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忧郁
全国综合
昔“甜心宝贝”今改过自新 女子忧郁:恐黑历史曝光
曾靠着当“甜心宝贝”过着奢侈生活的女子,如今在改过自新后展开了新生,并有了一段稳定的感情,然而过去的黑历史却始终困扰着她,让她活在恐惧之中,陷入忧郁。
1星期前
全国综合
带你看世界
忧郁长胖 罹癌几率增 医生:千万别开小灯睡觉!
不少人习惯睡前开盏小灯才有安全感,但医生提醒不关灯睡觉恐阻碍深层睡眠,抑制分泌具有抗癌功效的褪黑激素分泌,这不仅可能增加罹患癌症或慢性病的机率,还可能导致忧郁、肥胖。
2月前
带你看世界
银发保健
我国高达50%长者贫血 若无干预 器衰忧郁风险增
3月前
银发保健
读家
【读家说书】黃美锦 / 每个人心中都有阿焦
编按:你看《脑筋急转弯 2》(Inside Out 2)了吗?这一集故事讲述主角进入了全新的高中就读,大脑随之也出现全新的情绪:阿羞、阿慕、阿废、阿焦,还把旧班底给赶走!本期我们聚焦谈阿焦,让焦虑爽当【读家】一期主角。 试想像:用时光机将一位17世纪的西方学者带来现代,请他坐在电影院观赏《脑筋急转弯2》,他会有怎样的反应? 他很可能会被前所未见的庞大银幕出现会说话的卡通人物给吓坏,也可能会不可置信指着阿焦(Anxiety)这个情绪角色惊呼:“怎么能让焦虑这种非理性现象控制人类?” 以上是笔者在阅读罗洛·梅所著的《焦虑的意义》(The Meaning of Anxiety)一书时的“发散联想”。 《焦虑的意义》出版于1950年,74年后的当下,这本书依旧是心理学领域里继弗洛伊德后,研究焦虑的重要经典。 作为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洛·梅在这本著作里融合了哲学、生物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面向科学视角,全面检视不同的焦虑论说,给焦虑定下一个更为贴切且宽容的注解。《焦》提到17世纪的哲学在理解人性方面有一个共同课题——寻求“人类问题的理性解决之道”。 ◢理性真能驾驭情绪吗? 西方文化倾向关注“理性”、机械的现象,同时压制所谓的“非理性”经验。而对于焦虑这种带有非理性成分的情绪,使到文艺复兴后的学者都倾向压抑它。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相信自主理性可以控制个人情绪,哲学家斯宾诺莎便是奉行这一观点的佼佼者。 在斯宾诺莎的概述中,其实并没有直面“焦虑”这种情绪,哪怕他的研究好几次站在焦虑的门槛上。他主要的概述围绕如何以理性的指导,让自己免于恐惧去行动。在他的作品中,“确定性”(certain)这个词再三出现,也凸显了在那个时代普遍保持的信念——理智和情绪上的确定性会随之而来一种心理安全感。 不过也有极少数学者不认同理性可以完全驾驭情绪。帕斯卡尔是17世纪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有着惊人的数学与科学天赋,但他不相信数学的理性主义可以用来理解矛盾复杂的人性。他认为依靠理性来作为现实指导是不可靠的,但他并非贬低理性本身,相反他认为理性思考是人类的独特品质、道德的泉源。 他提出人类的理性“受制于人的感官,而感官是极具欺骗性”,因此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动机往往来自利己主义和虚荣心作祟,但又总是以理性之名为自己辩护。 但类似帕斯卡尔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17世纪的知识领袖们对于理性可以掌控自然和人类情绪的这一信念坚定不移,因此他们的著作中很少涉及焦虑问题。 ◢正常焦虑≠神经质焦虑 罗洛·梅会着墨叙述17世纪的文化氛围,是因为当时代的思想承接,影响了后来西方世代如何去看待与处理情绪(焦虑)——把理性和情绪二元对立,乃至把焦虑贴上负面标签,倡导过上没有焦虑的生活。而事实上,要建构完整的自我,必然得经历焦虑状态。 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过:“冒险会导致焦虑,但是不冒险会失去自我。”