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上班後變笨?不是錯覺!告訴你5個真相
|
泡沫一場?中國酒店機器人公司3年虧損8億元
|
IOM:2014年以來 全球已逾7.2萬移民死亡或失蹤
|
患精神病男子墜樓死 警方列猝死案處理
|
亞馬遜擬標示關稅成本觸怒白宮 公司:計劃未獲批准且不會實施
|
上班後變笨?不是錯覺!告訴你5個真相
|
泡沫一場?中國酒店機器人公司3年虧損8億元
|
IOM:2014年以來 全球已逾7.2萬移民死亡或失蹤
|
患精神病男子墜樓死 警方列猝死案處理
|
亞馬遜擬標示關稅成本觸怒白宮 公司:計劃未獲批准且不會實施
|
上班後變笨?不是錯覺!告訴你5個真相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泡沫一场?中国酒店机器人公司3年亏损8亿元
|
IOM:2014年以来 全球已逾7.2万移民死亡或失踪
|
患精神病男子坠楼死 警方列猝死案处理
|
亚马逊拟标示关税成本触怒白宫 公司:计划未获批准且不会实施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泡沫一场?中国酒店机器人公司3年亏损8亿元
|
IOM:2014年以来 全球已逾7.2万移民死亡或失踪
|
患精神病男子坠楼死 警方列猝死案处理
|
亚马逊拟标示关税成本触怒白宫 公司:计划未获批准且不会实施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泡沫一场?中国酒店机器人公司3年亏损8亿元
|
IOM:2014年以来 全球已逾7.2万移民死亡或失踪
|
患精神病男子坠楼死 警方列猝死案处理
|
亚马逊拟标示关税成本触怒白宫 公司:计划未获批准且不会实施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泡沫一场?中国酒店机器人公司3年亏损8亿元
|
IOM:2014年以来 全球已逾7.2万移民死亡或失踪
|
患精神病男子坠楼死 警方列猝死案处理
|
亚马逊拟标示关税成本触怒白宫 公司:计划未获批准且不会实施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儲蓄
最新文章
橙綠紙幣裝滿鐵盒 推拿師3年存1.2萬 “要帶媽媽去看世界!”
一名推拿師堅持儲蓄紙幣三年多,積攢下裝滿兩個鐵盒的紙幣,總額約1萬2000令吉,更計劃利用這筆現金存款,帶79歲的母親去旅行看世界!
5天前
最新文章
+1財經
《+1財經》擔心EPF不夠?這裡有三招
大馬人平均壽命升至75歲,意味著從法定退休年齡60歲開始,多數人得維持15至20年生活開銷。而不少人將希望寄託於僱員公積金(EPF)上,但EPF內的錢是否足夠? 🎬同場加映🎬 Ep 1 大馬之光:EPF獲WEF點贊 https://pocketimes.sinchew.com.my/news/20250407/pocketimes/6432452 Ep 2 物價漲漲漲 EPF夠花嗎? https://pocketimes.sinchew.com.my/news/20250414/pocketimes/6452747
1星期前
+1財經
VIP文
黃子倫 | 為什麼美國就愛針對中國?
