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天哥

新的一年是一本空白的书,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作者。用我们的目标和行动为这本书写上一个精彩的故事,用我们的坚持和努力为它增添深度。无论最终呈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都将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成就。 午夜时分,窗外的烟花劈啪作响,虽不至于震耳欲聋,却仿佛宣告了地球绕着太阳完成一圈公转的旅程,新的一年也正式启航。 每当此刻,我们总会回首与过去的自己“碰面”,在重新定义与规划中寻找生命的新起点。不论过去的一年充满挑战还是收获满满,新的一年始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给我们机会重新审视自我、调整方向,以更坚定的步伐迎接未来。 在踏上新旅程之前,天哥认为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反思我们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有提升的空间,从而让自己在未来的一年继续保持着自我成长与进步。 唯根据天哥之前无意间阅读过,由市研公司汇编美国斯克兰顿大学(University of Scranton)的一份研究,发现很多人其实都会在每一年为自己制定一个新的计划,但是却仅仅只维持了三分钟的热度,并且也只有8%的人能够真正达到自己的新年计划。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何成功率只有8%?难道大部分人真的那么不济?其实天哥认为,真正的问题是很多人都想要在新的一年做个全新的自己,所以往往会设定一些难以实现的目标。 例如一个大胖子想说今年要每个星期去跑步多少次,不再吃油腻的食物,或者一个经常熬夜的人说新的一年要早睡早起,但问题是这些习惯都已经刻在骨子里了,而改变都是日积月累的,要立马改变几乎不可能,这也是为何大部分的人都无法达成自己的新目标。 那么天哥自己又如何?去年2024年的目标是否达标呢? 天哥去年设定了6个目标,包括要帮助自己的基金团队成员达到目标、帮助自己的顾客达到目标、帮助自己达到目标,以及控制自己的贷款比例、个人投资组合和投资回报等。排除最后一环的投资回报需要视行情好坏而无法达标之外,其他的大部分还是达标的;即便没达标的部分,都有确保其保持进步。如果要天哥给自己打分数的话,天哥会给自己80分,意指还有进步空间,但也算挺高分的。 其实嘛,总结不仅仅是列出得失,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成功中汲取经验,从失败中找到教训,才能让我们在新的一年更好地避免重蹈覆辙。俗话说:“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航向的船,只会随波逐流。” 设定目标是让我们保持动力和方向感的关键。 那么,应该怎么去设定目标,才能达到更高的效益呢? 一个有效的目标,需要符合S.M.A.R.T.原则。而这个原则总共包含5个重要的元素: 具体(Specific) 目标越明确,越容易实现。例如【我要减肥】【我要发达】,这就是个不具体的目标,毕竟要减多少公斤?如何减?发达的定义是什么?变相就是设了等于没设,那么最后失败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可衡量(Measurable) 目标必须是可量化的,以上述例子,要减多少公斤,要每个星期做运动多少次,要存到或者赚到多少钱,如何存等,设定可以量化的标准,方便跟踪进展。 可实现(Achievable) 目标需要现实的,例如我要禁食一个月减重,或者我每个月收入5千,我要每个月存5千等,都是不现实的。 相关性(Relevant) 目标要与你本身的需求有关联性,例如我减肥是希望达到健康的体魄,我要存钱是因为我要为退休做准备等,必须跟自己有所相关,才能更有动力去完成,而不是半途而废。 时限性(Time-bound) 给目标设定一个明确的截止日期,避免因为拖延症而导致最后不了了之。 例如,可以把【我要减肥】的目标,改成 “我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通过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的锻炼(跑步和力量训练)以及控制每日热量摄入(1500-1800卡路里),减重5公斤,并提升健康状况。” 至于【我要发达】,可以改成 [vip_content_start] “我计划在2025年1月至12月期间,每月存入1,000马币到储蓄账户,通过减少不必要支出和优化预算,在12个月内存下12,000马币,用于明年的欧洲旅行旅费,或者作为3-6个月的紧急后备金。 有了目标之后,行动是成功的唯一途径。许多人在新年伊始充满激情,但随着时间推移却逐渐失去动力。这种现象常被称为“新年决心衰退”症。要克服这种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制定详细的计划 将目标分解成具体的每日、每周任务,确保每一步都清晰可行 2,定期回顾进展 每月检查一次自己的进度,持续提醒自己,可以让我们的动力更为长久一些。 不过说到底,还是得看个人的性格与心态,在追求梦想或者目标的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时,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化压力为动力,逆风飞翔。 心态积极者,遇到挫折会通过努力和学习,把失败转化为成功;消极心态者,即便一切看似顺利,他们都会认为,我还是不行的了,算了吧之类的,他们往往认为自身能力不足,害怕失败,但是,最坏的结果就是推倒重来而已,又有何惧?对吗? 所以,当我们遇到挑战时,不妨问问自己:“我能从中学到什么?这次的经历如何帮助我变得更强大?” 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学习一项新技能,或者简单地每天读一本新书,都会为我们的生活注入新鲜感和活力。不要害怕失败,因为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新的一年是一本空白的书,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作者。用我们的目标和行动为这本书写上一个精彩的故事,用我们的坚持和努力为它增添深度。无论最终呈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都将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成就。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重要的是从今天开始行动。” 愿我们在新的一年中,不负时光,不负自己,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4天前
银行的利息都是公平公正的,只不过如果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就很容易在这个公平公正的游戏里吃上亏,所以真的不要开玩笑。 最近市场传出国行有意废除个人贷款的固定利率,而且也有意废除银行使用 “78法则” 计算利息。对于金融界来说,这算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但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天哥觉得大部份人应该不明白当中到底有什么分别。 其实别说大家了,连天哥这种浸泡在金融业的,也只能大概了解银行的利息算法,并不能100%完整搞懂,或许大家会觉得,天哥只涉及投资,借贷部分搞不懂也挺正常的。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件趣事,天哥一位团队成员去银行洽询房贷利息时,从工作人员唯唯诺诺的语气,已经看得出该工作人员也不太确定了。天哥朋友问自己的房贷还差多少期没还时,该工作人员说很容易,直接用你现在的总欠款÷每月供款,就能得到答案。 听起来好像没毛病,但是这是假设该房贷不再算利息的前提下,而房贷的利息算法又不一样,它会每个月额外把利息加进户口,所以根据该员工的算法,算出来的结果就会完全不正确。还好我的团队成员抱持怀疑态度,便来问问我,不然她还真的满心期待可以在某个期限内还清,结果到时候居然还要多个10年8年,那就真的不是开玩笑了。 其实在不久之前,新闻也有报道过,有人买了一家RM 35,000的房地产,并且用17年还了RM 40,800后,打算从公积金提出RM 11,000来解决剩余的债务,但后来发现远远不足以解决。 虽然我们都有一个共识:买房子一间供完会变两间,但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那么国行打算修正的78法则,又是一个什么法则呢? 78法则通常不会用在房贷,反而会使用在一些直接通过总借贷额一次过计算未来几年利息的产品,犹如汽车贷款、个人贷款等等。有别于房屋贷款,随着我们还款母金逐渐下降后,利息就会更低,每个月的供款数额就会有更大一部分是用来偿还母金。 以上图为例,假设买房者借贷了一笔50万并且4.2%的贷款,虽然供款同样是RM 2,445左右,但是第一个月的贷款利息高达RM 1,750。然后,随着每月供款RM2,445,贷款总额逐步递减倒第12个月RM 491,000左右,利息就降低至RM 1,722了。 来到第301个月(第26年),总欠款已经降低至RM 130,000,虽然供款RM 2,445并没有变少,但是里头的资金只有RM 460左右是还利息,其他的都已经是在还母金了。 一般上的个人贷款或者汽车贷款,他们会直接使用借贷总额去计算利息,例如一个4%的个人贷款借贷了RM 50,000,还款期两年的话,那么他是直接使用RM 50,000和4%一年作为计算,两年的利息就是RM 4,000,看起来好像没啥毛病,但是我们换个角度去想:如果第一年我们还了RM 25,000+2,000的利息,第二年我们其实就只欠银行RM 25,000了,为何利息还是需要还RM 2,000?这就是固定利率产品跟房贷的差别了。 而所谓的78法则,其实是衍生于这种固定利率的产品,他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提早还款时会更吃亏,因为如果按照上述的算法,利息一年RM 2,000的话,那么每个月就大约RM166.66左右,我提早一年还款应该可以省略RM 2,000的利息吧? 但是很遗憾,算法并不是这样,最后只能节省RM 1,000左右的利息而已。 这里也有一份【星洲小词典】的截图,大家看过估计就能比较有一个概念了。其实这个法则的利息算法最后跟普通的固定利率贷款是相同的,只是他对于想要提前还款的贷款者不是那么划算而已,如果我们都是乖乖的正常还款,其实是没有差别的。 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则天哥自己的真人真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天哥其实也是房地产投资的爱好者,目前手中有6套房地产,大部分是出租用途,也都是交给我的蜜糖(太太)管理。有一天我们正好聊起,蜜糖说这家房地产的贷款是最划算了的,因为利息上涨后,它的供款没有跟着上涨。 听完之后我有暗暗吃惊了一下,因为我那种贷款配套是可以节约利息的房产我是有额外多还的,剩下的是那种多还后也只是变成Advance Payment(预付),不会多扣利息,所以我都是让蜜糖每个月乖乖跟着还款数额去做,不要被银行占便宜。而当听到她说这里其中一间是之前升息后也没有多还的,我就知道中招了。 蜜糖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我是知道的,但是我也知道银行不会做亏本生意,计算一轮后发现,原来是 [vip_content_start] 真的。如果按照这样的还款数额去还的话,接下来只要没有出现降息或升息,我这个贷款可是白白多还了好几年,所以赶紧去把供款数额调整正确。 总的来说,银行的利息都是公平公正的,只不过如果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就很容易在这个公平公正的游戏里吃上亏,所以真的不要开玩笑。 如果大家有任何房贷是升息后也没有要求追加供款的,不要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尤其是之前面对疫情,银行的免还期和利息高低换来换去之后…… 银行算过的账,永远都是草都生不出来的,自己还真的要好好计算下呢…… 那么我们真的没办法占便宜了吗?还是有一个特殊玩法的,就是打不赢就加入。当我在利息方面无法战胜银行的时候,我自己也买入该银行的股份,在银行获利的时候分一杯羹,从而缓冲我因借贷而损失的利息。 不过,这又衍生到投资的层面了,普罗大众还是不好胡乱尝试,以免赔了“利息”又折“亏”咯……
