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健身

3天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4月前
6月前
7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9月前
“魔鏡啊魔鏡,誰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這是小時候看《白雪公主》動畫片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而在健身房裡,“魔鏡啊魔鏡,嘿嘿,看我練得還可以吧?”或者,“魔鏡啊魔鏡,我這動作做對了吧?”這兩句話也許是健身者凝望鏡子時候的心裡話。 我不常照鏡子。家裡連一張全身鏡都無,房間裡只有一面小小的桌鏡,大多時候被我倒轉面壁。一直到有天我終於發現了鏡子的魔力。 某日我把槓鈴和槓鈴片鎖好,把長椅挪到那一大片鏡子前擺好“陣勢”。坐地上,背靠長椅,把槓鈴滾至臀部上方,彎曲膝蓋,雙手兩邊握緊槓鈴,吸氣再吐氣將槓鈴往上推。把槓鈴推上去的時候我往鏡子裡看,稍微調整了屈膝幅度,放鬆、再推。大部分時候依然直視前方,偶爾會瞄向鏡子。第一次感受到“臀推”這個動作真正刺激了哪裡的肌肉,也首次體會到健身房裡那些鏡子的用處。 健身房中央的這4面大鏡子很顯眼。然而從以往教練帶著,到後來自主鍛鍊,我都很少照鏡子。說我健身嘛,我又好像沒怎麼注意自己有瘦身成功,體重就在那一兩公斤之內漂浮。說我不健身嘛,我又很乖巧地每逢休假必定往健身房跑。雖然某位教練曾建議我每次都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變化,可當時我只會傻傻地跟著教練訓練,會在意體脂檢測儀上的數字但又不會太糾結。一直到所有教練陸陸續續另謀高就,那位曾經提醒我照鏡子的教練給了我勇氣在他離開以後自己鍛鍊,就再沒人監督我的動作和訓練計劃了。那時候我連訓練計劃是什麼都懵懵懂懂。 然後又隔了一段時間,我看見有女生把訓練椅搬到健身房中央的鏡子前,再把槓鈴和槓鈴片搬到訓練椅前,練習“臀推”(hip thrust)。這舉動就此解鎖了我可以在那裡“擺陣”訓練的契機,又像個連環效應般,一併解鎖了“照鏡子”檢查姿勢的想法。再到後來,我才從鏡子裡看見了自己。 從來不太在意鏡子。即使開始健身以後,也極少像大部分健身者一樣總是盯著鏡子裡的自己。 也許是羞赧於自己的其貌不揚,也許是自卑於稍微過重的身材。於是從跟著教練鍛鍊,到自主訓練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才慢慢地發現:咦,鏡子的用處挺大的。 於是我開始直視鏡子,糾正打磨力量訓練的動作;然後好好地看鏡子裡的自己,渾身汗溼,坐地上時候腰間贅肉跑了出來,手臂還是那麼粗但硬擠的話好像有那麼一丁點線條。練一半四顧無人趕緊對鏡子照張相,健身結束以後再對著鏡子照了張照片才假裝無事離開。 就這樣,我忽然看清楚了自己的模樣。雖然很矮,雖然不美,雖然沒有平坦小腹精瘦臂膀寬肩細腰渾圓翹臀,但,這就是我呀,是個很努力,用最笨的方式努力的自己呀。雖然沒有嚴格控制飲食,但也已經不太吃零食和喝奶茶的自己;是那個喜歡練習硬拉(deadlift),並有時候覺得在陰盛陽衰的力量訓練區裡絲毫無懼、覺得自己超帥的自己。還是一個差點被用詞繞暈自己的自己。 那日下班回家,媽媽興致勃勃地和我說:我給你留了今天的報紙,你去看看。他們說現在健身教練課都滿了。都是因為賈玲那套電影啊。你要繼續練啊。 與過去自卑的自己和解 媽媽不明白我為什麼要練得手掌變粗;不夠150公分高的女生為何要嘗試挑戰衝硬拉重量。她陪我看過那出因導演兼女主減重50公斤而沸沸揚揚的電影《熱辣滾燙》。覺得她很厲害。而我卻記得有一幕,女主終於要上場打自己的第一場正式拳擊賽,從休息室到拳擊擂臺之間的一段走廊,她看著鏡子裡的自己,那個過去的自己。雖然判若兩人,但她對著那個過去的她,堅定地微笑著。就是這一段戲,當時電影院裡的我哭得稀里嘩啦,泣不成聲。 也許我明白,那不僅僅是因為減肥,而是在鏡子裡,她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擺脫的不是那50公斤,而是曾經懦弱討好別人的自己。