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吹哨者

說話的人,錯了嗎? 文/大頭螺絲 前陣子職場上發生了一個茶杯裡風波,影響了好幾個部門同事的工作,在那段日子,整個樓層瀰漫低氣壓,走進茶水間、廁所,都可聽到大家的竊竊私語和不滿怨言。 起因是有同事直接向總部投訴了另一位同事的工作態度,結果總部不但殺雞儆猴,還改變了一貫寬鬆的管理風格,開始嚴格執行各項規定,讓早已習慣鬆散節奏的同仁們叫苦連天。 事情發生之後,大家的矛頭自然而然地指向那位向總部投訴的同事,雖然總部和人事部並沒有透露吹哨者的身分,但世界上豈有不透風的牆,好事之徒早就將焦點鎖定某個部門。群起而攻之,責怪那人小題大做、不懂“閉嘴”,累及整個團隊。 但人們遺忘了一個問題:這位吹哨者究竟經歷了什麼,才選擇冒著眾怒,打破沉默、訴諸總部?那些長年在制度鬆弛中安然獲益的人,是否曾反思自身的僥倖是否早已越過規則邊界? 這件事讓我回想起我小學高年級的時候,也因為“不懂得閉嘴”,在學校集體生活中受了不少苦頭。 我小時候跟父母無所不談,學校裡的瑣事,不管是開心或失落,我都會鉅細靡遺地分享。我的父親,作為家教協會的活躍成員,也時常將我說的趣事轉述給他認識的老師。不料,某次他的話被人曲解,讓班導師以為父親在挑她的毛病。有一天,她氣沖沖地走進教室,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狠狠訓斥我一番。接著沒幾天,我原本已入選多項校內比賽代表名單,卻被公開宣佈遭全數除名。 這還不止。隔年我再次成為她班上的學生,有一天,她忽然將我叫到講臺前,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怒吼:“你是個長舌婦,你們全家都是長舌婦,祖宗十八代都是長舌婦。” 當時10歲的我只能漲紅了臉,低頭吞下所有辱罵,心底卻充滿了對父親的怨恨,認為一定又是他再次“多嘴”了,才讓我遭受這樣的羞辱。 過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我一直不能諒解那個當時無法為自己辯論的小女孩,以及純粹因為信任家協同僚和老師們的職業守則,而跟大家坦誠分享的父親。長大後,我用了好一段時間撫慰心中受傷的小孩,從這段記憶中釋懷。 我們在儒家文化中成長,往往被教導“以和為貴”、“沉默是金”,強調自我剋制,維護集體利益。而所謂集體,往往由上位者代表,他們的權威不可挑戰。異議,則常被視為破壞和諧的行為。於是,即使目睹不公,我們也學會閉嘴,學會用“大局為重”這句話合理化沉默。 但大家忘了,儒家同時也提倡:“見義不為,無勇也”。在倡導和諧的同時,也鼓勵“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的見義勇為。 為了大局,個體的創傷常被掃進地毯底下,不能說,不敢說,只能默默承受與消化。但若錯誤未被指出導正,創傷無從療愈,蛆蟲將不斷腐蝕盤踞,這些積壓的傷口終將化膿潰爛,造成無法收拾的局面。 沉默或許能暫時維持表面的平靜,卻掩不住真相逐漸腐爛的氣味;唯有面對,才能真正治癒與重建。 (作者為跨國工廠客服後端人員)
4天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