3星期前
就像戏中的那句对白:“在世之人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当一个人离世后,他是否会对那些隆重的仪式有所感知,已经无从得知。而这些仪式与悼念,或许更多是为了抚慰生者的心灵。 以下内容包含《破·地狱》剧情,不喜剧透者请观影后再阅读。 说到《破·地狱》这部电影,不知不觉也上映整个月了。剧情是处于疫情打击香港经济的时间段,原本是婚礼策划师的黄子华,因为没生意而被逼改行为丧礼经纪人,虽然职业性质看似差不多,但红白事禁忌完全不一样,从而导致其处处碰壁的一些故事。 其实是有点意外的,毕竟这一类比较压抑和沉重的内容,居然可以获得观众热烈的反响,票房也创了许多香港电影的记录,社交媒体上更是持续传出好评,在当下如此低迷的电影市场中,确实不简单。 天哥认为,故事是以黄子华这位初哥的视觉,带观众认识这个行业,所以对于许多也是门外汉的观众来说,会更容易代入剧情而有所感触。 天哥觉得这部电影非常特别,因为在看的当儿,会忽然悟出很多人生道理。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电影的一些道理,来聊聊我们自己的人生规划。 天哥在这部电影领悟到的意义,分别是生死、沟通、规划。尤其是听到一些经典对白,让我们更加能感受到人生所谓的意义,好比: 【不止死人要超渡,生人也需要破地狱,生人都有好多地狱。】 【人一出世就在倒数。】 【在世的人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先说说关于沟通,戏里许冠文跟女儿关系并没太好,由于传统的思想而和子女产生隔阂。有一幕女儿回到家,许冠文原本有话想说,但是她回到家立刻进厕所开了水冲凉,结果就不了了之。而镜头来到女儿,她其实连衣服都没脱,她进去开水声,是因为不懂应该怎么跟父亲交流而已。 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来不及把话说出口,文哥在生命的尽头,只能透过那封遗书,把想跟女儿和黄子华说的话说出来,这也反映了华人的老一派传统,父亲都喜欢把话收藏在心底。天哥作为一位父亲,也感同身受。 其实我们做人嘛,真应该学会如何表达,让对方感受我们心中所想,真有什么事时,才会无憾。就像剧情里许冠文的遗书中表达的是来自父亲深沉的爱、无心之失的愧疚以及对儿女的道别。也感谢了子华的出现,让他明白何谓“生人也需要破地狱”。 天哥为何会特别感触,很可能是正好感同身受吧。上个月天哥得了流感,搞得天哥要死要活的,而正好天哥组织的一位重要成员,在上个星期也离开了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跟电影差不多,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但生死很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 就好比她,明明没有什么特别的病痛,所以得知她那么年轻就离开了,我们整个组织都觉得非常吃惊,完全没人想到这件事会发生。当然,对于此事组织也没有任何规划,她那么快离我们而去,导致大家都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是好。 电影里的对白说的很对,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很年轻,跟所谓的死亡好像距离很远,但是其实嘛,人一出世就在倒数,活一天少一天,只是没有人可以准确知道自己还有多久才会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才会觉得这一切好像完全不关我们的事一样。 好比电影里的黄子华,他跟秦沛的一次交流中有说到,自己是还没结婚的,结果秦沛就问了一句话说,你以前不是做婚礼的吗?这里其实带出了一个矛盾,就是他自己是做婚礼策划的,但是却一直没有去为自己策划跟另一半结婚。 这里带出规划的一个重点了,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还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很久,别说什么身后事的规划,即便是生前需要的,如:储蓄、理财、投资,甚至保险或者最后的遗产规划,都没做好,然后到某些事情发生时,才知道原来自己什么都没准备好。 其实电影带出来一个信息天哥也特别感触,就是婚礼和丧礼的本质都差不多,皆是一场 Show而已,都是做给人看的。红事就不难解释,但是白事呢?对于天哥来说,像电影中的一堆仪式,其实也就是让活着的人可以有一个希望,认为已经帮死者完成了最后一件事,心情可以更好过。 死者已矣,生者如斯。这句古语道出了生死之间的真实关系。就像戏中的那句对白:“在世之人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当一个人离世后,他是否会对那些隆重的仪式有所感知,已经无从得知。而这些仪式与悼念,或许更多是为了抚慰生者的心灵。 面对至亲的离去,活着的人需要一个出口来宣泄悲痛,也需要一种形式来寄托哀思。就好比天哥团队的重要人物离去,天哥当时也相当悲痛,我以为一个人伤心时,会很想哭泣。其实并不是的,当伤心到了一个极点,其实不会有想哭的感觉,反而会脑筋一片空白,想要早日从这种感觉中抽身。 或许,这才是那些繁复习俗真正的意义所在:让生者能从悲痛中得到些许慰藉,让他们在告别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因此,无论是大礼如丧,还是简约的追思,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与记忆。最终,我们做的一切,不是为逝者,而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向前走。 至于生人嘛,好像上述对白说的,生人也需要破地狱,生人都有好多地狱。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包括金钱、规划、理财等等。很多东西不是我们不去想,就代表它不存在,而到我们真正需要面对时才想,可能就太迟了。共勉之吧。
1月前
我们的体面支出跟他族的体面支出的概念偏差较大,而收入其实并不比其他族群高太多,促使很多人会有“钱比较难存”的想法。 前几天大马统计局推出了2023年生活成本指数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在大马的体面生活基本开销为: 单身汉:RM 1,733/月;雪隆地区则需要RM 2,237-2,300/月 已婚的二人世界家庭:RM 3,157/月;雪隆地区则需要RM 3,637-3,765/月 育有两名孩子的家庭:RM 5,445/月;雪隆地区则需要RM 6,308-6,560/月 看完后天哥不仅感叹说,原来目前的生活水准已经那么高了哦?当然,上述的说法是过得体面,就是起码达成基础需求,该吃吃该喝喝该享受享受,而不是省吃俭用的活着,也难怪现在的年轻人总是说存不到钱。是问题是,这个数额是准确的吗?他们是如何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算算看吧,当然天哥不能代表全马人,因为生活成本本来就因个人生活方式、居住地区、家庭状况而异,我们不妨就算算看,一家四口在吉隆坡地区的成活成本吧。 首先居住是最关键的考量。如果在吉隆坡区域租间比较正常的公寓,租金大概是RM 1,500-2,000左右。而如果选择买房的话,供款可能会介于RM 2,000-3,000左右。当然,这个数额变化会因为地区更靠近中心或者更高级的公司而变得更高。 所以我们取个中庸,也就是租房大概RM 1,800,买房大概RM 2,300就好,当然买房会多了一些杂费,那么平均来说,每月成本可能就要RM 2,800左右,解决了一家四口的居住问题了。当然,这里说的是体面生活,而不是挤压式租个外劳区或买个残旧单位之类的。 解决了居住问题之后,下来就是最关键的生活日常,也就是食物和杂费(包括水电煤或者宽频和电话费等)。一般上来说,如果在普通茶室用餐,那么一顿饭的费用大概为RM 10-15之间,而如果是去其他餐厅的话,一餐的费用则介于RM20-30。 以早午晚3餐来算,一个星期总共21餐,2、3餐吃得好一点,其他则正常用餐的话,人均花费为RM 300一个星期,一个月就要RM1,200了。如果一家四口的话,完全在外面用餐,那么一个月就需要RM 5,000左右了。当然,小孩子因为食量较低,可以减半以上,但是RM2-3,000左右是免不了。 不过一家四口的话,应该不至于每餐都外用,假设是自己煮的话,一天的食材控制在RM 50以内,那么一个月也是RM 1,500左右,再算点奶粉钱,然后时不时出外用餐下,RM 2,500左右也是免不了。至于水电煤+电话费,RM 300-500也跑不了。还有幼儿院费用呢!两名孩子起码RM 1,500左右,这样都RM 4,000了。 再来当然是交通费用,买一辆“国民跑车”MYVI,月供、汽油、维护,甚至是停车费等,平均算下来RM 1,000-1,500应该跑不了,然后一些保险甚至医疗费用等等,RM 1,000左右应该也免不了,结果算下算下,天哥自己都软掉了,原来要稍微过得体面些,一家四口没有RM 7-8,000应该都不能算过得去。如果算上其他费用,可能还要多个RM 1-2,000,就要接近RM 10,000了。 当然,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天哥上述算的好像太多了,又或者太少了。其实说真的,支出方面,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目,每个人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成本。上述是以过得去的数目计算,更节约的人,很多费用可以控制的更好;过得更精致的,上述费用则还要再往上添加。 政府的计算,其实是蛮准了,但因为数据涵盖各个种族,加上华人跟他族的 支出习惯不同,所以拉长补短下,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数据。也因为华人的消费习惯更高,所以变相来说,我们的体面支出跟他族的体面支出的概念偏差较大,而收入其实并不比其他族群高太多,促使很多人会有“钱比较难存”的想法。 其实说真的啦,钱没有人是够的,只不过看我们优先选择怎样去花而已。以上述的例子来算,都花整万块一个月了,难道还挤不出500-1,000来存吗?就看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而已。每个部分稍微减少1-200块,调整一点生活标准,其实要存个几百块也不是很难的事,只是很多人会认为,存那几百块有什么意思而已。 但是来到投资的世界,如果每个月能够存几百块,日积月累并复利再复利,只要稍微拿到一个正常的回报,几十万还是少不了的,因为投资理财讲究的是时间和复利而已。就好比我们的公积金,虽然好像没怎么特地存过钱进去,但是只要工作了个十来二十年,2-30万总是少不了的,这就是复利的威力了。 总的来说,生活成本已经够高了,未来恐怕只会越来越高,趁现在还有能力的时候,尽可能调整一点自己的生活态度,存钱肯定是不会错的,毕竟存到是自己的,有什么问题时最少还可以有得救命。莫要等到年老体衰的时候,才后悔当初?
