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信托基金

当我们看到一只基金的操作费用比率长期不变或者越来越低,除了意味着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趋向稳定,也可能表明这位基金经理的策略过于被动(甚至懒惰)。下次,当你看到有人推荐某只信托基金时,不要被其价格创下历史新高而吓退,而是要询问对方两个问题。 面对已经上涨许多或创下历史新高的股票或基金,许多人会问:“还能买吗?” 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投资心理,叫做“均值回归”(mean reversion)。人们认为,事物(尤其是金融产品)有一个平均值,价格会围绕着平均值上下波动。当价格跌破平均值时,会回升;当价格突破平均值时,会回落。 例如,一只A股长期价格为1.00令吉,跌至0.70令吉时,许多人会认为它会回升到1.00令吉,于是买入。 然而,这种“均值回归”策略的前提是,平均值保持不变。 对于上市公司,平均值意味着其业绩、成长率、财务健康水平、行业前景、管理层素质等因素。只有这些因素保持不变,均值回归策略才有效。 那么,对于信托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其“平均值”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整个投资组合里的股票(接下来就以股票型基金来阐述)。 基金 ≠ 股票 许多人将信托基金与股票相提并论,认为股价到达新高后就难以突破,除非有新的利好因素。这种观点看似有技术分析依据,但将基金视为股票却是一个典型的类比错误。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只股票型基金虽然包含多只股票,但每只股票的上涨潜力不同,有的可能只有20%,有的可能高达100%。此外,每只股票的上涨时间也不同,取决于其背后的公司所处的商业周期。 当基金经理判断某只股票的上升潜力已接近尾声时,就会寻找下一只潜力股替代它。这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每只股票完成使命后就会退场,由其他股票接棒,不断循环。 因此,从理论上讲,一只基金的上升潜力是无限的。基金经理可以根据市场情况不断调整投资组合,更换表现不佳的股票。 反观一家公司,其业务不可能像基金那样频繁更换,例如今天种榴莲、明天生产手套,大后天要做数据中心,这显然不现实。 总结来说,信托基金和股票是两种不同的投资产品,不能简单类比。基金的持续增长能力取决于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和投资策略,而非单一股票的表现。 基金价格 ≠ 基金价值 一位同行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认为,假设一只基金的价格创下新高,如果基金经理卖掉所有股票,持有100%现金,基金价格依然在新高点。按照“基金价格到达新高点就不应该入手”的逻辑,这只基金应该被忽视。然而,投资者却不知道这只基金拥有充足的现金,基金经理可以自由买入他认为有潜力的优质股票,等待下一轮的股票上涨。 反观,另一只基金的价格已经从新高点滑落,投资者觉得自己可以捡便宜货,但这只基金的现金比例可能只有3%左右。除非投资组合的股票会上涨,否则基金价格只会不断下跌。基金经理需要卖掉手中的股票,才有现金来买入新的股票,更别提这过程中所出现的煎熬和反复斟酌。因此,在策略的灵活度上,持有大量现金的基金经理显然更能伺机而动。 在这个假设例子里,投资者可能会错过一只更有上升潜力的信托基金,实属可惜。 因此,衡量一只信托基金是否值得买入,除了我以前专栏里说过的“基金的表现必须优于投资基准”等等,还要看基金的现金比例是否过高(代表基金经理还有发挥空间),以及基金经理是否积极地套利和平仓(以确保基金经理积极寻找上升潜力)。 信托基金的投资策略 市场上的信托基金琳琅满目,一家公司可能就有上百只基金,但基金经理却只有二十来人。平均下来,每个人要负责四、五只甚至更多的基金。这必然会分散基金经理的专注力,而那些被公司视为旗舰基金的产品则会得到更多关注,表现也更可能不断突破。这也是购买旗舰产品的好处之一。 相比之下,信托基金的上升潜力更强于上市公司股票。(请注意,我指的是上升潜力,而非上升幅度,后者仍然是股票更胜一筹。)而这种潜力取决于基金经理更换投资组合的积极程度。因此,当我们看到一只基金的操作费用比率长期不变或者越来越低,除了意味着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趋向稳定,也可能表明这位基金经理的策略过于被动(甚至懒惰)。 下次,当你看到有人推荐某只信托基金时,不要被其价格创下历史新高而吓退,而是要询问对方以下两个问题: [vip_content_start] 如果对方无法回答这两个问题,那么你就要谨慎考虑是否要投资这只基金了。
10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驾驭信托投资的复杂世界并非易事。然而,将这些原则融入您的投资策略中。从长远来看,这将帮助您在追求财务自由的旅程中脱颖而出。 在个人财务和投资领域,“风险”一词往往令人感到恐惧,就如同一个十岁小孩在繁忙的高速公路上驾驶一样。风险本身并非危险,真正危险的是对风险缺乏认知和准备。 想象一下,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冠军刘易斯·汉密尔顿,以平均时速223公里的速度行驶。这听起来很危险,但实际上却相对安全。为什么?因为他熟悉他的赛车、赛道以及每一个细节。 在投资方面,最大的风险往往是投资者“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本文旨在成为您信托投资领域的“刘易斯·汉密尔顿”。我们将一起探索马来西亚信托投资领域的复杂曲折和高速公路。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将对自己即将涉足的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如何降低其中的风险,确保您的财务之旅更加平稳和安全。 准备好踩下油门了吗? 