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原生家庭

没有完美的父母,自然也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我们能做的,就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温柔平和,善解人意的父母,为我们的孩子开创一个健康的原生家庭。 老妇人:笨的,快点! 老妇人:@%#,你给我快点滚过来,推个东西都推这么慢,你有鬼用?快点啊@%# 年轻女性:没用的人,我们坐飞机都坐了十多个小时,累死了,他还慢慢,真的是没脑,推过来啊! 老妇人:oi,死蠢!滾过来啊! 一老一少,应该是俩母女,两人用流利的英文、高昂的声调,激烈的表情在午夜时分把机场当成了自己家似的,对某人喊来喊去。 所有人扭过头去看向那对母女,我心想被辱骂的应该是可怜的女佣吧。 虽自觉这样看人家很不礼貌,但就好奇发生什么让那母女俩暴跳如雷。不看还好,一看哪是什么女佣?她们厉声辱骂的,是一个长得斯文瘦瘦的老头子,我被震惊到了。 俩母女还在骂骂咧咧,老头子脸上平静,目不斜视也不说话,就缓缓推着装满一车的行李箱,慢慢走向母女俩身处的出租车柜台。我一步三回头,被外子拉着离开,叫我别看…。 我心里一直在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他们是怎样的一个夫妻关系我不知道,也不能随意下断言,但他们养出会对父亲口出恶言的女儿,这点倒是可以让我们去自省自己的。 我曾在谈原生家庭的课题时说过,在原生家庭中经常被打骂的人,自己成为父母之后,会有很高的概率也成为一个打骂型的父母。 这种重复父母打骂行为的大人,其实是潜意识中将小时候积累的负能量进行释放,让人不解的是,这些大人为何要将过去的不幸加附在自己孩子身上? 其实,他们有时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果大人不能够充分觉察并努力改变,这种模式就会不自觉的在一代又一代中传递,让自己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大人。 如果把家庭看成一个三角形,每条边就代表着父亲、母亲和孩子(家庭铁三角:父、母、子),在这个三角形中,每条边都代表着家庭成员间的各种关系,例如:父母、母子和父子。 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应该是,“夫妻关系”、“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爸爸爱孩子,必定通过爱妈妈来实现,而妈妈爱孩子,也必定通过爱爸爸来实现,这样才能构成稳定的三角形。 这里分成三个常见的家庭三角形关系类型: 第一种:夫妻关系亲近融洽,给孩子均等的爱(全等三角形) 夫妻之间的感情比亲子关系来得更重要。夫妻关系和谐能让孩子在良好,健康的环境成长。同时夫妻如果可以给予孩子均衡的爱,孩子可学习到男性和女性形象,清楚自己的定位。 第二种:夫妻关系较远,与孩子关系更近(不对等三角形) 夫妻关系一般,会到孩子那里寻求爱和安慰。孩子较被溺宠、过度保护和干涉。 第三种: 夫妻关系完全靠孩子维系(不对等三角形) 夫妻关系距离更大,问题更明显,孩子甚至成为夫妻的阻碍,且更极端的被宠爱。 我假设(虚拟情境)是机场那段母女连盟指责丈夫/父亲的片段,很明显铁三角是偏向母子关系,远离夫妻关系。 母亲应是家中主权者,夫妻关系严重不平等导致母亲倾向女儿讨安慰,而女儿则通过母亲得到比父亲更大的权力。俩人的联盟坐实了倾倒一方的三角,拥有同样资格可以指责男方。 在这里的家庭关系只出现了母子关系,没有或只有一些的夫妻关系和父子关系。所以妻子可以在大众场合、女儿面前辱骂丈夫,贱踏丈夫的尊严。而女儿也可以插着腰无尊卑的指责着父亲。身为丈夫/父亲的男人也全然接受被对待的方式,允许之发生。 我们借此反省自己在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三角形,有不平衡就得调整之。 在夫妻关系里,我们每个人都各自背负着各种原生家庭的包袱,颤颤巍巍地往婚姻之路迈进,谁也没学过如何当对的夫妻,对的父母。 因为没有完美的父母,自然也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我们能做的,就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温柔平和,善解人意的父母,为我们的孩子开创一个健康的原生家庭。 在夫妻、育儿路上,我们共勉之。
