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互动

2月前
4月前
8月前
盼望着、盼望着,六年级毕业班的同学们终于盼望到了这一天——毕业旅行的到来。 出发前,同学们最关心的一件事即是:能不能带手机同行。这也成了校方与一些家长之间的课题。最终,在校方与家长互相沟通之后,一致同意给孩子们来一趟没有手机之旅。这一决定,难免让部分同学大失所望,却也只能无奈接受事实。 校方每年为毕业生举办毕业旅行,旨在让学生在结束小学生涯之前,一起前往参观不同的地方,开拓视野及增长见闻,同时让学生们共度美好时光,加强友谊,为他们留下美好以及难忘的回忆。 此番毕业之旅,校方决定了不让学生携带手机同行,事因当孩子们手中有手机时,难免影响旅程的素质。在这资讯科技超发达的年代,手机几乎成了许多小朋友和年轻人的生命,时时刻刻机不释手。出外游玩时,孩子们更似将手机当成贴身符!一路上,大家尽将专注力集中在手机,在巴士上按手机,下巴士三三两两走在一起按手机,在餐馆按手机,在旅舍也按手机。由于时时刻刻心系手机,孩子们在旅途中往往心不在焉,无法专注观察周遭的新事物及深入体会各项活动的乐趣。 此外,旅程中也将衍生各种由手机所带来的问题,如:摔坏手机、将手机漏在景点、丢失手机,导致老师们甚至还得帮孩子们从马桶里打捞手机!类似问题,难免也为孩子们带来几许压力。 学生之间有更多互动 这一趟旅行,由于手中没有手机,旅途中,孩子们观赏到了车窗外的各种景物,与导游有了更多互动。大家自导游处理解到了各个地方、各个景物的常识与点滴,更重要的是不再一味低头按手机而对老师或导游的指示与叮咛充耳不闻,这不仅让行程更顺畅,更确保了学生们的安全。 没有手机之旅,学生们的饮食作息也更有纪律。大家累了倒头即睡,该睡的时候睡,该醒的时候醒;没人熬夜按手机,准时集合,准时用餐,精神饱满,身体健康。到了旅游景点,学生们也更能专注观察周遭的新鲜事物,更深入体会各种有趣的活动。此外,学生之间也有更多交流与互动,更放松地享受旅行! 手机,并非孩子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也非孩子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适时让孩子们搁下手机,专注、认真参与及体验生活,必将让他们的生活更添精彩与意义。此番没有手机之旅,并未为孩子们带来任何遗憾,更有些同学感觉没有手机之旅不亦乐乎!因此,校方深深感谢家长的谅解与配合,这一趟没有手机之旅,让孩子们拥有了一次美好及有意义的旅程,为童年篇章留下了美好的一页!
10月前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一场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家本该是孩子的避风港,但封城期间父母孩子长时间共处一室,对于一些缺乏沟通的家庭来说,这样的相处更显压力,摩擦一来想逃也逃不了。那段期间,心理辅导案例节节攀升,甚至在复苏阶段学生重回校园,重新适应线下生活亦会引发焦虑。究竟为何,现代青少年看似那么脆弱?日益严重的青少年压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本刊找来各单位的辅导工作者,共同探讨疫情之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在青少年自杀案例日益上升的关键时刻,走在辅导前线的他们,都观察到了什么? 报道:本刊 梁馨元 摄影:本报 刘永发 2019年,全国共有42万4000孩童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根据警方数据显示,15岁至18岁青少年自杀人数,从2019年到2020年增加了一倍,甚至在2019年至2021年5月期间,我国共有超过一半的自杀案例是来自15岁至18岁的青少年…… 倘若你家里也有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你是否有把握知道,他们怎么了吗? 大疫情时代生活失序,青少年辅导个案增加 “老师,其实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整个人好乱”,这是檀香佛教福利会理事,同时也是独中辅导主任陈永净很常在辅导中听见的一句话。在经历一场疫情之后,青少年压力问题日趋严重,学生处于不知所措的情境里,类似的个案也在持续增加。 