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得罪

每当我要争个是非黑白对错,总会有人劝诫我:别把事闹大,小心往后会吃亏。有一种人情世故,是不要主动与他人交恶。或者,被欺负了也别撕破脸,给对方留点台阶和面子,成年人只会浅淡地说一声“都是误会”,再客客气气地离开。 从前我年轻气盛直来直往,心想:这不就是虚伪吗? 后来说的人多了,我开始怀疑自己确实不懂事。那些长我许多岁、在人际圈子里打滚得比较久的人既然如此说道,那总有他们的道理,也有他们的关怀,是和我分享那些人生教训累积成的珍贵经验吧? 勉勉强强地践行了几个月,发现我这人真的是忍不了那些乌烟瘴气。不如掀桌吧! 有些人选择忍让,是出于自身的涵养,然后呢?别人看你仿佛软弱就得寸进尺了,就像书生遇上流氓,讲理的斗不过蛮横的。有些人忍气吞声,是因为他放不下所谓人脉圈里的机会损失,于是不敢表露真正的情绪和性格,那是他为谋求利益所付出的代价。 而有些人八面玲珑,人人都是好朋友,这种人必有大图谋——扯远了。 不敢说自己嫉恶如仇,但我可以承认自己是个受不了委屈的人,更是见不得别人受到不公不义的对待。人生里少数几次的勃然大怒,都是因为身边的朋友受到恶意伤害,或是远方的人们遭受政权的残酷压迫。 群体里年纪和辈分比较小的那个人,以及父权社会里备受规训的女人,往往被预设为应该是在冲突中先主动退让的那一位。有时候,以直报怨就已经足够招人记恨,因为有些人要的不只是你的礼待,他们还需要你低头,以满足他们的权力欲。 但我不。我做不到,我也不想做。我也不希望人们这样做。 不会口出恶言,不会主动惹事,但也不必怕事。多历练几年,你会发现这世界上除了疯子和黑道,其实没有什么人是你得罪不起的。绥靖策略只会让你继续被情绪勒索和道德绑架。 既然已经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接下来我该坦然修炼的是“讨厌人的勇气”。 我们的文化教导我们同理心、原谅与和解,乖宝宝们就被困住了,但凡吃了亏都要反过来检讨自己有没有良善平和,是不是不够多元包容,有没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没有人不想成为“一个好人”,善意对待他人当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可若他人带着恶意而来,掂量你是颗软柿子,反正你总会轻易就算了,而且你还爱为别人想借口——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无意间过度情绪劳动了呢? 即使我们理解他人没有作恶的意图,我们选择了谅解,可人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人要学会妥当地表达歉意;如果他们因为自己的恶行而遭受反噬,那也是他们应得的因果际遇,不需要为他们多加操心。 还有一种人,常常满口爱与包容,说要理解,说要平静,说要疗愈和正能量,然后转头劝你做人要懂得善良,不要口出恶言批评他人,别总是散播负能量。 嘿,如果确实内心平静,何必介入别人的因果?若充满爱与包容,又怎么无法接纳他人的负面情绪?逻辑不通,想法和行为不一致。与其说是灵性学习,不如说是某种自言自语的邪教。 真正追求内在平静的状态,绝不是随意姑息。社会上一切不公平、不正义,并不是一句原谅就可以轻飘飘地过去。受害者从经验里如何学习与成长,那是他丰沛的生命力,不能解读成是那场迫害给予他的礼物。 以身心灵疗愈之名,为自己制造了世界大同的假象、陶醉于自己看透世情的幻想,于是看不到世人所受的苦难、听不见人们被压迫的嘶喊、感受不到他人的痛苦,且无法理解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满口爱与包容此时就是一种毫无根据的道德高姿态,用一个自以为高尚的态度来评价他人的伤痛、煎熬与挣扎。 啊哈,就是灵性逃避而已。逃避冲突与沟通,逃避重要的价值,只顾着假装心灵平静又有慈悲心。啊喂,这些要求应该是向内求己的,不是对着别人狂喷的大道理呀。 我们不要害怕正面冲突,勇敢地讨厌别人,守护自己的边界,拿回该有的权益,捍卫你相信的价值,直到你的内在力量茁壮长大,有办法和侵犯你的力量相抗衡以后,你才能够回归真正的平静,此时才值得考虑爱与原谅。