信托基金悖论:安全却有风险 信托基金是专业人士管理的多元化投资组合。这种“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理念使其成为一种相对安全的投资方式。然而,即使采取了这些安全措施,仍有许多投资者最终亏损。 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第一大风险:未做功课就下水 马来西亚信托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截至2021年9月,拥有超过700个基金和超过5000亿令吉的净资产价值。由于顶级代理人每年能赚取超过百万令吉的佣金和奖金,这个行业自然吸引了大量关注。 但这种魅力对于缺乏经验的投资者来说,可能既有利又有弊。信托投资的最大风险在于,不了解其风险和收益之前就急于投资。许多投资新手常常被资深代理人的巧妙推销技巧所吸引。虽然这些代理人在他们的领域里可能极为专业,但他们的首要目标通常是获取佣金,而不是维护您的财务安全。 因此,在您投资之前,确保您对信托投资有充分的了解,所以下水前,要知道水有多深。 第二大风险:投资者情绪的起伏 投资者的情绪在单位信托投资的成功或失败中扮演着关键作用。理想的策略是在市场低迷时逢低吸纳,但情绪常常成为障碍。 想象一下代理人和投资者之间的这样一段对话: 代理人:“现在市场低迷,是逢低吸纳的好机会。” 投资者:“我犹豫了。如果市场继续下跌怎么办?我的投资组合已经亏损了,你还要我加大投资,承受更多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当投资者看到他们的基金显示负回报时,代理人很难促成销售。 相反的情况也是如此。当市场高涨,受到过去强劲业绩的推动时,投资者更容易被说服参与。这是一种“错失恐惧症”(FOMO)效应。每个人都表现出信心,没有人想错过“连胜纪录”。但请记住,市场行情总是涨涨跌跌,保持情绪稳定,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第三大风险:费用的隐形收费站 在信托的世界里,“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再确切不过。每一笔投资都有其自身的一系列费用,这些费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蚕食您的收益。前端销售费用范围从1-5%,意味着在您的投资旅程开始之前,您就已经处于亏损状态。 但费用远不止于此。持续累积的管理费用意味着代理人不管您的投资表现如何都能获利。这种薪酬结构造成了利益上的冲突。它类似于一场游戏,无论您是输赢,银行家始终是赢家。 以沃伦·巴菲特著名的反对对冲基金的赌注为例,他更支持一个简单的 ETF。巴菲特赢得了这场赌注,原因很简单:费用。对冲基金由于高昂的费用比率,就像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随着时间的推移侵蚀了回报。 因此,在您投资时,要警惕这些陷阱。高昂的费用会显著影响您的回报,因此密切关注它们至关重要。 第四大风险:不可预测的市场波动 在信托投资中,没有人能逃脱市场风险的冲击。正如海浪永远不会平静一样,市场波动是必然的。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主题、风险敞口和策略,因此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市场风险。 例如,如果您投资于一个专注于中国的基金,您也将面临中国政府干预企业的风险。这些都是您无法控制的因素,就像冲浪者无法控制海浪一样。 理解市场风险是投资环境中固有部分,可以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虽然您无法控制市场,但您可以管理自己的反应。 第五大风险:管理风险的变幻沙丘 [vip_content_start] 优秀的基金经理是稀有的人才,在行业中备受追捧。他们经常被挖角,可能会为了更好的机会而从一家基金公司转移到另一家基金公司。这为投资者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风险:管理风险。 您可能选择投资某个基金,是因为它在一位特定经理的管理下成绩卓越。但当您做出投资决定时,那位杰出的经理可能已经跳槽寻求更佳机遇,留下您的投资由一位新的、能力尚未得到证实的经理负责。 从根本上说,基金之前的表现可能是您选择投资的关键因素,但如果管理团队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这位杰出经理离职后,它可能不再能预示未来的表现。密切关注谁在管理基金至关重要,因为这可能对您的投资之路产生深远影响。 预期回报:管理期望的艺术 在马来西亚信托领域,预期回报可能差异很大。保守型基金可能提供3-5%的回报,而更具进取性的股票型基金可能会追求8-12%甚至更高的回报。然而,重要的是要记住,这些只是概括性的数字,而不是保证。 截至2023年9月,FSMOne等平台上的快速搜索揭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数据。在该平台上拥有10年追踪记录的267个基金中,只有17个基金的年回报率超过8%。这不到拥有十年历史的总基金的6.4%。 因此,如果您考虑采用“买了就忘”的策略,那么您的赌注并不有利。这就像在不知道如何投篮的情况下,尝试投三分球;达到理想回报的机会很渺小。 因此,积极参与和审查定期的投资组合,对于实现您的财务目标至关重要。 结论:走向令人满意利润的路线图 驾驭信托投资的复杂世界并非易事。然而,有了正确的工具和心态,您可以提高获得令人满意利润的机会。 以下快速回顾本文的基本要点: 成为优秀的投资者:教育自己,了解所涉及的风险。知识是防止犯下昂贵错误的最佳防御。 正确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无论市场高低,理智的方法都会帮助您。 定额成本平均法:这种策略是指在固定的时间表上,无论价格如何,购买特定投资的固定金额。这是一种纪律性的方法,可以帮助减轻市场波动带来的一些风险。 了解您的基金:确保您了解基金所投资的资产。如果您不理解某种资产,那么投资它可能不是个好主意。 他人贪婪时要恐惧:沃伦·巴菲特的这句永恒的智慧在信托中尤其适用。当每个人都跳上潮流时,可能是时候退后一步并评估情况了。 将这些原则融入您的投资策略中。从长远来看,这将帮助您在追求财务自由的旅程中脱颖而出。
