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原子习惯

《原子习惯》这本书籍曾大卖成促销书,内容是分享如何养成好习惯,去掉坏习惯,让自己在处理任何事物上都能做得更好,更符合自己想要的结果。 书里分享的4个步骤包括一提示、二渴望、三回应、四奖赏。 例如,你的提示是工作不专心、渴望能够专心,回应是工作时不跟同事说话50分钟,不分心滑手机,奖赏是工作更专心,效率更好。 又或者,提示是减少外食,渴望在家自煮便宜又健康、回应是开一个“曼谷之旅”的账户,每少吃一顿外食,多一次在家煮就存100令吉,年底就可去曼谷旅游了。 提示和渴望属于问题阶段,回应和奖赏则是解决方案阶段。习惯回路尽管简单4步骤,但作者却有本事编写成一本书,教导如何透过一个方程式来改变结果。 话说回来,尽管习惯回路只是4个步骤,但没有持续或刻意练习也是徒然。 个人读完《原》后,认为书中的一些鸡汤句子,也适合与大家分享。尤其适逢年终,规划新一年大计之际,为脑补充有益的思想观念,相信会有所帮助和启发。 在此分享10句《原》里的鸡汤句子。 1.滚水能让马铃薯变软,但,能让鸡蛋变硬。你无法控制自己生来是马铃薯或鸡蛋,但你可以决定要硬或软。若能找到比较有利的环境,就能翻转原本对你不利的条件。 2.当你无法靠着“更好”来赢,可以凭着“不同”胜出。 3.与其跟别人比较,不如把焦点放在是否发挥自己潜能还更能有生产力。 4.成功之道就是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做事。 5.痛苦是效能卓越的老师! 6.好习惯的代价在当下,坏习惯的代价在未来。 7.让成功机率最大化的秘诀是选对战场,这个道理适用于运动与商业,也适用于习惯的改变。 8.不需要养成每个人叫你养成的习惯,选择最适合你的习惯,而不是最受欢迎的习惯。 9.带来奖赏的行为会被重复,带来惩罚的行为会被避免。 10.习惯的养成取决于频率,而非时间多长。所以,我们应该问“要练习多少次才能建立一项新习惯,不是花多少时间。” 以上分享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脑力激荡,为构思来年要做什么有点启示,加油!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4天前
自律并非天生,也不是人人都做得到。很多人都说自律的人有强大的意志力,才能促使他们完成一件不容易但是对身心有益的事。其实,我们无需过度消耗意志力,只要找对方法或适合自己的策略,便能够轻松达成目标。 自律的人只是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他们懂得如何减少过程中的消耗,以最轻松的方式持续前行。他们不仅拥有明确的目标,更知道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使自己保持动力。 自律有很多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你必须自己想一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次是想想什么才是对你来说真正重要的,以及它会为你带来什么好处。 比方说,我想要保持年轻,所以充足的睡眠对我来说很重要,睡眠不足会让我隔天无精打采,甚至变得很烦躁。所以我从不熬夜,即使我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只要一到点我就会去睡觉;即使一整天工作很累,好不容易睡前有了自己的时间,我也很少用来刷手机,因为我知道睡觉对我来说比较重要。除此之外,就算我起不来,我也总是能淡定看待迟到,我认为睡觉比迟到更重要。睡够了才有精神上班,才会有好的工作效率。 我发现一般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很多的人都少吃甜食,他们通常生活习惯良好。