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叶伟章
艺文
叶伟章/从摄影延伸舞蹈,双重刺点载誉重演
《双重刺点》,平台计划于12月中旬所呈献的舞作。初看这名字有点摸不着头脑,为自己的才疏学浅脸红,于是觉得有必要理解一下什么是“刺点”。原来要明白“刺点”,得先从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开始说起。 这位集社会学家、符号学家、哲学家、文学批评家等身分于一身的法国大文豪,曾在其讨论摄影的著作《明室》里 ,把照片的意义分为“意趣”(studium)和“刺点”(punctum)。 “观者在看照片的时候,通常能够刺到他痛处,或让他感动、有感觉的,可能很多时候都是基于当事人的个人经验或成长经历。罗兰·巴特在他的著作里,分析作品里的刺点是如何打动观众、让他感动的。我觉得这很有趣,所以当时负责写文案的陈燕棣提出这名字时,我采用了她的建议。”导演罗国文解释。 《双重刺点》是平台计划2013年的演出作品,相隔11年后的今天重新搬演。 作品的缘起是两名摄影师林伟彬与莫育荣,在一趟摄影之旅中发现镜头下的构图风格独特、极具舞台张力,因而动念想把作品意象延伸成舞台演出。最初是先找舞者,林伟彬因为很喜欢刘铭的表演,所以先找了他,并希望他编舞,刘铭反而推荐了当时刚和他合作过的罗国文。于是,这部舞作,随着国文的加入而呈现了更丰富的样貌。 可以这么说,这部从摄影(意象)出发的作品,因为加入了罗国文作为剧场导演的眼睛与手法,所衍伸而成的舞蹈散发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两名摄影师,两名舞者——刘铭、黄志雄,两支作品〈沙〉、〈相纸〉,两份感动(摄影、舞作)……,“双重”一词于焉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演出不仅入围了第11届BOH金马仑艺术大奖的最佳舞台设计及最佳灯光设计,舞者黄志雄更夺下了最佳舞者的殊荣。 与身体对话 从摄影出发,是否意味着照片这元素会直接呈现在舞台上呢? “2013年创作的时候,确实有想过把照片投影在舞台上,然后让舞者在这意象情景里穿梭,但排练之后我不是很喜欢,所以直接抽掉了。”可即便没有直接地使用照片,罗国文表示作品的画面里依然有使用其意象,他举例:“我在作品里采用了一张面积很大的纸,某些时候那张纸会形塑成照片里的某些形状。” 作为一名剧场导演,跨越到舞蹈界里,罗国文的第一个想法是“有趣”。当然,《双重刺点》并非罗国文第一次与舞者合作,此前就已以导演身分和好些本地知名舞者一起工作,甚至还曾替广东会馆编过舞,因此对他而言可谓驾轻就熟。 “以前编舞家可能会先想动作,让舞者跳,但发展到现在,可能更多会跟舞者讨论一个方向,然后让舞者自己去发展舞蹈语汇。除非是一些专业的舞团,或许会有一套自己的训练模式和固定风格,可即便如此,在编创上他也不会告诉舞者该如何跳,而是通过舞者所学习的身体语汇去发展。” 罗国文表示,这与他训练演员时的想法是一致的。“每个演员都是独特的,他们有不一样的东西,身为导演,我不会去模仿给演员看,让他学我的样子来表演,我觉得那是不对的。” 无论是演员或舞者,都有他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想法,罗国文以这么一种与剧场演员工作的模式来和舞者合作,并不感觉特别困难。 保持舞者生命力 其中一名舞者刘铭进来采访间时,很难看出他经已62岁,身形挺拔,神采奕奕。“体力上的变化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所以需要更多的锻炼。”由于长期习舞,三十多岁时就已感身体有些损伤,因此多年来会坚持依据身体所需持续锻炼和调理。 他把阿斯坦加瑜伽(Ashtanga Yoga)的概念带进生活,近15年来每天晨醒还未下床,就先花1小时以呼吸法唤醒肌肉。 