12月前
总的来说呢,人们开始认识这些费用是好事,毕竟这些都是他们身为投资者的权益。懂得捍卫权益是一个进步。不过,我认为纯粹知道费用并不足够,他们并不了解这些费用的目的是什么。进一步说,很多人只看到一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高低,但不了解这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所在。 在信托基金市场里,有分为“主动管理型基金”(active manage fund)和“被动管理型基金”(passive manage fund)。这两种基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于前者会有特定的基金经理以及分析团队来管理,负责打败基金的投资基准(investment benchmark),例如吉隆坡综合指数。如果基金经理不看好云顶的股票,纵使投资基准里有云顶股,他可以选择不买或者买得比较少;而后者呢也是有基金经理管理,不过他们的管理并不是决定要多买什么,或者不买什么,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投资基准的股票占比去进行买卖。 打个比喻,大家都有一份食谱,主动型的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调整配方,以烹饪出一道更有特色和美味的菜肴;而被动型则是完全按照食谱的要求来烹饪。前者就是有自己想法的米其林厨师,而后者则是要制造出口味高度统一的麦当劳快餐。 当然,这么一来,主动型基金的费用会比被动型基金更高。 主动型基金费用高表现差 ETF崛起 而在过去差不多十年的时间里,被动型基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注意力,因为投资者发现他们所投资的主动型基金交出很糟糕的表现,加上基金公司背后收取的管理费直接侵蚀了他们的资产,使得他们对这类产品异常厌恶。于是,许多投资者纷纷奔向另一个极端,也就是被动型基金,其中最为人熟知就是ETF(exchange traded fund)。如今,你去书局的投资理财走上一圈,你会发现关于ETF投资的书籍简直是玲琅满目。 当越来越多年轻人接触投资理财这事儿,ETF得到的热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因为它所鼓吹的思想就是:你既然不知道买什么最好,为何不把钱放在那些投资在全世界最赚钱的股市的ETF?例如投资在美国标普500指数的ETF,其费用可以低至0.0945%。反观,许多美国的主动型基金的管理费用都收取差不多要0.6%了,投资回报率又不怎么样。 投资者开始注意管理费 甚至锱铢必较 这么一比较,大量的资金涌入ETF市场。原本越来越多人接触投资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当没想到随之带来的另一种风气就是,投资者开始注意基金公司所收取的费用,甚至是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 “你们收取2%管理费,那么我的回报率不就少很多了?”,“你这里写要获得6%的回报率,扣了2%的管理费之后,投资者不就剩下4%?”…… 这就是我不时听到的客户抱怨。 “是没错,管理费用是会影响你的回报率,但这也是让我们的团队能够持续运作的重要收入,希望你能理解”,“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是算好了费用才公布价格,所以你所看到的价格就是你卖出时所能够获得的金额”…… [vip_content_start] 很多时候,纵使我解释很多次,但他们一副半信半疑的表情真的让我啼笑皆非。 没办法,因为ETF带来的思潮改变了很多人对投资理财的认知。 大小团队收取费用不同 服务价值亦有别 不久前和一位业内前辈吃饭,因为他和我所身处的机构都一样,是给客户量身订造适合他们的投资组合,而且是小团队作战,所以他明白客户喜欢货比三家,然后把钱放在那些收取最低管理费用的基金公司。我问他如何应对,他说如果客户因为他所收取的管理费用过高而想要去别家,他绝不会阻拦他们,反正这也不是他的目标客户群。况且,他深知那些行业龙头老大由于管理着数百亿资产,他们可以在管理费用上打价格战,而我和他这种小团队是万万不能走这条路,否则只会亏得不清不楚。 然后他还补上一句:“没有错,你(客户)永远都可以去找那些XXX、YYY或者ZZZ,他们都非常庞大,管理费用也很低,我是无法给到你们这些优惠。不过,我要提醒你的是,你在这些大机构面前,你是永远不会得到特别待遇。就算你是千万资产的客户,在这些大佬那数百亿令吉的体量面前根本千分之一都不到,你想要见基金经理?难如登天,他们只会安排销售人员和你见面,你大不了只能见到这些销售人员的领导而已。” “但是,如果你(客户)在我这里,你是能够直接接触到基金经理。当然,我不是说你能够三更半夜打来咨询我,但你有疑问的话,你所得到的是最直接和最专业的回馈。这一点,你是不可能在大机构那里获得的。这也是为什么你所支付的管理费比较高的原因。” 语毕,我相当庆幸我身处的机构里的做法也和这位前辈高度一致,证明这条路虽然有崎岖,不容易说服客户来投资,但起码是正确的选择,确保了公司和客户能够共同地健康成长。 为何不公开基金经理身份? 另一名同行朋友曾向我透露,在一些基金公司里,他们是绝对不会给顾客知道基金经理是谁,所有基金的fund factsheet里的“基金经理名称”一栏只会写上首席投资官的名字,或者是基金公司的名字。这做法有一些原因,其一是担心这些基金经理如果表现优异就会被挖角;其二是当有人事更动的话,公司不需要特地去更新名字;其三则是公司不希望给这些基金经理有曝光度,增加他们的薪资议价能力;其四,就是投资者知不知道谁是基金经理都无所谓,反正他们都是看在公司品牌的份上才投资的。 总的来说呢,人们开始认识这些费用是好事,毕竟这些都是他们身为投资者的权益。懂得捍卫权益是一个进步。不过,我认为纯粹知道费用并不足够,他们并不了解这些费用的目的是什么。进一步说,很多人只看到一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高低,但不了解这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所在。 或许,下一次大家在质疑一些费用之前,不妨多想想这些费用的意义是什么,或者会得到更深的领悟。