所以除了早睡,我也控糖,已经戒掉出门逛街时会买珍珠奶茶或其他饮料的习惯了,这一戒就是好几年。虽然我还是会吃蛋糕之类的甜品,但是少了奶茶和甜饮,至少不至于摄取过量的糖分。这样的自律也为我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消费,一举两得。当你的脑袋很清楚自己想像中的理想样子,那这个想法就会形成你的动力,你自然而然会去行动。 第二个方法是减少做决定的次数。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决定。意志力是仅次于时间的第二有限的资源。所以当我们越少做不必要的决定,消耗的意志力就越少。这样自然而然就可以变得更自律。如果你决定下班后去运动,那当天你就穿好运动衣和运动鞋去上班,一下班只要换了运动裤就可以直去健身房了,减少很多思考穿什么衣和几点去健身房的时间,也降低拖延的可能。完成运动后,才有更多时间去做下一件事情。 自律不该是痛苦的事 第三个方法是在《原子习惯》这本书中提到的“habit stacking”。意思就是把多个微小的习惯接连在一起完成,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务。我其实很不喜欢做家务,特别是洗碗。当你有一大堆碗碟要洗的时侯,一看到那个场景简直不想动手。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对我来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边听书边洗碗。因为洗碗是件很耗时间又无需用脑的事情,而我喜欢读书,所以我把听书套在了洗碗这件事上,使得洗碗不再是那么无趣的事;我反而因为可以边听书边洗碗而变得很期待洗碗。每天读书的习惯是很难维持的,因为每天总会有太多事要做,很难坐下来好好读一本书。我把阅读改成用听的方式,并和洗碗或做家务同时进行,反而提升了我做事的效率。因为可以听我喜欢的书,碗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洗好了,家务也不再是我那么讨厌干的活,同时我能维持“阅读”的习惯,可以更快读完一本书。 第四个方法是当你因为不自律而气馁时,学会原谅自己,然后持续往前。自律本来就不是简单的事。一个再怎么自律的人,都会有想要偷懒摆烂的时侯;就算我们没有表现得很好,那也没关系,适当的放松及放慢脚步,才能走更长远的路。自律不应该是让你感到痛苦的事。找到对的方法,就可以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新的一年,愿我们都与理想中的自己更靠近一步!
10月前
11月前
根据这本书,越多证据支持某个信念,我们会更加深信不疑。这些一点一滴的成就,让我相信自己也是一个能运动的人。 从小我没有什么运动天赋,无论多么努力,运动会的任何项目都与我无关。比起那些蹦蹦跳跳的活动,我更喜欢在家躺着当一条“咸鱼”。偶尔,在朋友的鼓励下,我会去爬山,但还是坚持不下来。 直到有一天,朋友介绍了我《原子习惯》。这本书虽然不是专门讲述关于运动的书,却让我坚持运动,并爱上运动。根据书中原理,人性是必须让好的习惯变容易;不好的习惯变难,那么我们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好习惯。我想了很久,由于膝盖疼痛问题,因此游泳是我最好的选择。我决定报一个游泳班。 为了让自己坚持运动,我还根据书本设计了坚持游泳的环境。我在房间门口挂着泳衣,在柜子上放了泳镜、泳帽、耳塞等等游泳用品。原本以为这些没有效用的小习惯,居然让我很轻易地穿好泳衣,然后带上游泳用品,出发到泳池学游泳。 教练的用心指导,加上我的坚持,我从旱鸭子,变成能掌握蛙式、自由式、仰视和蝶泳。根据这本书,越多证据支持某个信念,我们会更加深信不疑。这些一点一滴的成就,让我相信自己也是一个能运动的人。 现在的我不只能每天坚持游泳,我更挑战自己考教练牌。我希望能帮助到跟我一样不喜欢运动的人,也能爱上运动。从前有人说读到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我以前不明白这句话,现在的我深信不疑。