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强,生活创造力越强,他必然会面对越多焦虑。当然这里提到是“正常焦虑”,而非“神经质焦虑”。正常焦虑指的是人们在面对生活中各种可能性时产生的矛盾情绪——一方面美好的生活也充满诱惑,我们必须为之付出努力来克服生活种种障碍,但一方面我们总有疲累想躺平的时候。于是这样的进退之间,我们会被焦虑灌溉,焦虑会在每个人前进的道路上,与我们融为一体。 神经质焦虑则和正常焦虑有所不同。它产生的反应与客观刺激不成正比,对我们的破坏性影响会更大。回想一下《脑筋急转弯2》阿焦在控制台前面失控,导致现实中莱莉在休息台精神面临即将崩溃的那一幕吧,那妥妥就是“神经质焦虑”的写照。神经质焦虑让莱莉感到四面楚歌,进而导致思考与行动力瘫痪。 只有这种焦虑才是人们需要去处理——把它减轻到可以忍受、不影响个体自由行动的程度。 ◢忧郁≠焦虑 如何免于被神经质焦虑束缚的困境呢? 患有忧郁症的日本漫画家田中圭一,结合自己和16位同样饱受忧郁困扰的受访者经历,制作了《脱忧郁》这本漫画书。笔者阅读《焦虑的意义》和《脱忧郁》这两本书的时间点,其实相隔了好几年。但在阅读《焦虑的意义》时,脑海却时不时浮现《脱忧郁》里的片段。 在严谨的医学诊断中,忧郁和焦虑两种情绪不能完全划上等号,但两者或有着相通的部分。《脑筋急转弯》里所有情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代表颜色:乐乐是黄色、厌厌是绿色、忧忧是蓝色、惊惊是紫色、怒怒是红色。但再仔细观察,厌厌领巾却是紫色的(代表厌恶的情绪可能源自害怕),而乐乐的眼睛和头发却是蓝色(寓意世间没有纯粹的喜悦,有忧伤比对才凸显快乐的可贵)这显示了情绪的关系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并肩依存。 也因此,《脱忧郁》这本书或许也有能让焦虑者借鉴的地方。连同作者田中圭一以及16位不同性别、职业、年龄的忧郁患者,他们当中有些人仍然深陷忧郁的黑暗隧道,有些人已经走出隧道外,也有些人以为自己脱困后却在下一秒重返隧道。 田中圭一把得以脱困的受访者与自己的案例结合,做出了一个小总结——变得忧郁时,应该做的是看清楚忧郁的本质。 受访者中有人因为工作压力而忧郁,有人却因为工作获得成就感而从忧郁中脱困。也就是说,同样是“工作”,对不同人而言意义可能南辕北辙。所以必须去审视和了解自我,暂时远离否定自我的事物,接近可以产生自我肯定的事物。就算是再微小的事情也没关系,更重要的是去感受自己被需要、派得上用场的瞬间。 ◢你心中也有沉睡的忧郁 忧郁症有个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方,是在以为走出忧郁的隧道后,却又突然折返回隧道这点。《脱忧郁》其中一位受访者一色伸幸认为,人并不是突然之间变得忧郁,而是每个人心中都有沉睡的忧郁,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心灵变得痛苦脆弱时,一些人忧郁的开关就会“啪”一声被打开。焦虑也一样,前一刻或许因为某些事而脱离焦虑,隔天它又突然会出现骚乱你的心情。 虽然饱受焦虑并不好受。但正视这种情绪为何产生却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候大脑会为了消灭某些负面情绪而选择把注意力给模糊掉,形成与外界的一层壁障,这也是焦虑和觉察之间护卫消长(trade-off)所造成的自欺。 ◢视负面情绪为自身一部分 丹尼尔·高曼撰写的《心智重塑》便提及这种现象——心理会为了自我保护,扭曲掉觉察,制造一块注意力被阻断的自欺领域,以便同时阻断各种压力和焦虑。就好像为了阻止焦虑,不去纠正某些已经犯下的小错误,却不知这种自欺行为,会让无法及时修补错误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犯下错误而产生的焦虑,其实是一种警示。它在提醒个体有些地方不对劲需要修正。 我们或许应该换个观念,把忧郁或焦虑等负面情绪视为己身一部分,好好与之共处,这样即使身陷黑暗隧道中,也有着一个虽然神经兮兮但不失可爱的阿焦陪伴你,等待出口阳光洒进的一刻到来。 相关文章: 【全民读书会】 黄美锦:为何买书? 【读家说书】黄美锦 / 颜值当道,更不以貌取人?