超級大國還會確保第三名的實力不會太孱弱,未來可以再次扶持來打壓第二名。現在,美國想要重點扶持,以壓制中國的國家,很可能就是印度。 文章開始前,先問大家一道問題:“當你在賽跑時超越了第二名,請問你現在是第幾名?” 答案先按下不表。 上個星期的文章寫了美國關稅政策背後總設計師——Stephen Miran的主要論述。沒想到,才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關稅政策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而Miran更是在4月7號的白宮官方聲明重複他的基本論述,並直接亮明底牌。 雖然他是一名經濟學家,但你也可以把那份聲明解讀為一封勒索信。我給大家翻譯成社團老大發言的版本,大意如下: 我(美國)做大哥做得很辛苦,全世界都不感恩我的付出,只懂得佔便宜。 不過呢,我也不打算退下來,這個大哥的位置還是非我莫屬,因為我是眾望所歸(我的拳頭也是最大),所以這個保護費要調高。 你們各位都有選擇,要麼是交更高的保護費(關稅)、要麼就是更多地買我們的產品(不保證質量和價格)、要麼搞好自己的軍事(也可以購買我們的波音產品)、要麼來我這裡設廠(這工廠就是戰國期間的 “質子” ),要麼就是買我的債券(當然,利率和匯率也是我操控)。 很多朋友都說特朗普完全不講道理,批評他的文章也俯拾皆是。不過,不管你喜不喜歡,特朗普是美國總統,乃鐵一般的事實。而且,美國在拜登執政期間非但沒有撤回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期間實行的貿易政策,還強化對中國的貿易限制,提高中國電動車和太陽能板的關稅,卸任前幾天還搞出了一套限制AI芯片出口的禁令。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美國就愛針對中國? 無可否認,中國就是美國如今的首要假想敵。大英帝國作為美國的上一個超級大國就奉行 “大陸均勢政策” (balance of power)思維,那就是扶持第三名來打壓第二名,也就是此文開頭那道問題的答案:當你超越第二名,你就是第二名。與此同時,超級大國還會確保第三名的實力不會太孱弱,未來可以再次扶持來打壓第二名。大英帝國就在葡萄牙、俄國、普魯士之間不斷轉換她想要扶持的第三名。 二戰結束後,整個歐洲百廢待興,隔壁岸的美國自然就成為世界霸主。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就通過扶持中國,分化蘇聯和中國之間的合作,包括韓國;而中國之後也從美國打壓日本的過程中受惠;現在,美國想要重點扶持,以壓制中國的國家,很可能就是印度。 故此,美國針對中國更多是維持自身優勢考量。誰靠得近,就針對誰。 而我覺得有些因素會讓美國和中國的針鋒相對持續得更久。 的確,Miran或者特朗普現在的主要論述都是以 “重商主義” (Mercantilism)為核心,只看貿易量(也就是經常賬戶),而不看資本流動(也就是資本賬戶)。不過,這些並非中國故意的,也不是美國故意的。誰叫你們美國就是不斷買、買、買,不斷消費? 但為什麼美國就是喜歡買、買、買? 我認為有兩大原因,而這兩個原因互相影響。一為經濟發展起點不同,二為儲蓄率和金融產品普及的差異。 首先的原因自然就是美國在二戰後,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實力都空前鼎盛,讓許多美國人的消費水平快速上升。那個時候,誰有錢就是最大買家。美國自然就成了全世界最大消費國。在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經濟發展快速的國家,會因為預期收入的增多,而傾向更多借貸。 到了近代,美國的低利率環境進一步強化此現象。雖然美聯儲在2022年激進升息來壓制通膨(現為4.25%至4.50%),但相較於2000年之前,美國的政策利率都是偏高,80年代甚至超過17%,到了90年代也平均落在5%左右的區間。 