1年前
2年前
站在信托基金公司的立场,风险评估表格是保护他们销售工作的文件,避免售后纠纷;站在投资者的立场,这是重新认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意愿的过程。因此,这份表格非常重要。 上个星期提到信恒资产管理公司(AHAM Asset Management)旗下两只信托基金投资因为遇到瑞信银行爆发危机一事,结果基金所投资的债券被瑞士监管方直接注销,导致全世界的投资者血本无归,让信恒公司不得不暂停这两只基金的买卖活动。 这起事件原本不会引起太多波澜,因为这两只基金为“批发基金”,通常只能发售给高净值人士,但却有不少的普通民众不顾自身风险属性是否匹配,买入这些基金。如今,这些投资者除了咒骂,似乎也没什么有效办法了,只能希望瑞士监管方在全球投资人集体诉讼中败诉,然后赔偿。但,要等上多久就不得而知了。 购买信托基金时要留意什么? 说了这么多,那么普通民众购买要怎么自保呢? 关于如何选择信托基金,已经写过,就不赘述。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说说,你在购买信托基金时要留意什么事项,好维护自身权益。 享有冷静期 首先,你有长达6天的“冷静期”(cooling-off period)。根据马来西亚证券监督委员会所公布的信托基金指南(Guidelines on Unit Trust Funds),第9.04项注明投资者享有至少6个工作日的冷静期。 在这段期间,你可以随时对这项投资决定反悔,信托基金公司不但需要偿还全部金额(包括各种费用),如果在你反悔时,基金的价格高于你的成本价,你也能得到这额外差价,你的血汗钱是一分钱也不会少的。 不过,这项权利只限于你首次购买该信托基金公司的产品时。换言之,如果你首次向A基金公司购买信托基金可以用一次,当你向B基金公司购买信托基金也可以用一次。题外话,就连买保险也是有类似的返回机制,而且冷静期长达15天。 亲自填写风险评估表格 其次,请亲自填写你的风险评估表格。在这项表格里,每位投资者会需要做一份对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的评估,例如:你能不能接受投资亏损超过15%、你在投资亏损时会马上止损还是买入更多来拉低平均成本等问题。 信托基金的风险属性怎么看? [vip_content_start] 这步骤是为了确保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承受意愿与他所购买的信托基金的风险属性是相匹配的,避免那些分明连一丁点风险也承受不起的人们买入高风险的投资产品。举例来说,如果顾客的风险承担能力偏低,那么应该接受平衡型基金或者债券型基金,而不是纯股票型基金。怎么看信托基金的风险属性?可以参考该信托基金的Fund Factsheet上的“基金波动系数”(Fund Volatility Factor)。 风险评估表格的重要性 站在信托基金公司的立场,风险评估表格是保护他们销售工作的文件,避免售后纠纷;站在投资者的立场,这是重新认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意愿的过程。因此,这份表格非常重要。 但,在现实世界里,这份文件却非常令人懊恼。尤其是当销售人员已经成功说服投资者投资,也签了一堆文件,一旦来到这份风险评估表格,往往会让投资者瞬间清醒过来,因为他们会发现自己不应该购买和自己风险不匹配的投资产品,最终使得这笔交易告吹。所以,有些销售人员会对这份文件避重就轻,说这只是问卷调查性质的表格,随便填就好。 不过,这份表格往往就是出现售后纠纷时,投资者用来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文件。 而另一种情况则是,投资者非常想购买这项产品,但偏偏本身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自己并不适合这项投资产品。于是,许多公司都会在表格里附上多一个选项让投资者打勾。只要打上勾勾,投资者就是清楚且同意自己所购买的投资产品并不符合自己的风险评估结果。这么做的后果就是,万一之后出现什么纠纷的话,投资者处于较为不利的处境。 这就像是电影《夺命金》里,何韵诗的顾客为了购买风险高于自身承受能力的信托基金时,何韵诗说明销售条款的录音过程中,要求其顾客只能回答“清楚明白“一个答案。我想,有试过向电话销售人员购买产品/服务的读者应该明白这过程是怎么一回事。 至于其他的PDPA或者文件,则较为普通,和你所填写的许多文件大同小异,所以就不一一说明当中的注意事项。 了解并捍卫自身的投资权益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想要给从业者制造麻烦,因为我所任职的公司也是有相似的表格和文件。我也清楚,要求销售人员给顾客解释全部的条款是不现实的,顾客也不见得会珍惜这样的解说环节。因此,我认为大家在投资一项产品时,能够明白自己的权益是什么,并且知道怎么捍卫它。最基础的捍卫方法,就是不要让销售人员帮你填写这些关键部分(相反,你的个人资料可以交由销售人员来填写),更不要有所隐瞒。 当然,文中一开头里提到的,信恒公司所销售的那两只基金因为并非一般的“零售基金”,所以他们所需要遵循的规章和马来西亚证券监督委员会的信托基金指南不同,一些细节也会有所差异。
2年前
