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创业故事
会员文
单亲妈妈林静敏率“妈妈军团” 创立全马首个线上儿童冷冻食品Zoey’s Homemade
结婚当妈后的林静敏(Jamie),才惊觉枕边人的坏脾气,她毅然离婚。为稳住经济保住抚养权,她用女儿的名字创立了Zoey’s Homemade,搭上脸书的风口,售卖自己做的天然鸡精粉。第一批订单就破百。随后,她四处摆摊、开设cafe、参加创业大赛,再到组织“妈妈军团”、设立生产线、创立全马首个线上儿童冷冻食品Zoey’s Homemade…… 报道:本刊特约 黄佩玲摄影、视频:本报 黄志汉、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单亲带娃、独立创业,在社媒爆发的现时代,似乎是一股被追捧的风潮。 然,老土地说一句,如果可以维系婚姻的美满,有哪个女性会想要在当妈后,独自面对生活的孤寂与经济的压力呢? 好不容易结束远距离恋情、如愿以偿结婚当妈的林静敏(Jamie),婚后才惊觉枕边人的坏脾气,饱受语言暴力的她毅然离婚。为了稳住经济保住抚养权,她用女儿的名字创立了Zoey’s Homemade,搭上脸书的风口,售卖自己做的天然鸡精粉。幸运的,第一批订单就破百。随后,她四处摆摊、开设cafe、参加创业大赛,再到组织“妈妈军团”、设立生产线、创立全马首个线上儿童冷冻食品……挺过一关又一关,Zoey’s Homemade终于在去年转亏为盈,而女儿今年也满10岁了。 访谈的这一天,林静敏向记者展示了刚耗费50万令吉打造的小厂,并递出了最新研发面市的健康鸡餐肉。走过六神无主、苦闷压抑、委屈绝望的单亲苦旅,眼前的林静敏散发着勤奋努力却也无比坚毅的光芒。 离婚后积极开拓新途径增加收入 单亲不在预期,但,创业对林静敏来说,其实不是偶然。 年轻的林静敏自信爆满,事业心也很重,因为工作很勤快,这个从吉打来到吉隆坡打拼的小姑娘,比同龄升职加薪得快。买了车也买了房,薪水属中上;选择在职涯高峰期结婚,主要是年龄焦虑,同时也想要生孩子当妈。 只是没想到婚姻触礁,而她在怀孕时就开始承担财务压力。 “孩子出生后,我的经济压力变得更大,为了专心全职工作,我让孩子在奶妈家住日夜,周末才接回家,每个月单是孩子花费就近3000。也因为单方面离婚,我需要高达1万7000令吉来稳住女儿的抚养权。当时只好一边打工,一边在家里厨房制作天然鸡精粉来补贴收入。后来可能是在网上售卖鸡精粉太张扬了,人事部下了最后通牒,我才算是下了创业的决心。” 这1万7000令吉,需要制作五百多罐天然鸡精粉才能艰辛凑得。 而天然鸡精粉的制作,虽说满满是妈妈的爱,但耗时耗力耗神,需要长达12个小时低温烘烤。烤箱要时刻看守,就算是深夜,每2个小时也都要翻转一次。为了方便处理,林静敏只能在沙发睡觉。 事实上,从小林静敏的父亲就讲究工字不出头,而林静敏也对创业深感兴趣。只是没想到创业的契机,竟然是为了离婚后的自理与自立而放手一搏。 “离职后,我带着天然鸡精粉与2岁的女儿到处摆市集,有一天,有一位也同样是单亲妈妈的企业家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说,我想要开一家cafe,摆放妈妈们的爱心手作,让妈妈们也能靠着自己的手艺赚钱。” 这位企业家,后来掏出了12万令吉给林静敏,成为了她的第一位天使投资人。而她自己也抵押房子凑了另外12万令吉,合共24万令吉,在2017年开了一家cafe,走在圆梦的路上。 3天内筹足150万令吉,打造大马首家线上儿童冷冻食品 梦是圆了,但不如想像中那么美;林静敏疲于在cafe及天然鸡精粉“两边跑”,相当吃力。 她坦承cafe的生意不甚理想,而她也长达两年没给自己出粮,靠的是天然鸡精粉在网络的销售所得养活两母女。不是没想过关闭cafe,但内心非常不舍,反而是机缘巧合下参与了创业大赛,拿了总冠军,成为了创业路上的一大转折点。 [nonvip_content_start] “除了参赛,我们也需要上课。我听取了导师的建议,关闭了cafe,专心网络销售。这让我得以在冠病疫情暴发前把cafe卖了,幸运地逃过一劫。而在疫情中,我也召集了一群妈妈因应市场需求销售手作食品。仅仅是用通话软件WhatsApp接单,我们就做到了一个月10万令吉的业绩。” 参赛所得的3万令吉奖金,她用在提升产品包装,以及简易化网上订单系统。后续,再通过众筹集资扩大事业版图,成功短短3天内筹得150万令吉,打造了大马首家线上儿童冷冻食品,并获得《马来西亚记录大全》的肯定。 坚守“三无”原则,无味精、无防腐剂、无添加物 Zoey’s Homemade得以大放异彩,是海纳百川之余,也坚守原则。 用自己的女儿命名,初心来自于用手作的爱来滋养心爱的孩子。Zoey’s Homemade的所有儿童食品,都无味精、无防腐剂、无添加物。在坚守“三无”的原则与基础上,海纳了所有妈妈的手作食谱,只要通过审核,再加以研发,就能推出成为Zoey’s Homemade的独家产品。 目前,已上线的儿童健康食品约有八十多种,包括了冷冻食品及零食等。 “除了健康、好吃、有营养,我也非常讲求儿童食品的颜值。我希望这些儿童食品是色彩缤纷、可爱逗趣的,让孩子们可以食欲大开,吃得开心。” 像是果蔬馒头,颜色皆是自天然食材,如金瓜的黄色、紫薯的紫色、蝶豆花的蓝色等,造型也制成米奇,或是可爱的小方块、薯条造型等。近期的季节限定则有粽子造型荷叶包,采用全天然蔬果粉制成,口感松软还带着蔬果的香甜。 现在,妈妈军团约有三十多人,分布在吉隆坡、森美兰、槟城、柔佛等,并在吉隆坡及柔佛古来设厂。当年从小帮忙照顾女儿的奶妈,现在也是合作伙伴之一。林静敏的另一个心愿,是希望借由这个品牌与平台,让妈妈们可以有更多收入,或是成为股东做老板。 “以前创业觉得孤独,现在却觉得很开心,因为有这个机会帮助妈妈们发挥所长,并赚取更多的收入。有些很勤奋的妈妈,每个月可以赚到5位数的收入呢。我觉得,这个创业的过程变得更有意义,我希望更多妈妈可以走到幕前或台上,奈何不是所有妈妈都有这样的野心。” 在耗费了50万令吉打造的新厂中,有好几位妈妈在忙碌。其中一位是领衔研发鸡餐肉的杨秋月(38岁)。鸡餐肉是用100%鸡胸肉制成的新品,零激素、零抗生素,少盐配方,大人小孩皆宜。 杨秋月以前是打工做会计,做了很多年却一直没起薪。疫情期间,宅在家的她开始销售自己的手作食品,并因此与Zoey’s Homemade有了合作的机缘。如今,杨秋月已经是股东之一,也是负责主导新厂设立的主要功臣。 “我们也特地请了专业的食品科学家,来为妈妈的手作食谱进一步改良。确保营养在线之余,也得以在无添加的情况下延长保存期。” 接下来,林静敏希望可以号召更多妈妈成为代购,再来是设厂,并且获得清真认证(Halal)。 因为女儿,勇闯儿童健康食品市场 有一句网络夯文写到:人活着,拼的是自愈力。 眼前这位妈妈企业家林静敏,浑身是劲。说话很快,但语气温柔;脚步很快,但方向坚定。单亲带娃创业是事实,但她活出了自己的底气与光芒。访谈中,她把幸运挂嘴边,说自己是很幸运地遇到了对的时间、对的产品、对的投资人、对的机会。但,我想,若不是足够努力,或许也很难如此幸运。 儿童健康食品的市场对一些人来说是蓝海,但Zoey’s Homemade却杀出了一条路,如今在妈妈圈中无人不晓。加工食品是不健康的,而Zoey’s Homemade成功地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健康的儿童加工食品,让孩子们也能够在食物的品尝上有更多健康的选择。 林静敏坐的沙发靠墙,墙上挂满了很多小朋友的可爱照片。 “品牌的开创,是为了我的女儿。而品牌现在的延展,则是为了所有客户的孩子。这些照片都是客户发来的照片,是孩子们吃了Zoey’s Homemade后展露的开心神情。创业很累、守业的压力也很大。辛苦的时候就抬头看看这些照片,我就能从他们的笑容中,收获了继续走下去的能量。”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 林静敏: 坚持很重要。在创业路上难免跌跌撞撞,可能不会那么幸运遇上对的时间、产品与投资人。梦想与使命非常重要,不要忘记初心,并且确保动力一直都在。 创业成本:24万令吉 观赏精彩视频:
6月前
会员文
柔佛透视
邱智轩|老街寻真寻根
现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年轻人大多数都会被先进科技所吸引。对于居住地所在的老街历史、人文故事可能会陌生不感兴趣。 其实,了解老街的并非仅是了解过去,其中也蕴含着丰富文化底蕴和先人的商业智慧,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这是一次可以了解传统并重新定位,创新再出发的机会。 穿梭在老街街头巷尾之间,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记忆。通过了解老街的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在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感受到城市的韵味与魅力。 老街也承载了丰富传统文化,包括建筑风格、宗教信仰、传统手工艺等。 我们多走访了解老街,能够激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增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来支持文化的承和发展贡献。 年轻人多走访老街,感受在地人文气息的碰撞与交融,这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老街背后也隐藏着许多创业故事。年轻人能多认识老街背后先贤成家立业的故事,从中汲取创业的经验与教训,还能够为自己职业发展和创业之路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他们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商业智慧,值得年轻人倾听与学习。年轻人也能够从中培养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与担当,学习如何将商业成功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因此,柔佛州有很多地方,像是在麻坡、居銮、新山都有老街。我认为在地的国州议员、社团组织的青年团,或者是一些热爱带领导览的活动策划青年可以一起合作,时常主办老街导览活动,让大专青年、中小学生都能够有这样的管道机会来认识自己居住的地方背后的故事。
