语谈时事,小孩以华语说趣事。虽然每个人的历练、兴趣,个性不同,一如碗里的汤圆,大小不一,五彩鲜艳,各有特色,却协和地一起相依相偎。外头风雨交加,里头一家人,一边品尝温热美味的汤圆,一边说说笑笑,是冬至里最美的画面。 然而,岁月匆匆,世事无常,6年前母亲逝世,天伦变色;数年后随着父亲也离世,团圆变得黯然失色。五彩汤圆鲜亮依旧,三代同堂共聚的场景无法再复制。每逢佳节倍思亲,痛失双亲的冬至,令人怅然不已。深深感慨往昔的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时光,珍贵如金。 把握现在的幸福 多年以后,偶然阅读一则故事,醍醐灌顶——有一只蜘蛛在圆音寺的横梁上结网,修炼了1000年,佛祖问蜘蛛:“世间上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回答道:“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2000年后,同样的问题,蜘蛛还是给予佛祖同样的答复。3000年后,蜘蛛的想法依然不变,于是佛祖让蜘蛛到人间走一趟。蜘蛛投生为人,经历得不到的爱情和即将失去的真爱,第4次面对佛祖同样的提问时,终于恍然大悟——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纵然团圆的拼图缺了一块又一块,接纳“得不到”和“已失去”,珍惜拥有的一切,最为珍贵。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