新纪元文学院院长伍燕翎与辅导咨商心理学系主任郭富美则认为,疫情作为一面放大镜与催化剂,只是加速这些问题发生。封城的3年里,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孩子从线下转至线上上课,原本外出上班的夫妻则转为居家办公,白天四方奔波的大人小孩突然齐聚一堂,家庭问题便一览无余。 去年开放之后,心理辅导案例节节攀升,可说是辅导工作者最辛苦的一年。学生因太久没有与人互动,加上网课与实体课的情况不同所致,学生感觉“真实的实力要被老师知道了”,因而感到非常焦虑。“我们接到的电话辅导案增加了,原本夫妻都在外面工作,现在放在一起吵架家暴的事情也常有。”心理压力让成人喘不过气,更何况是脑部发育尚未成熟的青少年? 疫情前,当学生在校园里碰到不开心的事,回家即是他们卸下压力并重启的机会。洗澡、一觉醒来后,隔天踏进校门就像按下了重启按钮,有一个全新开始。但疫情期间,他们长时间待在家,不得不直面自己,这样的情况就显得更严峻,”陈永净说。 尤其他们正处“转大人”阶段,必然会萌生许多自己的想法,疫情期间长时间与父母共处一室,难免会有冲突——“他们也是很困扰,想逃,但逃不了。”于是当父母看见孩子成日把自己锁在房里刷手机看视频,呈现无所谓、放弃沟通的状态,不要先责骂,而是尝试理解,其实这也是孩子在多方压力侵袭时,不知如何是好的应对方式。 不有一句流行于年轻人的话是这样说的?——“逃避虽可耻,但有用”,逃避似乎成了现代青少年面对压力时的首选。伍燕翎就观察到一部分学生,当他们无法依据要求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不是他们的首要考量,而是选择失联不见。当学生无法直面困难,把问题闷在心里,老师自然束手无策。 脆弱与不自信,皆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青少年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眼前的困难,继而选择逃避;会因为一句话而产生很大的反应,动怒、悲伤甚至崩溃。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这么没有信心? 他们发现,或许是因为“青少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当他自处时,更会引发背后的心理问题。当内心没有一个坚实的追求与信仰,面对挫折与障碍便容易崩溃。好比在教育展中,往往当老师问前来咨询课程的学生“你想要什么?”,尽管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但多数人答不上来。 来自“生命中的朋友”平台的黄康淇与陈志伟则认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其实不只是青少年的问题,即使步入中年也会被困扰,只是根节点在于,成年人有了足够的历练告诉自己“其实你可以的”,并且在迷失的时候能够原谅自己。 可是在青少年的阶段,他们趋于本能容易把问题放大。他举出一个例子——当孩子一直花钱,他说爸爸没有钱了,然而孩子会把问题看得很严重,并真的以为家里穷到没有米了,过于控制不去用餐。或者年轻时的他曾以音乐为梦,笑说“好像做不了音乐人就要死,也会有很多纠结。”直到当了20年的工程师,最后才有机会完成这个儿时梦想时才发现,“原来这也只是个成长的过程,并没有当初想的那么严重。” “其实青少年所经历的一切,与成人的经历也有相同之处,只是他们还不够多历练储备去面对,”黄康淇说。 物质条件满足以后,我还可以追求什么? 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失去目标?相较现代的生活模式,以前更为简单,人生不外乎认真读书毕业找工作,生活似乎就已圆满。上一代的父母经历了生活的匮乏,如今也会尽量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加上社会少子化的趋势,当家里只有一个小孩,青少年可能缺少了与人互动的机会,“所以当他思考事情,比较容易会以自我为中心。” 如在一个家庭里,6个大人照顾一个小孩,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物质上的需求往往容易被满足。