换言之,信恒公司的这两只基金被搞得价格暴跌并停止交易,也是拜瑞士监管方所赐。如今,全世界的瑞信银行AT1债券投资者都决定起诉他们。这场官司会花多长时间,投资者最后能够拿回多少本钱,至今仍是个谜。 上星期写了怎么选信托基金,今天就来聊聊不久前的新闻。有许多投资新闻在外人看起来极其不合理,但当中缘由的逻辑并不含糊,只是我们很少到处找人谈及此事,这圈子也很封闭,于是容易产生不实信息。 不久前有一则新闻说信恒资产管理公司(AHAM Asset Management)旗下两只信托基金投资在瑞信银行(Credit Suisse)的一级资本债券(AT1)。当瑞信面临破产危机时,瑞士监管方直接介入,要求瑞银集团(UBS Group)直接买下瑞信以渡过难关。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笔买卖,瑞士监管方勒令把瑞信的这笔债券给注销掉(相当于一笔勾销),导致让瑞信AT1债券的投资者血本无归。信恒公司也被迫把这两只基金停止交易。 有违分散风险的投资策略? 这起新闻在投资圈是引起不小风波,因为这两只基金把85%的资金买入一个资产,那就是瑞信AT1债券。这完全是违反了我们常说的“不要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分散风险的策略。 不过,有一点要指出的是,我们常说的信托基金通知有另一个名称,那就是“零售基金”(Retail Fund)。这类基金的发行需要遵循大马证券监督委员会(Securities Commission Malaysia)所颁布的信托基金指南(Guidelines On Unit Trust Funds),该指南里有提到一只股票在信托基金里的比例不能超过10%。 批发基金风险属性比一般零售基金高得多 然而,信恒公司的两只基金并非此类基金,而是“批发基金”(Wholesale Fund),故无需遵守一般零售基金的发行指南。也正因如此,这类基金的基金经理是能够把基金的20%都投在一只股票上。这么做的话,基金的风险属性就会比一般零售基金高出许多,证券监委会也规定投资公司只能把这类产品卖给高净资产人士(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因为这些投资者有更高的收入和财产,所以能够承担更高的投资风险。在推销批发基金的文件里,会有这类声明的选项。 题外话:怎么区分是零售基金还是批发基金呢?前者的最低认购额通常为1,000令吉,而后者的最低认购额通常会是10,000令吉起跳。 回到正题。即便批发基金的基金经理能够把大量资金押在一只股票上,也鲜少会出现孤注一掷的做法,因为风险真的太大了。就连巴菲特也不会这么做。 为何会把大部分资金押在瑞信银行的AT1债券? 那么,为何信恒资产公司这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会这么把大部分的资金都押在了瑞信银行的AT1债券呢? [vip_content_start] 唯一合理的解释,那就是这两只基金并非由投资公司单方面献议的,应该是先有一群客户想要买入瑞信银行的AT1债券,发现能力不行才开始迸发的念头。由于债券的最低认购额极高,并不是一般人都能够买得到。本地股王雀巢公司,一手股票还不到1.5万令吉(股价为130令吉左右,一手为100股)。而瑞信银行的AT1债券,最低认购额为20万美元。加上买入债券后的管理并不容易,从债券的存放,到债券利息款项的支付等,都是有很多工序要完成。 因此,以一个人的名义和财力来买入AT1债券并不符合规模效益。但是,如果是一群人就行得通。但,他们需要一家公司作为中介,由公司发行一只批发基金,向有兴趣的投资者收集资金,然后买入瑞信银行的AT1债券。这家公司就是信恒资产管理。 对信恒公司来说,这种投资产品可说是可遇不可求,不但可以赚取管理费用,而且顾客对投资的风险是有清晰认知的,让其销售人员省去不少管理期待值的工作,何乐不为? 然而,这事情坏就坏在,这些高风险的批发基金开放给其他客户群体。原先的顾客算是“自己送上门” ,对风险是充分知情的。但是后来才加入投资的顾客就很不同了,他们的风险期待值是完全不在同一个水平。如果,瑞信一直都相安无事,自然皆大欢喜。毕竟,很多人对瑞士的银行有很高的信心(总是被刻画成保密功夫做得极好的神秘组织)。 真正的瑞信银行已千疮百孔 很可惜,真正的瑞信银行并非如此,而是千疮百孔。大家可以自行上网搜索,真的是坏事和倒霉事一摞摞。 而这一次瑞信银行的危机,坏就坏在它发生在美国的矽谷银行之后,而且还遇到瑞士监管方的霸道处理方式。 首先,就是瑞信银行的中东大股东。当被问及会否继续给疲弱的瑞信银行投入更多资金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该股东的主席坚决说他们不会再投资在瑞信银行身上。结果呢,此番言论被解读为“连大股东都对瑞信银行的未来没有信心” 。而事实上,这中东大股东真正不会再投资瑞信银行是因为他们对瑞信银行的投资比例已经到了内部的投资上限,却因为差劲的公开言论而被解读为对瑞信银行没有信心,导致股价暴跌。最后,这主席也被要求离职了。 其次,当瑞士监管方要求瑞银买入瑞信时,他们是采取了相当激进的手法,那就是——先注销掉瑞信的AT1债券。从金融常理和权益框架上来说,因为债券属于负债的一部分,所以当公司破产或者清盘时,债券持有者是能够瓜分(例如变卖)这家公司的资产来抵债;而股票则属于公司权益部分(股权),所以在瓜分的优先顺序上是排在末位。另一方面,当公司重整财务时,被牺牲的第一顺序也是股权拥有者(也就是股票投资者),然后才到债券。 AT1债券持有者被牺牲 AT1债券是债券和股票的混合体,在瓜分和牺牲的顺位里是介于股权和债券之间。因此,如果瑞士监管方要瑞信银行重整财务,第一个被牺牲的理应是股权投资者,而不是AT1债券投资者。但那些股权投资者的背景实在太硬了,所以只能牺牲夹在中间的AT1债券持有者。 换言之,信恒公司的这两只基金被搞得价格暴跌并停止交易,也是拜瑞士监管方所赐。如今,全世界的瑞信银行AT1债券投资者都决定起诉他们。这场官司会花多长时间,投资者最后能够拿回多少本钱,至今仍是个谜。 当然,最无辜就是那些不知道这些基金的来龙去脉,却把大部分的身家都押上的人们。当中自然少不了各种纠纷。 以上就是我认为鲜为人知的投资圈里的八卦,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
2年前