2月前
美国作为全世界的龙头大哥,打个喷嚏全世界都会跟着感冒,美股稳定对谁都是一个好的迹象。 美国大选总是全球投资者高度关注的事件,尤其是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往往对全球股市产生深远的影响。之前一直觉得选举好像还有很久,但是在不知不觉间,多两个星期就要决胜负了,时间过得还真的非常快。 对于这场总统选举,天哥觉得最后会如何发展呢?又会如何影响到大马人或者大马投资人呢? 其实这一年下来,美国方面还真的是多事之秋,本来就是特朗普对拜登的一场大选,结果无端端特朗普在演说时,忽然出现了刺杀剧情,而且还拍下一张特朗普满脸血站在国旗下高举拳头的照片,意味不向恶势力低头。 连远在大马的天哥都认为,特朗普经历过这样的事,并且大难不死,此次胜选应该八九不离十了。那天后,特朗普的支持率也可以看到大幅度上升的迹象。 不过,原本貌似不太关天哥事的,最后谁赢了总统,与我们何干?对吗? 只不过,特朗普那边刚刚稍微得势,也还没正式当上总统,就开始了之前的胡说,表示台湾作为芯片生产中心,应该要向美国支付保护费,因为台湾抢走了美国芯片业务。就这样胡说了一下,当晚华尔街半导体指数就蒸发了约5000亿美元的市值,也创下了打从2020年以来最糟糕的一个交易日。 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忽然提醒了天哥,其实上一届特朗普胜选后,确实是特别多“pattern”。毕竟当时被他搞一搞,天哥的投资也跟着蒸发了不少嘛,所以天哥当时的想法,就是别让特朗普胜选的好,毕竟天哥不希望自己接下来的投资增加更多不确定性。 而这件事不久后,拜登忽然宣布退选,并让贺锦丽替代自己成为竞选人,一开始天哥对她完全不了解,看了名字还以为有中国血统,当然,这只是天哥的一厢情愿而已。问题来了,如果她最后胜选了,是否对股市更为友善?亦或者她其实比特朗普更不堪呢? 那么,我们就要搞明白他们双方的竞选宣言,贺锦丽作为民主党代表,也是目前的美国副总统,基本上如果由她胜出,天哥相信大部分的政策其实会更确定。毕竟目前贺锦丽作为副总统,也变相是拜登的副手,不排除大部分的工作也是由她一手包办,如果她胜出,意味当下政策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对于全球股市来说,其实应该算是一件好事。 我们这样看待,特朗普的潜意识里要为美国打造经济的护城河,他也说过一旦上任,任何进口货物至少要添加10%的关税,如果是中国和墨西哥制造的电动车,甚至要课以100%的关税,并且提议将中国制造的进口商品关税提高至60%。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对世界上任何国家(美国除外)来说,如果有意出口至美国,必然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便贺锦丽胜出,大概率也会维持当下政策,不至于免除现行关税或者放宽科技准入的限制。 货币方面,假设特朗普胜选,他会更偏好支持低利率的环境,所以利率走势可能会以一个快速陡峭的幅度发展,那么就可能引发美元弱势。毕竟根据特朗普的硕大,美元走弱更利于美国制造业出口;反之,贺锦丽已经表面无意改变美联储的独立性,也无意干预美元走势,所以就这点来看,如果特朗普胜选,对于马币走势应该是更有利的,毕竟货币是成反比的。喜欢出国的朋友,可能更希望特朗普胜选。 但是,若特朗普胜选,随着他的政策关税后,美国本土的通膨预计会 进一步恶化,让原本已经开始稳定的通膨数据再次攀升;反之在贺锦丽的政策下,预期能更稳定的让美国通膨保持在舒适水平,那么美股就不至于会出现特别大的波动,也间接让全球的股市可以松一口气。 毕竟,美国作为全世界的龙头大哥,打个喷嚏全世界都会跟着感冒,美股稳定对谁都是一个好的迹象。 唯特朗普还是有他的功夫,就是会减免公司所得税,并把当下的21%下修到15%,间接来说其实是更惠及美国商家的;反之贺锦丽会更支持拜登的税务政策,针对企业和高收入家庭增税,年收入低于40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则持平或降低。 股市跟经商是息息相关的,买股票就等于买入公司的股份,当经商环境更舒适时,对股市就是更美好的,所以就美股来说,股民应该会更偏好特朗普才对。 不过嘛,这些政策都是一些竞选宣言,就好比马来西亚一样,宣言并不是圣经,什么都能说得出来。意思就是,就算是骗你的,你又能乃我如何的概念。虽然美国不至于如此,但是也不能光看竞选宣言就认为凡事一定跟着计划实行就是了。 总的来说,如果让天哥选的话,天哥一定会选贺锦丽的,毕竟作为投资者的天哥,当然会希望政策更受控制,而不像特朗普那样喜欢就左右市场正常发展。 在文章的最后,天哥也跟大家分享一则趣事。上个星期天哥跟一位投资界好友喝茶时也聊起关于美国大选的结果,天哥实牙实齿的说,这次肯定是贺锦丽胜选。朋友就好奇,天哥为何会有这样的看法。 其实无他……就是因为《辛普森一家》里面,就是贺锦丽成为总统的。结果大家就笑喷了。 *《辛普森一家》是一部动画片,多次准确预言未来事件,包括911、埃博拉病毒爆发和川普当选美国总统等,展现了其预言能力。 说到投资,天哥很喜欢说风云里的一句对白,也就是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既然我们无法准确预测,那么何不做好准备,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你说是吗?
3月前
很多人总是羡慕天哥为何时常出入高级餐厅,但是大家只看到天哥风光的一面。当年,天哥也会因为女友吃了一盘特别贵的扁担饭而对她有怨言,只是我们不会到处去告诉别人。 最近在面子书看到一则新闻,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一名女子在社媒分享,自己跟男友一起去吃杂菜饭,她也一如既往的拿了三样菜,也就是鸡肉、青菜和豆腐,结账时老板算12令吉。男友一看价钱,立刻黑脸并斥责她为何不拿便宜一点,因为彼此还要省钱结婚。 事主被这样骂了一顿,认为男友过分,受委屈了,就把事情放到网上让网友评理。当然,秉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各有说辞,一些留言包括…… “少给那12块结得到婚?” “结婚钱不是应该靠省出来,而是挣出来的……还是那句话,没钱就不要想结婚。” “分手啦,连12块的杂饭都可以斤斤计较,你觉得以后给彩礼、租婚纱办婚礼喜酒,甚至买车买房,对方会为你付出很多咩?” 当然,任何一个留言都有它本身的道理,只是,大家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论事情,而没有站在事主的角度。 例如第一个留言,少给12块可以结婚吗?单单那一顿半顿当然不行,但如果每一顿饭可以省5块,一天三餐则可以省15块,一个月就450块了。今时今日很多所谓YOLO的年轻人,一个月也未必能存到50块了,更别说450块。 另一条留言,钱不是靠省出来的,而是挣出来的,这句话绝对有道理。但问题是,鬼不知道和尚是光头吗?在这个新鲜人工资平均都不太高,而消费日渐上涨的年代,很多人每个月都捉襟见肘,谁不想每个月赚5-6万,反而那么辛苦把每一个几块钱省下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可能人家真的无法开源,那么就只能节流了。 以天哥为例,很多人总是羡慕天哥为何时常出入高级餐厅,但是大家只看到天哥风光的一面。当年,天哥也会因为女友吃了一盘特别贵的扁担饭而对她有怨言,只是我们不会到处去告诉别人。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天哥跟蜜糖(女友别称)也处在存钱的阶段,但我们并不是存钱结婚,而是秉持着结婚为前提,将大部分资金共同管理,就好比一个家庭资金一样。我们都有个共识:花钱要花得合理。蜜糖本身跟天哥一样,是个非常节俭的个别户,所以我们俩的理念一致,天生一对。 不过,蜜糖因为有天哥开路,所以她根本无需烦恼,也没什么上进心和学习心,就是每个月开开心心的工作,领了工资就把部分钱拨备到共同资金里头,每个月就不愁吃喝玩乐,也不需要让自己进步,生活是过得挺开心的。但是人嘛,总会因为自己的无知支付一些智慧税。 当时,公司附近开了一家新的印度餐厅,我和蜜糖便去尝鲜。天哥拿了点羊肉和菜,价格大约10令吉左右。蜜糖则拿了苏东和炸鸡腿,然后再拿一点牛肉和青菜,结账时天哥才看到。她那一盘,价格是30令吉左右,天哥要付费时超级痛。 今时今日,两盘饭40令吉对大部分人可能算还好,可当时是接近20年前,一盘杂饭、炒果条是4-5令吉的年代。那时我一个月才赚2千多令吉,那一餐就吃了40令吉,而当时我们的目标是要致富,那这件事就错得离谱了。 所以我才抱怨了她,为何那么没有知识,人人都知道扁担饭通常就是一道主菜(例如鸡肉,羊肉,牛肉,或者苏东),再来个蛋或者菜,然后淋满咖喱就非常美味了,而她居然拿了三道主菜。这也是天哥为何抱怨她,因为她缺乏了一些基本常识,所以对天哥这种老一派,从小做错被骂精的人来说,骂人就代表袋钱入你袋了,也是让她可以学到新知识的一种方法。 当然,天哥没说骂人是对的,只不过这也是天哥本身的日常,而我老婆蜜糖的兴趣就是被骂,这已经变成我们俩之间的一种情趣了。当然,每一次被骂后的蜜糖自然能学到一些新知识,有时也不知道她是真傻还是装笨讨骂,所以这就是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难道天哥跟蜜糖的打情骂俏,大家也要劝我们离婚吗? 其实天哥作为投资理财达人来看,这男生 确实有点难看,毕竟,就算原本预估一餐8令吉,结果意外超支变成12令吉,还是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可能他的语气不需要那么重,跟女生解释就好,除非你说8令吉的预算结果对方吃到4-50令吉,那就不骂不知道身体好。 毕竟大家都已经有一个共识:结婚。这是双方该一起努力的,如果一个家庭凡事都算那么细,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那这样的生活真的会变得很艰难。 最后,也跟大家分享一则趣事,天哥的蜜糖虽然活了大半辈子,但依旧对数字极为不敏感。比如装修新家,天哥知道她一定会超支,所以给她个3万令吉的预算去处理(其实天哥预算了5万令吉),但是最后出来的数目大家知道是多少吗?9万7000令吉……差3千就10万了……我开给她的预算……恐怕就犹如摆设了吧……她……就是这样的人…… 那么这次天哥有没有骂她呢?以天哥这么精打细算的性格,我总会让她解释一下才开骂的,结果她说:“你不是说灯光要漂亮的,房子要全部粉刷自己喜欢的颜色吗?还有,你还说冰箱,冷气机全都要P字头的名牌吗?然后滤水器也说要好的,电视机要大大个的,又要音响美美的,可以把家里打造成小型电影院,煮食炉还要电子的,还选了个名牌,你给的预算跟你的目标好像完全不一样吧?” 当她问完之后,天哥跟她说了一句,你果然进步了,不枉我这些年对你的骂…… 虽然钱花多了,但这是天哥梦寐以求的家,而天哥也熬过当年连投资资金都需要靠存来起家的年代,既然现在花得起,那为何不对自己好一点呢? 其实,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该有一些目标去实现,也没有所谓的对错。谁不想一出生就是李嘉诚的孩子?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李嘉诚?难道我们出生贫穷就只能接受现实? 所以,若要说那位男生有错的地方,天哥认为是他太率直了,直接开骂是有点过火。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这位年轻人有必须达成的目标,任何阻碍这个目标的人,本就该讨骂的。 这世上本来就不是只有黑或者白,中间还有灰,甚至还有红橙黄绿蓝锭紫,但是对天哥来说,存钱是肯定不会错的,一点点小事小两口自己解决就好,什么都要放上网让人评理的话,只会越评越乱而已。 自己想清楚,该男生是否值得托付,是的话,那就小两口一起努力;若答案是否,你自己懂该怎么办的。共勉之。