4月前
读家
星云
失序的人生/零羊(古晋)
你是否想过自己的人生会突然停摆? 那些年,生活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无法前进。 2021年,我从未想过这样的事会发生。像是掉入了一个黑洞里,我完全失去了生命力,每天卧床不起,什么都没做却还是好累……好累……好累。每一口呼吸都好像要用尽全力,每走一步都好像拖着一个沉重的巨石。那时候即使饿到胃痛,都吃不下饭,食物一放进嘴里就想吐出来。糟糕的还不止这些,还有没日没夜的悲伤与哭泣,随时随地的焦虑恐慌,没有缘由的胸闷头疼,还有我无法言说的黑暗。 是无助且绝望的,我根本不知道凭我自己该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我知道这可能是心理问题,所以我最后还是去看了医生。拿着取药单,看着诊断的那一栏写上了“MDD”(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重度抑郁障碍),老实说当下也有轻松的感觉,因为我知道我是真的生病了,而不是“矫情”。 当时候我连简单的刷牙吃饭,睡觉起床都做不到了,更何况是好好上课和学习。所以我被迫放弃全额奖学金退了学,好好养病。我开始了在医院精神专科复诊和心理治疗之间来回奔走的日子,每天都需要吃抗忧郁的药物。但是日子依旧没多好,药物没那么快见效,每一次的心理治疗更是一场消耗脑力与体力的考验,扒开内心深处的痛,情绪的反扑都是真真切切的,但依然要顶住每一次去了解察觉更多自己的内心,学习处理情绪的技巧。 好在日子过去,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起效了,但是我的睡眠比之前好了,食欲回来了。虽然情绪和活力好像还没完全恢复,不过至少日常生活可以继续下去。 就这样停下了一年,感觉一切都挺稳定,我总觉得自己该向前走了。我到了外地继续升学,重新回到校园。我总觉得自己可以做到,甚至是可以做好的。但现实是大学的快节奏压得我喘不过气,需要和人合作交际的小组作业是我最大的压力,我追不上,但是我生怕自己会拖累别人。我每天都过得很紧绷,睡前我都要规划好隔天一整天什么时候要去哪里?要做什么?这么做不是因为自律只是因为想减少焦虑,怕自己迟到怕自己做不好,甚至是担心去食堂太多人会来不及去上课,而选择随便吃两口面包应付过去。可想而知这样的生活,不到两个礼拜我就崩溃了。那一晚,我翻出了所有的药,差点打算一口吞下。我复发了,隔天我就又回到了医院继续看医生拿药吃。 感觉自己就像是中了风刚痊愈,要重新学走路的人一样。复学后,我也好像瘸了一年重新站起来学走路一样那么困难,却不会被人直接看见,在忙碌的大学生活中,还要特地抽出一点时间治疗看病,真的很无奈很累人。坚持了一个月,还是再次被打倒了,又开始不想去上课,就算努力爬起来去了也无法专心,甚至直接在课堂上偷偷流泪,最后只能又选择了休学。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最后却都好像半途而废,没有一次坚持下去,是我太容易放弃了吗? 可是那些感受都是真实的,那些害怕,那些恐惧,每一次就像回到了受创的当下。我的灵魂碎片好像被遗留在了受创现场,我一直困在那里,我的人生卡住了。我意识到若要继续往前走,我应该解决的或许就是创伤,可是那时候已和当时的临床心理师沟通了将近一年,二十多次的治疗,感觉一切也卡住了。好像他能帮我的就是那么多了,接下来的问题无法再帮助我,所以我停止了和他的心理治疗。 后来的日子,并没有停止前进,自己看书,查看更多资料,在和学校辅导员的几次咨询中也持续察觉自己的内心,学习安抚因为陷入闪回而恐慌的自己,继续“摸爬滚打”,尝试更多事物,找寻热爱,努力获取快乐,尽力过好生活。