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园林小筑

马来西亚佛教发展基金会于2021年10月接手经营“园林小筑”。一般上,寺庙是膜拜场所,但有感于这类场所已有一定数量,因此,该基金会跳出旧框架,把“园林小筑”这个小空间打造成一个文艺场所。 今年壬寅年的元月初,园林小筑举办了首场活动,以园林小筑景物为题的摄影展。紧接着年十四的情人节,原订举办文友聚会,却因为确诊病例高居不下,因而改为线上活动——园林小筑·猜灯谜暨“疫情两年后,下一波艺文活动路往哪里走?”交流会。 这正是冠病疫情所显现的无常,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亦改变了一些人的人生轨迹。这两年多来,艺文界组织便因演出的局限和防疫标准作业程序(SOP)的束缚,被迫艰辛求存。 在这场交流会中,艺文界人士一一道出他们在这两年来看透的疫下之事、疫后的期望和未来的方向,期许各界给予支持和鼓励,让艺文团体保持活力,继续绽放光芒。 园林小筑 艺文演出新园地 马来西亚佛教发展基金会主席拿督洪祖丰分享“园林小筑”的缘起时说,该基金会希望将之打造为人文空间,“这个地方的空间虽小,但艺文活动应不在乎大小,而是其高低。因此,我们希望能推动一些高素质的艺文活动,让艺文在此大放异彩,亦希望和艺文界工作者一起好好经营这个场所。” 据洪祖丰的初步概念,“园林小筑”每个月举办一场艺文活动,如:哑剧、画展、书展或茶艺活动,让文人雅士相聚在此,并让艺文团体在此展现成果。 为成全上述愿景,马来西亚佛教发展基金会于2021年设立了“人人基金”,并通过筹募来推动艺文和教育活动。 “人人基金”执行长戴来展提到 ,人人基金每年将通过众筹募款100万令吉,每年推动10个具有社会正能量的人文项目。该基金会于去年2021年已接纳3项企划案,并资助每项计划10万令吉。 “每个项目获资助最长3年,以期能辅助艺文团体在这艰困时期能安心并全心全意地投入企划项目,不必为找钱而烦恼,而这正是设立人人基金的愿景,希望大家借力使力,也希望把园林小筑打造成不一样的艺文空间。” 园林小筑位于雪兰莪州八打灵市阿松大医院后方,这里除了有一个佛教道场外,附近也有道教庙宇、基督教会和兴都庙宇。戴来展期许这条街道日后可发展为“和谐宗教街”。 针对此期许,马金泉说,大马的多元是一个瑰宝,亦是最美丽的花朵。若“和谐宗教街”计划可行,则可考虑从园林小筑的范围内往外延伸到和谐区域,使之成为一个社区概念,同时欢迎不同种族来此交流及参与活动。 他亦建议人人基金会考虑免费开放园林小筑,让不同民族的艺文表演者前来演出,而售票事宜则交由相关表演团体负责。 办马来西亚“春晚” 中国的五湖四海,每逢大年除夕晚,家家户户最期盼的便是与家人一起观赏精彩的春晚演出;而马来西亚的艺文界,是否有可能办一场大马艺文界的春晚,作为年度成绩的总结及展望新一年、新的突破? 曾毓林大胆提议,在年杪举办大马的“春晚”,由各文艺组织呈献他们自认为最满意的作品或以竞赛来较劲。也许在第一次举办时规模不须盛大,只要交出高素质的作品,建立好口碑,日后必可吸引更多人关注,规模也会日益壮大。 与此同时,他也提出发表“2022年艺文界宣言”,借此向社会人士传达艺文界的实际情况,希望社会可给予艺文界支持,不论是来自个人或企业机构。 “有了这样的宣言和声音,便可告诉大家艺文界需要的是什么,并期许可获热心人促成美事。这将是一个指引,让我们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前进。” 戴来展认同这项宣言的提议,并相信通过这样的呼吁,可吸引大众前来参与或支持艺文活动。 另一方面,谈到艺文团体是否可寻找企业界来领养,曾毓林指出,我国有许多大商家,可呼吁这些商家每年领养一个艺文团体,除了可作为公司的公益项目,同时也让艺文团体有演出机会,发挥宣传之效。 在寻找赞助单位方面,曾昭智拥有丰富经验。他以“文化付费”来筹集资金,并让公众建立新的认知,欣赏文艺飨宴就如付钱买票看演唱会,这亦是对演出者的一种尊重。 何灵慧补充道,在大马若要寻找赞助单位确实不容易,但我国的人情味浓厚,可谓一呼百应,这是令人感到骄傲的事。 从长远角度而言,马来西亚应设立一个文艺基金,这才能永续扶持文艺单位;而这须由一个具分量的组织或单位加以启动。 疫情期间的挑战和应变方法 冠病疫情肆虐超过2年,艺文界工作者一路走来不易。在努力求存之际,无不希望可在疫后的新常态下迎来希望和阳光。 