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勞動力

2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6月前
9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新山9日訊)柔佛州投資、商貿、消費事務及人力資源委員會主席李廷漢指出,柔佛州政府在解決勞動力短缺方面的短中期目標,是整合州內各技職培訓機構,培養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員工。 他說,在柔州提供技職培訓的機構,分別隸屬州政府(2所)、聯邦政府(3所)、人民信託局(MARA)及工藝學院(Politeknik)等,希望經整合後可鼓勵更多年輕人參與基礎培訓。 他指出,儘管本地擁有相關領域的人才,但不集中、缺乏系統化培訓、技能不合時宜,因此需要鑑定市場目前及未來的需求以繼續前進。 李廷漢昨晚出席新山中華總商會第48屆董事會宣誓就職典禮,並於較後受詢時指出,馬新兩國在柔新經濟特區的重點合作項目,就是培訓高技術員工。 他說,被列為重點行業的領域,相信會與2030年新工業大藍圖有關,包括:航天航空、電子電機、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和數碼科技等。 “接下來的培訓計劃將會以上述重點行業為導向,同時與新加坡方面商討培訓符合市場需求的員工。” 他不諱言,新加坡在培訓熟練員工方面具備經驗和優勢,值得我國借鑑。 此外,李廷漢表示,多家數據中心自2年前開始湧入柔州,如今雛形已逐步可見,相信近2年就可成熟化。 他指出,隨著數據中心在柔州蓬勃發展,也漸漸延伸出一些為相關領域服務的企業,包括器材製造和服務業等。 因此,他認為,政府需要朝這方面設法吸引數碼科技行業業者進駐,因為他們極度需要使用數據中心。 另一方面,李廷漢也提到,依斯干達特區發展局(IRDA)已獲得聯邦政府下放部分權力,辦理任職重點領域、月薪5000令吉以上的外籍專才準證,這也是政府為了協助商家而推行的政策。 “企業無需再走訪布城辦理外籍專才準證,在柔州就能以一站式的方法處理。” 他說,上述群體一般是管理層或熟練員工,來自旅遊業、電子電機和創意領域等。 他表示,政府未來的方向會是在柔新經濟特區成立一站式服務中心,讓進駐柔州的企業能一站式辦理各項事務,相關中心預料將配合柔新經濟特區於今年9月或10月正式簽約時成立。 較早前,新山中華總商會會長拿督賴君傑在會上致詞時透露,該會近日與柔佛州務大臣拿督翁哈菲茲進行針對柔新經濟特區的交流時,向州政府提呈了短期、中期及長期建議。 他說,新山中總建議州政府在短期內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包括簡化外國技術工人的工作許可證或就業準證程序,同時建議在職培訓機構與政府相關機構合作,以獎勵機制讓在本地就業與剛畢業的人士掌握就業市場所需的基本技能。 他表示,中期建議是延伸技能和人才發展,其中須受到關注的關鍵領域包括:人工智能、移動通信、物聯網、機器人創新、數字化與綠色化轉型區塊鏈等,而這也是柔新經濟特區能否成功落實的最重要基石。 他指出,新山中總也建議州政府加強職業教育和學徒計劃,建立全民技術化領域,並建設一個由政府機構、教育機構和商業行團組成的聯盟,提供B40和M40在職人士或失業人群量身定製的培訓計劃,提升中位收入。 賴君傑表示,長期建議則是推出可持續的土地租賃政策。 他說,柔州臨近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土地資源發展具有一定的優越條件,因此籲請政府實施透明的土地買賣與租賃政策框架,平衡經濟發展以及綠化基礎建設。 “在尋找適合投資計劃的同時,優先考慮源自柔州的企業,並強化與穩定對外資的商業政策,以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他指出,新山中總建議讓經濟特區投資者欲獲得政策獎掖或稅務回扣,必須確保至少50%的勞動力由我國B40和M40組成,高效創造就業機會。 “至少50%的承包或分包機會,以及供應鏈業務必須分配給本地公司。” 他也建議州政府在經濟特區決策機構和項目管理團隊中,需要有地方上具代表性的商會、行團或民間組織,以確保社區的需求和參與度受到保障。 另一方面,柔佛州中華總商會總會長拿督謝華隆在致詞時說,新山、古來、士乃、士姑來、地南、笨珍、哥打丁宜等地區的地理位置佔優勢,不僅位於柔新經濟特區中心或是周邊關鍵區域,也臨近新加坡和印尼。 他相信在未來5至10年內,這些地區將在經濟接軌與工商發展方面取得卓越成績。 他說,昔加末、豐盛港、居鑾、拉央拉央、文律、令金等柔北城鎮,隨著內陸碼頭計劃的建成、連接柔新捷運系統的基礎設施和交通系統的提升,在具有發展旅遊特色、朝科技及數碼化重型工業發展的潛能下,將能協助柔佛州朝成為大馬最先進的州屬目標前進。