3月前
汇率走强的背后并非经济的全面好转。对于依赖出口的国家来说,汇率变化既是机会也是风险,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才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2024年,美元兑马币从接近1美元:4.80马币走强至约1美元:4.11马币,完全让大众跌破眼镜。 曾经,马币都是持续被人看扁的,如果你在今年年初跟人说马币会走强,恐怕只会成为大家的笑话。过往2-3个月,这迅速的汇率变化让许多人忽然对马币感到乐观,认为马币强势意味经济好转、生活成本下降,将来可以有更好的日子过。 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简单。表面上,马币走强或许能带来一些短期利好,也可能惠及普罗大众,但从长期经济角度来看,真正的问题却不少。经济本来就不是1+1肯定等于2。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马币会忽然走强? 首先,马币的升值未必与大马经济相关。虽然这样说大家会怀疑人生,但是货币的汇率除了自身国家的经济基础之外,也与全球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今年美联储放缓加息,而且它们还胡说八道恐吓市场,所以年初时美元还是强势,马币汇率自然就偏弱。 但是下半年后,美联储突然改口,尤其是之前的黑色星期一后,美元走势持续疲弱,带动了包括马币在内的多种货币回升。此外,马来西亚今年的发展开始变得比较积极,股市也有了一些看头,从而吸引了外资对大马的青睐,资本流入进一步支撑了马币汇率,这才是这次马币忽然走强的种种因素。 马币强势,好事或隐忧? 对许多人来说,马币升值似乎是个好消息,毕竟进口商品更便宜了,如果马币走势可以延续强势,后续出国旅游和留学成本也相应降低。然而,马币强势并不总是利大于弊,尤其对出口型经济体而言。大马是一个依赖出口驱动的国家,因此,马币走强同时意味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变得更贵,这可能会削弱竞争力,导致出口订单减少,企业利润受压,换言之,这将导致大马制造业受挫,经济亦将受到影响。 当前,马币的升值主要是受短期资本流动影响,这些资金进来快,将来撤出也可以很快。如果国际局势或投资环境变差,资金突然外流可能会导致马币再次大幅波动,这将对经济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或许大家不明白,为何波动大反而不利?因为当汇率更难预测时,会增加许多涉及 汇率企业的操作难度,使定价变得困难,价格波动频繁。这种情况自然会导致顾客很难跟我国企业做生意,反而转换其他汇率更稳定的国家,所以这也是为何稳定比波动好。 对于普通人而言,其实这些经济的东西好像也不太关我们事,马币走强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无非就是希望进口商品价格下降,我们的消费力可以更高,特别是电子产品等。而另一个比较与汇率相关的,无非就是出国旅游、留学的成本也会有所降低。 然而,马币走强对普通人来说,并非都是好消息。如上述提到的,国内制造业可能因出口疲软受到冲击,导致就业机会减少或者企业利润受压,那么别说会不会裁员,加薪幅度肯定会先放缓。这种潜在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长期来看,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才是关键。 马币未来将何去何从? 尽管当前马币表现强势,但未来的汇率走势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地缘政治风险以及马来西亚国内经济结构问题都会影响汇率的长期走向。而且最关键的是,美联储的操作引发市场不确定性,这反而是最影响马币走势的一环。 不过好处是,目前大马的整体经济情况还算美好,很多大型项目都在进行中,这些都是会吸引外资流入的一些因素,当外资流入时,其实就相对导致马币的供求关系变得更有利,那么货币走势自然就会更为强势。根据一些分析师的说法,马币后续可能还会稍微走强一些,毕竟美联储在未来一年还会有很大的降息空间,当然,分析师是预期,准确情况究竟如何,还要观察后续全球的经济状况。 2024年马币的升值其实创造了机会,对于有意趁机投资国外项目的投资者来说,或许是一个机会也说不定,毕竟当马币走强,兑换其他货币就变得更多了。 马币在投资界一直以来都不被看好,如果将来马币真的回落,那么就有肉吃了。但是换个角度,如果马币忽然强得超越预期,那么那些对马币看淡、投资海外市场的人,自然会面临更大的损失。所以,这也是一把双面刃。 总的来说,汇率走强的背后并非经济的全面好转。对于依赖出口的国家来说,汇率变化既是机会也是风险,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才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每个国家都希望可以吸引外资流入,毕竟有钱才有发展嘛,但,最后结果如何,就让国内的专才去搞吧。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果觉得马币够强了,不如趁机换点外币,去国外走走看看世界,反而是最直接享受汇率优势的方式。毕竟,趁汇率有利的时候旅行或购物,不仅是一种消费,也是另一种投资体验。你说是吗?
3月前
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审计师宣布不寻求续任,事情绝对没那么简单。做生意不是儿戏,若不是情况危急,怎么可能会在股东大会前几天忽然改变主意?将来自己还怎么在这一行立足? 股票投资的方式五花八门,有些人把股市当成赌场,就炒炒卖卖赚钱;有些人则把股票当成入股公司的凭证,籍着投资好公司,从中获得分红,并享受公司成长后带来的股价上涨,从而获得可观回报。 但是,无论哪种类型的投资者,总有眼光不济的时候。不是说买了好公司就一定会涨,因为做生意就像打仗一样,要跟同行竞争,可能别人的产品更优质,或售价更优惠,那么,当初好的公司,后续可能会逐渐变得不好。而来到股市,股价也会有起起落落,当生意越来越差,股价也会越来越差,从而导致投资者亏损。 如果仅仅是因为眼光不好而投资亏损,天哥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欣然接受,大不了就自叹倒霉嘛。 不过,如果投资亏损是源自于公司的账目有问题,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投资者明明在投资前查看了账目,却发现账目有水分。这些问题是否源于法律不够严格,从而被有心人利用漏洞牟利呢? 审计师辞职引发市场波动 今天想聊的,乃近期某电子公司审计师突然辞职,引发市场对公司财务状况的担忧,进而导致股价剧烈波动。 该公司最新文告中表示,管理层有收到一封来自审计师辞任的书面通知,提呈日是9月4日,收信日期9月9日。管理层强调,审计师的辞职是出于自愿,并表示将在适当时机公告,任命新审计师填补空缺。 审计师辞职可以有很多原因,但通常最大的原因是他们审计账目时,发现帐目与管理层呈报的数额有出入。如果只是小额出入,天哥认为,一般上审计师都会跟公司拿捏一个平衡点,审计师也是做生意的,是什么因素导致他们宁愿放弃这份利润选择辞职呢? 这家公司的公告出炉后,午盘开始该股就直接出现崩盘式的大插水,股价大跌30%以上,速度极快。正常情况来说,股票价位在一天内波动3-5%或7-8%,已经是非常高的波动了。若该公司的价位超过1块的话,那就已经触及到limit down机制。 类似情况并非首次发生。此前,某产业公司也曾遇到审计师在股东大会前夕,突然宣布不再寻求续聘。 这里也跟大家回顾一下,审计师为何会被指“突然”拒绝接受委任的情况。该产业公司去年10月发布的报表显示一切正常,因此审计师当时继续寻求接受委任。然而,审计师在股东大会3天前突然改变想法。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审计师宣布不寻求续任,事情绝对没那么简单。做生意不是儿戏,若不是情况危急,怎么可能会在股东大会前几天忽然改变主意?将来自己还怎么在这一行立足? 如果我们今天回顾的话,该产业公司股价从当天接近5块,跌至现在不到5毛,跌幅至少达到90%,这就是审计师突然辞职的后遗症了。 这些事件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投资者不禁要问:审计师突然辞职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审计师是公司财务信息的把关人,其辞职通常意味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某些问题,或者与公司管理层在审计意见上存在 分歧。当一家公司的审计师频繁更换,或者在关键时刻突然辞职,往往会给市场传递出负面信号,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也会受到打击。 严谨立法保护投资者,势在必行 除此之外,之前大家都津津乐道的世霸动力(SERBADK)甚至率先起诉审计师,说他们的审计方式不够公正,需另请第三方再审计,结果到最后连第三方审计师也辞职不干,后续发展相信大家都还印象深刻,就是最后公司除牌甚至清盘,投资者损失惨重,唯最后的10位董事仅被处以总额745万左右的罚款,每位董事的罚款数额介于35万至137万之间。 一家接近百亿市值的公司最后爆出账目有问题,但罚款却只有几百万,连1%都不到。如果我是真心做坏事的,这门生意绝对有利可图,毕竟罚个几百万就能从市场上搞账目,混几个亿甚至几十亿的钱离去。 当然,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SERBADK,还有另一家在叫伦敦食品(LONBISC)的公司。在审计师发出“保留意见”后,即说明账目存在问题,4位董事,包括公司主席,立刻陆续辞职。最后,公司直接被清盘,也除牌下市。更神奇的是,事情过了那么久,至今还没有任何人为这起案件负责。 其实我们明白,任何国家都会有老鼠屎,也不是只有大马才有。但,问题是,监管者貌似并没有太看重企业账目问题的这一环,变相来说,就是诱惑犯罪。只要你能付得起几百万罚款,甚至想到办法避开法律,就能随意做个账目,然后从市场上捞钱,最后由散户买单。这是蛮严峻的问题。 毕竟,每个国家都希望可以吸引到外资流入,但是,如果国家的金融法律那么儿戏的话,绝对会让人止步,毕竟说到真金白银的时候,大家都是比较谨慎的。如果一个市场持续出现太多舞弊,该市场就会更缺乏吸引力。 我国其实非常积极在推动金融和投资的流动,但方向貌似不太正确,恐怕有关当局是时候好好检讨一下,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减少舞弊的发生了。
