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好友

2月前
3月前
5月前
表姐的家向來打理得井井有條,每每提著禮物上門,都讓我有種給對方添了麻煩的錯覺。早已女大十八變的侄女好些時日沒見我,一見面便纏得黏黏糊糊,她控訴著班級裡的大小事,閒碎的話像豆子一樣倒得滿地都是。 我頻頻聽她提起一個人名,無論是喜事壞事,總能窺見該人物留下的隻言片語。我好奇,便主動問起那人的身分。表姐聞言,臉色卻有一瞬的扭曲,我十分不解。小侄女倒沒什麼,她坦然說道,那是我的好朋友,兼死對頭。至此,對錶姐一言難盡的表情,我總算明白了七八分。 小侄女在校成績很好,容貌昳麗,交友甚廣。實話實說,我很難想像有誰會當上她的死對頭,但一番細說下來,我才知道所謂爭鋒相對,僅僅體現在她們爭奪學術成績上的表現。 “我們很要好的,從初一開始就是朋友了,每天都會在一起玩,放學也一起回家。要是她開口,無論是什麼,我都願意和她分享。”小侄女話裡話外都透著一股驕傲,從她的神情中,我似乎已經看到一對志同道合的小女孩,她們肆無忌憚地向彼此袒露心跡,分享見聞,每一天都過得快活且自在。 糾結在成績的友情 “那死對頭,又是怎麼回事?”我追問。小侄女的臉有些垮了下去,她絞著手指,倒在沙發上,“因為每一次,她的成績都比我的好啊!” 她看上去似是挫敗極了,細數起自己做的努力如何付諸東流,明明和朋友付出同等的精力,最後怎麼還是不能和她持平。比如生物的分數總算有了進步,卻不及朋友全班第一的高度:作文分數創了新高,朋友的卻被老師單拎出來表揚:數學最後一道大題拿了滿分,朋友卻因給出了更簡潔的答案獲得加分等等。她的苦水看似無窮無盡,我卻很快地聽出了這孩子真正的癥結。 並非攀比,也不是嫉妒,她僅僅只是覺得不公平。 因為有了比較的對象,而對方還是自己朝夕相處的好友,因而更加便利地同享雙方在追逐同一目標上的資源,最終得出不同結果時,便不能很好地說服自己接受成果的差異。除此之外,也不能斷定其中是否有“面子文化”作祟,抑或是自尊受到了挑戰,才生出了這樣的心理不平衡。 曾經在《人民日報》看過這樣一篇報道:以追逐他人為目的地將自己置於一場攀比,是一種“孔雀心理”。該心理現象的特徵為無法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無法專注提升自己,而是企圖在無休止的攀比中獲得優越感,久而久之,便喪失自己真實的想法,甚至沉溺於此。他們的驅動力來自同他人的比較,因而時常缺乏幸福感,無法真切感受到進步帶來的快樂。更有甚者,由著這種扭曲的心理日漸壯大,直至發展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嫉妒心,有朝一日行差踏錯,便幹下惡行。 這樣的說法也許誇大其詞,但事實卻恰是如此,甚至有過之而不及。所謂心為形役,塵世馬牛;身被名牽,樊籠雞鶩。不正確的價值觀不僅會限制幸福感的來源,使人在追逐虛榮的道路上不可自拔,甚至會在將來與他人交往之際生出影響,逐漸變得眾叛親離。 我深信,小侄女的情況並不惡劣至此,她年紀尚小,遑論那“孔雀心理”提及的諸般炫耀行徑,即便是所謂“嫉妒”,相信也是早早被兩人深厚的情誼給壓倒了去的,如今因不甘心而生出的種種抱怨,也只是因為她還沒認識到所謂能力,並不僅僅包括別人在背後為此付出的努力,而是同時包含了先前他人所擁有的閱歷及沉澱。 表姐不擅言辭,從她自動迴避的舉動看來,相信類似的談話已發生不少,我十分慶幸自己能夠擔任這樣一位將人從思想的死衚衕里拉出來的角色。畢竟類似的“面子過敏”我也遭遇過不少,深知這樣日復一日同他人比較是一件多麼身心俱疲的事。趁小侄女尚未長成須他人仰仗方能擁有底氣的可憐人,我相信,自己能夠教曉她什麼才是真正值得奮鬥,為之悲喜的目標。
