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人造卫星
国际拼盘
世界首个木制人造卫星升空
全球首颗木制人造卫星周二发射升空,以测试木材是否适用于月球和火星探测。
2月前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俄伊合作关系升温 俄火箭搭载伊朗卫星进入轨道
俄罗斯周二成功将2枚伊朗制的人造卫星发射上太空。两枚伊朗卫星与另外多项俄制卫星搭载在联盟号火箭上,周二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东方航天发射场升空(图)。
2月前
带你看世界
即时国际
俄人造卫星突解体 太空人躲太空船避碎片
美国太空总署(NASA)周四指出,一颗俄罗斯人造卫星周三在运行轨道上突然解体,迸发超过100片碎块,国际太空站太空人依照标准作业程序钻进各自的太空船避险。
6月前
即时国际
即时国会
研究人造卫星作电讯塔 法米:落实“有道路就有网络”
数字通讯部长法米指出,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正在探讨使用人造卫星作为电讯塔,以改善我国的通讯系统。
1年前
即时国会
带你看世界
电视台未能妥善处置退役卫星 美国首次开出“太空垃圾”罚单
美国官员周一表示,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首次就太空垃圾问题首次开出罚单,对一家未能妥善处理卫星的电视台处以15万美元(约71万令吉)的罚款。
1年前
带你看世界
全国综合
视频 | 亚太航天首枚人造卫星 “A-SEANSAT-PG1”顺利发射
“A-SEANSAT-PG1”俄卫星顺利发射!
1年前
全国综合
天下事
中国的“太空梦”进展
中国周二向“天宫”太空站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太空船,这标志着中国在太空领域的最新里程碑,时机正值中国在航天领域方面正努力赶超美国和俄罗斯。
2年前
天下事
即时国会
通讯网络覆盖盲点区域 研究用人造卫星解决
通讯及多媒体部副部长拿督查希迪表示,该部目前研究在一些通讯网络覆盖盲点的区域,通过人造卫星方式提供网络覆盖率。
3年前
即时国会
焦点
【人造卫星/02】大量“造星”有隠忧 太空垃圾威胁地球?
探索太空是未来一大趋势,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的太空机构、太空企业发射火箭和卫星,地球轨道将布满各种人造“残骸”,日子渐久有可能形成一个太空垃圾地带。未来,人们需要担心头顶上的太空垃圾吗?
3年前
焦点
焦点
【人造卫星/01】满天星斗 卫星网络无处不在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号”(Sputnik),掀开外太空的神秘纱帘,更激发各国积极探索深不可测的宇宙。如今,我们头顶上有数以千计的人造卫星随着轨道运行,满足人类对通信、娱乐、导航、气象监测等需求。
3年前
焦点
VIP文
人造卫星02:大量“造星”有隠忧 太空垃圾威胁地球?
探索太空是未来一大趋势,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的太空机构、太空企业发射火箭和卫星,地球轨道将布满各种人造“残骸”,日子渐久有可能形成一个太空垃圾地带,形成“凯斯勒现象”。在未来,这些太空垃圾会不会对火箭的发射过程构成威胁?人们需要担心头顶上的太空垃圾吗? 报道:本刊 林德成 今年5月份,国际太空站的机械手臂“Canadarm2”遭遇太空碎片“袭击”,导致出现一个直径5毫米的洞口,所幸没有太大影响,一切能正常运行。不过,鲜少人知道,国际太空站从1999年升空以来,曾经调整轨道多达30次,以便避开太空垃圾的威胁。 国际太空站并不是与我们相隔十万八千里,恰恰是在地球表面的420公里高空,以每秒7.66公里的速度运行。太空垃圾的时速是2万8000公里,意即每秒可达到7.7公里,比子弹速度还要快10倍。倘若一不小心与多件太空垃圾相撞,恐怕会酿成严重危害。 [vip_content_start] 其实,太空垃圾数量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多。