4月前
透过市场上的各种消息影响股价走势,然后把别人公司吃掉。以前觉得这些都是剧情而已,真实世界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近期大马股市就确确切切的上映着电视剧里的剧情。 TVB老剧迷一定有看过由罗嘉良演的《创世纪》这套神剧。《创世纪》是这么多年来,TVB少有的财商类连续剧,对于热衷投资理财的天哥来说,当时是看得津津乐道的。 叶荣添,许文彪和霍景良之间的商业对决可说是惊心动魄,他们在股市上的尔虞我诈不仅体现了商场如战场的残酷,也展示了财富的诱惑与风险。 剧中也产生了许多经典对白,对于热衷投资理财的朋友来说,相信这些台词即便到了今天也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犹如许文彪的经典: ”我唔系冇试过!我试过安分守己,日搏夜搏,挣得嗰一万几千!我试过!但系出面嗰班人、出面嗰班人,渠哋识建筑识起楼咩?渠哋只系攞少少钱出嚟,攞少少时间,炒起个楼市就不断赚大钱!咁叫公平咩?你出去问下人!是但问一个人,问下渠哋需要啲乜嘢!渠哋答案好简单,只系想要一间好普通好普通慨楼!点解渠哋要用成世人慨时间去供一层楼?因为啲有钱佬喺度玩嘢啊! !越有钱越有得玩啊!呢个世界公平咩?呢个世界公平咩? !” 还有霍景良的: “你睇下出面啲楼,我够胆讲十栋有九栋系呃番嚟慨,就睇你系呃人嗰个定系畀人呃嗰个!”“香港人朝朝9点钟逼车翻工,每个月都系赚一万几千,死悭死抵买股票,妄想一朝发达,渠哋根本唔知真正慨赢家系边个!” 十几二十年前看这套剧时,天哥还是投资界的菜鸟,同时也是一位普通的打工族,因此,对于这些对白特别感同身受,明明自己那么努力工作,但是也买不起房,买股票也不见得可以赚大钱,就当做一个投资理财的决策,存点钱养老而已。 尤其最后部分的过三关,讲究他们怎样透过市场上的各种消息影响股价走势,然后把别人公司吃掉。以前觉得这些都是剧情而已,真实世界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近期大马股市就确确切切的上映着电视剧里的剧情。 有留意大马股市新闻的投资者们,最近应该不难发现,一家C公司刚上市没多久,股价就炒到块半以上,结果还没两年,股价就跌至 35仙左右了,也就是说,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几乎都是亏钱的。 不熟悉市场的读者可能会认为,这家公司的老板简直十恶不赦,连股民的钱都要骗,好好做生意不行吗?难得上市了,才一年半就准备搞砸收档吗?天哥想说的是,老板大概率也是受害者,这一轮下来,不仅身家蒸发了很多,对公司的控制权也从40%跌到目前的10%++,这个剧情简直夸张到连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 或许大家会有一个疑虑,这套“剧”的幕后大boss是谁?谁才是“奸”的呢?其实来到资本市场,没有“忠”和“奸”之说,股市本来就是一个交易场景,不能说某方战败或战胜,就归类为忠奸的一方。换个方式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为何股价会有这么个跌法呢? 从目前市场上传出的可靠消息来看,这次的风暴堪称完美。如果这真的是巧合,那也只能说巧合得令人难以置信。 首先,该公司当初上市价格在90仙左右,早期引进的基石投资者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上市后,他们理论上已经赚取了两倍的收益。然而,由于这些投资者受限于禁售协议,只能看着股价走高,却无法立即兑现这些利润。 禁售期结束后,虽然行情大好,公司业绩也还不错,但是碍于卖盘突然涌现导致供求关系失衡,所以股价也一直面临卖压,无法继续攀升。公司也因为要集资收购美国企业而做了私下 配售,后续更因为业绩突然逊于预期,导致卖压继续上升,股价越来越弱。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公司之前提供的业绩预期跟实际业绩有巨大差别,导致许多基金对公司的未来保持怀疑,供求关系发展至爆裂点,只要再有少许坏消息就足以引爆这颗未爆弹了。 接下来的发展相信大家都知道了,8月初忽然出现黑色星期一,日韩台股市大崩盘,导致大马股市也跟着暴雷,该公司自然也出现恐慌性抛售了,祸不单行的是,老板持有的股票几乎都抵押给了银行,所以在股价暴跌的同时,老板也被银行逼仓,引发骨牌效应。 毕竟当股价下跌时,老板又被逼仓导致卖压更沉重,那么股价就会继续跌得更离谱,而股价继续跌,银行方面又会继续要求老板补仓,否则就需要接着强制抛售。就这样,老板大部分的股票硬生生的被银行在股价大暴跌后都卖掉了,从原本的主要持股人,一下子只剩下原来三分之一左右的持股了。 截至目前为止,也没有宣布任何新的大股东出现,根据大马交易所的条例,只要持股超过5%,就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向大众公布,虽然目前剧情还没真正明朗,但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总的来说,我们都会觉得股市是大老板玩的,散户只能等着被老板们割韭菜。这些都是我们的误解而已。 虽然不排除有些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为了坑钱的,把股市当成赌场割韭菜的,但还是有认真经营的公司。散户可以买入公司股票,成为公司股东,跟着公司一起成长,增加财富,毕竟这才是股票出现的真正用意。 只不过,来到这个什么都要快的时代,很多人早就把股市当成是赌场了,慢慢一步一脚印的走好投资理财,跟着公司成长,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呢?
4月前
大家也“识做”,出席婚宴包红包就是一个传统,同时也是对新人的一个祝福,而不是为新娘的梦想买单。 最近在面子书吃瓜的时候看到一件挺有趣的事情,讲的是一个新娘抱怨她的同事出席婚礼包的红包太少,即便过了整个礼拜还是觉得心里不平衡,所以放到网上想获得大家的认同。天哥发现这个剧情跟当年TVB黄子华演的那套《My盛Lady》差不多,所以今天也趁着这个瓜一起分享下,现在的结婚红包到底该怎么包。 这次的故事是这样的,每个新娘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婚礼都能像梦境那般毕生难忘、独一无二,因此,从婚礼的场地、布置、食物、服装,以及主持人、摄影录像师等,都是精心挑选,并不便宜。同时,新娘还提到,这场婚礼只宴请了100人,每位受邀者都不是来凑数的,都是她心中的VIP。她也坦言,不指望这个婚宴能赚钱,只求不亏太多。 在网上分享个人故事时,人人往往会合理化自己的想法,并把错误推卸给他人。所以新娘上述说的东西,下面就自己把它们给推翻了。新娘抱怨她的同事每人只包了RM120的红包,然后就开始侃侃而谈的说到RM120有多低,甚至拿海底捞做比较,表示RM120连去吃海底捞都不够,更何况是她的婚礼。 精华来了,天哥也认为这部分是她最看不开的。新娘还指出,自己一位女同事的老公是生意人,同事间平时可能会阿尔奉承称她为老板娘,因此新娘可能本来就有点不爽,毕竟被比下去了,于是便用了一大段去讲究这位同事有多么不济。新娘愤而指出,该女同事原本说好一家三口出席,但其老公临时有事,所以还要麻烦新娘临时找人凑数,而女同事带了女儿,两人才竟然只包RM228,人家来凑数的都包RM200了,结果就是4人加起来才RM468,再一次提到自己的婚礼比海底捞还低级。 天哥太不明白为何新娘为什么一直拿海底捞来比较,不过,作为这家火锅餐厅的常客,还是要说句公道话,人均RM120的标准,在海底捞其实还是能吃得蛮豪华的,所以我不明白为何新娘会用海底捞来比喻,毕竟人家海底捞也没有她想象的那么贵。 然后文章的结尾,新娘再用一堆文字去贬低他人、抬高自己,天哥这里不多做描述了。新娘认为在吉隆坡办婚礼,RM120的红包并没有达到“行价”,还觉得参与者不懂感恩。她自认把大家当成VIP,结果大家却把她当小丑,最终导致关系闹僵。 其实,天哥看完新娘的这篇发泄文时,也想留言说说自己的看法,但自己向来不太喜欢当键盘侠,所以还是忍了下来。不过,该文章才短短一天就有5000多个留言,而且几乎都是一面倒的批评。看到大家没有被新娘美化后的剧情蒙蔽,天哥也就放心了,说明大家还是挺理智的,没有轻易偏向新娘的立场。 那么说真的,在今时今日的世道,出席婚礼包个RM120的红包,是否为一个合理的数额呢?这个就取决于地区了。毕竟婚宴的地区不同,办婚礼的价格也都不一样。例如在乡村地区摆的婚姻,价格就会比吉隆坡便宜得多。所以,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地区影响。既然今天的主角是在雪隆,我们就以雪隆作为参考就好。 如果是在吉隆坡地区摆酒楼的话,以较出名的酒楼来看,每桌的价格都是应该都是千多块起跳,如果还要乳猪这类比较好的菜品,那么就2000起跳。以RM1500-2000为一桌的价位,一桌10人来算的话,来凑数吃顿便饭都好,每人包RM150-200的红包,算是比较正常的金额,交情好的要包更多,自然就另当别论了。 那么,按照上述说法,新娘说的是否有道理?她的同事们只包RM120,是低于行价,被羞辱也是应该?恐怕就未必。 天哥认为,婚宴是你宴请人家出席,来者包红包是人情,不包也是道理,不然什么叫做“请”?难道你请我吃饭,然后我要替你买单?只不过大家也“识做”,出席婚宴包红包就是一个传统,同时也是对新人的一个祝福,而不是为新娘的梦想买单。除非你在门口写明,红包低于RM200者不准入内,否则只要数额不是太过份,其实还是说得过去的,毕竟这份红包更多是一种祝福,而不是为你的婚礼买单的费用。 按照新娘的说法,她做的是Garden Wedding,只能说 天哥才疏学浅,没出席过这类婚宴。天哥稍微搜索了一下百人场地的费用,大概介于RM3-5000。而根据新娘子说的,主持人、摄影师、录像师、化妆师、姐妹装,还有晚礼服,再加上食物,成本是RM200一个人头。因此,若每人只包RM120,确实可能觉得亏了。 不知道天哥是否有误会,不过婚礼如果如新娘所说,包含了那么多项目之后,成本才一人RM200的话,那食物的级别可能就不如上述天哥说的,属于比较豪华的类别了。这样看来,天哥反而觉得包RM120好像又合理了,作为支付餐费的部分,也符合普通婚宴的标准。而且重点是,你的婚礼成本花了多少,其实也是你自己的问题啊,难道你在婚礼上请周杰伦来演唱,出席者也要为这部分买单?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没有人应该为别人的梦想买单。 其实结婚红包讲究的除了凑数的行价之外,还有所谓的关系。出席婚宴的来宾如果与新人之间的关系要好,那红包自然就会比较得体。故事中的新娘说是把来宾当VIP才请的他们,可如果真的关系要好,至于发文去公审他们吗?而如果本身与他们的关系相当一般,平时自己待人处事方面也都一般般的话,那么其实不是人家将自己小丑,而是自己本身就是小丑了。 总的来说,结婚红包是对新人的祝福,天哥认为没有大小之分,关系要好的可以多给,关系一般的凑个行价也行。以雪隆区来说,行价RM120-200都是较合理的范围。目前的世道嘛,谁都不容易。 办婚礼最重要就是大家都高兴,又不是为了赚钱而做的。婚礼所需的费用,本就应该自己拿捏,任何的红包都应该只是一个额外的祝福,小亏一些也是很合理的。明明一个开开心心的活动,何必最后连关系都赔掉呢?你说是吗?
