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登機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時間整理
|
清明後5生肖“運勢旺” 事業、財富、感情皆豐收!
|
峇釐島海陸空全面停運 民眾靜思迎“靜居日”
|
倪可敏:官員將與金寶縣議會溝通 房地部指南容許多語招牌
|
小飛機墜冰湖 父女3人奇蹟生還
|
登機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時間整理
|
清明後5生肖“運勢旺” 事業、財富、感情皆豐收!
|
峇釐島海陸空全面停運 民眾靜思迎“靜居日”
|
倪可敏:官員將與金寶縣議會溝通 房地部指南容許多語招牌
|
小飛機墜冰湖 父女3人奇蹟生還
|
登機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時間整理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清明后5生肖“运势旺” 事业、财富、感情皆丰收!
|
峇厘岛海陆空全面停运 民众静思迎“静居日”
|
倪可敏:官员将与金宝县议会沟通 房地部指南容许多语招牌
|
小飞机坠冰湖 父女3人奇迹生还
|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清明后5生肖“运势旺” 事业、财富、感情皆丰收!
|
峇厘岛海陆空全面停运 民众静思迎“静居日”
|
倪可敏:官员将与金宝县议会沟通 房地部指南容许多语招牌
|
小飞机坠冰湖 父女3人奇迹生还
|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清明后5生肖“运势旺” 事业、财富、感情皆丰收!
|
峇厘岛海陆空全面停运 民众静思迎“静居日”
|
倪可敏:官员将与金宝县议会沟通 房地部指南容许多语招牌
|
小飞机坠冰湖 父女3人奇迹生还
|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清明后5生肖“运势旺” 事业、财富、感情皆丰收!
|
峇厘岛海陆空全面停运 民众静思迎“静居日”
|
倪可敏:官员将与金宝县议会沟通 房地部指南容许多语招牌
|
小飞机坠冰湖 父女3人奇迹生还
|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吃飯
即時國際
澳官員為吃一頓飯 要司機駕公務車446公里接送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運輸部長海倫上月底在假日期間,要求公務司機開公務車,花13小時載她與朋友來回446公里吃一頓飯,此舉遭受各方抨擊,反對黨要求她下臺,與她同黨的州長也不挺!
2月前
即時國際
全國綜合
視頻 | 比手勢“我要吃飯!” 大叔紅綠燈前跪求買蚊香
一名大叔在紅綠燈前下跪,請求路過的駕駛人士幫襯他的蚊香,還比出“吃飯”的動作,讓路人傻眼,直呼太誇張了!
6月前
全國綜合
最新文章
視頻 | 沒手腳也可喂女兒吃飯 父女互動溫馨畫面惹哭網民
殘疾不代表無用,一名男子即使沒手沒腳,必須靠輪椅代步,但他把湯匙夾在手臂上的手錶自己用餐,還能夠像正常人般喂年幼女兒吃飯,父女互動溫馨畫面讓食肆老闆看了忍不住流下男兒淚。
7月前
最新文章
星雲
阿公的路/金睿瑜(峇六拜)
老家最近出現不少出土文物,埋藏多年的寶藏,終於等到識貨的後人。公公婆婆的沙龍照重見天日,摸到照片的質感,我和表妹紛紛直呼:“很有那個年代的感覺!” 整理照片時,我意外找到了一張公公20歲的獨照。那是一張黑白相片,膚色黝黑的公公身穿白襯衫,打了領帶,露出潔白的牙齒,黑白兩色相襯,保留了公公華印混血兒的韻味。相片堆裡還夾雜了一張公公60歲的彩色獨照。照片裡的他仍著白襯衫領帶,但是年輕的銳氣早已褪去,換上一張和藹老人的面譜,朝鏡頭淺淺一笑。咔嚓!我想公公亦不曾預料,這張相片竟然成為自己的遺照,高高地掛在老家的牆壁。我把青年版與老年版的公公獨照並列,彷彿走過了他的來時路。 過往與友人出行,其中一位友人偶爾悄悄地在背後調侃“走路不看路”的路人,“他以為這裡是他阿公的路咩?”