这样一个人的日子,安稳地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我一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准备好复学,也不能再继续耗在学校宿舍增加家里负担,2023年3月份我退学回到了家乡。 这时候我距离SPM毕业已两年多,看到以前选择读中六的同学过几个月也要毕业了,选择升学diploma的也已读了一半,那些直接出社会打工的也赚了两年的钱,累积了经验,而我呢?这两年多不是什么都没有付出,到头来却还是白忙一场,还是只有一张SPM文凭。 每当我在社交软件上看到朋友的近况、大学同学的校园生活,我都好羡慕也感觉很无奈,也对自己感到愤怒。为什么我的人生就因此比别人晚了好多步,可是这已然是我必须接受的事实。 要走出悲伤 就要走进悲伤 我一直持续寻找合适自己、或许能帮助自己的临床心理师。经过医生的介绍,时隔半年我重新开始了心理治疗。这一次我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在第一次见面时我就直接询问心理师会采用哪些治疗方式,收到答复后我也决定了和她尝试合作进行治疗。其实我一直不知道对自己最有帮助且最有效的是哪件事,药物、心理治疗、身边的人抑或是我自己想开了?但我想,无可否认的是这一切都出于我自己,是我自己主动寻求帮助,是我愿意和身边的人沟通,是我自己努力去了解更多,是我勇敢,是我坚强,是我常常想放弃但都没有放弃。一直以来拼尽全力治愈拯救自己的人,一直都是我自己。 2024年的今天,我依然持续看医生复诊和进行每一到两个月一次的心理治疗。但是我明确地感觉到现在的自己比以往变得越来越好,我的人生渐渐开始有序了。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改善饮食习惯、生活作息、开始运动。虽然暂时还是待在家,但也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算,规划好金钱学习理财,准备自己上网学习新的技能知识,增强自己的能力。情绪上也相对稳定,悲伤低落是难免的,但一切都在可控的范围内,也放下了很多对自己的期望,这些期望抓得太久了也会变成一种执念。我可以拥抱自己的一切状态和心情,过好现在的每一天是我唯一的目标,这是一种当下的力量。 这些年的经历真的很难用几段文字说完,但如果这段旅程以我做过的治疗与咨询去划分,那我想,第一阶段治疗更多是处理当时的症状,也学习面对情绪的技巧等等;第二阶段,开始可以去面对内心的创伤。我依稀记得第一次见心理师,他告诉我:“要走出悲伤,就要走进悲伤。”我开始走进了我的悲伤,仔细触摸我的伤口,去清创、消毒和包扎,这过程真的很痛但我走过来了;第三阶段也就是现在,是放下了执念,是学习共存、接纳、允许和过好现在,开始有意识的去过生活,找回失去的生命力。 或许这一切在社会眼中看起来很荒谬,两年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家,没有上学也没有工作。我的人生的确不像一般人的秩序,按部就班毕业,升学,找工作就业,成家等等,但是我也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有时候失序的人生其实就像是一团打乱的线球,纵横交错,一团乱麻,好像我们总是理不清头绪,但是当我们找到其中一段线头的时候,就可以顺着这根线头一点一点打理好这种失序。或许有时候看似走得很慢,改变得很少,但是请不要焦急,允许自己勇敢,也允许自己逃避;允许自己躺平摆烂,也允许自己突然想做些什么;允许自己开心,也允许自己不开心。因为最重要的是能够好好过下去,至于未来还会遇到什么结,到时候再想办法解开也不迟。 音乐继续播放了,我又可以开始与生活共舞了。
5月前
星云
星云
【周游霓虹国】日本职场霸凌/周蔚延