11月前
3年前
3年前
“我觉得子弹笔记教会我们最大的一件事是,怎样有意识地生活。很多人往往是在过日子,比如起床后都是看心情做事,忙了这事才想下一件事,写子弹笔记会让你知道今天要忙的事有哪些,一整天下来也会过得比较充实。”包括很多“养”不起来的好习惯,很有可能个人没把它记录下来。 当原子习惯遇到子弹笔记,会有怎样的火花?听听90后斜杠青年潘雪玉(Shawna)分享,如何结合《原子习惯》实证法则与子弹笔记术,让她高效养成好习惯。 报道:蒙慧贤图:受访者提供  潘雪玉除了是新纪元大学学院兼职讲师,也是“子弹笔记”内容创作者和博主,在YouTube和其他平台上经营“Shawna手写的小日常”,介绍多种子弹笔记的记录方式,方法实用,风格疗愈,吸引2万以上订阅者关注。 她分享,自己开始实践子弹笔记术仅短短两年多的时间。 [vip_content_start] “2019年的下半年吧,那时我离开企业公司,打算成为自由业者,想到离职后我不再有上司和老板可以报备,那我要怎样确保自己有一定的生产力?恰好那时发现了子弹笔记术,了解之后,觉得这样的记录方式非常适合自己,于是开始写子弹笔记,每天记录自己做了什么,对自己交代,好比我就是自己的老板。” 何谓“子弹笔记”? “子弹笔记”是一种能快速记录的系统方式,如同子弹飞快地将重要讯息记录下来,日常中的待办清单、未来计划、习惯打卡、本月书单、电影清单等,都能够记录在同一本笔记。透过用笔书写,把想法和生活的烙印摊在眼前一一检视,加上排版系统具有弹性,实用而不花俏,只要有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就能开始做子弹笔记。无论是手帐爱好者、上班族、学生、退休人士、家庭主妇、男女老少,都适合写子弹笔记。 练习记录,从耗时绘图到快速直接 潘雪玉指出,子弹笔记提出的是慢慢重新拾起对生活的主导权。“初期写子弹笔记时所获得的最大成就感是,当你把所有列下来的计划都写下来,并且一一完成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在一天内做了那么多事情,那满足感是很奇妙的。” 她形容,早期开始写子弹笔记时总会高估自己办事效率和能力,规定自己在一天内处理很多事情,很多时候都没法完成。在写子弹笔记初期,她都会画些复杂图案,相当耗时,笔记总是写得有点冗长杂乱。有时也会因为周末没工作而不写,或者是因为出门旅行而会有三四天空着,再翻看时就会有“那几天消失了的感觉”,不记得那几天做了什么。 随着每天的细微改变,才慢慢捉到更合适的写法。她现在在子弹笔记里常用“列点式”句法快速记录,并且每月都会在笔记设立不同的主题绘图,画风简约,每天的任务或行程都一定会被记录下来,不会空着,即便出门旅行,也会在临睡前或第二天记录当天的行程。 她坦言,如今写子弹笔记已是生活中重要一部分,自己也相当依赖子弹笔记,书写和翻查子弹笔记与刷手机的频率几乎一样。自嘲是个“大头虾”(迷糊、粗心)的她,有时突然想起哪些要处理的事时,即便是躺在床上了,都会爬起来提笔记录,否则到了第二天很可能就忘了。 访谈时,潘雪玉的子弹笔记就摊开在桌上。她分享,无论是工作或做其他事务,子弹笔记总是摆在很显眼的位置,不会特地收好,若当下有什么想法或想起要处理的事,就马上记录在内。 她补充,子弹笔记所记录的事项可大可小,例如买面包、煮午餐、通电或回复邮件给某人、还水电单等这些小事都会记录下来,不必因为这是一件小事而担心“污化”笔记本,或以为子弹笔记只能记录很“正式”的事项。 “很神奇的是,当你想要做某件事并且把这个任务写下来的时候,就会有50%以上的机会去完成,若没写下来的话,要嘛就是忘记,或者是记得但不想去完成它,会给自己很多空间或理由不去完成它,当你写下来后,就好像是没有余地,有个小小承诺在那。” 