美國人口年齡中位數是38歲,而最有消費能力的群體,也是他們的勞動力核心群體,有64%的年齡是介於24歲至54歲。這些群體裡,要麼是沒經歷過高利率時代,要麼是從高利率過渡到低利率時代。而在低利率時代,借貸成本自然低,也成了許多人消費的資金來源。 與此同時,也有另一個重大事件在發生,那就是中國在2001年12月加入世貿後,美國每個月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總額從不到百億美元,上升到2018年期間的近500億美元,這比例也從總進口額的8%左右,上升到近20%。即使現在,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額也有300多億美元(差不多11%)。 低廉的借貸成本和入口價格,讓中國迅速成為美國主要進口國之一。因此,美國儲蓄率低是內部(經濟成長和低利率)和外部(中國物價較低)的原因。 而當中國也藉此賺取大量美元。那麼為什麼在中國並沒有發生Miran所設想的那樣,把賺到的美元都轉換成人民幣,然後花掉呢? 如果你上網搜索,就很容易發現許多人都喜歡重複那套 “美國人沒有儲蓄概念所以喜歡借錢,而中國就有傳統美德,懂得存錢” 等論述。不過這個論述的解釋力並不足夠。 目前,經濟學家比較認可說法是,中國的儲蓄率之所以這麼高,是受到大環境和政策的深遠影響。其中一個,就是 [vip_content_start] 一胎制。雖然中國在2015年已經放寬這項政策,但整體社會的生育率還是偏低。與此同時,中國早期的社會福利,或者我們常說的社會安全網(social safety net)都比較弱。 從經濟學來說,這會造成一個家庭需要儲存更多資源來應對生活上的不確定性,例如疾病、物件損壞、天災、婚喪嫁娶等等。中國經濟學家金刻羽在2014年的研究文章就有提到,中國城市裡的獨子家庭在2002年的平均儲蓄率為21.3%。這也是為什麼在中國會強調 “孝順” 這一概念,因為這能夠緩解那些遭遇不幸或者陷入經濟困境的年邁家庭所造成的社會衝擊。 而中國的高儲蓄率不只是民間家庭而已,就連企業也是如此。2023年末,中國總儲蓄規模達到了7.76萬億美元(美國為4.84萬億美元),為44.3%。這當中不乏中國早期沒有這麼多金融和借貸產品。作為對比,中國在1998年的房屋貸款總額只佔總GDP的1%,而美國那時已經是54%。 因此,中國社會普遍會存在 “存錢” 的美德是受到大環境限制,而這些限制在美國並不存在。也正因這些限制,使得中國在配置資金時有所不同。所以,中國的高儲蓄率會一直維持,而美國的貿易逆差和經常賬戶赤字也會一直存在。 與其說是美國總是愛針對中國,倒不如說,這是中美在成長起點存在前後之別(美國發展在前,中國追趕在後),以及國內環境差異(美國金融產品多元且借貸成本低廉,中國因人口壓力而實行剋制式政策),最後造成的局面。
2星期前
VIP文
關注東海岸
公積金會員料增存款 為未來做好儲蓄
2024年大馬僱員公積金局派息率高到6.3%,為會員捎來好消息,預料將吸引更多會員存款至公積金靈活戶頭,以享有豐厚的利息,為自己的未來做好儲蓄。
2月前
關注東海岸
關注東海岸
會員:利息比銀行高 考慮定存轉EPF戶頭
僱員公積金利息比銀行高許多,刺激許多公積金會員另外加額更多錢投進公積金戶頭以享有更高的回酬,一些會員則考慮把銀行定存轉移至公積金戶頭。
2月前
關注東海岸
都市動態
鄭明發:直接扣除充儲蓄 建議移工繳4%公積金
巴生德教會紫生閣閣長拿督斯里鄭明發認為,既然政府已把最低薪金從1500令調高至1700令吉於本月1日生效,建議政府可直接讓每名移工繳納4%公積金,即從薪金所得中扣除作為移工的儲蓄,和作為公積金會員的國人享有同等利息。
2月前
都市動態
關注東海岸
冒充衛生官詐騙 退休男痛失23萬儲蓄
不法集團冒充衛生部官員進行詐騙活動,退休人士痛失畢生儲蓄,損失近23萬令吉!
3月前
關注東海岸
全國綜合
女博士自認“愛情考零蛋” “男友愛飈車沒儲蓄要分嗎?”
當女博士愛上學渣,看不到攜手共度未來下,這段感情是否該繼續?