3月前
于上个月4月份内凭电影《金手指》6度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梁朝伟,到底个人背景如何?他到底有何能耐可以达成今时如此成就的呢?现在就从他的占星本命盘中,窥探出以下5大重点方面的星象讯息哦! 1, 个人能量 他在小时是挺活泼好动的,这对应了他的双子座水星能量。 再来,太阳入巨蟹座的他,喜欢宅在家里,鲜少像其他某些艺人那样到夜店、娱乐场所等去找乐子。 那么,难道他就没有自己的生活乐趣了吗?其实是有的,他的月亮入金牛座,但凡可以给到他安全感、踏实感、舒服感、五官享受的人事物,他就会感到满足和愉悦。就好比说,4月尾梁朝伟在德国拍戏期间在街头上吃雪糕,直呼: “没雪糕,没人生!” 。 然后,他的金星入狮子座,让人总是感觉到他的迷人的魅力,哪怕他完全不做声,只是一个眼神投射过来,他人往往会被电到。 2, 原生家庭影响 原生家庭影响他很大。 根据报道,小时候父母亲每天争吵令到重视家庭的他变得沉默孤僻起来,进而沉郁且自我封闭,拒绝与人沟通,触发了社恐倾向。 甚至是,他很少饰演父亲角色,与他的童年阴影有关,因此他一直抗拒演父亲角色。 他觉得他有他父亲的特质,这一块直接完美呼应了他占星本命盘中的凯龙与太阳三分相这组的星象能量。一来,他父亲是个重大原因触发了他的小时创伤(太阳三分相去到凯龙)。二来,他的小时创伤影响了日后的自己(凯龙三分相去太阳)。 还有就是,他星盘中的凯龙也跟代表沟通的水星有四分相相位。这意味着,小时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创伤,也直接影响了他的沟通,以致他难以表达自己(甚至是包括遇到状况时他压根儿不想表达、不想为自己发声等都有可能)。从他鲜少回应媒体新闻、流言蜚语中,可以佐证这一点。 所幸直到 2021 年,梁朝伟终于在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尚气》中饰演男主角的父亲文武。他解释说,那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这个年纪的他已经跨越了心理障碍,便可演更宽阔的角色。 这其实非常可喜可贺,也对接到了占星中的凯龙的转化与蜕变能量。人生的历练和感悟,将有机会帮助我们每一个人也跨越过自己的内在关卡、小时家庭创伤的考验。 3, 社恐课题 接着就是关于社恐这一块,在众多香港艺人、明星里边梁朝伟还真的是数一数二的出名。 在各个媒体的视频、图片中都可看见一向不善交际的他,经常在公开场合出现不知所措、表情羞涩、甚至尴尬的模样。在他开启社交 app“抖音”后发布视频,称自己一直以来都是靠着微笑、挥手和比心来克服社恐。 正如以上第二点提到的,社恐跟他小时原生家庭创伤有直接关系。巧妙的是,在他星盘当中,他的凯龙星竟然跟代表隐藏自己的冥王星有对分相相位。简单来说,那就是小时原生家庭创伤导致他隐藏自己起来。相信他内心深处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心声、心思、深层情感、情绪甚至是秘密,这些都是冥王星带着的关键词。 不但如此,他的金星本来是入狮子座,照理来说他本该是会高调展现自己、进而游走在众人之中变成社牛才对,而不是社恐。 深入地剖析,原来代表限制、恐惧的土星跟他的金星产生对分相相位,以致限制了他的社交能量。 4, 与伴侣刘嘉玲相爱相处 然后,他的婚姻也是有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这吻合了他星盘中凯龙跟入狮子座的金星呈现150 度相位。而且,在他的 三段情史(曾华倩、黎美娴和刘嘉玲)中,三位都曾是 TVB 花旦当中。这也对应了他的伴侣(金星)具有引人注目、耀眼的特质(狮子座),所谓花旦便是如此。 然而,要说当中最引人注目、最耀眼、堪称最有女王风范(狮子座能量)的伴侣就非刘嘉玲莫属了。社恐的梁朝伟在 1989 年与以社牛著称的刘嘉玲,因合作舞台剧《花心大丈夫》开始交往,更在 2008 年结束爱情长跑,在不丹这浪漫国度举行了婚礼。两位影帝影后到现在已一起度过逾 30 年人生的高低起跌。这何止呼应了梁朝伟星盘中的狮子座金星能量,更是对应了另一组星象能量 – 北交点合相金星。 北交点与今生方向有关,这意味着他与另一半一起携手去走好走满今生。 那这里就祝她们白头偕老吧! 5, 用眼神演戏 最后,根据维基百科,大导演李安是这么描述的:梁朝伟是天才演员,是导演的梦想。他那一双忧郁沧桑且深邃迷人的眼睛,被香港传媒称之为“电眼”,不少影迷为他着迷。即使在《伤城》电影中戴上眼镜的梁朝伟,双眼依然是充满了沧桑。 