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华裔生育率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国内许多华团推出生育奖励措施鼓励华裔多生育,生得多奖金越多,但是年轻人会为了这数千几百的奖金改变生育的观念吗? 报道:刘振仪、巫秋燕、陈佩丝、黄家强、邓光忠 国内许多华团推出生育奖励措施鼓励华裔多生育,生得多奖金越多,但是年轻人会为了这数千几百的奖金改变生育的观念吗? 波德申卓氏联宗会卓建国:无人申请 波德申卓氏联宗会主席拿督卓建国很感慨地说,该联宗会今年农历新年宣布现金奖励会员多生育,至今仍然无人申请,证明现代人不会为了奖励金而多生育。 他说,该联宗会是国内最先以奖励会员多生育的宗亲团体之一,主要是看到华裔人口逐渐减少,华裔生育率敲响警钟。 卓氏联宗会的奖励方法是:生育2名孩子可获200令吉、3名孩子300令吉、4名孩子500令吉及5名孩子或以上1000令吉。 “联宗会希望通过奖励金鼓励会员多生育,以增加华裔人口,但是计划推行以来没有会员申请。” 北马惠来同乡会林嘉水:生第3胎加码至3000 北马惠来同乡会主席拿督斯里林嘉水在2012年接任主席职后,一直很关注华裔人口增长偏低的现象。他说,该会在2016至2017年期间推出生育奖励计划,生第3胎可获得1000令吉奖励,但基于反应不佳,2018年把奖励金加到3000令吉。 他指出,在2019年、2020年、2023和2024年各有1名申请者,4年只有4名乡亲获得奖励。 他形容,以奖励金鼓励华裔多生育是很难的事,现今华裔家庭一般只生育两个孩子,甚少生第3个。 霹雳美罗马登巴冷美罗韩江公会陈锡豹:反应一般 霹雳美罗马登巴冷美罗韩江公会12年前推出会员生育奖励金计划,会长陈锡豹坦承反应一般,不是很多会员参与,可能是减少生育,也有些会员没有申领。 他表示,该会每年颁发生育奖励金,第一胎获得一个礼篮、第二胎奖励500令吉、第三胎1000令吉、第四胎有1500令吉、第五胎2000令吉。 他表示,随着华裔人口下降,城镇的华小学生越来越少,希望通过生育奖励金来鼓励会员多生育。 巴生惠州会馆陈添财:今年5申请3获奖励金 巴生惠州会馆去年增设“会员生育奖励金”,今年有5份申请,仅3名会员获得。 会长陈添财说,即使申请的会员不多,算是不错效应,毕竟这是新福利。 奖励方法是第一名孩子赏500令吉、第二个600令吉、第三个800令吉;4名或以上的孩子获1000令吉奖金。 “我们共接到5份申请;3名申请获批准的会员已接领奖励金,1名明年才颁发,申请还在审核阶段。另外一人不符合资格被拒。” 柔南曾氏宗亲联谊会曾庆容:会员顾问出钱出力 柔南曾氏宗亲联谊会也在2017年创设“新生婴儿奖励金”,至今共发出52份奖励金,总额6万7500令吉,确实鼓励一些年轻会员或子女多生育,会员人数也有增加。 会长曾庆容透露,该会有382名会员,会员和顾问出钱出力,每3年举办晚宴征求赞助人筹募生育奖励金。 他指出,凡是曾姓婴儿(父亲为会员)可获2000令吉奖励金;他姓婴儿(母亲为会员)可获1000令吉;祖父为会员,父亲非会员的曾姓婴儿获500令吉。双胞胎的奖励金加倍。 马口潮州会馆刘汉贵:牵引年轻同乡入会 马口潮州会馆去年落实多生育奖励金,有数名会员提出申请。 会长刘汉贵指出,首胎可以获得100令吉,第二胎200令吉,第三胎300令吉,第四胎500令吉。若家中有4名孩子 ,总共可获得1000令吉。 他说,理事会除了鼓励华裔多生育外,也希望牵引更多年轻同乡入会,活动推展后有年轻同乡加入成为会员。 生活条件好自然“多生养”吴添泉:需改善政策制度偏差 报道:郭秋香、刘振仪、黄家强、邓光忠 华总总会长丹斯里吴添泉认为,要鼓励华人多生育,根源是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如果这些都具备了,年轻一代都会乐意“多生养”,反正孩子会受到公平对等和照顾,为国家发展和作出贡献,根本不需要成立什么“生育委员会”来鼓吹。 他说,政府在政策上改进是必需的,这样才可以让华裔对这个国家增加幸福和归属感。只有在“感觉美好”情况下,更放心的安居乐业和传宗接代。 他受访时说,国家独立之初,华裔人口占国家总人口40多%,再加上其他非土著超过50%,独立60年后的今天,华裔不到23%,原因包括了生育率下降,年轻一代不婚、迟婚、不生育、迟生育和少生育,全都环环相扣。 