我總會被友人的幽默逗笑。一段時間,“阿公的路”不知不覺成為我的口頭禪,諷刺的是,我並不清楚自己的公公究竟走過什麼路? 去年與家人到馬六甲遊玩,紅屋對面的一座橋吸引了我的目光。橋頭設有路牌,我踮腳一看,不得了,我居然站在阿公的路!這橋的命名者大概不知道“Tan Kim Seng”也是公公的馬來文名。恍惚裡,我投影橋身,把“Jambatan Tan Kim Seng”當成自家的橋,從人行道走下柏油路,直到騎腳踏車路過的旅客破口大喊:“小姐,這裡是你阿公的路啊?”我如夢初醒,識相地走上人行道。 公公在我未滿3歲便心藏病發猝死。若按常理,我應該不會知道他的馬來文名。年幼時,我是家裡的小郵差。那時,我與婆婆、舅舅、阿姨與同住一屋簷,郵差把他們的信件投入郵箱,郵箱裡摻雜了許多姓名。自從我學會分辨字母,家人便委任我按收信人姓名分類信件。某日,我收到了一封寄給“Tan Kim Seng”的信函。我猜想,郵差是不是送錯人家。問了在廚房炒菜的媽媽,才知道收信人是公公。 公公不在了,我要怎麼把信交給他?舅舅和阿姨要我把分類好的信函放在電視櫃,他們下班回家便到那裡取信。作為稱職的小郵差,我總要等到他們打開信封的那一刻,才能安下心來。於是,我把公公的信放在供奉祖先的牌位前,用裝咖啡烏的不鏽鋼杯子摁壓信函。如此一來,公公便能讀到他的信,家人對我的行為感到哭笑不得。 那次以後,我認識了公公的姓名。記憶裡,我與公公互動的場景不多,不過,這些回憶卻是影響我很深的事。公公不認同喂小孩吃飯的行為。他陪我吃飯時,總要為一兩歲的我墊高几張塑料椅,拿了兒童餐具幫我把飯菜裝盤,堅決訓練我自己吃飯。若是吃相不好,或偏食,我都會被公公訓話。有一次,我吃飯的時候,不小心把飯粒弄到地上,吃飽後準備從椅子跳下,腳板不小心沾到飯粒。公公見我立在原地不敢動,才知道我誤踩食物。“小心今晚雷公打你!”這是公公對我說過最狠的一句話。長大後我才明白公公珍惜糧食,不願後代浪費食物,所以惡言警告。但是,這對兩歲的我不公平,我根本不知道腳下有飯粒,嚇得我一整晚祈禱天公不要下雨。 幻想像從前一起看動物紀錄片 其實,公公只有在飯桌前才是凶神惡煞的模樣,平常的他對我相當溫柔。晚飯後,我喜歡溜到他的房間,陪他看電視。我還記得公公喜歡看動物紀錄片,我和他坐在床邊,看動物追逐、捕殺、進食,母親為我記得這幀畫面感到深信不疑。也許我比較適合緬懷過去。閒來無事時,我坐在沙發上看動物紀錄片,總會幻想公公坐在我的身邊。紀錄片播畢,公公準備睡覺。他讓我下床幫他摁電視的開關按鈕,電視啪的一聲,我一溜煙跑出房間。 後來,我從公公的病房跑進。我不知道那裡是中央醫院,不懂病房的規矩。躺在病床休養的公公眯眼看我繞著他奔跑。母親說,當時很多人來看公公,但是,他非得盯住我看不可,只因我是當年家族最小的孫女。在醫院奔跑的朦朧姿態,似真人秀節目沒有架穩定器的追逐畫面。我在晃動裡看見公公微微坐起的身子,“小心啊!”動完手術的他以微弱的口氣吐出3個字,可惜我當時候根本聽不進去,不小心跌倒了。 接下來的事情讓我意識到,公公的路,原來是延續我的視線鋪陳而來的。每個下午,公公讓我在老家前院騎三輪腳車,自己在五腳基乘涼。一天當中,我最喜歡祖孫倆的放風時刻。我騎腳踏車圍著前院轉圈,公公徑自咯咯笑。當今社會喜歡以“女兒傻瓜”形容異常疼愛女兒的父親,我想公公如果能活到今天,肯定是不折不扣的“孫女傻瓜”。在他的守護之下,我幾乎不曾跌傷或摔倒。然而,我卻在公公過世的第一天,在同個地點騎腳踏車遭遇了人生第一場“車禍”。 公公的喪禮為期5天,我第一天便拐傷了右腳。由於右腳浮腫,我穿不了鞋子。個性偏執的我不知為何堅持穿上左腳的鞋子,硬是以奇怪的姿勢一上一下地走路,亦不肯光腳丫乖乖就範。這件事成為公公的喪禮趣聞。但凡與親戚相逢,他們總會記得我是喪禮上“穿一邊鞋”的小孩。 18年後婆婆去世在老家設靈,棺木的拜訪位置與公公一模一樣。我抱著兩歲半的侄兒瞻仰婆婆遺容,他用手掌輕拍棺木的玻璃窗時,我想起了當年的自己。我和侄兒一樣,試圖叫醒不會起床的亡者。輕拍玻璃窗,對小孩而言或許是不捨的舉動。公公和婆婆都沒有回應,我放下懷裡的侄兒,也該回到現實了。 回家以後,我買了一本相冊,把公公的模樣收藏起來,彷彿這麼做,我便能珍藏他行過的步履。我和公公的緣分淺薄,僅有3年之長;我們一起走的路很短,卻永遠定格了他的樣子。
8月前
星雲
都會觀點
張淑媚 · 單身有罪?
