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合群
星云
内向不是罪/吴晶文(吉隆坡)
相信许多人在听到“内向”这个词时,脑中都会浮现诸如“孤僻”、“不善交际”、“不合群”之类的负面词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外向的性格受到极大的推崇,或者说,许多人认为只有外向才是“正常且良好”的性格。我认为,这种思想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大众对内向者有太多的误解。 在展开讨论之前,我们必须先厘清外向者与内向者的定义。通常来说,外向者是享受与他人相处的人,内向者则是享受独处的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向及外向的性格是由基因影响的,并且世界上有将近一半的人是内向者。搞清楚这两者的定义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讨论大众对内向者的一些迷思。 首先,内向并不等同于害怕与人交流或当众发言。我念中学时,身边就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能在小组呈现上对着全班同学侃侃而谈,并且其口条不输任何外向者。内向者只是没兴趣进行过多的社交,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害怕与他人社交。害怕社交的人面临的可能是自卑、社交恐惧症等问题,但并非所有内向者都有这种问题。外向者中也有人有社交恐惧症。一些内向者热衷在社交媒体上给自己贴上“害怕社交”的标签,并将此标签归咎于自己的内向性格,这不仅是一种自我矮化,还会大大地加深大众对内向者的偏见。社交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这完全无关内向或外向。 学习接纳自己的性格 其次,内向并不等同于难以在这个社会上获得成功。纵观各个领域,我们能发现其中一些佼佼者都是内向者,例如比尔·盖兹、马克·扎克伯格、J·K·罗琳、奥巴马等等。事实上,长时间的独处使内向者更常沉思,也因此更常在脑中涌现创意。不少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内向者所创作的。内向者和外向者由于性格原因,处事方式或许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有机会以自己的方式在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功。 写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内向者从小到大接收到的偏见实在是太多、太多。我认识的许多内向者,包括我自己,都曾经自我怀疑,试图改变自己的性格。可是,这个世界上不该只允许一种性格的存在,无论内向或外向,都有其可爱之处。强迫内向者变得外向、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并不会让内向者生活得更好,而是只会让内向者更加厌恶自己的性格,仿佛在逼一条鱼长出四肢来爬树。父母与教育界应该从小指导孩子接纳自己的性格,并找出自己的性格优势。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包容每一种性格,只要这种性格不会伤害他人。我希望,有一天当人们提到“内向”二字时,不会下意识认为这种性格是差劲的,如此,内向者便能自在地生活。
6月前
星云
城人小说
叶余·新生
他向来把公事和私生活分得很开,上班时间外的聚餐和团建他通常都以各种理由拒绝。
11月前
城人小说
文艺春秋
孙天洋/流浪汉
一、 他就寝,用膳,御驾亲征 在行宫周遭狩猎失去的记忆 回到每日临幸的龙床 用生活仅剩的自尊 骄傲地自慰 不梳洗,无需面对世人审判 不乞求,无需忍受怜悯眼光 经过的路人都毫无例外 变成法官和神父 施舍一句判词 宣告一掬眼泪 在他凌乱肮脏的床头 冰冷的水泥地上 隐约有他未孵化的梦 他的喃喃自语 是生命仅余的梦呓 虚弱地自卫 二、 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每次遇见,你都挥舞双手 把大地当作讲坛 把空气视为听众 激动地发表演说 没有人为你停下脚步,没有人 倾听你的呼吸和脉搏 区区普通人哪能领悟 你拯救世界的铁尺和地图 他们甚至捂着鼻子 绕道而行 只为了不被你的眼神看穿 他们的虚弱想像 唯有太阴和金乌 值得为你东升西落 三、 我不是不想回家 不是不懂回去的路 只可惜时间如朝露 面对太阳的拷问 我胆怯,畏惧 像蒸汽消失在绝望里 我努力证明自己 将影子雕刻在每一寸 踏过的土地 直到皮肉剥离 直到乾坤颠倒 我发现我立于管弦乐队前 转动钟面上的手臂,一长一短 以此指挥夜晚街道上的交通 黑暗里的市嚣驯化成一阙交响乐 我立于十字路口,仿佛立于人生巅峰 我不是不懂回家 家太远了,而梦 靠得较近 相关文章: 孙天洋/关于“我”的诗 孙天洋/近作五首 孙天洋/政治感冒诗四首
1年前
文艺春秋
星云
我和你之间隔着一条河 / 小悥(麻坡)
