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音

(新加坡16日讯)五旬印裔妇自小就学华文,如今教导异族基础华语课程,在社区积极推动华文华语,已有50多名异族同胞受益。 《新明日报》报道,50多岁的莉莎从事会计教学工作。她说,父母对语言的热忱让她和兄弟姐妹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华文,5岁就开始学习这个语言。在小学上华文课的时候她也是唯一的异族学生,一学就学了10年,直到完成O水准华文考试。 莉莎告诉记者,华语的发音和一些字的写法对她而言有时不易掌握,所幸父母和老师的帮助让她克服障碍。 “我的老师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她会确保我发音准确无误。记得当时我坐在课堂前排,每次需要答题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指明让我回答,给我很多练习咬字发音的机会。” 莉莎接受访问时,全程都能以流利的华语作答。 谈到为何会在榜鹅的民众俱乐部教华语,就得从冠病疫情开始说起。 2022年疫情期间,许多人仍在居家办公,年长居民也长时间呆在家。也是基层领袖的莉莎认为,如果能让更多异族同胞有办法说简单的华语,就能更好地促进邻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面对英语程度不佳的华人邻居时。 因此,也负责榜鹅21民众俱乐部管理委员会审计事务的莉莎,便建议在俱乐部开课,义务教导异族居民简单的华语。她早前已开办3堂课,约50名印裔和巫裔学员参与,他们的年龄介于10至60多岁都有。今年底也会再开课。 “一些小朋友在学校修读华文为第二语言,所以父母也希望可以学习基本的华语和孩子沟通。” 用华语沟通 中港同事误以为她是华人 一直以来用华语和中港同事沟通,直到对方来新,才发现她并非华人。 莉莎告诉记者,学习华语除了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在工作上也给予她很多帮助。 莉莎任职的公司有多家海外分支,除了电邮使用英文外,和中国大陆及香港的同事通话时都使用华语。由于没有见到面也没开视讯,他们从来没想过莉莎并非华裔。 “直到他们飞到新加坡,来到公司找我开会的时候,才发现我不是华人,他们都很震惊。”
4月前
6月前
1年前
新年期间,远嫁怡保的表妹返乡,她的女儿欣儿第一次以海南方言喊我表姨,并道声新年快乐时,因发音不准,表妹耐心纠正。欣儿马上拿出随身的记事本,记下刚学会的字汇发音。 亲友间若以方言交谈,总会倍感亲切。以前见长辈们围坐一桌以海南方言交谈,我是有听没有懂。认为那是自己走不进的另一次元。渐长,渐发现身边的长者已相继走向另一个世界,有者见面时也多以华语来互动交流。 方言其实就像其他语言一样,若疏于开口,缺乏交谈的训练,久了就会忘掉它的正确发音和语调,往往说着谈着就从舌间不经意地弹跳出自己熟悉的华语来。 很惭愧,我终究没把海南语学好,以至今日的自己成了半桶水,只略懂简单的词汇。我问表妹,为何会想以海南语来交谈? 表妹指了指欣儿说:“是她嚷着要学海南话来和外婆沟通呀。” 自从晚年的姑母患上失智症,性格变得抑郁寡言,语言表达方面日益退化,说话不连贯,常夹杂大量的海南方言,偶尔会自言自语地提起尘封的旧事,思绪变得飘忽不定,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往昔的人事物已逐渐、逐渐地被她从记忆库里剔除,连她极疼爱的外孙欣儿也不例外。 在这之前,12岁的欣儿即使人在外地,会不时地透过视讯与外婆聊天,甚至当老人的语言和行动开始变得迟缓,欣儿仍一如既往地致电向外婆问安,只是沟通的方式与以往不同,两人初时都显得磕磕绊绊,一个是记忆混乱,一个是语言障碍。姑母常把亲人当外人,不是重复同一问题,就是说起一些久远不相关的琐事,有时则以茫然的眼神回应。 然而,欣儿的努力不全然是徒劳的,日子有功,她学会了海南语,也慢慢懂得如何细心地倾听老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孤独。 尽管表妹描述得淡然,我听了感动不已。我知道这不是容易的事,对一个外向活泼的孩子来说,要她静下来耐心地陪一个失忆的老人聊天,当中需要多大的坚持和韧性啊。然而欣儿却说出我忽略的一个事实:“因为外婆疼我,我不想她不记得我。” 把外婆说过的话记录下来 这时候,表妹抬头微笑望了我一眼。我立即明白了她递来的眼神,还有那苦涩的笑容。我想,我们实在不忍心,不愿告诉她这是一种长期多变、难以治愈的病症,我们也许可以延缓病情的恶化,但不管愿意与否,我们都会一点一滴地失去她。我甚至害怕自己说出不合时宜的话,不小心触及孩子纤细柔软的纯真,那些大人正在面临的许多棘手的照护问题,都不该是欣儿这个年龄应去承受的残酷现实。 小欣儿却直接戳破了我虚假的防线,她伤感地说:“我一直都在把外婆说过的话记录下来,她会永远活在我心中。” 她们走后,欣儿的话萦绕心底不散。我想起她那摊开的记事本,一本普通的练习簿,扉页里因为累积的字而温而旧,在字汇和词语的空隙间,是满满的孺慕之情。欣儿不自觉地以这种记载的方式让外婆参与了自己的成长,而那些曾被冷落的方言词汇,也因为一个孩子的爱而延伸,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家里的无线网络出现故障,好几天连接不上,甚是懊恼!于是拨电100号求助。电话一接通便是录音,传来一连串的交待:电讯局的客户服务、查询中心、电讯局网址……屏住呼吸,耐心聆听,直到对方传来:“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加7号,然后按#符号。” 我莫名其妙,为何叫我加7号?重头听一次,还是加7号。我自作聪明,在输入电话号码后加个7在后,对方随即传来:“您所输入的号码无效。”再输入,这次在电话号码之前加个7,但又是“号码无效”!气煞! 致电向朋友求救,朋友叫我不妨听英文版本的,也许较容易明白。于是再拨100号,选择了英文会话:“Enter your phone number and area code.”我的天!原来“7号”是“区号”,我的耳朵是否有毛病?竟然把区号听成了7号。 不甘心,挂了电话,重拨华语版,这次不管它是7号还是区号,把电话号码连同区号一起输入便是。终于,接线员接电话了,问了几个问题后便说要先查账单有无还清,我又在空中等候。 “账单没问题,都已还清。”对方是一位咬字清晰的男性职员。 我向他叙述了我的问题后,他叫我试图把调制解调器(英语:Modem,modulator-demodulator的英文缩写)关掉15秒后再开,我说已试过了,无效。 他帮我刷新系统,依然无法连接。最后的决定就是派技术人员到我家来检查了。当天下午,技术人员终于来到我家,替我解决了问题,我连声道谢,我问他:“如果隔天又有问题是不是直接拨电给你?”他点头,我放下心头大石,不要再叫我拨100号呀! 7号和区号让我摆了乌龙,我不敢说是对方发错音,也许是我耳朵不灵,听错了。不过,7和区的读音的确不同,前者是qi,后者是qu,说的人没注意,会发错音;听者没留意,也会闹笑话。华语发音的确不简单。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