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书店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乌托邦,是一个国家的理想国。 上世纪中国的五大书局,即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都集中在上海,作为中国出版业的摇篮,书店自然不少,钟书阁、朵云书店都成为了热门景点。我逛过的书店,则大多沿着学校附近的地铁10号线点缀着我的生活地图。 【光的空间 The light space】 ●地址:闵行区吴中路1588号爱琴海购物中心7楼701 ●交通:轨道交通10号线 龙柏新村站 新华书店是中国最大的国营连锁书店,上海的这家有个好听的名字——光的空间,由日本国际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和大部分中国本土书店一样,门口基本上都会摆放他们国家的政治人物有关的自传或传记,算是一个特色。 安藤忠雄把“光”融入空间,大部分面积用于书籍陈列。书店没有为了提高销量而不设计座椅供人们坐下阅读,这里不仅在大厅空间里设置了多个免费的软沙发,如果想要更好的位置,还可以用一杯咖啡的价格到阅读区享受自己的阅读旅行,只要是爱书的人,都能在光的空间里找到自己。 因为羁旅,书多了折腾不动,膝下虽有一只绝育小猫,但他又不能传承我的书柜,所以手指不再摩擦纸张,而是划过ipad电子屏,但那里无法拥有代表我的清醒或困倦、认可或反驳的意识的留痕。 但真想把样书买走! 上海大部分的书店都有样书供读者翻阅。样书被包上一层透明的塑料书皮,贴上标签摆在最前面。样书因为翻动而变厚了很多,手指和页面的摩擦让书里特别的几页变了颜色,让人知道共鸣的思绪在哪里有最久的停留。至少我逛过的书店里,没有一本书的塑封膜被扯开,也没有一本样书崭新地像从未翻阅但却又不折损,对喜欢书的人而言,这简直是一种崇高的爱意。 【茑屋书店】 交通:轨道交通10号线 上海交通大学站 地址:上海延安西路1262号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 上海延安西路1262号有些年头,可以追溯到一战结束后拥有96年历史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如果一间书店里同时能够阅读、看展、喝咖啡、购物,那么与其说茑屋是书店,不如说它是一间经营生活方式的数据公司。在脱离实体出版的时代,茑屋书店为趋于虚拟和数据的社会注入了可触碰的真实感。本来打算拍几张照片,但书店挂着禁止摄像的牌子,那么,就完全地用眼睛记录空间,遵守规定吧。 推开书店的玻璃门,咖啡吧台的香气先于一切占据了我。一楼的主题是各类人文社科书籍,兼售咖啡和文创杂物。因为是历史建筑,物尽其用的同时也要做好保护措施,所以书架的中间会突然出现一个用玻璃隔出来的空间,里面是一根螺旋状的大理石柱子,很是有趣。二楼——我想没有人不喜欢踩上去会发出轻轻的声响的木质老楼梯。扶着旋转的扶手走上去,像是穿越到上个世纪去参加一个文化沙龙。二楼正好也是以艺术展览为主,去的那天,正好在举办一场电影展。中国本地艺术家的作品常常来到这里,想看摄影、书法和绘画的展览不用非得去到美术馆,艺术和日常生活之间的隔膜因为书店的关系变得很薄,这对培养国民审美来说是件好事。时尚工艺品也不少,全球限量价值40万人民币的法拉利书、安藤忠雄价值34万的手稿得戴上白手套排队才能翻阅,香奈儿的设计概念展,也会和它的香水一起来到这里。 上海茑屋的客人很多,只来看书的人——极少。它倒像是城市的心脏,年轻人,老人,外地人,本地人,像血液一样回流,又散掉,城市也因为书店而生动起来,尽管不完全因为书。 【naive 理想国】、【author’s room 作家的书房 】   洛克外滩源Rockbund,上海黄浦江和苏州河在此处交汇,租借时代的建筑群,为上海赋予了历史与现代重叠出的厚重与轻快。2010年成立的年轻出版社——理想国,其书店坐落于繁华的上海外滩,但居然有些难找。它隐蔽于建筑群宽敞的夹巷里——奇怪的形容,然而真是这样。 在收集理想国的资料的时候,许多探店者都提到了它来自两片大玻璃的公共性。《伟大的街道》一书中写到:“最优秀的街道都有一个特别之处,它们的边缘都是透明的,那里往往是公共领域与不那么公共的,或者彻底个人化的私密领域相遇的地方。”理想国一楼由玻璃作为主体,书店便成为外面街道的延伸,公共与私域的界限因为玻璃的质感而削薄、压扁。 理想国的一层主要是阅读区域,一进门就是一排极具吸引力的长桌,让你脑子突然发热马上就要挑选一本书在这坐上一天把它看完。但如果真的这么决定了,那就要先去店里的咖啡吧台买一杯意式咖啡。但如果买得太久,长桌就会被书本、笔记本和戴着耳机的年轻人全部占满,没有你的位置了。书架上的书都是理想国自己出版的,弧形的空间让墙体变成储存书本的洞穴,挑书的时候,好像在挖宝藏。 上海的书店是咖啡味的,几乎每一间都有咖啡。书不便宜,要每个来书店的人都带走一本肯定不现实,所以即使不设立消费门槛,大家还是会主动地买上一杯咖啡,书店经营起来也还有些流水。我决定到理想国开在楼上的“作家的书房”去喝一杯。 上至二楼,感觉误闯了《繁花》剧组的公寓片场。门,我猜是橡木的,镀金的把手和墨绿色门帘,又让人觉得走进去的是泰坦尼克号的豪华大厅。这里是香槟色的,光线更加浪漫。张爱玲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间公寓,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主战场,也是许多作家的故居,他们都喜欢公寓。 我选了一个面对大理石吧台的位子坐下,吊灯闪烁着五颜六色的酒瓶和高脚杯。我想夜晚的作家的书房也不应该只有阅读和写作,只是接到这份稿件邀约的时候正是塞满考试和实习面试的期末,所以暂时推掉了这场自己约自己的酒局,喝点咖啡吧。 店员提示我点餐的二维码贴在了桌上的墨水瓶背面,瓶里还插着根羽毛笔。我扫开二维码看菜单,才知道前滩的咖啡是会把人弄醉的——付完这78块人民币的账单,我的灵魂微微颤抖——或许颤抖的是钱包。我果然是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人,区区一杯78块的咖啡就把上海的纸醉金迷勾勒得如此立体。 上海总是有腔调。我不是什么美食家,如果把还不及刚刚付款零头的罐装咖啡和这份特饮摆在我面前同时品尝,我也不可能尝出它们的差价。