人与人之间都隔着一条河,有些河宽若拉普拉塔河,有些则犹如耗来河一般,唯有一艘小船是连接你我的唯一媒介。 你擅长与人相处吗?若有人这么问我,我的答案是不,甚至有时,与之相处会让我窒息。某天莫名就被加进了一个群组,里头有两个刚认识的学姐,以及一些新同学。我原以为这只是个聊天聊日常的群组,但它似乎跟我想的不太一样。学姐时不时便会约我们去喝茶,卡拉OK或是网吧,我们并未熟悉彼此,相识时间也不长,这样的友情发展得太迅速倒让我措手不及,多少有些压力,于是我多次婉拒他们的邀约。时间久了,学姐们开始有意无意地在群里说我不合群,不给面子等等。 拒绝他人是否有错? 问题一旦产生,就得想办法解决。我还是决定私信告诉学姐说我好像不太适合在这个群组,我不喜欢如此的相处方式,想要退群。所幸学姐最后只回了句:“好吧。”我抱着会失去这段友情的风险,换取更多的清净,因为我觉得与其强忍到窒息,干脆离开,反倒松一口气。 对于自来熟或是忽然靠得太近的朋友,我一向束手无策。我知道或许有人就是能对这种情况应对自如,但我确实无法适应。曾经有位同学,也是刚认识不久,却一直找我借东西,纸巾、文具、消毒搓手液,什么都借。可能看我从不拒绝他,后来便肆无忌惮地拿走我桌上任何他需要的东西。变本加厉,他甚至频频让我与他共享个人热点,而他的疏忽总导致我的数据流量多次被大量消耗。 帮助本是出于好心,但我心里想的是,我们的关系也没多好,而他这种需索无度让我反感。与我较亲密的朋友也说他的确过分,像是在利用我。思考再三,我同他说清楚我不喜欢他待我的方式,也拒绝再帮助他。我不知道拒绝他人是否有错,可我只想舒心地活着,给我自己留些空间。 薛之谦的歌〈一半〉唱的是情感经历,但单看里头的一句歌词:“我毁了艘小船/逼我们隔着岸”,却让我解读成是人与人之间不恰当的距离。因为不想在对岸的你能再靠近我,才毁了你过来的唯一工具。没有分寸感的人,往往不知道他人底线在哪里,这句歌词便能很好地让他们意识到界限的存在。保持刚好的距离,维持适当的关系才是人与人之间该有的相处模式。 在这个我和你之间隔着一条河的世界里,彼此安分呆在对方的对岸,若有需要,你朝我挥手,划船而来;若我愿意,会回以微笑,等你上岸。千万别失了分寸,自顾自地过来,就勿怪我毁了艘小船,逼我们隔着岸,我既不过去,你也过不来。
2年前
星云
星云
【有痣青年】老祖宗让你低调 / 陈奕君
后来我想明白了,优秀的人被群众排挤,不是因为他们太优秀,而是因为他们看起来不合群;比如,这些人的行事作风和一般人有明显不同,而让别人把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自然有更多的机会挑出他们的毛病。足够聪明的人会设法避开这一类外显不合群的风险,而对此毫不避忌的人则显现出对世事天真但心思纯净的意味。 老祖宗教你低调做人,不时刻强调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或是彰显自己比他人优越。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容易,低潮有时,顺境有时;我不晓得有没有人性的本质这种东西,但可以确定的是,某些境况会引出人性里的善,有些情况必然会导向人性里的恶。 而照顾他人的生存焦虑和自尊心,其实是一种保护自己的策略。人们打压出头鸟,有时不是针对某个个体的故意为之,而是一种不自觉的群体狂热情绪。没有太多人会时刻审视自己的生存处境是否符合某种自订的伦理准则,也不太可能为了真理而放弃社群认同,更多时候我们都顺着难以压制的情绪涌动做事——而理性只是把我们稍微往回拉的微弱力量。 如果不想和这些复杂的人际往来打交道,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想要在群体里高调地做自己,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设法让自己有能力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身上赚钱,或是用原始资本直接产生现金收益。如此一来,你就不需要谨小慎微地压抑自己的个性,以求和身边的“人脉圈”维持和谐的关系。 再来,你还可以让自己身上拥有大部分人所欲求的资源,这样身边的人为了维持和你的关系,会愿意忍受你的脾性。 然而,这两个条件并不容易达成,因此大部分人采取的是第三种选择:轻松交朋友找A圈子的人,谈利益谈生意则找B圈子的人,而这两个圈子一般没有交集。但你也知道嘛,讲的比说的容易,日子久了两个圈子难免会交叠,于是最后可能只有你的伴侣才知道你真实的性情。 人类这种生物,既需要依存群体、寻找同类来确立自己的存在,也同时需要区隔于他人的差异来找到感觉良好的自我。于是人们在群体互动中的各种表现,难免会渗出优越感的味道。心理学家阿德勒当初提出“优越感”这一概念时,曾认为这是人类应该要追求的目标,因为优越感代表的是一个人对自我能力与成就的自信。 保持头脑清明的方法 其实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程度的优越感,比如有些人觉得自己特别漂亮,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学历亮眼,有些人相信自己听的音乐更有品味,有些人为自己建立的商业王国感到志得意满——你本来不知道自己好不好,但透过和别人比较之后确立了自己某方面的相对优越,你就找到了标杆位置。 如今,优越感已经被污名化了。“人人生而平等”作为信念被普遍接受以后,真实世界的阶级依然存在。世界变得复杂,人们的自我在群体里互相碰撞,有些人或许是内心的自我意识已经过度膨胀,也可能是出于对自身不足的自卑与焦虑,他们开始透过贬低他人来求取自信心,“来秀优越感了”。 这里面的问题是,他们往往只在自己处于优势的领域和他人比较,忽略了他人的优势,结果每一次的较量都加强了自己的信心,也同时让他们的认知和真实情况出现了偏差。随着这个带有偏误的自信心扩大,人们忘了如何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却沉浸在狭隘的满足感里原地踏步。从这个角度来说,保持谦虚并非客套辞令,而是让自己保持头脑清明的方法。 曾和朋友到某国大使馆申请入境签证,现场人山人海,估计要耗一整天的时间。办事人员公然索贿,说想要插队嘛,可以,给钱罢了。朋友欣然接受,给了钱,10分钟办好走人。问他怎么想,不会觉得在助长不公义的社会结构吗?朋友说,我只在意自己有没有被优待,选择花点小钱就能做到,还省得我去套人情规则了。 嗯,我能理解。就像有时人们选择主动去做一些不善良的事,也是出于某种恐惧之心,担忧自己不被命运优待。他们相信,作为一个比较优越的人,可以享有更多身为人的权利。
2年前
星云
更多合群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