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健身

3星期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魔镜啊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这是小时候看《白雪公主》动画片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而在健身房里,“魔镜啊魔镜,嘿嘿,看我练得还可以吧?”或者,“魔镜啊魔镜,我这动作做对了吧?”这两句话也许是健身者凝望镜子时候的心里话。 我不常照镜子。家里连一张全身镜都无,房间里只有一面小小的桌镜,大多时候被我倒转面壁。一直到有天我终于发现了镜子的魔力。 某日我把杠铃和杠铃片锁好,把长椅挪到那一大片镜子前摆好“阵势”。坐地上,背靠长椅,把杠铃滚至臀部上方,弯曲膝盖,双手两边握紧杠铃,吸气再吐气将杠铃往上推。把杠铃推上去的时候我往镜子里看,稍微调整了屈膝幅度,放松、再推。大部分时候依然直视前方,偶尔会瞄向镜子。第一次感受到“臀推”这个动作真正刺激了哪里的肌肉,也首次体会到健身房里那些镜子的用处。 健身房中央的这4面大镜子很显眼。然而从以往教练带着,到后来自主锻炼,我都很少照镜子。说我健身嘛,我又好像没怎么注意自己有瘦身成功,体重就在那一两公斤之内漂浮。说我不健身嘛,我又很乖巧地每逢休假必定往健身房跑。虽然某位教练曾建议我每次都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变化,可当时我只会傻傻地跟着教练训练,会在意体脂检测仪上的数字但又不会太纠结。一直到所有教练陆陆续续另谋高就,那位曾经提醒我照镜子的教练给了我勇气在他离开以后自己锻炼,就再没人监督我的动作和训练计划了。那时候我连训练计划是什么都懵懵懂懂。 然后又隔了一段时间,我看见有女生把训练椅搬到健身房中央的镜子前,再把杠铃和杠铃片搬到训练椅前,练习“臀推”(hip thrust)。这举动就此解锁了我可以在那里“摆阵”训练的契机,又像个连环效应般,一并解锁了“照镜子”检查姿势的想法。再到后来,我才从镜子里看见了自己。 从来不太在意镜子。即使开始健身以后,也极少像大部分健身者一样总是盯着镜子里的自己。 也许是羞赧于自己的其貌不扬,也许是自卑于稍微过重的身材。于是从跟着教练锻炼,到自主训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才慢慢地发现:咦,镜子的用处挺大的。 于是我开始直视镜子,纠正打磨力量训练的动作;然后好好地看镜子里的自己,浑身汗湿,坐地上时候腰间赘肉跑了出来,手臂还是那么粗但硬挤的话好像有那么一丁点线条。练一半四顾无人赶紧对镜子照张相,健身结束以后再对着镜子照了张照片才假装无事离开。 就这样,我忽然看清楚了自己的模样。虽然很矮,虽然不美,虽然没有平坦小腹精瘦臂膀宽肩细腰浑圆翘臀,但,这就是我呀,是个很努力,用最笨的方式努力的自己呀。虽然没有严格控制饮食,但也已经不太吃零食和喝奶茶的自己;是那个喜欢练习硬拉(deadlift),并有时候觉得在阴盛阳衰的力量训练区里丝毫无惧、觉得自己超帅的自己。还是一个差点被用词绕晕自己的自己。 那日下班回家,妈妈兴致勃勃地和我说:我给你留了今天的报纸,你去看看。他们说现在健身教练课都满了。都是因为贾玲那套电影啊。你要继续练啊。 与过去自卑的自己和解 妈妈不明白我为什么要练得手掌变粗;不够150公分高的女生为何要尝试挑战冲硬拉重量。她陪我看过那出因导演兼女主减重50公斤而沸沸扬扬的电影《热辣滚烫》。觉得她很厉害。而我却记得有一幕,女主终于要上场打自己的第一场正式拳击赛,从休息室到拳击擂台之间的一段走廊,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那个过去的自己。虽然判若两人,但她对着那个过去的她,坚定地微笑着。