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坚持

昨晚,以作协会员身分首次参加由隆雪中总主办的“第18届马华文学奖”颁奖典礼。本届得奖者为高龄84岁的北马作家冰谷,追梦奖则由谢诗坚、李宗舜、刘育龙、沈国明获得。 这5位得奖者,其中4位都算得上是我在文学上的知交,得奖实至名归,特别是冰谷,在文学路上从1960年代耕耘至今,笔耕不辍,让我辈敬佩不已。在台下为他鼓掌时,我希望我也能笔耕到老,追梦追到生命尽头。 话说,我是怎么认识冰谷的呢? 缘分要从我担任《中国报》副刊专栏编辑说起。 当时冰谷已著手写自传了,在《中国报》副刊上发表了长篇的“铁蒺藜岁月”系列。当时我们的版面不大,每次他的来稿都要被迫要将文章分为“Part 1、Part 2、Part 3……”刊出。 文章刊出后,有人为此喝彩,也有人为此喝倒彩。所幸,不论是我还是冰谷都获得馆方支持,坚持让冰谷的铁蒺藜岁月系列完成发表。虽然间中有些内容因不得已的因素和困境做了少许删节,但并不影响整体的精彩。 昨天走前去跟冰谷寒暄,文学果然让人年轻,让人精神焕发!但因为还有很多人要跟他合影,简单说了几句话,我就退到一旁和其他文学同道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观赏大荧幕上冰谷的文学生命历程短片时,看到温伯温祥英,看到菊凡、宋子衡等七君子,当然还有李有成老师对冰谷文学创作的点评,都深深让我感动。 说起马华文学的发展,我想起最近在读的,收在郑良树老师《马来西亚华社文史续论》中,写于2001年的〈华教·马华文学·中文系〉,郑老师对马华文学有这样的一段看法:“……大马华教自成系统,从幼稚园到大专院校中文系;这条既保存华族传统文化又吸收友族语言文化的教育输送带,就是大马华族整个文化系统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马华文学是文化系统之一,其存亡兴衰完全系命于华教。 文学有那么让人“色变”吗? 华教是华文文学的根基,二者也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华教发展了文学,文学倒过来也支援了华教。但它们是母鸡生蛋,不是蛋生母鸡,是华教这只母鸡生了华文文学这颗蛋。没有华教,肯定就没有华文文学;没有华教,肯定就‘作家比读者多’,甚至于‘只有作家没有读者’,或者‘没有作家没有读者’。” 华教与马华文学唇齿相依的关系,至今不变,他日也不会改变,除非华教消失。 比较遗憾的是,文化和教育界常有人“闻文学而色变”,对此我颇为好奇,文学有那么让人“色变”吗?难道马来西亚华人不觉得自己能培养出的优秀的马华作家,如黄锦树、黎紫书等人很值得给自己鼓励和掌声吗? 疫情之后,以及网络的崛起,确实对文学创作与出版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但也好在还有大力支持文化文学的个人与组织,在为力量单薄的马华文学加油打气,好比雪隆中总、留台联总、雪隆嘉应会馆、南大校友会、雪隆福建会馆、雪隆潮州会馆等,他们都以实际行动支持马华文学,让马华文学节持续举办。 坚持比放弃更难。不论是冰谷的创作,还是华人社团对文化、文学、艺术,有永续的支持,才得以让华文华教华文文学薪火相传。 昨日还得知,冰谷在《胶林纪实:冰谷自传》出版两年后,继续携手有人出版社,在2024年岁末带来了全新著作《荒野惊奇:冰谷自传II》。很幸运的是,我先接触到这本新书了!