所以我决定享受它被端上来的时候底下的精致托盘,享受我脚下的实木地板,享受精心设计过的灯光明暗,享受这寸土寸金的上海滩。 格算。(上海话“划算”) 不久,我的78元就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我身边。店员介绍它:日式焙茶粉为基底,加入深烘焙的咖啡增加香醇感,搭配燕麦奶和淡奶油提高特调咖啡的醇厚度,再撒上抹茶粉作为装饰,更加贴合了书名。一起来到我的桌前的还有它的灵感来源——日本观念摄影大师杉本博司的文学摄影集《直到长出青苔》。之所以点它,是因为我也爱青苔,没想到就此认识了一位大师。 书中收录了杉本博司自1974年以来所有的代表作品,书名来自《万叶集》。在他的镜头中延续、表现了日本文化万物的凄美与物哀,东方美学与哲学结合呈现。他写到:“时间,有着压迫、不赦免任何人的腐蚀力量,以及将所有事物归还土地的意志。能够耐受这些而留存下来的形与色,才是真正的美丽。” 一本书没买,但能用一杯咖啡去知道一本好书,也是赚到了。理想国这样介绍自己:“以优质书籍的出版为原点,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将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与观念公之于众。”印象里,理想国是前卫、直接的,它有盈利的野心和能力,也出版好书。 离开外滩,地铁带我回到熟悉的校园和小小的出租屋。海派文化把这座城市浸润成精致的样子,然而我只是来念书的普通学生,只能不远不近地看一眼它的繁华,然后仍过我的日子。 不过,感谢款待,霞呀侬。(上海话“谢谢你”) 【复旦旧书店】 地址:伟德路88号 交通:10号线,江湾体育场 复旦旧书店已经有24年之久,两次搬迁,仍离复旦很近。店长张强从收旧书摆路边摊开始,后来开了自己的店面。张店长说:“因为大家都管书店叫‘复旦那儿的旧书店’,那就叫复旦旧书店吧。” 书店面积不大(我甚至要说它狭窄),装修简单,和其它的书店大不一样。游客一般上也不会想大老远去一个售卖二手书、没有座位、挤满大学生的书店去吧。但我还是想写它,毕竟写我在上海逛书店,总要写写去得最多的那一间。 记得第一次和室友晚餐后散步至此,一进门,书架、楼梯、目光所及、我的脚边,都是书,乱糟糟的。旧书店的书少有刚印刷出来的新油墨味,霉味从二楼往下飘,店里最古老的收藏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打折的二手书总是有人要,但有一些书,似乎整个世界都不再需要它们,所以就用绳子捆好,永远地堆着。逛了很久,但因为没有目的,所以什么也没有买,只记得旧书堆积如山。 之后再来,就是为了用最低的价格去知道《什么在决定新闻》,发现放得发霉的《论犹太人问题》,顺便抖掉角落里缄默了一万年的《雷雨》身上的灰。第九版《发展心理学》的译本或许是太新了,店里竟没有。正版实在太贵,一念之差购入了只有原价五分之一的劣质盗版书,占了作者、译者和出版社的便宜,觉得自己像水沟里的老鼠似的,简直现代孔乙己:“偷”书……那能叫偷么……真没办法,那么贵的教材一学期要买好几本,我心想,等发财了再把正版都买一遍,就当收藏我的青春岁月,这样我也就不算剽窃知识劳动成果的小人。 以书店的名义 人类越来越忙。其实看书的人并没有我想像的多,实体书读者自然更少。流行病时期更有九成实体书店暂停营业,四成书店在2020上半年收入下降了50%,这加快了中国书店的转型过程。从售卖传统出版物,到复合型零售模式,上海的书店及出版业是中国书店形态变化的缩影,印刷媒介作为人们视觉的延伸似乎已经得不到满足,于是书店也完成了听觉、触觉的延伸。上海连走路都要快,所以去书店不能只去书店,书店里不能只有书——最好是能一边等约好的人之前,一边听音乐,安静地看一会书,买些文创,再把生意在有书有咖啡的桌子上谈成那是最好。 我不知道理想的书店到底应该长什么样子,或许还缺一只猫。让书店赚钱吧!至少还有书店。就像现在,走进一个叫做书店的空间里,人们听音乐,研磨咖啡,调酒,欣赏艺术。晕黄的灯光里,人们社交,人们看书。 相关文章: 【我在丹麦逛书店】吴岫颖 / 我想慢慢找回年少情怀 【我在香港逛书店】去香港,可以逛哪些独立书店? 【我在狮城逛书店】来到新加坡,先去一趟图书馆吧!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要观察一地之文化面貌,独立书店(或旧时所称“二楼书店”或“楼上书店”)所代表的是具备特色、理念和专长的售书场域,更是值得注意。独立书店在香港同样由来已久,并已轮转了多个世代。 香港一直是重要的文化重镇,从19世纪开始便已经有不少书店、出版社。随着这片英国殖民地逐渐发展成与世界连结的港口城市,来自中国、日本、东南亚和欧美世界的各种思想和知识,都透过书本在香港汇聚。到了冷战年代,香港的出版业甚至成为各个政治阵营互相角力的场域,国共、中美都各自有所支持的知识分子和出版社,发行不同的书刊。当时在亚洲算是相对自由的香港,亦形成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不同的思想、知识和创作都能在此萌芽。 除了出版,书店更是不可忽略的部分。香港有好几间老牌的连锁书店,像是后来整合进联合集团的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中华书局,以至来自新加坡的大众书局(已于2020年结束香港的书店业务),也在战后陆续发迹。著名的台湾诚品书店,亦在2012年进驻香港。 但当然,要观察一地之文化面貌,独立书店(或旧时所称“二楼书店”或“楼上书店”)所代表的是具备特色、理念和专长的售书场域,更是值得注意。独立书店在香港同样由来已久,并已轮转了多个世代。老牌的二楼书店,像是田园书屋、乐文书店、榆林书店等等,书本种类比较齐全,新书上架速度也快,而且折扣也相当怡人,数十年来为不少书痴稳定地供应着精神食粮。 近10年来,新一代的独立书店亦在香港陆续开张。受限于香港的高昂店租,这些书店的店面通常都比较小,但亦因此更有强烈的个性和特色,有非常鲜明的选书主题,书店环境配置和展示书本的方式亦别具设计心思。除此之外,香港的书店非常积极地举办各式各样的艺文、议题和社区活动,不同志趣的人总是可以在适合的书店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1. 序言 说到在香港必定要到访的独立书店,自然要提起旺角的序言书室。序言经营已有十多年,专精社会科学类的书籍。如果读者对任何社会议题有兴趣,举凡社会运动、政治、性别、劳工、城乡、种族、身分政治,以至各种哲学问题,都可以在序言找到新的知识泉源。