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巴勒斯坦团结周

9月前
1年前
1年前
当马来西亚教育部宣布举办“巴勒斯坦团结周”时,你做何感想?本期【读家说书】带你一起梳理矛盾的复杂心情吧。 “我反对以色列涅坦雅胡政府对巴勒斯坦的非人道殖民,我同情巴勒斯坦平民的遭遇。”在马来西亚谈以巴课题,好像必须先表明“政治正确”的立场,才有机会把话继续说下去。 别误会,我没在说反话。我确实反对以色列政府殖民对巴勒斯坦平民实施的种族隔离政策,然而我的下一句是,“但我也不认同哈马斯组织的集权统治。”不知道这个后话会否让我被卷入立场风波? ◢赞成与反对的理由,不被正视 其实,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介绍一本让我站稳立场反对以色列政府种族隔离政策的书籍,由台湾自由记者兼以巴冲突研究学者王冠云所写的《这才是真实的巴勒斯坦》。特别想记录作者在书中的提问,“为什么选择支持巴勒斯坦?为什么身为和巴勒斯坦、以色列皆没有直接外交关系的台湾人,却没有选择众人认知中‘中立’的角度?” 作为马来西亚人,阅读这本书后我也对自己提出类似上述提问:“为什么马来西亚从国家层面就站在巴勒斯坦这一边?为什么多数马来、穆斯林群体那么理所当然地支持巴勒斯坦?为什么从小受中文教育的我没认真学习认接触以巴课题?” 尤其在马来西亚教育部宣布举办“巴勒斯坦团结周”后,很多赞成与反对背后的理由都没被正视。言论就在非黑即白的舆论场域里被编入只有以色列或巴勒斯坦二元的战队,不巧又在宗教课题紧张的背景下,被很简化操弄成非穆与穆斯林群体的立场对立。 坦白说,我是在读了《这》以后,透过作者书写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受访者的故事,了解了地理位置、历史与现在的生活后,才更确立自己支持巴勒斯坦平民,反对以色列殖民与种族隔离政策。 举例来说,作为记者,我会这么书写此次战争新闻: 10月7日清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武装组织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攻击、绑架人质,以色列随即对加沙地带还以空袭。这场以色列—哈马斯战争延续至10月底,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报导,战争已造成超过1538名以色列人和8005名巴勒斯坦人身亡,而仅有40公里长的加沙地带遭以色列断水断粮,230万名巴勒斯坦人陷入人道危机。 就这么简短一段新闻,常被媒体浓缩概括为“以巴战争”,而这4个字往往忽视了两方的地理位置、国力、执政路线、权力关系。请读者尝试自问,巴勒斯坦在哪里?谷歌地图上其实找不到答案,很多新闻报导也没有列出位置。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巴勒斯坦分为由哈马斯政府主政的加沙地带(Gaza Strip)和约旦河西岸(West Bank),两地没有相连,隔着以色列无法往来。 ◢“以色列不让我们回家了……” 《这》作者透过采访当地人的故事带出了这段沉重历史。巴勒斯坦原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多是信奉伊斯兰的阿拉伯人,一战时期开始由英国暂管。另一方面,19世纪锡安主义(Zionism,也有译为犹太复国主义,但《这》作者强调此理念无法代表所有犹太人,故采用锡安主义)兴起,一战时期英国外相发表“贝尔福宣言”,代表英政府支持锡安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建立唯犹民族之家。再加上二战纳粹屠杀犹太人,越来越多犹太人到巴勒斯坦“应许之地”买地定居。 1948年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顺势于5月14日宣布建国以色列,原本的巴勒斯坦人一夕之间成为难民,5月15日成为他们的“浩劫日”(Nakba)。《这》的其中一位受访者在9岁时和家人逃亡,“我们在帐篷里住了5年,每天都在期盼可以回家的那天,直到联合国来盖房子时,我们才渐渐明白,以色列不会让我们有任何回家的机会了,国际社会也放弃了我们。” 经过多次战争、和谈,巴勒斯坦也发生内部斗争,2007年起哈马斯政府统辖加沙地带,法塔赫则掌控西岸自治政府。而哈马斯因2000年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Intifada)主张武力抗争之后,被西方国家列入恐怖组织名单。 