5月前
如果自己的结婚没有办到“好好睇睇”的,没有许多套婚纱照片、几十几百克拉的婚戒,或者没有去到热门旅游地拍摄,对一些女生来说,可能会有被比下去的感觉。 不久前看了一个网络的节目,正好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留言,这条留言让我思考了许久,因此决定用它作为今天的标题。标题就是:没钱别结婚,别害了人家的女儿。 如果单单看这个标题,我们潜意识里可能会认为这条留言会是女生写的,然后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个女生拜金还是啥的。然而,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这条留言竟然是一个男生写的,这就让情况更有意思了。 我不确定这位男网友为何会这样说,毕竟我们只是网络上的一个相遇,彼此之间并不认识,天哥也不清楚他的具体状况。但是后续天哥反思的时候,觉得他会不会是因为自卑才说这样的话,还是只是因为在网络上不需要负责任,单纯抒发自己的情绪?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由男生留下这条留言,确实非常有意思。 那么天哥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爱情和婚姻,就只是金钱上的一种挂钩?彼此相爱难道不是婚姻的真正目的? 说句公道话,天哥认为恋爱可以没钱,但结婚可不行。对结婚而言,彼此之间的爱情是一个基础没错,但是如果单纯只考虑爱情而没有考虑经济,那么可能就不够周全了。毕竟结婚可是一生中的重要承诺,不仅是两个不同家庭的人一起组织家庭,连彼此的财富之间都会有了许多的交集。 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这个承诺可能就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夫妻关系紧张,甚至最终导致感情破裂。毕竟,婚姻讲究的不仅是爱情,当中也包括基本的物资基础。当然,也不是说需要多少个“十万八千七”才能结婚,但最起码基础的经济条件还是需要的。 不过天哥认为这个标题并不是100%完全正确,因为结婚前后的资金基础,并不完全是男生的问题。既然大家有意共谐连理,难道女方就真的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虽然在亚洲文化里,结婚的费用大多由男方承担,包括聘礼、婚礼筹备和婚宴等大部分开销。 但是,随着时代的转变,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就好比我们小时候父亲一个人工作就能养活全家,而现在即使夫妻一并工作可能也只是捉襟见肘,每个月刚刚好过日子。那么在目前的时代,是否所有费用都应该由男方来承担,可能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了。 天哥当初结婚的时候只有20来岁,父母也并不富裕,没能提供援助,但是天哥运气还算不错,人生也没遇到什么大风大浪,加上天哥本身的理财观念好,因此虽然所有费用都是自己一力承担,也没为天哥带来太大的压力。只不过,不能因为天哥个人运气好,就把这个当成标准,全世界所有的男生难道情况都一样吗?不见得。 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没有我们这些老人家那种喜欢储蓄的习惯,而且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许多人都更喜欢进行比较。如果自己的结婚没有办到“好好睇睇”的,没有许多套婚纱照片、几十几百克拉的婚戒,或者没有去到热门旅游地拍摄,对一些女生来说,可能会有被比下去的感觉。毕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结婚是一生人一次的重大事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值得更好的,那么问题就开始衍生了。 要知道,一个婚礼的预算,便宜的可能一万几千就能办到了。如果什么都要追求好的,十万到二十万可能都只是入门,如果还要豪宅豪车豪装修的,百万也未必够。因此,结婚的费用并没有一个准确的门槛。所以天哥才会说,这不仅仅是男人的问题,女生的想法也是非常重要。毕竟,女生设定的门槛其实就影响了婚姻所衍生的费用,而且这还没包括日后一起生活所需要面对的经济问题。 假设门槛设定得超出了男人的能力范围,虽然自己的社交媒体做得够体面,让每个亲戚朋友都感到羡慕,但那也只是一时的,那个男人才是日后跟自己一起过日子的丈夫,若他因为你的一个梦想而倾家荡产,你日后的生活还会好过吗?更别说那种为了让婚礼体面而去借债结婚的了,新闻都时常有看到类似的。过一天体面的婚姻是很爽,但更多的是日后生活压力变大,进而导致夫妻关系紧张,最后家庭破裂。 天哥认为,结婚无论是全都由男生解决也好,双方共同负担也罢,在决定费用的分担方式前,双方应坦诚沟通,了解彼此的经济状况和家庭背景,达成一致意见,并根据实际经济能力来安排婚礼,千万不要因为攀比或面子问题超出预算。 其实嘛,仪式做得再好,它也只是一 刹那的事情,往后还有几十年的日子要过呢。所以结婚不见得真的需要成为大有钱人才能做,也没有说没钱结婚会害了人家女儿一说。 只要具备基础的经济能力,确保双方不会在因为结婚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并且彼此是真心相爱,那么又有什么问题呢?无论是单身还是组建家庭,人生总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的,虽然俗语说“贫穷夫妻百事哀”,但是如果双方都愿意一起共同努力而不是互相埋怨,合理规划好并积极沟通,那么任何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毕竟,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总的来说,天哥认为结婚最关键的,还是彼此之间的感觉。金钱固然重要,但真正重要的,是爱情和承诺,还有彼此之间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只要夫妻之间有一致的目标和方向,并互相理解,未来一起共同努力提升生活素质,不是更有乐趣吗? 最后,也祝全天下的有情人不需要为柴米油盐折腰,都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共勉之。
5月前
这就是一个消费的时代。拿咖啡奶茶之类的来举例就好,身边每个人都在喝,自己不喝的话,久而久之都觉得自己好像过得特别惨。 最近天哥跟一个大概26-7岁的年轻人聊起理财和储蓄,唯他却抱怨到,其实他并不是不想存钱,而是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存。 那位年轻人说,他的工资3000多令吉,扣完公积金之类的,净工资才3000令吉出头。供车贷,扣掉房租后,剩下2000令吉都不到。再扣掉其他日常开销,以及偶尔拍拖吃饭看戏的费用后,最后就剩下个3-400令吉,如果有朋友生日或聚会,甚至连一点钱都没剩下了。 有时朋友约旅游,他也不敢答应,更别提存钱了。他还认为,3-400令吉存来有何用?即使每个月能稳定存300令吉,一年也只有3600令吉,存到他55岁退休时,顶多也只是10万、8万。到那时,这些钱可能什么都不是了。 有没有很熟悉?因为这可能是许多年轻人现在的写照,或许你自己也经历过,或从他人口中听闻过类似的对话。 科技日新月异,消费模式也越来越新颖,诱惑也越来越多。30年前哪有什么苹果、三星、华为?那时大哥大已经算是奢侈品了,家里有一台电话就很不错了。以前想喝咖啡或巧克力,最多也是去茶室叫一杯kopi冰或milo冰,哪有什么一大堆奶茶店供选择?还有一些知名连锁咖啡店,一杯高级咖啡动辄就要10-20令吉。 这就是一个消费的时代。拿咖啡奶茶之类的来举例就好,身边每个人都在喝,自己不喝的话,久而久之都觉得自己好像过得特别惨。再看看自己的薪水,觉得即使不去享受也存不到多少钱,倒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先过好生活比较重要。每个月打工都会扣公积金,哪需要存什么后备金?更何况现在公积金也可以提款部分当后备金了,退休后如何就到时候再算吧,可能自己都活不到那个年龄了。 那么这种情况代表所有的年轻人吗?未必。 这里也想跟大家分享另一位年轻人跟天哥的交流。 完全相反的例子 他告诉天哥,自己想要每个月定期定额存入1000令吉到投资基金,希望藉此累积起一笔财富,在年龄较大时可以比较多选择,活得比较有尊严。 天哥对年轻人能有这样的想法感到很欣慰,但询问起他每个月的收入时,天哥吓了一跳,因为他的净收入只有大约2000令吉左右。天哥认为,以他的情况,如果每个月存1000令吉的话,有点过于极端了。 当时天哥也稍作提醒,问他是否需要考虑减少投资数额。因为投资基金讲究的是长期,如果迟点因为周转不灵而需要调整储蓄额,遇到行情好时问题还不大,但如果正好遇到全球大萧条,势必会影响到投资绩效,这样就真的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天哥当时建议让他先调整至500令吉,剩余的放进储蓄户口当定投,如果他真的能够维持超过1年以上,我们再照原本的计划去进行。不过他拒绝了,他说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因为自己并不是高学历人士,尤其他这种做车房的,即使做到会飞天,工资也不会飞到多高,如果他不储蓄,这辈子肯定浑浑噩噩就过完一世了。 因此,在了解过投资后,他选择先苦后甜的道路。 说真的,天哥分享他们俩的真人真事,不是想说前者很差,后者很好。而是想通过年龄和性别相近的两人,却抱有不同心态的这件事情,来传达一些思考。 前者可能受教育程度较高,收入在他那个年龄层也算正常;后者因为没有太多出路,所以收入较低。虽然前者收入高,但他却像大部分的月光族一样,每个月不知道咋地,钱不知不觉就花没了,更别说存钱。而后者明明收入更低,但他清楚自己将来没有出路,因此必须自劈一条血路。 2-30年后会发生什么事,天哥自然无法预知,但是天哥观人的经验来看,多一个2-30年,后者过得比前者好的概率是非常大的。这不是因为他储蓄多,而是因为他为人明确,清楚自己要什么。 而前者则认为存个3-400令吉根本没用,所以直接放弃。如果这种性格不改,多一个10年或者20年,即使收入提高,他很大概率还是会因为自己的性格而存不到钱。 总的来说,存钱是肯定不会错的,毕竟赚到不代表什么,存到才是自己的。关键在于,存钱讲究的不是2+2=4,而是 [vip_content_start] 2×2=4,虽然结果看似相同,但如果持续下去,一个是2,4,6,8,10的线性增长,另一个则是2,4,8,16,32的指数增长。投资理财,其实是后者的增长方式。 最后再提一下,假设前者每月愿意储蓄300块,并以比较正常的投资收益率6%计算,到他退休时,实际上他的储蓄可能会达到30万令吉左右,而不是他预期的10万或8万,是预期的三倍之多。 重点是,这个假设是基于他30年内没有涨薪并继续保持储蓄的情况。 如果他后续有因为加薪而调整储蓄额,或者投资收益比预期来得高,那么整体效益就会更好了。投资理财不一定都要十万、八千七才能开始的,先从几百块开始,养成储蓄的习惯和累积知识,再慢慢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逐步调整储蓄额,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难道天哥也是打从一开始就那么成功?不见得吧?还不是一步一脚印的走了20多年才走出的这片天? 其实投资理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是很多人选择先享受今天而已。但是当我们做出这样选择时,就必须做好接受明天可能面临诸多艰难的准备。人生本来就是公平的,就看我们倾向于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而已不是吗? 共勉之。
6月前