序言的店长叫做未未,是一只灰黑毛发的猫咪,有固定办公的位置,闲人不准打扰。至于人类店员,则个个是专业的知识库,若心中有什么议题想找答案,店员总能马上推介店内相关的著作。序言店内还有每月销售排行榜,更早已成为香港出版和书店业界的参考指标。 【序言书室】 店面地址:旺角西洋菜南街68号7字楼 开放时间:每日12:00-22:00 网站:http://www.hkreaders.com/  2. 界限 同样在旺角,有去年刚搬迁的界限书店。若对艰涩厚重的学术书籍没有兴趣,那么界限的选书相对平易近人得多。界限书店的选书涵盖文学、社会、哲学、历史,都是轻松、有趣,却不流于低俗和流行的读物。界限的选书和策展,把逛书店、阅读文字、吸收文化养分的门槛压得极低,但同一时间,所卖的书往往都能冲击一些既有的想像和观念,为读者提供思想上的激荡,打破界限,正是界限书店的宗旨。若有读者想找一些香港文化和本地出版的敲门砖,界限书店的店长们都和善亲切,十分乐意为学生和游客推介浅显易懂的入门书。 【界限书店】 店面地址:旺角亚皆老街16号旺角商业大厦20楼A室 开放时间:每日13:00-20:00(周五至日营业至22:00) 网站: https://www.boundarybookstore.com/ 3. 一拳 一路往北,在深水埗可以到一拳书馆。虽然店名甚有气势,但一拳是深水埗的街坊书店,除了卖书之外,更成为社区重要的聚脚点。一拳书馆的馆长庞一鸣本身是社会工作者,因此也把各种对社区的想像和理念放到书店的选书里面。也不知道馆长到底施展了什么法术,一拳里面除了书店常见的文青知青之外,也总能吸引很多住在附近的民众,走进书本的世界。一拳同时也大量地举办各种不同的活动,从讲座、分享会到工作坊、真人图书馆等,主题丰富的程度,也跟他们的选书一样多元。如果想感受香港书店活动的文化和气氛,一拳几乎每个周末都有三四场,总会找到适合的。 【一拳书馆】 店面地址:深水埗大南街169至171号大南商业大厦3/F 开放时间:每日13:00-19:30(周一二四营业至21:00) 网站: https://www.facebook.com/bookpunch/ 4.阅读俱乐部 同样是在大南街,阅读俱乐部是去年开办的新书店,主打文学类书籍。术业有专攻,这里的店长精挑细选一系列香港、台湾以至其他国家的华文创作。不论是最新出版的作品,还是稀有难求的经典,在阅读俱乐部内都可以找到。但也不是什么书都会有的——选书反映店长的个性和品味,在文学书店尤其如此。所以,如果想找一些相对非主流的香港文学作品,相信阅读俱乐部的店长也可以帮得上忙。又或者,如果想自行翻开书页探索新世界的话,阅读俱乐部内还有一个阅读房间,让读者安静,没有压力地坐着看书。 【阅读俱乐部】 店面地址:深水埗大南街203号阁楼 开放时间:周三至日13:00-18:00 网站:https://www.instagram.com/abc.abookclub/  5.狮墨 狮墨书店是阅读俱乐部内一个分租的角落。狮墨自去年起与阅读俱乐部合作,在店面内划出自己的小天地,目前规模是3个书柜。狮墨书店是一间专门书店,主要贩售香港历史文化,以及史学和各种历史议题,也会包括一些澳门和东南亚的书。只要是对香港历史有兴趣的朋友,不论是专业的研究者,还是只想轻轻了解的读者,都能在狮墨找到各种热门与冷门的主题。狮墨的店长有学术背景,相信也能满足各位历史发烧友的种种需求。 【狮墨书店】 店面地址:深水埗大南街203号阁楼 开放时间:周三至日13:00-18:00 网站:http://www.lionsinkbooks.com/  【结语】常有人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但这里的独立书店,不论是经营日久的前辈,还是近年冒起的新秀,都各有千秋,带着自己的眼光和心思,拼凑出多元和活泼的文化地景,也为读者提供与其他国家书店所不同的阅读体验。 相关文章: 【还是要读书】EP1:校对侦探 | 许钦斐 【书市小耳朵】中国直播买书创惊人销量  
4月前
我父亲是个伟大的人。这话听起来老套,却是事实,有他这样的父亲我何其有幸。 了解他的人都会形容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严谨、博学、有哲理,他的孙女婿说他是一个“绅士和温文尔雅的人”。我想起了种族骚乱时期,在1969年5月13日,他和妈妈冒着风险为一名滞留在华人地区的马来保安提供庇护。爸爸把他藏了起来,妈妈为他做饭,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什么是人道精神。 他对结婚70年的妻子忠贞不渝,体现了真爱的意义。他总是把妻子放在首位,亲自照顾我的母亲,尽管她已是99岁高龄,但仍非常健康的痴呆症患者。 毫无疑问,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居家男人,一位慈爱的父亲和永远疼爱孩子的祖父,随时准备提供保母和育儿服务,包括在孙子需要时接送他们,在他们年轻时带他们去度假,直到后来出现相反的情况,他的孙儿带着他和婆婆去大马各地旅游,当时全球边境还因为大流行而关闭。 他是所有人的好友,年龄并不重要,因为与他同辈的朋友越来越少。他精神矍铄,喜欢与不同年龄的朋友一起喝葡萄酒,也喜欢与更挑剔的品酒行家一起喝XO白兰地。 他突然离开了我们。在我们家用完午饭后,他摔倒了——当时他一定是去附近商店买面包或鸡蛋,目睹这一幕的好心人把他送到了医院,医院在周二下午通知了我。爸爸在周三早上因脑溢血去世,他自摔倒以来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95岁高龄的父亲非常独立,坚持开车(我必须补充一句,这是非常鲁莽的)和母亲一起旅行。在冠状病毒病疫情前,他们会环游世界,乘坐邮轮到连我都从未去过的遥远国度!他们每年都会出游几次,因为如果不如此,我母亲会觉得很无聊,而且他们在度假时还能结交新朋友。 有些人可能知道,我的父亲原籍香港,因此他的粤语说得非常流利,这也是我叫他“老豆”的原因。他曾在一家出版社工作,后来和家人一起移民到新加坡,他的大部分家人现在仍住在那里,这也是为何我出生在那里,我曾经是新加坡人! 后来,父亲被派往吉隆坡成立马来亚图书公司。当时,马新同属一国,当他的小家庭因通勤不便而难以忍受时,我和母亲便与他一起在吉隆坡安了家。现在,我们都是有身分证的大马公民,已经加入了我们所移居的国家并成了公民。 父亲最终离开了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取名为高艺企业有限公司。