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天命

第四十五屆功夫之夜旨在推廣文化、促進各方交流及培養個人價值,是檳城理工大學的年度重點活動之一。疫情期間,活動一度接近“夭折”,但如今已成功從逆境再次挺立。正如功夫之夜那不屈的精神,五方人馬——龍隊、鼓隊、少林、武術與太極齊聚一堂,風雨無阻,準備為觀眾呈獻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 趁活動宣傳期間,中央籌委主席陳星潓、學生顧問林欣媛及宣傳部和贊助部顧問李詠欣,來漫談功夫之夜的幕後故事與趣聞。 本屆功夫之夜的主題鏗鏘有力,“天命”一詞似有偉岸之意涵。林欣媛表示,籌委會在選擇主題時曾一度陷入瓶頸,但就像世界上某些名字突然橫空出世並持續閃耀 ,“天命”的靈感並未經過激烈的頭腦風暴,而是在一次茶聚中產生的靈感。她提到,受到近期全球熱議的遊戲《黑神話:悟空》的啟發,遊戲中的主角孫悟空不畏使命、對抗“天命”的精神,與每個文化人肩負傳承的責任不謀而合。 重啟困難,迎刃而解 然而,功夫之夜的舉辦也不乏“天命”從中作梗阻擾。回溯去年,歷經疫情肆虐後重新出發,陳星潓坦言過程艱辛:“活動從中斷到重辦已經相隔4年,首要問題是人手不足,所以部分表演者還得兼任籌委的工作,訓練後還得處理行政事務、討論工作等。原本我們計劃每支隊伍演出兩場,但由於回校支援的學長姐中,鼓隊的成員較多,最終演出場次增加到4場,觀眾也因此反映重複演出略顯單調。”她繼續說道,本屆招募委員時,起初擔心無法達成目標,但第二波招募便成功集結了七八十位委員——不侷限於功夫學會的會員,所有對活動感興趣的理大生均可報名參與。         由於人數眾多,唯有系統化管理才能確保充分接收與聽取委員們的意見。籌委會分成多個部門,各部門的部長負責整理總結委員們的建議,並交由中央籌委檢查定案。陳星潓強調,每個議程和行動都會經過再三確認,並依據大部分籌委的意見作出決策。儘管偶爾會對某些形式的可行性產生疑問,但她相信通過持續討論,總能找出新穎而可行的方法。   成員當中有不少友族同胞,他們是如何看待中華文化並與之協調呢?林欣媛解釋道:“大多數委員都曾通過電影或網絡資源接觸過功夫文化,因此希望藉此機會更深入瞭解。由於我們以英語溝通,所以並不影響活動籌備的進程。”   加入功夫學會的門檻並不高,參與者只需每週按時集合,參與分隊練習。林欣媛和李詠欣補充道,功夫學會經常受邀參與大型活動、表演及廟會演出,讓會員們在數月的訓練後,有一個展示成果的舞臺,功夫之夜便是其中一個例子。即便是沒有基礎的學弟妹,學會也願意從零開始培養。最重要的是,這一切不僅免費,還有機會接觸兵器。   功夫之夜的全新表演形式 談到表演形式與往屆的不同,今年的功夫之夜首次擯棄了傳統的逐場“走馬燈式”演出,而是大膽創新,以表演串聯起完整的故事線。陳星潓透露,主題和江湖各派的風風雨雨有關,與五大隊伍相對應。此次希冀能以不同形式帶出文化傳承的大業,吸引新生代目光,從理解到欣賞,再加入發揚的隊伍。 功夫之夜能夠連辦45屆,乃至經歷停擺又捲土重來,歸功於委員們嚴謹參考往屆經驗,結合新血的創新想法、彼此信任、勇於嘗試和接受失敗。陳星潓說,雲端硬盤留下很多重要信息,每個成員的汗水和慶功宴時的歡笑,都在數字化技術的幫助下得以保存並一代代傳承下去。 功夫有著多重精神面貌,對成員們帶來的影響也不同。陳星潓認為,功夫傳承自遠古先祖的智慧,同時代表了中華文化“靜”與“動”的完美結合,它培養後代不放棄的精神,幫助他們在深厚的文化底蘊中扎穩腳跟。林欣媛則強調以武修身,除了各項體徵顯著增長以外,心理上能培養堅毅的品質——每一次訓練,都是與自己對話、尋找內心平靜的過程。李詠欣補充道,她從初一起就接觸武術並不斷探索和自我提升,至今成為教練、裁判,已經解鎖不少新技能,還與隊友和社會建立更深刻的聯繫,彰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   最後,李詠欣對場地佈置分享了她的構思:“我們在入口處設置了副主題‘小天庭’,有供來訪者留下美好回憶的照相亭,還有工作人員裝扮成神仙,營造出仙氣飄飄的氛圍!舞臺的主題色選用了黑、紅、金三種簡單大氣的色調,結合龍、祥雲等元素,突出江湖氣息。此外,登記處放置的大招牌和鼓隊道具,均可讓民眾提前感受到功夫之夜超脫現實和時空的魅力。” 今年各方面有所進步 她興奮地分享道,本屆活動的場地相比往年更大,解決了座位不足的問題。