关于当初为何会邀请国文来当舞作的导演,他说:“我们本身已是成熟的舞者,要编舞不是什么问题,所以我建议找一位剧场导演,如此一来就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也能带来不同的元素,我觉得这样比较有趣。” 在刘铭心中,罗国文是很有天分的导演:“他有自己的一套,找他很合适。” 2024年的《双重刺点》与2013年演出版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只选取了〈相纸〉这支舞作。 罗国文说:“我们讨论了一下,想说选择专注于其中一支就好,〈相纸〉有50分钟,从时长的角度会比〈沙〉合适;以成果而言,我也会觉得这支作品是更理想的。” 另外,这次的演出也将增设纪录片环节,约15分钟,内容以《双重刺点》的缘起与制作为主。 演出资讯: 2024年12月19日至20日@8.30PM 2024年12月21日@3PM/8.30PM 2024年12月22日@3PM 票价: RM88(买4送 1) 艺文赞助票 RM150 票务热线:016-867 4838 线上购票:https://www.cloudjoi.com/shows/double-punctum%20%20%20 更多文章: 西北孤鸟/从教育戏剧到戏剧艺术──《你好,契诃夫!》的创作与契机 叶伟章/罗国文,叶伟良强强联手 打造蜂狂闹剧 杨林宜/迁移与存在的无尽探索:雪隆广东会馆成立85周年庆典之系列活动——《zài“异体字”》舞蹈剧场 谭宝婷/职人精神——舞台布景建造师王泰伟(David Wong)
7天前
艺文
艺文
叶伟章/罗国文,叶伟良强强联手 打造蜂狂闹剧
《蜂》,一场幽默、血腥、疯癫的人间闹剧。 “平台计划”与“W Productions”将于今年11月下旬联合打造年度钜作《蜂》,其来势之凶可由以上那么一句宣传标语里窥见一斑,幽默、血腥、疯癫,在这些充满张力的情绪里,想当然耳末了闹剧也必然不会只留下寂寞。 当看见此剧导演为罗国文时,就更加确定了这样的推想不会有误,相信熟识这位导演的人都会有同感。 “这部戏不只是单纯地‘玩’,里面还有很深刻的人性刻画,罗国文做的戏一定不会流于表面,会有深入的内涵,但却是以观众看得明白且享受的方式来呈献。”《蜂》的制作人叶伟良说。 思考的舞台 《蜂》的原著出自日本科幻小说家筒井康隆短篇小说选集《变身群岛》(メタモルフォセス群岛)里的《互扯》,后由日本鬼才剧作家野田秀树与爱尔兰剧作家Colin Teevan共同改编。 故事叙述“一个平凡的上班族,他努力工作,照顾家人。某天下班路上,有个从监狱逃出来的囚犯闯进了他的生活,绑架了他的老婆和小孩……” 罗国文曾导过的一部作品《赤鬼》,即出自野田秀树的手笔。“我听很多人提过这部戏《蜂》,但一直不曾看过。后来我看到这部戏曾在台湾上演,于是便通过台湾的朋友跟翻译者讨中文译本来看,我读了之后觉得很喜欢。这题材和剧本书写方式,都和我以往的戏很不一样。” 然而,那已是两三年前的事了。因为疫情,打乱了原有的步调,以致搁到了现在。 说到疫情,罗国文说,前阵子友人才与他聊到,疫情过后可能大家过得比较辛苦,看演出也不太想去看较沉重的作品。有鉴于此,《蜂》成了一个极为合适的选择。 “戏前半部的节奏,也就是演员与演员的游戏过程里,是有一种‘闹’的,甚至可说有点无厘头,所以当时才会联想到‘闹剧’这一个词,但事实上,演出的后半部就会有点深沉了。 “我希望观众可以更轻松地看演出,但之后慢慢的有些小小的思考。” 是的,思考,我说罗国文是剧场界里的哲学家,他忙摇首摆脑地否认:“这帽子太大了。”但认识罗国文多年,不难发现他无论何者形式的作品演出,都必定会有“思考”乃至“探索”的命题存在,那俨然已是他的创作核心。 而《蜂》,看似嬉闹的背后,究竟又藏著什么课题呢?文案上是这么写的:“每个加害者都有可能是受害者,每个受害者也可能变成加害者。” 罗国文以以巴冲突为例:“巴勒斯坦刚开始的时候或许是受害者,但当他们开始反攻的时候,就已变成了加害者,因为过程中不免致使他人受到伤害。社会里有很多现象,其实都很难确定谁才是真正的加害者或受害者。 “我个人比较关心时事,越来越多的战争事件让我很感触:攻打与反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看《蜂》的剧本时,刚好就直接联想到这些对战争的思考。” 打造共识力量 叶伟良与罗国文的合作,源于2023年的《同栖时间》,当时国文原是找他当演员的。按国文的计划,《同》剧是2020年读剧系列的其中一部作品,后因疫情而夭折。大疫过后,伟良对《同》剧的兴趣丝毫不减,于是决定制作这部演出,并邀请国文担任此剧的导演。 从演员转向幕后制作,伟良是如何考量的呢?“虽然我本身也很喜欢表演,但我很清楚自己的价值,我想更专注于制作人这身分。”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也是2023年正好是伟良的人生转戾点——职场上的变化,让他对未来的路有了更慎重的思考。 话题回到《蜂》,身为一名制作人,叶伟良会先以观众的角度来思考,自己通过这部戏“得到”什么。“首先,我觉得它是有娱乐性的,但剧情的转折却又让它不仅于此,有着一定的深度。可以说,它是一部具备市场价值,且雅俗共赏的演出。” 另外,与导演是否有共识,也是他的考量之一,譬如如何包装、组队、演员阵容等,举凡种种都会影响整个制作以及呈献出来的样貌,因此需确保彼此站在同一阵线思考。经历过了《同》剧的合作,来到《蜂》,显然两人是有一定默契的。访问中不难发现,两人最大的共识是朝“专业”的方向前进。所谓的专业,不只是创作上的专业,也包括了制作的部分。叶伟良说:“我想让参与演出的都能得到他们应有的报酬,想要让戏卖得更好、更远。” 对叶伟良而言,罗国文是戏剧作品的品质保证,他很开心两人有机会合作。很显然,罗国文在叶伟良的心里是个强者。而我,则因这两人的联手,看见了强强组合。 演出资讯: 2024年11月21日至24日 202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 时间: 8:30PM,周六及周日另有3PM场 地点:Dpac 黑箱剧场 售票及详情:https://www.cloudjoi.com/shows/the-bee 更多文章: 杨林宜/迁移与存在的无尽探索:雪隆广东会馆成立85周年庆典之系列活动——《zài“异体字”》舞蹈剧场 谭宝婷/职人精神——舞台布景建造师王泰伟(David Wong) 西北孤鸟/“重新做人”的红姐姐和《十面埋福》的侠义之门
3星期前
艺文
艺文
让雨继续下 对艺术流露自然的探索
《雨》的灵感来源,取材自本地导演Khairi Anwar在2020年上演的剧场作品“24 Jam Dalam 37 Tahun”(37年里的24小时)。故事里,一名37岁男子此生见到父亲的时长,加总起来不及一天。叶伟章看了,很是喜欢,一直把它放在心底。
3月前
艺文
艺文
叶伟章/剧场鬼才蔡德耀,带你走一趟《B-328》意象之旅
理所当然的,空间的使用也成了这演出的特色。如何善用空间的特性,是创作者的挑战,也是现代戏剧里常会探讨的课题。
8月前
艺文
艺文
叶伟章/多感官体验表演艺术,小池博史新诠奥德赛——《奥德赛之魂》
《奥德赛之魂》执行制作林顺兴表示,与其它团体合作提供了探索创作的机会,它可以让你走出舒适圈;当然,也可能会是令人懊恼、沮丧或极具挑战的。
1年前
艺文
艺文
从房间出发 整理你的人生──《房间》ROOM戏剧表演
40岁之后,叶伟章觉得这个纷乱时代真正重要的,即是“简约”。因此在他的剧中,使用的手法亦是他一贯的简约美学,将视听元素减到较低,并期待给观众带来一种质朴的感动。
1年前
艺文
艺文
西北孤鸟/“浮夸”与深沉──《甲虫之梦》的个中真意
两种对立的演剧法混合在一起,是一种实验。实验就要突破单一的方式,就不是保守态度了。但关键不是保守或突破,还是合适与否?有观众反映开始无法将两组表演连接起来,这是挺自然的反应。
2年前
艺文
艺文
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故事──《甲虫の梦》舞台剧
《甲虫の梦》以遗弃为主题,采取双线叙事手法讲述两则截然不同的故事,故事在男子变成甲虫,以及被强暴女子为奔赴幸福而舍弃孩子间交错进行,加上以“谁是谁的梦”贯穿,让人无从分辨真实与虚幻。
