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双溪峇甲补选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巫统党员犹如溺水之人,不知道哪一个救生圈,能够救他们的性命。 巫统在双溪峇甲州议席补选无法为希盟争取到马来票,连党员票都流失,这让不少党领袖及基层恐慌,又萌生不与行动党合作的念头。 其实,双溪峇甲补选只是特殊例子,不能代表半岛所有选区都会遭遇失败,比如在埔来、新邦二南、柏朗埃及新古毛补选,巫统为希盟的胜选做出了贡献,而希盟和行动党的基本盘也协助巫统击败国盟。 去年10月的柏朗埃州议席补选,巫统获得华裔选民的鼎力支持,在4个以华裔选民居多的投票站,国阵获得2722票,国盟只得180票;巫统得以获胜,华裔选票是关键。因此,当时巫统和希盟皆认为双方基本盘的结合,是胜选的模式,如今双溪峇甲补选落败却推翻这种乐观心态,这完全是因为心魔作祟。 执政阵营在双溪峇甲补选以更大的票数败给国盟,有多个因素。首先,双溪峇甲坐落在伊党的势力范围,与吉打毗邻,这显示伊党已经在半岛北部建立起桥头堡,连巫统党员也深受影响。 其次,多个课题冲击选情,包括物价上涨、生活压力、削减柴油补贴、机场控股私有化、水供问题和水费调涨。华裔选民也因为多项课题而拒绝投票,加剧颓败之势。 但是,团结政府不算是溃败,因为华人的支持率保持90%,马来选民支持率也维持约23%。如果5000名巫统党员不跑票,胜负在伯仲之间。 事实上,巫统拥有逾300万党员,在很多选区扮演造王者的角色,只是党员跟随反对党挑起的情绪,导致进退失据,毫无方向感。 有几个原因造成巫统基层动摇。第一,缺乏信心。巫统已经历两届大选的惨败,2022年大选比2018年大选的成绩还要糟糕,而且可能还不到谷底,但巫统主席阿末扎希并没有提出任何重振旗鼓的策略,这加剧党员的焦虑,因为再输一次,就陷入死亡边缘。 巫统党员犹如溺水之人,不知道哪一个救生圈,能够救他们的性命。 第二,巫统党员受到数十年来的政治荼毒,认为行动党是反马来人的政党,在国盟的渲染下,更是难以跨出与希盟携手的步伐,因此要他们票投希盟,克服不了心理障碍。 第三,反扎希的党内和党外阵营趁机发难,质疑扎希的路线。例如,巫统哥打丁宜东南镇区部代表大会通过重新审视巫统和行动党关系的提案,该区部主席阿汉峇峇是前卫生部长,他遭扎希除名,无法上阵大选。 如果基层这股情绪发酵,将影响巫统在8月21日至24日召开的代表大会,扎希可能无法再主张 [vip_content_start] 下届大选与希盟合作,必须尊重基层的意愿。 现在也有人挑拨巫统署理主席莫哈末哈山在党选挑战扎希,更换领导层,促成巫统与伊党再次结盟。 但是,巫统的下届党选落在2026年,而且期限到了之后还能因为大选逼近再展延18个月,因此看来扎希还是会再主导下届大选,决定候选人,况且末哈山至今无意挑战扎希,他选择捍卫他的署理主席职。 不过,明显看出,末哈山与扎希出现分歧。在扎希放话继续和希盟合作后,末哈山却表示,巫统无法保证来届大选与任何政治联盟合作,巫统将根据赢得的议席数量来决定与谁组织政府。 摆在巫统眼前的难题是,要单独竞选形成三角战,还是与希盟达致协议,一对一抗衡国盟。前者是巫统必须有足够的实力,能够卷土重来,否则它将在三角战中排在最后,2022年大选只赢得26个国会议席,在7个州属全军覆没是最好的教训。 而且,若国阵、希盟和国盟形成三角战,巫统的马来人支持率无法保持2022年大选的水平,会再下挫,因为巫统与希盟合作的印象已根深蒂固,会有更多马来选民倒向国盟。流失马来票和非马来票,巫统如何生存? 巫统应该依靠希盟的基本盘及稳住党员票,才能够保住柔佛和马六甲州政权,然后反攻伊党的玻璃市、吉打、吉兰丹、登嘉楼政治基地。如果再三心二意、举棋不定,只会形成内耗,消磨信心。 正如巫统副主席佐哈利所说的,党员无须对巫统与行动党在团结政府中的关系而感到害怕。克服不了心魔,巫统会在国盟的攻击中,继续沉沦。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实质上的“搞好经济”,必然牵涉难免会有阵痛的经济改革。此次选举,人民似乎还是以选票否决了目标性柴油补贴的改革。为了选票,这类改革,何去何从? 