另一导演王家卫更曾说过,梁朝伟无需语言,靠眼睛便能传达一切。 导演尔东升也称赞说:“梁朝伟他坐在那里,用静态的身体语言就能演出沮丧、伤感、悲哀等差别很细微的情绪。你让他演哭要说清楚是哪种哭,不然会翻脸的,厉害的演员会有一百种哭法。” 说到这里,就可以从他星盘中拉出相关的星象能量讯息了。其一,凯龙跟木星合相在双鱼座。木星具有放大功能,双鱼座跟梦想、想象、艺术、无边界、任何可能、受伤情意结、悲伤、情绪等有关。简单来说,从各大导演的描述中,已可见到梁朝伟已经把自己的星盘能量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二,凯龙与木星齐齐跟海王星有三分相。而海王星的特质则跟双鱼座一样。使得他以上的气质与特质双倍展现出来。其三,凯龙与木星,连同海王星则跟代表他自己的太阳有大三角相位,自然示意着他都在演自己而已,而且他的水元素能量极致饱满。水元素饱满,意味着他的情感充沛、内心戏澎湃。你要他演绎出什么样的内心转变、切换、层次感等等,他都能够驾驭得到。当今可以跟他旗鼓相当作比较的香港顶级实力派演员也许为数不多。 其四也就是最后一项,跟冥王星与海王星的六分相相位有关。正如上述第三点(社恐课题)中提到的,冥王星是代表他的内心深处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心声、心思、深层情感、情绪甚至是秘密等。若以正面特质来看,冥王星可以代表人生试炼后最深的领悟、意志力等。那么在梁朝伟的演戏生涯里,也恰恰就是他的冥王星,通过六分相相位把能量传输到代表艺术表演的海王星里。他的眼神的戏,所反映的尽是他的人生历练感悟、内心深处的意境。 因此,难怪很多人都说他的一个眼神所表达的情绪、情感意境,已经胜过许多演员的言语演绎。 总括而言,梁朝伟已是演员界的天花板了。他至今抱走了 6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荣誉,还囊括了多个外国电影节、电影奖中最佳男主角奖项,此纪录无人能敌。而且,现年 61 岁的他比以前活得更豁达、舒坦,常常跟好友们聚会,笑容更是越来越灿烂。已活得平常心的他却有一个心愿,就是再拍一次电视剧。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吧,愿见到影帝梁朝伟在电视剧里飙戏!
8月前
年初七,家里个个都起得早,事因前一晚经过家庭会议讨论,一致同意今天早早开车去寺庙祈福和安太岁。临出门时,在饭厅忙着的我,听到派送报纸的印度大哥摩托声,就叫刚好在客厅的小女儿把咱们家的报纸拿进屋。调皮爱捣蛋的她,因为懒惰绕过沙发把报纸放在杂志架上,就索性在沙发后试图将报纸丢到架子上,却丢不中。 看到她特地去把报纸拾起来,又再走去沙发后面尝试第二次“投篮”,我难掩笑意地说了句“淘气鬼”,就继续整理东西。可这一次小女儿竟然把架子旁的木制小摆设弄翻了,刚好孩子的爸经过,就嘱咐她把报纸放好,还训斥了一顿。 不甘心的小女儿反驳了几句。先生觉得孩子做错事还顶嘴,马上板起面孔,再责骂她,两个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吵起来。在一旁目睹一切的我,不便在此刻出声,只能迅速地把女儿叫上车。 汽车行驶时,我的脑海一直回荡两父女刚才的词语,也在思考如何用温婉的句子让女儿知道她刚才的行为有点过分。但是,当我脑海里的镜头转去先生刚才责骂女儿的语气,我换位思考了一阵子,反而觉得有些言词有点尖锐,而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最近,我也无端端地被先生突如其来的话刺痛。向来脾气超好的他,越来越莫名其妙地突然发火,甚至出言不逊。 刚才的事故,有人不服,有人不当一回事。但是我知道,就是因为在意对方的反应,才会揪心;就是因为在乎对方口中所说出来的话,才会感觉受伤了。一直以来,从原生家庭到有自己的小家庭,我都渴望一家人可以互相尊重、关爱、体谅。然而,这些道理,讲容易,做起来,真的不容易。小时候的我,在三姐弟里,是最不听话也是最让父母头疼的孩子,家里的藤条,用在最多的地方,就是我的身体;沉默寡言的爸爸,似乎把鞭打当成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传统文化长大的母亲则拥有着重男轻女的观念,所以从小,我就羡慕别家女孩可以依偎在妈妈怀抱里撒娇,或是可以与妈妈手牵手一起逛街看戏。而我和姐姐的关系,不知道为什么,打从小时候,咱俩就是互不咬弦,或许是因为性格南辕北辙,又或许是八字相冲,总是不能好好相处,就算现在两个人都有孩子了,也是破不到冰。 