所以,不少媒体用“以色列—哈马斯战争”来书写此次战争其实更明确地表明敌对关系,也让读者不再轻易以巴勒斯坦与刻板印象中的“恐怖组织”一概而论当地情况。 ◢支持巴勒斯坦是理所当然? 这场战争原本看似离马来西亚遥远得很,但随着教育部下令于10月29日至11月3日举办“声援巴勒斯坦周”,舆论四起。 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倡导和平没错,但不晓得有没有人疑惑,为什么我们必须理所当然地接受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场?(又要保险起见地再次强调,我是支持巴勒斯坦的。) 世事不是非黑即白,以巴课题更参杂复杂且厚重的历史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经过批判思考后才选择立场?且许多资讯经不同语言和国家媒体传播,我们接收到的新闻、资讯、消息是否经由有品质的转译? 原本我也带着“以巴冲突又来了”的心态,但拾起《这》细读,找到了答案。作者透过多个访谈故事,带出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历史情仇和地理位置,先替读者建立好背景知识。循着基础概念,她以以巴两地平民的爱情故事,带出在以色列霸道殖民之下,西岸巴勒斯坦人二等公民的情况,以及加沙海陆空都被以色列管控,犹如大型露天地狱的实况。 ◢也有以色列人同情巴勒斯坦 《这》不仅描写了巴勒斯坦的实况,也访问了以色列人的声音,为何他们也选择站在巴勒斯坦这边。前以色列将军之子米科·贝雷得的外甥女在一起炸弹攻击中身亡,然而她的姐姐告诉他,“这场悲剧会发生不是因为巴勒斯坦人是恐怖分子来杀死她的孩子,而是过去这么多年来他们困苦生活,在我们军队杀死无数他们的家人,对生命已找寻不到任何希望后的结果。” 巴勒斯坦常常因为哈马斯的武装行动而被一概标签为恐怖分子,那在锡安主义操作之下,以色列就等于犹太就等于锡安主义吗?《这》就提到两种常被极右锡安主义者引用的焦点转移方式:❶一切不支持以色列政府的言论贴上“反犹太主义”标签;❷将巴勒斯坦人民起义与“恐怖主义”连结。这种极端右翼分子的操作,相信马来西亚人,尤其是华社并不会觉得陌生。极端右翼分子,排他、强调本土主义、标签一切不同立场的人。 至于哈马斯,在《这》提到许多加沙女性受到许多监视与限制。作者写到“当宗教碰上政治,总不免成为主政者操弄意识形态的幕后推手……对圣战与女权的定义,在哈马斯的掌权下皆成为服务其政治利益而被扭曲。” 回到引述作者的提问,“为什么支持巴勒斯坦?”再回到马来西亚人应有的自问,“为什么国家先替我决定支持巴勒斯坦?”别让这些疑问只停留在发想,或许我们可以读读书找到解答。 【延伸阅读】 巴勒斯坦之殇/拉什德·哈利迪 本书除了是巴勒斯坦人的历史,也融入了作者个人的生命史、家族史。哈利迪家族的成员就是这百年历史的见证者。本书不强调巴勒斯坦人的“悲情色彩”,除了会抨击以色列及其盟友的不公正作为,也不忘针贬巴勒斯坦领导层的失误与无能。希望透过重新审视这段历史,能为至今仍无法解决的历史难题提供一个有启发的新视角。 砲弹下的渴望/穆罕默德·奥默 本书是巴勒斯坦记者记述2014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起“护刃行动”的轰炸记录。在为期两个月的以巴冲突中,加沙地带的平房、学校、医院、净水厂、发电设备等皆遭到砲弹损毁,联合国甚至表示加沙地带恐怕5年之内不能住人。透过本书记述的真相,作者唤起世人对于以巴冲突的重视,并冀求和平共处的可能。 这才是以色列/伊兰·帕佩 作者是深爱以色列的犹太学者,但对于身处同一块土地的巴勒斯坦人所受到的迫害,他无法视若无睹。在细查以色列解密档案、外泄的“巴勒斯坦文件”、相关人士书信与日记,以及各国历史档案后,作者让我们看清国际强权、官方谎言、媒体偏颇,是如何决定巴勒斯坦这块土地的命运。 很多人或许连巴勒斯坦被分为两个不相连的区域都不知道。(取自纪念若雪巴勒斯坦资讯网 https://palinfo.habago.org/) 1967 6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后 以色列与3个阿拉伯国家(埃及、约旦与叙利亚)交战。战后,以色列占有加沙与西奈半岛 (原属埃及)、约旦河西岸(原属约旦)、戈兰高地(原属叙利亚) 和东耶路撒冷城区。 现状 犹太屯垦区违反国际法,不断继续扩建,而实际属于巴勒斯坦自治区的土地则年年减少。 【知识补充】 2011年,巴勒斯坦向联合国提出申请,借以确认其联合国成员资格与国家地位。2012年11月29日,巴勒斯坦终于获联合国大会通过,成为联合国非会员观察国。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