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得奖感言

|马华文学大奖|龚万辉《人工少女》(奖金2万令吉及“花踪”铜雕一座) 〈人工少女〉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心目中好的小说,它必须和现实保持一个距离。而正是这个距离,小说可以接下你的慌张、不安、忧伤,和痛苦。而你又同时感受到了文字的美。正是这些被创造的文字,组合起来,变成了柔软的什么,让你可以安然落地。 我投注了太多时间和情感在这部长篇小说里,〈人工少女〉里头有我自己人生的挫折,有我对未来的想像,对亲人和往日时光的怀念。如今它得奖了,我也希望这本小说,能为马华文学带来一些新鲜的题材,新的想法,和新的可能性。 因为这个奖,我有了信心再写下一本长篇小说。创作而有回报,是一件幸运而幸福的事。 |马华小说奖| ●首奖:颜家昇〈土〉(奖金1万5000令吉,及“花踪”铜雕一座) 拿到这个奖项是很意外,因为看到入围名单之后我已经绝望,觉得我没有机会了。这个作品对我很重要,因为它写了我的家乡、家人、父亲。我尽可能把他们那一辈的经历,对于这片土地的感情,或者很复杂的感情都写在里面,同时也是我对父亲的一种照见。因为这个人物原型就是我的父亲。我看到了父亲那一辈,那么努力为了孩子却像徒劳,最后什么都没得到,就只有我们这群孩子而已。所以我想把这个奖送给父亲,还有我的家乡——彭亨明加叻,一个很小的城镇。 ●评审奖:赖威竣〈云之国〉(奖金50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这是我第3次参加花踪文学奖,之前两次是参加新秀组,这一次是参加公开组。这次蛮开心,也蛮意外。因为我出国读书到现在已经3年,这些年都没什么接触华文书籍,更多时候是在阅读英文书籍和课业资料。蛮感谢花踪评审,包括之前几届的评审,因为让我得到鼓励,所以我才想继续写下去。小时候我有当作家的梦想,可是没有那个勇气。现在得奖了,感觉或许可以当作副业,总之还是会继续书写。 ●|马华新诗奖| ●首奖:丘亦斐〈阿尔茨海默的雾〉(奖金1万令吉,及“花踪”铜雕一座) 这首诗写给我两位弟弟和妈妈,感谢他们在父亲患病的最后一年,每天每时每分都以无比巨大的包容、耐心来照顾爸爸。感谢所有帮助、包容及栽培过我的老师。我还要感谢我太太,因为她一个人独自在美国照顾两个小孩,我才能圆梦——回来领奖。这应该是我离花踪最靠近的一次,我不晓得能否再入围,所以一定要回来出席颁奖礼。我从没想过会得奖,但入围就是肯定,所以也要和所有入围者一起分享奖项。写诗不为得奖,而是想把自己的想法,用可能隐晦或旁白的方式写出来。希望可以借着这首诗触动大家,发现生活中一些美丽或让自己感动,却又难以说出口的事。 ●评审奖:辛吟松〈屎记〉(奖金50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获奖是个意外,毕竟〈屎记〉是四年多前的作品,写作时并不为文学奖而作,只是从法国早逝的天才精神分析学家多米尼克‧拉波特(Dominique Laporte,1949-1984)一本博论《屎的历史》阅读后得到的启发。这本学术著作从宗教和精神分析学去探讨,我的诗则从社会现象去思考,从个人到社会,变异从众的粪化过程是必然的存在状态。如何维持独一的自我,不群不党,不组织化以营私,是我写这首诗用以警惕自己的意旨。因此参加花踪,旨在参与,并不觉得这首诗可以获奖(毕竟内涵有些隐晦),而今旧作能获奖,也只能算是意外。 |马华散文奖| ●首奖:林日锦〈换花〉(奖金1万令吉,及“花踪”铜雕一座) 感谢评审肯定。刚开始写作时被编辑退稿,提醒我写作还需要磨练。这篇作品故事跨越20年,是成长的故事,也提及和母亲的关系。所以写作时好像时光倒流,回到过去,完成后觉得非常完满。 花踪非常善待我,第一次入围是第15届的新秀奖,第16届就拿到了新秀散文奖。这次第一次投稿公开组就拿到首奖,所以我真的感到非常幸运。我要感谢家人,特别是母亲。没有她就没有这篇散文,她或许不知道文学是什么,但她生下了我,才产生了这篇作品。 ●评审奖:黄俊明〈归去来辞〉(平分奖金50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这是我的第二座花踪奖座,第一座是新诗组首奖。我觉得这次我写的散文并不正规,能够得奖有些意外。对我来说,一部作品有了读者,那作品就活了过来。作品要是有读者回馈,或是评审老师指正,那对作者来说是很大的鼓励,让我可以继续写下去。 ●评审奖:李宣春〈Pulang,The Road与野东西〉(平分奖金50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没想过今天会拿奖,因为已经很多次没有入围,所以这次能够上台非常感动。以前觉得自己写散文,现在却觉得散文写我,越写越难。这篇文章写的是与家人(祖母)的关系,写完几个月后她就过世了,所以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能力重读这篇文章。无论如何,现在这篇文章还是被大家看见了,希望它发表后,大家能有所感动,也会喜欢。 |报告文学奖| ●首奖:黄子珊〈绝望的时候,我们演戏—— 流亡中的难民导演〉(奖金1万5000令吉,及“花踪”铜雕一座) 我是第一次参加花踪报告文学奖。那时刚好接触到这一群难民,也接触到难民剧场。我觉得他们的故事非常有意义,因为可以让大众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在马来西亚的难民。文章中的难民导演沙列(Saleh Sepas)如今已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收留,离开了马来西亚,但Parastoo剧团仍在运作,所以大家可以继续支持他们的剧团。 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一直遇到很信任我的受访者。他们愿意把生命中的苦难创伤都坦诚、无私地跟我分享。没有他们,我相信就不会有报告文学这样的作品出现。马来西亚有很多故事,可能我们还欠缺一些平台和资源。所以我真的非常珍惜花踪这样的平台,让我们的作品有机会让更多人看见。 ●评审奖:丘颖瀚〈木薯战争:马来亚“紧急状态”与霹雳州木薯业者〉(奖金50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感谢花踪评审给我这个机会,也让我得到了激励。最想感谢的是家人,尤其母亲黄瑞盈。我的母亲是在新村教课的老师,她也是我生活中的老师。她引领我走上写作的道路,由于在新村教学,使我开始关注乡土、社区和新村,这也是让我开始创作的奇迹。我也想感谢外婆张谷妹,还有毑婆太蔡增。我的外婆在一年前过世,所以有点遗憾,她没能看到我拿这个奖。毑婆太则是我报告文学中的主角,她和我外婆一样都是传统的新村女性,在那个时代展现出草根的坚强不屈。我也想把这个奖献给新村的女性。 【花踪新秀奖】 |新秀散文奖| ●首奖: 谭钧泽〈工〉(奖金30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我在高中时代就参加过花踪,但是一直没有入围,更别说要得奖了,所以这一次能够得奖,对我来说意义特别大。〈工〉说的是我大学毕业以后第一份工作。由于全职在工地,和我以前的舒适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给了我很大的冲击,所以想要记录下来。感谢评审老师,感谢花踪筹委会和星洲日报。我会继续努力。 ●评审奖:张容瑄〈杀死那个优秀生〉(奖金15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感谢每个陪伴我的人,不管是文学路上还是人生路上。18岁那年我在备考,经历了很多事情,所以写出了〈杀死那个优秀生〉这篇对我来说有点私密的散文,回顾18岁的整个历程,是我对于教育制度的反思,以及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感慨。可以得奖,很开心。 ●评审奖:孙靖斐〈葬猫〉(奖金15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散文一直是我比较擅长、有在耕耘,也是比较自剖的体裁。一直以来,我写的题材都会比较自我,比较贴近个人生命历程,包括家人的关系。我的家人有些并不是非常文学的人,但是他们会以不同的方法支持我,非常感谢他们。我觉得在写作以外,回归到生活,那个可以及时接住你的人非常重要。我也觉得写作同好很重要,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今天有很多熟悉的文友,他们可能已经是评审,可能是观众,跟我坐在不同的席位,但只要大家一直还在这条路上走,就值得开心,很感谢。 |新秀小说奖| ●首奖:黄伟綝〈我见青山〉(奖金30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我见青山〉是写我毕业后到新加坡工作、当马劳的故事,有很多辛苦和欢乐,我也曾进急诊室两次,所以这次的奖金可当作是医药费的补偿,非常谢谢。