所有关系都是相互的 如今,当了妈妈这个角色20年,从最初的虎妈,到孩子进入青少年,大家大多数时间都处在尖锐对立的关系,到现在改善了好多的互动沟通,确实是有如“越过山崖,跨过大海”般,经历了各式各样的雷雨强风。虽然偶尔还是会有斗嘴甚至小小的冲突,但是,大家似乎已渐渐明白和体会,所有关系都是相互的,都需要彼此共同维护和包容。 最重要的是,我们肯学习和改变,比如装水给自己喝的时候,看到家人的杯子没有水了,也走过去把对方的杯子装满。这,看似小小动作,已足以暖心。又比如,女儿贴心地跟我说,今天她要帮忙抹地,但是想到过两天她就要回去学校宿舍了,我就告诉她家里暂时肮脏一点没关系,先让她把要处理的事做好,这也不失为一种互相关爱的方式。 这么多年来,我深刻地领悟到,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原因。好比我们在原生家庭所受的遭遇,可以警惕自己不要延伸到下一代。从学习自我觉察,到学会提醒自己转换至比较温婉、和谐的方式,来处理和经营这个家,虽然不容易,但是我会一直努力。因为,我很认同这句话:家人之间的相处,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极深,不管是待人处事或品格养成,都有极重的分量。
9月前
因为工作的关系,有机会提前看了《年少日记》。我觉得很好看,也呼应到近期的学习和体悟,所以看完有些激动,还一度在想是不是太久没看电影,才会特别激动。 最后一幕,男主角买了鲜花,沿着楼梯走上天台。慕然转头,看到10岁的哥哥,一如过去乖巧可爱地,出现在身边。 我想,这是因为男主角终于读懂了——当年10岁的年少哥哥,即便懵懂,却透过一本日记,送给了弟弟一份很难拆开的生命礼物——成为一位更好的教育工作者。 “在这段‘被留下’的旅程中,我们艰辛地走着,同时也相信着,有这么一份生命礼物,是他想赠予我们的。”这是之前推自杀遗族团体时整理的文案。 在电影里,年少哥哥送了弟弟“成为更好的教育工作者”这份礼物。在电影外,导演的朋友送了导演一部可以“松动”现今社会文化的生命礼物。 ● 这部电影很生动、轻巧地呈现了这个时代的很多议题——霸凌、学校教育的意义、自杀遗族、社会名利压力、家庭关系甚至教育工作者的素养等等。所以,我相信每个观众,应该会被至少一两个情节所触动。 同时,我感觉导演选择了一个朴实无华的方式带动整个故事,以及展示上面的各个议题。也就是说,导演没有煽情地带动观众去嚎啕大哭,也没有引导观众去怪罪特定的人或事,以让观众可以大快人心地泄愤。 所以我想,这样的不带动、不引导,或许让心中的触动没有了立即转嫁的出口——结果我们“被迫”,在这个没办法流通的空间内,多逗留久一些,然后更单纯与平静(没有太多的悲伤和生气)地,去直视和好奇,这心中的触动。 心中的触动,无法在大哭或泄愤中偷偷溜跑。然后,我们更有机会去清晰地觉察,说不定还找到行动的意愿。 ● 电影告诉我们,孩子在替家庭发病,孩子出问题是因为家庭“有问题”。所以,看电影时,我会偶尔生气爸爸、责怪妈妈,甚至讨厌那个弟弟。 但隐约中,电影又好像让我们知道爸爸的原生家庭更可怕,所以不能怪爸爸,要怪爷爷,但又不能怪爷爷,因为……。然后,继续回推下去,我们就会怪这个社会、国家,再推就会怪整个文化。到最后,电影没有告诉我可以怪谁、怪什么。 这再次印证了,一个悲剧的发生,若只看个人或家庭的话,我们其实就在欺负着当事人。 如果事事都怪社会、文化,有时可能会比较释怀,但有时也会觉得好无力,我们似乎做不了什么。 但也不一定吧,因为上面提到每个观众,多少有一些心中的触动。 也许我们可以——不管被触碰到的是哪一块,我是否愿意,借助这份触动,在生活中做出什么调整。而每一份愿意做的调整,其实就正在“松动”着这个文化。 我们的身上承袭了文化,我们也具备松动文化的能力。或许,这便是我们这个个体可以和这个世界良善互动的一种模式。 ● 带着心中的触动,我看见年少哥哥/导演朋友送给观众的生命礼物。那不仅是一份感动或情绪的流动,更是“松动”文化的一份力量。谢谢你们。 所以,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看完电影后会跟朋友说,这是一部有力量的电影。 (备注:这篇文字里许多概念取自赖念华老师和张春源老师的课堂学习。)
9月前
