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乾旱

11小時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6月前
8月前
8月前
有“雨城”之稱的太平近來氣候變異,降雨量劇減,太平湖已經在枯乾中,多個湖泊已露出湖床,不再有山明水秀的風光,只有遊客在湖中央漫步的奇景。 專案小組:顏福順、葉靜薇、黃正強、朱淑儀、陳世傳、陳佩絲、黃順光 攝影:黃正強、陳世傳、陳佩絲、劉劍英、黃順光 有“雨城”之稱的太平近來氣候變異,降雨量劇減,太平湖已經在枯乾中,多個湖泊已露出湖床,不再有山明水秀的風光,只有遊客在湖中央漫步的奇景。 太平在7月初便開始面對乾旱天氣,間中只有局部雨,而且雨勢不大,氣溫介於32至36攝氏度之間,乾燥又悶熱。 根據大馬水利灌溉局7月19至24日的記錄顯示,拉律峇登司南馬的7個監控站顯示降雨量是零。 鄭國霖:極端氣候變化讓人憂 掌管霹靂州科學、環境及綠色科技事務的行政議員鄭國霖表示,太平湖乾涸情況相當嚴重,主要是當地7月份約3個星期沒有下雨,極端氣候變化令人擔憂。 太平湖的湖水源自太平山瀑布,持續乾旱造成太平山河流水量減少,加上高溫令湖水快速蒸發,太平湖所有湖泊都受到影響。 面積最大的西湖首當其衝,在接近電子鐘樓的湖面露出一地泥濘,以及枯萎的水生植物,其他湖泊的湖水也快速下降,接近中國橋的西湖,湖床甚至出現龜裂;叢林湖及天鵝湖,湖水也明顯下降。 著名的“翠臂擒波”南湖,7月下旬湖水也消退而露出一些湖床,形成一道長白“沙灘”,如果情況繼續惡化,“翠臂”便無法“擒波”,太平湖的八大景點就會大為失色。 太平市議會雖然已清理瀑布河的輸水道,讓河水更快導入太平湖,但由於湖泊多及面積大,顯得杯水車薪。 太平湖10年前曾露湖床長青草 太平湖上一次的“不太平”是10年前的事了,2014年4月份時,太平湖久旱枯乾,每個湖泊都露湖床,長出青草,太平更是有史以來配水2個星期。 過後數年雖曾有乾旱天氣,但旱季不長,湖水只是稍微下降,雨季來臨水位便恢復正常。 如今太平湖只能默默等待天氣轉變,讓太平變回雨城,讓山河填滿湖水,恢復昔日風采。 天氣惡劣 飼料不佳小雞慢長大 雞蛋也減產 天氣太熱,雞的成長也受影響,會慢幾天才能推出市場,雞蛋也會減產。 陳偉鵬:氣候影響養殖期 曼絨禽畜業公會主席拿督陳偉鵬說,惡劣天氣,氣候轉變及飼料品質都會對肉雞市場的供需帶來影響,一旦農場出雞拖慢,或農場雞隻死亡率增加,都會直接影響肉雞供應量。 他說,小雞養到可出售的2.2公斤重,正常要35天,若受到惡劣天氣及飼料品質不佳等影響,可能成長速度變慢,養殖期拉長,造成市場供不應求。 黃俊儀:成長期拖慢3到7天 馬來西亞禽畜業聯合總會執行顧問拿督黃俊儀說,氣候出現變化尤其是天氣轉熱,的確會影響雞成長,如5或6月時,雞隻成長期慢了3到7天,但他指產量影響不大,品質維持一樣。 養雞戶:同一區壞天氣直接影響肉雞供應 飼養殖肉雞20多年的曼絨養雞戶陳先生說,小雞怕冷,大雞怕熱,若遇上忽冷忽熱的天氣,別說是雞,連人都容易生病。 他舉例,若氣候影響同一地區大部分農場,雞隻成長速度拖慢3天,就足以影響肉雞市場的供應平衡,推高農場肉雞的批發價。 “肉雞要養多少天,吃多少飼料,已能量化算出,惟遇上天氣不好,或飼料質量不佳,正常的量化標準就不準,飼養成本會增加,如多3天的飼料不是小數目。” 他說,雨季時,養著小雞的農場就得為雞舍“加溫”,預防雞隻病倒;養大雞時遇上炎熱天氣,就要通風或調低雞舍溫度,確保雞隻不會生病或影響胃口拖慢成長速度。 養雞業者:若遲3天推出市場將少300萬雞 北馬一家養雞業者說,酷熱天氣尤其是6月初或7月中,適齡雞慢2、3天推出市場。 這名不願具名的雞農說,非正式統計,大馬肉雞一個月的產量估計介於5000萬或6000萬隻,適齡雞慢3天推出市場,就會少300萬隻。 “步入7月,稍有雨水天氣轉涼,肉雞每月產量回穩在5000萬或6000萬隻(非正式統計)。” 他說,極端天氣對封閉式農場影響較少,若是升溫,可向雞群噴霧降溫,保持正常成長期。 