我们做父母的,又何苦为了那一点点钱为难自己的孩子?难道临老拮据,是因为孩子不拿家用回来的问题,而不是我们自己没妥善理财的问题?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讨论现在的年轻人该不该给父母家用这个问题。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工资也不高,刚出来社会时可能也就赚个2-3000块,扣除了日常开销,别说家用了,连自身的储蓄都成问题,又谈何容易可以挤出钱去给父母家用呢? 而天哥看到这个视频后也有跟自己的一个死党聊起,没想到我们俩的想法居然是天渊之别。天哥的死党阿强说,养育父母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难得已经开始出来社会工作,多多少少每个月必须给一些家用支持下父母,绝对是错不了。 当然,天哥认为阿强的想法是没问题的,那么为何天哥的想法却跟阿强完全南辕北辙呢?难道天哥认为年轻人不该给父母家用?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例子。 假设一个年轻小伙子刚刚读完大学出来社会工作,工资比普通人高少许,拿到2800块。在扣完雇员公积金(EPF)、社险(SOCSO)和就业险(EIS)之后,实际到手的工资其实只剩下RM2472.75。若今天这个小伙子是在外面独自生活,而不是吃住家里的,那么他每个月可能的花费如下。 房租:RM 600 (单人间或合租公寓) 交通:RM 150 (公交) 饮食和杂费:RM 800(26天xRM 30) 水电费和网络:RM 200 日用品、洗漱用品等:RM 100 休闲娱乐:RM 200(周末4天xRM 50) 储蓄或应急开支:RM 250 总计:RM 2300 以上述的年轻人为例,人家从家乡一个人来到KL拼搏,每个月光是这些基础开销,95%的收入就已经不翼而飞了。剩下的RM 170左右,你说给父母买点东西吃,还说得过去,但你说这个RM 170是叫做家用,我就真的不会了。虽然家用的定义只是供家庭使用的资金,并没有大小之分,但是这个数额就好比火灾你拿两杯水去救火的感觉,俗称杯水车薪。 而且重点是,假设忽然有什么特殊需要,例如朋友结婚,或者开始有拍拖对象,某某节日想要送点礼物给另一半,基本上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数额就全没了,更别说给父母买东西吃了。或许有人会说,既然资金都不够了,还做什么储蓄,把这部分拿来给家用不就一石二鸟了? 首先,我想针对年轻人说句话,如果你的父母知道你每个月都为了给这个所谓的家用而月光光的,他们还会不断挤压孩子拿家用回来的话,要么就是他们的生活真的非常拮据,饭都没得吃日子过不去。要么就是根本没把孩子放心上,你自己的生活你自己的事,总之你每个月拿钱回家就好。天哥相信,父母不该是后者的模样,正常情况来说,除非生活真的太拮据,实在没办法才要跟孩子拿钱,那么就衍生了另一个问题了。 父母难道也是刚刚出来社会工作的?孩子24-5岁的话,父母再怎么年轻都4-50岁了吧?即便30岁才生的第一胎,孩子25岁的话,那父母最少也已经55岁了。先别说已经到了提款公积金的年份,难道他们 [vip_content_start] 这2-30年没有存过一分钱?这难道还不是理财观有问题?或者父母有不良嗜好,例如好赌之类?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家用给个十万八千七一个月也无济于事了,毕竟家里两老根本不懂怎样花钱才是正路。 或许有网友会反驳说,因为上一代太孝顺,他们也是从20多岁出来社会后就每个月把所有钱贡献到家里养两老,导致自己这2-30年没有存到一分钱。因此,如今他们打算透过养儿防老的方式,再次让孩子复制相同的状况,存不存到钱也无妨,最重要供养自己到老就好。 如果作为父母的你是这样想的,那么天哥只能说一句,时代变了,今时今日这一套恐怕已经不行了。 有鉴于此,无论上述哪一个情况,天哥认为一个刚出来社会的年轻人,就更不应该为了拿家用回家而忽略储蓄,继续这个恶性循环了。毕竟这条路已经有例子是行不通的,还要硬闯的话,那么除了傻之外,天哥也不懂怎么说了。最起码要透过这几年赶紧建立起自己的储蓄,养成储蓄投资的习惯,再透过勤劳工作增加收入,让整个状态改变后,才正式拿家用回家会是一个更贴切的做法。这一点也是天哥跟阿强想法相反的一个点。 或许有网友看到这里会想要骂爆天哥,但是麻烦再稍等一下,因为这里只是表达了天哥一部分的想法,并不是想法的全部。首先,以上述的例子来说,他才刚刚出来这个社会,意味着其实家庭开支原本就已经在跑的,不会因为他的额外1-200块而改变整个情况。所以,就算头2-3年他一分钱没带过回家,估计也无妨,毕竟家庭收入还是有的。 但是,这里并不是鼓励年轻人不给家用,而是趁这几年建立起自己的收入和储蓄,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并透过努力工作增加收入,从而在几年后可以更从容的达到既投资,也可以为家里付出的一种状况。这样不仅打破了恶性循环,孩子将来的人生也能够更得到保障,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还有另一种状况,就是孩子其实是住家里、吃家里,还开家里的车上下班的,那么这种状况就可能完全不同了。毕竟跟独自一人出外打拼不同,本身很多资源都来自于家庭的贡献,在房租、伙食甚至水电都得以节省的情况下,每个月自然能多出千多块,那么这一部分拨备多30%用作储蓄,剩余的当做家用或者给父母点买糖果钱,就变得更合理了。 除非父母真的是非常不善理财,那么提供的比例就要再减少,毕竟给再多其实也是一样的话,倒不如趁着这个家庭还能支撑的情况下,加速自己的储蓄和能力,以备将来家庭支柱出了什么问题导致家庭拮据时,自己有能力去撑起这头家才是正道,不是吗? 天哥目前最大的女儿13岁,距离他真正出来社会可能最少还有10年8年,不过你如果问天哥的话,其实天哥并没有期待他们将来会为这个家庭付出什么。如果他们有给予天哥任何回馈,其实对天哥来说就已经是额外的红利了,天哥只求他们将来可以健康快乐过日子就好,别回来找我津贴这个那个已经要还神了。 总的来说,天哥认为该不该给家用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就好比俗话说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状况和问题,并且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方式,不能说全部人用同一个方式就能解决。 至于家用该不该给的话,天哥会认为,这个是必须给的,但却是在自己有能力的前提下,而不是为了给家用而导致自己生活过不去。 而我们做父母的,又何苦为了那一点点钱为难自己的孩子?难道临老拮据,是因为孩子不拿家用回来的问题,而不是我们自己没妥善理财的问题?父母也该好好想想在这个状态里,自己到底在干了什么了,共勉之吧。
6月前
虽然说足球迷都对足球有深入的研究,但无论你的研究再怎么深入,也仅限于业余程度,而人家博彩公司的盘路都是经过精算师去计算概率。你和博彩公司不仅资讯不对等,资源也不对等,要真正透过研究来战胜博彩公司有如以卵击石。 随着2024年欧洲杯的开踢,足球迷的情绪应该开始逐渐高涨了。毕竟,对于热爱足球的人来说,这个仅次于世界杯的欧洲杯,受欢迎程度向来都是挺高的,大部分的国际强队,如英法德意荷葡西等,都是大家热爱的球队,把欧洲杯誉为迷你世界杯也不为过。 来临的一个月,相信大家身边都会出现很多熊猫了,因为赛事最迟是大马时间半夜3点才开踢。 今天天哥并不是要聊足球,而是想谈谈体育博彩,也就是所谓的赌球,并分享当年自己和身边朋友的一些经历。虽然在大马赌球是不合法的,也没有任何合法的平台去让大家赌博,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赌徒总会有自己的法门去下注,特别是足球博彩。但是作为一位曾经的老赌徒和投资理财老手,这里想说的是,足球博彩真的能让人赢钱吗? 博彩的本质:博彩公司总是赢家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博彩的本质。博彩公司是商业机构,既然是商业机构,那它们的目的自然就是盈利,而不是让赌徒赚到钱。 博彩公司的赔率是经过精密计算的,确保它们能够在长时间内从赌徒那里获取利润,通过“赔率”和“水钱”来控制风险并确保收益。即使有个别赌徒在短期内赢得了一些钱,从长期来看,绝大多数赌徒都会把赢来的钱再输回去,甚至会输得更多。 例如,在一场足球比赛中,博彩公司会根据各种因素如球队实力、伤病情况、历史战绩等来制定赔率。这些赔率并不完全反映比赛的真实概率,而是经过调整以确保博彩公司无论比赛结果如何都能赚到钱。而所谓的“水钱”,是博彩公司从每一笔投注中抽取的佣金,这意味着无论你下注哪一方,都需要付出一定比例的金额给博彩公司。 虽然说足球博彩不完全是运气游戏,赌徒可以透过对足球的熟悉程度、场地、天气、出场球员的状态等来计算每一队的胜率,并根据博彩公司开出的盘路来下注并获得回报。只不过有一点天哥要强调:别用你业余的兴趣去挑战人家的找吃工具。 虽然说足球迷都对足球有深入的研究,但无论你的研究再怎么深入,也仅限于业余程度,而人家博彩公司的盘路都是经过精算师去计算概率。你和博彩公司不仅资讯不对等,资源也不对等,要真正透过研究来战胜博彩公司有如以卵击石。所以,真的不要抱着侥幸心态,认为自己业余的研究长期下来可以战胜博彩公司的整个专业精算团队。 赌博的心态:从贪婪到绝望 当然,除了上述说的研究和计算外,还有所谓的运气成分。毕竟场地、天气等,虽然会影响到胜算,但是足球界有一句话叫做“足球是圆的”,意味着一场球赛还没正式结束,那么就一定还有变数。所以,运气和心态也是影响结果的一种因素。但你要明白,博彩公司都是系统化的,暂时性 [vip_content_start] 运气不好造成的亏损,他们透过长期的系统就能赚回来,但是赌徒万一运气不好,结果就不一样了。 许多赌徒之所以在博彩中失败,除了博彩公司的设计外,还在于赌徒自身的心态问题。 赌博往往让人们在贪婪与恐惧之间摇摆不定,初次尝试赢得一些钱后,人就容易产生贪婪心理,幻想着能通过赌博一夜暴富。然而,随着投注的增加,输的次数也在增加,损失逐渐积累。此时,恐惧和焦虑情绪开始占据上风,加上不甘心之前的损失,往往会继续加大赌注,希望能够“翻本”。 这种心态循环往复,最终可能导致赌徒失去理智,不断追加投注,甚至动用借贷资金,陷入债务泥潭。许多家庭因为赌徒的疯狂行为而支离破碎,因赌博走上绝路的事件也屡屡发生。所以,除非你不是人,不然只要是个人,就会有情绪和心态,而人性在最后一定是输给系统的。 从失望…到绝望… 这里也跟大家分享天哥当年的故事,曾经的天哥也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也曾凑热闹跟着人家一起玩。 起初,明明还是玩着5块10块的,赢了几场后心态就转变了。当时天哥以为自己是赌神周润发,后续的比赛逐渐加大下注金额,毕竟打到入围赛,再到8强、4强,会让人有种感觉是后续买少见少了,因此让人产生压迫感,需要加速追回损失,结果到最后天哥直接输掉了来临几个月的工资,生活变得一团糟。 不过天哥的例子算是小惩大诫了,天哥的一位朋友,就没那么好运了…… 在2016年的欧洲杯后不久,天哥朋友圈传来了消息——那位朋友死了。 是的,自杀的,因为输了所有身家之外,还欠下一屁股债,闹得妻离子散,以致最后选择了轻生。这件事虽然已经过了接近10年了,但是却依然让天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这件事还是历历在目。 总结 总的来说,欧洲杯无疑会吸引大量的关注和热情,看球没下注好像总感觉差了一点什么。如果真的要加点什么的,顶多跟朋友赌一顿饭、赌一杯茶咯,旨在增添一些乐趣而已嘛。毕竟输了顿饭,起码也赚了跟朋友团聚和交流的机会,不是吗? 要明白一点,博彩不仅无法带来稳定的收益,反而可能让我们陷入债务和困境。远离博彩,理智理财才是正道,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财务自由,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真的别想着靠赌球赚快钱,往往我们会变成人家的“快钱”也说不定。 俗话说“小赌怡情,大赌伤身”,但是赌博其实不分大小,当我们小额赌下赌下养成习惯后,后续很容易就变成大赌了。因为随着赌博时间的增加,你会对小赌带来的刺激感逐渐麻木。 就好比上述说的,难道赌博的人真的在意那5块10块钱吗?其实无非就是要追求一个刺激感而已。 赢了会感到开心,输了会非常不爽,人都是不喜欢输的,结果后续为了要赢,就不断追加数额,慢慢的,就真的从小赌变成赌身家了。别让自己有后悔的机会,如果可能,完全不要接触赌博是最好的,毕竟赌博考验的不是我们的智慧,而是人性呢。偏偏人性又是最经不起考验的,不是吗?