文章里提到我的大姨,在我到新加坡工作两个月后离世。大姨小学都没毕业,但如果她知道我写小说写到她,还赢了3000令吉,她应该会非常开心。谢谢所有我读过的书,还有未来即将读的书,是它们在我小时候没有网络、智慧型手机还未普遍的情况下,给我精神养料。谢谢我所有的华文老师,谢谢他们让我可以一直写下去。希望以后能少写一点亲人去世的题材,而写更多开心的事。 ●评审奖:赖威竣〈闷雷〉(奖金15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非常感谢历届花踪评审,尤其是第15届花踪评审的肯定。16岁的我初次参加新秀组,如果没得奖,我或许就不会写下去。从2019年至今已5年,3届花踪,我也在两国三城中寻找生活的轨迹。逐渐离开以华语为主的环境,在异域中我曾水土不服,像脱水的鱼。我太年轻,只看到世界的一角,于是重返自己的童年,用回忆的碎片去填补这个年纪缺乏的人生经验。我希望透过重写与虚构记忆重新与自己对话,寻找错失的可能,也为如今自己的面目找到轨迹。不断把记忆打碎,在裂缝中重生。 ●评审奖:黄馨旋〈阳光普照〉(奖金15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谢谢家人的支持和评审的肯定。我在看多了男性凝视的故事后,迫切地想要打破一些东西,尤其每一天都生活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权力所构成的社会中,这股迫切变得更为迫切。这篇小说是我观察了周围一些华人家庭后写下的,即使结局依然被理想化。小说被定义成虚构的文本,然而假作真时真亦假。甚至当它真假参半时,又有谁知道呢。我用文字堆砌成小说,眨眼它就变成了一面镜子,有时我看见自己,有时看见别人,有时看见这整个社会。 |新秀新诗奖| ●首奖:林良〈素描:作为生活指南〉(奖金30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新秀奖,也是最后一次,我戏谑自己是迟到的,压线的新秀。”这段话写在典礼之前,如果能有兴奋的感觉,也必然是到了典礼之后。 与文学邂逅得晚,知悉获奖的喜悦也来得晚,我好像是擅于迟到的人,这样也很好,期许自己可以是个“历久常新”的写作者。历久,是希望可以继续写下去;常新,是希望永远保持谦卑与好奇。谢谢花踪,谢谢文学。 ●评审奖:章楷治〈于是我看着一滩深沉渐浅——致罗兴亚越狱事件〉(奖金15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书写,总启始满述念却无处宣泄的愁绪,曾经如此,现在亦如此。 初始被诗歌中如秋蝉般暗荡世界每一处阴影的爱意所感动,草草将其仿成诗句,但那种感动曾被敷衍,未曾获得重视或换来轻飘飘的看不懂,说话的欲望就这样被抹灭。 诗人把一切重要与绝美用文学诗之歌之,而未曾尝试理解的总与美与智慧脱节,尽管曾被歌颂。感谢花踪,让我意识到在这人如激流的世间,仍有人愿意慢下来倾听一无为青年的牢骚。 ●评审奖:陈玟璇〈手机微日记〉(奖金15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很荣幸获奖,我从中学开始就知道花踪,这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奖项。这是我第二次参赛,上一届入围新秀小说组,没能得奖,所以这次拿奖是蛮意外的。 这首诗是我在疫情期间,关在房间百无聊赖时创作的其中一首诗。我从中挑选了这一首我觉得最好的作品,经过多次修饰才拿去参赛。真的很感谢评审、星洲日报及花踪,提供了一个参赛平台。 这个奖项鼓励我继续写下去,期望得到更多的奖项。 ​
2月前
2年前
[新秀新诗奖] ●首奖:陈宏量〈颈上菩萨〉 奖金30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生命无处不诗,苦难亦是诗。2019年那场手术刀如雷劈过颈项,冬雷震震,余悸犹存。菩萨若要我渡劫,我必要披上袈裟。 但那都已成了经历,那段苦行僧生活,瀑下垂头,晚夜诵经,菩萨最终赠我以诗,馈我以花。我深刻记得黄丽丽教授在文学创作课对我们说:“创作这回事,藏拙远不比藏巧难”,希望我都已做到,并会越来越好。我觉得这是生命的馈赠,送给我一座奖,为我的诗加冕。 ●评审奖:梁馨元〈无用之石〉 奖金15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成长是一次次晓得缺憾,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这样的不圆满当中,找到自己的信心。 