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客家村

4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文丁22日讯)踏入文丁客家村,映入眼帘的是蜿蜒小路、全木板屋、堂号招牌等,虽然人口不多,感觉有些荒凉,这里却是难得保留了原生态的百年村庄。 根据记载,二十世纪初,大批华裔先民南来谋生,部分华工在盛产锡矿的文丁落脚,当中以惠州客家人为主,慢慢地,他们居住的地方也形成了典型的社区。 除了具备衣食住行便利外,客家村先贤也在此设立了供奉原乡神明谭公爷的庙宇,重视后人教育的他们,更是创办了文丁启智华小。 后来,锡矿业逐渐没落,当地人转为从事割胶、养猪、种菜、经营杂货、饮食生意等。 2013年,文丁客家村发生逼迁风波,村民们意识到当地的可贵之处,结合社运份子的力量,陆续透过文化活动、导览行程等,让更多人认识和发现该村的美丽。 冠病疫情爆发后,随着群聚活动停顿,村子也沉静了下来,恐怕会渐渐被遗忘。 文丁客家村召集人张次耀分享,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根据推算,该村子存在至今逾150年,森州首位享有甲必丹地位的华社领袖盛明利于1860年遇害后,其后人也逃亡到该村落脚。 “本村住户经历了6代人,全盛时期更有多达两百多户居民,平均每家有6名成员,杂货店至少有7、8间,猪农约有4户,由此需求可见,当时村子里的人口确实很多。” 同时,早期不少在文丁大街摆档的饮食小贩,皆来自该村,并留下了多款道地美食。 他说,随着时代变迁,一些住户逐渐搬迁;2013年发生逼迁风波,当时仍有数十户居民,后来有的房屋被拆除、有些住户选择搬走,留下来的居民也越来越少。 “如今,村里的居民约有二十多户,杂货店剩下一两间。大家来到这里,第一感觉是房屋破烂残旧、形同危楼,但因为没有土地拥有权,居民也不敢装修或翻新住家。” 他坦言,住户心里清楚,房屋土地已被私有化,随时都可能被要求搬迁,留下来也只是抱着“能住多久就多久”的心态,因此若是房屋损坏,也只能暂时修补。 张次耀指出,与其他传统村落一样,文丁客家村现有的居民以乐龄人士居多。不过,疫情爆发后,也有人从外地搬回村里的老家,以节省生活开销。 他说,尽管看起来像是没落的村庄,但其实该村仍是宜居之地,只要房屋结构没问题、重新接驳电源和水源即可。 “这里是全马唯一原生态依然保留至今的客家村,很多住家结构还是无砖的木板屋,只是屋顶从亚答叶变成锌片,而家中的烧柴炉灶、水井等古早设备仍然存在。” 他分享,逼迁风波引起关注后,许多人开始认识文丁客家村,并深受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吸引,也有不少人认为,当地具备带动文化旅游的潜质。 “我们固然也知道这个村子的可贵之处,尤其是在这里成长的我们,留下了多少集体回忆,然而,这里的土地拥有权属于私企,我们无法在此推动文化旅游。” 他说,当年发展商以强硬手段逼迁以展开工程,然而在第一期兴建商店后,至今多年仍不见启用,村民们希望政府设法取回第二期地段,让他们安心居住和推广文化。 汝来州议员阿鲁古玛指出,当年发生逼迁风波之后,发展商就在文丁客家村谭公仙圣庙旁,展开兴建商店工程,但据知至今仍未完成。 “虽然大家早已看到两排新商店,不过据了解,有关工程还没完成,曾有买家来向我们投诉,有者要求赔偿、有者称要采取法律行动,惟发展商仍未作出合理交代。” 他说,在此事件上,人民代议士或政府可以扮演协助买家跟进情况的角色,原本各方要安排面谈,惟后来遇上疫情和行动管制而被耽误,问题至今还没解决。 “至于村民所指的第二期地段,尽管地主还未采取发展行动,但有关地段已被私有化,政府也难以重新取回土地拥有权。”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