身为注册心理辅导师多年,常与负面情绪打交道,从业前期放了不少心思在转化情绪上,想要做到由负面情绪转为正面情绪的目标,更期待自己能够帮助求助者连结光与爱。但时至今日我有了不同的看法与体会。 负面情绪真的没有功能吗? 试想想不会害怕的人,会不会失去危机意识,让自己深陷危险而不自知。不会生气,那会不会错过捍卫自己权利的机会,不断的处于被打压并委屈自己的窘境。不会表达悲伤,会不会让他人无法发现我们需要支援。负面情绪背后有其功能,虽然给予我们不舒服的感觉,但如果我们能够看穿情绪深入其中,我们会发现它都在保护我们。 所以情绪不分好坏,而我们对应情绪的行为才有好坏之分。 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误会,大至国与国的战争,小至我们个人对于负面情绪的评价,误会一直存在。如果说年终对于自己的期许,那我想放下的是对立,放下我对情绪的误解,放下我想消除它的执念。我想对自己仁慈一点,如实的面对各种情绪的起伏,游走但不深陷其中。我想单纯的放下与负面情绪的对立,允许它的存在,我就不会需要把全副精神放在与它拉扯或对抗,而能够腾出手来,好好的照顾自己及投入我真正想做的事。 同时我的眼光也不需要因为对立,而一直聚焦在负面情绪上,小心翼翼关注着它会不会出现,而是能够好好的看见身边的美好。个人认为如实的面对情绪,看见情绪的存在,也看见自己的批判,但不无限延伸那自我批评的心理小剧场,那就已经很棒了。 但放下并做到谈何容易,我们其实总是活在过往的习性里,还需面对主流社会赋予我们的评价,更别说原生家庭对于我们根深蒂固的影响。这真的很难,但我想放下对立,需要的是了解,这了解中需要抱有温暖及友善的态度。它可以先从认知上“知道”,再从行为上下手,知行合一,最后才能打从心底信服。最重要的还是让自己一步一脚印的实践与落实在生活中啊!我们共勉之。
11月前
今年我最想放下的事,是停止无谓的内耗。向来都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内心总在纠结到底该不该做,做了又反复琢磨自己的决定,心才会累。 从小我就是个父母亲眼中乖巧听话,永远省心的小孩。我没有梦想,也没有目标,过一天算一天。直到19岁那年我毅然去了中国留学,与外子邂逅结婚生子,我的人生才有了意想不到如抛物线轨迹的起伏。 或许是长期离家在外缘故,又或者是我已经不再是当年唯唯喏喏,渴望得到父母认可的小孩。我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渐行渐远,特别是与父亲互动,仅剩下无关痛痒的话题,下意识总避开他话当年的光景,因为那曾经是伤害我最痛的自私,家人被牵连,也付出惨重的代价,然而,大家的表面就像湖面上的水般平静,没事发生一样,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 过去10年里,我思想从未停止过挣扎,不断地在跟自己交战。一方面说服自己,何必跟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较劲;偏偏不听使唤的脑子却像旋转的跑马灯,时不时蹦出一些过往一幕幕伤人的话语,心里久久难以平复;另一边,又为自己无法尽心尽力,周全兼顾外家而自责不已。偶尔,羡慕身边友人,一提起自己父亲内心充满力量的那种底气。 直到今年4月,夜里接悉父亲入院消息,隔天匆匆买了机票返乡。在医院,眼前一副瘦骨嶙峋身躯被绑在病床上,双手插满吊滴管子的伤痕,身上的衣服因动弹不得都被掀开。妈妈见我来,解释父亲刚清醒过来,发脾气闹出院,乱扯针管,床单上都沾了大片血迹。这时候病床上的父亲脾气暴怒,是为给别人添麻烦而懊恼,是为自己的无助而掩饰,向来傲骄的父亲渐已老去。这一刻,我瞬间释怀。 好好的跟自己和解,接纳自己不足的事实,肯定自己的付出,是接下来需要修炼的一门功课。我这十多年来的努力,是有被看见的,妈妈这样告诉我。允许自己情绪波动,允许父亲迂腐的想法,更重要是允许自己,面对父亲提出无理要求时,有不听话的选择。唯有不预设他人想法,放下臆想未发生的情节,好好度过每一次的相聚,才是善待自己最好的礼物。
12月前
主持人你好, 我为了我的原生家庭觉得好辛苦啊! 我爸爸中风卧病在床有一年了,需要人照顾,妈妈是个很依赖的人,他们都70多岁了;弟弟一家人跟爸妈住。 我有自己的家,不过,我每天都会安排时间去照顾他。每天两头跑,从早上5时起床忙到晚上12时才能休息。我的时间好像还是不够用,我太累了。 弟弟和弟媳一点都不帮忙,他们都以做生意没时间为借口,把照顾爸爸的责任全部推给我。他们说我没工作,最适合照顾爸爸。 最近我觉得这样一个人承担不是办法,提议暂时送爸爸入养老院,费用由我们姐弟俩分担。我弟弟一口就拒绝了,说如果爸爸要送进养老院费用他不承担。我感觉弟弟很自私,没责任,把所有苦活让我一个人承担。 主持人,我是家庭主妇,我有4个孩子,两个大孩子读大学,两个小的读中学。我老公一个人做工养一家人。我一个人要照顾两个家庭是很辛苦的,老公的收入除了给家庭,也分担一点我爸爸的费用,我们没有能力独自承担养老院的费用。 弟弟不愿意分担,我太累了,我感觉自己两头不到岸。我不懂要怎么做,我承担不起,我要怎么办呢? 