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俄侦察机飞近波兰领空 北约空防瑞典军机升空
|
多伦多机场发生枪击事件 枪手被击毙
|
马智礼:国旗插图出错“丢脸” “须有人承担疏忽责任”
|
特朗普抨击中国 违背波音飞机购买协议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俄侦察机飞近波兰领空 北约空防瑞典军机升空
|
多伦多机场发生枪击事件 枪手被击毙
|
马智礼:国旗插图出错“丢脸” “须有人承担疏忽责任”
|
特朗普抨击中国 违背波音飞机购买协议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俄侦察机飞近波兰领空 北约空防瑞典军机升空
|
多伦多机场发生枪击事件 枪手被击毙
|
马智礼:国旗插图出错“丢脸” “须有人承担疏忽责任”
|
特朗普抨击中国 违背波音飞机购买协议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俄侦察机飞近波兰领空 北约空防瑞典军机升空
|
多伦多机场发生枪击事件 枪手被击毙
|
马智礼:国旗插图出错“丢脸” “须有人承担疏忽责任”
|
特朗普抨击中国 违背波音飞机购买协议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俄侦察机飞近波兰领空 北约空防瑞典军机升空
|
多伦多机场发生枪击事件 枪手被击毙
|
马智礼:国旗插图出错“丢脸” “须有人承担疏忽责任”
|
特朗普抨击中国 违背波音飞机购买协议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俄侦察机飞近波兰领空 北约空防瑞典军机升空
|
多伦多机场发生枪击事件 枪手被击毙
|
马智礼:国旗插图出错“丢脸” “须有人承担疏忽责任”
|
特朗普抨击中国 违背波音飞机购买协议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告別
星雲
我最想刪除的一句話:我才不會哭/陳逸文(太平)
半年前我們在班上準備懇親會的節目,學生冷不防地殺出了一句:“老師,我們的畢業典禮,你會哭嗎?”全班都安靜了下來,靜靜等待我的答案。 “我才不會哭。我怎麼可能會哭?當時我就這樣脫口而出,甚至還有點自信,就差沒有拍胸保證了。”35雙眼睛盯著我,我堂堂大丈夫哪裡可以說自己會掉淚。不就像以往一樣,平靜地目送畢業生走出校園而已。身為班級任的我們,每3年都會經歷一次這樣的離別。畢業告別,不過是三年一度的常態而已。 這句話說出口時,我覺得自己可以是一座冷靜的海岸線,能任憑情感的潮水衝擊,而始終巋然不動。我應該不會哭吧?之前他們精心製作的教師節影片,我也拼命忍著,然後微笑看完。 意想不到的是,我顯然低估了這次離別對我的衝擊。有時候別對自己的眼眶太過自信,因為眼淚它真的控制不住,它會來得那麼猝不及防。 畢業典禮暨懇親會在12月進行,那是離別的季節。畢業生緩緩進入禮堂並站上了舞臺,合唱了兩首曲子,其中一首是我為他們挑選的畢業主題曲:〈親愛的旅人啊〉。覺得這首曲子歌詞充滿了詩意和想像力,搭配優美的旋律讓整首歌曲更加動聽。 音樂響起時,我還勉強能夠靠著深呼吸,試圖維持平靜。可當百多個孩子清亮的聲音匯成一片時,他們才剛唱出那一段:“每個戀家的孩子,都會揚起遠行的帆……”胸口就開始發悶,彷彿堵上了一塊沉甸甸的石頭,讓我有點難以呼吸。我摘下了眼鏡,跟眼淚最最後的抵抗,嘗試不讓眼淚落下。 變成了嫁女兒的父親 合唱結束,孩子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走下舞臺,踏上紅地毯離開。背景音樂換成了吳奇隆的〈祝你一路順風〉。這一路短暫卻又漫長,3年的點點滴滴像跑馬燈一樣飛速閃過:在課堂上一起埋頭苦讀、孩子做實驗時的認真、健兒在草場上馳騁的身影、失敗後不服輸的表情、紅塵作伴的畢業旅行、一塊兒埋下的時光膠囊和夢想、十年之約的憧憬…… 忽然意識到,下學期這些熟悉的面孔將再也看不到了。回憶匯聚成一股洶湧的洪流,沖垮了無畏的堅強和冷靜。眼淚就像決堤的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嘩啦嘩啦的流個不停,為的是那些再也回不來的日子。那一刻,我彷彿變成了嫁女兒的父親,哭著把女兒嫁出去。家長見狀,還給我遞幾張紙巾,勸我別太難過。 告別之所以如此動人,正是因為它蘊藏著濃烈的情感,是平凡歲月中的一抹亮色。那句“我不會哭”,其實是一種掩飾,是對自己情感的自欺欺人。我從小被教育要堅強,要控制情緒,特別是男兒有淚不輕彈這種文化觀念,讓人總以為淚水是一種軟弱。但在那一刻,我明白原來眼淚不是脆弱,它恰恰是一種強大的情感表達。不經意想起劉德華的歌:“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 下次再遇到這樣的離別時,我不會再輕易許下“不會哭”的承諾。如果可以回到半年前,我要把這句話給刪掉。當學生們問我:“老師,你會哭嗎?”我想我會更加坦然地回答:“肯定會的。同樣,我也希望可以幫你弄哭。” 因為我們的感情,值得這份眼淚。
