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吴亚鸿
都市动态
东禅馆历来最盛大开幕 百人捧场吴亚鸿书画展
“墨墨吴言”书画展即日起至2025年1月19日,在东禅寺佛光缘美术馆展出,时间是每日上午10至下午6时(周一休馆);东禅寺电话为03-3191 1533。
1星期前
都市动态
星云
艺术,无远弗届/吴亚鸿(蚂蚁画家)
那天在巴生雪州创价文化会馆,观赏了一场与众不同的艺术家联展。不是寻常一样的展览,而是一场充满感动与启发的艺术交会。 步入展厅,迎面而来的,是几位热情洋溢的义工。他们的笑容亲切温暖,让人感受到满满的人情味。展厅内的布置简洁优雅,屏风上的画作,主题鲜明,富有张力,散发着让人沉思的力量。每一幅画,都像是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窥见作者的内心世界。然而,更让我感到震撼和感动的,是这些画作背后的创作者。他们是一群“不一般”的艺术家。 有的艺术家患有自闭症,平时不善于和人交流,却用画笔表达了无尽的情感;有的艺术家部分失明或失聪,却用心灵的眼睛捕捉到世间的美;还有的艺术家,曾经历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挑战,却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与秩序。这些“不一般”的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将希望与美好融入画布,让观众感受到艺术无国界、无障碍的力量。 这次展览的11位艺术家,来自马来西亚半岛各州,他们是Nurulakhmal Ab Rahman, Ian Kua Li Zhe, Yuri Azzari, Izzati Shahrin, Ryan Chee,Kirtanraw Subramanian, Tan Ken Ming, Shafiq Nazri, Jack Chin Wen Jie, Stephanie Tam Zhu Shin以及Lim Sir Woei,共展出了65件作品。作品形式多样,包括钢笔素描、压克力画、油画以及数码艺术插画等,每一件作品都透过作者的创意与才华,传递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幸福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展览的主题为《启动和平艺术展》。这一理念源自于马来西亚创价学会,旨在通过艺术的欣赏与分享,推动和平与和谐的文化。创价学会深信,艺术是一道桥梁,可以跨越文化、语言与思想的隔阂,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理解与共鸣。 此次展览地点特定于巴生皇城,意义非凡。展览不仅是艺术家们的作品展示,更是为纪念池田会长在巴生创立的首个“池田和平公园”5周年庆。池田和平公园作为和平的象征,5年来已成为许多人沉淀心灵、思考和平的重要所在。这次展览也借此契机,呼吁社会重新聚焦和平使命,共同为创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在展览中,有几幅作品让我印象深刻。一幅Jack Chin Wen Jie以细腻精致的钢笔描绘,一片寂静的乡村,光影交错间,透出一股平静安定的力量。另一幅Nurulakhmal Ab Rahman的“蓝色的花园”,则运用了红黄蓝三原色,表现出花卉在阳光下绽放,充满了向阳花开的活力与希望。还有一幅Yuri Azzari的“婆婆的家”,画中窗外的树木与窗内的摇椅相映成趣,仿佛在述说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这些作品,无论形式如何,都展现了艺术家们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选择用艺术与世界沟通 更令人感动的是,展览不仅仅只在艺术的层面,还通过艺术家的故事,让观众了解到每一幅画作背后的意义。