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在5月份所发布的文告,目前追踪到有大约2万7000件太空碎片绕着地球轨道运行,大部分体积是10厘米(cm)或以上;超过1厘米的太空垃圾有50万件,而大约1毫米(mm)的碎片就超过1亿。至于那些无法追踪和计算的微小碎片更是恒河沙数,围绕在地球周围。 或许你会问,为何有这么多太空垃圾?太空垃圾是指废弃的航天器残骸,包括探测器、卫星、火箭零件碎片。航天器又可分为“载人”与“不载人”,前者就如国际太空站、SpaceX的载人龙飞船(SpaceX Dragon);后者是人造卫星、探测器等。毕业自航天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系的刘泽威说,以现在的技术而言,太空垃圾是一个无可避免的副产品。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还很短,(当年)只要能够登陆月球已经值得庆祝,谁又会想到回收太空垃圾?”如今为了确保火箭顺利和安全发射,许多国家开始提倡太空安全的概念,陆续构思方案去解决这些太空垃圾。 卫星像是放风筝 卫星就像风筝,那根线是地面控制站遥控卫星的通讯方式。通讯一旦中断,风筝就放飞自我,漂游在轨道上。“你想像每一个轨道有一个停车位(位置),你需要去申请准证才能发射卫星到那个停车位。”倘若偏离原定的轨道位置,地面控制站又无法遥控,那么它会变成失控卫星。 当一颗卫星报废以后,会成为轨道上的永久居民,持续数十年在轨道上运行,有机会威胁到其他航天器。按照正常程序,当卫星寿终正寝,地面控制站可以为它减速,让它掉入大气层燃烧殆尽,又或者进行变轨,令它永远进入“太空墓地轨道”(graveyard orbit)。刘泽威坦言,凡事没有完美,一切都要讲求概率,谁也无法百分百保证通讯系统操作正常、卫星的推进系统完好无缺。 当然不能一直保持负面想法,NASA在1977年派出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活”到44岁,是人类最伟大的航天器之一,至今依然正常运作,继续迈向无垠的宇宙,探索太阳系和外太阳系太空。 【太空垃圾4问】 Q1:太空垃圾有哪些? 一个航天器会变成太空垃圾不外乎3个主要原因:自然“死亡”、发生故障和设计不良。所谓百密必有一疏,即使周密计算也有可能出现细微失误。假设人造卫星送入轨道后,发现计算不精准,没有办法抵达正确的位置。那么它必须动用储备的燃料,“驶入”轨道之中,无形中就浪费了部分燃料,会面对提前退役的命运。 另一种人造“残骸”是火箭发射后所遗留的垃圾,比如保护卫星的整流罩、第一级火箭、助推器等。那么到底什么是第一级火箭? 一支火箭是由几支火箭组合起来,如果火箭要挣脱地心引力飞向太空,需要进行“接力赛”。底部是第一级火箭,当它达到特定速度,耗尽燃料以后会自动脱落。接着,轮到第二级火箭全力加速,以此类推直至冲到外太空。以科学理论来说,这种方式可以超越“第一宇宙速度”,以每秒7.9公里的速度,摆脱地心引力束缚。 那么单靠第一级火箭可以将卫星送上轨道吗?答案是不行,因为它最快的速度只有每秒6公里,不能突破“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级火箭无法回收 “火箭最少会有两级,如果发射低轨卫星,两级就够了。如果要奔到月球,可能需要三级以上的火箭。同时,每一级火箭有自己的燃料箱,可以提供特定的飞行速度和航程。” 以往发射火箭是用完即弃,无法回收。不过,随着科技更迭演进,特斯拉灵魂人物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就有能力回收第一级火箭,留待下一次使用。至今,SpaceX已经成功回收9次“Falcon 9”的第一级火箭。但是,第二级火箭就得看造化,分离之后可能会被大气层烧毁,又或者变成太空垃圾。 “如果要回收第二级火箭,需要装备更多燃料,还得具备制导能力,让控制站操控它安全飞回来。据我所知,目前没有一间公司能够做到。” Q2:低轨商机越大,危机越高? “如今因为商业价值因素,可以预想低轨道的太空垃圾会比其他轨道来得多。”严格来说,卫星是难持续在既定的轨道上面。刘泽威以低轨卫星为例,除了受到空气阻力影响,还要顾虑摄动的因素,那就是会被其他天体的引力所影响,从而偏离轨道。