9月前
柔佛透视
VIP文
爱逛街打扮闺蜜二人组 | 把兴趣变成职业勇闯时装界
两个女生从小就爱打扮,对服装潮流有着独特的品味与审美观,就想利用自己擅长的来赚一点零用钱,于是各掏出500令吉,抱着不试就没有机会的心态投入创业梦…… 报道:本报 郭秋香摄影:本报 陈敬晖、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Hi, Girls!” 这个开场白,如此简单,但是对数万名Bash跟随者却是那么熟悉,每个星期四等两个女生从这句话开始一个晚上的直播,结果这句话一讲就是10年,已经成为她们的“商标”。 10年前,当黄舒晴(Cecilia)和许心瑜(Xin Yu)还只是19岁的大学金融系学生时,就胆粗粗的当老板了。 两人是16岁就认识的死党,共同点是父母从小把她们培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念大学时零用钱每个月只有300令吉,她们想要有更好的经济能力逛街购物吃饭,成为创业的动力。 两个女生从小就爱打扮,对服装潮流有着独特的品味与审美观,就想利用自己擅长的来赚一点零用钱,于是各掏出500令吉,抱着不试就没有机会的心态投入创业梦。 两个小女生自己手把手搞网上服装店 2014年,两人创立了Bash的网上服装店,不过,只卖XS和S码衣服。 针对这个奇怪的决定,舒晴和心瑜说:“因为我们只卖自己也会穿的服装。” 两人都是小个子,身高分别只有151公分和154公分,她们很清楚娇小玲珑的女孩要找到合适好看的衣服并不容易,因为市场上多数衣服仿佛都是做给模特儿穿,没有考虑到小个子女孩的需求。两个女生决定,她们先买样版亲自试穿,确定穿得好看才推荐给顾客。 那个年代网购还不很盛行,她们先呼朋唤友支持Bash的Instagram,自己当模特儿,自己拍照剪辑,再上载到社媒。没想到第一批服装获得热烈反应,1000令吉成本的衣服,获得约30%的赚幅,为她们的创业路打了强心剂。 很多大学生都重视打扮,但又负担不起高昂置装费,她们主打优质平价的潮流服装,很快受到大学生的瞩目。 大学生兼职很平常,兼职当老板就吃力多了,黄舒晴说,她们常在课余时间,搭轻快铁到批发市场寻找货源。两个小人儿背着超大购物袋,几乎是当苦力,但幸好获得同学大力支持,生意超乎意料的好,让她们越干越起劲。 “我们在学校的跳蚤市场开档,早上9点就有学生排队,等着我们开档。”黄舒晴笑着回忆说。 [vip_content_start] 大学前两年时间,在大学校园里,经常看见两个娇小的身影,背着超大袋子,到学校送货。周末没有上课就到不同的购物中心做快闪店(Pop Up Store)。 虽然Bash开始做出口碑,但她们还是很有分寸,只是志在挣零用钱,还不能全情投入。因为她们要应付学校功课,因为要维持优秀成绩才可继续享有大学奖学金。黄舒晴还以一等荣誉学位的优秀成绩毕业,豁免偿还高等教育基金(PTPTN)的贷款,证明了学业和创业可以兼顾。 “我们是以学业优先,第一年最拼,大学第三年放缓脚步,专注学业。”黄舒晴说。 进入职场两年后决定携手开设实体店 尽管生意有了稳定的客源,但是毕业以后,她们并没有直接投入自己生意,反而各自走入职场。 许心瑜到一家著名网络平台的营销部就职;黄舒晴到一家国际著名品牌公司当管理培训生,但她们依然在闲余时间经营网店。 许心瑜说,“当时我的想法是想体验一下,看看自己适合创业还是打工。” 黄舒晴则觉得,总要尝试下打工的滋味,到市场取经,不然仿佛不够圆满。 不过在职场上奋斗两年后,两人更加确定自己要走的路。 许心瑜说,“我认为经营服装店会更开心,评估服装生意的营业额,知道可以养活自己;打工不是不适合,只是心中有很多抱负和理想想要实现。” 黄舒晴当时从数千名应征者当中,过五关才被录取为管理培训生,拿的薪水比一般大学生多一倍,她决定跳出舒适圈时,周围的人都觉得很可惜。但她评估后,认为全职经营的风险不大,毕竟当时Bash品牌已经经营5年了。 她坦言,打工也可以赚很多钱,但是她考量的是:10年后打工的薪水和10年后创业的收入,是否会有很大差距? 这两个小妮子觉得这个行业有潜能,决定勇敢踏出第一步。 创业让我更有动力上班 “创业比较有动力,有想上班的感觉。不会一醒来就讨厌自己。我要做让自己开心的事。”那是许心瑜的心声。 她们决定正式闯江湖,于是在Sunway Geo物色办公楼,开设工作室和实体店。 工作室是以预约方式让顾客上门试衣服。经营第三年,由于生意量增加,她们无法逐一回复客人的询问,于是开设网站,更专业的经营生意。 凡事从顾客角度出发,越战越勇 她们投入网上服装店数年后,网购开始掀起旋风性的风潮,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网络服装版图上,她们没有被淘汰。即使碰到疫情的冲击,她们还是稳住了脚步,因为已经有了固定顾客,也在全马和新加坡打开市场。 如今28岁的两个轻熟女老板,还是秉持亲力亲为的原则,每一天紧跟潮流的步伐,把持住选品、设计和质量,不仅把以前的客人留下,也吸引了新客人。 原本在Sunway Geo的工作室从一间变两间,地方还是不够用,数个月前搬到灵市10 Boulevard更大的空间,也让顾客有更好的体验。 她们也开始推出自己品牌服装,自己找设计和找工厂,又从另一个零做起,因为她们在这方面毫无经验。 黄舒晴表示,因为她们坚持布料要好,而且要衬里,还要加口袋,等于成本也增加,但依然维持亲民价格。她认为只要支持她们的顾客觉得好看值得,赚幅少也值了。 她说,她们能够把生意做好的原因,就是因为凡事从顾客的角度考量,包括赠品也要考虑是不是让大家变得更好的东西。 由于顾客要求,她们不再只是卖XS和S码的服装,也卖其他尺寸和均码,她们相信大码女孩也可以穿出美丽,只要为她们找到显瘦和适合的服装。 很多顾客已经成了她们的朋友,陪着她们一起长大、一起成熟。 生意模式随着时代进化 这10年来,她们的生意模式随着时代改变不断进化,从Instagram到网站、再到小红书、网络有变化,她们就不能停下。 每个星期新货上架之前会直播评述,指导配搭,提供装扮贴士。她们也是少有以英文为媒介语的服装网卖直播主。 黄舒晴补充说,因为是网购,要拍出衣服的细节,穿上身展示,让顾客以最大程度接近现实购物。 每个女孩都可以打扮自己,改变自己的人生 她们坚定留守19岁的创业梦,因为坚信每个女生都可以借由打扮,穿上适合和美丽衣服,让自己变得更有自信,更爱自己。 黄舒晴表示,“每天穿得美美的,就会有好心情做其他事情;当一个人感觉良好,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变得更好,也会把好的东西吸引过来。 “我想把这个信念传递给所有人,让更多人可以穿上好看又可负担的衣服。通过打扮自己,来改变每个人的人生。” 理想和理智派互补结合 很多人说合伙做生意是最难的一件事,因为个性态度都不一样,做事手法各异,选对商业伙伴最重要。 许心瑜说,她们可以走到今天,性格的确是最重要的一点。 “我们都是很自律、好学、很懂得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许心瑜形容两个人的性格不一样,一个是理想派、一个是理智派。 黄舒晴是天马行空理想派,很多奇怪的点子;许心瑜则是理智派,坚持创业第一个考量就是能不能养活自己。 “我们刚好可以互补,理想和理性一定要平衡。”黄舒晴说。 这条路的酸甜苦辣肯定不少,对许心瑜而言,创业最艰难的是每天都要学习,不断思考如何改变生意的模式。 “创业初始要做财政、税务,如何成立公司,学校没有教这些知识,让我觉得好难,好多事都是从零开始。” 黄舒晴则认为,创业最大挑战是守业。如何在投入一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后,获得的金钱越来越少下,依旧可以保持初心,是最大考验。 她说,在生意艰难时刻还要维持热忱是很难的,很多人会放弃。当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她们一度思考还要不要继续下去。 “当时若有一份稳定工作,就会觉得不如打工就好了,确实有过这样的念头,不过因为太喜欢这行业,就决定坚持下去。” 即将走进创业第10个年头,两位小老板还有很大的抱负。黄舒晴希望Bash会推出更多自己设计的自制款服装;许心瑜希望业务扩展到更多国家。因为有梦,创业路上遇到风浪和障碍,也变得渺小了。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 黄舒晴: 创业不是成功的唯一方法,要认真思考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因为创业背后还有很多苦头辛酸,要确定挨得过去。 许心瑜: 创业前,要了解自己的个性和能耐,尤其当生意不好的时候,还能否保有那份热忱? 创业资本:1000令吉 观赏精彩视频:
1年前
VIP文
VIP文
CRAFT La | 创办手作销售平台成为市场痛点的止痛药