这种情况将导致他们觉得“我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追求”或“我还可以追求什么?”一旦物质条件被满足以后,孩子相较之下便失去了最直接可以追求的目标。 他们继而谈起了由3个圈组成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第一个圈是“生理”,也许因为青少年踏入青春期,荷尔蒙调整、脑部发育开始了第二性征,这些因素随之影响了第二个圈即“心理”,常被划分为3个面向,即“认知-情绪-行为”,简单来说即是“性格的形成”;第三个圈则是“社会”,即是家的整体互动以及当下所处的大疫情时代。可以说,国家影响社会、社会影响家庭,家庭则影响个人,在青少年压力的问题上是环环相扣的。 尽管如此,疫情期间整个世界却好像停顿与断连开来,这时整体的影响就非常明显。好比上文提及,大疫情时代的生活模式,深刻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于是当青少年不知道自己可以为了什么而努力,“在主流价值如成绩、才艺也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很容易因此而蜷缩起来,方方面面的影响导致孩子变得脆弱。” 人人想做主角的时代 社群媒体兴起,人人都有一个YouTuber梦,希望能在镜头前崭露头角,获得掌声。大家都希望有机会成为镁光灯照耀的主角,有想被关注的欲望,但这究竟是不是一个危险的现象?现实社会里,主角只有一个,当自我期望与现实能力不符,结果与理想出现落差,这也正是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到虚拟世界寻找自我价值感 不仅如此,他们也提出了一个“新奇”的真实案例。疫情期间,打游戏成了多数青少年在家打发时间的消遣,游戏深深影响着青少年的世界观。正如刚才提及,现实社会有多少人能当主角?于是在真实生活中无法成为风云人物,他们便会选择浸淫到虚拟网络世界中,打排位升级以收获自我价值感。 在一起案例中,曾有青少年吐露企图自杀的原因,竟说“人生就好像游戏这样,我觉得我的人生过得十分糟糕,我想像游戏的角色一样重新来过。”对辅导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很新的想法,甚至在青少年的社群里,也出现互相鼓励自杀的Telegram群组。佛光山佛佑关怀热线督导陈汉维坦言,这样的现象着实令人堪忧,可见解决青少年压力以预防自杀已经刻不容缓。 演算法形成孤岛效应——选择多,心更慌 速食化是如今网络世界的趋势,影片时长越来越短,成人以至于青少年都失去了阅读长文的耐心。在这个人手一机、资讯大爆炸的时代,你看过青少年使用手机的方式吗?“他们同时间打开数个应用程式,手指滑动的速度也非常快——智能手机就是专门把现代人的心打得散散的。” 但,你有时还是难免觉得,家人、同学、老师都不理解我;手机虽冰冷,却始终是真爱。演算法紧抓着使用者的需求与欲望,依据个人喜好推送影片,于是当一个人开始感到郁闷,看了一个关于悲伤的影片,它会继续推送相关内容,人很容易就陷入演算法的框架,继而沉浸在那样的世界里头。 然而在演算法出现前,世界的运行方式是另一回事。当时,学校是一个创造共同记忆的空间,“好像我们看戏,去到学校每个人都讲《天龙八部》,现在学生去到学校,每个人谈论的都是不一样的剧。”皆因大数据与演算法瓦解了共同记忆,甚至当青少年没入被演算法堆叠起来的屏障,变相形成了“孤岛效应”。“因此,要怎么把孤岛与孤岛连在一起,是我们现在可以多做一些的。”陈永净说。 正因世界运行的速度变快了,间接导致选择的增生。青少年希望自己能做主,但他们不知道方法,因此心才更慌。“我们过去的时代虽然也是懵懵懂懂,但选择不多,现在青少年很大的挑战是因为这个世界给他太多选择。”在太多选择面前,当青少年的理智脑发育不够成熟,会容易使用情绪脑来做决定。 培训技能,重新找回价值感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孩子在中学阶段,最重要的部分即是“认识自我”,通过与同侪间的互动找到自己的角色与身分。但在疫情期间,线下互动缺失了,导致孩子在“找到自己”这一块遇上困难。然而,体育运动场开放之后,课外活动亦回到实体,根据他们的观察,个案量就有明显的下降。那是因为学生体能上有得宣泄,情感上则有朋友可以交流,“他们在互动中产生价值感,整体的状态就健康许多。” 在青少年抗压的课题上,需要在事情发生之前更早预防,“当学生遇到问题来到我们面前,已经太迟了。”