因此,地面控制站需要观察人造卫星的移动轨迹,不时让卫星变轨一次。“所以为什么卫星需要燃料,如果燃料耗尽,这颗卫星会受到扰动,慢慢远离轨道,任由太空中各种引力去指引这颗失效卫星运行。” 不过,无需太担心低轨卫星会相撞。倘若一家公司要组织低轨卫星的星网,这些卫星体积较小,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差几万公里。他说,轨道不是高速公路,它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空间。因此,低轨卫星相撞是一件低概率的事,但这些卫星是有可能撞到废弃卫星,“虽然是一件低概率(相撞)的事,万一发生意外会造成很大祸害。如果不小心撞到国际太空站,驻守的太空人很可能命丧太空。” 换一个角度思考,由于太空轨道是有限的资源,许多大国也想在太空部署军事力量,开发专属的导航卫星,以便能应用在军事行动。无论是军队通讯、导弹系统、战斗机、航空母舰都需要卫星服务。倘若发生军事冲突,双方恐怕会率先摧毁敌方的卫星。 Q3:该不该担心太空垃圾? 刘泽威说,大部分的第一级、第二级火箭会经过大气层烧毁,或以受控方式掉入海里。反观第三或第四级火箭已经是朝向月球的方向,便会留在太阳轨道,或地球跟月球之间的轨道。 不过,他认为,平民百姓不需要过度担心太空垃圾,因为还不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命。除非太空垃圾数量太多,已经形成太空蔽障,令到火箭无法顺利发射。 “对我来说是概率的问题,比如说我现在发射火箭,被撞到的概率是多少?如果概率很高,那么我就担心了。比方说一个数十亿的发射项目,我的火箭有5%的概率会被太空垃圾撞到,那我肯定不敢发射。实际上,这个是很难片面回答的问题,需要有一个机构去定义什么程度被归类为危险,超过多少颗卫星才被定义为拥挤。” Q4:谁已经着手处理太空垃圾? 这几年多家公司开始测试和发射特殊卫星,希望可以尽早清除太空轨道的垃圾。英国太空署(UKSA)2021年拨出70万英镑,与瑞士新创公司ClearSpace、日本清除轨道碎片公司Astroscale签署合约,要求他们提出解决方案,以便能在2025年之前清除两颗失效的卫星。 欧洲太空总署(ESA)则将在2025年发起清理太空垃圾任务,ClearSpace会制造一款拥有4个手臂的“ClearSpace-1”特殊卫星,去捕捉约100公斤重的太空垃圾,然后拖到大气层烧毁。据ESA文告指出,在正式执行任务以前,“ClearSpace-1”会先发射到距离地球500公里远的轨道进行测试。 【重点资讯】 凯斯勒现象 1978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唐纳德.凯斯勒(Donald J. Kessler)曾发表一篇关于太空碎片的论文,题为“Collision Frequency of Artificial Satellites: The Creation of a Debris Belt”(《人造卫星的碰撞频率:碎片带的诞生》)。他认为,随着人造卫星数量越来越多,彼此相撞的几率也会越来越高。当卫星相撞,会造成很多太空碎片,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慢慢变成一个太空碎片地带,进而有可能让人类无法继续发射火箭探索太空。 卫星坟场与轨道 据NASA资料显示,在太平洋有一个特定区域被称为“卫星坟场”。卫星运营商可以将这个地点设置为退役航天器的最终目的地。当大型的航天器经过大气层时,未必会全数烧毁,剩下的残留物便会坠海。针对退役的卫星,有两种做法,第一是降速,让它进入大气层;第二是将它推送到“太空坟场轨道”。这个轨道比地球静止轨道(GEO)高出数百公里,因此不会危害到正在运行的卫星。 【上篇】人造卫星01:满天星斗 卫星网络无处不在
3年前
VIP文
VIP文
