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人畜共患疾病

人畜共患疾病,是指从动物来源传給人类的疾病,包括被指源自蝙蝠而肆虐全球至今的冠病;与此同时,原子能机构表明冠病不会是人类面对的最后一次大流行病,疾呼全球必须为未来再次发生的人畜共患疾病做好更好的准备。 联合国旗下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总干事格罗西指出,冠病(Covid-19)不会是世界面对的最后一次疾病大流行,因此,国际社会必须为未来再次发生的“人畜共患疾病”(Zoonoses)做好更好的准备。 他于9月20日在瑞士日内瓦公约举行的第六十五届会议中说,原子能机构于去年6月推出的“人畜共患疾病综合行动”(Zoonotic Disease Integrated Action/ZODIAC),便是该机构为全球将再面对的疾病大流行而采取的历来最大规模举措。 [nonvip_content_start] 原子能机构今年主办的科学论坛,也是以抗击人畜共患疾病为主题,即:“为人畜共患疾病做准备:核科学的作用”。 虽然人兽共患疾病是动物传染病,但主要由细菌、病毒及寄生虫这三大病原生物引起,有记载的人畜共患疾病约有200种,而冠病病毒最有可能来源被指是蝙蝠。细菌性(含衣原体、立克次体及真菌)人兽共患疾病有50余种,病毒性有50余种;寄生虫性(含原虫类、吸虫类、线虫类及绦虫类等)60余种,这些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及农牧业发展。 由原子能机构牵头及协调,并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以及其他伙伴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合作发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综合行动”联合倡议,旨在帮助各国预防由源于动物且可传染给人类的细菌、寄生虫、真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大流行,如由冠状病毒、寨卡病毒、禽流感病毒及其他还未知晓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约26亿人感染各种人畜共患疾病,而根据联合国202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人因人畜共患疾病而丧生。 “人畜共患疾病综合行动”目前已有143名国家协调员和116个指定的国家实验室参与,它通过系统性综合方案,加强成员国的准备与能力,以便迅速发现与及时应对此类疾病的暴发。 在“人畜共患疾病综合行动”下,成员国的兽医公共卫生官员可以从联合研究与发展活动、专家指导以及原子能机构及其伙伴的技术、科学与实验室支持中受益,包括获得对经协调的联合研究、培训、专门技术、专业知识与技术包的利用途径,以加强病原体监测与疾病诊断,以及预防与响应行动。 为了让成员国当局能够及时作出基于科学与结果的决定,它将提供科学与诊断数据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利用途径。 以研究、开发及创新为核心的“人畜共患疾病综合行动”,让参与的研究机构可以即时获得原子能机构与其伙伴合作,利用免疫、分子、核及同位素技术进行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的成果。 冠病的出现与扩散有原因 世界人口在过去几百年中急剧增长,加上自然环境大幅退化,这两大平行趋势导致各种纷繁复杂、环环相扣的事件,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促使新型人畜共患疾病如冠病的出现并扩散。 自冠病于2020年肆虐以来,全球各地多种动物陆续被发现感染冠病,包括河狸、鹿、水貂、猩猩、老虎、狮子以及猫、狗等。 2020年年杪,世界卫生组织便宣布,丹麦、美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瑞典6个国家已报告貂养殖场发现冠病病毒。根据调查,人类传染冠病病毒给貂,继而在貂之间互相传播,并有再次向人类传播的风险。丹麦已发现多起貂将变异的冠病病毒传给人的案例。全球医学专家和卫生官员正在研究动物感染冠病病毒可能对人造成的威胁。 虽然如今的科学及医疗手段都比百年前突飞猛进,但对冠病大流行却似乎没有对策,如美国因染疫病死的人数仍然超过该国在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中的死亡人数。 根据粗略估测,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在全球造成5000万人死亡,在美国则造成67.5万人死亡。与此同时,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21日上午8时30分,美国已有超过67.6万美国人死于冠病病毒,超过103年前西班牙大流感中估计的死亡人数。 对此,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专家史提芬.奇斯勒表示,美国人在应对冠病疫情时重复了很多在1918年犯过的错误,包括过早解除防疫措施、存有年轻人或健康人就不容易感染的错误印象、依赖未经证实的治疗手段等。 就如之前很多的专家一样,奇斯勒也坦承,冠病病毒可能长期存在,甚至持续到大流行结束后;而新的变种也还有可能出现。因此,最佳的应对方式仍然是接种疫苗。 人畜共患疾病增多有七大原因 根据联合国于2020年7月6日发布的《预防下一场大流行:人畜共患疾病以及如何阻断传播链条》报告,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人因遭到忽视的人畜共患疾病而丧生,除非各国采取人类健康、动物健康与环境健康共治的“大健康”模式,否则类似冠病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未来仍将会继续发生。 报告指出,去年开始席卷全球的冠病病毒最有可能来源于蝙蝠,但冠病病毒只是一大批日益增多的动物传染病中最新的一种,其他还包括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西尼罗河热以及裂谷热等等,人类活动的压力加剧了这些疾病从动物向人类自身的传播。 这份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家畜研究所共同撰写的报告,指这类传染病暴发可导致严重疾病、死亡,加上牲畜数量减少所引发的产能下降,对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数以百万计的小规模农户而言是威胁生存的严重问题。 除新冠病毒以外的其他动物传染病,于过去20年就已造成1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未来数年内冠病疫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则可能高达至9万亿美元。 报告也列出导致人畜共患疾病增多的七大原因,包括对动物蛋白的需求增加;集约农业和不可持续的农业操作增多;对野生物种的使用和利用加剧;城市化、土地用途改变以及冶金工业加速对于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使用;旅游和交通;供应链改变,以及气候变化等。 报告指出,至今为止,大多数应对传染病的努力都是事后被动反应而非事前主动预防,而且在疾病早期就宣布出现疫情的动机仍然较弱,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 此外,虽然存在一些有效的控制方法,却往往因为缺乏所需的资金与落实,都是导致对人畜共患疾病控制不力的主要原因。 鉴于人畜共患疾病涉及环境、农业及医疗三大领域,致使各自为政的政策框架在应对此类疾病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联合国在报告中认为,结合公共卫生、兽医学,以及环境科学的“大健康”模式,将是未来预防和应对此类疾病暴发和流行的最佳手段。 联合国也在报告中向各国政府提出了十条应对人畜共患疾病的具体措施建议,即:投资包括“大健康”在内的跨学科预防应对手段;扩大人畜共患病领域的科学探索;将疾病对社会的影响纳入疾病损失计算与成本效益分析;提高民众对人畜共患疾病的认识;加强对食品系统等人畜共患病相关领域的监督与规范;激励可持续的土地管理模式,开发保障食品安全与生计的新方法,减少对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加强生物安全与控制,找出畜牧业新发疾病的致病因素,鼓励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动物传染病管理与控制手段;支持可持续的土地及海洋管理,帮助农业与野生物种以可持续的方式共生;加强各国卫生系统的能力建设;将“大健康”模式运用到土地使用及可持续发展规划、落实与监督等领域。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