这些“不一般”的艺术家们,每一位都经历过各自的人生挑战,但他们选择用艺术作为与世界沟通的语言,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珍视。 正因如此,这场“非一般”的艺术展也具有非一般的意义。它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透过这些“不一般”的艺术家们的作品,我们看到的是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坚韧,是生命绽放出的无限可能。 生命,需要用心去感受,需要用爱去呵护。希望这样的展览能够传递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艺术的温暖与力量。 《啓動和平藝術展》 展览: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8日 时间:11AM-5PM(星期六与日开放) 地点:巴生良木缘雪州创价文化会馆 电话:03-33243120(欢迎预约)
3星期前
星云
星云
镌刻深深母爱 / 吴亚鸿
镌刻深深母爱 读钟瑜木刻版画创作 认识锺瑜,是因为恩师锺正山院长。 锺院长是享誉国际艺坛的水墨大家,更是人们敬仰的艺术教育家。从小喜爱丹青的锺瑜,在艺术世家成长,家中往来皆鸿儒,长期耳濡目染,接触许多的文人雅士,对各类艺术都有深刻体会。可拥有艺术史学博士学位的她,却对木刻版画艺术情有独钟。 说到版画,不免想起一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版画,那是唐朝咸通九年的作品,也是历史记载中的第一幅版画,被誉为“雕版印刷第一神品”。然而,在1907年,这件原藏于敦煌石窟藏经洞的版画,却被英国考古学家奥莱尔·斯坦因游说巧取,带去英国,现藏于大英国家图书馆。 当时,版画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宗教与信仰的传扬。雕版印刷,相比于手工描绘,的确更能快速复制,更能广泛流传,发扬光大。 雕版印刷是伟大的发明,是文明的创建,一开始就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素质,逐渐地被广为应用,出现在文化教育和庆典佳节之中。后来,印刷术的不断提升和改进,替代了手工雕版,也因为如此,版画摇身一变,从实用功能,提升到艺术创作的层面,成为了版画艺术。 最近,在锺瑜的工作室,欣赏了她的数十幅木刻版画的原版创作,手法纯熟,构思缜密,可说用心至极,让人眼前一亮。 心想,锺瑜热爱版画艺术,或许是基于她是一位美术史学家,对传统艺术文化有着深厚情感。可她说,“版画艺术最令人醉心的是雕刻时操刀的过程,全神贯注于线条的刻画,一心一意,忘了时空,也忘了自己,犹如修行禅定。”除此,让她投入精力和感情的是“母爱”的主题,她想透过版画艺术来“刻画”天下母亲的伟大。 用锺瑜自己的话来说,“在数十年收藏和研究东南亚少数民族服饰的过程中,一条绵延母爱无尽延伸的‘背儿带’,解放劳动母亲的双手,让天下妈妈可以兼顾日常工作与照料幼儿的需求,触动了我的心,引发自己的创作欲望。” 她说,“不同民族的母亲,她们用精美的刺绣、编织、蜡染、贴布、缀珠等技艺装饰自己的背儿带,隐含着生命繁衍、祈福与护佑。” 不论在哪一个族群,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如此深刻与温暖,真教人动容。有鉴于此,锺瑜创作了一系列的“情系背儿带”木刻版画。 平时,我们看到的木刻版画,都是在观赏经由雕版转印出来的画作。