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喜馬拉雅山

6月前
6月前
現年70歲的李進生20年前愛上登山,並在59歲那年挑戰喜馬拉雅山,用了7天攀上海拔5000公尺的營地,不但完成其中一項人生清單,壯麗風景更是讓他至今難忘。 開設廣告牌業公司的李進生在2020年退休,他於2004那年應員工邀請,到居鑾加亨的布魯木山(Gunung Belumut)登山,沒想到這次行程,讓他從此情傾登山。 走山路手腳並用 他說:“我們走的是山路,有些部分地勢傾斜,還得俯身,手腳並用爬行前進。” “我們從山腳爬到山頂約4小時,過程對我來說不會太困難,因為工作關係,我經常需要爬上高處,甚至在雲梯上作業。” “登頂後心情很興奮,因為覺得克服沿途困難、考驗身體極限,順利完成一項挑戰,加上四周美麗的景色,不管是心理或身體,都覺得十分地放鬆。” 他因為享受這樣的感覺,在一個月後再與友人挑戰攀登居鑾南峇山,並從此與爬山結下了不解之緣。 跑步鍛鍊肺活量 李進生這20年除了攀爬馬來半島的群山外,也東渡挑戰沙巴神山京那巴魯山、砂拉越姆魯山,還有印尼等國家的山,甚至喜馬拉雅山。 他說:“最初十分猶豫,因為擔心高山症,也怕自己體力不勝負荷。但是攀登喜馬拉雅山需要6個月前預約,所以我先報名,過後再考慮要不要去。” “我曾3次爬上海拔四千多公尺的神山,當時沒有出現高山症的症狀,也沒有呼吸困難問題,考慮了兩個月,最終決定突破自己,畢竟這是一生人要去一次的地方。” 他於是展開4個月的訓練,除了選擇較難攀登的山,他也跑步鍛鍊肺活量,以便能完成這項挑戰。 用7天攀上海拔5000公尺營地 李進生說,從喜馬拉雅山的山腳爬到海拔5000公尺的營地共用了7天,但是從營地回到山腳只用了3天,這是因為他在爬山過程中也去其他山峰,如到潘恩山(Poon Hill)看日出,所以比較耗時。 他表示,爬山的過程是艱辛的,除了氣溫十分低,身體感到非常寒冷外,沿途吃的餐點都是素菜,如麵包、馬鈴薯等,因為沒有肉下肚,讓他感覺疲累,手腳乏力。 他也透露,那時在白天除了午餐休息一小時外,其他時間都在趕路,因為擔心未能在入夜前抵達民宿。 他說:“前往休息站時,會有兩名嚮導先我們一步到休息站用雪幫我們煮水,讓我抵達時有熱水可喝。因為實在太冷,我們直接脫掉手套接過水杯取暖,當時只覺得舒服,完全不怕燙。” “嚮導只是把雪煮成沸水,如果要喝咖啡或茶,這些都要自己帶。” “我在上山和下山的10天沒有洗澡,因此特別難受,雖然民宿可洗澡,但我擔心著涼,要是生病了就不妙,所以一路上只好忍著。” 山路結冰走起來很危險 李進生表示,在爬上山的7天中,最難忘的是在第4天,因為其中一段長兩三公里的山路已結冰,十分滑溜,走起來很危險,所以大家都走得小心翼翼。 “爬山的過程,我雙腳以走直線的方式前進,這樣比較不會累。” 他說,爬山過程中也發生一件難忘的事,在第5天時,其中一支登山隊在途中遭遇雪崩,聽說有人傷亡,而這消息傳回馬來西亞後,他的親友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以為是他的隊伍出事。 他表示,爬山路上沒有手機網絡,他一直到了第7天抵達營地,接通營地的線路後,才看見手機顯示五十多通未接來電,都是親友打來關心的電話。 他過後即刻報平安,親友懸著的心終於放下。 爬遍馬來半島群山 遺憾少了大漢山 李進生說,他在喜馬拉雅山海拔5000公尺的營地看日出,金黃色的陽光慢慢地灑落雪山,並從山峰往下延伸,在陽光的照射下,雪山頓時變成一座金色的山。 他至今仍無法忘記當時的景像,整座山黃燦燦的一片,加上週圍開闊的環境,讓人心曠神怡,可惜如今他因體力等方面問題,已無法再登喜馬拉雅山。 他的另一遺憾是爬遍馬來半島群山,唯獨少了彭亨州的大漢山,過去因為時間一直無法配合,如今則是體力等問題。 李進生說,他爬山只選擇山路,因為沿途可以看到許多動植物,也非常具挑戰,因為不知前方會有怎樣的景色、狀況。 他說:“我爬山時遇過蛇和山豬,但只要不去招惹,就不會被攻擊;我也遇過倒下的大樹攔著去路,這時就會想辦法爬過去。” 他在週末也會與友人一起到古來、哥打丁宜和至達城等地爬山,享受樂趣。  
7月前
8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新加坡25日訊)兩名好友結伴爬喜馬拉雅山,一人出現高原反應,先是自言自語,接著語無倫次,甚至身體癱軟,另一人花1小時衝下山求助,找來直升機,救回友人一命。 《新明日報》報道,曾秉賢(34歲,公務員)與好友湯姆(35歲)同為爬山愛好者,也都是大學登山社團的成員。 去年兩人決定挑戰阿瑪達布拉姆峰,它屬於喜馬拉雅山脈,海拔6812公尺。為此,他們經過艱苦的訓練,並於今年4月29日出發,幾經輾轉才抵達海拔3900公尺、最靠近阿瑪達布拉姆峰的村子。 由於天氣與行李延誤的因素,兩人於5月4日才開始攀峰。 曾秉賢受訪時透露,兩人自己揹著物資爬山,揹包重量約21.5公斤。 友走路一瘸一拐    身體癱軟 “原本一路都安好,不過6日的時候,湯姆步伐變慢,讓我先走,隨後我們倆的距離越來越遠。” 入夜後,曾秉賢先抵達紮營處,湯姆遲遲沒有出現,因擔心湯姆找不到自己,曾秉賢決定往回尋找。 “我找到他時,他已精疲力盡。我把他帶到紮營處,隨後合力搭好帳篷休息。” 到了隔天,曾秉賢發現湯姆開始胡言亂語,答非所問,雙手也一直在顫抖,甚至無法好好進食。 “他走路時也一瘸一拐,身體癱軟,雖然他說自己沒事,但我覺得可能大事不妙。” “我內心非常煎熬,不知道該不該下山求助,擔心如果下山,他一個人會有危險,如果他沒事,花時間下山也浪費資源。但最害怕的,是萬一他真的出事怎麼辦?” 最終,曾秉賢決定下山求援,用了一個多小時跑回大本營,通知了尼泊爾嚮導。接著,他們找來一輛直升機,將湯姆接下山,前往盧卡拉的醫院。 盧卡拉醫院的醫生表示,湯姆患上高原腦水腫(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在24小時內導致昏迷或死亡。 慶幸的是,湯姆及時得到治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兩人平時扛24公斤揹包    爬樓梯當訓練 比起一般的高海拔挑戰,攀爬阿瑪達布拉姆峰,需要擁有更多的登山技術和經驗。 曾秉賢透露說,兩人從去年就開始做準備。“平時我們會利用午餐時間,揹著24公斤的揹包,爬樓梯做訓練,週末的時候我也會和湯姆一起到武吉知馬天然保護區不同的路線徒步。”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