她不讳言,在现实生活中难免有些没法准时完成的事。“有时设好周一要完成,然后拖到第二天,画个向右箭头,表示第二天得完成,然后再拖到第三天,又画个向右箭头。从笔记里的这好几个向右箭头,大概就能发现自己对这件事是抗拒的。虽说还是会拖延,但至少能透过子弹笔记来观察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借此提醒自己该赶紧行动了。” 利用《原子习惯》概念培养睡前阅读习惯 在接触《原子习惯》后,她也开始尝试以书中概念和子弹笔记做结合,高效培养睡前阅读的好习惯。 (一)认出惯性行为 近两个月以来,意识到自己有睡前滑手机这个习惯越加严重,导致睡眠品质受影响,让她下定决心以睡前阅读,来取代睡前刷手机的习惯。 (二)确立身分认同心态 在培养睡前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潘雪玉心中会给自己一道思考题:培养看书习惯的目的,是因为跟从他人,还是看书这件事对我来说很重要? “我会把阅读习惯跟个人的目标结合,比如我把自己定位成内容创作者,由于这身分是需要不断地输出知识,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能输出的东西就很有限,而阅读就是让自己增进知识的最好方法,从思维着手让自己培养看书的习惯,我发现这方法还真有效的。” 她分享,自8月中开始,近乎每晚都会固定在入睡前看书,基本上只要不太累,每晚都会阅读20分钟至1小时左右。 (三)让坏习惯隐而不现、让好习惯显而易见 为了把阅读习惯培养起来,书本和荧光笔会事先放在床头柜,让习惯“被看见”。每晚入睡前,潘雪玉都会把手机拿去充电,关掉网络,在没干扰的情况下看书。只要当晚睡前有阅读,第二天就会在子弹笔记里的阅读习惯打卡栏上打勾,让习惯追踪视觉化。对此她补充:“我不会记录今晚没有滑手机,而是记录今晚有看书,把正面的信息放大。” 培养习惯的最大敌人是? 问培养或维持习惯,最大的敌人是忙碌、网络、海量的资讯,还是其他? 她说:“我反倒觉得最大的敌人是信念。举个例子,维持写子弹笔记的习惯对我来说不难,是因为我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与子弹笔记有关的网络内容创作者或博主,那么写子弹笔记就变成很自然而然的事。 “反观在培养运动方面,我可能没把运动的信念放得很大,我不会觉得自己是运动员,导致我会认为运动这件事情很困难,会以忙碌、没有教练、没法去健身室等等作为借口。”就像Be-Do -Have法则:你想成为(Be)怎样的人,就会做(Do)怎样的事,然后拥有(Have)什么。 恒久维持习惯,是因为看见习惯带来的“回应”和“奖赏” 潘雪玉分享,眼看自己频道的点赞和订阅人数不断攀升,受到观众回应自己的内容具有价值,许多类似的回应和收获带给她莫大的满足感,自然而然会坚持写子弹笔记和拍片剪辑的习惯。 “曾有观众给我留言:每天都写待办事项不无聊吗?怎样坚持每天写子弹笔记?我的想法是,如果你可以做你人生的预言家,难道不好吗?难道要浑浑噩噩或按照心情就比较好吗?我倒不觉得是这样。”或许有的人会觉得,自律会让生活没乐趣或不够弹性,但对于正在维持某项习惯的人并不会觉得无聊,是因为他把目光放在自律带来的成果和收获。 她以自己的父母为例,说:“我父母很爱运动,他们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段运动,即使当天有点疲累也会坚持。当他们和同龄老友到国外旅游,来到两百多个梯级的阶梯面前时,我爸妈是很兴奋的,他们知道爬完阶梯后,迎来的是美丽风景。很多人由于平时没有运动习惯而不敢爬,但是对我那平时有运动的父母来说则不成问题。” 自律后的成果是微妙的,如果平时不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又怎会拥有健康和行动方便的自由呢?