這個社會,對單身的人實在很不友善,雖說現在時代進步,人們思想也開放了,但對於單身人士而言,仍會不時面臨許多外在隱形的壓力和歧視,比如在外單獨用餐這件事。
10月前
都會觀點
城人小說
珊瑚川·療傷,就要好好吃飯
有人說,倒霉的事一旦發生,就會連續不斷地襲來。
10月前
城人小說
星雲
三菜一湯/薇達(八打靈再也)
邀請阿根廷裔友人到住處用餐。一眾男孩女孩看著滿桌很是訝異,照拍了一輪問題問了一堆後邊吃邊問,你們華人平常吃飯都如此滿漢全席嗎? 我笑說才不。若是平常家庭,多數三菜一湯。若自己獨自在家吃飯,頂多炒個菜煎個蛋,迅速弄碗湯。 那為何是三菜一湯他們再問。是否某種習俗或晚餐標準,如同阿根廷人辦烤肉,必備陣容牛的不同部位,香腸、血腸、蔬菜如青椒、南瓜等、一種名為波羅伏洛(Proveleta)的起司;配菜有沙拉、炸薯條等;飲料方面則有菲奈特比特苦酒加可樂,紅酒等。 我想了很久只笑說不清楚。容我致電回家問媽媽。 結果我媽只說從小到大家家戶戶都如此。 依然學不會煎魚 印象裡無論家中煮食,或在外用餐,桌上總是三菜一湯。一菜一肉一海鮮類,或一菜一肉一蛋,一菜一肉一豆腐,一菜兩肉,兩菜一肉,諸如之類的組合。如今想來其實也很合理,三菜一湯的組合顧及了營養均衡。 也想起小時候常拿湯泡飯,惹得母親責罵,說如此對胃不好。可越被責罵越是喜歡,趁母親轉身把碗中湯添得滿滿,坐到電視機前大快朵頤。又被母親大聲責罵吃什麼飯,那麼喜歡看電視不然吃電視算了。 三菜一湯的神韻,在於菜色不重複不衝突,甚至味覺上得以互補或襯托。若已有重口味如紅燒、糖醋、咖哩等,其他菜色最好以清蒸、蒜炒建簡易處理。當日也不能忽略乾溼對比,其中一道必含汁液,澆上白飯,多多益善。也正因如此,看似平常的三菜一湯背後工夫極多。再簡單的菜色,至少也得在廚房耗上半小時45分鐘不等。種種前置工作,切切剁剁,因烹煮需求,同種食材也得做不同處理,除了爆香三尊姜蔥蒜,其他食材切丁、薄塊、厚片、長條、細絲等等。若涉及煎炸,得準備麵粉、發酵粉、雞蛋調粉槳等。有些食材在前夜就得與醃料一同放入冰箱冷藏入味。燉菜湯水類小火慢燉短則一小時長則整日,才能熬出鮮美湯頭菜肉入口即化。 前置工作後即正式開火烹煮,火候的控制,調味分量及加入時刻也是一門小學問。說來慚愧,煮食數年,我到如今依然學不會如何煎一條完美而不燒焦的魚,常以清蒸或直接送入烤箱處理海鮮類。後來倒學會用海鮮做幾樣冷盤,醉蝦,涼拌酸辣花枝等,都是極簡易卻讓阿根廷友人讚不絕口的必點菜。 三菜一湯煮完吃完照片上傳完,酒足飯飽送客後,就是洗碗。碗筷湯匙刀叉小事情,較累人的是刷鍋子。有時一時失手,焦瘩黏了一鍋。倒洗碗液用水浸泡,待次日處理。有時得知明日沒時間處理,就認命的拿上不上材質的軟刷,邊慢慢刷邊胡思亂想。 三菜一湯,從籌劃到實行,到洗碗收尾。想來頗有人生縮影。若放入心思,多加練習,即使不比米其林大廚水準,也不至於燒燬廚房,總有進步空間。 盼人生無風無浪,平凡如三菜一湯足矣。
10月前
星雲
星雲
母親的背影/孫義善(鬥湖)