一个版,可以印出好几张、数十张,乃至数百张的作品。雕版,一般只沦为工具,甚至因油墨的印迹,显得黯然失色。但锺瑜的创作,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感觉,那是一幅幅生动、自带生命力的雕版画作。无论花了多少时间,无论雕得多细腻,她坚持不拓印,因此,没有任何纸本保存版或限量版。每一个版,都是原作,也是唯一。 锺瑜的表现手法,在雕版上着色,确实独到。我们可以在版上,看到镌刻的刀痕与漆色相互交融,产生视觉的张力。 其作品内容,以东南亚少数民族为主题,这当然少不了这些民族的服饰特色。一类是几何纹样,以漩涡纹、万字纹和点线的结合;一类是以自然形象纹样,依据动物和花卉的各种形态,创造了许多极为生动而丰富的图案纹样。 刀下有爱 版上留情 锺瑜透过这些民族服饰特色,不强求图案与客观条件的再现,而是根据自己的美学观,以洗炼和概括的手法,合理性地添加了某些必要形象,使其创作风格更明确,形象更优美,更具吸引力。在着色方面,作者仅用黑、金二色,但可说巧妙地应用了点线疏密的结合,在动与静的交会上,力求构图严谨,显示丰富的层次。 我们相信,任何艺术创作,只要是能与现代生活相契合、同时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必将会在新的绘画艺术里程碑,留下一道美的风景,将人生点缀得更优雅。 锺瑜说,“我的心中有一支笔,前半生撰写艺术理论文章,后半生刻画美好艺术人生。”锺瑜在花甲之年,依然不忘初衷,迈向“游于艺”的修行之道。人生一甲子之际,她将于今年新春期间,在佛光山东禅寺佛光缘美术馆举行其《情系背儿带》木刻版画首次个展,展出数年来的精心之作。 锺瑜的木刻雕版作品,刀下有爱,版上留情,让人不仅看见美,还可以读到细腻的爱与丰富的情,其作品有着深刻的意涵,展现了无穷的视觉魅力。 刀下、版上,寄托着美好的理想与追求,将母爱镌刻在美学的长卷里。 锺瑜,一艺孤行,独步画坛。
7月前
星云
星云
90岁高龄何明林 首次个展 圆了少年梦! / 吴亚鸿
翻开《竹情雀语》何明林水墨画集,拜读了这位耄耋九十高寿前辈的自序。序文开端第一句,有两个字,令人难忘,却也难记。才以为记住了,可下一秒又忘了。这两个字,即是“荦确”(luò què)。 “自修是一条‘荦确路’,不易行!”这是何老先生序文的第一句,道出自修学艺这条路,坎坷难行啊。 我想借用苏东坡的诗句,“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与君共勉。我们千万别嫌弃坎坷的山坡路,而是要面对与跨越,欢喜听见那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那,行艺术这道“荦确路”,也就不难啦! 画家何明林老先生,从小酷爱绘画,因为有爱,才能无畏地勇往直前走到现在,一步一脚印,历经艺途岁月70载。 这一次,因缘具足,在画家洪建发的穿针引线之下,幸会前辈画家何明林老先生。同时,倍感荣幸与珍惜能为老人家办一场90岁生平首次个展。 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九旬更难遇!在展厅,笔者把握良机,与何老先生闲谈请益。交谈中方知何老原是恩师锺正山院长的同学。他说:“中学时代,在绘画比赛中,老同学锺正山总是拿第一,吕介文第二,第三才轮到我。呵呵!”接着又说,“我们3人都去了新加坡,他们两位在南洋美专选读美术系,我则走向文学教育。后来,他们成了大画家。我,教书匠一个,最没用!” 或许,也因为这样,不忘初衷的他,在退休后更勤于笔耕,作品充满文人气息,有着浓厚的书香味。 回想,第一次看到何老先生的画,是在大马华人文化协会所主办的“78年全国美术展览会”上。何先生的大作《卖山竹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是一幅具有“南洋风”的水墨画,画中人物造形简练,落笔果断,构图疏密有致,点点山竹形成优美的韵律。 