人造卫星01:满天“星”斗 卫星网络无处不在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号”(Sputnik),掀开外太空的神秘纱帘,更激发各国积极探索深不可测的宇宙。如今,我们头顶上有数以千计的人造卫星随着轨道运行,满足人类对通信、娱乐、导航、气象监测等需求。这几年,低轨道卫星迅速成为发展焦点,很多太空科技企业竭力抢占有限的太空轨道,发射大量低轨道卫星组成星链,以打造一个万物联网的时代。我国也赶着乘搭这趟太空经济列车,并计划在2023年发射低轨道卫星,奋力追逐大马太空梦。 报道:本刊 林德成照片:取自亚太航天集团网站 “很多人不知道天上有许多小型人造卫星在运行,重量从最小的两公斤,到二十多公斤。”亚太航天集团(Angkasa-X)执行主席拿督谢溢高博士说,人造卫星主要分成3大类: (一)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距离地球3万6000公里。 (二)中地球轨道卫星(MEO),距离地球2000公里以上。 (三)低轨道卫星(LEO),距离地球约500公里至2000公里。 轨道上的每一颗卫星扮演着特定角色和功能,比方说GEO卫星是供通讯和广播用途,大家所熟悉的收费电视台Astro便是采用MEASAT通讯卫星,可以随心所欲地观看国际体育赛事直播、追看英超联赛。MEO卫星大多数是导航卫星,比如人们所熟悉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定位系统等等。MEO卫星是全天候为全球航空运输、远洋航海、交通系统提供定位导航。 [vip_content_start] 说到低轨道卫星(以下简称低轨卫星),马斯克所创办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可谓带动了整个太空经济发展和规模。以往是政府主导航天发射项目,如今私营企业慢慢参与其中,形成了“太空竞赛”,纷纷入驻地球轨道,创建属于自己的太空影响力。 科技让低轨卫星减重 我国在1996年发射MEASAT-1和MEASAT-2之后,陆续几年将TiungSAT-1(2000年)、MEASAT-3(2006年)和RazakSat(2009年)送上天空。相比其他卫星,RazakSat是一颗低轨卫星,肩负着观测地球变化的任务,并拍摄高分辨率图像传回地面。这些图像可以应用在农业、灾害管理、森林覆盖率、城市规划、道路规划等等。谢溢高说,这是大马较为需要的卫星用途,然而该卫星后来失联,即“lost in space”(迷失太空)。 他补充,当年乘搭SpaceX“Falcon 1”火箭升空的“RazakSAT”一点也不轻,重量大约150公斤。如今科技日新月异,一颗低轨卫星已经可以缩减至12公斤。“制造卫星成本也跟着大幅降低,以前可能需要1亿,现在100万美元就能做到了。” 过往探索太空是一门高风险产业,卫星造价过于昂贵,许多公司不愿冒险,担心投入的资本会化为乌有。当成本降低以后,市场有很多新创科技公司崛起,投入研发和制造卫星的产业。对此,美国摩根士丹利曾预计,直至2040年,全球太空产业的经济规模,将从3500亿美元增长到1兆美元。 低轨卫星是大势所趋 人造卫星不受任何地理条件限制,覆盖面积亦很广,再配合地面的网络通讯站,便能打造全方位的网络服务。谢溢高强调,卫星网络是大势所趋,尤其低轨卫星拥有低成本、低延时、低功耗、覆盖广的特性,可以让偏僻郊区的人们有机会连接网络,消除数码鸿沟。 有数据显示,东盟国家总人口超过6.68亿,有3亿多的人是无法上网。“因为网络没有覆盖到海岛、山区的居民。东盟国家有很多海岛和森林,当地居民无法使用4G或5G网络。既然不能上网,也就无法改变生活素质和命运。” 他说,亚太航天集团计划未来打造一个500颗卫星的星链,并会在赤道附近运行。若无意外,最快会在2022年杪,到法国发射第一颗自产的低轨卫星。他希望成立一个A-SEANLINK LEO卫星链,提供“卫星即服务”(SAAS),为东盟郊区提供互联网和宽带服务。 “5G+卫星”模式可以互补 卫星网络服务会比5G网络快吗?虽然低轨卫星距离地面很近,但依然有30至40毫秒的网络延迟时间。相反地,5G网络的延迟时间是在5毫秒以内。他说,5G网络赋予人们一个美好的情景,例如:5G网速可以让医生在地球的另一端,通过网络操作机器人,替病人开刀。倘若回到现实,病人内心还是希望这位医生可以亲手操刀,毕竟性命攸关。 由于地理因素限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能建立通讯站。因此,光纤网络和卫星网络可以互补不足,商业公司可以架设一个简便的卫星接收站,变成“网络热点”(hotspot),让住在偏僻森林郊区的居民也能连接网络。 