无助的女儿上。 无助的女儿: 建议聘钟点看护减轻负担 你好!感谢您的来信。从来信中的叙述,能感受到你的身累,心更累。即要照顾自己的家庭,现在还要照顾生病的爸爸,辛苦又吃力,的确是蜡烛两头烧。 这一年来,你尽心尽力为家庭付出,愿意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非常值得赞赏。你想要好好照顾生病的爸爸,但是身心疲惫,却没有人可以伸出援手,在经济方面又得不到弟弟的配合,所以感到无助、失望。 现在的你,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主动写信寻求帮助,从这里可以看到你想处理问题的决心。 向弟弟坦白自己难处 如果养老院的费用令你觉得负担很大,不妨考虑聘请钟点看护。钟点看护能协助减轻工作,让你有休息的时间。毕竟一个人要兼顾两个家庭,确实很累,你可以尝试好好跟弟弟商量,谈一谈关于聘请钟点看护的事,请弟弟帮忙分担费用,向弟弟说明自己的难处。 毕竟先生一人工作,要承担家用,又要负担爸爸的费用,压力确实蛮大的。而自己每天两头跑,时间不够用,已经坚持了一年,无法继续苦撑了。万一有一天自己垮了,谁来照顾爸爸? 你是个孝顺的女儿,愿意照顾生病的爸爸,但也不能把自己绷得太紧,要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 让母帮忙分担照顾病父责任 信中提及你的妈妈也跟爸爸一起住在弟弟的家,不妨尝试与妈妈进行沟通,表达你的感受和困境,说明你的疲惫和需要帮助的情况,鼓励妈妈协助一些简单的工作,如:准备食物、喂爸爸吃饭、陪伴爸爸,帮他洗洗脸、擦擦手之类的。 当然如果妈妈愿意,也应该多赞赏妈妈的付出,建立妈妈照顾爸爸的信心,不要让家人对自己养成依赖的习惯,大家应该共同承担,各司其职。 与家人相处过程中,我们也要认清自己的界限,尽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的部分。其他人的部分或是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无需强求。例如,你可以明确地告诉妈妈和弟弟你可以照顾爸爸的时间和时段,跟他们商量,请他们在其他的时段来帮忙。 你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也有自理能力了。或许可以尝试逐渐放手,让孩子学习独立,帮忙分担一些家务,这也是一个磨炼他们的好机会。 有你这位好妈妈作为榜样,能让孩子学会乐意承担家务,学会照顾家人。这样一来,你也能有喘息的空间,安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照顾者,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与照顾好他人是一样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空间,遇到心烦的事,不妨找朋友诉苦,或是拨打电话到辅导机构向辅导员倾诉。 在照顾爸爸这件事,你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照顾爸爸之余,也要好好爱自己。 祝福你! 主持人上。 ■小启: 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不愉快;人生的道路上,偶尔会跌倒、甚至受伤。《让心亮起来》愿意听你的细诉,并安排辅导机构为你排忧解难。 读者无论在亲子、生活、学习、职场、家庭、爱情、友情、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扰或感到迷惑,都欢迎写信来交流,寻求心灵咨询。 不过,《让心亮起来》并不是一个来函必答,有求必应的专栏。主答机构有绝对权力拒绝答复不宜在报上讨论的议题,或是性质类似的问题。希望读者予以谅解。 来函请寄: 《让心亮起来》负责人 12,JALAN MAJU, TAMAN MAJU JAYA, 80400 J.B. JOHOR. 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新山佛光咨商室(佛光山新山禅净中心) 地址:48, Jalan Sutera Merah 2, Taman Sutera, 81200 Johor Bahru. 心灵专线: 1)017-289 0635 2)017-289 2134 3)017-289 3250 开放时间: 星期二至六 7.00pm──9.00pm 星期日 9.30am──11.30am  