市场上有许多具潜能的手作创作者,他们缺乏一个销售平台。陈泽轩得知这个痛点后,觉得自己可以扮演桥梁角色,于是创立了手作销售平台,梦想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疯狂的事。他兴致勃勃找来10位艺术创作者,结果5位当他是疯子,另外5位敷衍他,没有人相信可以在平台售出产品…… 报道:本报 张丘艳摄影:本报 黄安健、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艺术,可以卖钱吗? 不但可以,而且可以发展成为一门生意,把自己的兴趣当作事业,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市场上有许多具有潜能的手作创作者,他们有很好的作品,就是缺乏一个平台将兴趣转为事业。 陈泽轩从很多艺术创作者朋友口中得知这个痛点,觉得自己可以扮演桥梁的角色,在2017年创立了一个协助艺术创作者的平台,梦想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一些很难忘、疯狂的事情。 他兴致勃勃找了10位艺术创作者来推介他的平台,结果5位当他是疯子,另外5位敷衍他,没有艺术创作者有信心可以在他的平台售出艺术品。 他冲动之下向一名制作娃娃的手作创作者献议购买20个娃娃在平台售卖,“如果卖不出就是我的问题,我直接抱住20个娃娃哭着睡;若卖得出就有信心,我比你对自己的产品更有信心。” [vip_content_start] 那年陈泽轩才25岁,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在父母建议下选读金融系,毕业后加入金融业才发现自己性格外向、喜欢探索新事物,和该行业“格格不入”,在大企业工作8个月后就辞职。 一心想要解决艺术创作者销路不通的痛点 他一心要创业,但不晓得要做什么,有一次在企业课程听见精简的一席话:“只要你找到市场上的痛点,成为他们的止痛药,解决他们问题,他们就愿意为此付费买单。”他在电光石火想到艺术创作者朋友的痛点,这就打开他创业之途的第一扇门。 陈泽轩创立了CRAFT La,当时身上的创业资金少于5000令吉,正因为资金不足,激发他要用仅有资源发挥最大利益。 “我觉得创业家有时候就是要从有限的资源里,做出超出想像的东西。” 市场上有很多市集让艺术创作者展卖手工艺品,但没有重视艺术及手作的大环境,他们可说是被低估的群体,民众对艺术行业的普遍看法是:吃不饱的行业,连艺术创作者也没信心自己的作品能卖到好价格。 “很多艺术创作者有一份全职工作,艺术是他们的兼职或空闲时的兴趣。当互联网还没崛起时,艺术创作者比较辛苦。” 学习怎么推销产品、做好故事营销 陈泽轩创立平台后,目标是找5名艺术老师加入艺术家平台,透过朋友介绍、致电、脸书联系及与艺术创作者会面分享,但很多艺术创作者对这个平台没有信心。甚至把20个娃娃卖给他的艺术创作者也不看好,但他兴致勃勃,还建议标价39令吉,对方自嘲20令吉都可能没人买。 他 抱持破釜沉舟的心态,动用近50%至70%的创业资金购买50个手作艺术品,用两周时间推销,在脸书专页售卖。 果然,艺术创作者的悲观是有他们的理由,产品果然卖不出,陈泽轩尝到失败的滋味。但他没有气馁,反而自我检讨,不断向朋友讨教和改善设计,终于让他找到销售手法,当第一件产品卖出去时,他有如找到窍门,接着在近两个月内把100个娃娃全部售罄。 “那时候才知道做好故事营销的重要。只要你做了很好的故事,公司做好产品,一定能把好产品推出去。” CRAFT La创立第一年的出发点是帮助艺术创作者售卖手作艺术品,适逢互联网及脸书崛起,该公司开始建立脸书专页及网站。但只经营了一年,陈泽轩就看到问题了。 艺术毕竟不是工厂,他意识到艺术创作者长时间重复制作同一产品,可能会逐渐失去热忱,不仅如此,客户的需求超过供应能力也是很大的问题。 “第一年的圣诞节是我们的灾难,最恐怖的一天。很多顾客订了大量艺术品要送人,但是艺术创作者没有办法依时交货,我们被客户骂、投诉!” 这次经历致使他们重新审视业务模式,反思平台是否真的帮到艺术创作者。 从线下到线上学习课程 进入第二年时,正好是线下课程冒起,陈泽轩决定深入探索,试办第一场线下手工课程,虽然报名人数超过目标,但也带来挑战,即老师无法应付太多学生,他又思考如何改善学习体验。 那时有不少外地人希望老师能到其他州属教课,线上课程正好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更大的灵活性。老师只需花一个月与该平台合作,录制教程和创建课程,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还能解决线下课程时常出现的问题,如听不清老师的讲解。 在冠病来袭时,许多业者不得不将业务搬到线上。他没有因疫情而停下脚步,反而开始思考疫情后的发展方向。 他意识到,即使疫情过去,人们仍想要学习新事物,甚至一半民众在后疫情时代想要回归线下学习,另一半倾向线上课程。 陈泽轩也认为该平台不能只局限于手作,一直寻找特别的课程,后来也推出唱歌、跳舞、绘画及摄影等课程,将课程变得生活化,使主题能适用于每个人。 该平台目前有超过70名老师,约100个课程,陈泽轩放眼短期内将线上课程增至200个,包含各种类如学习瑜伽或如何整理房间等比较生活化且独特的课程。 该平台80%学生为年轻大学生及上班族;大部分上班族没有时间上课,但下班后可以在家学习。 “第二大群众是年轻妈妈,她们很难出门,但是喜欢在家里学东西,可以趁孩子睡觉学一下。” 他说,唱歌课程推出后吸引近千人报名,是该公司预料之外的人数。 “我觉得我们打对了主题,我们的唱歌课程不是培育专业歌手,而是教导如何在KTV唱好歌。跳舞也是,我们也不教难的,就教K-pop和社交舞。跟朋友去派对或出席活动,懂得如何随音乐舞动,就不会觉得那么尴尬。” 陈泽轩相信马来市场有巨大潜能,不断思考如何打入该市场。他在台湾科技展遇见该公司时任巫裔联合创办人兼首席营运员,对方也是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两年前加入该公司,负责对接政府及开拓马来市场。 该公司目前与旅游、艺术及文化部旗下的国家文化及艺术局(JKKN)合作,希望透过该平台将大马手作艺术家推广至世界各地,让世界看见我国具有特色的手作艺术家,同时促进旅游业。 老师专注教学,其他交由专业团队包办 现年31岁的陈泽轩说,虽然他没有艺术细胞,甚至无法画出一条直线,但他很珍惜和欣赏艺术作品。 “我自己如果会手作,今天可能不会珍惜手作老师,我会觉得自己教就可以了。” 他指出,艺术老师可以专注教学,该平台帮老师售卖课程、课程规划和拍摄,使平台更坚实,各自发挥所长,艺术创作者只需把喜欢的东西和教程做好,其团队会提供必要的支持。 创业6年期间,令他难忘及欣慰的是见证一名手写艺术老师从副业转成正职,还开办工作室及组成小团队。 他坦言经商是为了赚钱,但创业者需对自己的事业有热忱和企图心,才能在创业路上走下去。 “我发现很多年轻创业者希望快速看到成果,但有些东西需要时间沉淀和建立的。例如平台、科技,甚至整个市场,它需要时间去教育,但是很多人做了一两个月后看到没有什么效果,就放弃了。 “当全世界的人都觉得你不可能做到的时候,你还是坚信自己能提供价值,做好这个东西,我觉得这个就是企业家一定要有的迫切感和坚持。”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 陈泽轩: 无论走到多远,都要不断检视和询问自己,并回顾创办公司的愿景和使命。 公司可能会面临很大的亏损或挑战,有100个理由可以让你放弃,但只有一个理由可以使你坚持,那就是你的愿景和使命。 继续走下去,才能有机会达到另一个层次。 创业年龄:25岁 创业成本:少于5000令吉 观赏精彩视频:
1年前
VIP文
VIP文
ZUS Coffee营运总监田振辉 | 致力打造ZUS Coffee成国民咖啡
在外国,专业的手冲咖啡根本是街头饮料,到了马来西亚却变成高级饮品。ZUS Coffee营运总监兼联合创办人田振辉说,当时他们的创办人在想,如何让大马人可以用合理的价格,喝到Barista级的咖啡? 报道:本报 郭秋香摄影:本报 谭湘璇、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个爱咖啡的人这么说:“每天早上的第一口咖啡非常重要,一杯好的咖啡,可以让一天从美好的心情开始。” 大马人爱喝咖啡,上一代人喜欢上咖啡店喝kopi,现代人则是每天一杯精品咖啡“续命”。大马人戒不掉的咖啡瘾,也是源源不绝的商机,数年前,数家国际品牌的咖啡连锁店进军大马后主导着市场,而且把咖啡卖成了“奢侈品”。 在外国,专业的手冲咖啡根本是街头饮料,到了马来西亚却变成高级饮品。ZUS Coffee营运总监兼联合创办人田振辉说,当时他们的创办人在想,如何让大马人可以用合理的价格,喝到Barista级的咖啡? 那时其中一名创办人蔡升益在中国看到当地品牌的瑞幸咖啡很成功的打造成“国民咖啡”,并从瑞幸的营业模式得到启发──大马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国民咖啡品牌。 蔡升益有了想法以后,又认识了一班有经营咖啡经验的投资者,再找到对创业有热情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就这样8位年龄介于27至38岁的年轻人一拍即合,催生了ZUS Coffee (www.zuscoffee.com) 。 田振辉笑说,ZUS Coffee是由两群不同背景的人碰撞出来的火花。 [vip_content_start] “一班是科技的,一班是营运的,里面还有人是爱喝咖啡的。每个人都在公司内扮演不一样的角色,有人负责业务发展、有人是咖啡师主管、有人负责开分店,有不同的功能,但不是每一个都是领导的职位。” 大马首家自家APP咖啡外卖连锁店 ZUS Coffee在2019年11月以独特的零售咖啡模式进军市场,成为全马首家推出自家软件咖啡外卖或自提的咖啡连锁店,专门提供平价精品咖啡。 标榜着“好的咖啡其实并不贵”,认为专业咖啡不应该是奢侈品,ZUS Coffee以优质的咖啡和大众化的价格迅速俘虏了咖啡迷的心。 ZUS Coffee采用线上下单,线下自提或外卖的零售商业模式,用户通过App应用程式完成下单和付款,然后选择送餐或预定时间自取。结合大数据营运分析,让购买咖啡变得更便宜方便,达到产品、价格、便利性三者的完美均衡。 36岁的田振辉接受专访时说,“ZUS Coffee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想推出一款品质好、性价比高、大家都消费得起的顶级咖啡。“我们专研把控每一杯ZUS宙咖啡的制作过程,把新鲜的手冲咖啡送到顾客面前,让顾客无需再为空间买单,付你所喝的,喝你所付的。” 他们创立ZUS Coffee除了开拓生意与机会之外,也想给市场更多选择。 线上订购方便快捷,疫情下业务不减反增 开始时,他们在决定商店的模式方面感到纠结,是要贩卖亭还是店屋?要开在购物广场内还是商业中心办公室楼下?要提供便宜又好的精品咖啡,首先在成本方面一定要精打细算。结果第一间ZUS Coffee,开在隆市的Binjai。 价格亲民的精品咖啡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市场上不乏爱喝好咖啡但消费能力有限的人,平价精品咖啡正好填补了这个缺口。 