2星期前
星雲
星雲
日曆/曾福明(牛汝莪)
前些日子,朋友給我送來了一個日曆,是那種把兩天的日期印刷成一頁的款式。其實,它和那種日撕的黃曆沒兩樣,一樣是硬紙皮底下裝訂著厚厚一疊紙,每頁印有大大字母的日期,還清楚標註著月份、星期、吉凶宜忌等,不同之處只是把單日合成雙日來印刷而已。這個日曆目測長度超過50公分,寬30公分左右,設計非常精美,真要把它掛在牆上,還真讓人不忍心每隔兩天就得向她豐腴的下半身下手,讓她在年末時就瘦下身來,最後只剩一張乾癟的硬紙板。可是,如果收著不用,到了年末,它終究只會被我拿去回收而已。 吃飯時被美人注視 朋友送來的這個日曆,不禁讓我想起自己到底有多久沒有看到這種日撕的日曆了。自從大學時搬離家裡,我就沒有再用過這種日曆,在那些屬於自己的大空間小空間裡,我頂多會掛個月曆或在辦公桌上放個桌曆而已。近些年,我甚至連月曆、桌曆都不用了,因為只要我輕觸手機屏幕,全年日期、宜忌、天氣,便能一目瞭然。而且,很多手機裡的“日曆”還能充當行事曆,功能完全碾壓傳統的紙本日曆。你說,當我們習慣擁抱科技帶來的便利後,還有多少人願意每天走近日曆撕下一天過掉的日子? 這些紙本日曆會不會徹底消失,我無從得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們已經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了。 小時候,每到年末,家裡就會拿到很多的黃曆或月曆。它們大多是熟悉的雜貨鋪、藥行、當鋪、摩托維修店或金鋪送的“年終好禮”,這份好禮像是在提醒你,明年要努力過好日子,別忘了繼續光顧。我真的不曉得現在的雜貨鋪還有沒有送給大家那些硬紙皮印刷著當紅女明星的日曆。 那時候,日曆封面印著的來來去去就是張曼玉、關之琳、張敏、楊采妮、鍾麗緹等美女。要是這些美女都被掛在家裡的不同角落,每天早上,一覺醒來就可以看到朱茵對著你嫣然一笑,吃飯時被李嘉欣溫柔注視,看電視時有劉嘉玲伴著。這些大美女、大明星就這樣在你家做客一年,怎麼說還是不賴。只是你家的那幾位客人,其實還住在千千萬萬戶人家裡,你班上的同學,可能超過一半,家裡住著和你家姿勢笑容一模一樣的關之琳。不知道現在要是還有這種日曆,印的又會是哪些美女呢?真的還蠻好奇的。 很多人家裡掛這種日曆,都是一早醒來後才把“昨日”撕掉,這倒是一種很好的告別儀式,不管昨日過得怎樣,日子總得繼續過下去,撕下來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就讓我們溫柔地放在記憶裡;至於那些不堪回首的“昨日”,就得狠狠撕下,讓它成為一頁廢紙,丟了吧!然而,我家倒和別人不同,父親性子急,做什麼事都要快、要早,每到傍晚,他就急著把當天的日期撕掉,我說這一天的日子都還沒過完,怎麼就趕著迎接次日的到來,有時候晚上在客廳寫功課,還會因為父親提前撕日曆而誤寫了日期。如今想來,倒是一段有趣的回憶。 看著朋友送來的這本日曆,我還真的不知要如何處置,留著無用,棄之可惜,或許把它送給有需要的同事,那也算沒辜負朋友的一番心意。如我真把它掛在自家牆上,那我這日子肯定過不下去,以我這記性,只怕會讓日子停滯不前,我怎麼可能會記得每兩天就去把日曆給撕下呢。 撕下一頁日曆的輕微聲響,如今已被手機屏幕的無聲滑動取代。但那種告別昨日、迎接新一天的儀式感,是無法被取代的。時代的推移讓我們可以更快速掌握一些東西,卻也讓我們失去一些東西,我們希望生活變得越來越高效,敞開雙手擁抱科技的進步,但又時常緬懷那些陳舊事物陪伴過的匆匆歲月。人啊,不都是這個樣子的嗎?
3星期前
星雲
星雲
月熊的歸來/羅時穠(吉隆坡)
它總是自如地離開和回家。 它來到我們的生活,是因為不斷跟隨女兒的腳步,連續兩天,都在門口等待她的身影,乍見門開,就隨著人們的舉動,踵武其後,不離不棄,隨形而走動蹲伏,應聲而喵言絮叨。 它一身橘毛,深淺有致,條紋分明,腳部下方的白色毛髮,接連到指掌,掌心則呈一片粉嫩的粉色。當其愜意倒睡、袒露胸腹時,更是讓人讚歎造物神秀,上天厚意,腹部螺旋般的條狀橘色與襯底的純白色交相映襯,愈加彰顯了毛髮色彩的不落斧鑿痕跡。 女兒鍾情於它的紋理條紋,當它讓我們撫摸慰藉時,讓人倍加讚美它的柔順毛髮,更喜愛其喵言嚕語。當它被我們家長允許收留下來時,女兒對它撫摸不斷,又抱又親,逗弄不已,並大費周章買了各種東西:項鍊、逗貓棒、貓糧、貓爪盤等等,不一而足,還為它取了一個與偶像有關的名字——月熊。 也許曾經流浪,月熊是一隻外向的貓,總喜歡往外跑,一旦吃飽了,總向著窗外,尋找更廣闊的天地。