4天前
3星期前
老伴中风期间,虽然安排在老人复健中心寄宿,可他们人手不足,我只好常出入中心协助老伴处理卫生问题。 一天,终于出了乱子。 在扶助老夫离床时,我们两个老弱残兵谁都撑不住谁,瞬间跌个横三竖四。老伴即刻被人扶起,在挣扎起身时,我才惊觉牙齿松摇,下颚血渍斑斑。当下我直奔附近的政府诊疗所,时钟正指向4时57分,医务人员正在排队打卡下班。瞬间诊所灯熄门关,医生们见我口腔血流如注,仅建议我电召Grab去中央医院急诊室。惊慌之际,我求告天父给我开路。此时一位瘦削年轻医生领着一位护士向我走来,他告诉我他是牙医,愿意为我治疗。之后便带我上二楼。 护士开灯,霎时全面照亮手术室。诊所灯亮了!我强烈的感受到神在安定我的心。 只见牙医与护士熟练的把手术器材摆放在移动的小桌面,医生问了我一些病历,知道我是一位肝硬化的病患,与夫相依为命。今日在扶起中风的老伴时被绊倒。看我泪眼汪汪,他怜惜地拍拍我的肩膀安慰我说,一切都会好的,别担心。 拔牙时,每个步骤他都贴心地告诉我,诸如:施打麻醉针、消毒、拔牙、缝针等。 过程中,总觉得这次拔牙,艰难重重。果然他告诉我,出了一些状况,必须请示上司。3次与上司通电后,他向我解释,这智慧牙根深蒂固,断牙拔出后又发现若干碎齿驻守在伤口,必须一一清除以绝后患。于是在尖锐叽喳噪音中,血渍飞溅在他的衣服,感觉十分亏欠这年轻人。 如此过了十余分钟,碎齿依然顽固地锁住伤口,我能感受到他瘦弱的双手正来劲地使着。口腔血水淌在盘内,叽叽声混杂砌碎声,令人毛骨悚然,但他依然奋力的工作。 时间再过半小时,6点了,两小粒碎牙终于出土了!医生开心之余,还频频问我:“疼吗?对不起,还有些碎齿,必须清理,否则会有后遗症。” 对这位爱心满溢,忠守职责的医生,除了感激,我无言以对,也忘了疼痛,只会傻傻地鼓励他:“医生,加油,加油,你能的,我会好好配合你。” 两小时半的折腾,3个人都已筋疲力尽,此时,挂钟正指向傍晚7时30分。 后来才知道这位可爱的医生是倒回头来诊所取东西才遇上我。我深感庆幸,也感恩神的厚爱。 日前报载,一位病人泪诉,到政府诊所拔牙后,医生没察觉到留下碎齿于伤口,致下颚受损,进食时因疼痛无法咀嚼,为此被迫花2万元跨州寻医。现正通过某管道,希望政府能负起责任,承担医疗费用,为她继续进行治疗。 我不禁要赞美神的恩典。神预备一位爱心满满的牙医医治我。一周后,我除了送上水果礼篮给这两位医护人员外,也向中央医院有关当局致谢函。希望此举会引起当局的关注,制定某种奖励机制,激励更多的医生朝爱的路上迈进。 【六日情:考验人生01】退得了吗/方莉珍(槟城) 【六日情:考验人生02】诊所灯亮了/方莉珍(槟城) 【六日情:考验人生03】鸡哪有你那么高价?/方莉珍(槟城) 【六日情:考验人生04】人便开战/方莉珍(槟城) 【六日情:考验人生05】你的钱包更干/方莉珍(槟城) 【六日情:考验人生06】发炸开了锅/方莉珍(槟城)
4星期前
我姐常嘲笑我,一生没啥本事,也未曾干件大事让手足惊艳,唯独走动中央医院(GH)处理与疾病有关的事,如候诊、问诊、专科挂号,都办得十分利索。原因其实很简单,我常询问、走动、久了就得心应手啦。 可上得山多终会遇虎。向来,我警觉性高,知道出入官府,必须注意:1,穿着得体;2,礼多讨喜;3,备齐文件;4,和医生对话,得重点回应。但是,死脑筋有时转不过来,以致踩到地雷。 话说当天,我在GH眼科部门挂诊。医生检视后发现少了检验视力的数据小纸张。我察觉小纸张丢失,向医生致歉后,慌忙去视力检验室。当时一位技术员正忙着给病人验眼。我上前先赔不是,恳请他再为我验眼。对方一听,脸一横,不耐烦的挥手:“没见我忙?怎么就这么粗心?烦死人!后面排队等!后面排队等!” 我赶紧听话地排队。20分钟后,轮到我。那技术员看到我,不耐烦地吼:“喂!喂!没听懂?叫你一旁等,没看你后面这些人吗?” “Encik,我照你的吩咐排队呀!” “你已验过一次,再去挂号。”他斩钉截铁地说。 “医生正等着你的条子,请你行个方便好吗?” 他不瞅不睬。 这时病人陆续着来,我只好向医生投诉。女医生面露难色,无奈地说:“就等吧。” 我只好回去一旁再等。那人盯我一眼,不瞅不睬。 又过了10分钟,陆续有人排队。我按捺不住了,没完没了的排队,什么时候才轮到我?