他还为我母亲开了一家书店——这都是60年代的事了。我清楚记得,他就像着了魔一样,开始创作一系列儿童短篇小说,并将它们从中文翻译成马来文和英文。猜猜谁来负责英文版? 他聘了几位全职画家为他的故事绘制插图,这些故事的结尾总是寓意深刻,而我会翻阅每一本书并撰写英文版。翻译得是否完美并不重要,但必须吸引人、易读,故事结尾要有很好的寓意——这是他的指示,所以我就照着做。这很难,因为我必须为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写作——句子长度不能超过10个单词,而且绝对不能用“华而不实的英语”。我被告知这些书,尤其是他的原创中文故事,现在仍在书店出售,由高艺企业有限公司印行。 但真正困难的是,在我懂得其中的意义之前,他在全国各地长途跋涉,在闷热的学校食堂和其他展览上摆摊,以10仙、20仙的价格出售他出版的“廉价”书籍,为我们赚了几百令吉,再把其中看似很大的一部分收入捐给学校。 走遍全国推广儿童文学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了降低成本,让尽可能多的孩子买得起书来阅读、保存、分享和赠送,父亲亲自印刷了每本书,要么是黑白的,最多是三色印刷,有时是使用新闻纸。他想促进孩子对阅读的热爱,不想让孩子买不起好的故事书,因为故事书的最后都有一套很好的道德价值观。现在你明白我父亲为什么这么伟大了吧? 他满怀激情和热情,走遍全国各地,通过出版和推广儿童文学作品,向年轻人灌输阅读的价值和重要!他始终是文化、文学和学习的伟大倡导者,决心学习如何使用技术,比我们任何人都更善于使用他的电子钱包支付所有税务和账单。他甚至在试图学习韩语,以便能与我们的韩国教女与及其他韩国朋友交流。这就是他留给我们的遗产,也是我如此热衷于教育的原因。 他还是雪隆文具书业公会的共同创办人,这个公会至今仍然活跃,团结了众多志同道合的人士。他们不辞辛劳地结伴前来为他守灵,表达最后的敬意。 我的老豆现在在天堂。当我们凝视他在永眠中安详的神情时,我们确信他与耶稣同在。我们赞颂他在世时的生活,赞颂他给予所有相识者的言行祝福,赞颂他与每个人分享的慷慨灵魂和博大胸怀,赞颂他转发给许多人的早安图,这些人告诉我们,在那个致命日子的早晨,他仍在给他们发消息。 我以前的一位学生这样评价他:“一颗善良的心已经停止了跳动,但一颗曾经感动过无数生命的心,却活在他所爱的人身上”。的确,我想起了“我们所爱的人不会离开;他们会在我们的心中和记忆中,与我们同行”。 我和我的家人衷心感谢所有不辞辛劳前来参加他的守灵和葬礼、缅怀他和纪念他一生的人们。101个花圈和更多充满爱意的唁电触动了我们的心,表达了你们对我的家人──尤其是为我们付出一切的父亲──的爱与敬意。(作者为Sunway教育集团CEO)
4月前
5月前
不知不觉中,我从捡来的二手书里认识了新的作家和作品,拓展了自己的阅读版图,也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啊。 三层楼的Arnold Busck百年书店。 几个星期前,我在网上看到Arnold Busck书店举办一个“留宿书店”的活动宣传,有点被吸引,于是点击进去仔细读了简章:参加者在入夜后进入书店在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原址,整个晚上的活动包括作家分享、朗读,书友交流,夜间购书并享有特别折扣。书店将在午夜12点关灯,参加者就在书店打地铺睡觉,隔天起来漫步到附近一家酒店吃早餐。 这个活动,确实吸引了书虫如我,因为觉得“在书店过一个晚上”听起来甚是浪漫,尤其我很喜欢Arnold Busck书店位于哥本哈根的那一栋古建筑的风情。我想像着夜里在书店安静读书,然后熄灯后被书包围,不知道会是如何的一种体验。然而一想到要和陌生人交流,让社恐如我非常不自在,加上自己对丹麦当代作家的作品认识也很浅,便打消了念头,保留一点无法在这家已经屹立124年的书店过夜的遗憾。 到Arnold Busck找英文书  Arnold Busck这家3层楼的书店,是我刚来丹麦时第一家逛的书店。这间书店在1896年由Arnold Busck创办,全盛时期曾在丹麦全国各地有29家分行,可惜敌不过时代的命运,因疫情持续多年导致营业额下滑,最终在2020年正式宣布破产,旗下14间分行由大型连锁书店兼文具店“书&点子”(Bog & Ide)收购,而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这家总行,则由丹麦最大的出版社之一的政治出版社(JP / Politikens Forlag)接管,保留了书店原名,让这家从1901年就存在于哥本哈根闹市街头的书店得以在原址持续服务读者;后来更和咖啡馆合作,把店内一个角落租给咖啡馆,让买书的人逛书店时也有个可以歇脚的所在。 以前常去逛这家书店,因为它提供较其他书店来说比较丰富的英文书籍。尽管后来觉得自己丹麦文水平逐渐提升,阅读和口语都不算太差,然而日常都在使用丹麦语,在休闲阅读时,我总是有意无意避开这一语言,除非偶尔有吸引我的作品出现,才会主动找来丹麦作品阅读;因此逛书店时,我更倾向于去逛那些有提供英文书籍的书店。 近几年来,我逛书店的次数确实大大减少了,仅仅因为年纪大了变得有些不太爱出门,而渐渐倾向于网上购物。网上常逛的两家书店,saxo.dk和tales.dk,都是丹麦相当受欢迎的网上书店,丹英两种语文供书量都相当大,而且都有提供会员制,可以让会员们无限量阅读书库里的电子书。我虽没加入会员,但是也在这两家网上书店当了好几年的忠实顾客。 另外,丹麦各个图书馆藏书也很丰富,可以在网上预订,然后到选定的区域图书馆取书;图书馆也有提供电子书的借阅,确实减少了购买实体书的需求。丹麦人的阅读习惯其实相当不错,身边好些朋友都有加入阅读串流的服务,尤其有声书的串流服务,更是适合喜欢在跑步或通勤时听书的需求。 电子书与有声书的发展,确实有影响实体书店的存在。根据丹麦基督日报的一篇报导指出,丹麦在1965年最高峰期全国共有665家书店,2019年则减少至319家,其中连锁店“书&点子”就占据了90家。 在中古书店,淘到绝版好书 在丹麦住了二十几年,每年回家能买回来的中文书籍毕竟有限,虽然也开始了买中文电子书的习惯,但还是不得不拓展自己的阅读地图。这些年来大量阅读欧美文学,首选还是英文作品,偶尔会被一些丹麦文作品吸引而阅读,然而因为丹麦课税相当高,因此当地的出版品都不便宜,除非遇见自己想收藏的特定作家的作品,否则想要阅读丹麦文作品时,我一般会选择到图书馆借阅。 