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常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仪亭诉苦
会员文
林金城|味道不老:大姨妈嫁女
在广东人的菜单上,食物的命名常见创意。像“发财好市”(发菜蚝豉)、“嘻哈大笑”(干烧大明虾)等。但什么是“大姨妈嫁女”? 本地老派粤菜当中.有一道“大姨妈嫁女”。乍听,以为是什么“巴闭”菜式,不是鲍参翅肚,至少也该大鱼大肉,不然教大姨妈在嫁女儿的大好日子里,面子要摆到哪里去啊? 事实偏偏相反。所谓“大姨妈嫁女”,只不过是简单家常的粉丝虾米煮节瓜罢了,毫无排场,绝无气派。心细者,失望之馀,难免将“大姨妈”特号放大,马上便联想到“大姨妈嚟咗”那回月事上。不想还好,一想连脑筋都得胶住,即便多作怪的人也不会将面前食物给冠上那回事吧! 我们在这里纸上谈吃,说说“大姨妈”的来历无妨。 [nonvip_content_start] 大姨妈是对母亲大姐的称呼,至于为何拿来当作女性月事的代名词呢?以下抄自网上资料,原文洋洋洒洒好几百字,又是古文,又是翻译,弄得好像有根有据的样子,却未曾说明古文的出处。为了节省篇幅,我选了文言版本,行文简单,读懂不难。至于内容是真是假,就留待读者自行分辨,以及专家去进一步考究了。 “汉末,有女名佳,年方二八,自幼父母双亡,承欢姨娘。日久,媒事渐多,女独喜李郎。李生多情,私会家中。几要亲近,忽闻屐声。佳曰:姨妈至。李生藏。甘露后,李生纳媒,佳入李门。洞房之时,李郎宽衣拔蜡,欲行云雨。佳逢月红,羞言,曰:姨妈至。李郎顿悟,停房事。至此,李佳氏月红日,惯曰:姨妈至。” 一番莞尔之后,我们还是将目光锁定在这盘食材单纯,做法简单又经济实惠的“粉丝虾米煮节瓜”上。这曾经是上几代人的家常好菜.相信到了现在已没多少人知道它源自广东的南番顺(南海、番禺、顺德)了,在中国原乡它另有一个名称叫做“阿驼拉缆”呢! 在广东人的菜单食名上,除了强调“完美人生”的寓意先行,像“发财好市”(发菜蚝豉)、“嘻哈大笑”(干烧大明虾)和“横财就手”(发菜南乳猪手)外,许多极具趣味的命名,更反映出市井庶民的草根思想,像似博君一笑,背后却记存了属于那个时代“现时现世”的氛围缩影。 一道“孙悟空乱棍打死猪八戒”(简称“乱棍打死猪八戒”),实则就是豆角炒猪肉,延伸而出的“乱棍打死牛魔王”,当然就是豆角炒牛肉了;这多少可以看出《西游记》在当时共同话题的份量。就像另外一道“凤仪亭诉苦”(简称“仪亭诉苦”),不知情者肯定想得一个头两个大,查实它取自一齣粤剧剧目,演的是《三国演义》里貂蝉一方面在凤仪亭向吕布诉苦,另方面又向董卓倾诉吕布的种种不是,导致两人大打出手的故事;结果落在喜爱粤剧的广东人手中,苦瓜炒猪肉或苦瓜焖鸡,便唤成“凤仪亭诉苦”了。这道流行于上个世纪1930、1940年代的“粤剧菜”,现在还可以在怡保旧街场二奶巷口的黄高记饭店找到呢! 回头来看“阿驼拉缆”,意象就简单多了。阿驼即弯腰驼背之人的俗称,比喻虾米,配上如绳缆般的粉丝,趣味画面一下子便呈现出来,不禁对这充满想像力的命名大声叫好。问题是,为何“阿驼拉缆”在传来马新后,又多了一个“大姨妈嫁女”之称呢? 根据本地知食老前辈的说法,这道“粉丝虾米煮节瓜”,是早年南番顺一带穷人家摆喜宴时才吃得起的菜式,这与我多年前在当地考察的结论一样。或许对早年移民南洋的先辈,这是经历一番苦难及努力摆脱穷困后的蓦然“回首”,即便是最简单最家常的吃食背后,都有着破涕为笑的触动;称之为“大姨妈嫁女”,正是纪念及挥别一个时代的缩影,为何是大姨妈而不是别人呢?或许每次“微笑”过后,才足以突显出苦日子真的过去了! 这让我想起前些年在茨厂街一带探寻老派粤菜时,曾在苏丹街一巷子口找来一摊由邹姓三兄妹经营的粥饭档,卖的尽是传自他们父母的旧式家常菜。风趣的邹大哥如数家珍的介绍,说到一盘咸蛋蒸肉饼时,却笑眯眯的说:这叫“陈惠珍”! 我问,不是咸蛋蒸肉饼吗?从小家人都是这么叫的。见我疑惑,他才娓娓道出原由,说这菜名是由他父亲年代的一位老顾客取的,由于陈惠珍在当时(1950、1960年代)是红极一时的脱衣舞后,咸蛋蒸肉饼里有肉有蛋,谐音就是“肉弹”啦!说毕,便自己大笑起来。 这时,身后传来一声:闪开!“大姨妈”驾到! 回头却见邹二哥端出一盘热腾腾的“大姨妈嫁女”! 2013年4月18日完稿
2年前
会员文
更多仪亭诉苦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