3年前
艺文
叶伟章.绿蝶翻飞的季节里,我们说再见
人到中年,似乎不得不接受,原来人生原就有这许多无可奈何。
3年前
星云
种日子的钢索玩家——陈庆佑《种日子的人》读后感/叶伟章(八打灵再也)
初识庆佑,他是马戏团里的钢索玩家。那时我刚进报馆,其中一项工作即负责接待由知名作家张曼娟领军的作家团。张曼娟老师于1996年成立了紫石作坊,那是台湾第一个作家经纪人公司。2001年紫石作坊出版了《马戏团》;2003还是2004年时,“马戏团”成员受邀来马演讲。就是那时,我初遇庆佑。 时隔已久,许多事我早已记不清,不知怎么脑海里却残留了我和庆佑穿梭在美嘉美食中心的画面。美食中心的名字叫“明天”,不过它的明天没有持续太久,几年后就拆迁了。印象中庆佑当时穿了一件背心,反正感觉就是要迎合南洋炎炎夏日的着装。画面里,我看着他的背影;另外还有一帧画面,是我们桌上摆着的烧烤魔鬼鱼。我和庆佑是投缘的,或许,换个说法,庆佑是很平易近人的,我记得当时我说了许多,他有种可以让人安心的特质,暖暖地在身旁烘煨着,不自觉就会卸下心防。 他回到台湾以后,我们继续着各自的生活,并未特别联系,但我有看他的作品,如《小岛的童话食谱》、《礼拜三的糕饼课》,从他的文字里感受他的温暖。 后来,有了脸书,我们即可更轻易地看见彼此的生活。我和他的共同朋友PJ不止一次与我说,庆佑的文字真好,很平凡的事他都可以写得很精彩。我也不止一次点头认同,没说出口的话是——好得叫我们这种资质平庸的自叹弗如。 但如果你看过了他《种日子的人》,就会知道他文字的好、他生活中的惬意,其实都不是凭空降下的。《种日子的人》收录了他10年来的随笔,记录了他生活的变化与心路历程。他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如同松土、撒种、浇水、施肥般,把日子当成了栽植物,用心地过着每一天。于是我明白,为什么日子是种出来的。 读着《种日子的人》,发现自己和庆佑其实有许多共同点,个性上的、想法上的、观念上的;当然也有迥然不同的180度,譬如我绝对没有他的那份冒险精神。40岁以后,我也同样过起了归隐生活,却没有勇气像庆佑那样直接搬到乡下去,唯有厚着脸皮说自己是大隐隐于市。农村生活,并不像李子柒滤镜底下的唯美仙境,庆佑让我清楚明了采菊东篱下的真实样貌,以及所需付出的时间与代价。 通过书与庆佑对话 翻着《种日子的人》,我不自觉就和自己玩起了小游戏——这是独生子的天赋,凡事都可自得其乐一番,一般人未必学得会——因为是脸书的记录形式,所以我一边读着一边期待自己生日的出现。不要问我这样的游戏有什么乐趣,或许你可以自己试一试,看看某一年自己的生日另一个人正做着什么。这种时空平行的画面,让我觉得很有趣,仿佛把电影中的蒙太奇植入了真实的生活里,又或者说,我们都生活在电影中。书读了过半,才终于等着了我的生日,是一篇关于木雕净瓶观音的文章。这结果我很满意,仿佛是扭蛋时刚好掉下了不错的玩具,有种莫名其妙的满足感。 有时会有种错觉,仿佛我正通过这书与庆佑对话,于是我们一起聊了许多。我专心致志地聆听着他的生活点滴,偶尔点头称是,偶尔发出一声微叹。我在月前痛失一名挚友,直至她离开多时,我依然愤懑,依然难以原谅她轻信不该信的人,我坚持她是因此赔上一条命的。然而庆佑通过《种日子的人》,语重心长地与我说:“那是他的人生,我们只能欣赏不能插手。”我怔忡了半晌,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话,许久,才终于在夜里,缓缓地点下了头。 读完最后一页掩上书本时,一股微微的怅惘失落从心底冉冉升起,仿佛美好的相聚又到了暂别的时候。忍不住斟了杯红酒,轻声地说了句:期待下次再聚。
3年前
星云
百格新闻
时间·远方·白乌鸦 没剧情观众得到更多
一场没剧情的戏,让观众想象飞翔,得到更多的感受!本地资深剧场工作者叶伟章睽违九年后,推出新作《时间 远方 白乌鸦》.........
6年前
百格新闻
更多叶伟章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