他说,独立后政府的一些政策、固打、特权、股权、华教、改教、人为执行的偏差,华裔在政治资源上的分配,以及一些不负责任政客的极端种族的宗教意识形态,长期累积下来,让华裔产生纳闷和不满。 他说,施政和制度上的偏差,每年华裔年轻人才外流,但多年来,政府没有采取正面和有效的管道来化解。 陈坤海:养儿防老渐不存在华人“重质多于重量” 槟州华人大会堂主席丹斯里陈坤海分析,“养儿防老观念普遍被视为不切合实际。上一辈人的家庭观念已随着时代变化而不复存在。” 他说,华人对生育抱着“重质多于重量”的心态,对家庭生活素质的要求较高,比上一代人更懂得享受生活,他们依据本身的经济能力来决定家庭的规模。 他觉得不论华资企业和华团、华社都应该献一份力,或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鼓励生育政策。 刘汉贵:养孩子开销大鼓励多生应助减负担 马口潮州会馆会长刘汉贵认为,华裔少生育的其中原因是养育孩子负担重,如果能够获得政府及华人大企业的协助,如设立教育基金会,减少家长的经济负担,相信就不会对多生孩子感到恐惧。 他认为,政治人物鼓励华裔多生育应该要付诸行动,不应沦为口号,可以寻求大企业成立基金会,或减轻经济负担,相信某程度上可鼓励多生育。 陈亿文:生育率人口增长非常低马华裔人口晋第五阶段 报道:张丘艳 拉曼大学敦陈祯禄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亿文表示,“大马华人今天面对的问题是总生育率(TFR)非常低,根据人口过渡模型,我们已经进入第五阶段,意味着生育率非常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很低。” 他受访时说,每个华裔家庭的健康生育率是至少有两名孩子。 根据统计局去年的数据,巫裔人口的总生育率最高,为2.1名孩子,其次是印裔的1.6名孩子,而华裔的总生育率只有0.8名孩子。 经济或为次要因素 许多人归咎于养孩子负担太大,但陈亿文认为经济可能只是次要因素。 他反问:“大马华裔的财务问题是否严重到要放弃生孩子的地步?华裔家庭的平均收入虽然不算太高,但足以养家糊口。” 在他看来,是大马华裔对生育及家庭的价值观有所改变。 部分夫妻面对生育问题应设法降试管婴成本 除了一些群体不愿生育导致人口减少,也有华裔夫妻面对生育问题。 陈亿文认为有关当局要为有生育问题的人提供医疗服务,如人工受孕联合胚胎移植技术(IVF,也称试管婴儿)。 他指IVF的费用昂贵,政府要设法降低成本,应该有更多医院提供这项服务。 他认为,政府应制定短期计划,如在以华人聚居地区设立更多托儿所,考虑鼓励雇主为职场妈妈提供更多优惠的政策,如弹性的上班时间及将有薪产假增至半年;提供相关优惠的私人企业应获得政府奖励。 他说,长远而言,政府应该教育民众,尤其是华裔,让他们理解生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媒体是主办及领导宣导运动的最佳单位,华人组织,如以华裔为主的政治团体及华团也应该一同参与,并给予协助。 “我结婚时也没钱” 沈志勤:大家都是挨过来的 报道:郭秋香 “YB(尊贵的),你不同嘛!你有钱,我没有;如今教育费贵、生活费高,连自己都顾不来了还要顾小孩?” 公正党峇央峇鲁国会议员沈志勤年初挑起华裔生育率下降课题,鼓励华裔男女龙年多生育,结果引来多人理论。 “我想告诉他们,我结婚时也是没有钱,20多岁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工作,大家都没钱,每个人都是挨过来的。” 结婚率3对穆夫妻对1对非穆 他说,大马有两个大问题,第一是不婚或迟婚,不婚主义者越来越多,这是第一个门槛,不结婚就不能生小孩,当然这是个人选择。 根据2021年的数据,穆斯林男性的结婚率为60.4%,非穆斯林男性是21.9%;穆斯林女性的结婚率是62%,非穆斯林女性是23%。华人的结婚率是3对穆斯林夫妻才有1对非穆斯林。 他说,第二个问题是生育率。越来越多华裔男女结婚了,但不要生小孩。 婚姻子女让人生有幸福感 作为3个孩子的父亲,沈志勤分享道:这是一趟美满的旅程,婚姻和子女使人生有幸福感。 “每天回到家看到孩子,会很开心。再累都可以挨过去,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表示,另一个比较现实的考量就是,年轻觉得可以照顾自己,可是当年纪越来越大,生活或生病的时候,可能需要孩子陪伴和打点生活。 “有了孩子,让生活有一些牵挂,也是非常重要的。” 陈伟豪:提高华裔生育率可借鉴《孙子兵法》五事七计 报道:郭秋香 UCSI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教授陈伟豪认为,如果把出生率当成一场战役,可以借鉴《孙子兵法》的五事七计,来有效提高大马华人的生育率。 他受访时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险也”。也就是说,要营造全民与全国领导看齐,一起多生育,不怕多子女的困难、挑战和危险。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可以根据华族的节庆、喜好和民俗活动策划和推广多生育的年份、季节和时令。 “地者,远近、广狭、死生也”──可根据各地华人的住处(距离城镇的远近)来规划和推广多生育的奖励和奖掖。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华社领导应该做榜样,在本身或家族中实践多子多孙,让媒体宣扬数代同堂的好处和幸福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国家要制定保护多子女的家庭政策,尤其是保护妇女权益和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确保在职场和社会中消除性别歧视,为生育和育儿提供法律保障。” 7关键指标测政策成效 他说,至于七计,就是用7个关键绩效指标(KPI)来测量政策推广的成效,有关的KPI必须全面,涵盖政府相关部门是否有道? 华社领导在推动多生育是否有能? 天地这两者的因素是否安排得当? 法令是否得到执行? 华人子弟是否身体强健(利于生育)? 已婚男女在面对不育难题时是否得到国家人口及家庭发展局(LPPKN)的辅导与训练? “鼓励生育的政策是否赏罚明确? 例如对不结婚、不生育的华人男女征收更多的所得税;或者给予多生育的男女提供更多的税务优惠。” 相关文章: 华裔不想生?(一)| 不婚不生新浪潮来袭 人口减少 华社烦恼 华裔不想生?(二) | 不婚男女vs不育男女 生育是选择 没对错
6月前
不婚、不育,是导致生育率和人口降低的其中一个原因。 报道:郭秋香、林金兰、刘玉萍 不婚、不育,是导致生育率和人口降低的其中一个原因。 大马不婚男女越来越多,44.68%人口单身,是东南亚排名第三的国家。 选择单身的人认为可以更专注于事业,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些则是错过了婚姻和生儿育女的机会,如今感到遗憾,希望年轻人引以为鉴。 何小姐:拼事业错过成家时机 何小姐感叹,“我觉得可惜,为什么年轻时候不把握先成家,后立业?” 何小姐年轻时离乡背井到大城市赚钱拼事业,以为等工作和经济稳定才谈婚嫁,到她想成家时已经40好几,也错过了怀孕的黄金时机。 她去相亲,男对象诚恳地告诉她:“说年轻你不年轻;说老又不老。” 如今57岁的她依然单身,她劝勉年轻人,“我们永远不知道财务何时才稳定,经济稳定的定义又是什么,都是未知数。” 她相信,可以把家庭管理到美满的人,才可以管理好一个国家,而且孩子带给父母的快乐会迈入新的人生篇章,生活不是只有拼命工作。 黄先生:不婚自由不受约束 黄先生(55岁,行政人员)年轻时曾交往两次,皆因性格不合分手。40岁过后,他选择不婚,享受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生活。 他坦承对男女感情问题感到疲累,即使遇到心仪对象,也不会主动追求。这些年来,目睹一些朋友分手或离婚,加上要谨慎提防假意亲近图谋不轨,他认为保持现状是最好的选择。 郑俊发、王丽琴:忧无法给孩子幸福未来 生儿育女不止责任重大,而且是永远的包袱,年轻夫妻不止忧虑有了孩子生活品质受影响,更担心不能给下一代美好的生活,一直拖延生育,甚至决定不要孩子。 结婚之前,郑俊发和王丽琴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否能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 结婚一年半的王丽琴表示,张爱玲说过: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劳碌、恐慌、贫穷,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 她和丈夫深深认同张爱玲的这一番话,两人决定不要生育。 