选择了市场,接下来就要选信托基金了。我会鼓励选择哪些没有指定特定领域的信托基金。市面上有很多信托基金都注明他们是投资在那个领域的,例如有些是投资金融领域,有些则是奢侈品。要押中哪个领域在接下来会上升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专业的基金经理也得战战兢兢,我也不鼓励一般投资者花时间去分析这个部分。因此,越没有行业限制(或者主题限制)的信托基金,该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就越灵活,越有顺势而为的空间。 回顾之前所写的文章,似乎欠大家一篇选择信托基金的陷阱以及评判标准。今天就尝试用这篇文章来说说。 信托基金怎么选?有几个评判标准。 是否比投资基准来得高? 首先,就是和基金的投资基准(investment benchmark)相比。市面上近乎全部信托基金都有投资基准,所用也多数是主流的股市指标,例如吉隆坡综合指数(如何审视股市指标就不展开说,因为非常复杂)。你只要比较一下这只基金过去的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年,以及五年(如有)的表现,看看是不是比投资基准来得高。有的话,就代表这位基金经理有努力做好他的工作。 不过,只看投资基准也有一个陷阱,那就是它是一个“相对的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股市下滑20%,那只基金的价格下滑18%,那么也算是超越投资基准。所以,大家也不要只依靠一种方式。 其次,选基金从宏观到微观。投资理论里有两种主要策略,分别为“由上至下”以及“由下至上” 。一般信托基金里,基金经理的工作都会是完成“由下至上”,也就是选择什么股票或者什么行业,而我不认为业余投资者应该花时间去跟全职的专业人士较量谁能够做好这工作(你非要较量也不是不行,但你为何要买基金呢?),所以你只需要关注“由上至下”的部分。 选好资产类别和市场后,才选信托基金 简单的流程就是先选择资产类别,也就是股票和债券。风险承担能力较高者就选择股票型基金,较低者就选择债券型基金。当然,市面上有混合类型,也就是所谓的平衡型基金(balanced fund),结合了股票和债券。大家可以在选择信托基金之前做一个风险测试,多认识自己。 选择了资产类别,接下来就选择市场,可选择经济共同体(例如欧洲或者亚太区)或者国家(例如马来西亚)。选择方式就看你的个人看法,我会鼓励你多留意财经头条,不需每则新闻都看完,你可以留意大标题,例如巴菲特在股东大会就说他会专注在日本市场,你就多留意那些投资在日本市场的投资基金。一般来说,只要你有留意财经新闻就会知道热门的市场有哪些,也不会出现太多错误。 选择了市场,接下来就要选信托基金了。我会鼓励选择哪些没有指定特定领域的信托基金。市面上有很多信托基金都注明他们是投资在那个领域的,例如有些是投资金融领域,有些则是奢侈品。要押中哪个领域在接下来会上升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专业的基金经理也得战战兢兢,我也不鼓励一般投资者花时间去分析这个部分。因此,越没有行业限制(或者主题限制)的信托基金,该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就越灵活,越有顺势而为的空间。 按照这方式筛选,我相信你已经可以把市面上大部分的信托基金都过滤掉了。现在,你就只差行动了。那么,到底是大手笔买入,还是当作存钱那样,每个月买入一点点? [vip_content_start] 观察期设定为12个月 通常我会建议分批买入,因为要准确判断买卖的时间点并非易事。不过,我并不建议投资者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投资期限拉长至5年或以上,因为我们无法得知自己购买的信托基金到底能不能不负所托。所以,先把观察期设定为12个月,定期观察。 如果12个月下来,该基金能够积累尚可的回报率,例如7%或以上,你可以选择卖出套利,再找下一只基金。当然,如果你认为还有更多潜力尚未发挥,就不妨再给多12个月的观察期。 另一种情况则是你并不满意回报率,但还不是太糟糕,可能是介于负10%到4%之间,那么你就要问问自己这只基金是不是还有潜力,以及自己是不是还有耐心和本钱耗下去。如果没有,那就卖掉走人。如果有,你就继续加码,拉低平均价格,卧薪尝胆。 如何判断该加仓或平仓? 比较难搞的情况就是当你的投资亏损超过10%。你应该怎么判断,该加仓还是平仓?这就回归文章一开始的评判标准,你得看看这只基金是不是有打败投资基准。如果有基金的表现明显超越投资基准(大概是200个基点),那么就不是基金经理的问题,他/她已经尽最大努力了,但整体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如果你有遵循我的建议,没有买那些特定主题(或行业)的信托基金,那么这位基金经理是有能力和机会帮你收复失地,就不妨加仓,拉低平均价格。 反之,如果基金的表现明显低于投资基准(大概200个基点),那么意味着这名基金经理没有能力帮助你获取更好的投资表现。他/她过去的风光成绩是因为整体股市大涨,给这只基金带来“一白遮三丑”的效益。我会建议你平仓走人,哪怕你有本钱继续耗下去(现实里,信托基金表现差劲的理由是盘根错节,各自表示,不需要太在意,因为这不是我们的投资初衷)。 自行购买或寻求经纪帮忙? 最后一道问题则是,到底应该自己购买,还是寻求经纪帮忙呢? 关于这一点,我很难有给出公允评价。因为我自己年轻时就被公司要求去考取信托基金的经纪执照,所以我了解这考试的难度水平和含金量。而我也听过许多不满信托基金经纪的专业能力的案例,许多压根儿都不知道信托基金是怎么一回事,例如信托基金的价格是怎么定?管理费用是怎么算?信托费用是怎么算?这些钱到底拿来做什么?这只基金到底投资在什么市场还是什么股票? 如今,我已经成为一名基金经理。这一路走来,我认为依靠自己的能力来理解和购买信托基金,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大家可以搜索FSMOne Malaysia(这不是业配或广告),里面包揽了几乎全部在本地销售的信托基金,这些基金的官方文件和数据都可以在这个平台找得到,购买的销售费用比你向银行购买更低,而且上网就可以开户,非常方便。我是这个平台的长期用户。我认为这平台汇整了市面上大部分的信托基金(除了Public Mutual),目前在本地市场里,暂时没有别家平台比他们更全面。至于学习,市面上也有本地基金经理撰写,关于信托基金的书籍,大家可以去买来看看,也算是对本地创作的支持。 暂时就写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年前