就是这一段戏,当时电影院里的我哭得稀里哗啦,泣不成声。 也许我明白,那不仅仅是因为减肥,而是在镜子里,她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摆脱的不是那50公斤,而是曾经懦弱讨好别人的自己。在那段健身和学习拳击的过程中,她为的是替自己赢一次。她学习坚定自己的意志,和她应该说不的事情说不。 我依然意志不够坚定,没有坚韧的控制饮食的决心,于是也没有办法练成网红们玲珑浮凸的身材。可在这段以“年”来计算的健身历程里,我想我能体会杜乐莹的心情。那些汗水、那些疼痛,伴随的是很认真地正视“我”的需求的认知。在训练的时候,无论是力量训练还是有氧运动,我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慢慢地与过去自卑的自己和解。只有在这些运动的时候,我掌控我的身体和多巴胺,不需要依赖他人也不需要他人的肯定。我自己装片,自己卸片,自己搬凳子,自己琢磨,自己训练。状态不好的时候暗自懊恼,力量训练有所突破的时候会激动得想哭,然后每次都大汗淋漓地疼痛地但也快乐地离开健身房。即使我依然只练习我从教练那里学习的动作,依然对许多器械感觉陌生,体脂依然超过30%。 但管他呢。至少在镜子里,我会自在地捏捏自己腰间的肉,举起自己的手臂假装有一点线条,然后毫不留情地讪笑。然而我不会认为自己无用,亦不必讨好任何人。我知道在那满是魔镜的健身房里,我学会了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即使那真的是以岁月换来的“魔镜效应”。
4月前
“他又不胖,为什么那么勤于健身?”二十出头的我,对于同事们在忙于工作和家庭之余,还得频频跑步做瑜伽健身颇有不解。那时的我仍处于懵懂年华,以为努力运动就只是要瘦身让自己好看些。同事们听着笑着,说以后我就会懂,也顺带提醒我,运动不一定是要瘦,很多时候更是因为想要更加健康的自己。 10年过去,岁月打磨,我在早上8点的瑜伽课上,明白了当年他们那句“以后你会懂的”。 步入30,肩上有了重担,也有了承担。在生活与工作的罅隙里,不说挣扎二字,但活得,真的没有很潇洒。报名上瑜伽课,起心动念在于自己又有了想要放弃工作、想要休息的念头。总觉得到了30,不能再像20岁那般任性。于是咬紧牙关,告诉自己必须要通过学习一项自己非常恐惧的事情,来通过潜意识告诉自己,这一次无论如何都得撑下去,而我是有能力,也有选择继续撑下去的。 第一堂的瑜伽课是一场灾难。老师频频喊着我的名字,我嚷着痛,老师再帮忙我往前往后地拉。我是在无限循环中,结束了第一堂课。 比之前的自己进步就行 我是个一遇到困难就会放弃的人,在生活上是如此,在工作上更是出了名的逃兵。不说旁人了,这一次练瑜伽,连我自己都在赌,这一次会撑到多久才放弃。我原本预计不出3个月就会放弃,就在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再撑一下下就好了当中,迈入第7个月的学习。 过程中有好多次我是想要放弃的,想要赖床,想要多休息。还有一次是下大雨了,想说是老天的旨意,今天得休息。最后还是默默地装备好自己,撑着伞走路去上瑜伽课。 往回看,内心只有感谢。 感谢自己在极度疲惫中依然去做了瑜伽。我在每一次的吸气与吐气间,都在提醒自己要专注当下。在每一次的战士式里头,即便肌肉极度酸痛,我仍然选择撑下去。就在这每一次想要放弃和选择不放弃之间,我明白了力量能从内长出。但凡愿意,我们都能从内里支撑自己,去抵抗日常的各种面向。 老师常提醒我们,看着镜子,看着自己的动作对不对,不要理会别人,比上周的自己再进步些就行。是呀,我们有的是自己。看向自己,挺起身子,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即便这一次真的做不到,真的没关系,下一次再试一试就好了。 而做每一样事情,都不要忘记休息。