7月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每个人的幸福都不尽相同。不要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迷失自我,要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性,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来源。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被置于一个无休止的比较漩涡中。 社会、家庭、工作,甚至是朋友圈,无一不在暗中较量。我们总是习惯用他人的成功来衡量自己的价值,用他人的生活来映射自己的不足。 然而,在这个人比人,气死人的时代,保持着与他人比较的心态,是否正确呢?我们是否该学会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之源,而不是透过比较来获得所谓的优越感呢? 最近旅行回来后,找了一个中学同学吃饭,他既是天哥的同学,也是天哥的基金顾客。他提到天哥又葡萄牙又西班牙的,社媒有不断分享不同地区的一些特色,而且一去就十多二十天,然后葡萄牙和西班牙都使用欧元,所有开销几乎都要乘5倍,把天哥说到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过,如果你认识这位朋友,就会知道他只是拿天哥来寻开心。毕竟,这个家伙本身就是一位大老板,每个月的收入平均都有5-6万马币,还有一大堆房子收租,也投资了很多股票和基金。单单租金、股息等被动收入,即使他成天游手好闲没工作,每个月自动转入他户口的收入,都比那些光鲜亮丽且让人称羡的高薪打工族的收入还要高。 所以如果真的要比,这个人的一切都是达到“气死人”级别的,除了那些所谓上市公司大老板或者国际企业的大企业家,大部分的“一般人”几乎没办法跟他攀比,他拥有的一切都非常令人羡慕。但,当我们羡慕他的人生时,他何尝不羡慕其他人? 他是个工作狂,每天睁开眼就是工作,家庭、孩子他都有些忽略。以他的财务状况来说,其实他是可以兼顾到的,只是性格使然。他的兴趣都在开创事业和努力工作,这才导致忽略了家庭。同时,他的身体状况其实也不太好,他坦言说身体有很多隐藏疾病,所以很多时候其实过得并不好。 就好比我们都认为有钱人可以天天鲍参翅肚、海底捞宵夜的。的确,财务上这些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一旦胃痛起来,或者下雨翻风时节,那种煎熬可都是要命的。别说什么鲍参翅肚,龙肉都吃不下。他总担心自己会不会忽然有一天人就没了,所以他都看得很开,非常舍得请朋友吃饭,毕竟他不是为了赚钱而工作,只是兴趣所致。 跟他交流后,不禁让天哥想起了一个视频,但是已经没有太大印象了,所以天哥就用自己的方式跟大家分享。 表面光鲜与内心缺憾的故事 小美是一位年轻的白领,工作稳定、收入丰厚。她每天都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精致的早餐、美丽的风景、昂贵的礼物,这些照片总能赢得无数点赞和羡慕。然而,光鲜的表象背后,小美的内心却充满了孤独和压力。她的笑容掩盖了长时间的加班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她用这些表面的光鲜来遮掩生活的重担。 小李是个普通职员,他羡慕小美的生活,觉得自己每天的生活平淡无奇。每次刷到小美的动态,他都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乏味且无意义。然而,小李不知道的是,他拥有幸福快乐的家庭和健康的体魄,这是小美所缺乏的。 小王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小美总觉得小王的人生是她无法企及的目标。可小王真的如此完美吗?实际上,小王在事业上虽然顺风顺水,但他的婚姻却濒临破裂。他每天为了事业奔波,无暇顾及家庭,妻子对他渐行渐远,孩子们也越来越陌生。而且由于频繁的奔波,他的身体已经无法负荷。常常在病发或深夜时,他会反思自己到底失去了什么。原来,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他牺牲了宝贵的家庭时光和健康。 小王何尝不羡慕像小李那样的朝九晚五的生活?小李有足够的收入、健康的体魄和幸福的家庭,这些是小王在追求事业成功时所失去的珍贵财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 人比人,永远比不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生活中既有光鲜的一面,也有不为人知的困境。正如冰山一角,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别人生活中光鲜的一部分,而真正支撑这些表象的,是 [vip_content_start] 深藏在水面下的艰辛与困惑。 上述例子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难处。我们不能仅凭表面的光鲜来评判一个人的生活,更不能因为别人的成功而贬低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轨迹和挑战,不停地比较只会让我们失去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不停的比较只会让我们在无尽的欲望中迷失自我。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应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之上,而应该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性,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源。 找到内心的平衡,享受当下的幸福 幸福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而在于我们能否享受当下,珍惜拥有的一切。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的生活,而忽视了自己身边的美好。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要学会发现并欣赏这些价值。 要摆脱比较的困扰,我们需要找到内心的平衡。 首先,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每个人都有缺点,这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无法接纳这些缺点,一味地追求完美。 其次,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恩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美好,而不是总是看到自己的不足。感恩让我们心怀希望,而不是被消极情绪所困扰。 最后,我们要学会自我肯定。不要总是依赖外界的评价来定义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我们要学会发现并肯定这些优点。自我肯定让我们更加自信,使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 在这个“人比人气死人的”时代,我们要学会走出比较的怪圈,找到真正的幸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每个人的幸福都不尽相同。不要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迷失自我,要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性,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走向真正的幸福。
7月前
人到中年,辛勤工作了那么久,若有妥善理财,相信大部分人在这个年龄或多或少也累积了一定程度的财富。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开启环游世界的梦想了呢?那可未必,毕竟最后拼的就不是经济,而是体力了。 对于喜欢旅游的人来说,谁还没有一个想环游世界的梦? 全世界有接近两百个主权国家,排除3-50个较落后或不适合旅游的国家后,剩余的就算平均每年去两个国家,至少也需要7-80年才能达成。人均寿命就7-80岁,除非真的是从小就开始自主旅游,否则在时限上就不太可能完成了。而且别忘记,有些国家的城市根本不可能过去一次就能完全游览,又或者有些地方值得旧地重游,那么真正需要的时间就更多了。 当然,除了时限之外,要完成这个目标,也需要财务状况允许,虽然现在流行YOLO(You Only Live Once),很多年轻人都没有想太远,也有了所谓的说走就走的旅游一说,不过这种把钱花光,为国争光的想法,貌似并不太正路,毕竟在社媒风光一时后,回到来又要再次为五斗米折腰,有鉴于此,就正常情况来说,真正开始旅游的时段,已经是人到中年了。 人到中年,辛勤工作了那么久,若有妥善理财,相信大部分人在这个年龄或多或少也累积了一定程度的财富。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开启环游世界的梦想了呢?那可未必,毕竟最后拼的就不是经济,而是体力了。 就好比天哥,目前已经奔四了,虽然目前的体力还算可以支撑,但是多一个十年八年下去,谁还能保证自己还有那个体力去活动?如果只是去一些商店街购物,当然没怎么花体力,但是如果是景点之旅,特别是要上山下海才能看到美景,对于一个5-60岁的人来说,几乎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了。 旅游本身就是一个多方面的挑战,例如经济问题、时间压力、体力消耗等。所以如果本身真的有意要在有生之年多去几个地方观光的话,天哥会建议及早开启自己的旅游大计,不然到了天哥这种年龄其实就有点迟,更别说再迟个十年八年了。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看到这里可能会认为天哥在说应该YOLO,赶紧不顾一切就冲去旅途,其实天哥真正的想法,是理财和旅游必须达到一个平衡,而不是说直接不顾财务状况的问题去旅游。 旅行是一项昂贵的活动。机票、住宿、餐饮、景点门票、交通费用等,都是不可避免的开销。长时间旅行更是如此,特别是当你希望深入体验每一个目的地而不是走马观花时。所以如果年轻人不顾一切去旅游,除非你家里有矿,不然回来后可能就得付出昂贵的代价了,所以天哥其实鼓励的就是所谓中庸政策,怎么说中庸政策呢? [vip_content_start] 例如,不要说存到很多很多的钱,才开始我们的旅途,这样可能太迟了。当然同时也不要说完全不顾财务状况直接去旅途。年轻时可以选择一些相对便宜的旅游景点,例如马来西亚本土或者周边国家泰国等等。这样既可以达到旅游的乐趣,累积人生经验,还可以相对节省部分的资金用作投资或者储蓄,让我们的钱为我们工作,为将来的人生做准备。 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如:股市、债券、基金、产托甚至房地产等,这些都是属于资产类别,必须趁年轻时尽量累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都会在未来变得越来越有价值,那么当我们年轻时有边花费旅游并边累积资产,在年龄较大时就有另一条水喉支撑,让我们可以开始前往一些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家了。 当然,这里也跟大家分享,目前身在西班牙的天哥对于旅途的一些心得。首先要注意的是货币的问题,可以稍微研究下哪一些国家的货币走势在当时比较疲弱的,例如当下的日本货币走势相当疲弱,那么去该国旅游就有更高的消费力了。 反之如果选择一些货币正在走强的例如欧美,那么相对的消费力就会变得更弱,不过也没办法,因为马币在长期来说,对大部分国家的货币走势几乎都是放缓的,所以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累积财富,才能让自己增加消费力了。 当然,如果本身有打算去该国旅游,并且预算该国的货币会继续走强的,或者该国货币波动性比较大的,那么不妨可以时不时留意一下汇率,每每有比较不错汇率的时机,也可以开始兑换一些,对冲一下货币波动带来的影响,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记账,这样比较清楚自己的日常支出和预算规划。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语言和文化差异,尽管环游世界充满了奇遇和新鲜感,但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语言障碍也是不可忽视的困难。例如天哥这一趟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也未必所有人都明白英语,而欧洲几十个国家里也衍生了几十种不同的语言,所以即便是欧洲人来说,日常交流仍然是个挑战,更别说我们了,以最常用的谢谢为例,葡萄牙语叫做Obrigado,而西班牙语则叫Gracias,学习一些简单的常用语,可以有效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当然具体的,还是学习利用翻译软件等,可以极大地改善旅行体验,也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问题。安全始终是旅行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无论是财产安全还是人身安全,都需要格外小心。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城市,如马德里、巴塞罗那和里斯本,游客常常成为扒手和诈骗的目标。而且我们张着一张亚洲脸孔,对于当地的扒手来说,根本就是一块大肥肉,所以记得随时保持警惕,不在公众场合炫耀财物,不要看到景点时就开始忘我,并将重要证件和现金分开存放也是一个有效的防范措施。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旅行的顺利和安全。 总的来说,环游世界是许多人的梦想,但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克服经济、文化、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战。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旅行经历,让我不仅欣赏到了异国的风光和文化,也更加坚定了通过投资和理财实现财务自由的信念。 这一次的旅行让我更加开阔了视野,找到了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点,也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在未来的人生中,我将继续探索新的机会,让这个环游世界的梦想可以完成。同时,我也希望这些经验和体会能为更多有相同梦想的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一起加油。
8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