因此,在这个忙碌的现代社会里,ASM无疑就是一个绝佳选择。它安全可靠、投资回报率不算很差、买卖管道颇多、初始投资金额也低。要说最大的坏处就是ASM很难买得到。 上篇文章提到上班族如何可以通过公积金的投资存款来存到足够的退休金,今天就来说说另一个市面上也有许多人询问的投资产品——Amanah Saham Malaysia(大马信托基金,以下简称ASM)。 ASM是由国民投资公司(Permodalan Nasional Berhad,简称PNB)管理的基金,PNB隶属于土著投资基金(Yayasan Palaburan Bumiputra),而后者的股东则是马来西亚政府(或者财政部)。因此,说ASM是政府推出的信托基金并不为过。 作为新经济政策下的产物,PNB的创立是为了提升土著群体的财富和储蓄率,所以许多PNB管理的基金只开放给土著。PNB管理的基金有分为浮动基金和固定基金,前者的价格是跟随市场波动,而后者则是固定在1令吉。这也使得固定基金非常受欢迎,因为投资者不但可以拿到不错的派息,而且也不需要理会任何价格波动,加上供应量有限,所以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而作为固定基金的ASM、ASM2以及ASM3是开放给所有的马来西亚国民(还有好些浮动基金也是开放给所有马来西亚国民,但正如前文所述,询问度并不高)。因此,当政府宣布ASM增加50亿单位,自然会让人们大排长龙抢购。 另一边厢,我看到有很多人评论ASM并不值得投资,因为历年数据显示其派息率是逐年下滑。2022年平均只有4%左右的派息率。一些银行的定期存款活动就已经可以给到4%或者更高的利率了。 这么一比,ASM的确不是太有吸引力了。但,这是正确的吗? 确实,现在人们很懂得货比三家,尤其是许多理财资讯普及化后,许多人都觉得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投资产品,例如信托基金、房地产、股票,甚至是加密货币等等。可是,从我所理解的案例里以及那些理财网红的资讯分享,可以说大部分人并不懂得自己投资了什么,虽然他们自己感觉自己很懂就是了。 许多人在看待ASM时就把焦点放在缺点上,而忽略了它最重要的特点——几乎“稳赚不赔”。 [vip_content_start] 简单说明一下为何几乎可以稳赚不赔。最重要的是PNB买入的是握有大量国内优质资产的公司。你今天说得出来的上市公司,例如马来亚银行、SP Setia、国能等等,都是他们的投资标的。这些公司的年度报告里也可以查看得到ASM或PNB的名字。而且这些上市公司会定期派发股息,PNB就能够通过这些股息分发给投资者。要知道,基金的派息都必须是“已实现盈利” 。PNB在赎回ASM单位时都只是1令吉,这让PNB有能够拉长补短的缓冲空间。 以上操作,换作是公积金局也差不多。不过,ASM的缺点是它只投资本地市场,而本地市场过去几年的回报率都比较一般,而公积金局有较多海外投资,所以回报率更佳(但最近首相要求公积金局增加本地投资的占比,估计会一定程度地拉低派息率)。 但也因为风险极低,这大大降低了投资门槛。大家买东西,不就是要一个省心吗? 大家平日工作已经够累,有多少人在下班后还能够有时间或精力去研读经济或者金融书籍?能够付钱来阅读星洲人的VIP文章就已经是很有上进心的表现了。况且,市面上的金融资讯是以千兆字节(Gigabyte)的速度在增长,这要投资新手如何追得上? 我自己作为一名基金经理,我非常清楚大部分人对信托基金不甚了解的程度可以有多夸张(包括有执照的销售经纪或财务规划师),你要投资新手们从众多基金中选择一只可靠的基金根本就不现实。大部分人都是直接选择最出名的那家,然后买一些销售经纪最推荐基金就算是“对自己的财富负责了”。事实上,那些得到最多推荐的基金往往是这些销售经纪能够抽取最多佣金,而不是最好的。最后,大多数人都做了冤大头。套句网络流行语——懂的都懂。 因此,在这个忙碌的现代社会里,ASM无疑就是一个绝佳选择。它安全可靠、投资回报率不算很差、买卖管道颇多、初始投资金额也低。要说最大的坏处就是ASM很难买得到。 硬要加多一些毛病,那么就是ASM的透明程度比不上许多私人企业推出的信托基金。抛开价格变动这个问题不说,这基金的投资标的资讯很久才更新一次,这对那些求知欲比较强烈的投资者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但,生活里有许多事物都是等价交换的。如果牺牲一丁点透明性,能够换来更为稳定的回报率,并不是一个太差的选择。说句难听的,私人界的信托基金的资讯是很透明,但有多少人真的会去看,并看得明白那些文件呢? 总的来说,ASM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选择。至于选择信托基金的各种陷阱,等有机会再讲。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我们投资最大的目的就是不愿看到自己的财富跑输通货膨胀率,尤其是在熊市转牛市的关键点,那个涨幅都是来得又快又猛。握有太高比例的现金往往会让一个人对市场变得不再敏锐,导致错过了许多可观回报率。 股市在今年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动荡,而且毫无方向,许多投资者逐渐提高现金持有比例,更有甚者把马股清空,只持有现金,希望可以借此避过市场动荡不安的阶段。那么,这种做法是不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呢?容我们用目前市场里最为常见的信托基金来说明。 市面上的信托基金可说是琳琅满目,不同资产类型、不同市场、不同领域、不同主题等等。不过,所有的信托基金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在设计这项产品时就定下了自己的投资设定(investment mandate)。举例来说,如果是投资亚洲金融股的基金,基金经理可以选择激进或保守的策略,但他不能去买入消费股。 [vip_content_start] 市场上,超过九成的信托基金都有这么一个设定,那就是基金经理无法持有现金超过百分之三十。这本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而定下的规矩,因为避免基金经理过于消极之时白白赚取管理费。但在市场动荡时期,这项规矩就成了基金经理额头上的紧箍圈,因为他们的现金持有比例是有上限的。 如果投资策略更为灵活的话,那么就大大不同了。例如,我们公司的投资组合里,现金持有量都维持高位。这让我们得以从过去好几个月的市场大动荡期间保存实力,买入了不少优质股的同时也能跑赢大市。好些管理股票类型信托基金的同行们得知后,都对我们的灵活部署策略表示羡慕不已,因为他们受限于最多百分之三十的现金持有比例,只能不断卖出波动性质较高的股票并同时买入那些比较防守型的股票。 传统的防守型股票通指通用股(utilities)、电信股、产托股等等。