我冲前一步,拦在他前面,气急败坏地问:“你是不是不给我验眼了?” “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没看还有病人?老了就是问题多多、真不能等就改天来!”他强势接招。 “我排队了,轮到我就该替我验!我老了,老了就是问题多多,失眠啦、便秘啦、消化不良啦、对,加一条:就是不能等!”我一点不退让。 “你这老妇,给我麻烦还骂人?”他满脸铁青,狠狠地凑了上来。 “做什么?要打人?要打我?”我金睛冒火,浑身发抖。 “嘿嘿,你这老女人,喊打喊杀的,喊够了吗?”这人没有鸣鼓收兵的意思,真难缠! 正寻思该如何结束这场乱七八槽的骂架时,旁人出来排解,说好说歹连哄带劝,结果他才悻悻然给我验了。 他不讲情理,我却莽撞,真挨了揍,事情闹大,值吗? 而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其时,我退得了吗? 在不友善的环境里,要小心处理自己的情绪。失控的情绪,如忿怒、嚷闹,任你有多强大的理由也无法提升自身的价值。人类能说话,是上帝的恩赐,这恩赐原本是要人类的口舌说出造益人的话语,一旦滥用,就迷失方向,陷入困境时,就更难收拾残局了。 【六日情:考验人生01】退得了吗/方莉珍(槟城) 【六日情:考验人生02】诊所灯亮了/方莉珍(槟城) 【六日情:考验人生03】鸡哪有你那么高价?/方莉珍(槟城) 【六日情:考验人生04】人便开战/方莉珍(槟城) 【六日情:考验人生05】你的钱包更干/方莉珍(槟城) 【六日情:考验人生06】发炸开了锅/方莉珍(槟城)
4星期前
4星期前
2月前
01 / 妈妈的谎言 小时候,家里并没有买报纸的习惯。但是,每逢有轰动的社会新闻时,妈妈就一定会买份报纸,以便可以与邻居有个茶余饭后的话题。记得有一次,妈妈又忽然间买了份报纸,我也想凑热闹看看这次有什么大新闻。妈妈说:“阿慧,别看。今天报纸报导了僵尸出没的新闻。僵尸最喜欢吸小孩子的血,你看到了僵尸的容貌,他一定会找你!“ 那一晚,桌上的报纸忽然变得生人勿近。我几乎连经过报纸旁也感到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看到了僵尸的脸,小命不保。整个晚上,我忐忑不安,难以入眠。我脑海里就只有僵尸,对于大人们一直讨论的碎尸案,一点儿也提不起劲。 第二天,我把这个石破天惊的新闻告诉了我的同学。他们并没有像我一样的害怕,他们只是捧腹大笑,并诬赖我是个大骗子。为了证明我的清白,我举手告诉了老师,渴望讨回公道。老师先是目瞪口呆,最后还是忍不住把我狠狠教训一顿。 过了很多年以后,我终于明白那是妈妈另类的教育手法。她不想让我看那些血腥的碎尸案件,所以说了一个善良的谎言。妈妈喜欢用这类似的手法,要我们去做她认为对的事。我对这层出不穷的另类教育频有怨言。但是,大姐总会说:“等你当了母亲以后,你就会明白。” 后来,我当上了3个孩子的妈妈。偶尔,我也会像妈妈一样,说一些善良的谎言。但是,对荒唐事件频有触觉的二宝 ,通常都会识破我的鬼计:“妈妈,你不可以讲骗话!” 有时,我也会因为坚持己见而与10岁的大宝吵得脸红耳赤。”你再这样下去,女儿长大以后一定会离家出走。” 有次,老公实在看不过眼,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但,我是为她好呀!“ 我竟然说出天下妈妈的名句。 “老婆,我们的责任只是教导他们,不能为他们做决定。这是他们的人生,他们可以选择该走的路。” “但是,走错了,要回头难,重新开始也辛苦。” 我不服气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们才要让他们去尝试。现在走错了,我们还在这里;将来走错了,我们却爱莫能助。” 那一天,我终于明白了大姐多年前的那句话。其实,每个母亲都一样:想好好地保护自己的孩子,不想让他们走冤枉路、受委屈。但是,有时妈妈却忘了:一朵温室里的小花,怎能敌过外面的大风大雨呢?我们的溺爱,也许会让小花丧失了与生俱来的生存技能。 晚上,我对大宝说:“我是第一次做妈妈,做得很烂,但我会努力学习。” 她凝视我不语,却暗地里偷笑。 孩子,我们都不能承诺永远阳光普照,但是风雨来临时,必有我们与你同行。