在日本这个阶级观念甚强的社会,职场霸凌情况尤其严重。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有过不称心的职场遭遇。 刚入职不久,单位里就有个位高权重的优女士,因为我出席一场会议没带上笔记本做笔记而向我的上司告状。上司因此转告我可以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把重要或不懂的事情记下来。但会议本来就会发厚厚一叠的纸本议程,很不环保,笔记难道就不能直接记在这叠纸或手机上?基于要迎合别人的这种小要求也不是特别难的事,于是就把那些准备拿去循环的纸钉在一起,当成笔记本,带到接下来的会议去了。 后来,才得知我入职是为了接手优女士的职务,单位让优女士给我安排了每周一次一小时的一对一职业培训。第一次与她单独会面,她就用非常严肃的口吻,告诉我从那一刻起,她只会和我说日文,也不允许我用日语以外的语言和她说话。看来她因为其他同事配合我身为外国人的身分而和我说英语感到不适,因此开出了这样的条件。但根据她的说法是,在日本工作,理所当然得说日语。可是,单位里还有一位加拿大籍男同事,优小姐却愿意配合他说英语。除了我看起来比较矮小、温和、好欺负,也想不出其他原因了。 再多投诉也难撼动霸凌者 优女士嫌我日语不够好,任何发出去的电邮都必须事先发给她过目。当时AI还没盛行,一次在回复邮件时,优女士敲了我办公室的门,还没来得及反应,她就直接闯入,质问我怎么还没回复邮件。我回说我正努力回复中,她走到我后方,查看我的电脑荧幕,然后直接挪了张椅子,坐了下来。我转头看着她,她说:“不用理我,你继续。”我说:“你这样看着我,我没办法工作。”于是,她让我边听她说,边把她说的内容打出来,就这样看着我把整封邮件写好发送出去,才甘心离开。 后来,我每按一次电邮发送键,办公室的电话就会随之响起,没有一次对我写的电邮或做的决定感到满意,就连电邮用的署名她也有意见。为了避开她的电话,我都是先把电邮内容写好,离开办公室后才按下“发送”键,但是第二天早上还是免不了接到电话轰炸。 当优女士连我接说话的方式和声量都给予批评,甚至让我做一些连大学资格都不用的工作还万般刁难的时候,我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对这份工作有多厌恶、害怕、压抑,甚至忧郁。 想裸辞但为了这份工作搬家花了不少钱,再怎么样也都得撑满一年直到合约结束才好离职。于是,只好开始狂投履历,每天倒数可以和优女士说再见的日子,那一年的日历上画了好多的叉叉。 后来顺利找到新工作。提交辞呈时,上司问我是否遭到了职场霸凌,关于优女士怎么对我,我却只字未提。同事问:“既然都辞职了,为何不把话说开?” 问题是,把话说开有用吗?上司既然会问,就表示他也知道单位里或许存在霸凌的情况,但却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 阶级观念在日本职场上根深蒂固,权力、地位越高的人,再多的投诉、指摘,似乎也难撼动他们的地位。被霸凌者就算提出申诉,往往必须在重述事情经过时受到二、三次伤害,但到最后正义也并未获得伸张。当人们关注被霸凌者的身心状况时,却也忽略了霸凌者才是真正应该被关心、被治疗的那一方。 现在工作的地方,上司和同事们都很友好。感谢自己当时及时抽身,离开了那个让人身心俱疲的地方,才发现原来在面对强大势力无法反击的时候,与其以卵击石,或许还有一种方法,叫做“逃避”。逃避虽可耻,但有用!世界那么大,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容身之处。告别有“毒”的人、有“毒”的环境,比什么都重要。
6月前
星云
全国综合
卫部:具脑中风心脏病风险 230万人身患3非传染病
卫生部今日公布的《2023年国家健康及病发率调查报告》(NHMS),有超过50万或2.5%的大马成年人(18至40岁)同时患上4种非传染性疾病(NCD)。
6月前
全国综合
问医
薛汉飞/忧郁焦虑能否被治愈?