3年前
你是否常常信誓旦旦提出要培养哪些好习惯,然后坚持不久就草草放弃,“打回原形”? 面对虎头蛇尾的窘境,我们总为自己缺乏恒心和意志力感到纳闷。在《原子习惯》这本书里就提到,放弃维持某项习惯也许不在于个人的意志力问题,而是我们没有遵循一套可行的系统和策略。讨论习惯养成的背后也让人极力思考: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不仅适用于个人,也能运用在企业、亲子教养、教育等方面。 回看疫情下的校园,原子习惯的概念可以如何应用在师生之间,让如今大部分居家学习的学生,也能以这套系统培养阅读和其他好习惯,建立更良好的生活秩序? 报道:蒙慧贤图:受访者提供 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UPSI)教育讲师林卿卿除了是手帐爱好者,也是阅读推广者,致力在校内办主题书展、推广阅读,且经常在网上分享阅读笔记,期许更多学生能爱上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小渔村长大的她自小就喜欢看书,在那个娱乐不多的年代,很快就培养了阅读习惯。问阅读习惯养成至今,是否有过厌倦期和经历哪些变化?她答道:“厌倦期应该没有。可能它不再像以前那么纯粹,当中的变化也许是从以前捉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到后期会选择性地去看一些有用的书,来到现在更多的是为工作和专业而看书。” [vip_content_start] 尽管阅读习惯已根深蒂固,阅读书籍类型也在随着境遇而改变。向来爱好阅读文学类书籍的她,偶尔会换些经济类、数学类书籍等来阅读。“人如果一直偏向某类书籍,思维和能力就会太僵硬。”适时把自己推到舒适圈外,透过刻意练习,让思维有更多面向伸展。 自疫情暴发,林卿卿在2020年所翻阅的书有120本左右,随着2021年已走过四分之三,目前看了将近60本书,且一一写下阅读笔记。 很多人好奇她为何阅读速度那么快,且还能详细地写下阅读笔记,她都会这般回答:“因为这是长时间所培养和训练的啊。在求学和做学术研究的长期过程中,我们平时都得从大量的资料里面去分析和写研究报告,无形中在训练个人的阅读速度和捉重点的能力。” 阅读量见仁见智,数量只是参考指标 虽然个人阅读量丰富,但她每次分享阅读时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阅读量是见仁见智的,数量只是个参考指标。 “如果你刚进入这个门槛,其实不需要逼自己一定要读几十页书,我更希望大家找到自己舒服的节奏。如果一天可以坚持看完两页书,那也是对自己的肯定。”重点在于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求有,再求好。 在她看来,学生除了定时上学、做功课、吃饭、睡觉之余,也应该把阅读列入每日规划里,培养并持之以恒地保持阅读习惯,通过反思和刻意练习让阅读走得更深更广。 2020年,她成立一个名为“新火书厢” 的读书俱乐部,并在7月办了第一场线上读书会,分享和导读《原子习惯》一书,向大部分时间居家学习的学生推广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及普及自律的方法。 采访当天,镜头前的林卿卿滔滔不绝分享《原子习惯》书中菁华以及个人的体悟。 【何谓“原子习惯”?】 “原子”是很小的单位,如同日常中的习惯,是构成人们生活面貌的基本单位。习惯的效应看似微不足道,但经过几个月、几年的长期执行,当中的细微改善将会产生复利效应,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 【习惯=自律=生活枯燥和限制创意?】 说到习惯,很多人或许会想:每天重复的习惯,会不会导致生活太过单调而枯燥呢? 她反问:“如果我们长期都为了不懂吃什么、等下要干嘛或去哪儿而烦,我们还有多余的心力去想更多事情吗?一旦我们的生活自动化,很多事情都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也就能够腾出更多时间做更多的自由思考。” 诚如《原子习惯》所说:习惯不会限制自由,而是创造了自由。事实上,没能掌握习惯的人,往往拥有最少的自由。 【身分认同这件事: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在《原子习惯》一书,作者主张要改变习惯必须先从“改变心态”做起:焦点永远都要放在成为某一种人,而非得到某一种成果。例如想要培养读书的习惯,心态不该把目标设为每月读多少本书或体重达多少公斤,而要打从心底认同自己想成为一个读书或健康的人。 确立了身分认同,再以习惯将它具体化:每天运动,意味着自己把“一个健康的人”的身分认同具体化。每天读书,意味着自己把“一个读书的人”的身分认同具体化。 