我们的家并不富丽堂皇,但却为你永远而在,是你最强大的避风港,只要你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02 / 好好活着,重新出发 2022年的圣诞节,我与家中三宝在教会里演出了一部简单的舞台剧。大宝负责跳舞、二宝饰演一个讨厌圣诞节的小男孩,而小宝则做一些声音演出。 圣诞节,本来是剧中小男孩最喜欢的节日,他可以与妈妈一起去教会拿礼物、与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和唱诗歌。但是,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圣诞节再也不能散发幸福与欢乐的气息了。仿佛五彩缤纷的圣诞树、悦耳动听的圣歌,都在妈妈离去时,一起消失了。从此,他讨厌圣诞节。 但是,那个圣诞节,小男孩遇见了天使。“如果你真的是天使,那你带我去找我的妈妈!” 天使看着小男孩微笑,然后比手画脚、念念有词。忽然间,天昏地暗、天旋地转;小男孩迅速被卷进另一个空间。在那里, 他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呼喊他的名字。 “妈妈, 是您吗?” “是的,是我。” 小男孩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倾泻而出。可是,无论小男孩怎么呐喊,妈妈都没有现身,似乎在提醒他,彼此已阴阳相隔,事实如此,无力挽救。 “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为什么上帝会这么快带走您?为什么?”小男孩始终无法看见妈妈。最后伤心欲绝,倒地痛哭。 “Louis, 人生就像是大家一起坐在同一辆巴士上。今天,我到站了,必须先下车。但是,你还有很长的路程,还要继续前进。如果,你心里只是不断缅怀过去、一直惦记着已经下车的妈妈,那你肯会错过沿途的风景、错过这趟的旅程。” 妈妈强忍眼泪,娓娓道来。 “Louis,是时候放手了,好好活着,重新出发。” “不要,妈妈不要走……” “Louis,是时候放手了。” 小男孩在一片混乱中惊醒。哦,原来是南柯一梦。就在这时,他看见前来邀请他去圣诞会的朋友。 “好的,我现在就来!” 出发前,小男孩喃喃自语:我要重新出发…… 剧终。台下掌声如雷,观众低头抽泣。新冠疫情以后,大家都能感同身受。原来,生离死别可以是那么的靠近,让人措手不及。逝者已矣;活着的人却要懂得放手,勇敢的活下去。 那天表演以后,我告诉三宝:这个故事让我们看见了死别,也提醒了我们应该珍惜彼此相处的机会。天下本来就没有不散之筵席,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好好道别的机会。有些话,你以为可以在下次会面时才对他说。但今天的一个转身,也许就是我们的永别,那些来不及说的话都只能被埋葬在记忆的箱子里。所以活在当下,真诚礼遇每个与我们相会的人。 我不懂他们是否听得懂。但6岁的小宝却忽然说:“妈妈,我要永远和你住在一起。” 结果,你一言我一语,空气中又再次充满了他们吵闹的声音。
7月前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今天用完午餐之后,我像往常一样推着轮椅上的奶奶到客厅休息。离开之前,我准备把一串佛珠拿给她,让她消磨时间。拿起佛珠时,我却哭笑不得。原来是奶奶早前把玩佛珠的时候,不自觉地将佛珠互相缠绕在一起,就连佛珠尾端的流苏也绕了一圈之后绑起来。本来准备离开的我,只能留在原地把佛珠解开。 这串佛珠乍看被绕得乱七八糟的,但仔细观察之后会发现,这条长长的佛珠是被一圈一圈整齐地缠在一起的。在不懂其中原理的我们看来,只能是一点一点解开。它虽然相互缠绕,却不失有序,尤其作为装饰的流苏。解开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流苏虽短,但奶奶可以把两串流苏打出一个漂亮的结,且不显杂乱。很快地,我就找到了这个活结的源头并解开了它。 当初以为最困难的部分到最后根本花不了多少时间,这让我觉得有趣又神奇,对奶奶的手法却也有些费解。