回到青少年因不知自己要什么,而导致生活失去目标与动力;也因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而失去生活中的信心,继而变得脆弱——究竟如何能改善这样的情况? 也许可以从生活中的细节着手。伍燕翎谈及孩童在7岁到12岁这个阶段,我们常说“自己做好自己的事”,但小朋友在家庭里,有几个能早上起来折好被单,准备好自己去上学?只有从简单的事情开始,才有可能面对更大的挑战。 再者,生活营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据陈志伟的观察所得,青少年更想让他人尊重自己的选择与品味,因此在设计生活营时,也会往“客制化”的方向出发。如此一来,青少年更有参与感,同时也能通过完成任务达到自我满足,“他的心有东西可以依附,就不会到处抓,却抓不到一个所以然。”另外,也可以通过培训技能以增强孩子的信心,“只要让他相信一件事,我是可以做到的,那就够了。” 父母陪伴孩子阅读  收集能量,建立价值观 对谈中得出——我们已经从一个听话的年代,变成需要多一点跟他们对话的年代,因为在对话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尝试找到自己。所谓“对话”,更可诠释为一种互动。 陈永净就说起,近期他与小孩读一本名为《楼上的奶奶》的绘本,内容谈及死亡,奶奶最后变成了一颗流星。读后孩子问,“爸爸,将来你也会死吗?” “我们在他还小的时候就谈论过这些问题,如果青少年从儿童时期有机会多接触书本,建立起基本的价值观,就相等于收集能量以面对未来混乱的世界。遇到挑战时也有一层保护膜,能自己消化与寻找答案。” 借助阅读的力量 阅读,从来都是个古老而有用的方法。当遇上一些站在困难面前,但情况还不至于太严重的学生,陈永净都会开个书单给他们。读毕,学生的反应多是:“老师,这个方法真的很好,我现在开始交到朋友了,原来书里面的内容是这么好用的。” 走在辅导前线的他们,亲身去聆听与感受青少年所面临的压力,“我们也都是过来人,知道要走过去不是件容易的事,才更想给予一些帮助。”青少年变得脆弱,抗压能力降低,尽管是肉眼可见的问题,但不可忽略的是背后形成且环环相扣的因素。即将来临的未来,各单位也将举办一系列活动,通过增强孩子的自信与抗压力,寻找自我的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这一路并不孤单。 第二届全国青年辅导员培训计划 主办单位: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社会科学院辅导咨商心理学系 合作伙伴:星洲日报《活力副刊》、《学海》周刊 简介:线上系列课程及实体工作坊,协助青年成长,培养领导能力,发挥团队协作,深耕人文关怀;提供辅导知能,培养青年对辅导助人工作的热诚与兴趣;为学校及社会培养具有辅导特质和能力的助人使者。 对象:15-18岁中学生(尤其欢迎Pembimbing Rakan Sebaya(PRS)或辅导学会成员) 日期:2023年4月至5月 地点:Voov Meeting 及定点中学 详情点阅新纪元大学学院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newerauniversitycollege/   Smile-Sius 37℃ 主办单位:马来西亚佛教发展基金会 承办单位:“生命中的朋友”平台 媒体伙伴:星洲日报《活力副刊》、《学海》周刊 简介:以Smile(微笑)-Sius(温度)37℃由一群生活有温度的社会人士推出“It’s OK Not To Be OK”的口号,以同理心出发,呼吁社会一起关注,理解、接纳、尊重青少年成长中的情绪,携手走出阴霾,看见每个生命的价值。 对象:青少年 推介礼:2023年4月29至30日 地点:KL Gateway Mall,Central Piazza(Level LG1) 1. Smile-Sius 37℃推介礼,包含专题座谈会,出席嘉宾有马来西亚精神健康协会荣誉秘书长洪金定医生、陈永净硕士、Wong Man Kuan(Cloyee)、黄康淇博士、主持人颜小丹以及音乐会及市集活动,市集活动包括美食、手工、文创等。 2.“37℃笑动校园”路演 3.“微笑37℃”分享会 4.“37℃音乐之旅”大型演唱会 5.正能量歌曲及MV制作 详情点阅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Smilesius37   佛佑关怀热线 主办单位:马来西亚佛光文教中心、马来西亚佛光山教育中心、国际佛光会马来西亚联合会 简介:佛佑关怀热线会上线提供倾听和陪伴,让无助者说出烦恼与忧虑。 活动日期:2023年4月16日起,每逢星期日、二、四 时间:晚上8时至10时 活动地点:线上 欢迎联系以下连接:doxy.me/fgscareline1   更多文章: 创造中国票房有他功劳——动画电影造梦者张厚健 星儿用歌声找到自信 特奥健儿6月出征德国 跟着苍蝇去破案,上一堂法医昆虫学实践课 国中生,台湾高教欢迎你
