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交响乐

今年1月24日,我们飞去海南岛旅游。隔天下午导游告知,原定的石头公园及铜鼓岭,由于当天这两个景点不对外开放,去不成了,公司将以参观琼海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及万宁石梅湾代替。 红色娘子军?在我的记忆中,少年时代,大哥买了一个黑胶唱片回来——《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的交响乐,唱片的封套是红色的,一位芭蕾舞者腾空跃起,姿势美妙,与之前他购买的《王宝钏》《梁祝》等黄梅调截然不同。当唱片在唱机上开始转动,唱针划过,小号吹响了,序曲就像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缓缓升起,光芒四射,震撼人心,令人热血沸腾。我听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激动,难以平静。红色娘子军是何许人?我毫无概念,后来,从大哥的口中,才知道她们与革命斗争有关系。母亲还是比较喜欢听苦守寒窑的王宝钏! 大哥在小学毕业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获选去国中升学,那一年,全校只有4人成功毕业,他是惟一的男生。考试期间,他的后颈生疮,只能挺直脖子作答,不能俯视,非常辛苦。从考场出来,他很沮丧,以为没办法考上,等到成绩放榜,他居然侥幸过关。大哥尚未去国中报到,邻居阿楠过来游说,劝父亲把大哥送去独中。母亲极力反对,父亲却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让阿楠带大哥去独中办理入学手续。多年后,我猜想父亲来自中国,深知接受母语教育的重要,才决定让大哥去独中升学。这个决定改变了大哥一生的命运,成为母亲心中永远的伤痛。她在我们面前,不知念了多少遍:“你爸就不应该听信阿楠的话!” 那是一个革命思想入侵学府的时代,后来我们才知道阿楠也是地下组织的成员,专门物色人才,为地下组织注入新血,大哥也成为她的目标。在学校,大哥非常活跃,积极参与校内的活动,如演话剧、办游艺会等。校园的一些活动被怀疑含革命的色彩,引起官方的关注。大哥升上高一,才读了3个月,见势不妙,为了避免受牵连,他决定辍学。他先在本地一家杂货店当店员,后来买了船票,前往汶莱的一家咖啡店工作。一个17岁少年,离乡背井,孤身面对陌生的环境,吃了不少苦头。母亲心疼儿子,把怨气发泄在父亲的身上。她说:倘若在国中升学,接受英语教育,毕业后在政府部门谋个职位,有了铁饭碗,生活稳定,大哥根本不必吃这些苦。 值得庆幸的是当年大哥并没有加入地下组织,不然,他的故事得改写了。那是超过半个世纪的往事,时过境迁,当年的革命斗争,早就成为过眼云烟;独中也走过风雨岁月,在国家教育扮演重要的角色,栽培了许多人才。当我踏入琼海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心潮澎湃,那激动人心的旋律,似乎在耳际响起。这是修缮后重新开放的纪念园,迎面而来是娘子军的头像雕塑,下面题“曙光”二字。在雕像前拍照,有些女性游客换上军服,展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园内有4组展示娘子军的英勇作战的雕像群,栩栩如生。 在馆内,导游向我们介绍娘子军的英勇事迹,我仔细聆听并细读展出的照片及资料。琼崖(即海南)土地革命时期,女子军特务连的故事就发生在万泉河畔的红色土地上。那个时代,琼崖妇女长期受封建社会的束缚,处于专制社会的最底层,生活悲惨。五四运动后,她们在新思想新文化的启示中觉醒,勇敢向不合理的制度及观念提出挑战。她们要求参军参战,不怕牺牲;她们英勇杀敌,立下不朽功勋,确实为国家及人民带来曙光。根据资料,仅存的最后一位红色娘子军卢业香,已在2014年去世,享年100岁。 参观纪念园的游客众多,当中有一些比较年长的游客,他们小时候一定听了很多红色娘子军的事迹,或许当年曾经观看《红色娘子军》的电影或芭蕾舞剧的演出。岁月匆匆,万泉河水悠悠,革命战士的英勇事迹,却变成那么遥远。当年的红军已经作古,那个聆听交响乐的青涩少年,如今已经迈入花甲之年,令人不胜唏嘘。 大哥不埋怨命运 回国后我在老家遇见大哥,告诉他我在海南岛参观了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问起当年黑胶唱片的来历,他竟然想不起来。我很好奇,后来那些黑胶唱片去了哪儿?三哥的记忆力极好,他说搬入新家,家里的旧黑胶唱片被搁置于房子后边走廊的桌子上,日晒风吹雨打,旧唱片损坏不堪,只好扔掉。多可惜啊! 现代人提倡断舍离,旧物品被丢弃是难免的,唯有通过文字这条线,把历史的珍珠串了起来,让后人浏览昔日的光辉。身为独中生的大哥,学生时代就喜欢写作,把作品投给报章的文艺副刊。这激发我对写作的兴趣,后来也走上写作的道路。 大哥停笔多年,如今我凭着一股热忱,指尖依然在键盘上敲击,把思绪化为文字,留下生活的痕迹。提起前尘往事,大哥笑了笑,虽然认同母亲的看法,但他也不埋怨命运。历史不能重新写过,我们只能盼望明天会更好! 黑胶唱片已经不在了,我通过网络,轻易找到这一首激动人心的交响乐。当序曲再度响起,我沉浸在这最经典的乐章,仿佛返回年少时光。恍惚之间,我看到黑胶唱片依旧旋转,唱针在上面游走,微微颤动。唱针像一支笔,站在历史的纹路,写下密密麻麻的篇章。当黑夜过去,曙光就在前方!