事隔45年,再次观赏何老的画作,是举办此次画展之前。其女儿纪洁和夫婿鸿利,将画带来博雅,让我先睹为快。我们一起欣赏作品,从墨竹,苍松,雀鸟,花卉,数十幅画作,不论用笔用墨,豪气不减当年。纵观其作品,无一不体现‘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之诗情画意,展现优美东方绘画传统。 何老先生的最爱是画竹子与麻雀,他说,“余爱画竹,仰慕其高风亮节,虚怀若谷。我们要学习郑板桥诗句所描述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无畏精神。他又说,“若有闲情,不妨闭目细听,风吹竹叶曼妙之音,或静观雀鸟自在飞翔,啁啾共鸣之乐。 “雀语有诗味,风竹令人醉”,教人舒心畅怀!故何老先生的画展题名为《竹情雀语》。 这回,在展所观赏何老的作品展,有早至70年代的“岁寒三友”到2021年疫情期间的“榴梿松鼠”,间中当然少不了竹子苍松和花果雀鸟等作品。老先生的作品让我们看见的不仅是翰墨丹青,而是一个画家的信念与坚持,以及尊重传统文化与热爱大自然的文人情怀。 其中一幅,画面可见12株竹子、成群麻雀、一苗竹笋、数片新叶。画家为作品落款时,题上了“啊!啊!净土,净土,捍卫坚守最后的一片美丽净土。”我看见纯洁的翰墨情赤子心,也看见维护传统与自然的珍爱。站在画前,良久……良久……感觉自己似乎就伫立在清风竹林之中,远离闹市的喧嚣,沐浴净土的清凉。只想沉浸在这片净土,不想要离开…… 致敬!艺坛好典范 常想,艺术创作者,若能与自然为友,以传统为师,那么处处都能启发灵感,时时都可创造奇迹。 何明林老先生不只在创作上有成就,老人家更在人生旅途创造奇迹。在90岁高龄开办人生首次个展,可谓精神可嘉。用何老自己的话来说:“我今年90岁了,听力不太好,体力也差,大家都认为我老了,可吾心不老,终于在人生90,圆了少年梦!” 我想,人生每一阶段都有着不同的风景,当我们老了,不要惆怅近黄昏,在余晖之年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人生依然可以盛大,依然可以灿烂。 何老先生,您是艺坛好典范,向您致敬!
8月前
星云
都市动态
吴亚鸿8水墨画呈献兔子特质 动如脱兔 柔和坚毅
月宫中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让兔子从古往今来,蒙上一层浪漫与传奇色彩。在画家吴亚鸿的笔下,虽是十二生肖中最柔软的动物,但兔子其实外柔内刚,兼具“动如脱兔”的迅猛动作,予人“兔”飞猛进的正面寓意。
2年前
都市动态
都市动态
老虎威猛 壁虎未必逊色 壬寅年 吴亚鸿“人迎必福”
老虎,在华人的文化想象中,是“勇武、威猛、凶恶”的代名词;但在巴生画家吴亚鸿的画笔下,除了有“做人当如虎”的端正与正直形象,他更把丛林猛兽老虎和“墙虎”壁虎做趣味搭配,成就了壬寅虎年大笔一挥下的《虎虎生风》作品。
3年前
都市动态
星云
吴亚鸿 《大地画语》
每一道风景,都曾经美过,只怕我们自己错过。 每一个季节,有自己的色彩。在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美。 不同的色彩,写出不一样季节和地方,每一抹彩,更是写出内心不同时候的激情。 冷暖明暗,阴晴圆缺,都有我的心情。
3年前
星云
VIP文
画家吴亚鸿:用心画画大半辈子,和画画相关的,都是我的重要遗物