6月前
全國綜合
大柔佛焦點
墜線購平臺詐騙陷阱 華婦被騙走2.2萬血汗錢
(麻坡22日訊)一名華裔婦女為了兼職賺外快,誤墜線上購物平臺詐騙陷阱,8次交易被騙走2萬2000令吉的儲蓄。 現年57歲的家庭主婦黃女士今日透過馬華峇吉里區會,召開新聞發佈會揭露她於9月通過臉書認識一名網友後,就墜入詐騙份子圈套的遭遇。 她說,對方獻議介紹兼職工作機會給她,即在一個聲稱是“hunter”的購物平臺開設戶頭,為顧客刷單,每次可賺取20%的佣金。 黃女士表示,開始時她也有想過會不會受騙,但在與對方視頻通話後放下戒心,並在一個網站上註冊成為代理。 “由於不會使用電子銀行交易,我向銀行提款,先後8次共匯入2萬2000令吉到對方提供的3個不同戶頭。” 她透露,她最後一次匯款是在9月28日,當時匯入4000令吉,之後就停止一切交易,並向對方表明要提取利潤,卻遭對方要求支付額外1000美金的費用,她這才意識到被騙,並拒絕支付額外費用。 她說,被騙走的錢,是她多年來從4個孩子平日給的零用錢省吃儉用存下來,原以為可用這些錢來做兼職賺點佣金,沒想到反墜入線上購物平臺詐騙陷阱。 黃女士說,更可怕的是她只是尋求馬青峇吉里區團團長黃宗暘的協助,準備前往警局報案,豈料,相關平臺似乎有監聽功能,隔天平臺就被關閉,所有記錄也全部消失。 “所幸我先一步截屏,否則完全沒有記錄,無法報案。” 她也說,由於不會使用電子銀行交易,只會現金匯款,因此保住了其他戶頭的錢財。 她透露,身邊還有很多朋友仍在接觸相關購物平臺,為了不要再有其他受害者被騙,所以她挺身而出作出提醒。 馬青峇吉里區團團長黃宗暘提醒民眾,不要輕易點開陌生鏈接和相信視頻通話。 “據黃女士表示,她曾通過視訊與相信來自香港的網友交流,所以才卸下防備之心。” 他提醒民眾,現在AI技術已經很先進,視訊也可以變臉,民眾不要輕易相信任何陌生人獻議,也不要點擊陌生人提供的鏈接。 他說,一但誤墜詐騙陷阱,應馬上關閉手機和取出手機SIM卡,並暫時終止所有交易,在24小時內尋求國家詐騙應對中心(NSRC)997熱線服務的幫助,立即採取行動,凍終和終止銀行戶頭交易。 出席發佈會者包括馬華峇吉里區會投訴局主任蔡利發及馬青峇吉里區團秘書陳祉祺。
6月前
大柔佛焦點
百格新聞
55歲時EPF須有24萬 研究:90%年輕人不達標
國庫控股研究,昨日發佈了《2024年家庭狀況:2019至2022年家庭與疫情》報告,內容深入探討疫情對家庭的影響,當中涵蓋了家庭收入與支出、學校教育與數字訪問以及數字醫療等四大關鍵領域。
7月前
百格新聞
即時財經
調查:大馬民眾每月儲蓄增加 存下逾RM500比例升至33%
金融服務平臺Ringgit Plus問卷調查顯示,自冠病疫情以來,3項關鍵指標首次出現積極趨勢,其中大馬民眾每月儲蓄有所增加,存款超過500令吉的受訪者比例從去年的29%上升至33%。
7月前
即時財經
投資週刊
財富問診| 自由業者月入RM8000儲蓄8萬 買屋買車難抉擇
我們今年31歲和30歲,目前在巴生河流域租房屋居住,每月租金2000令吉,已經租屋兩年多。
8月前
投資週刊
大柔佛焦點
19歲青年墜線上兼職詐騙圈套 投入家人積蓄損失逾20萬令吉