考量经济能力不要生育 王丽琴说,结婚前,生育从来不在她的考量范围内。虽然身边朋友步入当妈妈的阶段,然而她的首要考量是经济能力。 尽管她和另一半都有工作,惟面对生活开销上涨、养儿育女的巨额费用、担心生活品质受影响等原因,她害怕及不愿意生育小孩。 “以现实考量,我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点,而我自认无法给予孩子赢在起跑线。 “生育属于个人选择,没有对或错。” 他们坦言,父母还是希望他们有下一代,但知他们的决定,虽感无奈,还是给予尊重。 董泽钧:求子多年学会放下 有人不想生育,也有人想生却不能,年轻夫妻面对不育问题是现代社会常见的现象。有的还在继续努力,有的看透人生,认为生儿育女不能强求。 和太太结婚19年的董泽钧,为了“求子”从西医看到中医,再到问神,还是无法如愿。 他们尝试宫腔内人工授精,最终医生的结论是:“不明原因不孕症”(unexplained Infertility)。 他们吃中药调理身子、问神拜祭,求神明赐仔,然仍无法如愿,最后连“通灵者”都找了。 “我们了解到‘生死簿’都没带‘孩子缘’来到这世间。” 两人学会接受、看开和放下,犹如卸下了一切烦恼。 “有孩子是一种福气,没孩子也是一种福气。” 许文霜:是否生育随遇而安 结婚16年,习惯了2人世界,今年39岁的保险从业员许文霜与丈夫对于生孩子这件事,是“可有可无”和“随遇而安”。 来自关丹的许文霜23岁与丈夫结婚时,也是认为要有孩子家庭才算完整,不过年轻时经济不稳定,加上未做好准备,用避孕来推迟生孩子计划。 当年纪差不多31岁时,觉得两人生活也挺好,加上与丈夫各有各忙,两人沟通后就打消生孩子的念头。 许文霜说,虽然没有孩子,但不会觉得婚姻不完美。他们没有面对长辈要求传宗接代的压力,也没有新时代女性不生育的思想,抱着随遇而安的态度,不应该因为没有孩子就要被“道德绑架”。 “我们2人的身体健康,尽管没有生孩子的计划,孩子‘意外’到来也不排斥。” 每天虽忙到没Metime多子家庭 乐事多 报道:郭秋香,陈淑婷 现代趋向少子家庭,但有些人对孩子是“既来之则安之”,育儿过程有苦有乐,大家庭的热闹和欢乐,是两人世界无法感受的乐事。 刘思翰、黄杏蕙:手足可当彼此明灯 来自沙亚南的刘思翰(43岁)和太太黄杏蕙(42岁)育有4个年龄介于2至11岁的孩子。 黄杏蕙说,生了长女后,怀第二胎时想要儿子,希望生个“好”就收工,然而老天还是给了他们女儿。怀第三胎时,已经不是为了搏儿子。 刘思翰说,时代不同了,很多人不介意有没有儿子继承香火,所以生了三女后决定停止。没想到行动管制令时,老天又送来儿子。 他本身有4个兄弟姐妹,蛮享受这样的大家庭生活。 “我相信孩子亲同手足,生命里可以结伴同行,做彼此的明灯,互相帮忙。即使将来各聚一方,大节庆时会给彼此一句暖心的问候。 婚姻需滋润平衡家庭 黄杏蕙说,到目前为止很开心,仍然能够在个人时间、家庭时间和夫妻时间找到平衡点。 问她会不会鼓励多生育,黄杏蕙认为至少要有两个孩子才有伴,婚姻也需要一些滋润让家庭更和谐平衡。 杨全铭、陈佩玲:教育家务互分担配合 育有4名孩子的杨全铭(42岁)说,孩子是上天赐予,只要妥善规划开销及时间,一样能把孩子养大。 他与妻子不管教育孩子还是做家务都是互相分担与配合。育儿过程有苦有乐,但大家庭就是热闹。 杨全铭是马六甲一名设计师,自己开公司,太太陈佩玲(40岁)在一家公司任秘书。4名孩子分别为13岁的长女、3名儿子分别12、5及2岁。 两名年长孩子是与前妻所生,5岁及2岁的儿子是与现任妻子的爱情结晶,他说妻子健康不太好,本来计划只生一胎,但行管令时,上天再赐第四名孩子。 虽然每天都为4个孩子忙碌,夫妻甚少有自己的时间,但一家六口乐也融融也满足了。 相关文章: 华裔不想生?(一)| 不婚不生新浪潮来袭 人口减少 华社烦恼 华裔不想生?(三)| 会馆生育大作战 生仔奖励反应淡
6月前