母親的背影在我眼裡化了、散了。那一幕凝成一顆小石子,擲在我心湖,陣陣漣漪泛起。 烈陽將微風撕成不起眼的碎片,隨意丟在那個炎熱的午後。“喀吱,喀吱”,我不耐煩地踩著地上被熱得捲了身的片片枯葉,心裡不斷抱怨著母親又一次的遲遲到來。逝去的分秒坐在我的肩頭,一分一秒過去我肩上的書包愈加沉重。 暮色漸濃,晚霞從四面八方趕來。天空像是偷偷嚐了幾口濃香醇酒,雙腮染了幾抹紅暈,醉態微露。母親騎著腳車搖搖晃晃的身影終於出現在馬路轉角。“媽!你現在才到!知道我等了你多久嗎?我的書包很重!”等母親到跟前,我的抱怨與不滿脫口而出。母親不作聲,縱使疲憊沉沉地壓在她的眉眼與嘴角,她還是給了我一個大大的笑容。 夕陽的餘暉溫柔地擁抱那個傍晚。我和母親被黃昏護送回家。 回到家中,家裡黑漆漆、冷清清一片。我顧不上把燈打開,把書包隨意放在客廳的沙發上,便急著回房休息。“今晚想吃什麼?”母親的聲音在門外響起。我趴在床上隨口答著“隨便”。過了一會,她問:“吃魚嗎?”見我一陣子沒出聲,許是怕我不答應,又加了一句“這次絕對好吃的。”前幾天也是吃魚的,但鹽放得少了,味道淡了,我沒吃幾口就找了藉口回房做功課。 “好”,我聽出她聲音裡的小心翼翼與期待,想著不好擾了她的興致,便答應了。不一會兒,紅燒魚香噴噴的鮮美之氣就已從廚房透過門縫飄到我的鼻間了。她還沒把飯菜端到桌上,我已在餐桌等候。 白色餐盤襯得紅燒魚更為美味,不停地刺激著眼裡的“味蕾”。不等母親給我盛好飯,我已夾起一大塊魚肉往嘴裡送。魚肉鮮嫩多汁,魚湯色澤鮮亮,我不禁連連稱讚。“那就好。多吃點,多吃點。”正在給我盛飯的她聽後臉上有藏不住的喜悅與自豪,那是為人母親獨有的自豪感。我接過她遞來的碗,正準備大快朵頤,抬眼一看,才發現她沒盛飯。“媽,怎麼不吃?我去給你拿碗飯吧。”“不用不用,我不餓的,你在長身子呢,你該多吃點。”我一聽便知道她又在忽悠我,工作了一整天怎麼能不餓?她沒來得及攔住我,我就給她盛了滿滿的一碗飯。 餐桌上的掛燈灑出淡淡的黃。她安靜地坐著,手上正拿著筷子細細地給我挑去魚刺。那點黃灑在她身上,為她鍍上一層柔和的光。我把飯放到她跟前,無意間於她青絲中瞥見一根不同。是白髮嗎?我仔細地在她頭上尋找,卻見不著了。“怎麼了?”見我好一陣子一步沒挪,母親問道。“我好像看見白頭髮。”她定了一下,沒說什麼,手上繼續給我剔出魚骨。我不放棄,依然全神貫注地努力在那千千萬萬根黑絲中企圖找出那與眾不同。 許是怕菜涼了,她開口:“別找啦,不就是白頭髮嘛,媽這個年紀了有白髮不是很正常嘛!快點吃飯吧。”我嘴上說好,身體卻是一寸沒動。 想把那刺眼的白給拔去 我對剛才那一晃眼的銀髮莫名地執著。若是找到了,心裡就會泛起苦澀。像是有一雙大手正把玩著我的心,時而擠壓時而撕拉,使得我心萬般難受。但我又想讓自己放心。若是找不到,就證明她還沒老呢,還是我記憶中那個滿頭柔順青絲的媽媽,還是那個年輕的媽媽。雖然這極明顯為自我催眠,但終究能讓我安心半分。 最終還是找到了。 那根銀絲匿在層層黑色髮絲下。 它在微弱的燈光下並不起眼,甚至可以說絲毫不會被注意到,但它又比午後那熾熱的陽刺眼得多,看得我雙目一陣酸澀。那不是純純的潔白,而是在年華一輪又一輪地跑過後褪得混沌的蒼白。 我使勁眨了眨眼,深吸一口氣把鼻腔裡的酸澀嚥進肚子。我抬起顫巍巍的手想把那刺眼的白給拔去,卻又怕弄疼了她,一陣猶疑不定後選擇了作罷。只當沒看見好了。 歲月理直氣壯地把母親曾引以為傲的黑髮帶走,只給她留下白髮,母親卻只是笑著接受,道一句:“這個年紀總是會有白頭髮的。” 我怔怔地望著微弱的光下母親蒼老的背影。當視覺模糊的時候,我只看到一個輪廓。母親的背影在我眼裡化了、散了。那一幕凝成一顆小石子,擲在我心湖,陣陣漣漪泛起。
