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香草的小贩新闻资料
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卖香草的小贩

若是华人小贩的话,八成会因为生意不好而懊恼,而他却唱歌找乐子;已经生意清淡,好不容易有客人上门,他还要相送。我观察到这是印尼人感性的一面,他们的价值观里,金钱不是他们唯一的追求,他们随和、有耐心,凡事可以慢慢来…… 我喜欢位于印尼雅加达东部的克拉玛・查迪(Kramat Jati)巴刹,越靠近巴刹“气味”越明显,像才刚经历过一场厮杀,混杂各种陈腐的、新鲜的、动物鲜血的气味,与有空调的购物中心超市相比,显得真实许多。 那是一个复合式巴刹,有金饰店、药房、咖啡店,各式生鲜蔬果摊,相当多样化。一群皮肤黝黑干瘦的白发男人,吃完早餐就坐在档口闲聊,聊不出话题了,便盘起腿放在板凳上发呆。 最吸引我目光的是一位卖香草的小贩,一个生意清淡的早晨,百无聊赖,他开始弹奏起乌克丽丽。那乌克丽丽看来有点年岁,而从他自在的神态来看,弹琴是他的日常,整个市场仿佛变成了歌厅,什么都不存在了,只有他发光。邻摊喝咖啡的男人喊了一声:“哈利路亚(Hallelujah)。”看来跟他相熟,故意闹他,把他当街头艺人地给了小费,他带给了我们一行人,用钱也买不到的美好早晨。 [vip_content_start] 这在台湾巴刹不曾发生,我在马来西亚的巴刹也没见过,如果有人弹奏音乐的话,多半是想靠卖艺赚钱,而不是自娱娱人。 那位香草小贩是生活在雅加达的“巴达维人”(Batawi),他说自己也有一部分华人血统。印尼华人、香料老师刘明芳补充,巴达维人的语言以马来语为基底,混杂着巽它语、荷兰语、葡萄牙语、闽南语、阿拉伯语,自成一格。 我问明芳:“印尼人对于自己有华人血统是什么看法?”她说:“他们多半觉得开心或优越,因为在他们心中,华人代表皮肤白、会做生意、有经济能力。” 我朋友要跟他买干燥的香茅叶,他很友善,缓缓地说:“喜欢的话就拿去吧。”台湾式的好客会说:“不用钱,我送你。”我觉得“我送你”还是霸道了些,仿佛送人是一种善意,不接受就显得失礼,让人为难。 而他的说法听起来是舒服的,他的前提是“喜欢的话”,那是一种假设,人可以决定拿或不拿,提供了开放空间。而我朋友还是坚持要付钱,最终双方愉快地完成一笔交易。 若是华人小贩的话,八成会因为生意不好而懊恼,而他却唱歌找乐子;已经生意清淡,好不容易有客人上门,他还要相送。我观察到这是印尼人感性的一面,他们的价值观里,金钱不是他们唯一的追求,他们随和、有耐心,凡事可以慢慢来。 另一方面,也因为贫富悬殊,对于穷人来说,追求财富已然无望,不如就躺平度日,反正哀愁也是一天、开心也是一天,然而这并非悲观而是认命,《易经.系辞上》说:“乐天知命故不忧。” 一些汲汲营营的人,虽然赚了钱却一堆忧愁烦恼,到了夜晚还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眠,这样的日子又有何意义?在这个巴刹里,我看见不同于华人思维的印尼人情味,既回味也反思许久。
1年前108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