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典范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先前听闻西西过世,由于不是她的读者,我没什么特别的感受。高寿又著作等身,想来作家的人生已属圆满。年少读过〈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这个短篇小说,很好很好,可是我不喜欢。当时的我需要激烈一点的作品,比如快意恩仇的武侠小说,以及剖析人间罪恶的推理小说。我记性平平,然而,〈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只读过一次,至今内容大致仍记得,或许这便是西西作品的魅力了。 家人让我看了何福仁的5分钟西西影片,许是状况不佳,西西除了提及《钦天监》侃侃而谈,满意自己的创新,对其他话题不太有兴致。细节倒是很有趣,西西几次没回答今年几岁,经由何福仁说明,我才得知原来西西永远27岁。 我认为作家纪录片不妨阐述作家本人的魅力,以便吸引观赏者去读他的著作,无需诠释作品,作品不妨交由每一位读者自行体会。作家朗读作品理所当然,外人的各式演绎就不必了。画蛇添足,貌似权威,实则多余,反而窄化了世人对其作品的感受。亦无需找年轻文化人吹捧,仿佛追思会,比如《他们在岛屿写作——朝向一首诗的完成(杨牧)》。 何福仁的西西纪录片《候鸟——我城的一位作家》,片长160分钟。我略过没兴趣的段落,非忠实书迷嘛。初初接触西西,一口气看太多,若消化不良就不好了。 西西哥哥、弟弟访谈的段落还不错,让陌生读者略略得知西西幼时生活情形和手足相处片段。陆离等人去西西家也有意思,老友相聚十分温馨,陆离带上西西早年裁制相赠的洋装。原来西西起初读家政,后来才转英文,难怪日后能缝制熊、猿猴等玩偶复健兼自娱。倒是有点可惜没有亦舒谈西西,亦舒若调侃一下西西,多有趣啊。 努力在晚年活出风采 香港学者、作家郑树森,与两岸三地的文化人往来密切。据说博闻强记,拥有照相般的记忆力。纪录片中郑树森风采甚佳,学贯中西的谦谦君子,条理分明地诉说西西与台湾文坛的缘起,以及西西昔日向台湾推介中国作家的劳苦艰辛。 洪範叶主编倒是应直指戒严种种,现代读者方能略知,当年西西、郑树森、洪範出版社为了引入中国年轻小说家的作品,冒了很大的风险,坚持下来自然是对文学的热情。戒严时期台湾管制异常严酷,与中国人联络是严重罪名(通匪),80年代尽管政治气氛略有松动,通匪虽已不至于杀头、坐牢(早些年确实发生过),然而万一遭官方惩处,相关人等禁止出入境、查禁书籍等等,那就很糟糕。郑树森提及多年前邮寄一些香港文学杂志给台湾文坛友人,部分刊载了中国作家的创作。郑如今说来云淡风轻,然而或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内情。其实,光是邮寄文学杂志到台湾一事,期间的忐忑不安,惊心动魄(是否导致台湾友人惹上麻烦……),早已是年轻台湾人无法想像的。台湾确实有着黑暗苦闷的过去,现今的自由民主并非天上掉下来。 某人将西西右手失能一事,说成仿佛上天的礼物。我全然略过,完全不想知道她还说了什么。痛苦就是痛苦,就算日后超越了痛苦,但痛苦依然存在。别否定痛苦,或以为否定了,痛苦就不存在。歌颂苦难根本莫名其妙,超脱苦难的坚强、毅力才值得感佩。 西西惯用的右手因故失能,后来只能用左手过日子,那可是时时刻刻都不方便。纪录片中西西友人哽咽,那些精致可爱的玩偶熊,猿猴,都是西西一只手做出来的,疼惜西西的心意,让人动容。 看着纪录片里的西西,突然想起家人的大学老师唐亦男,我们之前返台探亲,曾拜访老师。唐老师谈起多年前中风,她不愿接受看护服侍,奋力复健,半年后总算能自理生活,唐老师独居,在熟悉的环境生活,自由自在。两位前辈知识女性,勇敢地面对衰老病弱的身躯,努力在晚年活出风采,实为典范。
2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