我們家人要找它回來,總是難覓蹤影,不見其跡,但就在我們開始放棄,去做其他事情時,卻忽聞喵喵之言,它身形一閃,或是爬窗進屋,或是趁大門打開,閒步從容、步履輕盈現身眼前。看見它進來,我們總是叫它名字,它卻依然自我,自尋其樂,偶爾才向大家喵語回應。 當然,它也不是如此冷淡,特別是思念美味的牛肉、雞肉、軟骨、罐頭、貓糧等等美味佳餚之際,就會熱情等待,面朝屋內房間,絮絮叨叨,等待人們回應,收穫一頓美食。因此,每個早上,家人們都會聽到房門外的呼喚,於是我們總是應聲開門,準備隨之而來的歡聲笑語、盈盈柔言。 我們為月熊準備的食物可能是飄香四溢、遠外流傳,竟然招來一隻自來的小貓。見到小貓新來乍到,月熊必然是嚴陣以待,對這個乍來移民前後追隨,嗅之以鼻、動之以前腳後足。但是,兩貓始終未真正的兵戎相見,對峙也只限於熊抱輕打,未見哈氣鳴叫,亮爪拼搏,刀光劍影。月熊可說是一隻溫和的貓,能夠照顧新來的“弟弟”。 在我們家人的床上床邊時,月熊也總是溫言溫語,它身體或是捲成一團,或是伸長身體靠在牆邊,又或直接躺在我們的枕頭大剌剌睡得橫歪顛倒、儀態萬端。我們也不以為忤,樂其所為。女兒於此多了一個玩伴,我們家裡也多了一個“親人”。我們被它磨蹭,感受其柔順怡人的毛髮,眯縫成線的愜意目光,何嘗不是生活的樂事? 叮囑它,不舒服就回來 遇到月熊病恙,則是我們更加溫柔以待的時候了。有次,月熊發燒不斷,連續一週之久病情反覆,但行有餘力,還是趁機溜跑,每見它回到家,總是失魂落魄、眼神渙散、疲軟無力。在不得不將之“囚禁”時,只好勸解它努力餐飯,繼續休息,但它還是想趁機去外面尋找鳥語花香、雲淡風輕。沒辦法之下,當病情有所好轉後,我們只有放行。放行前我與女兒叮囑它,有事需要回來,不舒服更要回來,這未免一廂情願,但見它一見門開,就忙不迭一溜煙奔走而去,頭也不回。 它最後一次回來,是某天下午,當天早上,月熊依然飽食後舔腳抹臉,整理儀容,忙活一番後,滿意自如地奔走窗口之間,跳上我們為它準備的臺階,左顧右盼,鑽身離開,尋覓自己的天地。 待我們下午回到家,卻看見它竟然一反常態,匍匐在地,看見我回來,它腳軟身疲來到我跟前,眼神渙散。看見月熊雙眼睜大、四肢酥軟乏力,我心中唐突失措,六神不安,於是與家人一陣忙活,趕緊送醫搶救。經過一番焦急煎熬的等待,它卻仍是無力迴天,離開我們而去。 月熊來到我們生活,讓家中多了一份期盼:期盼它的驟然歸來,期盼它的喵言柔語,期盼它倒伏在我們身邊的磨蹭。它的最後一次歸來,結果卻是讓我們家人在誦經的氛圍中,讓它火化離開,留下緬懷之情、種種想念。 此時環顧家中各個角落,似乎都有月熊的身影,坐在書桌,還真的以為月熊在我身邊路過,像平時一樣,依然故我,盈步回家,亦不顧我們的呼喚,但無論如何,它畢竟是回家了。偶爾望向月熊經常出入的窗口,似乎突然還會有個貓頭先鑽進來,再續之以一條斑紋分明的貓腿,進而出現一個胖嘟嘟的橘色身影。當我目光轉向草坪,又偶然發現一個熟悉的流動圖案,它彷彿隱身在植物之間,想要接近我們,又怕我們把它抱回家玩弄“蹂躪”,失卻自由。 它的小玩伴“弟弟”小福近來特別粘人,也許小福也有我們人類的想望吧。無論如何,月熊也已經回家了,以別種讓人想念的方式,自由自在地回到我們身邊,輕言柔語,左右磨蹭,小福你可知道嗎?
4星期前
星雲
星雲
【人生的最後一程05】煙花葬/張箭(麻坡)
2022年有一部電影叫《人生大事》,看得我淚流滿面。電影主要的故事發生在一個男人和一個小女孩之間。男主從事殯葬業,小女孩是一個孤兒,兩個孤獨的靈魂就這樣牽扯到了一起。男主的父親去世前告訴男主,他的葬禮不要鋪張,也不要什麼靈骨塔和骨灰罈,越簡單越好,人本來乾乾淨淨地來,最好也是乾乾淨淨地走,最重要的是要體面。 男主最後不顧姐姐的反對,把父親的骨灰和煙花混在一起,一炮煙花把骨灰送上了天。給了他父親一個簡單、乾淨且體面的最後一程。 無獨有偶,最近在新聞上看到,有人把自己祖父的骨灰也用同樣的方式,貼在煙花上朝空中發射,給祖父美麗動人的最後一程,一家人則溫馨地圍觀這場盛宴。他們受訪時說了,這樣他們就會感覺祖父一直與他們同在。 把骨灰製作成寶石 這麼奇怪的“安葬”方式,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荒唐。也有很多網友調侃,這樣所有人都會吸入他們祖父的骨灰。我只是覺得,只要他們一家人覺得這樣很美好,事實上也沒有什麼不好。比起煙花葬,我還聽過有人把骨灰製作成寶石、把遺體用防腐劑保存做成客廳的茶几,他們這麼做的目的也只是對已故的人一種愛與思念的表現,並沒有對與錯。 其實這也和我們的人生一樣,活著主要還是要自己覺得舒服。什麼世俗的禮節,社會的批判,只要我們不傷天害理,只要我們不妨礙別人,自己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不需要顧慮那麼多。 人走到最後都要和這個世界離別,就像戲中所說的一樣,人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那麼為什麼還要留下一堆的土墳靈位去麻煩後世的子子孫孫?過了兩代,他們也不一定理會你到底是哪一位。像這樣放一炮煙花,給自己的人生畫上美麗的句號,其實就很燦爛,很美好,很體面。