(新山15日訊)19歲青年誤信線上兼職可賺取6%至15%的利潤,將自己和家人的儲蓄全部投入線上買賣活動,詎料中了詐騙圈套,反倒損失了逾20萬令吉。 斯里阿南警區主任莫哈末蘇海米今日發表文告披露,警方在昨日(14日)接獲該名青年的投報。 他透露,受害人早前尋找兼職時,被一份高回酬的線上兼職所吸引,結果損失了20萬1866令吉。 他說,受害者被指示購買並支付選定的商品,一旦完成交易,一小時內便可按投入的資本,獲得所承諾的6%至15%佣金。 上月24日,青年完成了合共3000令吉的2筆交易後,果真獲得565令吉的佣金,這令他深信不疑,且愈加被吸引,於是增加了購買量。 莫哈末蘇海米說,繼首次交易取得豐厚佣金後,青年持續加碼,直至本月13日已進行了27筆交易,將錢匯入19個不同銀行戶頭,當中有部份錢來自受害人的家人。 “儘管期間青年並未像首次那樣獲得佣金,但他仍照樣進行購買交易,因為詐騙份子給出了各種理由,指青年需要付費才能完成分配的任務,並獲得承諾的佣金。” 他說,直到多次嘗試獲取佣金不果後,青年才懷疑自己上當,並向警方報案。 針對本案,警方援引刑事法典第420(欺騙)條文展開調查,同時也在調查案件是否涉及錢騾戶頭,以對有關戶口持有人採取法律行動對付。
9月前
大柔佛焦點
巴黎奧運會
3年存1.2萬赴巴黎奧運 “卡達山男”花6900挺大馬羽球健兒
為赴巴黎奧運現場觀賽,大馬羽球男雙的狂熱粉絲省吃節用,3年來攢下1萬2000令吉旅費,只為到場為我國的羽球健兒們搖旗吶喊!
9月前
巴黎奧運會
狀語
戴子豪.馬來人與華人的金錢觀差異
筆者擔心未來的華裔子弟金錢觀,可能會被其他發展國家的“擺爛躺平”文化所影響,或者不再重視教育,一味想過自己嚮往的自由生活。
9月前
狀語
VIP文
第一天 | 我不是不想存,是我沒錢存
這就是一個消費的時代。拿咖啡奶茶之類的來舉例就好,身邊每個人都在喝,自己不喝的話,久而久之都覺得自己好像過得特別慘。 最近天哥跟一個大概26-7歲的年輕人聊起理財和儲蓄,唯他卻抱怨到,其實他並不是不想存錢,而是沒有多餘的錢可以存。 那位年輕人說,他的工資3000多令吉,扣完公積金之類的,淨工資才3000令吉出頭。供車貸,扣掉房租後,剩下2000令吉都不到。再扣掉其他日常開銷,以及偶爾拍拖吃飯看戲的費用後,最後就剩下個3-400令吉,如果有朋友生日或聚會,甚至連一點錢都沒剩下了。 有時朋友約旅遊,他也不敢答應,更別提存錢了。他還認為,3-400令吉存來有何用?即使每個月能穩定存300令吉,一年也只有3600令吉,存到他55歲退休時,頂多也只是10萬、8萬。到那時,這些錢可能什麼都不是了。 有沒有很熟悉?因為這可能是許多年輕人現在的寫照,或許你自己也經歷過,或從他人口中聽聞過類似的對話。 科技日新月異,消費模式也越來越新穎,誘惑也越來越多。30年前哪有什麼蘋果、三星、華為?那時大哥大已經算是奢侈品了,家裡有一臺電話就很不錯了。以前想喝咖啡或巧克力,最多也是去茶室叫一杯kopi冰或milo冰,哪有什麼一大堆奶茶店供選擇?還有一些知名連鎖咖啡店,一杯高級咖啡動輒就要10-20令吉。 這就是一個消費的時代。拿咖啡奶茶之類的來舉例就好,身邊每個人都在喝,自己不喝的話,久而久之都覺得自己好像過得特別慘。再看看自己的薪水,覺得即使不去享受也存不到多少錢,倒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先過好生活比較重要。每個月打工都會扣公積金,哪需要存什麼後備金?更何況現在公積金也可以提款部分當後備金了,退休後如何就到時候再算吧,可能自己都活不到那個年齡了。 那麼這種情況代表所有的年輕人嗎?未必。 這裡也想跟大家分享另一位年輕人跟天哥的交流。 完全相反的例子 他告訴天哥,自己想要每個月定期定額存入1000令吉到投資基金,希望藉此累積起一筆財富,在年齡較大時可以比較多選擇,活得比較有尊嚴。 天哥對年輕人能有這樣的想法感到很欣慰,但詢問起他每個月的收入時,天哥嚇了一跳,因為他的淨收入只有大約2000令吉左右。