在那段健身和學習拳擊的過程中,她為的是替自己贏一次。她學習堅定自己的意志,和她應該說不的事情說不。 我依然意志不夠堅定,沒有堅韌的控制飲食的決心,於是也沒有辦法練成網紅們玲瓏浮凸的身材。可在這段以“年”來計算的健身歷程裡,我想我能體會杜樂瑩的心情。那些汗水、那些疼痛,伴隨的是很認真地正視“我”的需求的認知。在訓練的時候,無論是力量訓練還是有氧運動,我都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慢慢地與過去自卑的自己和解。只有在這些運動的時候,我掌控我的身體和多巴胺,不需要依賴他人也不需要他人的肯定。我自己裝片,自己卸片,自己搬凳子,自己琢磨,自己訓練。狀態不好的時候暗自懊惱,力量訓練有所突破的時候會激動得想哭,然後每次都大汗淋漓地疼痛地但也快樂地離開健身房。即使我依然只練習我從教練那裡學習的動作,依然對許多器械感覺陌生,體脂依然超過30%。 但管他呢。至少在鏡子裡,我會自在地捏捏自己腰間的肉,舉起自己的手臂假裝有一點線條,然後毫不留情地訕笑。然而我不會認為自己無用,亦不必討好任何人。我知道在那滿是魔鏡的健身房裡,我學會了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即使那真的是以歲月換來的“魔鏡效應”。
10月前
“他又不胖,為什麼那麼勤於健身?”二十出頭的我,對於同事們在忙於工作和家庭之餘,還得頻頻跑步做瑜伽健身頗有不解。那時的我仍處於懵懂年華,以為努力運動就只是要瘦身讓自己好看些。同事們聽著笑著,說以後我就會懂,也順帶提醒我,運動不一定是要瘦,很多時候更是因為想要更加健康的自己。 10年過去,歲月打磨,我在早上8點的瑜伽課上,明白了當年他們那句“以後你會懂的”。 步入30,肩上有了重擔,也有了承擔。在生活與工作的罅隙裡,不說掙扎二字,但活得,真的沒有很瀟灑。報名上瑜伽課,起心動念在於自己又有了想要放棄工作、想要休息的念頭。總覺得到了30,不能再像20歲那般任性。於是咬緊牙關,告訴自己必須要通過學習一項自己非常恐懼的事情,來通過潛意識告訴自己,這一次無論如何都得撐下去,而我是有能力,也有選擇繼續撐下去的。 第一堂的瑜伽課是一場災難。老師頻頻喊著我的名字,我嚷著痛,老師再幫忙我往前往後地拉。我是在無限循環中,結束了第一堂課。 比之前的自己進步就行 我是個一遇到困難就會放棄的人,在生活上是如此,在工作上更是出了名的逃兵。不說旁人了,這一次練瑜伽,連我自己都在賭,這一次會撐到多久才放棄。我原本預計不出3個月就會放棄,就在一次又一次地告訴自己再撐一下下就好了當中,邁入第7個月的學習。 過程中有好多次我是想要放棄的,想要賴床,想要多休息。還有一次是下大雨了,想說是老天的旨意,今天得休息。最後還是默默地裝備好自己,撐著傘走路去上瑜伽課。 往回看,內心只有感謝。 感謝自己在極度疲憊中依然去做了瑜伽。我在每一次的吸氣與吐氣間,都在提醒自己要專注當下。在每一次的戰士式裡頭,即便肌肉極度痠痛,我仍然選擇撐下去。就在這每一次想要放棄和選擇不放棄之間,我明白了力量能從內長出。但凡願意,我們都能從內裡支撐自己,去抵抗日常的各種面向。 老師常提醒我們,看著鏡子,看著自己的動作對不對,不要理會別人,比上週的自己再進步些就行。是呀,我們有的是自己。看向自己,挺起身子,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即便這一次真的做不到,真的沒關係,下一次再試一試就好了。 而做每一樣事情,都不要忘記休息。在最害怕的後彎瑜伽後,老師總會說,快快,進入嬰兒式,我們的肌肉需要休息。嬰兒式後,感覺自己的肌肉有被很好的照顧到,能再重新開始嘗試自己恐懼的後彎。 每做一次瑜伽,總感覺自己從頭到尾的又活了一次。每一堂瑜伽課後,總是心情愉悅,內心飽滿得能抵禦迎面而來的種種挑戰。我想,瑜伽說是練身體力量還有核心,我們在過程中也是在練習心的強大。 我也明白了同事們當初那句你以後會懂的。當我們走到人生的某個階段,會發現最需要還是自己,那身體強健,內心堅毅的自己。生活中很多艱苦,是需要這樣的自己去經歷和承擔,沒有人能夠幫你。即便當下極度痛苦,通過瑜伽,你會明白肌肉痠痛真的只是暫時的,真的只要再撐一下一切就會豁然開明的。 旁人說,練了瑜伽的你感覺更加挺拔了,體態好看了。但我就是覺得,我的最大獲得,在於那愈來愈堅韌不拔的心。還有那,不再放棄的自己。