虽然实体书的买书量近年来下降不少,但是偶尔进城,我还是喜欢去逛逛书店的。逛书店有种让人安静的感觉,尤其一些小书店。哥本哈根有好几家间咖啡书馆,我家附近就有一家由一间小型出版社开的咖啡书馆,小小的咖啡馆,卖的都是出版社自己的出版品,我喜欢去那里小坐,翻阅一些比较小众的作品。 我偶尔也喜欢逛中古书店,里边卖的都是二手书,有时会发现一些旧版或绝版好书。丹麦很多中古书店会定期做书展活动,比如在两个月内,每一周以更便宜的价钱售卖店内所有书籍;你当然可以等到活动最后最便宜的时候才买,但是却有可能书已被买走了。中古书店里总是有一种地下室潮湿的味道,其实都是古书经年累月留下来的时间的气息。 另一家常逛的书店,则是政治出版社自己旗下的书店,就在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旁。那里的英文书籍量也不错,选择比较多;该书店也有附设咖啡馆,可以悠闲地喝咖啡选书。以前在家乡逛书店,总是会主动去寻找熟悉的作家的作品,如今逛书店,则是没有特定目的的选书。我经常被一本书的书名或封面吸引,拿起来看封底介绍,如果觉得有兴趣,就会把书买下,至于作者是谁,反而不一定那么重要了。 尽管丹麦的书店数目在近十年来有下降的状况,然而丹麦出版业还是相当蓬勃的。丹麦目前约有三百多家大大小小的出版社,如果把个人出版也算进去的话,数目应该不止这些。不是没有想过认真投入丹麦作品的阅读,可惜日常生活忙碌,阅读的时间都是拼凑而来的,无论在时间或精神上,都没有太多的余额拓展我的阅读版图。 目前的阅读习惯,语言上还是以中英文为主,偶尔阅读一些丹麦作品,或者好玩尝试以略懂的其他语言阅读,纯粹都是自娱。我确实希望有一天,或者能够更进一步认识丹麦当代的作家。偶尔经过书店,会看到书店正在举办各种新书发表会,我从来没有参加过。我其实有点想念年少时经常参加此类艺文活动的体验,然而如果对于作家认识不足,出席了也是无意义的啊。 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近十多年来,每年都会举办文学节(Louisiana  Literature Festival),我从未参加,去年因为邀请了村上春树,我追随着拥挤的人群排队去听他现场的访问。 在这样的文学活动里,看到人山人海的状况,终于明白出版和书店始终还是能在丹麦存活的原因。阅读的人还是不少啊,这样想来居然有那么一点点的感动。我想起上班途中,路边那一个据说是由某个艺术家亲手设计的木制书柜。那是一个交换二手书的中介站。我每天经过,都会看看里面有什么书,并且经常被书的数量和种类感动,原来,阅读的人还不少啊。 我从街边的这书柜里带走了一些,也放置了一些自己不要的书。有时看到自己送出去的书被带走,就会想像究竟什么人跟我有着相同的阅读品味。而被我带走的书当中,也有我不认识的作家,借着这个管道,让本来私密的阅读习惯,变成和陌生人之间有了无声的交流。不知不觉中,我从捡来的二手书里认识了新的作家和作品,拓展了自己的阅读版图,也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啊。 今年文学节的作家名单刚刚出炉,在被邀请的众多作家当中,我只看见两个熟悉的名字,但是决定还是会再次出席。我想慢慢找找回年少时候那一点情怀,走出书页中听听作家亲口说他们的故事。 相关文章: 【童话以外】多元化的日常,有种力量/吴岫颖 人类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说话啊/吴岫颖(寄自丹麦)
5月前
5月前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首歌,起初你毫不在意,但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才意识到,这不仅是一段旋律,它唱进了心里,而你已成为歌曲的一部分。影响我如此之深的歌曲,便是Beyond的〈情人〉。 〈情人〉的由来并不简单。1992年,Beyond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日本发展音乐生涯。黄家驹在万般寂寞之下创作〈情人〉,Beyond不仅是在思念异地的恋人,同时留恋着熟悉的家乡——香港。作词人刘卓辉曾解释道,〈情人〉的demo叫〈大陆情人〉,描述一个大陆人与香港人异地恋爱所遭受的阻碍与困难,借此隐喻大陆和香港的关系。无论创作动机如何,Beyond和刘卓辉对于异地恋的体会都是一致的。 Beyond鲜少创作情歌,但唱起情歌来比任何人深情,〈情人〉前奏的笛子声缓缓拉开了情感的序幕,像是雾包裹着听众的耳朵。歌词“淌泪”“唏嘘”“忍耐”带有一丝苦涩与克制的爱意。“你与我之间有谁?”黄家驹标志性的颤音像是在叹息,两人中间不仅有第三者,还有地域与文化差异带来的阻隔。间奏的吉他solo胜过千言万语,似乎是男方在回忆两人的点点滴滴。“多少唏嘘的你在人海”则仿佛是被拉回现实后的宣泄。结尾木吉他的弹奏加上黄家驹的哼唱,显得凄美又温柔。 〈情人〉听得我如痴如醉,久久无法平复。因为〈情人〉,我开始深入了解Beyond,对我来说有些遥远又近在咫尺的乐队——远,是因为Beyond活跃时期我还没出生;近,是因为卡拉ok、街头弹唱总是少不了Beyond的身影。然而,越是了解Beyond,越是不敢细听这首歌,歌词仿佛是黄家驹知道自己即将离去之时留给歌迷的遗言。乍听之下,这首描述异地恋的歌曲,竟听出了一丝丝告别的意味。 或许是黄家驹娓娓道来的歌声给了我错觉,我早在1993年就听过〈情人〉。那时候的我还没出生,却仿佛在另一个平行时空,曾买下《乐与怒》卡带,里面送了一张Beyond马来西亚不插电演唱会的门票。我心想,1994年将会看到他们更加大型的出道10周年演唱会,错过了这一次也没关系。 生命永远定格在31岁 那一场不插电演唱会的歌单没有〈情人〉,但演唱了〈海阔天空〉。一个多月后,黄家驹在录制日本综艺节目意外坠地重伤,昏迷6天后离世。那个节目叫〈小内小南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黄家驹还没做他喜欢的纯音乐大碟,还没来得及唱〈情人〉,生命永远定格在31岁。 31年前,你来到马来西亚开了人生最后一场演唱会。 31年后,我奔赴香港,这是我离你最近的一次,你已埋在黄土之下。 ——我后知后觉,黄家驹在世和他离开的时间一样长了。 前不久,香港市建局启动洗衣街的重建计划。Beyond的二楼后座便是其中一个单位。它见证Beyond每日每夜的排练,家驹的离世,Beyond三子的解散。二楼后座坚持了近40年,在新旧时代更迭之下被无情地拆除。 眼前的香港,拆迁建设翻新不知多少次,矗立的新公寓取代破旧的屋邨,那些旧日的足迹如同黄家驹的逝去,尘归尘,土归土。 可同时,香港书店有解析Beyond音乐史的书籍,唱片店还在摆放Beyond的旧卡带和黑胶,流浪歌手在人来车往的柯布连道弹唱着Beyond的歌曲,即使没有多少人为此停留……今年是你离世的31年,你在这里,又不在这里。 石澳大头洲的岩石堆积相连在一起,海浪拍打出不规则的细碎声,有的岩石经过海水多年的滋润变得暗沉。我站在情人桥上一览无遗,可谓是海阔天空。午后的太阳滋润着大地,热风微微吹过,我感到平静。另一边的华人永远坟场,黄家驹的坟墓同样面朝着无尽的天空和大海,九泉之下的故人将获得阳光得以重生。 我突然想起〈情人〉里的歌词:“盼望我别去后会共你在远方相聚。每一天望海,每一天相对。” 天人永隔。在我出生前,你比任何人更早离开这个世界。我和你相隔的,不只是一片海,还有31年无法横跨的距离。 这一刻,我真正明白了〈情人〉的含义。