同時,由於表演隊伍人數充足,今年龍舞隊也有所突破,決定不再聘請外部團隊。功夫之夜還得到檳州首長曹觀友和武術龍獅總會會長拿督方萬春兩位巨擘的支持。 對於三位委員來說,能為這場活動貢獻一份力量,深感榮幸。雖然學業依舊重要,但在組織和承受壓力的過程中,她們也收穫了一群同甘共苦的“戰友”,這無疑是一段極具意義的經歷。筆者可以從分享間隙捕捉到她們滿足的神情。文化鋪陳千年的絲綢之路不斷,如孫悟空的神話不曾停止流傳。不妨在3月31日早鳥票售罄前,買一張票,到Dewan Tuanku Syed Putra一觀中華文化在後浪引領下呈現的別樣面貌吧!           後記: 一個籌委會的結構之複雜精密,想必也只有人能和螞蟻等動物相比,更何況是要將概念付諸於現實的大型活動——黑溜溜的表演場地中,所有燈光都會集中打在舞臺上,若是展示欠佳或某個環節出錯,視聽效果都會打折扣。受訪的三位委員僅能代表中央的一部分,臺下還有多少默默付出的同輩和回校助力的學長姐,匯聚成無比強大的力量。 我們都知道本地發跡的二十四節令鼓,年節時也常見舞龍舞獅。這些表演少有結合的時候,但有一群充滿活力的大學生就不一樣了,再沒有什麼不可克服的事。 活動訊息 活動日期:2025年5月10日 開場時間:晚上7時 活動地點:Dewan Tuanku Syed Putra, DTSP Main Campus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USM) 早鳥票價:RM15(2025年3月31日截止) 普通票價:RM20(售完為止) 團體配套:三人RM55,五人RM85,10人RM155 諮詢途徑:Instagram-@usmkungfuclub/ @usmkungfunight_45  票務及宣傳部部長:李彩恬(011-36185099) 票務部副部長:劉坤良(018-9424993) 購票途徑: 掃描以下二維碼填寫谷歌表單  
1星期前
孔子如果生在現代,我認為他會是一個傑出的統計學家。 高中時代,統計學是我較不喜歡的科目,因為相較於代數、微積分,感覺它更多的是在畫統計圖,如柱形、圓形分配圖。 另一門我較不喜歡的科目則是華語,裡頭的文言文,詩詞,孔子的《論語》,總覺得當中的一些字,不只難背,還很難理解,如《論語》中的君子周而不比,這個“周”字竟然有團結之意,而“比”字竟然解釋成結黨營私。 後來當上了校正及測試實驗室的技術審核員,經常使用統計學中的常態分佈,開始有點了解,所謂的常人,是指分佈在統計學中一個標準差,佔68%裡頭的那一群人。 年過半百,猛然記起《論語》中的那一句“五十知天命”,才領悟孔子要說的是人到了50歲,不是年少時理解成可以當神仙、什麼都知道的意思;而是身體開始了很多不三不四的病痛,早上睡醒腰都僵硬的,不拉伸拉伸隨時有閃到腰的風險,做生意的規模做到哪,打工的晉升到哪,都已經到了論定的時候。問了好多身邊年紀相若的朋友,驗證這都發生在50歲前後,說孔子是統計學的始祖,我想一點也不為過。 見識到前輩的平順 後來又想起另一句“六十耳順”,為什麼不是五十,而是六十呢?這裡講個小故事,我們當審核員的,常常會跟受核審的實驗室人員在不符合項起爭執,受審核方認為審核員是在雞蛋裡挑骨頭,審核員則認為是在為受審核方提供進步的建議。而審核員多多少少都會覺得受審核方應該給予尊重,但很多時候爭論起來,大家都會拉長脖子爭得面紅耳赤。 前些時候在一次稽核活動中,有位六十好幾的稽核前輩,因為有點耳背了,而受審核的實驗室負責人或許因為頂著博士頭銜,所以對他開出的不符合項進行爭辯,語氣非常不友善,雖然事不關我,但聽在我耳裡,血脈都有點賁張的感覺。 或許因為耳背,我見識了那位前輩的平順,任由那位實驗室負責人炮聲隆隆,他只是在靜靜地聽,待對方結束,他也沒陳述,只說了句:如有任何問題,可向審核單位投訴部反饋。 當我們離開,他在門口問我,剛剛那位負責人在吵什麼?因為耳背,他只聽到嗡嗡聲。我不知道這是否屬實,但想起自己的聽力也開始衰退,天氣冷時耳鳴愈發嚴重,我想到了60歲,我應該也會耳背。孔子的那句“六十耳順”,我不禁在想跟這有沒有關係。當然即便有關聯,也要先領悟知天命,才能到達耳順。 孔子應該不懂統計學上常態分佈所佔的68%,但我相信他在周遊列國時,見過無數的老百姓,觀察而得。所以,孔子在常態分佈內,也不在常態分佈內。
10月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