9月前
9月前
10月前
同氣相求是必須的,活到這個歲數,不搞小圈子,還待何時呢?人可以不必越活越光彩溢目,但要越活越豁達,心寬呼吸通暢,朋友沆瀣一氣,高質量的門檻,寧缺毋濫,淡如水的友情寧可割捨,省卻諸多猜測,三五好友已算滿額,再添加已難負荷。 投契的好友,就算久無聯絡,偶爾一通電話或三幾個留言,很快地又把熟悉稔全拉回來。在結束聊天之前,大家都不忘寄上簡單問候,“記得幫我問候陳媽媽,希望身體安康”。這就是好朋友之間深切關懷互動。 中年生活,身邊的人都過了收成期,大多已退下職場,只講求生活素質。很多幸運者,父母仍然健在,所以朋友之間的話題,不再是職場哪一堂課,早已脫離爾詐我虞圈許久,我們談的永保安康與人性化相處與溝通。 無獨有偶,身邊數個好友都和我一樣,爸爸先行離去,只剩下媽媽一人,我們彷如有個“愛媽仕俱樂部”,大家都有一個默契,爸爸不在了,把對爸爸那份遺憾的愛,加倍放在媽媽身上。這本該是一種彌補促成圓滿的愛,但這幾年和媽媽日日相處之後,才發現真正的生活,是在平實中,包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考驗。 媽媽一人當小販三十多年,早已習慣在廚房一統天下,建立了一套慣性工作模式。當廚房再容納多一個人時,她開始有一種莫名的壓逼感,打亂了她的工作程序,有時會撞擊出不大不小火藥味出來。 剛剛開始學習清理墨魚、剝玻璃蝦,甚至簡單的剝雞蛋殼,媽媽會看不慣新手笨手笨腳,不會耐性指導箇中竅門,會一手“搶”回來,然後說“這由我來做”,這時我會對她說,“你做了幾十年,當然易如反掌,如果你樣樣霸著做,我永遠學不會。你只需從旁指導就好了,就算我的天資再差,每一天重複地做,一定會做出心得的”。但這一套“放手論”,不會頃刻就可以讓媽媽“妥協”,需要經過三百回合的磨合。 吃苦耐勞、任勞任怨是媽媽那個年代,大多數女人的特質。當媽媽“動”起來的時候,常常忘記了自己是個老人,用猛力洗刷、爬高清理神臺,這些勞動結束後,往往換來數天全身催心刺痛,所以我不厭其煩地重複對她說“你就是太驕傲了,老人家求人幫助是天經地義的,為什麼要逞強,你只要開口,就算省下很多體力”、“你要記住,現在你已經是太上老君的級數,只要一聲下令,就算我們心裡多麼不願意,碎碎念幾句之後,還是會為你效勞的”,但到了今天,媽媽的字典裡頭,仍然是有事自己一手承包,不會開口要求協助,而在屢勸無效之下,只能從樂觀角度去想,還能夠勞動的老人,就讓她繼續吧。 健全的愛 予取予求 所有健全的愛,都是雙向予取予求,才能有百歲之好。忽然想起,山上有個朋友,平日隨興,以事業為主,等到零節目時,才會想起山上的涼風,開始母性大發,覺得是時候回家看看先生、孩子和家翁家婆了。趕緊收拾行李,把最昂貴的手信,塞滿了豪車,但三小時的路程,卻花了6個小時才到家,因為一路閒逛,先去吃好的、上美容院,總之就是不會歸心似箭。 為了一次性彌補平時所缺,每一次回到家,煮的都是滿漢全席的分量,因為作風豪爽,除非不出手,否則一定是高人一等的琳瑯滿目。明明家裡人數五個手指可以數完,煮出來的食物,要出動整個村子的人,才能光盤。當照片放上社交媒體,所有誠心或客套的讚美,叫人望塵莫及。 偏偏,在我這個旁觀者眼中,看到的是不同光景。耆老們一早已改變了飲食習慣,吃香還可以,喝辣完全接受不來,而且趨向少肉、清淡、清寡飲食,食量極少,淺嘗狀態,但熱心眼卻看不出眉目。耆老們礙於桌上禮儀,很努力地細嚼慢嚥,旁人強烈感受到,絕非飲食的歡悅感。   對媽媽的愛,絕不是自己說了算。不要以為吃最高級的饈膳,就是最至高無尚的愛,選擇讓媽媽最舒適,毫無負擔的地點,才是首要考量。所有需要攀爬樓梯或需吃力步行的食肆,就算是再美味的天九翅,都不會在考慮名單內。還有邀請赴宴名單,重要人物缺一不可,最疼愛的么兒或長孫,不克出席,最好再擇日,否則再好的美食擺在眼前,都不會眼笑眉舒。 身為一個“愛媽仕”,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用心去凝神聆聽,對方此時此刻最需要的是什麼。應該做的,有能力做的,一樣不漏,不該做的,千萬別自行添加,耆老的負荷量真的有限,能夠做到恰如其分,已屬再好不過。