当低轨卫星越来越多,无形中加速智能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以自动驾驶车子为例,不是每个地区都会铺设5G网络基站,如果单纯依靠5G网络,一定会遇到“网络盲区”。因此,卫星网络就能派上用场,才能推进自动驾驶发展。 低轨会变得更拥挤? “如果天空有几百颗低轨卫星就能组成星链,提供卫星服务。”虽然亚太航天集团在未来会发射500颗低轨卫星,但未必能确保无人驾驶顺畅同行。“500颗只是简单预算,如果想要一个国家顺利推行无人驾驶,这个数目恐怕要大幅增加。”对他而言,A-SEANLINK的目标不是为了智能交通或物流,而是关注贫困群体的权益,希望他们可以上网,与世界接轨,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经济收入。 目前有几家知名卫星营运商正在抢占轨道,分别为SpaceX、OneWeb、亚马逊(Kuiper)和Telesat。SpaceX可说是低轨卫星的“龙头”,拥有最多活跃低轨卫星。马斯克说过,SpaceX未来将会发射4万2000颗低轨卫星,组成一个庞大的“星链”(Starlink)卫星网络。至于其他竞争对手,亚马逊的Kuiper项目计划发射3200颗低轨卫星,OneWeb则打算在2022年结束之前发射648颗低轨卫星。夸张地说,未来地球每个角落都能上网。 倘若全球各国相继发射低轨卫星,会不会造成太空轨道过于拥挤?谢溢高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疑惑,他举例,人类拥有漫长的海运历史,可否曾听说海上有太多船舶而导致海上交通拥挤?海洋是无边无垠,无论船舶体积再大,都能容纳这些海上交通。 “太空比地球大几千或几万倍,要把太空变得拥挤是不太可能的。”大多数人当下没意识到太空真的很大。除非人类持续发射卫星长达100年,那么有可能导致太空轨道出现拥挤的情况。至于电影常会出现骇客入侵卫星系统的情节,然后操控卫星拍摄目标人物的一举一动,这一切有可能吗?“这是好莱坞(电影)的效果,我们还没有具备这种技术可以即时zoom(变焦)到你在路上走。卫星所拍摄的画面,已经是1小时之前的事。” 各国争夺轨道使用权 近年不只美国卫星企业在发射低轨卫星,韩国、中国也相继开拓低轨卫星商机。他说,地球轨道是一个有限的资源,因此联合国旗下的国际电信联盟(ITU)机构会负责分配和管理无线电频谱、卫星轨道。同时还会制定技术标准,以确保全球网络和技术可以无缝连接。 现在每个国家正在争夺轨道使用权,由于每一颗卫星有特定距离,不能太靠近。倘若被其他公司抢先申请轨道位置,届时要再发射其他卫星,就有可能发生相撞事件。目前,他们选择在赤道上发射卫星,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将卫星送进轨道。“马来西亚是第一个申请赤道低轨卫星的使用权。” 目前,美国和中国正在互相角力,抢占太空经济市场,“未来10年要发射的7万颗卫星发射准证,这两个国家包办了90%。”这也证明一个国家若不发射卫星,其他国家会抢占先机和轨道的使用权。 不过,他说,最大的问题不是制造卫星,反而是发射过程,因为需要动用火箭。“哪里有这么多火箭送卫星上太空?马斯克就具备这两大优势,拥有火箭和卫星,如果我要发射卫星必须租用火箭。” 希望未来打造“太空城” 虽然科技强国可以帮忙制造和发射卫星,但谢溢高坚持由本地公司设计和制造低轨卫星,如此一来才能提升国家的太空科技能力,减少依赖其他国家。 “我们想要自己创造和研发卫星才成立Angkasa-X。”谢溢高希望未来可以拥有一个“太空城”(Angkasa City),以创造一个生产链和生态圈,能够一手包办研究、组装、制造、应用开发等等。“当你的梦想大过能力,那么是在发梦。因此你能力必须大过梦想,才有能力实现。” 【下篇】 人造卫星02:大量“造星”有隠忧 太空垃圾威胁地球?
3年前
VIP文
天马行空
陈日佳.俄罗斯反卫星导弹试验
美国宇航署、日本航天航空局、欧洲宇航署与其他各国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减少太空中的太空垃圾。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破坏的力量往往大于建设的力量!
3年前
天马行空
更多人造卫星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