10月前
星雲
星雲
【島嶼漂流】炸牡蠣咖哩飯/黃薈如
“你要好好吃飯。” 外婆和母親擔心我不捨得過日子,臨行前給我包了大紅包。張生知道我獨處時就會虧待自己,早早預備餐費放在我的小荷包裡。 過日子這件事,我覺得最寫意的就是自己做飯。有自己的廚房,做自己喜愛的料理,品嚐自己用心調理的滋味,生活有了煙火氣才更溫暖。 想要在臺北有個小廚房,得面對兩項艱鉅的挑戰,空間問題和垃圾處理。我嘗試在沒有窗的房間裡設置一個小小料理角落,可惜逼仄的空間讓油煙實在無處可去,只能勉強煮湯和麵條。能煮湯和麵條也算不錯了,真正勸退我下廚的是垃圾分類。臺灣的垃圾分類不只是分類處理,還實行“垃圾不落地”政策,每天都要定時定點等垃圾車才能丟垃圾。我每天只產生一點廚餘,處理起來的時間或許比我做飯的時間還要長,但如果不馬上處理,放在沒有窗的房間裡很容易發臭吸引蟑螂。 雖然無法自己做飯,但飯還是要好好吃的。 溪口街居民多是老人和小孩,日常節奏緩慢安靜,幾乎沒有餐飲店。往捷運站方向走約10分鐘有個充滿舊時代氣息的景美夜市,因附近有景美中學和小學,入夜後人潮湧動,各種飲食店、小吃攤林立。夜市的主要入口處有個非常有趣的古早味遊戲攤,整整一排彈珠遊戲,大人小孩蹲坐在一起打彈珠。景美夜市幾乎不見遊客,大多是臺灣本地人在逛,但食物售價並不便宜,大部分食物也只能打包帶走,不提供堂食。 我喜歡在夜市慢慢逛,看夜裡如春筍般冒出的燈火,看琳琅滿目的小吃和商品,看大人和小孩發亮的眼眸。夜市裡的每個小攤位都像有魔法似的讓人看著就想買來嚐嚐,但吃多了總覺得油膩,甚至有些空虛。 除了景美夜市以外,從溪口街往前直走,經過一個紅綠燈後的景華街有一些便當店和餐廳。平日我也會打包便當,三菜一肉的組合經濟實惠也營養均衡。有時在學校吃,有時在沒有窗的房裡吃,吃得很飽,卻有點寂寞。 某個午後,我無意中走進景華街的“東京廚房”,一間專賣日式咖哩飯的餐廳。餐廳矮矮小小在一角落,推開有些搖晃的木門,店內有一個料理吧檯和幾個小桌椅,每個位置都坐滿了人。我正好坐在門邊面向店外的位置,一大片玻璃窗的對面是充滿市井氣息的公寓。路上來往的人不多,陰鬱的天色彷彿隨時會下雨,路人都是本地人,個個老神在在神色自若。 想點最貴的咖哩飯 我看著手機上的電子菜單,其實最想點的是最貴的炸牡蠣咖哩飯,但手指卻滑向最便宜的蔬菜咖哩飯。一個人不需要吃得那麼豐盛吧?吃不完就太浪費了吧? “你要好好吃飯。” 是呀,我一個人為什麼就不能吃得豐盛呢?為什麼我不能點自己現在最想吃的牡蠣咖哩飯呢?我的小荷包裡有大家給我的餐費,我可以的。 熱乎乎的牡蠣咖哩飯搭配當季蔬菜,咖哩、金黃色的歐姆蛋、橙黃色的炸牡蠣、綠色的生菜和香菜、紫色的洋蔥碎、黃瓜茄子金瓜芋頭地瓜蓮藕,淋上一圈油醋醬,撒上迷迭香……簡直像幅畫的多巴胺配色實在太美妙了。