看到这样的手法我才意识到,虽然奶奶早已记不清很多事情,但潜意识还是保留了自己的做事风格。 我的奶奶是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可就是一个行事如此仔细的人,却在某个早上不慎跌倒,血流满地,吓坏所有人。远在森美兰的大女儿当晚赶到麻坡医院探望自己的母亲,其他孩子也纷纷捎来信息。 这次的意外让她只能长时间卧床,一切的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解决。高龄88的她,记忆本就出现一些衰退的迹象,但这次的意外让她彻底忘了自己的孩子,忘了自己的年龄,甚至忘记了自己遭遇的意外,只记得意外之后留下的疼痛。幸好,奶奶的意识仍然清楚,没有因此失去表达自我意愿的能力。 虽然记忆衰退,但个人行事风格和习惯早就刻在骨子里。她从不允许自己的被单乱糟糟地放在床上。每一次,她都会把自己的被子叠好,像豆腐块一样方方正正。母亲每日三餐准时奉上,渐渐能够自己吃饭的她也像从前一样,把碗里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虽然记忆不在了,但吃饭的习惯没变。奶奶依然喜欢用汤匙刮干净碗里的每一个角落,吃完饭的碗就像是不曾放过任何食物的碗一样澄亮。 奶奶就像一个小孩一样 很久很久以前,奶奶就是个忠于念佛的人,至今依然茹素。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奶奶每个早晨都会呆在佛堂念经,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虽然几年后没有了这个习惯,但骨子里的虔诚还在。每当走到佛堂,奶奶都会自动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 后来又是一个吃完饭的午后,我因为赶时间没来得及把昨晚又被缠在一起的那串佛珠解开,就这样拿给奶奶。只见奶奶不急不缓地拿起佛珠,准备解开它。在这个“解密”的过程,她的脸上不曾透露一丝不耐烦,手势也没有因为长时间的动作而感到疲惫,全程都是安安静静地解开。看着奶奶专注地解开那不知道被谁缠在一起的佛珠,我又开始佩服奶奶的坚持和耐心。 现在的奶奶就像是回归童年的小孩,不只言行举止,就连记忆也是。在她脑海里,父亲依然是童年的小男孩模样,面对中年的父亲眉头紧锁,还会发脾气告诉我们那不是她儿子,对她而言,我们都是在胡说八道。看来,固执的性格并不会因为记忆的消逝而消失。 虽然不知道奶奶将来还会有多少记忆,但我知道,那串佛珠在她手上还是会经历无数次缠绕,然后再不急不慢地被解开。
2年前
如果你想迈向成功的下一个层次,请这样思考:你是否已经获取了所有必要的信息?你是否需要转换到更好的环境(公司、人脉、地理位置等)?你是否就差一步之遥? 最近读到一则故事,觉得很有意思。 一位祖父祝贺他的孙子大学毕业。爷爷说:“我想送你一份毕业礼物。这是我们家多年的老画。但在你决定如何处理它之前,我希望你了解它的价值。” 孙子看了看这幅画,大概A4般的尺寸,画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绅士的肖像。它的框架优雅而华丽,所以不会是现代时髦年轻人会挂在公寓里的东西。 爷爷递给他一份清单:“这里有四个地点,可以帮助你找到它的价值。第一个选项是我下周举办的古董交易会。最后三个地点你就得靠自己了。在你去过所有四个地方之后,才可以决定如何处理这幅画。” 接下来的一周,祖父举办了他的古董展,这是清单上的第一处地点。按照指示,孙子利用这个机会出售这幅画。画下方有一个大胆的标志,“请出价”。 三天后,最高出价是300美元。 孙子想说才300美元的价值好像做不了什么。过后,孙子带着这幅画去了当地的一家当铺,这是他祖父清单上的第二个地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当铺的出价是800美元。 事后,孙子感到有些失望。他希望祖父送给他的毕业礼物是一部新的游戏机,而不是某个已经死去几个世纪的老先生的画像。 