双溪峇甲补选,华裔选民明确以不投票,对团结政府表达了明确的抗议。安华上台过后,著名评论人黄进发教授,就多次提出“我懒得投票”党,将左右选举成绩。 过去数场州选与补选,因为其他因素,可能已经出现选民放弃投票的趋势。但是,从规模,以及实际影响,都未及双溪峇甲补选显著 。 有分析指出,即使华裔选民维持一般补选(非大选)的投票率,希盟还是会败选,只不过不会出现国盟多数票翻倍的惊悚画面。 由此判断,华裔选民此次的行动,可称得上是“精准教训”。在“单一选区多数决”的制度下,输一票也是输,输4267票也是输。 事后孔明,从华裔选民角度,可能局面其实是以下两个: A: 输了议席+传递选民心声 B: 输了议席+没有传递选民心声 如果此次华裔选民保持以往铁杆支持希盟的投票积极性,出现的可能就是局面B。希盟以一千多票败选。 如果局面是B,选后检讨时,团结政府会感到震惊。他们会发现,尽管自身掌握执政优势,以及安华在文化以及宗教论述上,多番讨好马来人,可马来选票竟丝毫没有回流?华裔选票却还不离不弃?计算利害后,团结政府为自保,即便情非得已,但未来还是得释放更多讨好马来人的动作。 若选举局面是A,避免以上的发展,实属万幸。而且,局面A或B,同样都是输掉议席。对于仍支持希盟的华裔选民角度,差别是输得“比較值得”,还是输得“更加彻底”的差别。 补选成绩出炉,几乎是第一时间出来发布评论的,是公正党拉菲兹部长。拉菲兹没有表达“虚心受教”的客套话,而是直接点出,非巫裔没有出来投票。 如果是政治评论员出来这么说,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拉菲兹这么说,就很难不视为其正在“检讨选民”,或是认为“华裔支持希盟 = 理所当然”。对于刚刚教训完希盟的华裔选民,此举无非是在火上浇油。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华裔还是要感谢拉菲兹无意中带的风向。如果这次选举成绩反映,华裔选民扮演最重要的角色,那希盟是不是 要有所表现,回应华社的不满? 以上分析,当然有很大的问题。 华裔选民“精准教训”的前提,是他们很确定,成绩会是如此。 回顾选前,大多数的分析都认为,这次的双溪峇甲补选会是“五五波”,没有预测伊党大胜。所以,选民大概率不是因为“反正会输”,乘机以更洪亮的方式传达不满。 细思极恐,华裔若不是要“精准教训”,那其实就是要把希盟“往死里打”。虽然,他们也未必是对希盟整体上、原则性的否决,而可能是针对最近一些特定议题有所反应,如:目标性柴油补贴、槟州水费涨价、水荒问题等等。 但是,选举结束,选民退场。各种诠释选举结果的人们,成了故事的主角。左右往后政局的,可能还是这些事后诠释对更广大选民的影响。 比较主流的诠释是如此:面临华裔选民的“精准教训”,希盟要“虚心受教,洗心革面”(废除种族性,以及文化保守政策等等)。 只是,同样的期望,或许也在友族社群出现:面临马来选民持续支持国盟,希盟要“虚心受教,洗心革面”(更坚定捍卫土著特权,断绝与贝莱德的交易等等)。 所以,既要讨好华族,又要讨好马来族,谈何容易?结局可能就是两边不讨好,两边不是人。 “精准教训”过后,华社期待值高了。毕竟,打了孩子,孩子就要尽快“改进”。不然简直就是顽冥不灵,必须以更大的教训伺候。 国盟及其支持者,当然乐见此情形,各族对各自族群本位的诉求期待值,势必也将提高。这是因为,各方面尽情挑剔,就可以让希盟回应不暇。 例子马上就有。安华承诺,吸纳所有SPM靠获10A的学生进入大学预科班。这原本是好事一桩,虽然离开公平分配国立大专资源,依然遥远。但是,急不及待炒作上诉失败个案的做法,就是想以挑剔,进一步让希盟陷入信任赤子。 种族性的讨好不行,希盟可否在经济上求好?理论上,超越种族,搞好经济,才是走出困局之道。这也几乎是老生常谈。 但实质上的“搞好经济”,必然牵涉难免会有阵痛的经济改革。此次选举,人民似乎还是以选票否决了目标性柴油补贴的改革。为了选票,这类改革,何去何从? 政治是一个观感的游戏。选民情绪一被带动,不满就会如脱缰野马。可能的发展,华裔选民会从“精准教训”,走向“往死里打”,甚至杀红了眼。
5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