我们的社会正在步入“家庭价值观大革命”阶段,社会的传统价值观一点一滴的渗入各种现代化的观念,其中一个转念就是“人生不一定需要婚姻,婚姻不一定需要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子孙满堂”这些箴言被认为不适合这个年代。 报道:张丘艳、郭秋香 我们的社会正在步入“家庭价值观大革命”阶段,社会的传统价值观一点一滴的渗入各种现代化的观念,其中一个转念就是“人生不一定需要婚姻,婚姻不一定需要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子孙满堂”这些箴言被认为不适合这个年代。 虽然这些被认为“很个人”的问题,却在影响整个华裔人口数字,乃至国家人口结构。 根据大马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大马人口统计报告,华裔生育率继续下跌到少过10%,只有8.8%,比新加坡、日本和韩国还要低。虽然目前华裔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看不到变化,保持在23%的水平,但国家统计局根据出生率做出估计,到了2040年,大马华裔占国家人口会跌破20%。 这个现象已经令到学者和华团感到忧心忡忡,他们看到“反生育主义”及“反家庭主义思想”正在冲击年轻一代。 会馆生育奖励申请反应冷 全国不少大小会馆推出了“生育奖励福利”,用“有生有奖”来鼓励会员多生育,然而根据专案小组抽样访问调查,这项奖励起不了多大作用,接获的申请寥寥无几。 波德申卓氏联宗会今年农历新年宣布现金奖励会员多生育,至今仍然无人申请; 北马惠来同乡会推出的奖励金计划已经加码到3000令吉,但计划推行数年反应不佳,该会馆在讨论需不需要加码到5000令吉。 “没钱不要养小孩”论涌现 星期天头条专案小组以关键字在各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在有关生育及抚养小孩的帖文中,不难发现“没钱就不要养小孩”、“生孩子才是想不开”、“不要让后代吃苦”的留言。 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自愿性无子女的社群及粉丝专页,这些人士选择结婚后不要生育。 有者表示目前的财务状况及生活方式不适合养育孩子,且缺乏耐心、时间及精力陪伴孩子,没有信心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因此暂无生育计划。 陈亿文:影响政经文教 拉曼大学敦陈祯禄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亿文表示,大多数华人政治人物、华人组织,甚至连华裔本身都没有意识到华裔人口下降所带来的问题。 他认为,我国华裔必须延续鼓励生育的传统,否则从长远而言,将影响我国政经文教。 大马华裔人口减少是国家问题,这将导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为我国经济带来问题,但此事尚未获政府重视。 “我们将拥有更少有生产力的马来西亚人,国家将逐渐老龄化,在政治上也会产生影响。我们将变得更加单一民族,这将影响我们迄今为止做出的许多政治安排。” “政府需采取措施,扭转年轻一代的反生育主义及反家庭主义思想。这个问题严重影响很多华人(年轻人)对生育及家庭持负面看法。” 功利享乐主义助长趋势 “生育被视为一种成本,生育会降低他们按物质功利享乐主义所定义的生活质量。人们从金钱和时间消耗的角度来看待孩子,就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他说,该趋势助长反对提倡生育和组建家庭的传统价值观的革命,并表示如今在社交媒体上可观察到的,反家庭主义及反生育主义是受到年轻人欢迎的话题。 他表示,我国华裔目前尚未认真看待这个问题,许多人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有者甚至鼓励这种趋势扩大。 他认为,华社尚未做出任何实质努力扭转该趋势,如采取措施对抗社交媒体中的反生育主义或反家庭主义思想及设立收费合理的社区中心照顾孩子。 “财务负担是主观问题,一个月入2万令吉的人,如果只思考自己或孩子的享乐,那他可能认为自己尚未准备好要孩子。” 他认为,大马华人需要意识,华裔人口的问题根源在于价值观的改变,即变成物质功利主义及享乐主义,也需知道无论是个人或社区,都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改变年轻人消极思维 陈亿文坦言,甚至有不少年轻人正在思考终结这个世界的想法。 “他们思考:为什么我必须为人类的生存贡献?人类是世界所有问题的根源。 “我们需尝试改变他们,与这种思维抗衡。这种想法非常消极,这是在思考终结世界、终结人类。” 他说,上述想法不局限于个人,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优先介入处理华裔人口降 陈亿文指出,国家人口及家庭发展局(LPPKN)等相关机构应该介入,优先处理华裔人口下降的问题。 “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我们必须询问我们的社会,这种态度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他建议政府、华人组织及媒体进行宣导,告诉华裔他们可以享乐,但目前已过于倾向享乐主义,以致不愿生育。 妇女部长:改变三观 重心转向冠病或是生育率降关键 2020年的冠病疫情带给全世界天翻地覆的改变,甚至很多人改变三观,对人生有不同看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疫情,竟然也给我国人口发展带来重大变化。 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长拿督斯里南茜苏克利说,2020年的冠病疫情可能是导致我国生育率下降的关键因素。 她接受专案小组专访时表示,尽管最初的假设是行管令的实行将会导致出生率上升,但数据和统计数字证明情况并非如此。 她说,根据全国家庭与人口发展局(LPPKN)在2020年进行的民意调查,已婚夫妇推迟生育的主要原因是储蓄不足(58%),担心感染冠病也有34%。其余是:对怀孕治疗的接触有限(32%)、育儿方面面对挑战(30%)。 这些因素在2021年的活产婴儿数量得到证实,那一年的出生率是43万9744人,是10年来明显的降幅。相较于2020年是47万零195人。 生活成本涨 养育子女前景艰巨 部长表示,我国的生育率下降受到经济、社会和文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断上升的不孕率和无法获得可负担的生育保健服务,进一步导致出生率下降。 她指出,生活成本不断上涨,不管住房、教育和医疗费用,都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导致养育子女的前景变得愈发艰巨。 她说,与此同时,不断变化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将个人和集体的重心转向了职业发展和个人自由,代价就是牺牲组建家庭。这种趋势加剧了推迟结婚和生育的倾向,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和追求专业发展的妇女更是明显。 职业女性难找伴侣致晚婚 “随着受过教育和拥有高技能的女性进入职场,寻找合适伴侣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从而导致晚婚。” 她表示,为了提高马来西亚的出生率,实施全面和多样化的策略至关重要。这需要通过婚姻奖励、巨额子女津贴、税收减免以及托儿和教育补贴,从而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妇女部推措施鼓励多生育 南茜坦言,对于已婚夫妇,该部面临的挑战包括提供家庭友好型激励措施,如婴儿奖金、托儿设施,以及解决抚养子女的费用,让家庭在工作与生活上取得平衡。 她说,扩大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政策,包括延长产假和陪产假、灵活的工作时间和远程工作选择,可以帮助父母更有效地管理职业和家庭。除此之外,增加可负担的生育保健和生育治疗的机会,对于解决未来的不孕问题至关重要。 她说,政府的宣传活动强调组织家庭的优势,重塑支持家庭态度的社会规范。另外,通过社区网络和全面的家庭政策营造支持性环境将有助于创建一个对家庭友好的社会,并有可能鼓励更多夫妇考虑扩大家庭规模。 相关文章: 华裔不想生?(二) | 不婚男女vs不育男女 生育是选择 没对错 华裔不想生?(三)| 会馆生育大作战 生仔奖励反应淡
6月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