当我成了画家,也成了绘画教育工作者后,我允许孩子自由发挥,我希望他们把心情转移到画面上,而不是重现,因为画画是情感教育。 报道:李秀华 摄影:本报 辛柄燿 我大半辈子都在坚持做一件事,那就是画画,而且,是坚持用心画画。 我还记得小学三年级某一堂的绘画课,老师在青板上写着「自画像」,我看看班上两个经常拿A的同学,他们也跟我一样,画了眼睛、鼻子和嘴巴,为什么就我一直拿C?我想起自己的名字叫吴亚「鸿」,于是就把头发涂成「红色」。 这时,站在我身后的老师用手轻轻打了我的脑袋瓜儿一下,「吴亚鸿,你不知道头发是黑色的吗?」 「我知道啊!」 「知道你还涂成红色?赶快改掉!」 一声令下,我改了发色,在心里暗付,「这次又是拿C了……」 然而,那一年的全校绘画比赛,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在同组,第一和第二名落在六年级,三年级的我拿了第三名,我心里很高兴。那张图我还记得我是画母鸡孵蛋。 当我成了画家,也成了绘画教育工作者后,我允许孩子自由发挥,我希望他们把心情转移到画面上,而不是重现,因为画画是情感教育,画者通过点线面色彩传达内心的渴望与激情,甚至所思所想,因此,创作不能被现有的认知框架住,就像两个人同样在画苹果,不带个人情感表现的再现方式,两人画的都是苹果而已,可当其中一个人把心情转移到画苹果上,旁人就会辨别出这是谁画的苹果。 屈原在投江自尽之前曾与一渔夫对话时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人可随波但不能逐流,我们活着时都是在发挥个人特质,偏偏,一个人的特质在教育的过程中难免逐渐被削减、抹灭,以致在模仿中丧失自己。倘若在美感教育中发现学生的特质,就要加以鼓励,并引导他展现自己,因为找到自己就是美! 蚂蚁就是我的精神遗物 我的艺术符号是蚂蚁。我画蚂蚁并观察蚂蚁,我发现蚂蚁和地球上的人类一样,彼此皆是众生中脆弱的微尘众,努力生存之余,也滋养地球其他生命,进而缔造希望。所以,勿以踩死一只蚂蚁不以为然,众生皆平等,对人慈悲时,也该对细小的生命慈悲。 文字相遇,前者敬蔡伦,后者敬仓颉。经揉、撕、拼凑过的纸张留下的折印如同人生道路荆棘,依然要走向归家之路;而在甲骨文、象形文或鸟蚁兽图腾匍匐前进的蚂蚁,意味人类文明的演变与成长,而人类的思想亦要文明,文字的精神所在可能会超越美术作品,一两句话,也可能永远烙印在一个人的脑海里。因此,我们要说好话,存好心。 秦始皇去世时有兵马俑陪伴,我曾经认为,画了蚂蚁42年,哪天我去世后,象征我个人的精神遗物就是蚂蚁,可我想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尤其在母亲去世后,我领悟到世间一切现象皆是因缘和合,我应「无住生心」。 我是家里的老幺,我们家境不是太好,妈妈总是省吃俭用,而我看她哪天心情比较好,就从早到晚缠在她身边嘟嘟囔囔着「妈,给我一块钱。」有一回我在厨房,见她不回应,我说得更大声,而正在剁菜的妈妈也剁得更用力,不懂事的我说了一句「你怎样做人妈妈,一块钱都没有!」妈妈转过身来看着我,我以为我要挨揍了,赶紧转身落荒而逃时,听到「噗」的一声,妈妈跌倒了。我扶她起来问:「妈,你痛吗?」 妈妈说,「身体不痛,但心痛,因为我连一块钱也给不了你。」可后来,妈妈从兜里拿出用橡皮圈捆住的两块钱交给我:「这是明天要用的钱,你拿去买颜料吧。」我兴高采烈的踏脚车过港去买颜料,两块钱花完,想起妈妈的话,退了一条颜料,回到家,把5毛钱还给妈妈。 而今回想,妈妈当时充耳不闻,大概是在思考那两块钱究竟是给我买颜料重要,还是留给明天的买菜钱更重要。可她最终选择了给我买颜料,在她的观念里,只要有一技之长就饿不死,所以,即使难以掏出颜料钱给我,她依然支持我画画。我还记得有一次,妈妈经过工厂看见别人丢弃的天花板便捡回来给我当画布,我在板上画上妈妈抱着孩子的画面,那是1967年,这张画至今还留在我身旁。 可我画了那么多作品,一直支持我画画的妈妈却看不见。1972年,我高中毕业后那年,妈妈患上青光眼,且在手术后出现问题,眼前从此只剩下瞬间黑、瞬间白,虽分不清白昼或夜晚,但她生性乐观,生活能自理,但不能自己剪趾甲,于是,我替她剪。在她失去视力之前,她记忆里印象比较深刻,大概就是《天花板的母与子》,因为这张画后来拿去与其他画家参展,妈妈很是高兴。 百年时钟提醒我时间的宝贵 我后来在巴生开了「博雅艺术中心」,几经风雨,终于在1991年稳定下来。那一年,妈妈72岁,我送了72朵康乃馨给她,并邀请爸爸和妈妈来为我的画展开幕、剪彩。