在最害怕的后弯瑜伽后,老师总会说,快快,进入婴儿式,我们的肌肉需要休息。婴儿式后,感觉自己的肌肉有被很好的照顾到,能再重新开始尝试自己恐惧的后弯。 每做一次瑜伽,总感觉自己从头到尾的又活了一次。每一堂瑜伽课后,总是心情愉悦,内心饱满得能抵御迎面而来的种种挑战。我想,瑜伽说是练身体力量还有核心,我们在过程中也是在练习心的强大。 我也明白了同事们当初那句你以后会懂的。当我们走到人生的某个阶段,会发现最需要还是自己,那身体强健,内心坚毅的自己。生活中很多艰苦,是需要这样的自己去经历和承担,没有人能够帮你。即便当下极度痛苦,通过瑜伽,你会明白肌肉酸痛真的只是暂时的,真的只要再撑一下一切就会豁然开明的。 旁人说,练了瑜伽的你感觉更加挺拔了,体态好看了。但我就是觉得,我的最大获得,在于那愈来愈坚韧不拔的心。还有那,不再放弃的自己。
4月前
挽起裤脚,只见两膝擦伤磨损,刺眼的殷红围绕,数一数共7处伤口,从小腿往膝盖爬。膝盖不仅流血,还现红肿,尤其左膝盖,圆鼓肉凸,中间如锥刃凿开一层皮,不停烧灼,这是我的膝盖吗? 朋友相约到健身房运动,我们一般用跑步机和脚踏车,志在流汗。这个下午一场倾盆大雨洗刷大地后,朋友还在校园忙,时钟已4点,取消了约定。4点30分纷飞细雨散开了,我决定自己过去热一热。 健身房只有两个人,一男一女,男的健壮,女的身穿紧身衣裤,一头长发梳个马尾,戴着套头耳机,边听音乐边跑步。我选了其中一架跑步机,打算徒步行走,按下开始键,电动马达开始操作,输送带缓缓移动。我调整了型号的坡度,自然迈开步伐。跑步机显示屏上有个0号按键,我因为好奇,按了一下,没想到这一按却是个错误的决定。 知识不足造成意外 启动后,跑步机即刻加速,我没来得及热身,输送带已经快速滚动,反差强烈,顿时,震惊不余。双脚步伐完全无法跟随,恐惧漫过周身,直入骨髓,毛孔飙开僵住。虽然双手抓紧扶手,一只脚也尝试踩防滑板,但,速度仿佛每小时150公里,急速运转,双脚左右别扭,完全失去平衡,脑袋空白,竟然不懂按下“停”钮。由于双脚抵挡不住,一直往后拖,无法控制当下的冲击力,双手立即松开,惊恐呐喊,人已在输送带上滑坠、趴倒,膝盖猛烈敲击,双膝与快速滚动的输送带互相摩擦,身体如物品落在输送带上往后滚跌,我全身力气尽失,瘫软倒地。 健壮的男士立即跑来按下停键,女士拉下耳机,前来慰问。我爬起坐在地上,片刻,宛如从陡峭的山坡上挂起,讷于言辞。纷乱无序的心静下后,自问:疯了吗?干嘛无端端去按0号?0号原来就是速度直冲的按钮,简直马力全开,毫无缓冲之力,飞毛腿恐怕也难保不摔这一跤。 原来跑步机上还有一颗红钮,紧急状况下,一按红钮,机器会自动停止,结束运转。这个提点还是我受伤爬起后,看管的守卫告诉我的,由此可见,知识不足,过度惊慌,没了解实况,都容易造成意外发生,甚至增加受伤的可能性。 跑步机这个健身器材虽然便捷操控,进行有氧活动对身心健康有效,然而,每一个按键都必须清楚使用,坡度一般是5段,难度逐渐提高。使用时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身体状况设定程序与选项,包括速度、时间与坡度。必要时,双手紧握前方把手或者两侧有芯片的把手,显示屏会读出心率指数和所消耗的热量即卡路里。 这次意外发生,我庆幸双脚、关节、脚踝都没折断扭伤,除了膝盖皮开肉裂出血,小腿磨损,以及运动裤因摩擦过度而见薄之外,身体其他部位都安好,可说是上天怜悯了我这中老女子,心中默祷感恩。此外,骇人瞬间,我似乎突然懂了:日后无论使用什么运动器材,不但要了解操作方式,更不可随意按下任何按钮,切记——安全措施为首要。希望我的经历能带给大家一个借鉴。膝盖疤痕成了生活印记,然,磨了一难,长了一智。
4月前
5月前