6月前
《好小子》是我收藏在书橱,长达30年之久的一套漫画。 不晓得什么原因,我对这套33集的漫画执念颇深。念小学时,不知道哥哥从何处借来这套漫画,当时没有什么机会接触课外读物,不知何故却对它印象特别深刻。也许是被主人公“林峰”顽皮、为达到目的而不断耍小聪明和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吸引;又或许是被主人公林峰可以抛开家庭和世俗观念的束缚,跟着父亲潇洒、自由过日子的那份洒脱所吸引,以至于我脑海里一直记得“好小子”这套漫画。 1994年大学毕业,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地点在巴生。公共巴士是当时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换乘巴士去巴生之前,我总喜欢到吉隆坡市中心“大家购物中心”里的书店租借小说,以便在工作闲暇之余阅读。那个时候,茨厂街周边也有很多贩卖新、旧书的书店。因此,逛书店成了换乘巴士前,消磨时间的好去处。也就在逛书店的那会儿,无意中看到了《好小子》,这套我心心念念的漫画。 当时内心的那份喜悦,至今都还记得。一套33本的漫画,用透明的塑料袋子装着,整整齐齐地摆在架子上,我毫不犹豫地拿起来,然后直接付款。还记得当时很豪气地花了百多块钱,买了这套漫画。我手里提着这套漫画,丝毫不感觉到重,也不嫌麻烦。坐上去巴生的巴士时,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觉得自己终于拥有了一样期待已久又可遇不可求的东西。 后来这套漫画一直被放在员工宿舍3年,它成了我排遣时间的好伙伴。尤其是周末加班,抽不出时间回家乡时,它更是替我排遣乡愁的最佳伙伴。除此之外,它也是同事兼室友闲暇时,喜欢一看再看的漫画书。新搬进员工宿舍的同事,只要得知我有这么一套漫画,也都会毫不客气地开口向我借去看。 离职回吉隆坡就业时,这套漫画也理所当然地被带了回来,然后一直摆放在公寓的书橱里。侄儿侄女长大后到吉隆坡求学和工作,在我家暂住时,也总喜欢在众多书籍中,把这套漫画书挑出来一看再看。没想到因为我个人执念而买下的漫画能被那么多人喜爱,也能替那么多人排遣时间。这是当初我买下这套漫画书时,意想不到的事。 重看能缓解低落情绪 我心深处,或许隐藏着一个内在小孩或往日幼童,偶尔也希望自己能活得像漫画中的主角林峰那样:顽皮不驯、不受礼教约束、不守规矩,令老师和家人头疼、哭笑不得的调皮小孩;也希望自己能有点小聪明,适当时使坏,为达到目的,花样百出,并努力不懈,且能一直保有自己率真独特的一面。 主角林峰在剑道方面显露的天分不容忽视,虽然剑法乱七八糟,但是敏锐的反应神经却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他常常在比赛中,使出小伎俩,让对手、同伴、评判老师措手不及。我在情绪低落时,总是喜欢重看《好小子》这套漫画。漫画中妙趣横生、啼笑皆非、温暖感人的故事情节,无形中都能缓解我当下低落的情绪,心情也随之变得愉快起来。 于我而言,能触动读者、能为读者带来正能量的书籍,都是好书籍。《好小子》这套漫画,是好书;它更是值得被我收藏,长达30年之久的一套漫画!
6月前
5月的南边,白天烈日灼身,傍晚乌云蔽日,远方战火没有停歇,我们国土上鸟事不断,但立志安居的人们还是找得到惬意安适的模式,过好自己的小生活。 隔壁店丘老板嫁女儿,我和老婆到老字号津津酒楼赴会,是一场愉悦欢庆的喜宴,老板家里有亭亭玉立3个女儿,偶尔我会想起梁文福那首〈老张的三个女儿〉,自己悄悄哼哼唱唱,自己的90年代青春自己哼唱,不亦乐乎。喝完喜酒绕到隔壁厅,居銮留台联总就职典礼刚刚准备散会,原本只是想露个脸寒暄两句,却被国会议员书琪逮个正着,临时拉上台来个留学台湾政治大学校友大合照,还起哄唱起政大校歌,但我只记得第一句歌词是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接下来想偷偷对嘴也对不上,惭愧呢。 青年时期赴台念书,启蒙之光温暖照射在青涩的眼瞳上,初涉哲学的堂奥之门,进入电影与纪录片的光影世界,在众多书店与咖啡馆中奢侈地思考人生与反叛,一切恍如昨日时光。 年近50,近日偶尔重翻蒋勋先生那本《品味唐诗》,或许是中年心境,以及一年多来身体大小病痛的忧虑,开始渐渐读懂诗佛王维不再过问政事,居住在终南山边,写出有别于意气风发少年时的诗作: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植林叟,谈笑无还期。 看遍繁华与幻灭的王维,年少得志考中进士,却在安史之乱被捉住被迫当官,安禄山被灭后差点跟着被处死,幸得弟弟保命,中年后半官半隐,看山看云,学佛度化自己波折重重的人生,此时写出来的诗词,即使1200年后的今日,读来仍然觉得了不起,即使时光完全不同,各种AI智慧在挑战人类的今日,读几首王维的诗,依然在我自己中年心境上起了波澜。 喜欢的事做下去就对了 上个月吧,起心动念做一场纸本书的阅读之夜,想说总不能每次都仰望吉隆坡和槟城培养办的艺文沙龙流口水吧,自己的城自己办,邀约了漫画人徐有利和青年作家李宣春,在小城内结合有为青年数名,还委托山林引路人金泉兄拔刀相助,除了在自己cafe内办一个阅读之夜,隔日由金泉带队攀爬小城南峇山后山,参考作家海凡的山林经验,看树涉水,阅读自然阅读山林。 也不是多大的活动,但伙伴们办起来都起劲。 在留台联总初次晤面台湾驻马来西亚代表叶非比大使,经过介绍才知道是母校政大学姊,隔日参观过我们老街建筑群后,来我们店里吃午餐品尝蛋糕,午餐时刻兵荒马乱,但我们还是聊得很尽兴,聊台北谈台南,临别时叶学姊赠送凤梨酥,我回赠去年出版的小书《温暖琐碎 生活在南边》,我和大使学姊说,我们这些年在小城,结合不同伙伴做出的艺文乐事,不那么伟大,但却是打从心底喜欢的事。 胜事即使空自知也没关系,行到水穷处看到同行人不明而喻的雀跃,也就值得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想做的事,做下去就对了。