田振辉表示,他们一开始就推出很好的宣传活动,吸引很多顾客一尝咖啡,结果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市场。但经营4个月,他们就踫到了颠覆全球的冠病风暴。2020年大马实行行动管制时,很多人不知所措,过着不确定的日子,很多行业过不了关,但与此同时,又有另一部分人,因为疫情加速成长,包括ZUS Coffee。因为对数码科技的敏感,他们快速掌握趋势和新知识,适应新环境,这一场风暴意外成为他们的转捩点。 “MCO简化了我们教育消费者如何使用APP订购咖啡。我们大胆尝试,花很多钱买广告,加上好咖啡和亲民的价格,可以快速扩展。” 他说,当时很多商店都空置了,又给了他们机会租到便宜的店面。 他说,他们其中一个策略是要打造爆品,其中之一就是一杯6令吉90仙的Hot Americano。 选对产品对创业很重要 他分享创业经验──创业选对产品很重要。当然开始时,很多东西都是在试验中摸索。 他说,为什么他们选择经营咖啡而不是其他饮料?因为对他们而言,咖啡是必需品,很多人每天必喝的,复购率很高。很多人每一天都要喝上一杯咖啡。不像奶茶,是娱乐饮料。 田振辉说,开始时他们锁定25~45岁的职场和年轻一代消费人,接下来不断开发新的消费群。 “这一群消费者刚出来工作,有消费能力,对科技敏感。” 他们致力要保持产品的新鲜感,因为深知每个产品都有功能和生命周期,所以要不断持续创新,研发新产品。 “我们产品研发部一直尝试不一样的产品,究竟什么可以卖,什么不可以卖。每6个星期就推出一个新产品。” 目前餐单上已经有八十多种产品,不仅咖啡,还有冰沙、茶类、非咖啡饮料和包容性餐单。研制的新产品含有本土元素,例如Zus Gula Melaka。 第一家海外分店落户马尼拉 ZUS Coffee的目标是在2025年达到500家分店,截至今年8月为止全国已经有270间店面。从2019年至今平均每4天开一间分店,目前APP下载用户已经有200万人。 询及这样的扩展速度会不会有一天泡沫化? 他说,他们都非常努力,他们的一年是其他企业的6年。大家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没有丝毫松懈。大环境驱使新鲜感的需求,还有科技跟经济的发展速度。每个新创公司都面对一样的情况。 “我想可能慢下来才会泡沫化。” 他透露,目前每间店每天平均可以卖出200到300杯饮料,每间店都赚钱。 不到4年时间,ZUS Coffee在激烈的咖啡市场站稳一席之地,成为马来西亚国民咖啡。如今,公司拥有2000名员工,这群年轻老板,深知自己的使命。 “我们肩膀上扛着2000人的生计,每一个策略都要谨慎。” 他说,作为一个老板,要把员工当家人,员工才会为你拼命。 原本MCO那段期间,他们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过不了这一关,就要减薪裁员。 “我们创造了一个家庭式的文化,让员工跟我们一起奋斗,结果我们熬过了MCO的难关,没减薪,没裁员。” 由于业绩出色,今年获得菲律宾餐饮业翘楚刘振伟入股投资,让他们的事业版图可以冲出大马。 田振辉透露,9月他们在马尼拉开设第一家的ZUS Coffee。这意味着大马品牌的精品咖啡连锁店,开始冲出大马,开拓另一片天地。 管人,是做生意的最大挑战 看似一帆风顺的ZUS Coffee,曾经因为店员没有5分零钱找给顾客,事件在社媒发酵,ZUS Coffee遭到网民讨伐,被推到风口浪尖。 当时田振辉发表道歉声明,才平息这场公关风暴。如今旧事重提,田振辉指这是他们最大的公关危机。 “管人,是做生意的最大挑战。” 他说,当公司不断成长,员工人数越来越多,很难确保公司上下2000人都跟公司同一个步伐,接收一样的指示、方向和政策。 “要卖什么价钱、研发什么产品都不难,都可以解决,但要猜一个人在想什么最难。” 从这起事件,他学习到的功课是,走入客户的心的同时,也要走入员工的心。 他说,做生意不要贪心,要知道自己要服务的是哪一个群体的顾客。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 田振辉: 大胆尝试,创业要趁早,年轻没有那么多顾虑,有失败的本钱。 观赏精彩视频:
1年前
VIP文
VIP文
郭汶隆的夜市人生 | 从夜市摆摊到服装批发,梦想是做到上市
没有显赫的学历,对时装一知半解,郭汶隆18岁时和女友黄秀玲,拿出了5000令吉,在夜市摆摊卖服饰。但家人都不看好,朋友也取笑,两人不在意他人眼光,只知道要尊敬自己从事的行业。因为有热忱,愿意学习,生意越做越好;10年后的今天,他是Mocca Fashion服装批发企业创办人兼总监,旗下拥有8个品牌,未来目标是──从夜市做到上市…… 报道:本报 张丘艳摄影:本报 谭湘璇、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没有显赫的学历,对时装一知半解,郭汶隆18岁时和女友黄秀玲,拿出了5000令吉,在夜市摆摊卖服饰。 但家人都不看好,朋友也取笑,两人不在意他人眼光,只知道要尊敬自己从事的行业。因为有热忱,愿意学习,生意越做越好;10年后的今天,他是Mocca Fashion服装批发企业创办人兼总监,旗下拥有8个品牌,未来目标是──从夜市做到上市。 “如果我们当初看不起自己是夜市摆摊的,那我们肯定不能走到今天。” 郭汶隆出生在贫穷家庭,家庭背景使他很早知道钱的重要,中学时期就开始兼职当销售员。 十多岁起为公司卖命的父亲,四十多岁还是壮年之时,却因为某原因不被雇主继续聘用,让原本经济条件欠佳的家庭雪上加霜。父亲的遭遇让郭汶隆有了一种想法:唯有创业才会摆脱这种仰人鼻息的日子。为了让家人与爱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才十几岁的他决定创业。 [vip_content_start] “已经这么辛苦,这么贫穷了,不拼一把,那还有机会吗?我就是这样的心态。很多人笑我们不可能的,但我不想输给他们,我真的不认输,才能做到今天。” 18岁胆粗粗用5千创业起家 郭汶隆与黄秀玲拍拖时,曾在服装店买到有瑕疵的衣服,但店家却不接受退还,还取笑他们没钱,这个遭遇让他印象深刻。女友黄秀玲曾在服装店工作,在这领域有一定经验,也了解顾客的需求,他们想:不如就从这个行业开始吧。 2000年,郭汶隆只有18岁,和女友胆粗粗的拿出5000令吉买了一些服装,就在槟城夜市摆摊。 起初没有人看好,黄秀玲的家人更是反对,认为花样年华的女儿有许多出路,为何选择与男友一起在夜市摆摊。 “摆摊最大的挑战是别人看不起、同学取笑、爸爸妈妈反对。那时候我和秀玲刚念完书,以前做销售员穿整齐的制服,在夜市卖衣服,别人觉得没有前途。” 但他们没有放弃,不因为别人取笑而看不起自己的行业。能够笑到最后的那个,一定是热爱及尊敬自己行业的那个人,他们做得很起劲,也越来越顺利。 “我和太太都热爱自己的行业,才能有今天小小的成就。我们热爱和尊敬自己的行业,没有看不起自己的行业。” 薄利多销走出销售蓝海 郭汶隆与黄秀玲在槟城市集摆摊的方式有别于其他小贩,他们每周的其中一天,早上5时就从槟城驱车到吉隆坡何清园批发城,下午1时又赶回槟城,当天就在夜市摆卖。 两人以时装店等级的服装,用可负担的价格出售,引来不少客人,但也遭部分批发商封杀。 “20年前,别人的利润可能要50至60令吉,我们只要15至20令吉的赚幅,走出我们的一片蓝海。” 市集摆摊是个体力活,郭汶隆摆了早市再摆夜市,平均每天只睡4至5小时,现年40岁的郭汶隆直言,因长期睡眠不足,样子比同年纪相仿的人显老。 从夜市摆摊到何清园批发 他们摆摊的地点就靠近槟城组屋地区,那里有不少经济条件不佳的家庭,他就想如何帮助他们。 “我仿佛有一个使命,要怎样帮他们?我觉得我们很辛苦了,但有人比我们更辛苦。 “我经常到何清园买货,那边的老板全部做得很成功,我想向他们学习。如果我跟随他们的脚步,走到他们成功的地位后,我觉得可以用经验来帮助有需要的人。例如,他们想要卖衣服,我身为供应商,可以帮他们。” 10年的摆摊生活也让他看见夜市小贩摆摊奔波累垮身体,他意识到这种生活不能走得长远,于是他在2011年决定转行。 “我跟秀玲说,我有一个梦,想到何清园做服装行业、做批发行业。” 他卖衣服时也看到一些顾客生活不容易。他心想:这些人如果要卖衣服、创业,可以教他们怎样做,“但我一定要有能力、成功,才能帮到他们。” 他们就在吉隆坡租下半间店面,开始朝服装批发行业重新出发,之后也组织了家庭。 批发之路面临不同挑战 从夜市小贩转到服装批发,告别摆摊的日子,但朝向梦想和计划的路,并非一帆风顺。 由于缺乏批发经验,他们按照厂家建议进货,最后面对丢价的状况,这个教训让他们又慢慢摸索寻定位,研究市场上的价位、风格、布料及款式的衣服,最后花了约2至3年才找到合心水的工厂合作。 像很多企业一样,原本要扬帆了,结果冠病疫情一个大浪打下来,面对极大挑战,尤其批发行业在行动管制期间大受影响。 那个时候,要懂得变通钻洞才能够继续撑下去。他们很早就看到网购的趋势,顺应时代设立社交媒体专页,将服装照片放上网附上图说,接触年轻群体。 郭汶隆说,他们决定将传统的批发行业转型,把以往等待顾客上门选货的作业,改为让顾客透过线上收到最新的款式及消息。他在行管期间也鼓励实体店的店主直播,教导他们设立直播台。 他很欣慰帮助不少女性创业,教导她们如何直播带货。 “我们给她们低门槛创业,你没钱创业,可以拿衣服试试看,我们教你如何做。” 开设学院继续做强做大 从甘榜男孩到吉隆坡何清园批发城成为服装批发商,郭汶隆回首创业的点点滴滴,觉得这一路走来不易。 他庆幸创业旅程上有太太的信任,虽然经历数次低潮,比如被看不起及现金流出现问题,太太始终没有放弃他,陪伴他走过艰难时刻。 他放眼未来协助更多对服装行业有兴趣的女性和年轻人创业,所以设立了Mocca学院,给予一站式指导。 他也希望扩展客户群,从目前的年轻华人市场扩展至马来市场,甚至冲出东南亚,走向国际舞台。 “我有一个梦,就是夜市到上市,我一定要往我的那个梦走,起码我成功了,我才可以教更多人。” 郭汶隆认为,任何行业在创业之前,创业者应先深入了解该行业3年,向有经验的创业者学习,日后才少走弯路。 他说,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他本身在企业路上就是把吃亏的经验当补品,从中学习。 “你学了别人的经验,起码知道这个东西行不行得通,去做的时候就少走冤枉路。” “姓氏”小插曲 郭汶隆在服装界以Desmond Leong闯出名堂,在2020年获得100最具影响力年轻企业家时也是以Desmond Leong的名字领奖,不知道的人以为他姓梁。 他说,他的英文全名是Desmond Quek Boon Leong,因为别人都叫他Desmond,脸书用了十多年的账号也是放Desmond Leong,所以他就没改这个名字,不过他会强调自己是姓郭,并不是姓梁。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 郭汶隆: 不要局限自己的可能,不要被自己的出生背景困住,用不认输的心态坚持到底。找出自己的独特点,走出你的一片春天。 创业资本:5000令吉 Mocca Fashion旗下8个品牌:Mocca、VIP、Mocca Signature、Miss M、M Label、Cappuccino、Caramel及Angel Berry 观赏精彩视频:
