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佛法

4天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月前
4月前
某位女学员很想获得爱情,但总没遇上对的人。他告诉学员,根据业力法则,想得到什么,就该给予什么。“为何想得到爱情?”“因为希望有人陪伴。”这是步骤❶。“那么你去老人院。”女学员很讶异:“为什么?”“因为那里充满了希望有人陪伴的人。”这是步骤❷:帮助想跟你获得同样东西的人。 佛法所说的因果律,并非超越世间的高深法则,其实举凡数学、物理方程式、化学反应乃至于煮面都建立在因果之上。 有人会抱怨:“为何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没人帮我?”要想获得(得到善果),必须先给予(种下善因),佛法会问:“你平日有主动去帮助别人吗?”之前介绍《当和尚遇到钻石》就利用《金刚经》提及的“空性”和因果律,经过4步骤完成心愿。 步骤❶是定下目标,比如想赚钱。步骤❷是找个种下种子(善业)的对象,比如另一位想要赚钱的人,给予他帮助,步骤❸就是不断重复步骤❷,增长善缘,犹如施肥。最后步骤❹是每天睡前回想这天对他做过的好事,促进种子发芽。 作者应用在钻石公司,获得极大成功,他开设免费学程,学员来自全球各地,比如某位中东女难民就成立了难民训练就业机构。这本商业书不教人尔虞我诈,而是以帮助别人来获得好结果。因为借由伤害别人所获得的,最后都会遭到业力反扑。 但很多学员会在下课后问他私人情感问题:如何利用所习得的业力法则来挽救他们的爱情及婚姻?作者将100则案例整理成本书。 [vip_content_start] 某位女学员很想获得爱情,但总没遇上对的人。他告诉学员,根据业力法则,想得到什么,就该给予什么。“为何想得到爱情?”“因为希望有人陪伴。”这是步骤❶。“那么你去老人院。”女学员很讶异:“为什么?”“因为那里充满了希望有人陪伴的人。”这是步骤❷:帮助想跟你获得同样东西的人。 结果女学员根据业力法则4步骤,果然有很多异性缘,但第二个烦恼紧接而来:“一旦想要跟某人建立长期关系,他就会离开我。”“为何想要建立长期关系?”“因为我想要得到承诺。”此是步骤❶。“那么首先要常常给别人承诺,别人需要帮助时,你是第一个去帮忙的人,即使是微小的帮忙如递给餐桌上的胡椒粉,常常做,重复做。”后来她果然找到愿意跟她许下承诺的对象。 学员们的感情烦恼千奇百怪,比如“先生有时会忽视我,不回应我说的话。”“每当家里要打扫,我先生就会消失。”“太太常拖我去她家的家族活动耗上好几个小时,我很累只想待在家。”“我们两人睡在同一张床,但睡眠周期不同,常会干扰到对方。”神奇的是,每个烦恼都有互利的解方。 本书中文版出版10年,已重印31刷,可见很多人需要它。但作者身为西藏格西(等于佛学硕士),他真正想教的是出世间的修行,他另有3本书教导瑜珈修行,这本算是让人浅尝佛法的入门书吧。
7月前
7月前
毕业后,我就一直想体验一次短期出家。好不容易,在一次佛曲歌唱比赛认识了一位佛光青年,因而得知佛光山有举办短期出家的活动。今年的短期出家海报一出来,我就立即报名。可惜,因缘不具足,因身体的原因,法师建议我去当义工。当下的确是失落的,但是仍旧很感恩法师愿意给我机会为短期出家修道会出一分力。 还记得踏进东禅寺那一刻,心中充满期待和忐忑。内向的我,惯性处于尴尬和社死状态的内心,不禁嘀咕烦恼着要如何在这陌生环境待下去。但,感恩自己即便害怕,仍旧踏出那一步。东禅寺一片祥和,让我感到莫名的安心和平静。刚开始谁都不认识,眼看大家都忙前忙后的,自己却不知该如何帮忙,也会担心自己做不好,帮倒忙。那时的我,完全不清楚他们的作息,就连用餐时间,我也不懂,仿佛像个无头苍蝇四处游荡。从迷茫,不知所措,到慢慢适应,我发觉我爱上了这个清净的地方。 这一次有幸被安排住在佛光山东禅佛教学院的宿舍,满足了我之前对他们的上课和生活环境的好奇心。印象最深刻的是进入宿舍的那一刻,惊掉我下巴的是,看见自己的床竟是板床。第一夜,我整身的骨都被硌得慌。但随后的几日,不知是身体被硌疼得麻木了,还是习惯了,反正睡得真的挺好的。我脚有旧患,一旦久站或走路时间长了,就会疼得要命,即便休息睡上一觉,也无法止住那疼。很神奇的是,在东禅寺住下的日子,虽然说脚依然会疼,也许半夜4点还会痛醒,早上起来却奇迹般感觉脚痛减轻了许多,脚力又恢复了。内心默默感恩佛陀的保佑,让我能继续付出,成就这分因缘。 每天看着法师,佛学院学生,筹委,和发心当义工的师姐们,忙前忙后筹备着短期出家修道会,心中升起了无限感动。