1年前
2年前
和先生确认恋爱关系后,我们第一次出游日本。当时小姑给了我一些日币,托我在日本买某牌子的保温杯。 当时和先生两人都没什么钱,算是穷游日本,每一顿饭都在便利店解决。但日本就是这样一个衣食住行都很人性化的国家,便当零食选择繁多,即使餐餐都吃便利店,我们还是很尽兴。 我是一个受人所托就心心念念要完成任务的人,所以第二天就买了小姑要的保温杯。无奈我这人也粗心大意,在搭地铁回民宿的旅途中把手信落在车厢里了。 我非常恐慌,担心受到指责和埋怨,问当时还是男友的先生怎么办,他却毫不在意,说:“丢了就丢了,跟姐姐说一声就行了,也不必多花钱再买一个。” 对于他的如此反应,我是很震惊的。因我从小就在一个高压的原生家庭长大,我犯的错再小,都能受到来自母亲严厉的指责和往后几天的唠叨轰炸。她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你连这个都做不好,将来怎么做大事?” 不得不说,有这样的母亲,导致我成了一个极度害怕犯错的人,即使犯的错不算什么,都能让我成为惊弓之鸟。这样有好有坏,好的,就是让我变得凡事小心翼翼,无论做什么都要检查几遍;坏的,则是变得过度敏感,容易自卑,觉得自己真的不如别人。 如果和我一起旅游的是母亲,她要是见我把受嘱托的手信搞丢了,肯定又会用最极端的字眼指责埋怨我,然后当晚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会闹得很不愉快。 可当我准备好要接受指责和埋怨时,先生的轻松回应让我在震惊之余也非常感动。当时我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会有这样一个不会把你的错误放大的人。原来这个世界上,会有这样一个人,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不会指责抱怨,反而会鼓励你不要回头,也无需自责,继续往前进即可。 开始认识到世界美好 这对长期受到原生家庭负面影响的我来说,可谓是照进了一线曙光,开始认识到这世界美好的一面。 后来我才发现,不只是先生有这么好的人品,他的家人也是如此,凡事不计较、宽容厚道。能找到这样的家庭,实属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若不好好珍惜,就是我的损失了。 如今和先生已经结婚几年,有一个可爱的女宝。他一如既往地宽容厚道,我们没有吵过架,有矛盾也是他谦让我更多。我感恩遇到他,遇到一个好婆家,内心那个极度敏感容易自卑的小女孩也逐渐被治愈,这就是双向奔赴的健康的感情吧!
2年前
2年前
又是清明时节,我朋友说今年再忙也要抽空回乡扫墓,因为她年底结婚,要把握最后一次帮自己祖先上坟的机会。她深深叹口气说自己婚后就要去拜一些素未谋面的先人,从小疼到大的阿公阿嬷却不能拜。 是啊,华人传统民俗指定外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扫墓,我小时候也听过这个规矩。 我父母都来自同一个新村,他们的祖坟都在同一个义山。每年清明扫墓,会看到两个舅舅扛着烧猪从我家的祖坟经过,我妈和两个兄弟打招呼,跟我说:舅舅们刚刚拜过我阿嬷,现在要去拜你外公。 我问她为什么不去拜自己的爸爸,她笑而不语。 某一年,妈妈娘家和婆家的扫墓日期错开,我就问外婆我们能不能也去扫外公的墓,我告诉外婆自己不曾和舅舅一起扫墓,我想拜拜外公,也想吃那只大烧猪。 外婆说我妈妈不可以拜自己的爸爸,原因是:好仔唔当兵,好女唔行清。不当兵是因为不要战死沙场让家人伤心,这句话的前半段我能理解,但是后半段的不能行清就奇怪了,为什么外婆认为女儿扫自己父亲的墓就不是“好女”,我好奇但当下没有多问。 出嫁不代表原生家庭隔绝 长大后我理解了“外嫁女”这个词,即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媳妇婚后只能祭拜夫家的祖先,扫夫家的墓。传统习俗认为女儿扫娘家的墓会分掉娘家兄弟的福分,所以总的来说女儿上坟,对娘家的影响最大,因此不欢迎出嫁女儿回娘家扫墓或祭祖。之后看外婆对自己女儿和我媳妇的态度,我理解“嫁出去的女儿即人家的人”背后的逻辑,隐含着“娶进来的媳妇即我家的人”的意思,我家女儿出嫁后不能回家拜山,媳妇嫁进来后只能拜我家的祖坟。 在北京上大学时,偶然和同学谈起这个禁忌。同学说中国农村确实有句“女儿莫要去上坟,当心娘家断了门”的俗语,旧时代只有家里男丁断门绝后,才能让女儿回娘家扫墓。也就是这种旧观念,让娘家不愿让嫁人的女儿回家祭祖。再说,娘家有兄弟,外嫁女回娘家上坟扫墓,也等于是打兄弟的脸,说明祖坟没人扫墓,娘家兄弟不讲孝道。 