1年前
VIP文
后生可为
师徒联手经营科技公司/完成学以致用梦想
这是一个有着满满温度的创业故事:教授带着第一批毕业生出来创业,从老师变成学生的老板,再把学生变成自己的合伙人。
2年前
后生可为
VIP文
开设Salad Atelier,落力推广健康轻饮食
9年前李德隆在新加坡工作,健康食品在当地刚起步,回国时,他却发现在本地找不到健康食品,这个市场的缺口让他看到了商机。大马人的肥胖率一直居高不下,食物一般上也多油多盐或多糖,健康食品应该是很多人需要的,加上有不少外籍人士在吉隆坡就业。于是李德隆决定放弃新加坡的高薪工作,回流我国以健康食品创业。2014年,他开设了第一家沙拉专卖店,Salad Atelier…… 报道:本报 张丘艳摄影:本报 陈敬晖、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做生意好像下棋,每个位置都有自己的棋,你要找出谁是你的皇后,找出谁是你的兵,你要怎样走,这些一开始是没有的。过后你要找出各人的擅长,要怎样让他们发挥长处。” 吃菜怎会有饱足感,况且还是生吃的沙拉? 这是9年前,一般人对于健康食物的想法,所以国内市场也很少商家或餐馆供应健康食品,更不用说只卖沙拉的连锁店,对于很多人来说,沙拉只是前菜,不能成为主食。 当年李德隆在新加坡会计事务所工作,健康食品刚在新加坡起步,民众接受度还不错,他品尝后也觉得可以,但是回国时,却发现本地找不到健康食品,这个市场的缺口让他看到了商机。 他指出,大马人的肥胖率一直处于高位,亚洲食物一般上也以多油多盐或多糖居多,健康食品应该是很多人需要的。再说,有不少外籍人士在吉隆坡就业,沙拉对他们而言,就好像大马人在英国看见椰浆饭,是熟悉的味道。 于是李德隆决定放弃新加坡会计事务所的高薪工作,回流我国以健康食品创业。 李德隆四处奔走寻找地点合适及租金负担得起的店面,找来任职厨师的表哥研制酱料,3个月内完成相关事宜。2014年,他在吉隆坡市中心的The Weld购物商场,开设第一家沙拉专卖店,Salad Atelier。 [vip_content_start] “我发现其实这个领域很有潜力,还可以在不同地方开多几家,让马来西亚人享用健康食品,因为在马来西亚完全没有,每天吃都是炒粿条、椰浆饭,完全没有人会这样做。” 6个月后,他在市中心又开了第二家店。 趁年轻回国创业,失败了大不了重来 “人到了一个年龄,总会想要吃比较健康的饮食。不管怎样,在你的一生人里面,总有一天会成为我的顾客。” 他就抱着这个信念尝试创业,看看有没有这个机会,有没有这个运气。 持有新加坡永久居民权是很多大马人在新加坡打工所寻求的归宿,领着近2万令吉月薪的李德隆,原本工作相当稳定,未来还可以攀登事业的梯级,但他认为,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更想做自己热衷的事,趁30岁前全力以赴,倘若不成功,重新开始也不算太迟。 他认为,既然有了创业点子,就当作使命,尽管家人及朋友劝阻,他还是决定回国创业。 “如果不回来,就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 他坦言,回国前申请新加坡永久居民权是作为一条回头路,给自己尝试两年,若创业不成功,至少还有新加坡永久居民权,还可到新加坡重新来过。 “因为我知道,我输得起两三年。我25岁回来,如果做了两三年不成功,我还是28岁或29岁,如果要从头来过,没问题。 然而,真正走在创业路上,才知这条路比想像中更多挑战。创业第二年的情况,还不比他在新加坡工作的日子,但他知道,只要仍有机会赚钱,便要坚持下去。 如今这条路一走就走了9年,他笑言:“35岁了,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 创业路上勇于尝试新事物 李德隆认为,如果目前的趋势可以维持下去,前景会很好,下个月第22家Salad Atelier即将开张。 李德隆在访谈中多次表示创业路上运气好,一路上有贵人相助,背后有强大的团队支持,其实他并非一直靠着运气,而是很努力打拼,不断建立人脉,也顺应时下发展走在前端。 “2014年我创业三四个月后,就发现不可以忽略外卖平台。” 他乐于尝试新事物,虽然外卖平台有抽取佣金,但拉长补短还是能赚取额外收入,于是他早期便和外卖平台合作增加营业额。 “很多餐饮业者不愿意尝试,他们觉得通过外卖平台会被抽佣金,他们只看到不好的一面,没看到好的那一面,方圆两公里内的人都可以成为顾客,被抽佣是很公道的。” 即使在冠病疫情肆虐的两年,公司的销售额也没有下跌。 现代人饮食健康意识逐渐提升 疫情期间许多民众想吃得更健康,有越来越多人享用健康食品的趋势,疫情反而让Salad Atelier建立了客户群。 他指出,年轻一辈比上一辈的健康意识更强,他们会从社交媒体接触各种健康资讯,他相信未来5年,健康食品的客户群会增加,也相信健康食品有朝一日会与咖啡一样普遍化。 “50年前,咖啡可能只是一个饮料,现在,咖啡是一个生活方式。咖啡的好处是可以帮你提神,健康食品可让你变得健康,吃完后不会感到太困倦,长期而言有一定的好处。” 该公司以沙拉起步,这些年也不断研发新食品,让菜单多元化,另外也主动寻找及增加客户群。 目前Salad Atelier不只卖沙拉,菜单涵盖三明治、卷饼及汉堡等,也把本地美食如椰浆饭及沙爹健康化,更迎合各阶层人士的口味。 他笑说,原本不吃健康食品的父母,如今有比较贴近他们口味的餐单后,也开始食用健康食品了。 抢先在健康食品市场分一杯羹 李德隆说,他创业时占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当时本地未有其他业者,他有时间从错误中学习,加以改进至今日的规模,他在过程中设下门槛,让其他业者难以进入市场竞争。 他指出,创业初衷是要鼓励民众吃健康食品,不能随意把价格订得太高,健康食品的毛利不高,较少业者会进入该市场。 “健康食品不像喝咖啡,咖啡的市场需求量高,街上随处可见到有人喝咖啡,做健康食品有一定的客群,不能一下子有那么多竞争对手。那些刚刚要出来创业的,竞争力无法和他相比。” 他说,该公司目前已从国外直接进口包装降低成本,加上有团队负责各部门,能取得迅速发展。 “目前马来西亚还找不到和我做一模一样的食品,可能它不够吸引人,或者是毛利不够高。” 创业难,守业更难 李德隆说,不同阶段有不同挑战,初创时期是身体上的疲惫、没有时间计划,也因规模小而没有议价能力,店里的问题是顾客投诉和供应短缺。如今需面对的是人事问题及精神压力,每个决定涉及大笔金额,需要更有技巧及分析能力,走好每一步棋。 他目前比较着重的是持久性,怎样寻求解决方案,让生意永续发展。 他说,总的来说是生意越大越难做,就好像很多人说创业难,守业更难。 “创业需要的是胆量和努力,守业是要不同的技能。” 他说,创业者需要胆量及坚持,但守业时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士,要管理好团队,要提拔员工,还要为企业想出长期的方案。 他鼓励创业者多与他人交流,并以自身经历举例,他在开设第四家分店时遇上困难,结果客户向一名投资者推荐他,后者认为这门生意有发展机会,除了投资,也间接给他信心。 公司规模越大,面临的挑战也越大 Salad Atelier目前有21家分店,最初只有两名员工,如今增加至150人,规模还在持续扩展中。 随着分店数量逐渐增加,设立品质管控的中央厨房以及管理各部门的团队势在必行,却是艰难的一步。 “你愿意用尽你的盈利去聘请人吗?通常到了这个阶段会选择放弃或失败。所以这一步走不好就走不下去了。” 他面对的下一个难关是开到十多家分店的时候,员工更多,作业程序要更严谨,如果没有妥善管理,会有更多奇奇怪怪的事发生,如偷钱、偷材料,每个阶段有不同的问题。 不善于烹饪的李德隆把这部分交给厨师,将所有程序企业化,制定一套标准作业程序,即使厨师离职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员工接受培训后就能上手。 “因为我不会煮,所以我会很担心,我必须把它做得很有规划,有标准作业程序,所以才有中央厨房。” 提及短期及长期的目标,李德隆说,公司计划到各州开设分店,也准备向海外发展,短期目标包括将调料和产品上架到便利店售卖。 他也希望公司朝着高科技方向迈进,使中央厨房走向自动化及机械化,中期目标是引入机械手臂制作沙拉,以减少人为失误及浪费。 “可以在外地开机械食堂,比较容易吸引人。相较于开健康食品的餐厅,大家可能觉得吃菜而已,(开机械食堂)是一个宣传方式,是一个可以把公司放上世界舞台的机会。”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 李德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力而为,勤勤恳恳,不要放弃,但不要每天埋头苦干,去交个新朋友、见个顾客,可以从中获得新的机会和想法。当对方看到这个领域前景无限,而愿意成为你的投资者,那就是你命运的转折点。 观赏精彩视频:
2年前
VIP文
VIP文
斜杠创业者梁骅谦 | 创业路上屡败屡战,勇于尝试