7月前
1959年,我肄业于吉隆坡尊孔中学高中三。这所学校被称为“和尚学校”,理由很简单: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该校才开始招收女生。当时有好些“隐语”在学生之间流传,例如称女生为“XY”,指男生与女生来往为“带球跑”,说男生见到女生下体勃起为“偷柴”,喻男生梦遗为“画地图”等等。这些隐语如何得来,从没人去查究。 记得我描画的第一张地图是中国分省大地图。高中一那年,来自中国南方外号称“满江红”的地理老师上第一节课时,给每人分发一张用作参考的小张地图,规定限时交卷。班上每个学生大多态度被动,为何要做这作业,我们都不得而知。大家也不提问,依照吩咐去做就是。材料或工具只有两种——大型图画纸和颜色铅笔,两者都得到书店去买。 这是一项“苦差”。事前从没经过这方面的练习。更不知道如何把原图放大这回事。就凭直角徒手去画,其间用橡皮擦了又画,画了又擦,以至有几处几乎被擦破了。描画时才领略到:国界线和分省线的符号有别,必须留意;铁路和山脉更需费神去做。如是天天晚上在大光灯下,花了大约3个星期的时间,才得以“大功告成”,然后战战兢兢地把那心血结晶交了给老师。 数天后,作业发还,我描画的地图后面只见到一个小小的B字。稍后我听说有些同学画的地图半途而废,来不及交卷。更有几位自认比人聪明的同学根本不曾尝试去做。老师都没追究。半年后,我觉察出现在上半年成绩单的与半年考试的分数毫无差别。 上面所说,是指我第一张描画地图的经过。至于我第一张“创作”的地图,比上述那张要早两年多。初中一,每月学费为9元,由于家境不佳,每月得为缴交学费而苦恼。年底校方宣布学校学生会将成立贫穷学生助学金,我当然即时作出反应。申请方法难不倒我。申请者得填写一份指定表格,在表格内附一篇短文,说明申请理由,并加上一幅住家地图,以方便当局派人上门调查实况。 我觉得表格内附短文和地图的地方不足够我发挥,必须另加两张纸。短文写了好几百字,尽数家庭人口多,全靠父亲一人扛鼎,入不敷出,经济拮据。自觉有裸露全身予外人观看之“丑态”,但所言句句属实,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那张地图,从学校的位置直画到住家,自认目标鲜明,十分详细。一天,调查小组的领导何同学私下对我说:“你画的地图太复杂了,很多是多余的。而且你只知从你所处的位置为出发点,没顾及方向。幸亏我们对那一带地方并不陌生。你就在指定的时间,留在家等我们来吧。” 无论如何,那次申请让我得了个乙等助学金(每月获资助7元),而那张“平面图”虽曾使我一时“无地自容”,却让我学习到画地图的正确方法。
7月前
桃芋头在办工桌前坐下,在他打开邮件前,他先设置好要听的音乐,嗯,这个歌单大概可以听4个小时吧。4个小时后就是午餐时间,刚刚好。 打开邮件,开始一天的工作行程。戴着耳机,一边听歌一边工作,就算办公位子旁打起仗来,桃芋头什么都听不到,更不用去管,把自己分内事做完就可以了。桃芋头最讨厌开会,如果开会也可以在自己的耳朵塞耳机,那该多好。反正只要肯定好结论,桃芋头照着做就是。 就这样,桃芋头的工作来到了午餐时间。午餐后再把耳机塞入耳,4个小时的歌单,正好又来到放工时间了。每天,每星期,每月,每年桃芋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坐在自己身边的同事不知道换了多少个人,桃芋头都还继续做着同样的事。 如果桃芋头真心热爱这样的工作,那当然是好。这么快就梦想成真,可以一直做到退休。如果桃芋头多少有点奋斗心,那么久久不升,一直在同一个岗位让桃芋头很不开心。 试想想,另一个画面。 桃芋头在办公桌前坐下,他先和同事讨论要不要去试吃那家新开的餐厅。然后桃芋头打开邮件,思考着如何回应上司的要求。女同事走过却不小心撞到文件跌落满地。正在设计办公家具的桃芋头突然灵机一动,想到可以设计一款方便摆放文件,非常稳固,不会被撞到洒落满地的办公桌配件。正在采购办公室必需品的人事部同事马上想起要准备一些创可贴。隔壁座位的同事拾起文件后,不敢再摆放在同一个位子。桃芋头在扶起女同事的时候,突然有了一股爱意。 就这样,桃芋头每天,每星期,每月,每年这样工作,不用几年已经成为有名的设计师。对周遭细节的观察,让桃芋头设计出更多有利于许多办公人的产品,不只是给桃芋头带来了名气和幸福,同时在这个社会里也造福不少办公人。 好,到这里就够了。桃芋头是我家里的柴犬,我只是拿他的名字来当主角而已。 更喜欢这个环境了 虽然每个人各有所好,有些人就是喜欢一直做同样的事,不求更高的酬报,所以就算是戴耳机听着音乐工作也没错的。换作是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在工作时塞上耳机。只不过我的工作场合是咖啡馆,与其塞着耳机,比较可行的是和在场的所有人分享我想听的音乐。偶尔同事或客人会问,这是哪一个乐团啊。戴耳机听音乐只是一种把自己隔离的比喻,有些人就算戴耳机听音乐,还是一样知道身后发生什么事。 只是最近寻羊楼上多了两个办公室,我也突然变成好像多了很多一起奋斗的同事。多元化的工作性质似乎刺激了不少新的灵感,至少在这低迷的市场里还可以抱有希望。 现在,我更喜欢这个环境了。这里偶尔有书店的故事,偶尔有出版社的灵魂,偶尔有采访团队的精神,正是心目中咖啡馆的样子。文化界的新同事们,我们一起加油吧。
9月前