(新加坡30日讯)新加坡一名补习教师到健身房健身,只因阿叔靠太近而起冲突,还问阿叔“你是同性恋吗?”,结果双方大打出手,教师昨日被罚款5000元(新币,下同;约1万7398令吉)。 《新明日报》报道,被告是35岁的李明宏(译音,自由业补习教师),他面对9项包括滋事、动粗、失信等的控状。他昨日承认其中3项,余项交由法官下判时纳入考量。 调查揭露,文告于2021年2月7日下午1时59分,到新加坡武吉巴督的健身房健身。由于数人轮流使用其中一台仪器,被告便坐在一旁等候。 另一名阿叔(64岁)完成他的一组运动后,也在一旁等待。 由于阿叔站得太靠近被告,被告觉得对方侵入了他的“舒适圈”,便用手肘顶了顶阿叔,两人因此吵了起来。 一名健身房职员上前劝架,被告却在此时问阿叔“你是同性恋吗?” 阿叔不甘示弱,推挤被告导致他失去平衡,被告又推了阿叔一把。阿叔挥拳反击,两人因此打了起来,直到警方抵达才停手。 上述事件后,被告收到警方的严厉警告,但他在隔年5月31日又因一名陌生男子(49岁)对着他的方向讲了些听不清的评语便推对方的胸口,两人因此打了起来。 陌生男子的友人(43岁)见状也出手帮忙,3人最后扭打成一团。 被告也涉于2020年11月10日晚上11时许,在自家走廊上与有嫌隙的邻居大打出手,双方都掏出手机互拍。 主控官指被告目无法纪,即便收到严厉警告,仍不断到处惹事,促请法官判他罚款5800元(约2万零182令吉)至9200元(约3万2013令吉)。 被告无法缴付罚款,最终以坐牢10天取代。
6月前
7月前
7月前
8月前
8月前
(新加坡25日讯)阿嬷坚持健身6年,在目前的79岁高龄,不止能负重5公斤做引体向上,还在过去的一个半月就完成了近万下的俯卧撑(push-up)。 身体还很硬朗的黄学纯,年轻时在石油公司的人事部工作,时常忙于出差并长期久坐,直到57岁退休之后,才开始做些慢跑等简单运动。 大约6年前,黄学纯接受女儿的建议,开始到健身室健身,做的是女儿设计的健身计划。 她受访时透露,自己每周健身3天,每次一小时,无论身在何地都从不间断。 “一开始我连简单的仰卧起坐也做得很困难,双脚得勾在物件上借力才行。” 经过4年不懈努力后,她渐渐可以无需(借力)做仰卧起坐,有一天在健身房等巴士期间,试着“玩玩”做引体向上,竟然也成功了。 黄学纯之后继续按照指引锻炼,如今可以一次过做五六下引体向上,甚至身上负重5公斤时,也能做两下。 她还透露,近日跟健身房朋友“玩游戏”,定下了3个月内完成1万次俯卧撑的目标。 “开始1个半月后,我目前已经做了了9200下,估计很快就完成目标了。” 黄学纯说,一开始接触健身是因为自己“听女儿的话”,而能够坚持下去,就凭做事要“有头有尾”的这个信念。 她也提到,视健身为乐趣,且能增强体质,所以将来也不会停止。 “就像人每天要刷牙一样,健身就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动脉年龄比实际年龄小23岁 黄学纯今年初通过先进的血压测试测量“动脉年龄”,也就是衡量一个人动脉僵硬程度,并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指标。结果显示,她的“动脉年龄”相当于56岁的水平,比起她的实际年龄小了23岁。 她透露,接下来几个月再接受两项测试,综合数据后将参加号称“逆龄奥林匹克”的全球逆龄比赛,看谁有与实际年龄最不一样的惊人身体健康状况。 据表示,在全世界2000名参与者当中,黄学纯估计可名列前三。 她说,除了坚持锻炼之外,健康饮食也很重要。 “糖、酒、添加剂,以及油腻、加工食物,都尽量少吃。” 她也说,健康体魄会带来好精神,即使年纪大了,生活也能保持独立并充满乐趣,比年轻时过得更快乐。 勇敢迈出健身第一步 黄学纯的女儿林彦(40岁)是一名健身教练,她认为,年长者要维持健康体魄,靠散步或做简单的伸展运动绝不足够,锻炼肌肉也很重要。 黄学纯则说,上了年纪的人往往因为“担心”而不迈出健身第一步。 “有人担心做不来,有人担心做不好,也有人担心受伤。我觉得,想做就行动。” 林彦则建议,有一定年纪的人可先咨询医生意见,然后让教练制定适合自己年龄的锻炼强度,那么就无需担心不胜负荷。
8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