1月前
星雲
城人小說
秋芸芊 · 末班車
文/秋芸芊 夕陽的餘暉染紅了城市的天際線,街道上逐漸顯得靜謐而安詳。 巴士站前,我一個人站在那裡,任由陽光斜照在我身上,拉長了身影。四周彷彿凝固一般,只剩下我與即將到來的末班車。 我的手仍緊緊攥著手機,屏幕上還殘留著剛剛掛斷的電話記錄。那句“你要我還是 他?”還回蕩在耳畔。我沒有得到答案,但內心的答案早已清晰。 四年的大學時光如水流過。我與佳芊,曾無話不談。每一天,我們分享日常、夢 想。然而,那些歡聲笑語的瞬間,現在卻成了無盡的遺憾。她的選擇已經做出,而我終 究只是她故事裡的配角。 記得佳芊說我的白鞋真好看。從那天起,我養成每天清晨刷鞋的習慣。每次刷完鞋, 總有一種滿足感,彷彿是對她欣賞的回應。 放學後,我們總喜歡並肩走在夕陽下,談論身邊的趣事。她的笑容純真無邪,令我心跳加速。於是,我偷偷地用手機拍下她微笑的瞬間,把這些照片悄悄夾在日記本里。那些日記頁面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我們的點滴,如她喜歡的顏色、愛聽的歌曲和電影、甚至她在課間吃的小零食。她就是我的青春,令我無法忘懷的人。 X X X X X X 某個學校假期的最後幾天,我們與同學們一起去海邊。 那是個晴朗的午後,海風吹拂著我的臉頰。佳芊的眼中映照著藍天,她隨手撿起一片貝殼遞給我。 “不要總是擔心未來的事情,享受當下吧!”她笑著說,眼中充滿了灑脫和自由。 我知道她口是心非。她對未來的憂慮比我更多,只選擇不面對。直到對方向她表白的那 天,佳芊才坦誠她心中早已被他佔據了。聽到這句話的瞬間,我的心如同被撕裂。她談起他時的光彩與我面前的笑容截然不同。我想質問她為何不早告訴我,但她的眼中滿是歉意。她被困在兩種選者之間,而我只能承受這份無奈。 轉眼間來到大學最後一年的期末考試,畢業即將來臨。我們之間的相處越來越少,曾經 並肩走的路變得我一個人落寞地站著。佳芊不再像以前那樣主動和我分享生活中細碎的 時光,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倆並肩走過,我的心像被狠狠揪住了。 我曾以為,只要她沒說出口,我們之間的羈絆就不會斷裂。可事實證明,是我一廂情願 的想法。有時候,沉默本身就是一種最無情的答案。 離別的號角響起,我終於在最後一次的通話時,忍不住問了那個困擾我許久的問 題。 “你是要我,還是他?” 電話那頭,她沉默了許久,終究沒有給出答案。 這樣的沉默比直接拒絕更加讓人心痛。我知道,佳芊心中已做出選擇,只是不願親口告 訴我。 X X X X X X 夜幕漸漸降臨,天色愈發陰沉,遠處的燈光開始在暮色中閃爍。末班車緩緩駛進了車站,車門開啟,風裹挾著一絲絲涼意,拂過我的臉龐,似乎帶走最後一絲溫暖。寒意蔓延至的每一寸肌膚,我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孤獨。 車笛聲在靜謐的夜晚顯得格外清晰,瞬間將我從思緒中拉回現實。猶豫片刻,我終究邁步踏上了巴士,順著車廂中的座位號碼找到位置,視線不由自主地投向窗外,心裡懷著一絲希望,渴望再見到她熟悉的身影。可是,熟悉的面孔始終並沒有出現。我的心底一片空蕩,彷彿這個城市瞬間變得陌生無比。車上只剩下我孤零零坐著,像是在等待一場永遠不會到來的告別。 車窗外的燈光一閃而過,映照著我失落的臉龐,猶如我心中那閃爍的希望,時而明亮,時而暗淡。每一次顛簸都如同心底的痛楚,撕扯著我對往昔的回憶。 忽然,窗外的景色在快速後退,彷彿在與我告別,留下我一個沉浸在無盡的四年中。 此刻,我終於明白,末班車不僅是我回家的路,更是我與過去告別的開始。未來的路雖然漫長而未知,但我知道,正如每一次的離別,都是為了新的相遇,我將帶著這段回憶,勇敢迎接新的旅程。
2月前
城人小說
星雲
特異功能的孩子/陳儬萱(蕉賴)
教師這個行業,我相信做過的人都明白——真正的教師遠比人們口中的“不容易”還要不容易很多。 我是補習學院的老師,基本上學生的吃穿睡學都是從早承包到晚,每天不是在教書,就是在和學生、家長打交道。在這份職業當中,有這麼一個家庭,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一個人能健康快樂成長,其實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有個學生,他叫小宇,今年8歲,但和7歲的弟弟小樂一起入學,因為他是一名患有自閉症的兒童。 他們是我晚上班的學生,從學校放學之後,吃飯洗澡就過來上課。第一次見他們的時候,我以為是一對雙胞胎,哥哥和弟弟長得太像了。但一堂課下來,我就發現了哥哥和其他學生不一樣。 