8月前
马来西亚籍香港顶尖青年女中音歌唱家张吟晶说,声乐是一门要不断让自己进步的行业。除了歌剧,她也于音乐会或话剧中演出,没有演出的时候,就会担任声乐老师,可以说她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与自己的声音共处。然而,一种职业若持续做必会有各方面的提升,但对声乐艺术家来说,持续的表演与教学其实也能说是某种程度的消耗——失去了纯粹磨练技术的时间与机会。未来十年吧,她说,是时候专注追求艺术造诣,在这需要清楚知道自己的追求,却无法真正做任何规划的自由人艺术生涯中,保持自己对声乐的如初热爱。 报道:本刊 梁馨元 图:受访者提供 香港顶尖青年女中音歌唱家张吟晶(36岁)于2019年受邀于意大利Petruzzelli歌剧院演出《塞尔维亚理发师》的罗西娜,近年也受香港管弦乐团、香港歌剧院、意大利Erasmus管弦乐团、新加坡歌剧院、巴赫合唱团等担任独唱。眉清目秀,说起话来声音带着磁性的她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沙巴人,毕业于沙巴崇正中学,从中学时期便热爱声乐。 后来,她选择了到香港演艺学院升学,完成音乐学士及硕士学位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亚洲艺术推广基金会(FAMA)奖学金及John Hosier Trust奖学金。但她也缓缓说起,自己的成长环境中并没有古典乐,小时候因为住在沙巴,乐谱也需要通过邮寄才能获得。在学院期间,有好多从小就听歌剧长大的同学,但她极其清楚自己的热爱——“这些都可以追。” 把歌剧放进体内 学音乐是一件孤独的事。“有乐器的人能当作是自己和乐器的对话,我没有乐器啊,所以就是和自己的对话”,张吟晶说。当年在香港演艺学院音乐系就读期间,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关在一个小房间训练,在那里会遇到极多很有天分的人,当然天分也只是开始,要成功的话,付出的永远要比别人更多。 从拿到音乐及乐谱,到足以上台表演,除了要把谱像背书那样熟记,“其实更重要的是要感觉它已经在你的身体里”,这个过程将近要半年。就像当年在音乐系,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训练的时光,在后来的歌剧生涯中,演出前把谱完全地植入自己体内也只能是一个人完成的事情。 半年间要做的练习是什么?其中一样是学语言。在一次演出之后,一位法国老伯伯找上她,说:“恭喜你!你的法文我全都听得懂!”盛行于欧洲的歌剧,除了英语之外,也常有法语、德语等剧本,对张吟晶来说,即使现场只有一个人听得懂,那也都值得。 舞台上每一步都有原因 心情烦躁时,张吟晶说自己会选择听古典乐,尤其是巴洛克时期巴赫的音乐。她形容自己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在我看来也是“细腻”。歌唱类别众多,能听懂或喜爱古典歌剧的人相对少。然而,张吟晶始终选择了歌剧的缘由为何?她如此说道:“可能我被古典乐感动过吧。” 在舞台上,每移动一步都有它的原因。“往前走,也许是有些什么吸引你,或者有些什么在等你;往后退,可能意味着你想要离开这个地方。”她说道,舞台上每个轻细的动作,恰似不以为然,但观众实则都看在眼里。 于是,每个动作的铺排,其实都蕴含着“动机”。 歌剧与歌唱的一步之遥,便是加入了角色。就在今年刚于吉隆坡歌剧院演出的《卡门》,张吟晶说自己与角色本身便是截然不同的人。