我掉進色彩裡的世界,忘乎所以地享受這份美麗,忘記似要下雨的陰霾天色,忘記擁擠矮小還有一點吵鬧的環境,忘記今天安排得滿滿的閱讀任務。 細細咀嚼每一道食材的獨特風味,感受每一口不同搭配帶來的味覺層次,讓濃郁的咖哩、清爽的蔬菜、鮮美的牡蠣和飽滿的白米飯充分刺激我的味蕾。強烈的味覺滿足讓味蕾以外的感官暫時放空,不禁微微嘆息,焦躁隨著嘆息散去,大腦進入聖人模式,寧靜放鬆。 回神時我竟然將整份咖哩飯的配菜吃完了,剩下實在吃不下的白米飯。老闆娘貼心問我要不要再加一些咖哩把剩下的米飯也吃完,我醉眼迷離搖搖頭,如此已是我的極限。 捧著附贈的柴魚洋蔥清湯,看著窗外的臺北,安靜得像只午睡的貓咪。此時餐廳內的人漸漸散去,我味蕾以外的感官漸漸甦醒,耳邊傳來了桑田佳祐的〈青春廣場〉,輕快復古又有些滄桑。 “老早就回不去那個時候啊…… 在大都會角落孤獨著,大家現在過得怎麼樣?……” 雖然一個人,我很努力好好生活著呢。
11月前
星雲
編採手記
夏靖柔/關於吃這件事
不熟悉的人就不能一起吃飯了嗎?我始終相信第一頓飯決定之後還會不會一起吃飯。氣場不合、口味不合、吃不到一起的人,真有必要“硬吃”那頓飯嗎?若實在拒絕不了,那就放開吃吧,畢竟都到現場了,不能對不起自己的胃……
1年前
編採手記
全國綜合
電召司機接單後惹怒乘客!“他說先去吃飯才來載我”
“兄弟,對不起,我吃了晚餐就去接你!”
1年前
全國綜合
全國綜合
被長輩罵嬰兒不能吃飯要吃粥 “學習育兒知識白費了嗎?”
許多新手媽媽難免會因為育兒知識不順長輩意而遭到斥責,一名女子在臉書群組“Kelab Ibu Mengandung Malaysia”(大馬孕母俱樂部,KIMM)上發帖抱怨,自己就因為喂寶寶吃米飯而遭到身為護士的阿姨批評,讓她感到灰心喪氣。
1年前
全國綜合
國際拼盤
日本人壓力大到廁所吃飯 商場特貼通告禁止
對日本人而言,“便所飯”並非什麼新鮮事,也有不少日媒報道過。日本《J-CAST NEWS》提到,網路上曾經流傳日本第一學府東京大學有張貼過“禁止在廁所內飲食”的公告圖片,雖然後來東京大學職員出面澄清 ,不過日媒表示“便所飯”的確是有些日本人會選擇的用餐方式。
1年前
國際拼盤
星雲
蜜汁燒雞的味道/蔡家傑(汝來)
堪堪下午4點,我才帶著朦朧的眼神,打著哈欠走向廚房找些東西墊墊肚子。“媽!”空氣炸鍋在滴答作響,左邊鍋裡的熱油和右邊的湯煲都冒起了陣陣白煙,洗手盆開著水,沖洗著生菜,一位辛勤的婦人正開始要為今天的團圓飯操勞。她輕瞟了我一眼又把視線轉回到鍋中,對著剛下的肉說:“你昨天是去偷雞是嗎?又到七晚八晚才醒!雞在哪裡?快點拿來,我好砍來晚上吃!” 我笑笑不回應,她最後略帶的笑意證明了她心情不錯,我就繼續叼著餅乾看她的表演,看她堅毅的眼神中帶著的自信與從容。 她先是將碗裡的肉泥捏成一個個丸子,再一個個扔進油鍋裡,彈起的熱油把我嚇退了兩步,她卻從容地走向了空氣炸鍋,打開觀察燒肉的狀態,手拿叉子一時叉一叉,一時刮一刮那片酥皮。感覺油鍋裡的肉丸快糊了,我趕緊吃光手上的餅乾,正要拿起鍋鏟時老媽就閃到了我身前,拿過鍋鏟後一翻——炸得正好!