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土著股权固打

由希盟国阵领袖领导的团结政府,继续说土著升大学比例还不到30%,土著拥有股权所占比例也不到30%。说白了,固打制万岁Long live。 文:许国伟 经济部长拉菲茲最近提到一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 他说,只有30%的土著进入大学,反观华裔的升学比例高很多。 拉菲茲再说,因为多数土著没进入大学,而拉低薪资水平;即使土著进入大学,但毕业后多数人工作跟专业无关,导致他们薪资低。 照理,拉菲茲不会信口开河,应该是有统计数字支持。 毕竟,30%的数字确实吓人。 高教部发布获录取进入国立大学(2023/2024年度)的人数是8万9102人,又提到土著是72.69%和非土著是78.70%。 乍看之下,非土著的录取率还真是高过土著一些。但,土著与非土著所占的人数呢? 每一年进入国立大学的非土著生有多少人?进入私立大学的非土著人,又有多少人呢? “30%土著进入大学,华裔升学比例高很多”这句话,背后很可能有无奈的隐情和现实。 多少华裔家庭抱着希望能让孩子进入国立大学,结果进不去;但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教育,只能咬紧牙关让孩子进入私立大学。 但是,同样这句话可能也会让政客解读为,土著生进入大学这么少,那么固打制不但不能废除,还要加强。 问题是,字面上的大学种族固打制政策,即土著55%非土著45%录取固打早在2002年中止,之后由绩效制取代。 可是,前阵子首相安华又言之凿凿地说,种族固打制录取国立大学生制度应保留,以保护土著生的升学率,但也不会边缘化成绩优秀的非土著学生。 那么,这些年来,国立大学到底是依据固打制还是绩效制录取大学生?为什么会出现“绩效制比固打制更固打”的质疑?为什么还会出现仅30%土著进入大学的说法? 除了大学录取率这谜团,30%这数字还会让不少人联想到另一组数字,就是土著股权占30%。 [vip_content_start] 安华日前在国会提呈第十二大马计划中期检讨报告时提到,我国至今尚未达成30%土著股权目标,因此政府明年1月将举办土著经济大会,要制定更公平公正和包容的土著议程。 问题是,希盟领袖可还记得,2006年时ASLI旗下马来西亚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公共策略中心主任林德宜博士? 当时国阵政府在第9大马计划报告中指说,土著股权仍然维持在18.9%,尚未达致30%。 林德宜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土著所拥有股权比例早就超过30%,甚至达到45%,并表明不认同政府的计算法。 结果,林德宜遭受国阵尤其巫统领袖炮轰,要求他道歉及收回报告。当时,民联(希盟的前身)的行动党领袖,是声援和支持林德宜的。 最后,林德宜选择辞职,不收回报告。 如今,是2023年了,兜兜转转了这么多年,彷佛又回到原点。 由希盟国阵领袖领导的团结政府,继续说土著升大学比例还不到30%,土著拥有股权所占比例也不到30%。 说白了,固打制万岁Long live。
1年前
3年前
玛拉数码商场的经验,其实是为依斯迈上了一堂经济课,这一堂活生生的课程,可能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也学不到。 2015年刘蝶广场骚乱之后,时任乡区发展部长的依斯迈,毅然决定模仿刘蝶广场电子城的模式,成立刘蝶2(之后易名玛拉数码商场),专门提供土著商家进驻,做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生意。 玛拉数码商场的概念,其实是新经济政策一以贯之。由政府提供优惠租金,免费装修等,成本已经大幅降低,加上土著客户数量庞大,这个计划应该可以风生水起,大获成功。 玛拉数码商场雄心勃勃,继吉隆坡之后,先后在沙亚南、新山、怡保、关丹设立据点,准备大展鸿图。 岂料,短短几年,各州的玛拉数码商场一家接一家关闭,至今剩下吉隆坡一家,也是门可罗雀。 我不认为失败原因在于马来同胞不善经营。放眼全马,成功的马来企业比比皆是,新兴的电子商务更是不乏飞黄腾达的马来网红和公司,马来企业高管也分布在GLC和上市公司。 玛拉数码商场的失败,是在于新经济政策下的封闭模式,造成一池缺乏生机的死水经济。 这个只限土藉参与封闭模式,导致资金难于流转,货品不流畅,竞争自我消耗,管理单一化,客户单元化。 在开放式的市场经济底下,不管是企业或国家,要取得成功,必须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而最根本的失败原因,就是封闭,从玛拉商场到朝鲜,都是代表性的例子。 玛拉数码商场的经验,其实是为依斯迈上了一堂经济课,这一堂活生生的课程,可能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也学不到。 转眼几年后,依斯迈做了首相,任务更加吃重,眼界原本也要更高。 但是,从第12大马计划的呈现来看,依斯迈还是没上好这堂经济课。 这个引导大马未来5年经济方向的计划,缺乏新意不说,最大的问题是依然纠缠在股权分配和土著议程。 譬如,计划规定土著公司只能售股给土著财团、公司或个人,美其名是确保土著股权得以持续,但是,最终将是扼杀了这些土著公司。 道理很简单,任何公司要售股,目的主要是为了筹资,而筹资的方向自然是寻找资金最充裕的市场。 今天全球有潜能有价值的公司,如果要筹资,多数会前往纽约、伦敦、上海、香港等,因为这些金融中心资金最充裕,汇集了世界各地的资金来源;这些资金不分国家和肤色,更没有土著和非土著之分。 而大马土著公司只售股给土著,而土著金融市场规模有限,难于提供足够的资金,一旦资金供应不足,这些土著公司就无法扩大,甚至难于生存。