在马来西亚股市里,那么就是国能、几大电信公司股票,以及产托股票。而偏偏马来西亚的产业有些许不同,通用股和电信股因为生意攸关民生生计,所以被高度监管,导致盈利不稳定,有些时候还得因为“国企”的特殊身份而承担了不必要的成本,说是国家的提款机也不为过,就像国油在2018年举债来支付高额股息给政府。 由此可见,在本地股市里,一只股票是不是防守型真的是见仁见智,因时因地制宜。这使得许多同行们并没有太多选项,只能默默地看着自己的投资组合被市场暴风雨摧残。截稿时,大多信托基金在今年都承受着百分之十或更高的账面亏损。 专业基金经理尚且如此,一般投资者要有更优异的投资回报率就不得不思考,那就是——自己的投资策略是不是足够灵活。 当然,有些读者觉得只要持有百分百现金,那么再大的市场动荡也不会伤害自己的资产。但这想法只对了一半。因为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自己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判断市场在什么时候会迎来转折点,并且在那个时候自己要优先买入什么股票,又有些什么股票是可以慢慢等待。 毕竟,我们投资最大的目的就是不愿看到自己的财富跑输通货膨胀率,尤其是在熊市转牛市的关键点,那个涨幅都是来得又快又猛。握有太高比例的现金往往会让一个人对市场变得不再敏锐,导致错过了许多可观回报率。如果在过去十年里都持有大量现金,那么其投资表现必然大幅落后,稍有不慎的话,搞不好还低于货币基金的总回报率。 这对许多人来说都不是太容易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长期付出巨大学习成本来学习股票投资。许多上市公司老板就更是忙碌,他们都是竭尽所能在自己的事业拼搏而无暇投资,纵使眼光独到买到优质股,但也分身乏术而错过了套利的绝佳时机(有些则出于支持同侪事业而买入对方的股票)。当然,专业资金管理公司就是来协助客户克服这些局限的服务商。 作为结论,投资者要持有高比例现金是要讲究好些条件,并不能把它视为一个百利无一害的策略。希望我的一些见解能够对各位读者有帮助,也欢迎和我交流。
2年前
3年前
虽然购买信托积极之前也是要做功课,不过比起买股票来说还是简单不少,只要注意几项重要原则就可以了。 说了这么多期关于股票投资的事宜,这一次想谈一谈被许多人误会的理财工具——信托基金。事先声明,这并不是一个投资建议的文章,而是想要给大家对信托基金有更深切的认知。 信托基金的运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你把钱交给专业的基金经理,他会根据市场状况以及自家的分析结论来做出投资决策。投资者想要什么时候买入或者卖出,都可以。然而,到了近10年,许多人认为信托基金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工具,理由不外乎以下两个理由: [vip_content_start] 太多费用。每一次买卖,投资者都需要缴付销售费用,加上还有管理费和信托费等等。我们的社会是越来越富裕,但是人们斤斤计较的心态是从未改变。因此,很多人批评信托基金的最大出发点就是这些基金都很花钱。 表现一般。在过去十多年,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受到了很多质疑,尤其是当他们收取高昂的费用后却未能交出让人满意的投资回报率。这当然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情。 不过,我认为很多人是片面解读这些缺点。 信托基金的费用是无法回避的。但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要有好的投资回报率,自然就需要花钱请专业人士来做。因此,我们寻找省钱的平台来购买信托基金是其中一个方式。 第二就是要让我们的付出物有所值。很多人并不懂得解读信托基金,他们只懂得听取销售人员的花言巧语就投资钱了。在这种操作下,能够赚钱自然只能靠运气了。 第三,为何信托基金在这几年在舆论上一直处于下风,并不是专业能力下滑,而是市场的快钱来得太快了,坚守价值投资的投资者们都未必能够脱颖而出。不信的话,大家可以看看巴菲特老爷子的股票,虽然他是一个能够打败大市的股神,但是从2009年至今的回报率就输给大市。如果你要我相信市场诞生了更多股神,还是市场出现扭曲导致巴菲特赚少钱了,我宁可选择相信后一个版本。 而我始终认为信托基金对以下几类人还是有很大帮助: 资金不多的朋友。我们常说投资之前需要做功课,因为你需要为自己的钱财负责。不过我很清楚,但我们手上只有1,000令吉时,纵使给你获得20%的回报率,也未必能够让你局的物有所值。因为不管你的初始资本是100万令吉还是1,000令吉,你付事先的研究成本搞不好相差无几,这就导致很多人觉得自己干嘛为了这个1,000令吉这么较真。 这本来就无对错,不过一旦涉及人性,人们在开始学习某些技能或者尝试新事物时,往往都是一开始就用力过猛,然后就后继无力。就好象很多人明明都没有运动的习惯,买了健身房会员后就用力地操练自己,结果运动受伤而不自知。 在这个大前提下,信托基金就可以帮助这些朋友借力打力。虽然购买信托积极之前也是要做功课,不过比起买股票来说还是简单不少,只要注意几项重要原则就可以了。 过于忙碌的朋友。投资是来增加我们的财富,让我们的财务规划不需要只靠那个死薪水。何况,有许多工作在性质上就倾向于把员工所有的时间榨取干净(还不给好待遇)。这么一来,要真的抽出时间来管理自己的投资是难上加难,就只能委托给别人代为操刀了。而信托基金就具备这样的特性。试想想,当股票在你上班时间大涨或者大跌而急需你立即反应,你要怎么办得到呢?你好意思把手上的工作停下来,告诉同事们说他们打扰到你赚钱了吗? 想要投资海外市场的朋友。这几年,海外投资变得异常受欢迎,尤其是美国股市,许多人把“投资美国股市”当作了致富定律,却忘了自己对海外市场一窍不通。虽然国外市场有许多投资机会,不过许多投资者连马来西亚市场都摸不透,就想要飞象过河当过江龙,孰不知自己只是在不同的市场里当一样肥美的韭菜。 加上投资海外市场所需要的资金以及汇率转换都可以让许多在一买一卖之间亏钱,而且是亏得后知后觉。与其这样,倒不如交给有专业当地团队的基金经理来管理。这也是信托基金的另一个优势。 下一期就说说我如何评价信托基金的一些简单标准。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