隨即又走到洗手盆快速沖洗生菜,擺上桌面,第一道菜——生菜就完成了,隨菜附上的還有她早已準備的秘製醬料。 走回油鍋前,關火、撈起、濾油、呈上盤子動作一氣呵成,酥炸肉丸隨即完成,就是讓我端上餐桌時少了兩顆。這時她打開了烤箱,我才知道里面有只蜜汁燒雞。這可是往年不曾出現的新鮮玩意兒!眼見她把燒雞取出,我洗了洗菜刀遞上,數刀剁下毫不拖沓,蜜汁燒雞的油脂都留在了案板。我趕緊把盤子遞了上去,把片好的燒雞放上,這些精華可不能浪費。最後我媽才把精力放在湯上,畢竟是她說的:“湯要煲耐啲先會靚啊嘛。” “叮!”隨著空氣炸鍋的響聲我爸帶著我倆姐姐回到了家。 我自覺開始拿碗筷、排椅子,大姐走進來又是不合時宜地拆臺,撇著嘴問:“蓮藕湯、炸肉丸、生菜、燒肉、白斬雞是不是?”老媽子一臉邪笑,也不作答,就默默片著剛從空氣炸鍋拿出來的燒肉。二姐換好了衣服就帶著戲謔的語氣問大姐:“是不是?我都講的咯!”我也知趣,顯然老媽子是想要體驗電影中的劇情反轉。直到她把燒肉片好前都默不作聲,等我盛好蓮藕湯捧到餐桌旁,她才掀開菜蓋——蜜汁燒雞的香氣直撲面門,油光鋥亮的雞皮更是令人饞涎欲滴。這次是老媽子的勝利,她一臉得意的笑容,萬萬沒想到延續十多年的團圓飯菜單居然有了改變。 “全部講每年團圓飯都一樣,吃到‘嫌’了,今年來換一下口味,抓你們的心回來!”老媽子自信說道。 全家人落座,大家就開始吃飯了。我在盯著,老爸第一筷先夾了燒雞,我也就跟著嚐了一塊,不知是不是往年吃慣了白斬雞,今年的這隻蜜汁燒雞特別有滋味。我望向左右的姐姐,她們看著我停頓了一下,再看向老媽子,大姐才伸出筷子來夾,二姐倒是沉不住氣了:“媽,我初三就要跟熊(她男朋友)慢慢搬東西出去了哦。你知道的咯!又要收東西、又要洗洗抹抹那些……”越說越多,越說越急,氣息卻越來越小,直至慢慢停頓。老爸卻扒拉了兩口飯就又跑出去喝酒了,但也不是有什麼情緒,畢竟這其實不是新鮮事,或者說他自從失業後就沒把家人當作新鮮人。 我看向老媽子,眉心先是擠了一下,又緩緩鬆開,口中說的是“好,吃飽了再講”。 一起吃飯的日子不多了 我再看向大姐,用飛舞的眉暗示催她入場,這種情況總是她跳出來打圓場的,但這次不同,大姐還沒開口就被老媽子給堵了回去。 “哎呀,算了算了,難得人齊,就跟你們講一講心裡話吧!哈哈哈哈哈哈。”這笑聲有點彆扭,我們都沒敢回應。 “我也知道你們遲早是要飛出去的啦,一個兩個心野到死!大的啊,整天抱著電話躲在房間,好找不找,找個中國佬,那樣死鬼遠;第二的更死,講下講下就要跑出去住了咯,以後結婚又要跑到關丹死鬼遠;這樣你以後要去哪裡?”我媽冷不防看向我,“照這樣順下來,我就只可以找隔壁村的如花了咯!” “你多幾年也不是要跑出去讀書!不是講讀到博士喔?”老媽子放下筷子,“我跟你們講,我們一家人可以一起吃飯的日子真的不多了,最多再幾年啦,你們信不信?他們都在講什麼‘孩子長大了就放他們出去飛’我都有聽的啊!所以我也沒有管你們,要做什麼就做什麼。可是我很怕我拉不到你們回來身邊了,我要沒有力了。以後可能你們就每年回來一次,甚至人都不齊的那種,這個家就要散了。我想了很久很久,越想越怕,最後想開了,我們努力一點咯!大家努力一點,能回來一起吃飯就一起吃飯。