不过我同学也耸耸肩说,中国一胎政策下,独生女也没有其他兄弟好“带衰”,自然就没有什么女儿不能上坟的禁忌了。当年农村人多好办事,一家十几口,当然可以嚣张地制定这种封建又父权的规矩,如今全中国人口老化严重,若长辈还固执地守着“外嫁女”不能回娘家上坟扫墓的老规矩,家里祖坟还有谁来拜? 严守这个“规矩”的外婆已离世多年,可惜妈妈和阿姨们之后都没有主动说要拜自己的家人。上一代人大半辈子活在重男轻女的阴影底,早就习惯成自然,以至于重男轻女思想恶性循环。 想到这里,我马上发讯息给那位即将出嫁的朋友,告诉她如果你想念家人,就回娘家祭祖,因为出嫁不代表要和原生家庭隔绝,你也绝对不是泼出去的水,老旧封建的传统,就让它留在过去。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我们一生有两个家,一个是从小长大的家,另一个是长大后结婚成主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称为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名言: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如果有所领悟,它也许能影响我们一阵子,但不是一辈子。 当中的我们把长大之后的不如意、个人性格问题、婚姻关系人际关系不佳等都归结于原生家庭的创伤,这个说法让许多做父母的心寒,但,事实证明,爱给多给少,对孩子的期盼太多或无视,都可能成为我们生命枷锁。 “你是爸妈唯一的希望,将来我们过得好不好就靠你了……” “为了你,我们省吃俭用,把最好的都给你,你最好命……” “你怎不学学你表哥,成绩好不说,各类比赛项目都有他……” “我们都是为你好……” 这些对话是不是很熟悉?听了有没有特感沉重无力?父母把所有的关注和重心寄托在孩子身上,爱得越重,孩子越难于承受这爱的枷锁。 小时候的何美就在这样的环境长大,自己的父母永远夸来做客的小朋友成绩比她好、长得比她好看、比她乖巧懂事。只要何美稍稍不悦,父母就会说:“养你养得给脸色,去去去,去给别人家当小孩,我们可不稀罕,看谁要你!” 而何美在这重重的约束中变得自卑,没安全感。 长大后的何美,总是唯唯诺诺,委屈巴巴的样子。她的学科、工作甚至男友都是父母给选的。她虽不是很愿意,但从小恐惧被父母遗弃的刻骨铭心的印记让她习惯了不去反驳,慢慢选择了妥协、顺从,让父母认同她是懂事、听话,然后失去棱角,成为父母想要的好孩子,可是却一辈子都迷失了自己,不知自己要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的成长如果按照大人的规划就可以走向成功,可以省略挫败,但却忘了耳濡目染对孩子的影响力的巨大。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听见,深深刻在孩子的记忆里,进而成为孩子长大后的人格导航。如果家庭和睦友爱,孩子必定拥有足够的幸福感和对人的善意。如果家庭气氛是充斥着暴力、紧张,孩子则会对人对己缺乏安全感。在人际互动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下意识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自觉中学到的一些言语行为(有些也会反其道而行),然后延伸至亲密关系中。 所以原生家庭的氛围、传统习惯、沟通模式都对孩子的影响强大。 父母需不断学习 说到这,心情也许有些沉重,感觉现在为人父母的我们好像做错了什么,或者父母过去也曾伤害了我们,但我想说的是,我们的父母不是完美的,也没有完美无瑕的家,而我们现在虽有机会不断学习,但为人父母的我们,也还是不完美的。 我们过去没有在自己的原生家庭得到过足够的心理养分,所以不晓得如何真确的、纯粹的表达对孩子的爱,但,如今意识到了它的重要,那么从这一刻开始给孩子无负担、无条件的爱与陪伴,还是不迟的。 我们现在是子女的原生家庭,可以重新创造一个有爱、有尊重、有陪伴的家,终止旧有的家庭模式,为孩子,以后的子子孙孙送上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我们是现在家的塑造者!还来得及给孩子有爱的原生家庭。   更多文章: 陈云娟/女为悦己者容 陈云娟/我将微笑地死去 选对牙刷 满口小白牙 火龙果,明明白白果的心 风扇,呼風唤舒爽 吴娟瑜/生‧老‧乐‧死 父母就是最好的言语治疗师 隐身的宝藏食物——玉米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