2年前
最近读中国作家毕淑敏的《蓝色天堂》,作者乘坐和平号环游世界,每到一处,便买明信片,有一部分写给自己,还有一部分写给朋友。读了之后,感触良多,近年来出门旅游,已经没有购买任何纪念品的兴致,不过,明信片确实曾经陪伴我走过年少,点缀了我的人生。 小学时代,教地方研究的老师,在某一堂课向我们展示明信片,彩色的照片非常漂亮,马上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明信片是一张图卡,大多是摄影师拍摄的风景照,也有的是画家画的图片,在卡片后面的空白处写一小段文字,并注明收信人的姓名及地址,贴了邮票,就可以寄给朋友了。由于没有信封,明信片无衣衫蔽体,但它并不介意别人的眼光,风尘仆仆地赶路,为了完成使命。它一诞生就冠上“明”字,注定成为胸怀坦荡的君子,行事光明磊落,诚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 上了中学,我开始交笔友,通信一段时间,彼此熟悉之后,就互相交换明信片。我的笔友来自槟城、霹雳、柔佛等地。通过笔友们漂亮的明信片,我对她们家乡的名胜有了一点印象,譬如槟城的升旗山、极乐寺、水坝等。欣赏了这些风景,埋下了要到当地旅游的种子,种子发芽成长,多年之后,终于开花结果。 大哥中学没读完就去汶莱工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思念家人,经常写信回家。工作比较忙碌的日子,他以明信片联系家人。我从明信片获知汶莱有个水上村落,房子鳞次栉比,村民以舟代步;还有一座金色拱顶的清真寺,风格独特,非常壮观。几年后大哥回来古晋,在报馆当了记者。好几次他出差到西马,寄了明信片向家人报平安,他选了吉隆坡的国家纪念碑、马六甲的郑和三保公庙,我一一收藏起来,不仅是历史建筑,还有手足情。 商人找到了明信片的商机 中学毕业后,我教了两年书,才申请进入师范学院受训,之后被派去美里省的内陆地区执教,初出茅庐就被分配教中五班级。翌年,我的学生转到美里省读中六,陆续收到她们寄给我的明信片。卡片上写得密密麻麻,除了问安,也报告她们在新学校的活动。她们的明信片有姆鲁山国家公园为背景,或是内陆高原的瀑布,景色优美,深得我心。还有一张明信片是一架马航客机的照片,那是1988年学校假期,一位返回西马的同事寄的。他在飞机上向空姐要了一张明信片,在南中国海的高空写信,马航的工作人员帮他寄出,邮资也由他们负责。在旅途中,能够与朋友联系,这是航空公司给乘客的贴心服务,不知道现在还有此类服务吗? 我的明信片大部分在古晋的书店购买,种类繁多,有些是古晋市区四十多年前的建筑物,如砂拉越广播电台、敦拉萨展览馆等。如今它们已经被现代化的建筑物代替,让人感叹岁月变迁,青春果然像小鸟一样,飞去不回。有一张是深山野林中砂拉越土著居住的长屋,原始朴实,我格外珍惜。当年寄给笔友的明信片,不知她们是否像我一样收藏至今日?我把明信片收藏在相册,偶尔拿出来欣赏,无论是家人或朋友寄的,或自己掏钱买的,都让我回味无穷。每张明信片,包含着我对这片乡土的热爱,以及对流逝的岁月深深的怀念。 后来,我有机会到西马观光,购买了富有地方色彩的明信片,如霹雳州的锡矿、稻田等。这些明信片与生活息息相关,我在教学上当作教具,突然觉得时光倒流,自己变成当年的小学老师。我的学生当中,不晓得有人因此爱上收集明信片吗? 世界变化很大,后来我有了相机,拍照的效果虽不能与明信片的专业摄影师媲美,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方便多了;再后来迈入智能手机的时代,人人一机在手,连相机也不用了,出国旅游,拍了上千张照片,还可随意修图,明信片更被冷落在一旁。 以智能手机或电脑写电子邮件及发送照片,既快速又方便,还省下一笔邮资,现代人鲜少通过邮政局寄信或明信片。出国旅游,令我惊讶是,一些商店还在售卖明信片。