他無法保持專注,無法吸收知識,也無法流利地說話表達,需要配上動作,他才能夠明白一點老師在說什麼。這時候很多人都會問,自閉症不應該去特殊學校嗎?沒錯,理論上是這樣的,但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想,他們想要哥哥和弟弟一樣,和普通人一樣,正常上小學,正常上補習班。 自閉症,也稱孤獨症,他們的表達不是我們常人能夠理解的。小宇和小樂都喜歡畫畫,每當他們來上課,都會給我看他們的畫。當然,我也會借這個機會,訓練他們的表達能力,引導他們把畫中的世界表達給老師知道。有時候,哥哥表達得不清楚,弟弟就會幫忙補話。 小樂,身分是小宇的弟弟,行為卻像哥哥。在班上,他會幫哥哥把作業拿出來,會教哥哥認字,最讓我感動的是,小樂會舉起哥哥的手,讓哥哥回答問題。當然,哥哥是回答不了的,因為他根本沒辦法吸收知識,這時候弟弟會悄悄告訴他答案,答對了,我就會獎勵他一顆星星貼紙,然後哥哥就會很開心向弟弟展示。 我經常在教完一個部分之後,走到小宇的身邊,教他認字寫字。小宇真的很乖,也很願意學,但命運就是如此,你怎麼要求一個自閉症的兒童,學他完全看不懂、聽不懂、不理解的東西,不可能的。一直到後來,我發現到小宇的數學天賦,他會算數,而且很強!他不知道1怎麼讀,不知道2怎麼讀,但他知道1+1=2,是不是很驚喜?我可開心了,10題的加法運算題,他居然可以全對!於是放學之後,我送給他一把尺,教他怎麼畫線,他也許很少收到禮物,我第一次看到他這麼開心,一蹦一跳地走到媽媽面前,拿著尺的小手舉得好高。他沒說話,但家長知道他的意思,對我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專為他們量身打造的學校 結果,第二天,我就接到了他媽媽的電話。媽媽說,小宇在家裡把尺弄斷了,很傷心,發脾氣,亂扔東西,怎麼也哄不好。電話裡頭的語氣是很焦慮、無奈的。我聽完真的很震驚,因為小宇在班上總是很乖,不會發脾氣的。 小宇的媽媽說:“老師,你說怎麼辦好呢?今天他都不去學校了。” 當時的我真的很難過。當我們主觀的認為他來上課是很開心的,是在學習的,實際上對他何嘗不是一種折磨。 一把尺,對很多人來說根本不值一提,但對小宇來說是什麼呢? 是對他的認可! 這讓我不禁回想起那天他高舉拿著尺的手,看著媽媽的那種渴望眼神,真的讓我心疼。 他是不是在說:“今天有人送我禮物了,因為我很乖!” 在家裡的他是一副模樣,在學校是一副模樣,在補習班是另一副模樣。你很難想像到一個7歲的孩子為了迎合所有人,承受著多大的壓力。 我決定,和家長,和孩子,好好聊一聊。 家長總是會認為,我的孩子有自閉症、好動症、抑鬱症等等,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因為他們和“普通人”不一樣,於是硬讓他們過上“普通人”的生活。 世界上為什麼要有特殊學校?因為那是為他們量身打造的,屬於他們的世界! 他們生來不同,就像帶著特異功能的人類,比如小宇就是一個數學王子、一個繪畫高手。我特別想看懂他的畫,想知道他在想什麼,畫什麼,可是我沒有特異功能,我不知道。所以,這個世界上才會有這麼一個學校,讓他們去專修他們的特異功能啊! 我記得有一次放學,我帶著同學們下樓,等我下到樓下回頭一看,我看到小樂牽著哥哥的手,一步一個階梯的下樓,我的眼眶瞬間泛淚。我心疼弟弟的懂事,也心疼哥哥,這麼努力地在這個世界活著,存在著。 後來的每一次,我都會站在他們的身後,陪著他們一步一步地下樓。 這件事情其實已過去半年,我也沒有見到他們了,他們搬去了靠近特殊學校的地方。這對他們一家人,對小宇,都是個好結果。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特異功能”,也許你的做法和這位家長一樣,讓他上小學,上補習班,其實孩子根本吃不消。我和家長聊了一個多小時,我也很坦白地說,小宇無法吸收知識,無法理解題目,這樣做對他來說太痛苦了。 接受他,愛他,理解他,才是我們作為家長、老師、朋友的角色。 他們離開之前剛好是教師節,小宇和小樂都有給我寫教師節卡。我超級意外,那也是我最感動的時刻。小樂和小宇的卡片都畫了一個在臺上教書的我,畫風相似,文字卻不一樣。小樂的卡片寫著:LOWIS老師謝謝你;而小宇寫的是:我喜歡LOWIS老師。(LOWIS是我工作用的英文名) 我拿到卡片之後,真的忍不住,把他們抱在懷裡,那個眼淚真的止不住。 首先,這幾個字對一個一年級、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不容易寫。其次,在這個孩子的世界中,我已經是個不一樣的存在。 小宇,小樂,即使老師不能一直陪著你們成長,但我很榮幸,可以成為你們成長路上的一個路燈。 希望這個世界所有特殊孩子都能被愛,被善待。
2月前
星雲
星雲
小麻雀讓我上了一堂生命課/董百勤(美羅)