我在画展上带着她来到每张画面前,给她说画。那是我从事绘画25年以来,唯一一次含着眼泪,带着微笑看画导览。我多么希望自己就是妈妈的眼睛,永远陪着她看世界!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机会把这画面用影片记录下来。 妈妈人本来就瘦小,后期生活无法自理时都是我在照顾她,她变得善忘,加上年迈骨骼疏松后,坐在椅子上身体呈「S」形。我为妈妈画了一张坐在椅子上的全身像后,想起她早期叫我为她画莲花,不孝的我却搁置着。2016年4月1日,就在我画第二幅莲花时,妈妈早上醒来后吃了一点东西后,骤然与世辞别。我想起7岁那年,有次在大沟渠旁看见芋头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得像珍珠,我拔下叶子,捧到妈妈眼前说:「我要传串成珠链给你。」妈妈嘴里叫我傻孩子,但脸上却露出如白莲花般纯朴的笑容。 回想过往种种,我明白妈妈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爱,我想跟她说,「妈妈,我爱你。」父母能够无条件的支持我画画,我何其幸运。父亲离世后,留下一个百年时钟是爷爷留给他,而这时钟也是我他日之遗物。以前,人们要拥有一块表并不容易,但做任何事都要守时,所以时间很重要,它代表信用,人若不在,时间就没有意义。它提醒我的后代——时间不恶不善,一天24小时对任何人皆不增不减,人把时间用对了,个人就增值;人若颓废过日子,时间就被浪费掉。 感谢人生路上的伯乐 我在有生之年,要对庄金秀老师、刘德枢校长和锺正山院长聊表谢意,「千里马一定要有伯乐,而您们都是我的伯乐。我感谢你们提拔我。」 13岁那年,我遇见毕业于南洋美专的庄金秀老师,我看他手中握着的毛笔,蘸上墨汁在宣纸上任意挥洒,墨韵产生浓、淡、粗、细的效果强烈,他更像是一个魔术师,把我画得一团黑的小鸡起死回生,还变成一只栩栩如生的大公鸡,因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初三那年,刘德枢校长是我的华文老师,历史老师在课堂上逮到我在画画,于是把我带到校长室,刘德枢校长看到我的画问我在哪学画画,我说我的老师是庄金秀。碰巧他们是认识的,校长没有处罚我,但他开出条件说,要是我在初级文凭考试获得A等成绩,学校放假那天就是你的画展。开展后,我成了校长的子女的家庭小老师。 我还记得当年校长在课堂上教陆游诗时,说到看见孩子陆子聿的诗歌,说了一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那时候,我只记得「诗外求」3个字,我一直思考,画画的人岂不是要「画外求」?「画外求」,即在生活里面找灵感。 我和两位老先生特别有缘,就像忘年之交。中学毕业后,一直到我开了博雅艺术中心,刘德枢校长一直与我保持联系,直到他百年归老。他送我的《顽童心理与顽童教育》,是我珍贵的藏书之一,也是我重要的遗物。 1972年我中学毕业后,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我到马来西亚艺术学院进修,当时,在那里上课的邻居替我把水墨画带给锺正山院长点评,他对我那幅《荷花图》印象深刻。有一次庄金秀老师在大使馆与锺院长相见,于是把我引荐给锺院长,锺院长推荐我参与国际水墨联盟,此后,锺正山院长多次邀请我参与国际画展,以致我的作品走向国际画坛。 从1967年作画至今已54年,两只秃笔自1979年伴我至今,这两只羊毫笔,我之前一直用在大笔触上,可以苍劲,亦可柔软。我认为好笔不在于贵,只要习惯了就能驾驭得很好。这两只笔,亦将在他日作为我的重要遗物。 我为自己拟的墓志铭 如果由你写自己的墓志铭,你会写什么? 吴亚鸿: 秃笔数支伴一世,千言万蚁画红尘。
4年前
VIP文
更多吴亚鸿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