8月前
问医
关注东海岸
轮胎店东主店内自缢亡 警方:生前陷入忧郁
关丹警区主任旺莫哈末查哈里披露,今早在关丹巴当拉浪工业区一轮胎店里自缢身亡的62岁华裔男店东,曾向员工及家人表露过本身经营多年的轮胎店生意出现问题,面对亏损及负债压力,有意结束生意,并且于一个月前已经开始陷入忧郁。
9月前
关注东海岸
沙巴特写
【真爱:将心归家,心灵园圃】人人都可感受真爱
告别充满变异的2023年,迈向崭新的2024年,相信大家都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也为着新的一年满怀壮志,在事业前途上,更上一层楼;在学业上考取好成绩,或身为父母的莫不把关注力都放在孩子成长与学习的事上,恨不得孩子们成龙成凤。在此愿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11月前
沙巴特写
让心亮起来
【让心亮起来】关心好友却遭排斥 我该如何帮她?
主持人, 你好,我是你的铁粉。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有阅读你的文章,也在你的文章里学习了很多。我也常常用你谈到的方法来帮助我身边的人。 最近我在帮助一个好友,因为事业与感情的困扰而极度焦虑和忧郁。我花很多时间陪伴她,也常常与她讨论可以如何帮助自己走出焦虑和忧郁。很多时候我甚至去她家载她出来去参加不同的活动,希望可以转移她的注意力,降低她的焦虑。 好友不听劝 不愿改变 我常常觉得她非常不理性,不能很理智地做决定,这些都导致她今天的困境。我真的希望她快点振作起来,恢复以前的开朗与幽默。 有时候我也很生气她,不管怎么讲,她都不听劝,也看不到一些愿意显著改变的意愿。 最近我发觉她好像在避开我,不太愿意接受我的关怀,有时我甚至感受到一些她的排斥。这让我觉得很委屈。我这么尽心尽力地关心她,她没有感受到吗?为什么要避开我?难道真的是好心没好报吗? 主持人,你知道吗?我要怎么说呢?其实我也很受伤,也很困惑,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呢? 温暖敬上 勿以自身想法关怀他人 免施加压力二度伤害 温暖, 你好。名如其人,很温暖,很愿意关怀与帮助人,从你的信中可以看到你真的是费劲心思,劳心劳力地帮助好友从事业与感情的困扰中走出来。 你甚至帮到自己都有情绪了,特别是看到她没有接受你的劝告,情绪一直没有进步的时候,而最让你受伤的是她最近对你的排斥与敌意。 在你这短短五六百的文字中,我看到你做得很好的地方,如花时间陪伴、与她谈话、讨论问题、甚至主动载她去不同的社交活动,帮助她转移注意力,减轻她的痛苦。 但我也在你的字里行间看到一些可能你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说,在关怀人时,要注意什么是有效的关怀,什么是无效的。 无效的关怀不仅帮不到对方,甚至可能带给对方压力或二度伤害。 当你开始评论她不理性时,或者甚至生气她不听劝时,我想她应该感受到那种压力,那种要满足你的期待的压力,或者甚至是感受到你的标签,指责或贬低,这些感受应该会让她的焦虑与忧郁更加严重。 尊重对方意愿 用心聆听心声 其实在关怀痛苦的人时,标签或要求对方改变是无效的关怀,因为每一个人对痛苦的反应与承受能力都不同,也不要命令对方她什么需要完成,因为对你重要的事可能对她并不是。 不要催促她,因为她比你更知道自己的极限。她也可能太累或太痛苦了。还有就是不要坚持自己的议题和时间,而是尊重对方的意愿和议题。 我可以看到你似乎不自觉地坚持自己的议题,认为对方不理性了,要对方听劝,这些都是无效的关怀。 多鼓励他人增强价值感 什么是有效的关怀呢?聆听、聆听、聆听,用耳朵和心灵的聆听。重复三次,因为太重要了,可以鼓励对方分享她的恐惧和感觉。这些负面情绪若留在脑海中,会无限的扩大,分享让她感觉到其实还好,不是那么无法控制及严重。 请时时记得支持及认同她的痛苦,不批评,让她知道你的支持与同理。允许及鼓励她做能力所及的事,肯定她为自己所作的,帮助她维持她的价值感,觉得自己有用。 在陪伴过程中,要确保对方有足够的支持系统。可以常常主动询问有什么可以帮忙的?这些都是有效的关怀。 照顾他人也需先顾全自己 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是观察忧郁的情况,特别如果有严重失眠,情绪失控,甚至自杀的迹象,一定要带她寻求专业的帮助。 