帶一年級學生上圖書館進行閱讀課時,發現圖書館裡飛進了幾隻小麻雀。學生們發出了各種聲音,試圖要把麻雀趕出去,這個舉動是為了麻雀的安全,我們進圖書館會開風扇,學生們擔心麻雀們會受傷。 麻雀一隻接一隻飛出去,本以為沒事了。沒想到有隻小麻雀在我們結束閱讀課要回班前,飛了進來,橫衝亂撞的,最後被風扇捲了進去。 當小麻雀掉落地面時候,學生們湧了上去圍著小麻雀。我走前去時候,看到小毅把那隻小麻雀捧在手上,輕輕揉摸它的頭。他輕輕告訴它,不要怕,沒事的。 “老師,麻雀死了。”同學們低著頭,空氣中瀰漫著凝重。 “麻雀去了更好的地方。老師知道你們都很想要救它,可是上天安排了它在地球的生命就是到今天結束,但是現在它啟程去另外一趟旅程了。” 小毅捧起手上的麻雀問我,他可以不可以把麻雀拿去埋。我看著他離去的背影,那麼篤定,那麼勇敢。那刻,我是最不勇敢的那一位。 我讓孩子們排好隊伍,要準備回班,小毅就在這個時候回來了。小毅把麻雀埋在班上外面的花叢裡,當我問他埋在那裡的原因,他說:“這樣我們天天可以看到麻雀,陪伴它了。” 學生問我,小麻雀埋在泥土裡後會變成什麼?我回答他們,小麻雀會成為花花草草的養料,滋養那些美麗的花草,這樣以後大家看到那些美麗的花草時候,我們就會想起小麻雀了。 放學鈴聲響,同學們走出班級時候,他們每一位去麻雀的墓地和它說再見。 小麻雀讓我上了一堂課,它讓我看見小孩的赤子之心,對生命的敬畏。小麻雀的生命也許短暫,但是小孩對它的愛是永恆的。在無常面前,在失去當前,我的學生用他們的童真和愛心教會我,愛能夠超越一切。 原來,我的學生比我還懂得好好告別這回事。
2月前
星雲
放映室
陳頭頭/《The Room Next Door》原來奼紫嫣紅開遍,優雅的告別
這場華麗而優雅的告別式——精緻豪宅、怡人風景、文化時尚品味,一一包覆死亡的猙獰,帶病的Martha形容枯槁但不驚駭;而片中的情感與慾望雖簡化冷斂許多,但也複雜、糾纏、多義且流動,是一貫的阿莫多瓦女性關係圖。
3月前
放映室
全國綜合
視頻|馬來老師調職轉校 印裔小六生泣不成聲
一段感人的師生告別視頻近日在社交媒體TikTok上爆紅,一位馬來老師與她12歲的印裔學生之間深厚的情感令無數人動容。
3月前
全國綜合
帶你看世界
視頻|貓咪“臨終”前CCTV告別惹淚 主人道出真相 全網驚呆
一段貓咪“深情告別”的視頻,在社交平臺瘋傳,讓無數網民落淚,然而真相曝光後,卻讓人大跌眼鏡─原來貓咪並沒有返回喵星!
4月前
帶你看世界
全國綜合
視頻|馬來小夥搬家淚別浪浪 “照顧好自己,謝謝你”
一名馬來小夥在搬家前與他悉心照料多年的流浪狗告別,人狗道別溫馨又感人的一幕讓無數網民動容。
4月前
全國綜合
星雲
【喝咖啡才是正經事(完結篇)】我們一起喝咖啡的日子/許書簡
這是一篇告別文。【喝咖啡才是正經事】終究來到最後一篇。 2020年1月開始寫的時候,我們還活在2020年會不會更好的不確定中。沒想到過了兩個月,大家就開始困在疫情裡,生活鉅變。沒有車的停車場、冷清清的商場、空空的大馬路、擁擠的醫院、痛心的離別和掙扎。 現在,我們終於也爬在恢復的梯子上,除了失去了一些朋友。而你們,就好像陪我度過了這段時間。然而事情不會一直壞下去,當時關掉一家店的我們,一直不知道如何從谷底爬出來。羊男和我只能一直默默地守著剩下的東西,從中尋找新的出路。 一年前,我們開始策劃好要開一家小店。這樣一來可以在新的地點,把自己烘焙的咖啡豆和自己做的雪糕多賣一些出去,增加銷量。二來才有能力發展,不然好像原地踏步,我們總不能一直活在2020年裡。 談過3個地點後,終於在今年8月找到一間小小的店面,只有280方呎。這間店坐落在市中心的一個小商區。據說這個商區已經45年,經營過9年咖啡館的我們,在老鄰居里就好像一個小嬰兒那樣。 恢復到兩家店的狀態 這讓我想起,開始寫【喝咖啡才是正經事】的時候,我們也有兩家店。現在告別這個專欄的時候,我們也開始恢復到兩家店的狀態。開新店的這段日子,讓我們的生活有巨大的改變。比如,從前可以睡到自然醒,現在天還沒亮就得爬起來。從前是桃芋頭(我們的狗)在樓下生氣地吠醒我們,好像在喊,快起來,我要出門上大號!現在早上桃芋頭還沒睡醒,就被帶出門,一副怎麼這麼早要帶我出去遛啊,做狗好累的樣子。 可能是因為在商區裡工作,大家都非常積極和賣力。有早上7點就開的電話卡店,有開到半夜3點的炒飯店。這種努力拼的精神,好像會傳染那樣,讓我們也變成積極起來。 在這個小店工作也很開心。因為上班族進來的時候,眼神落在雪糕口味上面的樣子都很快樂。他們會討論,要選哪一個口味好呢?昨天的桂花豆腐雪糕沒有了嗎?每天換口味嗎?這個好吃呢?還是那個好吃?要配怎樣的咖啡呢?大家看起來都好高興的樣子。至少在選雪糕口味,或者等咖啡的時候,暫時忘記剛才工作上的煩惱。這讓賣雪糕和咖啡的我們感覺更有意義。我喜歡這種客人的喜悅,那是一種會傳染的東西,一點一點地讓大家都一起好起來。 小店裡,我們也賣兩種不同咖啡豆的咖啡。起初以為上班族會喜歡濃厚的咖啡,以保持清醒。不過開了3個星期的我們,發現上班族對果香咖啡也有一定的喜好。為了讓果香咖啡更豐厚,羊男把咖啡豆烤到中焙,減少果酸的味道,增加甜度和厚度。起初早上一點生意也沒有的我們,最近也慢慢有一些上班族光臨。 【喝咖啡才是正經事】只能寫到這裡。一直以來的內容很輕,沒有重量,是生活的一些小事。然而我相信把小事做好,才能走得更高更遠。我會記得我們一起喝咖啡的日子,期待再見。