10月前
挽起褲腳,只見兩膝擦傷磨損,刺眼的殷紅圍繞,數一數共7處傷口,從小腿往膝蓋爬。膝蓋不僅流血,還現紅腫,尤其左膝蓋,圓鼓肉凸,中間如錐刃鑿開一層皮,不停燒灼,這是我的膝蓋嗎? 朋友相約到健身房運動,我們一般用跑步機和腳踏車,志在流汗。這個下午一場傾盆大雨洗刷大地後,朋友還在校園忙,時鐘已4點,取消了約定。4點30分紛飛細雨散開了,我決定自己過去熱一熱。 健身房只有兩個人,一男一女,男的健壯,女的身穿緊身衣褲,一頭長髮梳個馬尾,戴著套頭耳機,邊聽音樂邊跑步。我選了其中一架跑步機,打算徒步行走,按下開始鍵,電動馬達開始操作,輸送帶緩緩移動。我調整了型號的坡度,自然邁開步伐。跑步機顯示屏上有個0號按鍵,我因為好奇,按了一下,沒想到這一按卻是個錯誤的決定。 知識不足造成意外 啟動後,跑步機即刻加速,我沒來得及熱身,輸送帶已經快速滾動,反差強烈,頓時,震驚不余。雙腳步伐完全無法跟隨,恐懼漫過周身,直入骨髓,毛孔飆開僵住。雖然雙手抓緊扶手,一隻腳也嘗試踩防滑板,但,速度彷彿每小時150公里,急速運轉,雙腳左右彆扭,完全失去平衡,腦袋空白,竟然不懂按下“停”鈕。由於雙腳抵擋不住,一直往後拖,無法控制當下的衝擊力,雙手立即鬆開,驚恐吶喊,人已在輸送帶上滑墜、趴倒,膝蓋猛烈敲擊,雙膝與快速滾動的輸送帶互相摩擦,身體如物品落在輸送帶上往後滾跌,我全身力氣盡失,癱軟倒地。 健壯的男士立即跑來按下停鍵,女士拉下耳機,前來慰問。我爬起坐在地上,片刻,宛如從陡峭的山坡上掛起,訥於言辭。紛亂無序的心靜下後,自問:瘋了嗎?幹嘛無端端去按0號?0號原來就是速度直衝的按鈕,簡直馬力全開,毫無緩衝之力,飛毛腿恐怕也難保不摔這一跤。 原來跑步機上還有一顆紅鈕,緊急狀況下,一按紅鈕,機器會自動停止,結束運轉。這個提點還是我受傷爬起後,看管的守衛告訴我的,由此可見,知識不足,過度驚慌,沒了解實況,都容易造成意外發生,甚至增加受傷的可能性。 跑步機這個健身器材雖然便捷操控,進行有氧活動對身心健康有效,然而,每一個按鍵都必須清楚使用,坡度一般是5段,難度逐漸提高。使用時必須根據自己的需要與身體狀況設定程序與選項,包括速度、時間與坡度。必要時,雙手緊握前方把手或者兩側有芯片的把手,顯示屏會讀出心率指數和所消耗的熱量即卡路里。 這次意外發生,我慶幸雙腳、關節、腳踝都沒折斷扭傷,除了膝蓋皮開肉裂出血,小腿磨損,以及運動褲因摩擦過度而見薄之外,身體其他部位都安好,可說是上天憐憫了我這中老女子,心中默禱感恩。此外,駭人瞬間,我似乎突然懂了:日後無論使用什麼運動器材,不但要了解操作方式,更不可隨意按下任何按鈕,切記——安全措施為首要。希望我的經歷能帶給大家一個借鑑。膝蓋疤痕成了生活印記,然,磨了一難,長了一智。
10月前
11月前
(新加坡30日訊)新加坡一名補習教師到健身房健身,只因阿叔靠太近而起衝突,還問阿叔“你是同性戀嗎?”,結果雙方大打出手,教師昨日被罰款5000元(新幣,下同;約1萬7398令吉)。 《新明日報》報道,被告是35歲的李明宏(譯音,自由業補習教師),他面對9項包括滋事、動粗、失信等的控狀。他昨日承認其中3項,餘項交由法官下判時納入考量。 調查揭露,文告於2021年2月7日下午1時59分,到新加坡武吉巴督的健身房健身。由於數人輪流使用其中一臺儀器,被告便坐在一旁等候。 另一名阿叔(64歲)完成他的一組運動後,也在一旁等待。 由於阿叔站得太靠近被告,被告覺得對方侵入了他的“舒適圈”,便用手肘頂了頂阿叔,兩人因此吵了起來。 一名健身房職員上前勸架,被告卻在此時問阿叔“你是同性戀嗎?” 阿叔不甘示弱,推擠被告導致他失去平衡,被告又推了阿叔一把。阿叔揮拳反擊,兩人因此打了起來,直到警方抵達才停手。 上述事件後,被告收到警方的嚴厲警告,但他在隔年5月31日又因一名陌生男子(49歲)對著他的方向講了些聽不清的評語便推對方的胸口,兩人因此打了起來。 陌生男子的友人(43歲)見狀也出手幫忙,3人最後扭打成一團。 被告也涉於2020年11月10日晚上11時許,在自家走廊上與有嫌隙的鄰居大打出手,雙方都掏出手機互拍。 主控官指被告目無法紀,即便收到嚴厲警告,仍不斷到處惹事,促請法官判他罰款5800元(約2萬零182令吉)至9200元(約3萬2013令吉)。 被告無法繳付罰款,最終以坐牢10天取代。
1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