梁骅谦是一个脑袋有源源不绝的新点子,一有机会就抓住不放的年轻人。大学最后一年开设第一间公司,8年来在不同领域创业,包括跟朋友合伙代理电器、网上售卖五金、租农地种菜,出口花卉蔬果等,尝到成功的滋味,也经历失败的苦果。如今32岁的他,依旧在创业路上砥砺前行。 报道:本报特约 郭秋香摄影:本报 陈敬晖、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是一个脑袋有源源不绝的新点子,一有机会就抓住不放的年轻人。大学最后一年开设第一间公司,8年来在不同领域创业,包括跟朋友合伙代理电器、网上售卖五金、租农地种菜,出口花卉蔬果等,尝到成功的滋味,也经历失败的苦果。如今32岁的他,依旧在创业路上砥砺前行。 他不是一个执着的人,对他而言,人生很短暂,有很多的未知,有机会有能力的时候就去做,有钱就赚吧! 来自金马仑的梁骅谦,出生在农务家庭,家族联营的花圃菜园面积大约20到30英亩,父母是老师,退休后才从农;叔叔则是家族里把花卉蔬菜出口到香港日本等地的第一代。 虽然他从小在农园长大,但拿着金务大奖学金报读土木工程系,主修环境工程。 他形容自己从小一有时间被会被抓去菜园劳务,所以非常了解这一行业。他也感受到农民看天吃饭的苦、农业环境被非法开发,所以他想要规划开发农业环境,让它永续发展。 [vip_content_start] 大学还没毕业就开始创业当老板 24岁大学最后一年,他抓住了人生第一次创业的机会,开设了Eikon PLT,主要业务是种花、种菜,批发出口。 那个时候金马仑是向荷兰进口机器设计切花流水线,但是国外买一部机器要50万令吉,他觉得如果自己DIY应该不难吧,可能15万令吉就可以做出来。于是他就联系了铁厂,把流水线做了出来。 所谓的流水线就是鲜花摘采后,再由机器切枝跟捆绑,有了机械化作业,可以省下人力和加快包装速度。这家公司设计和生产的切花流水线,开始时是协助叔叔出口家族的花卉,后来扩展到批发蔬菜,也设计农业机器出售,客户不再只是叔叔。 “家人种花,我就负责卖和带入新的品种和科技,建立一条龙的种植与销售服务和出口。” 他能够吃这一行饭,可以说是先天背景赐予他的优势,但后来他发现,每一个人的资源和背景不一样。人生不能攀比,有的人想追求的终点,是另一个人的起点。 大学毕业后,他做了4年的土木工程师,工作上又接触到城市发展和房地产,他一边打工,一边做老板。 “因为Eikon我是一手管理的,可以两边兼顾。” 但他的骨子里觉得还有很多可能性,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做。 27岁那年,朋友邀请他合作创立电器代理公司,虽然说不熟不做,但是朋友不需他出资本,他觉得可以一试,结果经营两年后,生意失败告终。 “没有事事顺遂的故事,这一次我失败了。” 他解剖失败的原因,“无知,很多东西都不会,如市场、销售、定位、资本都不了解。” 他把逾万令吉的奖学金赔了下去,算是交了一次学费,但失败也是一种学习,这次经历让他学会如何做电商,为他后来在网上卖五金的生意奠下基础。由于一位朋友的家族从事五金,可以为他供应五金,他开始在Lazada和Shopee卖五金,搭上电子商务的黄金时机。 善用科技,同时管理多项业务 当然,做老本行还是最稳扎稳打,2019年他创设了Mita Floral公司,在八打灵再也从事批发与出口切花,把金马仑的花卉出口到新加坡,以及批发给巴生河流域的花店。 与此同时,他又在双文丹租下5英亩的地聘请4个外劳种菜,种了长豆苦瓜等卖给士拉央批发公市。 他享受一个人同时经营不同的生意,开发多个赚钱渠道的快乐。不过后来遇到的贵人,让他的创业旅途又有不一样的意义。 这名贵人邀他加入LOJING FARMERS Sdn Bhd成为一名小股东,主要负责营销工作。这家多元化农产品公司,主要生产并销售无公害蔬果。 他说,以前农民看天吃饭的种菜方式很傻,也因为对金马仑农民的感情,他决定加入这家公司,希望可以改善农民的收入。 “金马仑太拥挤了,罗京高原跟金马仑毗邻,天气怡人适合农耕。” 他们的目标是在罗京高原建造一个农集市场(Farmers Market),这个平台让农民们可以把农产品直接销售给客户或出口到外国市场。 然而,这个雄心勃勃的农集市场计划,却被2020年冠病大流行的世纪大灾难打乱了,行动管制令改变了一切,由于花卉不是必需品无法出口,他的疏菜也因为士拉央批发公市开开关关而损失惨重,只好决定暂停这个事业。 他说,由于禁止外劳入境,行管令让大马整个供应链大洗牌,改变了经营模式。 但他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他脑筋一转,把花卉出口生意改为跟国内的网络花店合作,出口市场改为本地市场,并通过船运把花销售到东马。 对他而言,创业是因为自己喜欢创新,喜欢创造价值,也受不了被打压的创意。他是那种一旦有机会和资源、有贵人愿意投资,相信自己,就会实干去做的人。 “所以不知道自己会去到哪里,但是会一直用最好的自己不断摸索、自我突破。” 每个人一天很公平的都有24小时,问他是如何保持竞争力,让自己一个人可以同时间经营多个业务? “善于利用科技吧!”他淡淡的说。 又加一句 ,不要做微观管理,要信任执行任务的人。 “更重要的一点,提供较高的薪资给他们。” 集中火力搞好罗京高原精明农场 挺过了行管令的寒冬,现在梁骅谦把目标放在发展罗京高原计划的精明农场。 他说,LOJING FARMERS已经协助开发商把罗京高原打造成独一无二的现代化农业城市,希望可以协助农民通过使用高科技农耕,打造永续农业,将罗京高原变成一座现代农业城市,作为区域枢纽,以确保国家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这里也计划发展成一个涵盖酒店、农业旅游等的混合城镇。” 创业最棘手课题…… 创业征途最艰难的是什么? 他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要不停的调整。” 这几年的疫情,让很多人面对了这样的困境。 他的感悟是,大部分的产品、服务再好,公司能撑的道理,是去解决某部分的问题,再配合天时地利人和,就会成功了。 “就好像罗京高原打造农业城市的计划,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知道前面如何,但是就卷起袖子做吧!“ 这个从金马仑出发的年轻人,自嘲是农业杂役,其实正在用他背景的优势,加上天生的勇气,一步步在农业上攀上高峰,再展翅高飞。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 梁骅谦: 不比较、不攀比,不要一味强求自己没有的东西,将自己有的资源最大化。 观赏精彩视频:
2年前
VIP文
VIP文
太空友人 | 漫游太空汲取动画创意
从小画到现在的林宗良只是26岁的小伙子,但已经是业界有名的动漫画家。连他自己也无法想像,有一天可以为法国电子音乐团体M83、韩国女团NewJeans制作音乐的动画。他不只参与音乐短片制作、也替顾客宣传品牌及推介影片,顾客以海外客户居多。 报道:本报 张丘艳摄影:本报 谭湘璇 他和许多孩子一样,从小就喜欢画画。 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站在一旁看到大哥画画,自己便找了纸和笔画起来;放学回到家就投入画画世界,连和妈妈出门接送哥哥的途中,也会在车上画画。 他最喜欢画漫画,看到喜欢的卡通便将它们串连在一起,哆啦A梦漫画是他最大的动力。哆啦A梦漫画中融入时光穿梭及太空的元素,又间接地使他对太空元素产生兴趣。 “画哆啦A梦训练了我的耐心,因为每一幅动画都要很用心的画。当我看到那些画可以活起来的时候,我就觉得,哇,好有趣!” 动画,顾名思义就是动起来的画,动画师需要细心及耐心地画出每一帧画,确保动画的流畅及连贯,每当看见一帧帧的作品“活”了起来,那种满足感是言语无法形容的。 没有想到的是,长大后,哆啦A梦真的给他一扇如意门,让他走进了动画世界,以兴趣打开一条创业之路。 [vip_content_start] 从小画到现在的林宗良只是26岁的小伙子,但已经是业界有名的动漫画家。连他自己也无法想像,有一天可以为法国电子音乐团体M83、韩国女团NewJeans制作音乐的动画。他不只参与音乐短片制作、也替顾客宣传品牌及推介影片,顾客以海外客户居多。 中学毕业后,林宗良一度感到迷茫,不知道升上大学要选修什么科系,后来舅舅建议他插画或平面设计课程,他选择了后者。 第一年的动画课上,他将一张张的纸画组装一起,播放时看见画作活起来,觉得非常有趣,非常开心且有成就感,也让他更下定决心要深入学习动画。 毕业后,他在平面设计工作室及广告公司累积经验,学习审美、技能和如何为品牌构想广告,再与动画配合,做到学以致用。 林宗良最早的客户是在摄影界的老板,也是他的朋友,他放上网的动画作品开始受到外界关注后,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可以创业。 太空友人,立志成为创意搜寻者 他于2022年3月才成立动画工作室,工作室取名太空友人(Space Dawg),包含他对太空的喜欢,也代表他想成为创意的搜寻者。 他与从美国归来的弟弟分享成立动画工作室的构想时,弟弟说美国人会称朋友为dawg,他自己又很喜欢太空相关的元素,这个名字太贴切了。 “我觉得创意就像太空那样,永无止境的,我想成为那个朋友,去太空搜寻创意,华语名字就翻译成太空友人,友人就是朋友,太空也有人在那边搜集创意。” 以动画创业,虽然在市场上少有竞争者,但也会担心市场需求问题,但是林宗良不曾担心创业后的收入或可能没有客户的情况。 “如果太过早操心遥远的未来,反而是绊脚石。因为你还没解决眼前事,就一直想要如何应付未来。” 他的原则是忙完眼前事,再思考下一步,先踏出步伐再说。 享受兴趣变工作的生活 林宗良以前只想在创意领域成为有知名度的人,譬如为艺人制作音乐短片,未来成立工作室的想法。 最终工作室成立起来,除了想要把自己的动画作品植入广告或音乐短片中,也希望工作时间有灵活性,更容易地控制自己的时间。 家人也支持他成立工作室的决定,他笑说,原以为成立工作室后会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因为他是埋头苦干型的人,尽快完成工作就有更多闲暇时间;不料矛盾的是,忙完工作后,一有空闲时间,他就觉得自己在虚度光阴,于是又投入另一项工作继续忙碌。 他很享受把兴趣当工作的日子,忙着工作时,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听到顾客说喜欢自己的动画时,他为自己能将兴趣贡献给品牌或客户而感到开心。 他说,一般人会说创业一定要坚持、不屈不挠,但他认为除了坚持,创业者还需时常自我提升,要有自我要求。 “比如,你现在处于这个风格,你要坚持这个风格,可能它不是你真正的风格,所以你要时常自我提升,才能把风格带到下一个阶段,才能更上一层楼。” 他说,每个作品代表着自己的形象及专业,他会确保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按照客户预算制作之余,也保证作品质量。 跨国合作免不了文化差异 创业至今,林宗良的顾客以海外客户居多,主要透过网上或社交媒体联系,如Instagram、电邮或Zoom和谷歌会议或Google Meet。 他坦承,他与海外客户在沟通上确实有文化差异,有些还需调整地区时差,需在时差上找到可以联络的共同时间。 对方以当地的文化方式表达再直译成英文,他需要花时间消化和了解当地的背景和环境。 “(客户)那边的晚上8点,是我们这边的早上八九点,要很早起床准备,调理好心情才可以跟他们沟通,有时候要等到晚上10点,即是他们的早上9时才开会。” 他为2022年7月出道的韩国女团NewJeans的《Hype Boy》音乐短片制作其中3个版本动画,最令他印象深刻。 音乐短片的导演最先透过Instagram私讯他,由于导演的头像使用搞笑滤镜,他当时抱着疑虑,怀疑对方是否认真,暂时不回复该私讯。 该名导演较后透过电邮自我介绍并正式发送邀约,他在网上搜索资料,确定真有其人,了解该集团后,才决定接下案子。 他说,确认接下项目时是7月12日,而他必须在21日或之前完成3个动画作品,时间很紧迫。 对方仅告知是年轻女生的爱情小故事以及各角色的故事,很抽象很浩瀚,他依靠自己的想像力,透过动画去诠释这些故事。 结果他制作的动画不仅受导演赞赏,连非常挑剔的创意总监也很喜欢,令他感到意外。 “他(导演)告诉我,她(创业总监)曾经拒绝很多动画师。导演说第一次看到她有这样的反应,她很喜欢,当下我觉得很庆幸和荣幸。” 林宗良也为法国电子音乐团体M83今年1月发表的音乐短片制作部分背景动画。 他多年前从好莱坞动作男星汤告鲁斯主演的科幻冒险大片《遗落战境》(Oblivion)认识M83。 他说,未曾想过有一天会有机会参与制作该团体的音乐短片。 “很开心现在开始涉及以前想要做的事情,可以看到我的动画在这样的地方出现。” 不断参赛挑战自己 林宗良从学生时期到踏入职场的作品赢得国内外多个奖项,如学生灵鹿广告奖、台湾国际学生创意设计大赛及全球创意与设计界享有声望的大奖之一的D&AD奖。 他为2021年KL Art Book Fair制作的宣传动画赢得D&AD奖专业类别的木铅笔,那是他人生中首座专业类别的奖项。 他对获奖的看法有所变化,学生时期参赛是为了试看自己能否获奖,现在的他认为,获奖代表自己的水平达到特定级别,有目标激励他不断提升自己。 他说,评审会判断作品如何为社会制造影响力,从而判断创作者的水平,因此他目前对奖项的看法是一种对自我要求的体现。 他说,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及创意思维很重要,才能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意想法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从同行中脱颖而出。 林宗良认为审美是透过研究和比较不同的艺术家和作品,了解他们的作品后,将相关信息纳入自己的视觉材料。 执行艺术时,便会从自己的潜意识提取已改造的视觉材料,将其呈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我觉得最重要是要去比较,去了解每个作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就像他喜欢的咖啡、胶卷相机及动画,都需要经过时间冲洗才可欣赏。他说,花时间冲泡的咖啡特别甜,胶卷相机拍摄后需要等待,冲洗出的照片看着特别有感觉,客户则需要时间等待他制作出动画。 “画动画是非常需要耐心的,我画是每一秒12张图(帧)。一个人在喝水的动作,那个动作可能要3秒,3乘12,就有36张图(帧)要去画。” 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构想与概念 人工智能(AI)的发展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其发展趋势也是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林宗良坦言,人工智能的出现让他感到恐惧,运用人工智能制作的图像非常逼真,未来可能只需输入关键字、画风及故事情节,就可以把动画制作出来。 但他认为,构想及概念才是作品的卖点和灵魂,这些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 “人工智能需要人类植入构想和关键字,它们才能生产图像。” 只要有信心,困难从来都不是难题,面对它和克服它,跨过了障碍,才能够让自己又成长到另一个高度。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 林宗良: 我觉得自我要求是很重要的,时常想你接下来会如何提升自己,接下来要如何做得更好,也要为自己设立目标,完成目标后,你才可以接下来去做下一个目标。 观赏精彩视频:
2年前
VIP文
VIP文
Cake Tella酒精蛋糕 | 从妈妈的厨房开始……
每个人创业背后都有故事,Cake Tella创办人陈奕鸣则是从妈妈的厨房出发,到成为大马蛋糕界赫赫有名的酒精蛋糕一哥,10年创业的背后,爱煮的妈妈给他满满的爱,爱吃的父亲给他满脑子创意,鞭策着他在事业上一直往前走。 报道:本报 郭秋香图:由受访者提供、部分取自官网脸书 “我是被母亲宠坏的小儿子。从小叛逆、学习成绩不好,却喜欢烹饪与美食。” 每个人创业背后都有故事,Cake Tella创办人陈奕鸣则是从妈妈的厨房出发,到成为大马蛋糕界赫赫有名的酒精蛋糕一哥,10年创业的背后,爱煮的妈妈给他满满的爱,爱吃的父亲给他满脑子创意,鞭策他在事业上一直往前走。 他今年才33岁,创业的时候,他只有23岁。 [vip_content_start] 他是家中的老幺,上有一兄一姐,自小被爱包围。父亲是一个吃货,总喜欢带着一家人到处找美食,每当有新的餐厅开张都会去捧场,看来是很美满的家庭,但他在13岁那一年,第一次看到父母因为钱而争吵,那个画面在心中生了根。 “我的舅舅是商人,有自己的生意,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是自己做生意赚到钱,那父母就会很高兴,不再为钱争吵,可以开心的陪我玩。 “我想有个happy family(快乐家庭)。” 眼前的这个年轻男子即将迎来第二个孩子,身上还有一点坏坏的帅气,也有一份为人父亲的沉稳。 中五毕业以后成绩差强人意,陈奕鸣选择烹饪艺术这一科,他说自己是那种认定热情和目标以后,就拼尽全力往前冲的人,求学的过程中,他完全施展了烹饪才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优雅极致美感十足的法国餐是他的强项。不过学习的过程中,也因为过度自信和自以为是而跌倒。 他的烹饪才华让他获得新加坡一家国际餐厅高薪聘请,不过他始终没有忘记藏在内心那把创业的声音。 “成功被录取以后,我和朋友坐在当时新加坡最著名的餐馆前面,一把声音一直在耳边萦绕,与其花时间跟别人打工,不如建立属于自己的东西。” 可是就算决定要创业,究竟该卖些什么?毕竟他只有6个月实习和3个月工作的经验。 “我本来想做猪肉汉堡餐车,还试做了很多次。” 某一天,姐姐买了一个住家式烘焙蛋糕庆祝婆婆的生日之后,他突然灵机一动。 “我是学烹饪的,觉得那个蛋糕味道只是普通而已。” 他自信有能力做出更好味道的蛋糕,既然安娣可以创业,他也可以用最低的资本在家里创业。于是他决定要开住家式蛋糕店。 学习时期他也有学做蛋糕,但没有太专心,如今要创业了,他就先后去了两家蛋糕店打工,先吸取经验。 2000年,他加入第一家面包店,底薪1200令吉,加上加班费一天工作12、13小时月入1700令吉,可是老板只让他负责服务顾客,他几个月后辞工。 他加入另一间蛋糕店,这次就学会了做千层蛋糕,也是如今他店里其中一个招牌蛋糕。 正式创业前,第一份实习工作的Dave’s餐厅小老板邀请他回去工作,小老板的餐馆,就是刚获得米其林一星评价的D.C by Darren Chin。 他指那是他生命中的贵人,他学习到如何从零开始开设一家餐馆,以及超高的自我要求的态度。 “我第一单咖啡馆蛋糕批发单子,就是Darren介绍给我的。” 想起第一单一个星期6粒蛋糕批发的单子,他忘不了那时候的兴奋。 决定要做老板以后,陈奕鸣星期一至五,白天工作,晚上占用妈妈的厨房做蛋糕、批发蛋糕,两天周休去超市教人做蛋糕烹饪、辛劳工作赚取创业资本。 跟着Darren在Dave’s中央厨房工作8个月以后,他就离开了,全职在家里烘焙和批发蛋糕,而且因为创新和独门的酒精蛋糕,让Cake Tella闯出了名堂。 酒精蛋糕打响名堂 问他,为什么选择酒精蛋糕?因为酒精蛋糕在大马市场有限,首先穆斯林市场就没有了。 “火焰是法国餐的特色,用酒精制造火焰。父亲很喜欢新奇的食物,激发了我想用酒精来做蛋糕。我想做出独特的产品,让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他不贪心,虽然市场局限了,但是他想做自己熟悉的东西。利用酒精结合法国餐的精致做出美味蛋糕,终于他在这个领域闯出一片天。 他却认为自己是幸运的。2012年创业的时候,他搭上咖啡馆生意火红的风潮,老板没时间做蛋糕,找他供应。 “一开始我挨家挨户的去找,给咖啡馆提供6种口味的蛋糕免费试吃。” 这些蛋糕都是他研发的。后来咖啡馆竞争力大,要求他提供不一样的蛋糕,他独门研发的酒精蛋糕终于英雄有用武之地。 酒精蛋糕打出名堂以后,著名酒厂都找他合作,包括MARTELL、ROKU GIN和GUINNESS等,推荐用他们家的酒来做蛋糕。除了酒精蛋糕,他也售卖非酒精蛋糕,如今也积极开拓另一个品牌——生酮蛋糕。 原本是一个人作业的住家式蛋糕店,2021年时他把勤奋打工存下来的50万资本砸下去,租了两层四千多平方呎的工厂,如今拥有20个员工、烘焙超过50种口味的蛋糕,每天售出100至150个蛋糕给雪隆数十间咖啡馆。 他坦言有了团队以后,都是和大伙一起研发蛋糕,不像初期那样孤身作战。如今他负责市场营销,管理员工。 “系统已经设立。