3人的性格和经营理念南辕北辙,但一致要破釜沉舟把笛瓦打造成带动开罗阅读新风气的新型书店典范,因此一开始即请专人精心设计店名,并通过购物袋、包装纸、卡片、书签等广告媒体,一意尽快让笛瓦崛起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书店主打阿拉伯文和英文书,也有少量法文和德文书籍,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咖啡吧。 文友送的书多得看不完,因此好久没逛书店了。那天心血来潮,去大城堡的城邦阅读花园浏览群书,临走瞥见一本名为《沙漠。诗集。书店》的书,没查阅封底内容简介即径自拿去付款;介绍旅游和书店的书,都对我有股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这是台湾野人文化2022年出版的中译本,英文原著乃埃及女作家娜蒂亚·瓦塞夫(Nadia Wassef)的 “Shelf Life : Chronicles of a Cairo Bookseller”。译者陈柔含没直译书名,因为埃及曾是书店沙漠,直到2002年笛瓦诞生,才有了第一间现代书店。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中,笛瓦(Diwan)是诗集,也是开会的地方或招待所,具有“公共”的意义。 拥有3个硕士学位的娜蒂亚来自富裕家庭,从小在国际学校读书,然后出国留学,精通英语和法语,阿拉伯语反而得过且过。2001年某个晚上,她和姐姐赫茵及几个老朋友共进晚餐,席间有人问:如果你可以做任何事,你想做什么?同为书虫的她和姐姐想法一致,都想在开罗开第一间新式书店,没料到朋友们都有兴趣。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们一再讨论、组织、规划,然后行动,最后笛瓦书店在2002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那天诞生了,店名是娜蒂亚母亲安的,27岁的娜蒂亚、30岁的赫茵和40岁的妮哈尔成为患难与共的创业三女侠。 要带动开罗的阅读新风气 3人的性格和经营理念南辕北辙,但一致要破釜沉舟把笛瓦打造成带动开罗阅读新风气的新型书店典范,因此一开始即请专人精心设计店名,并通过购物袋、包装纸、卡片、书签等广告媒体,一意尽快让笛瓦崛起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书店主打阿拉伯文和英文书,也有少量法文和德文书籍,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咖啡吧。 创业之初,无法避免出现些预料不到的问题,如有人拿着几天前买的书回来要求退款;他竟然把书店当作图书馆了!有妇女来书店不翻书不买书也不在咖啡吧驻足,而是径自寻找厕所,原来开罗街头公厕难寻,有需要的男士找个墙角即可解决问题,女士则往往求助无门,笛瓦遂成了难得的避风港。专程来啖咖啡或享受空调的,不在话下;偷书贼防不胜防,补习老师带了学生在咖啡吧一坐4小时,甚至还有个不穿内裤的风尘女郎利用咖啡吧“钓鱼” 呢! 阿拉伯文原名《一千零一夜》的《天方夜谭》,集结了许许多多中东民间故事,被娜蒂亚视为经典,然而书中内容跟遍布埃及的保守主义有所冲突,因此被某些人排斥。有顾客寻找此书,笛瓦某员工谎称没有,被娜蒂亚训斥。 3人群策群力打稳笛瓦旗舰店的基础后,陆续开了16间分店,其中6间业绩不佳而关闭。 几乎彻底牺牲了陪伴两个年幼孩子成长的机会,把人生最宝贵的15年光阴奉献给笛瓦后,“笛瓦太太”娜蒂亚连同姐姐赫茵于2018年辞去笛瓦董事职位,由妮哈尔及其友人接管笛瓦业务。娜蒂亚随后带着两个孩子移居伦敦。 娜蒂亚说:笛瓦书店的诞生,是为了对这个不关心文字的世界做出回应;蒂瓦是她写给埃及的情书,而这本书则是她写给笛瓦的情书。从第一章的咖啡吧到第八章的自我成长,每一章都介绍书店的一个区域,及出入其中的员工和顾客。 陈柔含则说:这是一本献给所有爱书人的绝美情书。她译笔通顺流畅,加上书本内容有关经营书店的种种考量及埃及社会的各层面,都是挺新鲜的课题,我拿起书本即不愿放下,真庆幸接收了这份情书。
10月前
10月前
2023年的最后一天,我以为没有什么客人。从8年前开店以来,长周末都是比较少人的。遇到每年的最后两个星期,连同圣诞节的假日,也许碰巧我们的客群会在这个时候出国旅行,顺便清假。像我们这种在社区里的小店,就会冷清清。 不过,这一次我可能预算错误。在2023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虽然没有到爆满的程度,可是也算忙。这几年在店里待的时间较多,交的朋友也越来越多。2023年的最后一天,朋友们都纷纷上门来坐坐。 其中有位客人,曾经在两三年前行动管制期间几乎每一天报到。那时候只能外带,他每天来外带一杯热拿铁给自己,和一杯冰拿铁给女朋友。有时候他会嘴花花说他在吉隆坡工作的地方喝不到我们的咖啡,要是必须回办公室,只好特地兜过来买。女朋友很喜欢芒果九层塔雪糕,我会做了特地为她留一罐。 那个时候,这小两口平日穿着拖鞋短裤到后面打包食物,再外带咖啡回家工作。周末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逛街后再来买咖啡。从我们还没有桃芋头这只柴犬,一直到桃芋头还很小的时候就看着它长大。长大后的桃芋头知道这男生怕狗,其他客人它都不理会,却偏偏喜欢去抱这男生的腿。吓得他总是买了咖啡兜着走。 有一天这对小两口就没有来了。我猜他们也许已经搬家或者找到他们更喜欢的咖啡。直到半年前男生有天和家人来,告诉我他们在新加坡工作,所以只能在每一次回来这里时过来喝一杯。那也好,我们替小两口可以过着更稳定的生活感到欣慰。 2023年的最后一天,小两口带着几位朋友来。他们的朋友跟我说,小两口是特地过来这里回味从前的。因为昨日男生刚刚跟女生求婚,他们决定在回去新加坡前带朋友过来庆祝。女孩腼腆地说,其实他们俩是在2017年开始约会,那个时候,在吉隆坡的寻羊一店就是他们的初次约会场所。为了纪念这个地方,女孩还手绘了一店的画。当她把相片拿给我看的时候,这画面好熟悉,那是我们的初心呢。 我们看见的人都很美 我送了妈妈的钩线编织花给小两口,祝福他们百年好合。我的希望很简单,希望他们再回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还在。从经营咖啡馆开始,其实这小两口也不是第一对从拍拖到结婚的。也有拍拖、结婚到生孩子的小夫妇,偶尔也会带一岁的可爱宝宝来坐坐。 小两口的朋友说,我们经营的不只是咖啡馆,是一种习惯,一种自然而然要来休息的习惯。真会说话,也许这是社区小店的作用吧。 2023年的最后一天,店里坐着成排的客人,他们手里拿着书,有中文书和英文书,有小说和知识型书,有小孩子在写功课(假期作业?),也许和楼上的季风带书店有关系,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站在吧台里的我们,看见的人都很美。 2024年的第一天,杂货店没有开,为了厕所的文明,我们只好到楼上书店借厕所纸,同事们都笑翻了。接下来请继续多多指教。
1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