洪绣晴坦言,疫情开始的第一年,她便做了一年的短视频线上剧场,但线上运作并非他们的强项,也难和网红拍摄的短视频分庭抗礼。她拍摄了逾20个短视频,但订阅人数不见起色,所以越做越没劲,最终草草结束。 她解释,线上运作让她使不上力,毕竟这不是她们惯用的手法和方式,唯一仍继续的是网络戏剧课和广播课。原订今年展开实体演出,却因奥密克戎病毒来势汹汹,看来又要再次改为线上演出。 马金泉认为,应以全新视角和心态去面对疫情,因为以往的方式已派不上用场。 他犹记得,行管令第一次逐步开放后,他们策划了多项活动和计划,不料第二波疫情来袭,也带来了不小的重击。这让他学会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内。 “现在的策划是,办一个实体活动,也会做一个后备的线上方案,一旦出现任何改变便可应变。” 马金泉强调,在这不知何时结束的疫情下,要勇于尝试新做法,甚至要多尝试,以累积经验和培养尝试的精神。 此外,杨伟汉表示,虽说危机便是转机,但疫情之下这并非易事。一般上,他的演出都以现场为主,而剧场线上制作则需靠多方配合,并不像一些网红是个人SHOW,以赢取关注和点阅率来赚取收入。 他的友人在疫情暴发初期办线上演出,起初观众尚会捐款支持看演出,惟日子久了,友人却感觉到寻求捐助的演出似乎像在乞讨,心里感到难受。 “疫情拖久了,一些支持者的热度和生活因素都在减退,加上线上演出或网红视频多是免费,使得艺文工作者的收费演出变得不太受落。” 杨伟汉不讳言,他以前只注重现场演出,坚信现场和观众互动的感染力较强。而这样自我意识的城墙,现今看来是有必要去打破。 在疫情期间,他专注于创作和策划,毕竟线上演出的最大挑战是呈献具水准的作品,这须作多方面的考量,包括混音、灯光和空间动线等。 另外,尤传隆则表示,一路以来艺文是往“死”里走,从来都没有好的创作条件,所以艺术类很少会大红。疫情暴发近两年来,仍有一群人期待观赏现场演出,并已厌倦了线上缺乏交流和互动的演出。 他认为,防疫标准作业程序(SOP)若有严格遵守,不妨从小规模的现场演出开始,慢慢地吸引文艺爱好者重新走入剧场,重新体验现场演出的魅力和可贵之处。 申请政府资助 繁文缛节令人气馁 冠病疫情下,各行各业皆受到影响,许多表演工作者甚至完全没有收入。为援助受影响的单位,政府当局推出了不少的援助计划,协助文艺工作者减轻生活压力。 洪绣晴指出,旅游文化部确是有为表演单位提供援助金,惟须符合二个条件,即非营利单位,及申请单位是以“有限公司”注册,每年有审核师查核账目。由于其工作室不符合上述条件,最终申请失败,不过,申请其他的援助津贴则没面对问题。 马金泉声称,他曾想要把“共享空间”转为非营利组织(NGO),但申请援助多次都不成功。也曾向一名副部长建议文化团体应注册在文化部的一个认证单位内,但都不得要领。 他申诉,在疫情前的申请援助和疫情下申请援助的要求条件又有所不同,让艺文者感到混淆。 他说明,行管令(MCO)之前,拍摄工作并没大问题,惟MCO后却不允许拍摄,但申请援助官员却要求先看成品才发放援金,且是以一个作品呈上后,才发放一笔数额的方式处理,让人感到为难。 为免有所延误,他们采取的措施是边申请援金边拍摄,先不理申请批准与否,否则等到当局批准企划案时才投入工作,已太迟了。 马金泉强调,在新常态下,艺文工作者必须自己创造市场,共享空间与不同单位合作,结合不同的力量和多元优势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从被动化为主动,为冲出海外做好准备。 杨伟汉坦言,他当年便是为了取得政府的援助金而成立了有限公司,这反而增加了开销成本,因为公司的年度账目须交由审核师稽查,费用相当高昂。但,其公司不但没有获得政府的援金,反而耗费许多成本开销,最终选择关闭该有限公司。 他建议,艺文界工作者集结力量,并订下明确的目标,在师出有名的大前提下,集体发声,让外界听到艺文界的诉求和心声。 沈国明认为,艺文界不应只是选择往线上走或线下走,而是应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在往前挺进的同时,不忘传统。大马艺文界曾辉煌过,呈献的作品具大马特色;因此,不应一味跟着西方和潮流的脚步走,否则恐将失去属于大马的特色元素。” 他说,艺文界应百花齐放,共存共荣,不忘初心,未来才有前途。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