何炳強:熱天雞蛋體積變小 大熱天不但影響蛋產量,也會影響蛋的體積。 雪蘭莪禽畜業公會副主席兼蛋雞組副主任何炳強說,6月中旬酷熱天氣導致雞蛋產量減少了約10%。 他說,非正式統計國內雞蛋每天產3300萬個,若減產10%就少了200萬或300萬個蛋。 “大熱天雞吃得少,下的蛋也會少,而且雞蛋體積會小一點;如果天氣轉涼,它們吃得多一點,產的蛋也比較大。” 最近他參與國內貿易及生活費部的會議,有農友申訴雞蛋補貼未及時到手,現金週轉不靈之下,有農友開始變賣或宰殺老母雞。農場少了老母雞,大型雞蛋也會減少。 林隆賓:封閉式養殖減氣候影響 曼絨縣新甘光的隆發雞蛋農場東主林隆賓說,太熱或太冷都會造成蛋產量減少,隨著大部分農場改為封閉式養殖後,氣候的影響已趨向式微。 他舉例,從小雞開始飼養至可以生蛋,需約5個月,能生大粒雞蛋(A級)的蛋雞需養至7至8個月,因此新飼養的蛋雞數量還不足以取代近年被淘汰的老雞,讓農場無法馬上供應足夠的數量。 肉雞和雞蛋產量 月份 產量 3月 6630萬5383只 13億8841萬7789粒 4月 6893萬8002只 11億4208萬零932粒 5月 7024萬3304只 13億9560萬1129粒 6月 7149萬7132只 10億8149萬9481粒 (資料來源:獸醫局) 稻農:問題存在好幾年逢乾旱 首季稻米歉收 稻米收割季節遇上天氣乾旱和多項因素,適耕莊稻米今年首季的收成又令稻農嘆息。 受訪的稻農指出,稻米收成欠佳問題存在好幾年,今年比較少風災和蟲害,可是3、4月很少下雨,影響稻米成長。 適耕莊一帶的稻米收成分兩次,第一次是5至6月,下一季收成大約在11月。一份稻田至少要收成至7噸以上才會賺錢,所以,今季不少稻農都在虧錢。 需一定雨水防稻田“感冒” 稻田需要一定的雨水,也必須下得及時和適量,不能在白天炎熱時下大雨,否則稻田容易“感冒”;收割期絕不能有狂風暴雨,否則會毀掉稻農的心血。 “最好是下夜雨,而且是毛毛雨。” 稻農心嘆稻米收成不佳,又要應付百物上漲的壓力,尤其土地租金和柴油漲價,把他們壓得透不過氣。 陳順福(稻農):須配合稻農解決問題 “稻田的收成靠天時地利人和,包括谷中品質、天氣、土壤、肥料及農藥等。任何因素都會影響產量,所以政府必須瞭解稻農的心聲,一起配合解決問題。 稻農也希望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可以真正瞭解稻農的問題,研究出更好的稻米品種讓稻農在種植,以提高收成。” 李榮祥(稻農):盼準種219品種增收成 “每名稻農的稻米收成不一樣,有稻田收成可達到12噸,有些低於6噸,不過大家都希望至少可以達到7、8噸以上。 適耕莊的稻農是希望政府可以允准種植219品種和雜交水稻,提高稻米的收成。” 黃福明(稻農):太炎熱影響稻米生長 “今年3、4月份的天氣過於炎熱,導致田地土壤非常乾燥,影響了稻米的生長。 稻穗目測長得很豐實,收割時發現沒有什麼重量,主要因為稻穀不飽滿。 希望政府研究出更好、更有抵抗力的品種,以增加產量。” 黃瑞林(雪行政議員兼適耕莊州議員):籲研究更好谷種抗蟲害 “每年首季和第二季的收成都有些差距,天氣炎熱是其中一個因素。 另外是一些谷種缺乏抵抗力,在培育谷種的過程中,可能出現品質問題,不同公司的谷種,品質都有差異。” 我們已要求大馬農業研究與發展研究所,研究更好的品種谷種,以抵抗蟲害,提升產量” 顏建榮(適耕莊C村管委會主席):石灰殺菌提高稻米產量 “農業部去年在適耕莊1381.50公頃稻田測試土壤,以分配石灰和肥料給稻農,石灰除了有殺菌效果,預防大面積傳染病,中和泥土酸鹼性,可提高稻米素質和產量。” 相關文章: 極端天氣來襲!(一)| 南澇北旱湖見底 極端天氣衝擊各行業 極端天氣來襲!(二)| 提早掉果 湖水乾枯 雞蛋減產 稻米歉收 極端天氣擾亂生態
9月前