天哥認為,以他的情況,如果每個月存1000令吉的話,有點過於極端了。 當時天哥也稍作提醒,問他是否需要考慮減少投資數額。因為投資基金講究的是長期,如果遲點因為週轉不靈而需要調整儲蓄額,遇到行情好時問題還不大,但如果正好遇到全球大蕭條,勢必會影響到投資績效,這樣就真的可能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天哥當時建議讓他先調整至500令吉,剩餘的放進儲蓄戶口當定投,如果他真的能夠維持超過1年以上,我們再照原本的計劃去進行。不過他拒絕了,他說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因為自己並不是高學歷人士,尤其他這種做車房的,即使做到會飛天,工資也不會飛到多高,如果他不儲蓄,這輩子肯定渾渾噩噩就過完一世了。 因此,在瞭解過投資後,他選擇先苦後甜的道路。 說真的,天哥分享他們倆的真人真事,不是想說前者很差,後者很好。而是想通過年齡和性別相近的兩人,卻抱有不同心態的這件事情,來傳達一些思考。 前者可能受教育程度較高,收入在他那個年齡層也算正常;後者因為沒有太多出路,所以收入較低。雖然前者收入高,但他卻像大部分的月光族一樣,每個月不知道咋地,錢不知不覺就花沒了,更別說存錢。而後者明明收入更低,但他清楚自己將來沒有出路,因此必須自劈一條血路。 2-30年後會發生什麼事,天哥自然無法預知,但是天哥觀人的經驗來看,多一個2-30年,後者過得比前者好的概率是非常大的。這不是因為他儲蓄多,而是因為他為人明確,清楚自己要什麼。 而前者則認為存個3-400令吉根本沒用,所以直接放棄。如果這種性格不改,多一個10年或者20年,即使收入提高,他很大概率還是會因為自己的性格而存不到錢。 總的來說,存錢是肯定不會錯的,畢竟賺到不代表什麼,存到才是自己的。關鍵在於,存錢講究的不是2+2=4,而是 [vip_content_start] 2×2=4,雖然結果看似相同,但如果持續下去,一個是2,4,6,8,10的線性增長,另一個則是2,4,8,16,32的指數增長。投資理財,其實是後者的增長方式。 最後再提一下,假設前者每月願意儲蓄300塊,並以比較正常的投資收益率6%計算,到他退休時,實際上他的儲蓄可能會達到30萬令吉左右,而不是他預期的10萬或8萬,是預期的三倍之多。 重點是,這個假設是基於他30年內沒有漲薪並繼續保持儲蓄的情況。 如果他後續有因為加薪而調整儲蓄額,或者投資收益比預期來得高,那麼整體效益就會更好了。投資理財不一定都要十萬、八千七才能開始的,先從幾百塊開始,養成儲蓄的習慣和累積知識,再慢慢隨著收入的增加而逐步調整儲蓄額,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難道天哥也是打從一開始就那麼成功?不見得吧?還不是一步一腳印的走了20多年才走出的這片天? 其實投資理財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困難,只是很多人選擇先享受今天而已。但是當我們做出這樣選擇時,就必須做好接受明天可能面臨諸多艱難的準備。人生本來就是公平的,就看我們傾向於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而已不是嗎? 共勉之。
10月前
VIP文
更多儲蓄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