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五四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脍炙人口,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这位民国诗人既多才也多情,除了文学作品,他也留下让人不解的风流印象。今天的【全民读书会】,就来谈谈这位新月派诗人吧! 徐志摩,一位中国文坛上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没有主导思想,是“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其诗歌风格独特,字句清新,意境优美,艺术个性鲜明。 作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徐志摩在追求自身幸福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 胡适这样评价徐志摩:“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作家、散文家、新月派诗人。原名徐章垿(xù),字槱(yǒu)森,志摩是他在留学美国时改的名字。1897年1月15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徐申如是硖石商会会长,拥有一座发电厂、一间梅酱厂和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生活。他的家族显赫——沈钧儒是其表叔,金庸是其姑表弟,琼瑶是其表外甥女。此外,徐志摩与厉麟似、钱学森也有亲戚关系。 ◢受中西方文化熏陶 徐志摩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在古典文学的浸染中成长。后来师从梁启超,有深厚的国学基础。 1918年8月14日,怀着“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的爱国热情,远赴美国克拉克大学修读历史系。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革命浪潮也辗转波及到留美中国学生群中。除了经常参与爱国运动,也受到《新青年》、《新潮》等杂志的启发,学习兴趣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 两年后,为了追随哲学家罗素而到英国伦敦政经学院求学,却因一些变故而不能如愿。后来,在挚友林长民(林徽因父亲)介绍下认识作家狄更生,在后者推荐下进入康桥大学(现称剑桥大学)就读。康桥的这段日子,对徐志摩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在康桥,他广泛地涉猎各种名家著作和思潮流派,孕育了其社会观和人生观。除了翻译文学著作,他也诗兴大发,写了许多诗。例如在〈康桥再会吧〉,以一句“我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指康桥)妩媚河中的两岸”来形容当时的澎湃激情。 ◢回国创办新月社 1922年,徐志摩回国,继续其诗歌创作并在各种杂志上发表。他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23年,徐志摩在北京与闻一多、胡适、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社,新月派由此诞生。新月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个重要的现代诗歌流派,“新月”之名乃取自泰戈尔诗集《新月集》。新月派诗人致力于提倡格律诗,所以也被成为“格律诗派”。他们大多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作品,而后创办了《新月》月刊和新月书店,以此成为活动阵地。 徐志摩的新诗主要描写个人感情,讲究语言的优美,重视意境的创造,华美浓艳而妩媚,自带一种艺术风格。受到英美诗歌的影响,他的新诗着重格律的建设,却不失真实和热情,呼唤着崇高与美,充满丰富想像力。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偶然〉等。 ◢生命中的3个女人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在徐志摩的情感世界里,并无“婚姻”息栖之处。1915年,18岁的徐志摩为了遵从父命被迫迎娶素未谋面的张幼仪。只是,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最终以离婚收场。1922年,张幼仪在柏林与徐志摩签字离婚。 1921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在英国结识了徐志摩。徐志摩对林徽因一见倾心,继而展开热烈追求,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林徽因虽也赏识徐志摩,但碍于他的已婚身分,几经思量后理智地拒绝他,最后选择嫁给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1922年,徐志摩邂逅了陆小曼,在排除万难后共结连理。他们的结合无非激情三分,婚后陆小曼的挥霍无度令二人的感情岌岌可危。为了满足陆小曼的物欲,徐志摩唯有四处谋求生计。“穷得寸步难移”,徐志摩在给陆小曼的信上这么写道。 ◢一代诗人的陨落 1931年11月19日,为了参加林徽因在北平协和礼堂举办的演讲会“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早上8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不幸的是,飞机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机上3人全数罹难。一代诗人从此陨落,得年34岁。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自古多情空余恨,多情总被无情伤。多愁善感的徐志摩留下许多感动人心的诗篇,后人回望他的情史也只能掩卷慨叹、怅然神伤。“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这首〈偶然〉是徐志摩最真挚的告白。天意弄人,让多情才子化为“天空里的一片云”,将身影投入喜爱他作品的读者心中吧。 徐志摩从小博闻强识,熟读四书五经,国学基础深厚。他先后留学美国和英国,广泛涉猎各类文学著作和思潮流派,深受雪莱、拜伦浪漫主义的熏陶。因此,其诗歌有着对西方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的丰富借鉴,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浑然天成的契合。 今天和大家分享徐志摩最具代表的3部作品:《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自剖》。 ❶《志摩的詩》 《志摩的诗》是集结了他1922-1925年创作的第一本诗集。此书出版让他名声大振。从诗集中可以感受到徐志摩回国初年的生活思想状况,以及他“泛滥的感情”。收录的作品包括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的〈偶然〉、〈我等候你〉;探讨生活哲理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再别康桥〉;写景抒情的〈留别日本〉、〈雪花的快乐〉等。 〈雪花的快乐〉是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运用隽秀柔和的笔调,描绘了雪花优美的形象,生动写出雪花的快乐。诗的节奏轻快,调子舒展明朗,意境优美动人。〈再别康桥〉则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歌中的绝唱。 ❷《翡冷翠的一夜》 《翡冷翠的一夜》是徐志摩第二本诗集,收录了他1925-1927年创作的诗歌。这本诗集记叙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感情波澜,诗人热烈的感情和无法摆脱的痛苦。收录作品包括〈翡冷翠的一夜〉、〈珊瑚〉、〈望月》、〈客中〉、〈大沽口外〉、〈梅雪争春〉、〈天神似的英雄〉、〈再休怪我的脸沉〉等。 〈翡冷翠的一夜〉以第一人称摹拟一个弱女子的口吻所写成。充满了别离的愁绪、重逢的期盼、恋爱的快乐等复杂思绪,真实而感人地传达弱女子在同爱人别离前夕变幻不定的心境。徐志摩在这首诗里,抒写出浓烈而执着的爱情——情到深处,无怨无悔;为情所困,为情所死。 ❸《自剖》 徐志摩不仅写诗,也写散文。散文集《自剖》(新月书店1928年初版)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丰碑。全书分3辑:自剖辑第一(〈自剖〉、〈再剖〉、〈求医〉)、哀思辑第二(〈我的祖母之死〉、〈悼沉叔薇〉、〈我的彼得〉)、游俄辑第三(包括〈开篇〉、〈离京〉、〈托尔斯泰〉)。 散文的魅力在于真实——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体验。作为诗人,徐志摩散文也写得瑰丽多彩,传神入微。沐浴着散文美学真实的光芒,带着对人类潜在渴求沟通的欲望的诱惑,让徐志摩的《自剖》成为一部隽永的散文佳作。心灵的律动,是难以捕捉的,又是难以传达的。在《自剖》里,徐志摩巧妙利用对比,使各种难言的体悟和思绪,涓涓流来。 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神思飘逸,意境优美,富于变化,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此外,徐志摩散文自成一格,既有浓郁诗情,也带有启迪思考的哲理,是值得细品的文学瑰宝。 ▲▲作者 鍾雪芬 简介 伦敦大学资讯及管理学学士。喜欢阅读,热爱写作,更享受说书。现为全职阅读推广人,以优雅之心品读人生。每周三在YouTube频道《雪芬說書》说一本好书。每周日在脸书以文会友,分享生活点滴和阅读乐趣。 《雪芬說書》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shirley813/
1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