当然最后一项就是,照顾好自己,这太重要了。不论有多委身,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顾有需要的人。 希望这些讨论对你有帮助。 博爱主持人 ■小启: 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不愉快;人生的道路上,偶尔会跌倒、甚至受伤。《让心亮起来》愿意听你的细诉,并安排辅导机构为你排忧解难。 读者无论在亲子、生活、学习、职场、家庭、爱情、友情、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扰或感到迷惑,都欢迎写信来交流,寻求心灵咨询。 不过,《让心亮起来》并不是一个来函必答,有求必应的专栏。主答机构有绝对权力拒绝答复不宜在报上讨论的议题,或是性质类似的问题。希望读者予以谅解。 来函请寄: 《让心亮起来》负责人 12, Jalan Maju, Taman Maju Jaya, 80400 J.B. Johor. 或电邮至:
[email protected]
博爱辅导中心新山分会 地址:02-45, Jalan Masai Jaya 1, Masai 81750 Johor Bahru, Johor 脸书:新山博爱 电邮:
[email protected]
电话:016-275 9195 工作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六(9.00am – 5.30pm ) 服务收费:半津贴制 如有任何疑问, 欢迎你拨打 016-275 9195
11月前
让心亮起来
国际拼盘
台石墨烯神经探针晶片 深脑电刺激 改善忧郁症
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团队与国际医材大厂合作,透过石墨烯神经探针晶片技术,证实深脑电刺激可显著改善动物忧郁行为,为临床治疗的应用提供更多科学证据。
12月前
国际拼盘
全国综合
视频 |“好友因固打制落选忧郁后死”皇家学术奖得主:站在台上的该是他
“在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获好成绩,却没能获得大学预科班(Matrikulasi)录取,导致一名本有著大好未来的学生最终忧郁,后来死了。”
12月前
全国综合
疾病疗法
甲减不治疗 中风失智忧郁风险增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指甲状腺分泌不足所致的一种病症,它会引发一连串的身心疾病,包括肥胖、脂肪肝、中风、心脏疾病、情绪低落与忧郁等。在马来西亚,年龄80岁或以上者,每5人有1人患上此症;年龄70岁以上者,每10人1人甲状腺功能失调。此症无易于辨识的症状,逾半数者未经确诊。
1年前
疾病疗法
百格聊医疗
笑得灿烂=没有情绪问题?勿小看忧郁症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有生活压力、情绪压力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无论是小至小学生,或是大至成年人,都会面临这一问题,甚至因压力进而引发忧郁症。那究竟什么是情绪压力呢?压力与情绪之间又有哪些联系?压力该如何被减缓?忧郁又该如何得到治疗?本期《百格聊医疗》邀请资深专业辅导讲师凌雪雁博士带你了解。 👉什么是情绪压力? 👉如何检测自身是否有情绪问题? 👉忧郁症能治疗吗? 👉如何与忧郁症患者相处? 想要了解更多,留守11月2日晚上8时30分《百格聊医疗》!
1年前
百格聊医疗
百格纷
反思李玟离世 · 抑郁者笑容越灿烂 越难看破表象
歌手李玟(Coco Lee)离开人世,她的二姐揭露李玟生前与抑郁症搏斗已久。 我们身边不乏一些“开心果”,但他们内心光芒是否正逐渐被黑暗力量啃噬?外人很难看得见。 在推崇“正能量”的社会中,我们是否应该对心理阴暗面有更多包容?适时伸出援手,而不是鼓励隐藏情绪? #李玟 #Coco #CocoLee #抑郁症 #忧郁症 #depression #rip
1年前
百格纷
更多忧郁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