所幸在这些缺憾面前,我能躲在诗的背面,好好地、诚实地诉说一些什么。谢谢主办单位以及那么多温暖的人,在创作路上给过的鼓励与信心。 [新秀小说奖] ●首奖:赖威竣〈裸体的猫〉 奖金30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这个奖项对我来说是来得及时。虽然中五时曾得过花踪新秀小说首奖,但之后进入大学后,少了华文环境,所以一度想要放弃写作。 〈裸体的猫〉是2020年创作的,因为实施行动管制令而被迫关在家,看了一部法国电影《情人》,启发了我想写一点少女对性爱的想法与感觉,就因为这个契机才有了这部作品。这个奖也成为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评审奖:王晋恒〈刺丹青〉 奖金15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这次得奖的小说及散文作品,都写了与父辈之间的主题,父亲一直是我想超越的对象,他画画画得很好,人长得壮也长得帅。我曾经也想锻炼自己变壮,可是练不成。谢谢文学安顿了温柔一面的自己,即使不能成为阳刚、雄壮的人,也能认可最原本、真实的自己。 [新秀散文奖] ●首奖:王晋恒〈雄水蝶〉 奖金30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这次是我参与最后一届的新秀文学奖,我已经26岁了,接下来会越级挑战。我写作的时间比较迟,在大学时才开始,自从知道有花踪这个奖项之后,便开始期待自己可以得到这个奖。所以,这也是我的毕业典礼。 ●评审奖:林日锦〈余悸〉 奖金15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谢谢评委,也谢谢我的妈妈。知道入围后我告诉妈妈,虽然她当下并没恭喜我,还告诉我要以平常心对待,但是我觉得她心里是为我开心的。她还问我,散文是什么?我解释,如果小说是虚构的,那么散文写的自己的体验。其实散文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定义和体会,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这篇作品是写给2019年的香港,和26岁的自己。它有不完美,也有天真的部分,而我把当中的残缺、天真,视为青春的一部分。
2年前
[马华文学大奖] ●黎紫书《流俗地》 获奖金2万令吉及“花踪”铜雕一座 我上一次得花踪文学奖应是超过10年以前的事了,那次得的也是马华文学大奖。上一个奖和这个奖之间虽说我交出的作品不多,但是自问一直都用心在写,而且也觉得自己越写越随心所欲,在创作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 《流俗地》可说是我写作生涯中重要的里程碑,自2020年出版以来,就让我获得了各方的肯定,也为我在中文世界收获了不少读者。有些远方的读者更因为它,阅读起马华文学,对马华文学产生兴趣。虽然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不能亲自到花踪文学奖颁奖礼上领奖,但我很高兴由有人出版社代我接过这个奖项。 作为马华写作者,这些年因为经常在国外,感觉自己就好像在外面开疆辟土,希望能为马华文学开拓更大的生存空间。然而与此同时,马华本土这些年也一直有人刻苦地在坚守着我们的堡垒,小心翼翼地守护着马华文学,这些人也是同等重要的。有人出版社正是这些劳苦功高的守护者,而多年来一直在举办花踪文学奖的星洲日报也是一个。 谢谢评审对《流俗地》的肯定,让我再有机会在花踪的舞台上发表得奖感言。虽然人在千里之外,不能像过去那样感受到台上的灯光和台下的目光,但是此刻我仍然感到无比的自豪,无比的光荣。 [马华散文奖] ●首奖:陈秀莉〈验光〉 奖金1万令吉,及“花踪”铜雕一座 得到这个奖项非常的意外,谢谢评审青睐。其实我本来不太写散文,因为散文的幽微和隐秘,多少让我有些无所适从。但前阵子因为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让我开始想用散文来表达。写的过程中,散文像是给我重新安了一双眼睛,让我看见生活里头,一些事件可能存在隐秘的连接。这些连接有时好像一些通道,可以让人瞬间释怀。也不是因为看见了才去写,而是因为写了,才慢慢被看见。我觉得这是散文一直以来在教我的事。最后,要谢谢花踪和【文艺春秋】这两个平台。没这两个平台,我最初大概也不会尝试去书写或做一些记录。 ●评审奖:杨邦尼〈男佣手记〉 奖金50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这是我第三次入围,第一次获奖。这篇文章写的是去年照顾生病母亲的故事,我就是那个“男佣”。过程中有挣扎、不满、妥协、和解到放下,因此我想以文字来悼念母亲。去年行动管制令期间,母亲生病,弟妹在新加坡无法回来,我辞职在家照顾母亲,让我得以用第三者的身分去写这一段回忆。我想把这个奖献给母亲,及我的家人。 [马华小说奖] ●首奖:牛油小生〈骚乱〉 奖金1万5000令吉,及“花踪”铜雕一座 我写作已有十多年,过去多在写散文,这次写小说也经历了挫折,可是这个奖给了我信心。花踪对我而言是特别的,以前就读宽柔中学时便唱过〈花踪之歌〉,可是直到进入大学才开始参与文学奖,这才把当年唱的歌和奖的关系联系上了。这几年出了几本书,反应还不错,也有读者来鼓励我。我希望如果写得不好,也请读者多批评。 ●评审奖:丘凯文〈阿婆〉 奖金50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阿婆〉是我之前一篇小说〈阿公〉的姐妹篇(或者更适合称之为“公婆篇”),两篇处理的都是马共议题,〈阿公〉侧重记忆与书写,〈阿婆〉则将视角投向女性与家庭。两篇小说都不再书写森林,它们叩问的都是战争“之后”的问题。 花踪重要,但花踪“之后”那似乎是更长远、更关键的问题。我想,交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便是对这问题最好的答复。 不过,拿到了这座锡雕,无疑能走得更踏实,更无所畏惧,我如此深信。 [马华新诗奖] ●首奖:辛金顺〈瑜伽术〉 奖金1万令吉,及“花踪”铜雕一座 参加文学诗奖宛如一个华丽的探险。因为诗是文学艺术之最,注重绝对的创思与创意,加上情感╱思想内涵的结合,语言圆融的完成,使得这样的探险,充满着一种创造的乐趣。所以参与这样的探险游戏,只要好玩,其实获奖不获奖,已经是比较次要了。 当然,获奖是某种肯定。 惟获奖是一时的,然而若能够一生执着于这报酬率极低,却仍坚持在黄昏里挂起这一盏写诗的灯,才是真正令人肃然起敬。如这次代我宣读感言的诗人李宗舜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而“诗道”,就是需要这一类诗人,以长久的创作,写出好的诗歌来完成。 ●评审奖:宁晓糸〈我喜欢的二流诗人们〉 奖金50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这首诗能获得马华新诗评审奖,我想谢谢诗里与诗外的二流诗人们。读他们的诗,让我学习看看闪亮的事物所带来的阴影,学习知道一切的失败都是如此的珍贵,学习体验那些破碎的事物所带来完整的感伤与遗憾。谢谢他们,也谢谢动物界与仙界的友人,以及谢谢一些从来不写诗的诗人,他们示范了诗不一定都是以文字出现,可以是一棵有秋千的老树、一小段的迷路、一片起雾的湖或一次只有单程机票的旅途。 [报告文学奖] ●首奖:沈国明〈身分之祸?1941年“台湾戏”剧员在马来亚被捕事件〉 奖金1万5000令吉,及“花踪”铜雕一座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是新山心向太阳剧坊的创办人兼主席,在2018年发起“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收集史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这起事件,会去想1941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文学不可遗忘戏剧。戏剧和文学一直处于边缘,希望戏剧文学也可纳入花踪,这将会让花踪更完美、圆满。这个奖对我和整个剧团是肯定,也是华社对戏剧工作的认可,对戏剧文学创作有着鼓舞的作用。 ●评审奖:马愿越〈白袍战士——呼与吸边缘的战役〉 奖金5000令吉,及“花踪”锡雕一座 我是一名医生,过去两年的抗疫对我们影响很大,而这篇文章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写的,我当时在槟城中央医院内科部负责医治冠病患者,感同身受,就把所看到的写成文章。 我很高兴这篇文章能够获奖,对我而言是意义深厚。我曾经得过花踪新秀散文评审奖,报告文学是我第一次尝试的文体,获奖除了是对我个人的肯定,也是大家抗疫路上的共同纪念。最后我想说,每个人都要防疫,防疫是每个人的责任。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