10月前
12月前
1年前
(昔加末29日訊)遊泰南遇車禍的兩名好友郭友信和黃錦華今日舉殯,金馬士峇魯村民先送郭友信最後一程,再送黃錦華。 郭友信及黃錦華的出殯時間原訂於上午11時,但最後郭友信的靈柩被安排提早半小時出殯,半小時後則是黃錦華的靈柩出殯。兩人都被送往利民達富貴山莊火化。 郭友信、黃錦華和另一名好友李亞美於本月21日飛往合艾,23日乘車到98公里外的博他侖府一日遊,但卻於當天下午4時左右,在返回合艾途中遇車禍。 他們乘坐的車子在博他侖府考猜頌縣撞向一輛行駛中的羅裡後部。車子當時由泰國女子春蒂察駕駛,傷者李亞美是前座乘客,郭友信和黃錦華及一名泰國女子則坐在後座。 另一方面,李亞美的妻子林鳳(72歲)今日在住家受訪時指出,丈夫的肺部積血已清除,頭部縫了10多針且左手骨折,目前仍留在泰國博他侖府醫院加護病房接受治療。 她說,丈夫因情況不穩定暫時不能回國,孩子們輪流前往泰國照顧父親,過去數天由兒子及媳婦負責照顧,今天則由小女兒前往照料。 “孩子傳回來的訊息指丈夫仍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因為呼吸不順暢而需要插喉管。他人已清醒,但無法講話,額頭縫了10多針且左手骨折,醫生已替他動兩次手術,肺部積血已清。” 她說,由於她的護照已過期,無法隨孩子到泰國照顧丈夫,只能每天在家向神明祈求丈夫能度過這一難關。 林鳳表示,她在車禍發生的隔日下午接獲女兒通知,驚悉丈夫在泰國遇嚴重車禍受傷,而女兒是透過死者黃錦華的家屬通知,才知道父親出事。 “丈夫是前座乘客,能在這場車禍中逃過一劫,實在是不幸中的大幸。” 她指出,這是丈夫逃過的第二劫。在三四個月前,丈夫到波德申遊玩,回程時突然昏倒,家人立即將他送入醫院,當時他一度被送入加護病房搶救,所幸後來康復了。)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主持人, 你好,我是你的鐵粉。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都有閱讀你的文章,也在你的文章裡學習了很多。我也常常用你談到的方法來幫助我身邊的人。 最近我在幫助一個好友,因為事業與感情的困擾而極度焦慮和憂鬱。我花很多時間陪伴她,也常常與她討論可以如何幫助自己走出焦慮和憂鬱。很多時候我甚至去她家載她出來去參加不同的活動,希望可以轉移她的注意力,降低她的焦慮。 好友不聽勸 不願改變 我常常覺得她非常不理性,不能很理智地做決定,這些都導致她今天的困境。我真的希望她快點振作起來,恢復以前的開朗與幽默。 有時候我也很生氣她,不管怎麼講,她都不聽勸,也看不到一些願意顯著改變的意願。 最近我發覺她好像在避開我,不太願意接受我的關懷,有時我甚至感受到一些她的排斥。這讓我覺得很委屈。我這麼盡心盡力地關心她,她沒有感受到嗎?為什麼要避開我?難道真的是好心沒好報嗎? 主持人,你知道嗎?我要怎麼說呢?其實我也很受傷,也很困惑,我是不是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呢? 溫暖敬上   勿以自身想法關懷他人   免施加壓力二度傷害 溫暖, 你好。名如其人,很溫暖,很願意關懷與幫助人,從你的信中可以看到你真的是費勁心思,勞心勞力地幫助好友從事業與感情的困擾中走出來。 