林卿卿指出:“人在没目标、压力大,或想逃避某件事时,往往会无意识地一直刷手机,但如果心态调正了,清楚知道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或发现自己有哪些重要的事情去做,就会自然减少刷手机的时间。” 她分享自己的日常习惯时指出,本身会在日记本里写下自己的目标——成为一个更好的老师和称职的学者,每每完成一项任务例如阅读、做研究、发表论文等,就会自我鼓励,透过生活中的小胜利来向自己证明,同时也提醒自己避免操之过急。每件事要达到“精熟”都是需要耐性的,培养习惯同样需要耐心。 【落实在校园里头的原子习惯】 曾经有几名中学毕业生向她反映,离开学校后就很少有捧书阅读的习惯,随后她请那几名学生分析背后的原因,总结出4个很难维持阅读习惯的因素: (一)生活中有太多看似比阅读更有趣的诱惑; (二)获取知识的管道很多,读书不再是唯一渠道; (三)日子太忙没法静心阅读; (四)把阅读目标设得太高。 对于这样的状况,林卿卿认为学生不妨根据书中提出4大法则,找出以下几个方法去应对: 1. 把晨读概念融入生活中,每天腾出一小段时间来静心读书。不用设太高的目标,从阅读5分钟的最低标准或书里的两分钟法则做起,慢慢再延长阅读时间。 2. 先从感兴趣的书籍下手,不用过于约束自己必须看些“高大上”的书籍,个人的生命或工作需求什么,就去看些什么样的书。 3. 把书本放在桌上、床边等显眼位置。如果手机会影响阅读,那就把手机放远些,暂时断网、关掉电视等。如《原子习惯》所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让好习惯的提示显而易见,让坏习惯的提示隐而不见,给自己建立一个合适和自律的“环境”,让自己更容易投入环境之中。 4. 找一群志同道合或有相同习惯的人,例如在社交媒体关注一些喜爱阅读的平台,加入阅读群组或读书会、听说书Podcast等。“你总不能在一群都爱打游戏机的朋友里面去培养阅读习惯吧。” 5. 采用“诱惑捆绑”方式,将“想要”的行为和“需要”的行为配对,例如阅读10页书后,可以看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或者一边阅读,一边让自己享受冷气和饮料,让阅读习惯更有吸引力。 在林卿卿看来,生活中总有很多方式去“对付自己”。“其实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和惰性,有时真的会这么认为,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只要用对方法和系统,养成阅读习惯就会变得更加轻松容易。 【家长的陪伴和以身作则】 师长可以利用原子习惯的概念来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她说:“像书里所提到的,其实我们最早的习惯并非来自选择,而是模仿,所以我觉得在培养阅读习惯方面,师长的以身作则是很重要的。” 林卿卿本身在课堂上经常跟学生谈及阅读和书,课外也常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拍下密密麻麻的笔记照片,把阅读这件事变成常态,期许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学生也会慢慢建立阅读习惯。 “我曾经遇到一个家长,为了让大家做到早睡早起,晚上10点就会断掉家里网线,所有人包括他自己,以身作则——你总不能自己熬夜刷手机然后要求孩子早睡早起啊。” 她说:“孩子本身也知道要培养准时交功课、早睡早起等各种好习惯,但他们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有大人的陪伴一起做这些事。也许有的人会抗议,以前我们不也是这样长大吗,但想想,那个没有手机和网络的年代,娱乐活动和诱惑也不像现在那么多吧。在这么多诱惑的环境下,要怎样培养孩子从自律到自由这件事情,这是大人要看重的事。” 【教师说话术:与其说“你必须”不如说“你可以”】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方面,教师不妨让学生写下全年阅读计划,定下今年想要阅读书目的数量、具体的行动或执行方法,让学生自我鞭策。 面对学生,老师的回答很重要,用“你可以读5本书”会比“你必须读5本书”更好,重复地说,好让学生觉得“他可以”。 当来到年中复查时,假设学生脸带羞愧说自己最近很忙只看了3本书,老师可不必急着追究没达成目标的原因,多鼓励学生:“很好啊,你都已经看了3本书。”适时地鼓励和赞赏他们的努力。反之,假设学生自信满满地表示自己上半年已看了9本书,下半年多看一本就能达成目标,这时候老师可以鼓励他们把目标再调高一些。 如果老师觉得学生喜欢看的言情小说水准不高,那不妨给学生推荐些类似而又高层次一点的书目,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慢慢提升和拓展,不要否定学生看的书,避免在言语上看不起学生。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