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國小

3星期前
4月前
6月前
8月前
9月前
9月前
9月前
我國華文小學教育的認真和嚴謹,吸引越來越多非華裔家庭選擇將孩子送入華小就讀。他們相信,除了培養學生對中文的掌握外,這也會增加孩子的競爭力。然而,這並不是適合每一個孩子的決定,儘管有一些學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也有不少孩子面臨著跟不上的困境,有者放棄了這條“特別”的路,回到國小就讀。 *華小紀實:友族生的苦與樂”特別企劃系列,即日起連載。 特別報導:王麗琴 攝影:黃冰冰、賴國華(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國華文小學教育的認真和嚴謹,吸引越來越多非華裔家庭選擇將孩子送入華小就讀。他們相信,除了培養學生對中文的掌握外,這也會增加孩子的競爭力。然而,這並不是適合每一個孩子的決定,儘管有一些學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也有不少孩子面臨著跟不上的困境,有者放棄了這條“特別”的路,回到國小就讀。 有苦也有樂,有過不了難關,也有輕鬆闖關,這就是友族學生在華小的真實情況。 從70年代開始,非華裔學生就讀華文小學的現象就已經存在。他們揹負著父母的期望,希望通過掌握多種語言來提高自己在未來的競爭力。 友族生趨增 佔華小生20% 就讀華小的友族生一直都在增加中,根據教育部和董教總的非正式統計,如今非華裔學生已經佔據全國華小學生總數的約20%,他們包括巫裔、印裔、原住民以及東馬的土著學生。 父母選擇華小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相信中文學習具有良好的出路、校園環境優越、教學質量高、學生紀律好,以及中文在經濟上的重要性;當然也有一些父母是選擇就近的學校,而許多微型學校也因為有了這些非華裔生的支撐而生存了下來。 非母語環境學習困難 然而,我們往往只看到表面的光鮮,卻忽略了友族生在非母語環境中所面對的艱辛適應和學習困難。 華小友族生的數量增長迅速,但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中文零基礎的友族生進入華小,就像置身於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無論是語言還是文化,都需要重新學習和適應。特別是對於中文不是母語的學生來說,學習語言的障礙和與同學交流的問題,是無法避免的挑戰。 究竟非華裔家長們堅持要讓子女念華小,是讓他們多了一個優勢,還是導致他們輸在了起跑點? 本期的特別企劃,《星洲日報》再次聯同跨媒體夥伴《星報》、《Astro Awani》、《陽光日報》以及《Malaysia Nanban》共同探討非華裔生在學習中文的路上,是如何蹣跚前行。 這些孩子們,中途有多少人放棄了?順利畢業的又有多少?至於畢業之後往哪個方向前進,中文根基對他們的升學和就業是否有所幫助?華小校長和教師如何協助學生渡過難關?友族家長有什麼話要說?這些也是我們探討的內容之一。 教專:選華小為職場規劃增值 根據董教總和教育部的資料,全國華小非華裔生人數從1989年的1萬7309人(3.05%)、增至1998年的5萬2043人(8.66%)、2010年的7萬2443人(11.84%)、2020年的10萬1011人(19.75%),從中顯示出非華裔生到華小就讀已成為一種趨勢。 孩子就像一塊白布,全由家長為他們選擇想要繪上的圖案和色彩。 全國教學專業職工會(NUTP)總秘書弗茲說,華小非華裔學生人數上升的趨勢,顯示非華裔家長為孩子往後的職場規劃增值。 他表示,非華裔小學生和中學生在學習程度上更有極大的差距,尤其小學一二年級屬於低年級,教師可以引導孩子更快掌握閱讀、寫作、口語和計算的基礎知識。 非華裔家長希望孩子們能夠適應華小的學習環境和結識朋友,並奠下語文學習、閱讀和寫作的基礎。 城市和郊區華小都有許多非華裔生報讀,但人數還是以郊區華小的非華裔生居多,其中面對挑戰的不僅是學生,還包括教師。 宋梓良:想勸轉校怕被誤解陷兩難 曾在彭亨關丹班珍華小掌校,近日被調至甘孟培英華小的宋梓良校長坦言,在小六評估考試(UPSR)廢除之前,校方除了拼命保證全科及格,內心深處隱約會有一個邪惡的聲音,就是請跟不上的非華裔生自動轉校,更希望他們走了就別再回頭。 不過他強調,這不代表校方狠心,校方的初衷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機會,並在國小以母語掌握所有科目。 “說實在,我們校長處在兩難,雖然清楚知道他們不適合在華小學習,但卻不能明確告訴家長,深怕家長誤會我們嫌棄他們,而要說服他們轉校。” 不過,如今沒有了UPSR考試的壓力,相信孩子們也能真正“快樂學習”。 在非華裔生居多的華小,校長或教師都面對極大的挑戰,有些新教師還是會保持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但在兩三年後,他們的毅力開始動搖,直至4至5年後,非華裔生的中文程度沒有進步,反而是教師的馬來文進步了。 相關文章: 友族讀華小(二)| 謝立意:不受非華裔生增影響 華小講華語 不變質 友族讀華小(三)| 少數成績標青 “非華裔生成績平均落後” 友族讀華小 | 有學霸、有模範生…… 華小友族生 也有出頭天 友族讀華小 | 無法掌握華文影響學習 前3年跟不上最好轉校 友族讀華小 | 跨過華小考驗升上獨中 友族生越挫越勇 友族讀華小 | 念華小獨中吸取文化思維   友族會中文 職場佔優勢 友族讀華小 | 語言教育教授:方法對多鼓勵 兒童更容易學新語言
11月前
1年前
(新邦令金29日訊)互相交融互相學習,新邦令金端本華小邀請甘榜拿督依布拉欣馬吉國小師生進行文化交流活動,通過學習書法、樂器等增進彼此瞭解。 端本華小校長丁雪芳與甘榜拿督依布拉欣馬吉國小校長莫哈末依祖丁也簽署了合作備忘錄,象徵兩校之間將持續進行友好合作,並承諾建立長久聯繫和深厚友誼。 互展示樂器演奏扯鈴等 丁雪芳表示,通過類似的合作模式,兩校將舉辦更多華巫文化交流活動,為兩校師生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和學習機會,增進彼此的瞭解和交融,也為兩族文化搭建親善的橋樑。 在當天的交流活動中,甘榜拿督依布拉欣馬吉國小學生展示了別具一格的馬來傳統樂器演奏,而端本華小學生則呈獻了精彩的扯鈴及二十四節令鼓表演。 此外,兩校師生分成幾個組別進行活動,以有機會體驗彼此的傳統遊戲及藝術文化,如馬來族的播棋、五粒石、樂器,以及華族的扯鈴、踢毽子、書法及節令鼓等。每位參與者都很投入,並享受傳統遊戲帶來的樂趣。 學生:更瞭解友族文化 端本華小學生陳軍澔表示,他對友族文化很感興趣,不會抗拒認識友族。通過這次的交流,他更瞭解友族的文化,也想更進一步地認識他們,希望類似活動可以繼續辦下去。 同校學生瑪妮莎透露,兩校學生剛開始接觸時,都顯得有些拘謹,但經過一連串的分組活動,大家都樂於參與,很快就打成一片,她也認識了友校的一些朋友。 另一學生奴扎拉表示,她很喜歡校方安排的活動,讓她更加認識華巫文化,她尤其喜歡書法及馬來播棋。 這次的文化聯誼活動,雖然只進行半天,但兩校的友誼種子就此播下,相信兩校今後能互相學習,互相勉勵。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