你甚至幫到自己都有情緒了,特別是看到她沒有接受你的勸告,情緒一直沒有進步的時候,而最讓你受傷的是她最近對你的排斥與敵意。 在你這短短五六百的文字中,我看到你做得很好的地方,如花時間陪伴、與她談話、討論問題、甚至主動載她去不同的社交活動,幫助她轉移注意力,減輕她的痛苦。 但我也在你的字裡行間看到一些可能你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們說,在關懷人時,要注意什麼是有效的關懷,什麼是無效的。 無效的關懷不僅幫不到對方,甚至可能帶給對方壓力或二度傷害。 當你開始評論她不理性時,或者甚至生氣她不聽勸時,我想她應該感受到那種壓力,那種要滿足你的期待的壓力,或者甚至是感受到你的標籤,指責或貶低,這些感受應該會讓她的焦慮與憂鬱更加嚴重。 尊重對方意願    用心聆聽心聲 其實在關懷痛苦的人時,標籤或要求對方改變是無效的關懷,因為每一個人對痛苦的反應與承受能力都不同,也不要命令對方她什麼需要完成,因為對你重要的事可能對她並不是。 不要催促她,因為她比你更知道自己的極限。她也可能太累或太痛苦了。還有就是不要堅持自己的議題和時間,而是尊重對方的意願和議題。 我可以看到你似乎不自覺地堅持自己的議題,認為對方不理性了,要對方聽勸,這些都是無效的關懷。 多鼓勵他人增強價值感 什麼是有效的關懷呢?聆聽、聆聽、聆聽,用耳朵和心靈的聆聽。重複三次,因為太重要了,可以鼓勵對方分享她的恐懼和感覺。這些負面情緒若留在腦海中,會無限的擴大,分享讓她感覺到其實還好,不是那麼無法控制及嚴重。 請時時記得支持及認同她的痛苦,不批評,讓她知道你的支持與同理。允許及鼓勵她做能力所及的事,肯定她為自己所作的,幫助她維持她的價值感,覺得自己有用。 在陪伴過程中,要確保對方有足夠的支持系統。可以常常主動詢問有什麼可以幫忙的?這些都是有效的關懷。 照顧他人也需先顧全自己 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是觀察憂鬱的情況,特別如果有嚴重失眠,情緒失控,甚至自殺的跡象,一定要帶她尋求專業的幫助。 當然最後一項就是,照顧好自己,這太重要了。不論有多委身,一定要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顧有需要的人。 希望這些討論對你有幫助。 博愛主持人   ■小啟: 生活中,難免有不如意、不愉快;人生的道路上,偶爾會跌倒、甚至受傷。《讓心亮起來》願意聽你的細訴,並安排輔導機構為你排憂解難。 讀者無論在親子、生活、學習、職場、家庭、愛情、友情、感情、人際關係等方面,遇到困擾或感到迷惑,都歡迎寫信來交流,尋求心靈諮詢。 不過,《讓心亮起來》並不是一個來函必答,有求必應的專欄。主答機構有絕對權力拒絕答覆不宜在報上討論的議題,或是性質類似的問題。希望讀者予以諒解。 來函請寄: 《讓心亮起來》負責人 12, Jalan Maju, Taman Maju Jaya, 80400 J.B. Johor. 或電郵至:johorbahru@sinchew.com.my   博愛輔導中心新山分會 地址:02-45, Jalan Masai Jaya 1, Masai 81750 Johor Bahru, Johor 臉書:新山博愛 電郵:agapejb@gmail.com 電話:016-275 9195 工作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六(9.00am – 5.30pm ) 服務收費:半津貼制 如有任何疑問, 歡迎你撥打 016-275 9195
1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