孙子还是乖乖地前往第三站, 是坐落在城市中心的艺术博物馆。 他走进博物馆,把画像拿给馆长看。馆长瞪大了眼睛,连忙拿起放大镜仔细端详这幅画。馆长仔细研究了画面的每一寸,他的眼珠子紧盯着放大镜,仿佛在审视一颗珍贵的宝石。孙子不耐烦了,百无聊赖。 仔细检查了20分钟后,馆长终于开口了:“请问你这是从哪里弄来的?” 孙子若无其事地回答:“是爷爷送的,在家里有一段时间了。” [vip_content_start] 馆长顿了顿,然后笑了。“我可以为此出价一万美元。” 孙子的眼睛顿时张得很开:“一万美元?” “是的”,馆长问道:“要不要我给你开一张支票?” 孙子想着一万美元能买到的所有好东西:一部新的游戏机、欧洲之旅,或是买部车子的头期款。当他正要接受这项交易时,想起了祖父的话:“在你还没去过所有四个地方之前,千万不要做出决定。” 孙子有所保留,所以没有成交,说他会过后再联系。 隔天,孙子查看了祖父给的清单上的最后一个地点。他必须到纽约市,大概5个小时的车程。当他抵达那幢建筑物时,觉得那家店的名字初看就耳熟,但直到站在楼外,他才反应过来是什么。那是著名的纽约苏富比,一家国际拍卖行。过去三年苏富比纽约拍卖中心创造了64亿美元的傲人佳绩。 孙子走进去并立即解释说他想要进行评估。当他把画拿给接待员看时,她的脸僵住了。她迅速拿起电话,对那头的人咕哝了几句。 过不久,一位衣冠楚楚、操着浓重法国口音的男士匆匆赶来,自我介绍道:“你好,我是马克,苏富比的收购总裁。” 寒暄过后,马克伸手拿起了画说:“现在让我们看看你带来了什么。” 马克用放大镜仔细检查了这幅画,眼睛盯着画布,伴随着一连串的惊叹声“哦”和“啊”等等。 说完,收购总裁终于说道:“这是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的肖像画,在艺术界是一件非常抢手的作品。我们在2019年以37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他的《合唱团》这幅画。如果你委托我们拍卖,最低起拍价为一百万美元。” 马克笑着继续说:“在我们目前强劲的市场中,这应该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远不止于此。”他停了下来,再问:“要我起草合同吗?” 孙子没有请辞,立刻回去拜访了他的祖父,对这一切的事情感到震惊。 “你知道这东西值多少钱吗?”孙子惊呼道。 爷爷平静地回答:“我知道你的价值。我想让你明白,你的价值,就像这幅画一样,取决于你在正确的地方。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工作不被重视,或是不被你的朋友爱戴,不要难过,那只是意味着你可能去错地方了。不要因为眼前的方便,或许尚可容忍,就出卖你生活的任何一部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几件事情: 在做出决定之前,重要的是要掌握最好的信息。很多高管或是决策层的人,在做决策之前会与许多拥有第一手知识的人交流。这可以确保做出明智的决策。它可能不是正确的决定,但至少是在彻底研究并掌握了所有信息后做出的抉择。如果孙子没有与苏富比拍卖行的总裁交谈,他就不会知道这幅画的真实价值,可能早就将其卖出了。 在不同的环境下,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也会有所不同。依稀想起我刚念完航空工程毕业后,却全职从事了好几年的音乐创作,如作曲、编曲、录音等等。我有几位前辈也在音乐事业上发展,其中一位去台湾发展后取得不错的成就。而我却始终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最后,因为结婚生子过后,把重心都放在家庭,我也改行了。出乎意料的是,我在理财教育的领域里表现得还不错。这一门生意给了我自由、幸福和健康,以及对生命意义做出了巨大的改变。就像那幅价值连城的肖像画,在不对的地方体现不了它的价值。 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的故事和他的电影《Rocky》的成功是一个经典的典范。