5月前
星雲
VIP文
許雪翠|練習好好說再見 死亡不是難以啟齒的事
那是個尋常的星期一傍晚。突接到母親發來老父親病危的照片:“你爸恐怕不行了。”我一見照片裡瘦骨嶙峋的父親,心裡頓時一涼,跟孩子說:“公公不知能不能捱過今晚,我們得趕緊回去一趟。” 父親跌倒後不良於行,病了大半年仍不見起色,夜間更是咳得厲害,身心頗受折磨。看顧臥床老父的母親每天面對不同的挑戰,夜不成寐,也憔悴不少。如若父親能放下塵緣、捨去肉身,也不失為一種解脫。 正在胡思,母親再來電:“你爸走了。”我儘量保持冷靜,哽咽說道:“媽,你把電話放爸耳邊,我要跟他說幾句話。”聽說人走的時候,聽覺是最後消失的,我相信爸爸能聽到。說完把電話遞給阿妹,她哭著說:“公公,bye bye!”小禹也趨近話筒:“公公,再見!” 我們都知道,這一聲聲再見,是再不能再見。 給阿哥打電話:“公公走了,我現在去宿舍載你。”阿哥先問:“媽媽,你是不是在哭?不用哭啦,我們之前已經好好跟公公說再見了。而且你平時該做的都做了,沒有所謂的遺憾了,我們要讓公公安心的去,你笑公公就會笑,人如果可以哭著來,笑著走,多好!” 面對阿哥懂事的安慰,我的淚水,更是止不住。 如今,喪禮已圓滿完成,父親也已火化成灰,安奉在骨灰塔。除了小弟,我們兄弟姐妹也各自回到城裡生活。我們完成了告別,完成了另一個死別的功課。 死亡,無人能免。因此,死別,就成為我們無法假裝不會發生的事。經歷了父親的告別,我更堅信,死亡的生命教育,能越早開始越好!但死別話題如此沉重,要如何開始呢?繪本,再次成為答案。這一期,我們就來讀丹麥作家金·弗珀茲·艾克松的《爺爺變成了幽靈》。 喪禮是讓活著的人緩衝哀傷情緒 死亡,一直以來都是很多社會的禁忌話題,繪本作家能帶讀者直面死亡,不忌諱地在書裡畫上棺材和幽靈,也算是一種書寫的勇氣,也為大小讀者鋪排了重要的心理基礎。 這本繪本的小主角名叫艾斯本。艾斯本跟爺爺感情很好,不過有一天,爺爺在大街上心臟病發作,永遠離開了他。面對這樣的驟然離別,艾斯本非常傷心,趴在桌上不停哭泣。 晚上,媽媽將艾斯本摟在懷裡,輕聲告訴他,爺爺去了天堂,變成了天使。可是艾斯本沒辦法想像爺爺變成天使的模樣,是穿白袍嗎?是長著一對翅膀嗎?媽媽問:“這樣想,你會不會好過一點?”但艾斯本並沒有覺得更好過。 艾斯本出席了爺爺在教堂的葬禮。他看見的爺爺,是躺在棺木裡睡覺的爺爺,周圍擺滿了鮮花。爸爸告訴他,爺爺會被運到墓地,然後變成泥土,然後就會滿滿消失了。艾斯本同樣沒辦法想像變成泥土的爺爺會是什麼樣子。 這次我們家3個孩子回到老家,看見屋外搭建臨時鐵棚,然後客廳裡設立了靈堂,中間擺放了棺木,五腳基處擺放著紙紮品和“大屋”,還有一包包鄰居幫忙摺疊的金銀紙,紛紛說:“哇!公公這麼豪華,這麼大陣仗!”阿妹問,可以拍照放instagram嗎?阿哥說:“不錯,很有儀式感!” 我說喪禮其實是讓活著的人緩衝哀傷情緒的。喪禮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讓死亡變得少一點陰暗,少一點可怕。在鄰居和親朋戚友前來弔唁、坐夜、寫帛金的習俗裡,相互依偎取暖安慰,度過哀傷的送別。 那件忘記做的事 說回書裡的小艾斯本。他既不相信爺爺去了天堂,也不相信爺爺會變成泥土。於是,就在那個晚上,他看見了穿西裝的爺爺。(這讓我想起另一本繪本《爺爺有沒有穿西裝》,兩本繪本同樣書寫了死亡,異曲同工。) 艾斯本問爺爺:“爺爺你不是死了嗎?為什麼你會在這裡?我知道了,你變成了幽靈!”爺爺表示不相信,艾斯本拿出一本介紹幽靈的書,告訴爺爺:“書上說,只要幽靈願意,他就可以隨便穿過任何一堵牆。”爺爺說:“好吧!那我就試一試!”結果,還真的可以! [vip_content_start] 艾斯本很興奮,陪著爺爺一整夜,結果,快天亮的時候,爺爺消失了,艾斯本剛閉上眼睛,就被爸爸和媽媽叫醒。他高興地跟他們說,爺爺變成了幽靈,一整晚都和他在一起。 爸爸說他也夢見了爺爺穿過牆壁,來到他們的臥室。艾斯本大喊:“那不是夢,那真的是爺爺!”媽媽很擔心地看著艾斯本,決定讓他呆在家,不必上學。 這天晚上,爺爺又出現了!爺爺表示,他不想當幽靈,於是拿起那本關於幽靈的書研究起來。結果書上說,如果一個人在世時忘了做一件事,死了就會變成幽靈。那究竟爺爺是忘了做什麼事呢?艾斯本表示,要和爺爺一起找出來。 於是,他跟爺爺回了一趟爺爺的家,看看是不是忘了做家裡的事。爺爺回到故居,回憶起很多從前的事,從兒時的腳踏車到和奶奶的第一個吻,從孩子的誕生到電視節目。 再一個晚上,艾斯本陪爺爺到鎮上去轉轉,希望能找到那件忘記做的事,結果還是徒勞無功,沒有一點線索。 