很多人无法扩展是因为品质控制问题。他成功做到了扩大产量之余,还可以保持蛋糕的品质。 在创业的路上,他觉得最大挑战是要不断的自我超越。每一个跨越都是全新的。 “回头一看,没有想过自己会一步步走到今天,每一步的开始都是自己不曾试过的。就好像第一次放手中央厨房,是非常紧张的。最大的困难是相不相信可以达到自己设下的目标。” 从一个纯粹做蛋糕的匠人出发,他要不断的学习各种做生意的技能。 努力做出好吃的蛋糕,给别人带来快乐 创业的路途绝对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经验告诉他,不断的创新、学习是前进的唯一真理。 譬如2020年政府突然宣布实行行管令餐馆不能营业,他120粒蛋糕卖不掉,只能在Instagram上大抛售,那个经验让他清楚知道,必须学会做脸书行销。 他们也注意到患有糖尿病和需要控制血糖的消费者需求,于是推出生酮蛋糕,这是团队研究半年才推出市场的成果。 虽然生意一直不断的扩展,但是他坦言曾经迷失过。 “有几年时间我不快乐, 赚到了钱,但是不快乐, 一直跟别人攀比,要做别人,迷失了自己, 找不到赚钱的意义,忘了自己创业的初衷。” 经过了四五年的时间,通过各种方法,包括向别人学习、上课,才找回他的初心。 “我几乎忘了当初创业,就是为了要有一个happy family。那些跟我一起打拼的员工,也是我的家人。 “现在我的想法是,做生意就好像打游戏,要好好玩,不断的闯关升级。当自己越来越强大,才有能力照顾身边的人。” 现在的他,对于做生意抱持的信念就是努力做出好吃的蛋糕,给别人带来快乐。 很喜欢他的网站口号“A party without cake is just a meeting…… ”那是一个美味精致的蛋糕可以带给别人快乐的密码。 在不断扩展生意版图的路上,陈奕鸣致力给员工带来快乐。打破这个行业的传统,周六和周末晚上员工都不用工作,给员工陪伴家人的美好时光。 “我希望他们也可以有happy family。我想,那是我可以留下这么多优秀员工和我一起打拼奋斗的原因。”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 陈奕鸣:做生意要趁年轻,但是要做自己熟悉的市场。一定要努力和聪敏的做,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向其他人学习。 开业成本:零 一个妈妈的手动搅拌器和烘焙器具、烤箱 第一次的开业地点:家里的厨房 观赏精彩视频:
2年前
VIP文
VIP文
DAAS创办人廖建明&林国雄/坚守10年沉香梦,立志打造沉香王国
廖建明很早就清楚自己要走创业这条路,一次偶然机会让他接触到沉香,了解其功用,惊觉沉香的巨大价值与潜能后,他认定这是他创业的目标。他一步一步走进入沉香的世界,甚至不惜花费近10年时间,历经赔钱赔公司,也要努力不懈研究沉香的结香技术…… 报道:本报特约 郭秋香摄影:本报 谭湘璇、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2008那年,一位来自汶莱的朋友要求廖建明带他去金河广场买香水。他们在金河广场一个小摊位买了一瓶4毫升的沉香香水,朋友付300令吉时让他大吃一惊。14年前,3令吉还可以吃到两菜一肉的经济饭,所以这小小一瓶香水可以用“天价”来形容了。 廖建明说,“后来我去研究,发现当时这种木在市场一公斤可以卖到2万美金。” 他很好奇沉香到底是什么东西,竟然有如此高的身价…… 毕业自电脑商务科系的廖建明很早就清楚自己要走创业这条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沉香,也去了解沉香的功用,惊觉沉香的巨大价值与潜能后,他认定了这是他创业的目标。 独特的香味,诱惑着他一步一步走进入沉香的世界,那香味在他的心里生了根。 [vip_content_start] 后来朋友介绍他加入一间沉香投资公司做市场行销,接触到博特拉大学的博士,也走入森林,和园主一起考究,学习沉香树的种植、培植等相关知识,让他对这个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棘手问题结香量不高 说起沉香,很多人都听过,但对这个行业是陌生的,更不明白为何它会有如大的价值。 廖建明表示,沉香是沉香树经受人为的损伤或者大风折断、雷击、虫兽咬伤后,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分泌出一种芳香树脂,而芳香树脂经过长时间的醇化,会发出迷人的香味。这种独特的树脂用途非常广泛,需求量很大,它可以药用,制成珠宝、香水和精油等,也可以作原料,制成逾百样的产品,是许多中西药的珍贵原料。 大马政府深知沉香的价值,致力推广国人种植沉香树,但园主却面对了长期以来没有办法结出丰富沉香的瓶颈。 他清楚知道,只有解决结香问题,沉香树才能发挥它的经济价值。如果种的树没有结香,就等于是一棵普通的树,不值钱。所以他专注钻研结香技术。 赔钱赔公司的艰辛创业路 2010年,廖建明根据在这间公司和博特拉大学(UPM)学到的工艺结香技术,和两位伙伴创立了自己的第一间公司。 “当时我们和UPM合作开设课程推广国人种植沉香树,我们批发沉香树苗,也为顾客提供工艺结香技术。” 当时公司和一名栽种了500棵沉香树的园主配合。他清楚记得,他们鉴定当中有218棵注射他们和大学合作研发的药水,没想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沉香树就被他们搞死剩下105棵。 “那是园主五年多的心血啊!”回想起当年的这一幕,他掩不住一脸的内疚。 这个挫败给了他非常大的打击,不仅钱没赚到,还要赔钱给园主。 内心的责任感告诉他,一定要帮助园主把剩余105棵沉香好好的结香。他拜访越南、泰国还有本地一些少数成功的园主,虚心学习。 这个行业有别于一般的行业,要知道药水有没有效,需要18个月的时间。这段期间,他试用不同的药水。 “6个月就可以知道这个药水会不会把树致死;6个月到18个月可以看到成绩,究竟可以结出多少巴仙的沉香。” 皇天不负有心人,2014年,这105棵终于有收成了,他找到林国雄注资联合创立一间小型工厂,但没想到,那105棵的沉香只有10%不到的收成,根本不足以承担成本。他亏了10万令吉,对于这位相信他的创投人林国雄,他也是满满的内疚。而两位跟他一起创业的伙伴则撑不住放弃了。 但是他不甘心,坚信马来西亚有着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的土壤和天气,可以生产和培植优质的沉香。 廖建明自小对一件事发生兴趣,就坚持要学会为止。凭着坚定不移的信念,2014年到2018年,这4年他不问利润,一路上有贵人师傅相助,共同研发药水,一心解决结香收成的问题,当他研发的酵素配方和工艺结香技术让第一棵树结出85%的沉香时,他欣喜若狂,紧紧抱住那一棵让他梦想成真的沉香树。 “我真的好感动,原来是可以的。” 当时马来西亚没有一间公司可以让一棵沉香树结出那么多的沉香,这个成就让他信心大增。他重新找回林国雄,一起冲向他们的沉香王国,再次踏上创业的征途,2019年8月把DAdvance Agarwood Solutions Sdn. Bhd.(DAAS)成立起来。 放眼5年目标营业额1亿令吉 野生的沉香已经越来越少,价格非常昂贵,对他而言,沉香除了经济价值,在药用方面的功效,是让他锲而不舍沉浸在沉香业的主要原因。 他为园主们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创造共赢的经营模式。公司提供沉香种植园管理、工艺结香技术、收成后加工、成品销售和出口。小园主无需出钱,收成后共享利润,达到双赢的局面。 “我们解决了小园主结香收成的问题,还解决了他们的销售问题。” 廖建明表示,他们是原料供应商,批发原料,把沉香油、沉香木片,以及大公司需要的原材料出口到中东、日本、台湾、中国和欧洲国家。 他说,根据向大马木材工业局(MTIB)注册的数据,我国有大约200万棵的沉香树,还有很多园主没有注册。目前已经有近20个园主跟他们合作,还有十多个园主在等待。 近期他们生产的沉香精油品质在检测报告中获得A+等级,算是行业数一数二。今年公司获得了来自欧洲的第一个采购订单,明年起采购35至50公斤精油。也有来自中东国家的贸易公司接洽成为总代理,有信心在5年内营业额达到1亿令吉,10年达到5亿令吉。 为不断扩展生意版图,公司也推出自家品牌──南洋沉香,同时将沉香产品革新为现代家居用品,如有线香、奇楠沉香茶、喷雾、纯油、调和油和手串等。 冀带领大马沉香行业重回辉煌 第二次和廖建明合作创业的林国雄坦言,第一次合作虽然不成功,但是看到廖建明对这个行业的不离不弃,是他觉得值得投资的最大理由。 “我们不同背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看到他都是亲力亲为,坚持不懈,是一个值得支持与信任的创业伙伴。这10年来看到他不断改进、提升,现在公司的模式就是,他管树,我管人。我们能力互补,我主要提供营运战略与管理。” 林第二次创业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们要克服种种的困难,包括说服经历太多失望的园主、改变市场普遍上对于种植沉香等于化学沉香的印象,以及吸引投资人,全要下一番苦工。现金流也是创业路上其中一个艰难的问题,但他们坚信,这个市场很大,需求量不断上升,他们想要结合大马种植沉香树的园主打造沉香王国,走出大马,成为最大的出口商,带领大马沉香行业再翻身。 林国雄表示,“我们最大的心愿是希望与大马品牌企业配合推出沉香多元产品,而不是只做贸易出口让他人做大做强。” 这两个踌躇满志的男人,还有很多愿景和计划正在路上等着一步步实现。 马来西亚曾经是世界排名第三的沉香出口国,要回到这个辉煌时光,并非不可能的事,只有打造出沉香王国,才可以从国际贸易市场年交易量达320亿美元的沉香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 廖建明: 先相信,后看见。坚持自己的信念,对于自己所选择的行业要有深入的了解与认知。 林国雄: 对于所选择的创业领域,要持续的学习,包括管理的知识。
2年前
VIP文
更多创业故事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