12月前
1年前
(新加坡14日訊)新加坡2023年的就業人口增加了8萬8400人。 根據《聯合早報》報道,2023年全球經濟面對逆風和高通貨膨脹的衝擊,新加坡總就業人口取得8萬8400人的增幅。這個數字雖然遠比2022年僱主開始回填冠病疫情期間出現的勞動力缺口時,增加的22萬7800人來得少,但仍展現新加坡就業市場的一定韌性。 新加坡人力部今日上午公佈2023年第4季《勞動市場報告》時指出,居民就業率保持在高水平,居民失業率維持在2.8%的低點,就業人數增加,主要是因為非居民就業的增長。 此外,不包括外籍幫傭在內,2023年12月的新加坡總就業人口達371萬3400人,同比增加4900人,主要是在金融服務和專業服務這兩個領域。非居民就業則增加8萬3500人,集中在建築和製造業。 報告中也提到,2023年前3個季度的勞動力需求都出現放緩,但2023年12月的職位空缺在連續6個季度減少後稍微上升,求職者與職缺的比例,從去年9月的1.64,增加去年12月至1.74。 根據報告,2023全年被裁退人數為1萬4590人,比2022年的6440人高出一倍多,但仍與疫情前5年,即2015年至2019年的平均被裁人數(1萬4180人)相當。2022年的裁員人數是歷來最低。 裁員情況主要與企業重組有關,裁員的步伐也在第四季放緩。第四季被裁退人數為3460人,比前一個季度的4110人來得少。 在被裁6個月內重返職場的僱員比率為61.5%,雖然保持在高水平,但比前一個季度的65.7%略有減少。居民的長期失業率也保持在0.7%的低水平。
1年前
1年前
(新加坡6日訊)新加坡職總調查顯示,約40%員工擔心下來3個月可能丟失飯碗,這一比例比去年高出近一倍。職 新加坡職總秘書長黃志明表示,今年裁員人數預計將高於去年,呼籲來臨預算案加強對失業員工的援助措施。 《新明日報》報導,新加坡職工總會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展開調查,近2000名來自不同行業和不同年齡層的員工針對就業保障發表看法。 整體而言,有越來越多員工對就業保障感到不安,近40%的新加坡籍員工認為他們很可能在未來的3個月內失去工作。 2023年進行相同調查時,當時有此擔憂的員工佔25%。 黃志明和新加坡全國僱主聯合會會長葉進國今早召開新聞發佈會,在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於2月16日發表財政預算案前,針對經濟和勞動力市場展望發表看法。 黃志明說,對工友來說這將是艱難的一年,目前已經看到一些跡象,尤其是裁員數字翻了一番,工資增長卻停滯,甚至下降。 他說:“許多工友向職總反饋,他們對失業和生活成本上升的擔憂。” “未來一年,職總希望有更多積極措施來幫助工友,尤其是失業人士。我們應考慮一個過渡援助配套,為失業人士提供經濟、技能提升或再培訓的援助形式,幫助他們在更具挑戰的環境中找尋新機遇。” 葉進國表示,企業進行結構性轉型以達到更好的效能,過程可能會出現裁員情況,但也會促生新的工作崗位。 他說,新加坡勞動力需不斷提升技能,才能更好地滿足僱主和員工所面臨的挑戰。 葉進國表示,儘管員工對就業感到擔憂,但市場上仍有職位空缺,如果這些空缺一直沒有得到填補,可能會阻礙企業發展。 31%員工認為工作受威脅 有31%的新加坡員工認為,自動化、人工智能和可持續性發展等結構性趨勢,會威脅到他們的工作。 新加坡職總在另一項針對2024財政預算案的調查中得出上述結果。 與此同時,儘管有47%的員工認為這些趨勢可能會促使新興工作的出現,但他們也擔心被裁員的潛在風險。 黃志明說,為解決就業保障問題,職總制定了計劃和措施,幫助員工掌握必要的技能和資源來保持就業能力,如截至2023年10月31日,已成立了1700多個企業培訓委員會,幫助超過12萬3000名員工。 新加坡職總呼籲,政府應加強對5大類員工的幫助,分別是年輕員工、中途轉業、看護者、年長員工和弱勢員工。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