後來,終於,爺爺想起了他忘記的事了——“我忘了和你說再見了,我的小艾斯本!” 爺爺和艾斯本都哭了。 我也哭了。 說完再見的爺爺揮揮手後消失在黑暗裡,艾斯本終於可以回到學校去上課。書評人是這樣評價這本繪本的:“在樸素無華中教會孩子如何平靜面對死亡。” 死別不易,但生命會繼續前進和運轉。我們依舊會深深思念,依舊會在思念起離開的人時感到失落與悲傷,但時間會淡去哀傷。讓我們好好說再見,讓該離開的人了無牽掛的離開。讓留下來的人安心生活。 死亡如遠行,生死兩相安。我們都會好好的。 《爺爺變成了幽靈》 作者簡介:金·弗珀茲·艾克松(Kim Fupz Aakeson)丹麥人,1958年生。除了為報章雜誌畫插畫外,出版超過40本作品,作品屢得大獎,包括1990年丹麥文化部童書獎及1992年北歐青少年小說獎。1996年畢業於電影學院後,近年成為丹麥重要的電影編劇之一。 繪者簡介:愛娃·艾瑞克松(Eva Eriksson)瑞典深受喜愛的插畫家之一,1949年出生於哈爾姆斯塔德,1973年起致力圖畫書的創作。作品在瑞典獲獎無數,曾獲奧古斯都文學獎、瑞典圖書館協會的貝斯寇插畫獎等。 譯者:彭懿(中國)
6月前
VIP文
星雲
送你最後一程/葉玉卿
你真的走了!我再也找不到你的身影,聽不到你的聲音。今天盛裝(你喜歡我穿得漂亮)跟你做最後的告別。我告訴孩子我們不要哭,要歡喜跟爸爸道別,因為爸爸解脫了,去西方極樂一個沒有病痛、煩惱的極樂世界。 回想過去種種,就如影片在播放,從20歲嫁給你,我們在磨合中成長,你努力打拼你的事業,把家完全放給我,孩子一個個出世,我曾經有過最孤獨的日子,我們各自走在單行道,那段日子我沒有了熱情,沒有歡笑,就是想著如何經營好一個家,如何照顧好你。感謝你磨練了我.讓我變得獨立強大。 最感謝你把我拉入了職場,我沒有在公司發揮大本事,卻在你的影響下,學會了一點小本事,其實年輕的你是一個很兇的老闆,你威嚴的眼光就令人懼怕,進入你辦公室就是壓力,包括我,我相信你的員工也一定有同感,可是呀,你的嚴厲才讓你一手創辦的公司經營了50年,你的領導讓我們都成長,你付出的心血遠比我們多,因為你總在劃謀,總在想如何把公司做得更好,讓這個大家庭的大家都溫飽,所以你的員工都跟隨你經風雨見彩虹,相守不離棄,我代表大家跟你說“謝謝老闆”。 在公司與你並肩作戰的日子,我知道我還是有進步的,雖然我後來還是最會反駁你那個,其實我是在不知覺中變強大了,我們還是有意見不同的時候,但每次事後,你總會緊握我的手,你給我讚賞的眼光,我知道我們心是連在一起的,你要的妻子不是事事都強的老闆娘,你要的是一個能獨立,可以聽你傾訴,給你意見,又讓你自己做主的女人,是秘書,是情人,是妻子,老爺你說喜歡這樣的我,我最驕傲我做到了。 你是我們大家的巨人 人生七十古來稀,步入慢活人生,你說就想過平安,健康自由自在的日子,想不到事不如願,你卻病了,在這個安享晚年的時候,卻讓癌叮上了你,受盡了身心痛苦的煎熬,一直那麼健康,那麼好,那麼善心的你忽然的病痛,是我們始料不及,我和孩子真無法接受,有著錐心的痛,所有的歡笑一下子停頓了,收拾起悲傷的眼淚,我告訴自己必須面對,必須接受不變的事實,我的巨人病了,我必須強大起來,我要做你的支柱,長大的孩子都成了我的後盾,我們要一起陪你一戰,一起跨過這個坎! 臺灣6個月的治療,我和孩子陪伴你的歡樂時光,是美好的記憶,老爺你每次說我們辛苦了,可你的痛我們不能代替,我們還能有什麼苦,我常禱告折我壽換你多幾年的命,可是老天還是把你帶走了。 老爺,你辛苦了,為我們的家付出了那麼多,給了我和孩子最好的,你是嚴父也是慈父,這幾年你要交棒給孩子變成了他們的導師朋友,5個兒子在你影響下都有良好的品行,都成家立業,你可以放心了。 今天選了富貴生命館,一個華麗的大堂為你設靈堂,因為你的一生從樸實到繁華都保留了你做人的初衷善良熱心,你的內心是繁花似錦,你用你的愛溫暖了很多人,你是我們大家的巨人。 我想在你臨別的舞臺給你一個華麗的人生謝幕。讓大家在這裡跟你道別,希望大家都是開心歡送的,我們都是人生列車的乘客,到了自己的目的地都要下車,老爺你只是到了你的終點站,所以要下車,去開始你另一個旅程。我們祝福你無牽無掛,隨著佛陀的光去吧。
10月前
星雲
北馬新聞
峇都蘭樟小販中心 15日起告別一次性餐具
峇都蘭樟小販中心94個飲食攤位的業者自發推動環保措施,包括從5月15日起不再為堂食的顧客提供紙盤及一次性丟棄餐具,也鼓勵顧客可以將使用過的餐具及盤碗放到指定桶中,希望透過小小的改變,一起邁向綠色的未來
12月前
北馬新聞
最新文章
母校遷校 最後告別 培民560校友打卡憶當年
搬遷前的校友回校日!3月3日這一天,沙白安南培民華小歷任校長、老師、校友、校工等教職人員如約而至,與昔日母校來一場“不一樣”的告別......
1年前
最新文章
更多告別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