她笑着说:“主角是一个遇事会与人打架的性格,是我的话一定会先走得远远的;她也是热情的人,我就比较……慢热、害羞。” 人就像液体,需要时可以很多变 于张吟晶而言,歌剧的有趣之处亦是可以扮演与自己性格不同的人,但这谈何容易?人就像液体,需要时可以很多变,但没有人可以完全与其他个体一模一样。 在揣摩角色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自己、导演与指挥的三角拉扯。指挥在演奏时是舞台的主导,导演在演奏开始之后便对台上所发生的一切无从掌控,歌剧演员则是让一切“发生”的人。这样的三角关系,张吟晶很多时候身处其中。 然而,最好的状态便是把角色谈到“活”起来,彼此交流心目中对该人物的想法与预设。也只有演员本身肯定了这样的角色,当演绎的动机来自自己,才有可能达到自然。 “曾有导演和我说,最好不是完全变成一个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她谈起自己演绎男生角色的经验,认为自己完全不理解男生在想什么。可以做的,就是从个性中抽出比较趋近于男生的特质。 液体般的人,有那么多正在流动的特质,张吟晶捉起那么一两个,辅以自己细腻且敏感的感受力,创造一个新的,属于自己的人物。 歌剧里的每个元素都在相互配合 除了扮演不同类型的角色,揣摩身为不同人的历练与感悟,对张吟晶来说,演绎歌剧的当下让她最喜欢的,便是感受到全场观众的气息都跟着自己起伏。偌大的歌剧厅中,自己的歌声引领着数百位观众的情绪,高潮迭起,像是汹涌不定的浪。 一场歌剧由什么元素组成?首先是人——歌者、指挥、导演、群众演员、乐手、舞蹈员,细至舞台布景、戏服、灯光……每一个元素都在相互协调与配合。 “有一次,我看到自己的服装,咦怎么这么素的感觉,但灯光一打下来,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了,”她说。 一首3小时的歌剧,当中必经不同章节与情绪转换,我问这样的切换会难吗?她想了想说:“音乐会帮你的,当你听到音乐时就知道该怎么做,当中一定会有过渡和铺排。” “音乐会帮你的”,她很肯定地说。但有些时候终归要靠自己,比如把耳朵给打开。 张开耳朵,记住一种感觉 音乐与歌声相互交织,一支浩大的管弦乐团所演奏出来的交响乐萦绕在歌剧厅,作为演唱者,亦是要把伴奏给听进去,才能与之协和。但这不是一朝一夕便能达到的,张吟晶也自嘲说:“当年在学院一开始也会紧张,双眼紧盯指挥,不太听得进伴奏。后来慢慢学会用余光看指挥,用心感受音乐,就会越来越自然了。”她更笑道:“别人问我为什么在台上不会紧张?我也是抖过来的!” 而关于气息,这也是歌唱中最重要的一环。一个气息用得好的演唱者,随时都能引领现场数百观众情绪高低摆荡。歌剧演员站在台前,仿佛毫不费力便能发出洪亮的声音,我问她怎么办到的?她说:“我们不是要发出大的声音,而是要远,可以传出去的声音。” 在一开始练习发声,找到共鸣的日子,始终要依靠耳朵,听出声音的优劣。“用耳朵辨识对的声音,并且记住那种感觉,”她说。 对于找到共鸣这件事,听歌的人也许能通过歌词寻找共感,然而歌剧似乎有它语言上的局限。但对张吟晶来说,在歌剧中令人留下印象的未必是歌词,可能是一段抢耳的旋律,演员的一个动作,或仅仅是一个迷人的气息。   更多文章: 袁家杰从销售员、时尚买手到品牌代理,学历不高 却赢了事业 UiTM日籍副教授率团海外高歌,唱响国际 【短片】日本指挥家,带大马合唱团冲出世界! 用游戏培养数码公民 儿童阅读推手子葭:游走世界,深耕爱书幼苗 钢骨森林里的森林学校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