你們講是不是啦?” 這一大段話除了喘氣以外沒有停頓,就像排練了許久,但老媽子溼潤的眼眶又顯得她有些猝不及防。“吃飯啦。”沒等我們回答,老媽子就開啟了下一個環節,我也沒敢抬頭,便繼續扒飯、夾菜,餐桌上至終也只剩下筷子輕碰瓷碗的聲音,蜜汁燒雞也失去了味道。 今年的團圓飯吃得格外地慢,特別是我們三姐弟,但也吃得格外地乾淨。老媽子吃完後就去洗澡了,洗完後我們剛好吃完,在默默收拾,她也不說什麼,就坐在餐桌旁點了一根菸,我們仨該洗碗的洗碗,該抹灶臺的抹灶臺,就是沒人敢回頭看老媽子。 最後,還得是老媽子開口:“你們明天要吃什麼?”我們臉上浮現了笑意,“炸雞!”“藥材湯”“苦瓜!”“什麼人大過年吃苦瓜?”場面又回到了平日裡的喧鬧,除了老媽子變得閃爍的眼神。
1年前
星雲
全國綜合
視頻|母親生前準備的最後一頓飯 女孩邊吃邊哭泣
一名女孩一邊吃飯一邊落淚,而當相信是女孩姐姐的拍攝者詢問她為什麼哭泣時,女孩更是一時悲從中來哽咽哭泣。
2年前
全國綜合
獅城二三事
獅城夫妻遊雲頂 遇2女“賭輸”騙飯吃
(新加坡14日訊)獅城夫妻到雲頂旅遊,遇上兩名自稱輸光錢的女子,好意請對方吃飯,豈料事後才驚覺遇上騙子。 事主陳太太(58歲,郵差)向《新明日報》指出,她與62歲丈夫於本月4日到雲頂玩3天,抵達的第一晚,就去了一家西餐廳用餐。 “當時8時許,我感覺很疲憊,就讓丈夫先去排隊等候入內。沒想到,兩名身材一高一矮的中年女子就接近他,她們口操中國口音,稱一時糊塗,輸光了錢,希望我們請她們吃飯。” 陳太太說,由於丈夫平時樂善好施,加上覺得只是一頓飯,因此4人就一同用餐。她指出,點餐時,兩名女子選擇了價格16令吉50仙的咖哩鐵板飯和印度咖哩飯套餐。 “當丈夫去櫃檯下單時,一名女子還跟過去,再點了一份9令吉80仙的臺灣香腸。 吃飯時,丈夫買了幾瓶礦泉水,兩名女郎也拿走。 “用餐後,她們還要求我們不要對外聲張。” 旅程後回返獅城,陳太太看到朋友傳來的一段視頻,指有中國籍女騙子在雲頂騙飯錢,加上有媒體曝光此事,方才驚覺自己上當。 “雖然不是大數目,但始終是被騙了,讓我感到憤憤不平。” 馬來西亞媒體早前報道,有4名中國籍女子在雲頂專對老人下手,向他們討要飯錢,但隨著事件曝光後,4人悉數被警方逮捕。 一女試圖借錢 陳太太說,吃飯時,其中一女聲稱有一張在本月8日就能過賬的支票,試圖借錢。 “當時我沒有回應,對方或許是看我不為所動,當我丈夫回來後,她再度試圖提起這件事,但被我直接截斷,叫她無需用這種手法來借錢。” 她透露,兩人除了伺機借錢,還詢問她們是否有微信,不排除對方日後想繼續行騙。 疑專挑單身男下手 兩名女子吃了飯後,還在餐廳外搭訕另一名阿叔,懷疑她們專挑單身男子下手。 陳太太指出,兩名女子用餐後就先行離開,當她和丈夫走出餐廳時,看到她們正與一名阿叔搭訕“她們被阿叔拒絕後離開。我過去詢問阿叔,發現兩人同樣要求阿叔請吃飯,說法一模一樣。” 她說,阿叔透露說因害怕遇到迷魂黨,不願兩人過於靠近,對方才離開。
2年前
獅城二三事
更多吃飯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