在70年代中期,史泰龙是一位有抱负的演员和编剧,可惜他只在几部电影中担任次要角色。他身无分文,挣扎于谋取生计,经常卖掉他的狗来买食物。 史泰龙向许多电影公司推销《Rocky》的剧本,多次被拒绝,最后才获得联美(United Artists)的报价。据说他试图把剧本卖给大约30家工作室,都被拒绝后,才拿到联美的合同。如果他在第29次的时候放弃了,可能就没人会认识史泰龙了。 若孙子没坚持到最后国际拍卖行的那一站,那幅画也不可能呈现它的真实价值。 如果你想迈向成功的下一个层次,请这样思考:你是否已经获取了所有必要的信息?你是否需要转换到更好的环境(公司、人脉、地理位置等)?你是否就差一步之遥? 祝你成功!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学生时代坚持写过一阵子日记。无论如何,感觉上坚持得最久的那一阵子,365页的日记本并没有写完,空白的页数不是遗漏,而是无事可写,脑子空白,纸面也空白。那时候,在老师的一半威逼一半劝诱之下,自己也硬起心肠,想励志求进,决心就从写日记做起吧! 日记所记何事?无非是生活中的际遇得失,周边环境的突发事件或变迁所产生的形态。老师说,只要肯用心,认真去发掘,天天有事可记。自己的生活圈子小,写着、写着,竟然觉得生活天天如是,卑微的生命中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有时候,逼着自己写,就重复先前的起居饮食读书作息之类的描述。到一个时候,也觉得没趣,日记如账簿,生活流程像止水。留一页空白,就骨牌效应般的感染成更多页面的空白。 日记簿可是每年都买的。年头立下一年的愿景,信誓旦旦。写日记也有了新的动力。自己像推犁的农夫,踩着烂泥前进,不能说没有好处。播种有收成,就不会埋怨犁田的艰辛。同样的,文章顺畅时想想,写流水账似的日记亦是无形的磨练。只是,我不敢打开日记重温。倒不是太过在意小事的啰嗦,而是见到空白的页数,就如窥探到自己意志薄弱的娇羞。再联想到那阵子可能是忙碌或处于情绪低潮,更是无法掩饰自己的缺憾。 到我出来社会工作,日记簿更多是拿来记事、记要见的人、记会议日期,当备忘志用的。生活忙碌,自己已经没有每天预留时间写日记了。其实,如果我信念够坚强,那个时候更应该写日记。我认同自己不写日记的借口,竟然让自己生命中人事交融最多最繁杂的年代没有留下详尽文字可以回忆、追踪、细细玩味。到现在我还不能肯定这是损失多呢,还是烦恼少了! 成功,一定有他的条件 唯一的结论是:写日记不难(反正有写就是了,又不是要公开,也不是要写给什么人看),难的是天天写。我有时想到,自己并没有坚持天天吃饭,然而,却天天在吃。我曾坚持要天天写日记,结果,日记簿反而有太多的留白。做人,是不是不坚持,有时更可以顺应自然或天性? 最近知道报人兼作家锺启章先生天天写日记。他说,他每天一动一静:动的是运动,静的是写日记。我听后,真的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想到自己,日记又写又断,说无情又似有情,情牵又不坚贞,在锺先生面前更是抬不起头来。 其实,有大志而保持天天写日记的名家伟人,古今都有。我自己做不到,只是因为我没有大志,不是什么成才之料。我有时想,当今生活这么忙碌,能够天天写日记的,应该是少数珍奇人物了。在我这么发着奇思异想的当儿,冰谷兄竟然兴高采烈地来电邀我跟他合作,处理一件不做将来就会后悔的事。你道是什么?原来,画家朋友张培业往生后,他的家人把他从年轻一直写到老的日记簿拿出来,选一些有价值的篇章编辑成书,故找上了冰谷。那天,冰谷送来了一箱,他又留一箱自己阅读筛选。我打开培业50年代的日记,已经是页页写满。培业不但一生坚持绘画,也保持天天写日记的习惯——就连出国旅游或参加画展,日记也没有空白过。我这才明白,一个人的成功,一定有他的条件。张培业坚持两件事:绘画和日记,塑造了他在我们心中突出的形象。 读着培业的日记,他的一笔一划,似乎暗藏了一个他不曾对我说过的玄机:坚持,难不难,只看自己要不要!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