这种封闭做法,形同设立玛拉数码商场,一厢情愿的只限土著经营,以为是栽培和保护土著企业,结果反而是把它们丢进一池死水,失去生机。 第12大马计划的其它土著议程,包括政府官关公司(GLC)若要出售或释股,必须优先开放给土著;同样的,土著金融市场有这个能量吸收官股吗?土著个人和企业入股后,又是否能够为GLC注入价值? 倘若GLC公开出售或释股给具备财力和专业能力的投资者,不但可以得到更高回酬,也可能吸收管理和生产技术,这才是双赢之道。 第12大马计划也重申股权分配,强调土著还未达到总体持股30%的目标。这不但是老调重弹,也是为一再延续新经济政策寻找借口。 政府计算股权的方式,存在许多疑点。通过土著投资基金、政府官联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占了很高比率,但并没有纳入土著股权,这是一个争议点。 而土著股权从1970年代的2.4%,一路上扬到目前的17.2%(还不包括土著投资基金和GLC的持股),增幅不可谓不大;而非土著的股权比例,却一路下跌,从1970年代的33%,减少到目前的25%,这又要谁要去? 政府一直钻在股权比例的牛角尖,迄今抱紧不放(货运代理公司须土著持股51%的政策还不愿废除),这是以50年前的思维,来应付今天的新经济时代;后果必然是经济蛋糕无法做大,而是越切越小,各族人民都困在低成长的陷阱。 而土著议程美其名是帮助土著经济发展,但是,终究是让少数特权阶级垄断利益。 第12大马计划固然不是依斯迈一手策划,但是,作为首相,他是最高的决策人,也负责引导和决定未来的路向。依斯迈没有从玛拉商场经验学到土著议程的弊病,错失了大马振衰起弊,重新出发的机会。
3年前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政府用行政手段提高土著股权,土著商家却无法掌握做生意及管理公司的技能,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最终无法与外界竞争,也无法守住和扩大财富。 看到1990年之后注册的货运代理商必须让土著持有51%公司股权的新闻,我还以为时光已经倒流到上世纪,这是违反自由市场原则的过时政策。 根据报道,这项条例是1990年代,马哈迪担任首相时,时任财长敦达因制定的;而财政部是在今年1月发函,规定所有要重新获得报关行执照的货运代理商,必须遵守土著持股的规定。这也就是说,此项规定与依斯迈政府无关,但为了彰显“大马一家”的精神,依斯迈应废除此条例,只是展延至2022年12月31日,以审查有关规定是不够的。 规定货运代理商必须让土著持有51%公司股权,将迫使业者退出这个行业,因为他们已经打拚那么多年,为公司打下良好基础,忽然要他们让出公司控制权,倒不如脱售公司。而且,在冠病疫情的打击下,去哪里找那么多土著企业家购买1500多家公司的51%股份? 如果土著没有钱购买股份,是不是由政府设立基金,给他们资金投资?这是走回失败的老路,不只是冲击货运业,也损害国家利益。若不撤回所有这类条例,投资者哪里还敢在大马投资? 令人费解的是,即使是新经济政策也只是设定30%的土著股权固打,但货运业却规定51%,幅度太高了。假如是要让土著参与货运业,应该由土著商会出面,从自己创立公司从头做起;强制让出51%股份是开倒车,也是揠苗助长。 巫统数十年来透过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源栽培土著企业家的做法已经失败。根据官方的统计,这么多年来不仅无法达致土著30%股权目标,还逐年走低;土著股权在2011年是23%,2015年跌至16.2%,由非土著所拥有的股权,也从2011年的34.8%,减少至2015年的30.7%,但外国股权却升至45.3%。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政府用行政手段提高土著股权,土著商家却无法掌握做生意及管理公司的技能,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最终无法与外界竞争,也无法守住和扩大财富。 因此国家应该在更早的时候就摒弃种族扶持政策,改用绩效制及根据需求来栽培年轻人。首先是让所有人在公平及没有特权的平台上竞争,有能力者会起表率及领头的作用,然后政府才根据需求援助落后者,让一家一起进步,如此才能扩大国家财富,共享繁荣。 许多人都知道新经济政策失败的原因,比如前财政部秘书长莫哈末谢里夫和前联昌集团(CIMB)主席纳西尔不认同使用种族作为扶贫政策的决定因素,他们认为应该关注有需要的群体,但曾经担任前首相敦马哈迪经济顾问的莫哈末阿都卡立博士却指在某些领域,按种族给予优先是不可避免的。 正如外交部长赛富丁所说的,我们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一个新的世界观和方法。如果继续在种族政治及种族议程的旧框框里打转,国家不可能进步,就以大马第二家园计划(MM2H)课题为例,一些政治人物从种族角度看待“外来者”,譬如土团党宣传主任旺赛夫质疑行动党反对政府收紧允许外国人在马来西亚定居的条件,是要让富裕的外国人轻易进入我国。 这个国家需要外资及人才,特别是疫情已严重冲击国家经济,为了捞取选票而继续玩弄政治及煽动情绪,只会重新陷入泥沼中。 如果依斯迈政府要在100天内拿出高表现,就必须采用新思维、新视野来发展国家经济、促进国民团结。 政府的当务之急是真正贯彻“大马一家”理念,不分种族和宗教,根据需求来援助人民;修改伊斯兰法庭(刑事权限)法令(355法令)并不是迫切需要,振兴经济才是政府的首要工作。种族政策将会阻碍“大马一家”精神的落实,也将加剧人们对政治人物的信心危机。 依斯迈政府应迈开脚步,不要害怕种族主义者的叫嚣,勇敢的废除货运业土著股权条例,展现新政府的新气象。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