2天前
生活中,每个人都做过“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将就”、“妥协”、“牺牲”对一些人来说是迫不得已的事,久而久之也就变得轻而易举,但对好些人而言却形成内心的挣扎,沉重的负担。我们往往会因为顾及他人感受,维护和谐关系、追求平和生活,避免冲突,忍辱负重而选择委曲求全,没有直面问题。当然也基于现实、阶级、经济等层面的考量,不得不隐忍退让。然而,这样的将就、妥协与牺牲,往往会演变成对现状的不满,对生活的抱怨。 中国文学家巴金曾说道:“那些总是与自己的现实处境讲和的人,他的灵魂也不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先前提到所谓的“直面问题”并非让你争权夺利或以暴力等手段争取应对,而是在不委屈自己、不害怕得罪他人的情况下,勇于表达自己,即使最后还是无可避免地必须“将就”也没关系,至少在这个过程中,对得起原则与立场坚定的自己,没准这一次的“反击”得以避免下一次的“将就”呢? 在我的认知里,将就、妥协与牺牲,有层次上的分别,将就是这件事情对我影响不大,可以勉强凑合;妥协是事情会对我造成影响,但基于一些原因我“愿意”退让;牺牲嘛,字面上的意思已是舍弃自己,失去自我,我自认做不到。是完全无法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吗?非也,一切取决于思维与定义。一些事情或许看在别人眼里是一种牺牲,但只要转变意念、反转思路或抱持开放态度看待事情,过程中若没有感觉半点委屈,那何来牺牲? 还有一种“将就”,就是“没有将就这回事”。最近无独有偶的,在机缘巧合下接触了好几类人格测评系统,包括历久不衰的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简称MBTI);结合人格心理学、人类行为学、动物行为学等,精选五种动物精准比对不同人格特质属性的普罗加斯系统,以及强调深层意图驱使行为的神经语言九型人格。这些心理测评系统教会我最宝贵的一件事,不是我属于什么人格,而是理解他人的性格类型。 近期,我的直属上司离职了,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其他部门的临时主管,两人的行事作风截然不同,前者雷厉风行,不拘小节快狠准;后者慢条斯理,打破砂锅问到底,起初我无所适从,然而认识这些人格测评系统后,我对他人的人格与特征有了基本的理解,原来新主管的决策需要大量资讯与细节的支持,还需要时间消化与分析,属于稳中求进的类型。自此我就知道如何“应对”新主管了,在理解和包容的前提下,我无需将就,双方也能取得良好配合。 不将就根本不现实 旅游,也不是将就的事,选对旅伴对旅行至关重要。每个人对旅游的期待各有不同,如果无法理解彼此对旅程的计划与想法,那后果可不堪设想,轻则影响旅游的兴致与体验感,重则或许连朋友都做不成。只要不是一个人出走,旅途难免需要相互将就,至于程度如何,因人而异。一味的迎合旅伴的需求,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若是道不同,则不相为谋,否则争取弹性空间,暂时脱队享受一个人的自由自在。曾与错的旅伴出游的我,如今会慎选对的人,至少在讲究且不委屈自己的情况下“将就”。 于我而言,生活最好的状态不是“不将就”,而是没有需要迁就的事情。或许有人会说,生活总有很多不得已的时刻,不将就根本不现实。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不得已,其实是自己设定的框架。当我们拥有足够的了解和自信,并能更好地调适自己的角度观点,找到合适舒服的应对方式时,“将就”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将就,不一定是软弱,也是一种能耐;不将就,也并非固执,而是一种态度;当你能够在“将就”与“不将就”之间游刃有余,活得轻松自在、洒脱愉快,那就是一种智慧。
6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