雨城很久沒有下雨,太平湖不再是湖。 報道:張丘豔 雨城很久沒有下雨,太平湖不再是湖。 霹靂太平是全馬降雨量最高的地方,故有“雨城”之稱,但7月初開始的乾旱天氣讓太平湖枯乾了,人們甚至可以踩在“湖上”散步。 乾涸的不止太平湖,吉打巴東得臘的柏魯湖也見底了,多年以前淹沒的村莊重見天日,汽車可以開進湖床;霹靂武吉美拉湖已經2個月無雨,湖床都露了出來。 但不久前,柔佛東甲榴槤芭突然出現前所未見的狂風,10分鐘就把數百棵榴槤樹吹殘了,農民也嚇呆。 這一切景象和異常現象的出現,是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了極端氣候。 北馬和東海岸面臨異常乾旱,隆靈和南馬有時大熱天突然狂風暴雨來襲,疾風吹斷樹幹,老樹連根拔起,出現閃電水災。 大馬漁業局在4至6月就監察到,海面溫度上升導致數個島嶼海洋公園的珊瑚礁正面臨大規模白化現象,而漁民也要到更遠更深海洋才能捕到漁獲。 氣象局副總監:極端天氣頻繁 大馬氣象局(行動)副總監拿督莫哈末希山博士說,季候風過渡期會出現雷雨和暴雨,再加上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天氣變得更加極端,有時是暴雨,有時極度乾旱。 “我們看到降雨量有時很多,有時很少,儘管平均起來,降雨量沒太大變化,但極端天氣增加了。 “過去5年的數據顯示,氣候變化更加明顯和極端。暴雨天數增加,乾旱無雨天數也增加,平均值看似沒太大變化,極端天氣事件越來越頻繁。” 西南季風期常現風暴線 莫哈末希山對專案小組指出,目前正是西南季候風期間,經常會發生風暴線(garis badai)現象,也會發生屋頂被吹飛的事故,因此該局建議民眾及有關當局確保建築物結構穩固。 部分州屬如吉蘭丹、沙巴及檳城今年面對乾旱氣候,是因受厄爾尼諾(El Nino)現象影響。 他說,與以往不同,此次的厄爾尼諾現象未為我國帶來煙霾問題,而是影響了降雨量,引發水源短缺的挑戰。 地形致南北部天氣差異 莫哈末希山也說,大馬半島南北部的天氣差異,是因地形因素所致。 “從大馬半島的地圖來看,北部地區比南部地區更寬。大部分氣溫較高的地區,都位於遠離海風影響的內陸地區。 “此外,還有阻擋風流動及免受雨水影響的蒂蒂旺沙山脈,當風流動不順暢時,因地表加熱而產生的熱空氣就會聚集在那個地區。” 莫哈末希山說,極端天氣頻密出現和暖化是全世界發生的氣象,只是我國的情況可能有些不同。 影響海陸生態疾病增 他表示,氣候變化的實例不只是地表溫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更深遠的影響包括衝擊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以及增加疾病傳染的風險。 “不只是氣象局,各領域及各行業都非常關注氣候變化,因為氣候變化與所有人息息相關,影響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當海水溫度升高,魚類會遊走,因為它們不喜歡高溫,會尋找舒適的地方棲息。漁業局正在展開這方面的研究。 “魚類會遊往更涼快更深的水域,如此一來,漁夫就捕不到魚。” 研發耐熱植物保糧安 莫哈末希山說,有些植物無法適應高溫,因此有關當局正研發耐熱的品種,以確保糧食安全。 “人類可躲進建築物避暑,可是動物要去哪裡呢?” 他表示,難以適應氣候變化的動物和昆蟲會遷移,離開棲息地,如非洲、中東、歐洲及美國發生昆蟲大規模入侵農田,倘若這些害蟲因氣候變化遷移到這裡,將會對農業造成破壞。 氣候變化也導致疾病增加,如黑斑蚊在高溫下更容易繁殖,食物容易變壞,引發更多健康問題。 他說,本地大專研究員5月左右到沙巴測量海面溫度時,發現竟然高達38攝氏度,也發現大規模的珊瑚白化現象。 這些“奇景”是大自然在控訴氣候起了激烈變化。 陳紹厚:高溫後連續降雨水果產量減30% 報道:顏福順 今年頻密出現的極端天氣,不止讓人民飽受炎熱天氣和雷雨交加的折騰,更讓人擔憂的是糧食危機又更靠近了。 不管是蔬菜瓜果還是稻米禽畜的業者都感嘆收成欠佳,菜農目前只能靠易種的蔬菜或縮小規模來撐過極端天氣的考驗,今年即將掉果的第3批榴槤無可避免的歉收了。 極端天氣花朵無法結果 馬來西亞果農總會會長拿督陳紹厚說,氣候變化導致國內水果預計短期內的產量將減少約25至30%;包括榴槤在內,預料其產量僅剩下25至30%。 