它们整齐地陈列在转架上,我犹如邂逅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顿时穿越时空。虽然我不再收集明信片,却依旧喜爱欣赏摄影师的杰作。我边看边转动架子,仿佛在转动生命的架子,转动人生,多少美丽的风景从我身边擦过。 时代的巨轮不停地向前滚动,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生活会变得怎样,但有一点我很肯定,人与人之间还需互动、关怀及鼓励;至于明信片是否仍派上用场,那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人类是否与明信片渐行渐远?其实,聪明的商人早在明信片身上找到商机。最近去香港游玩的侄女告诉我,香港山顶有一个“传爱到未来”的服务,人们在365个的信箱选个特定的日期投入明信片,隔年那一天对方就会准时收到那一份超越时空的爱。我仿佛看到明信片重整旗鼓,像雪片一样,把爱送到世界各个角落。 真爱超越时空,我也相信爱是永不止息。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一早启动手机,看到大女儿传来外孙前一天在中文学校学习的课文,题目:鼠老师画猫。细细阅读之后,发现主题点出“老鼠怕猫”的事实,想像力富有童趣。头脑马上进入思索状况:要怎样以新常态的教与学来激发和维持两位7岁的外孙的学习兴趣? 女儿一家居住在墨尔本,学习中文如逆水行舟,稍不留意小舟随时会被激流冲翻。女儿确实为儿女学习中文以保住华人的根付出过努力。无奈这棵受风雨蹂躏的幼苗,要等它长出茁壮的根谈何容易! 行管令期间,生活作息好似跟着停摆。每天追看冠病新闻,情绪随着确诊人数和分布图数据高低而起起落落,愁不胜愁。一天,和老头闲谈时,对自己无所事事,坐困愁城的颓靡生活感到意兴阑珊。早上,转醒已经有些时候,却不愿起身,起来干什么?在外地的孩子忙着居家工作,孙儿上网课,忙得焦头烂额,我们却闲着做三等公民,无从下手帮忙,为此感到无比无奈和无助,无比内疚。 建立婆孙间的小秘密 和孩子们线上交流时,孩子对我们这种没有目标的生活有点担忧。时时劝我们保持开朗的心情,小心掉入情绪低落的深渊。最后得到一个结论,要求我开“外婆课室”,在线上辅导在外国的孙儿学习中文,同时也为在本国的孙女辅助学习和完成课业。我的毛病是:好为人师。人之患,好为人师。能够为孩子做点什么,是天大的福气,马上欣然答应。 中文是两个孙儿的第二语文。必须一反常态,一改传统式内容单调且枯燥,死背死记,形式死板的教学模式;反之,还要融入声音、肢体、角色扮演等元素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与学活动尽量百花齐放,尽可能加入歌唱、舞蹈、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画图、联想和想像等活动。为了增强朗读效果和趣味,适当的配乐有事半功倍,锦上添花作用。根据我修读“第二语文教学”所得,以上所谈及的教学策略除了能创设活泼的学习气氛,更能启发儿童创意思维的能力,促使其自学自律发展,开开心心的学习。 〈鼠老师画猫〉是一则简短的儿歌,短短的6行字,神气活现,其味盎然: 鼠老师画猫 眼睛要画小 脚爪要画少 小腿要画短 牙齿一颗也不画 我们可以睡大觉 策划教学活动时,我以〈小老鼠上灯台〉这首两个小孩都唱作俱佳的童谣掀开序幕,复习老鼠怕猫的习性。在朗读教学这个环节,我要求他们角色扮演,想像成自己是鼠老师对着学生讲话,突显鼠老师自欺欺人的得意模样。至于识字教学,主要教导身体各部分名称,特别注重部首归类和象形字。结束前,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或凭空想像,画出这只猫的模样。 课后,不忘和孙儿寒暄一番,请求他们对当天的教与学活动来一个点评。同时,也闲谈话家常,分享生活的点滴,从中得知他们的近况,建立婆孙间的小秘密,并在谈天中潜意识下灌输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和处事待人的礼节。 我以这个教学模式,根据课文内容调整略加增减,继续后来的教学,让孙儿积极活泼地参与学习,大人小孩都盼望着上课时间。万万没想到转个弯,竟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重重的祖孙情。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