我不禁自叹不如,自己在那无非是帮忙打扫走廊,扫扫落叶,做些事前准备,好像帮到的真的不多。但即便天气酷热,每天汗如雨下,看着自己辛苦打扫好的走廊,心里还是会莫名地感到欣慰和感动。 感恩遇见的每个善缘 那期间,我觉得扫落叶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看似简单的扫落叶其实一点也不简单,有时候即便用了力,落叶也不如灰尘般好扫,可能落叶会保持原地不动,或飘到你预想不到的地方。然后,就会开始一场你追我赶的较劲。太用力了,扫不了,而太小力了,也扫不了。工具用得不对,扫起来也特别吃力。想当初,我用尽了吃奶力扫了九九八十一次把枯叶扫成型,才发现隔壁的abang用了另一把长树叶扎成的扫把轻轻地一扫,枯叶就听话地堆在一起了。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笑话。过程中,我不断尝试适合的力度和角度把枯叶扫成一堆。我发现,用不同的力度和抓扫把的方式都会影响效果。 扫的过程中,不禁让我感叹,人生不就是一样的道理吗?树象征困难,枯叶就犹如我们的烦恼,源源不绝地出现,若不定时清扫,它将占满我们的内心,让人烦躁不堪。虽知人生无常,但我们总希望生活一切顺遂,讨厌一切困难或磨难。但,困难总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学习和领悟,都是在磨练我们毅力和个人意志的必经过程。正如树,它为我们提供遮荫,净化空气,提供氧气并美化环境。困难犹如树木的存在般,都是人生中不可少的。至于如枯叶般量产的烦恼,就必须自己先了解适合自己的方式(如握扫把的方式),用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如同用不同的角度去扫落叶),用适合的力度去解决问题(如扫落叶的力度)。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发现自己很常用力过猛,所以常处于惊弓之鸟的状态,一惊一乍的,特别耗力。但若放纵自己,无视眼前的困境,却会画地为牢。所以,人生何尝不是如一遍遍学习调整扫落叶最佳方式的过程呢? 眼看abang一秒可扫好,我总会觉得自己很渺小,自叹不如。但是,人家可是每日都在做才得以上手的。这犹如我们在生活中,总无可避免地会妄自菲薄,过多地羡慕他人的成就,做出比较,却永远忽略了别人背地里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同时,我们也总会忽略自己的一切付出和努力。 虽然本来长达9天的义工时间,因不同因缘的促成,我最终只服务了4天。坦白说,是略感无奈,但仍旧珍惜自己有那4天的因缘献出的有限力量。感恩自己在这段期间遇见的每个善因善缘。感恩自己有因缘能和法师们闲聊,话语之间,法师的分享总能让我醍醐灌顶,让我重拾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往后的挑战。感恩一切,也希望自己在未来能有更多因缘继续护持佛法。
10月前
11月前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由于世俗化,日本出了一些特异独行的和尚,比如用现代音乐宏法的药师寺宽邦,当调酒师开解客人的羽田高秀,还有获得怪谈比赛冠军的三木大云。 三木大云向晚上在公园游荡的年轻人和暴走族讲佛法,先用人人爱听的怪谈吸引他们,果真有些人也开始亲近佛法 日本大部分和尚娶妻吃肉,还由儿子继承寺院。其实古代都遵守戒律,直到平安时代净土真宗才娶妻吃肉,到1868年明治天皇为了扶持本土神道教,甚至颁布《肉食妻带解禁令》。他们担任住持之前照样要接受三坛大戒,之后再舍戒娶妻,但依然有少数宗派坚持守戒的。 由于世俗化,日本出了一些特异独行的和尚,比如用现代音乐宏法的药师寺宽邦,当调酒师开解客人的羽田高秀,还有获得怪谈比赛冠军的三木大云。 三木大云向晚上在公园游荡的年轻人和暴走族讲佛法,先用人人爱听的怪谈吸引他们,果真有些人也开始亲近佛法。 他所写出来的怪谈,要不亲身经历,要不由当事人口述,都是经过他们同意才刊出来的。 三木说,他是家中次子,家传寺院由大哥继承,而他在东京的佛教大学及日莲宗寺院修行毕业之后,若不能找到无人继承的小寺院,便只能继续在大寺院中生活。 他在京都出生,也希望继承到京都的寺院,然而机会渺茫。他在第二本书提到听说某个村子有个非常灵验的菩萨,后来果然经由祂的帮助而继承到京都的光照山莲久寺,在第三本书又提到继承的是百年破旧寺院,结果在大黑天(七福神之一的财神)的帮助下重建寺院,非常神奇。 