他受訪時說,今年4月之前天氣極度炎熱,榴槤樹大量開花,隨後連續降雨,引起嚴重瀉花,受精的花因為過多水分掉落,影響了結果率,預計產量僅剩下25至30%。 他坦言,極端天氣使得花朵無法順利發育成果實,最終產量大幅下降。 陳紹厚說,木瓜和蜜瓜同樣受高溫天氣的影響,花期延遲,花芽發育不良,果實尚未成熟時掉落,病害增加,木瓜產量減少到30至40%,及蜜瓜產量下降到50至55%。 蜜瓜高溫難正常發育 他指蜜瓜的花芽在高溫下難以正常發育,高溫期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導致果實品質和產量下降,連續的降雨則增加了果實病害的風險,進一步影響產量。 “今年的高溫與不穩定的降雨量,也加劇木瓜生長的壓力。” 他也說,暴風來襲,榴槤、香蕉和菠蘿蜜等果實容易被打落,影響果農的收入和市場供應。 “總體來看,近年來,因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現象以及其他因素,全球氣候變化加劇,給世界各國和大馬農友帶來了嚴峻挑戰。” 他說,果農需要採取綜合措施來應對極端天氣的挑戰,以維持和提升水果產量與品質。 大馬果農總會建議農友採取以下多種措施: ●灌溉管理:強化灌溉系統,確保果樹在高溫下有充足的水源。 ●遮陽和防雨措施:建立遮陽網和防雨棚,減少極端天氣對果樹的直接影響。 ●土壤改良和施肥:增加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合理施肥以增強果樹的抗逆性。 ●病蟲害防治:加強果園監控,及時採取預防和控制措施,減少病蟲害對果樹的影響。 ●品種選擇:選擇耐熱、抗逆性強的水果品種,以提高果園的整體抗風險能力。 相關文章: 極端天氣來襲!(二)| 提早掉果 湖水乾枯 雞蛋減產 稻米歉收 極端天氣擾亂生態 極端天氣來襲!(三)| “雨城”雨量劇減湖枯乾 太平不再山明水秀
9月前
9月前
9月前
9月前
      (太平16日訊)天氣乾旱無雨,造成太平湖的水位驟降,露出湖床,水生植物也紛紛枯死!   近來氣候異常,持續的乾旱天氣導致太平湖的水位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太陽能鐘樓前的西湖,水位更是大降,湖床露出大片泥沙,許多水生植物也因暴曬在太陽下而枯死。   上述情況造成太平湖的美景也黯然失色,經常到太平湖公園晨運的蔡先生指太平湖作為太平的標誌性景點,一直以來吸引大量遊客,湖泊水位逢乾旱天氣便下降,有礙觀瞻。   他指出,近日在太平湖公園晨運,當看到湖水乾涸,感到非常難受,希望太平市議會能儘快採取措施,恢復湖泊的水位及生態環境。   他認為,太平湖是太平的名片,市議會必須有應對措施,在旱天時需確保湖水盈滿,以免讓旅客留下不良印象。       太平市議員鍾汶軒說,針對太平湖水位下降之事,他昨日已與林清益及蔡崇豪市議員和太平國會議員黃家和助理吳錫標,聯袂到拉律山麓瀑布河道視察,發現河水也減少了許多。   他表示,河道中的流水量劇減,結果流入湖泊的水量不足,這是造成部分湖水乾涸主因。   林清益指出,太平湖公園共有約10個湖泊,平時依賴源自拉律山的瀑布河的河水補給水源,然而長時間的乾旱,導致瀑布河水位劇減,進一步影響了湖泊的水位。   他說,儘管偶有下雨,但雨勢只維持片刻且不大,無法顯著補充湖水及改善水位情況。   “目前水位急降最為明顯的是靠近太陽能時鐘西湖的湖泊,其湖床裸露,部分區域甚至乾涸。”   吳錫標指出,此次乾旱對太平湖及周邊環境造成顯著影響,目前市議會經採取行動,清理湖與湖之間的通水流道避免阻塞,一旦雨季來臨,河水便可順暢輸導到湖內。   “雖然天氣炎勢,但太平還是有局部下雨,因此希望接下來可以持續降雨,帶來豐沛雨水量,以便儘早填補湖水,讓水位上升,恢復正常。”      
10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