三木大云从小就有灵异体验,有时会看到亡灵却误以为是活人,也能嗅到即将去世的人所发出的特殊气味。他所学和所经历的跟常人不一样,因此总会以佛法换个角度思考。 比如一间公寓房间闹鬼,房客请来灵能者处理后,反而变成整栋公寓闹鬼,便请三木帮忙处理,三木诵经供养后,才明白那鬼不是为了吓人,而是要揭穿该灵能者是个没有能力的骗子。 小女孩每晚听妈妈说故事,说着说着,妈妈竟然变成老人家的脸,长大才知道那是外婆,是来关心从小就很胆小的她,所以别以为闹鬼都是来害人的。 他经历许多怪事,比如安装AI的房子感应到家里还有很多其他人;在印度遇到会听日语的牛;一位“出租女友”被人当成实验诅咒的对象,而诅咒被解除后,对施咒者的反弹力量是非常可怕的。 书中不乏神明、人偶、灵异景点、轮回、狸猫等案例,经过三木解说,在佛法之中,这些怪事都不是怪事,他往往必须像侦探一样推测异象的因缘,并以供养来化解怨念和执念,而非以对立心来驱除。他相信他们一定也不愿意变成这样子,所以用善念来对待他们。 本书刚出版时,我正好到京都旅行,查知寺院在京都车站附近,还曾经动念想去拜访呢。 相关文章: 【草堂书架】张草 / 自S参考书 【草堂书架】张草 / 沒有过去,就沒有现在 【草堂书架】张草 / 你相信超能力实验吗?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话说有一次跟长辈“吹水”,我问:其实佛法最基础是想告诉我们什么?佛在菩提树下悟了什么?一位长辈说:缘起性空;另一位说:明心见性。也许这就是最根本的佛法观念…… 我一直很爱听(我听得明白的)佛偈。有些辞意太深,难免还领略不到连结点。 我有一位资讯量超强的长辈师长,特别享受跟他促膝长谈。有时没有预期的随他带我“神游太虚”,还是能翻新我的理解层面。对他来说是“吹水”,但慧根差的我总有意外收获,总有听不完的角落。说到最后,佛法多少能帮助我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像一套大得可以超越宇宙的概念,又小得像所有问题的基础答案。 佛法说的人生真相“成住移灭”跟我们自小投射的理想世界开倒车,但也像地心引力一样,是我们看不见但真实存在的,更是我们能双脚着陆的基础,踏实面对人生本质,一切不恒常是该有的人生预期。此外,让我感到踏实的也包括了那些躺在尼泊尔空中飘逸的五色幡旗,以及一尊尊方圆层叠的佛塔。我常会在尼泊尔凝视旗子和佛塔久久,每一刻变幻莫测,而见佛塔就更像遇见自己一样。两者都提醒着我——“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南怀瑾老师的“人生的终点与起点”里道:人在临终时,身体的地水火风会有最后的变化。身体(地)、气息(风)、水分、温度(火)一旦变化完毕,就是死亡。整体结构也表征“地水火风空”的佛塔就这么简单的提示我们,我们不外是大自然元素组成。那年遇上地震佛塔会坍塌,人也会死。 [nonvip_content_start] 到这里你也许会问那“空”是什么?我曾经也想搞清楚这个概念很久。话说有一次跟长辈“吹水”,对我这个没什么慧根的人,听了五花八门也只想一道“如意门”。我问:其实佛法最基础是想告诉我们什么?佛在菩提树下悟了什么?一位长辈说:缘起性空;另一位说:明心见性。也许这就是最根本的佛法观念。其实上网也会goo到了它的意思。缘起:世界上没有独存性的事,所有人事物没有恒常不变,而且一切人事物的本质不是自己独自产生的,是因缘和合而诞生。而让这各种条件产生变化,互相作用(缘起)的就是这个“空间”。这个允许一切发生的空间的本性是空的。一切都是相对作用才存在的,让我想起了相对论。 人类一直想探知的地球、甚至银河的缘起根本,是不是也就是条件具足了,众缘和合,物质互相产生作用后爆破出来!你问为何这样也就是“空间允许了一切”就刚刚好条件具足而已,并没有为何。有一天灭了也是条件具足了就灭而已,没有为什么,是因果结合下来。一切逃不过生住移灭。是不是就是要我们看到这个凡事的“缘起性空”。所以我们也要明白自己之所以成为宇宙里的“人”,这个生物特性(果),就是刚好有能力去明白“十二因缘”,要靠自己去搜寻到自己内在系统里的根本的“无明”,不要被“今生果、现在因”的“自动行驶状态”(auto pilot)带着走,不然我们就会成为整个宇宙的有感知无知物质而已,不断地转转转,在成住移灭里感受一场喜怒哀乐,感叹花无百日红,夕阳无限好的苦。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