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恐慌

2星期前
2月前
2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巫统党员犹如溺水之人,不知道哪一个救生圈,能够救他们的性命。 巫统在双溪峇甲州议席补选无法为希盟争取到马来票,连党员票都流失,这让不少党领袖及基层恐慌,又萌生不与行动党合作的念头。 其实,双溪峇甲补选只是特殊例子,不能代表半岛所有选区都会遭遇失败,比如在埔来、新邦二南、柏朗埃及新古毛补选,巫统为希盟的胜选做出了贡献,而希盟和行动党的基本盘也协助巫统击败国盟。 去年10月的柏朗埃州议席补选,巫统获得华裔选民的鼎力支持,在4个以华裔选民居多的投票站,国阵获得2722票,国盟只得180票;巫统得以获胜,华裔选票是关键。因此,当时巫统和希盟皆认为双方基本盘的结合,是胜选的模式,如今双溪峇甲补选落败却推翻这种乐观心态,这完全是因为心魔作祟。 执政阵营在双溪峇甲补选以更大的票数败给国盟,有多个因素。首先,双溪峇甲坐落在伊党的势力范围,与吉打毗邻,这显示伊党已经在半岛北部建立起桥头堡,连巫统党员也深受影响。 其次,多个课题冲击选情,包括物价上涨、生活压力、削减柴油补贴、机场控股私有化、水供问题和水费调涨。华裔选民也因为多项课题而拒绝投票,加剧颓败之势。 但是,团结政府不算是溃败,因为华人的支持率保持90%,马来选民支持率也维持约23%。如果5000名巫统党员不跑票,胜负在伯仲之间。 事实上,巫统拥有逾300万党员,在很多选区扮演造王者的角色,只是党员跟随反对党挑起的情绪,导致进退失据,毫无方向感。 有几个原因造成巫统基层动摇。第一,缺乏信心。巫统已经历两届大选的惨败,2022年大选比2018年大选的成绩还要糟糕,而且可能还不到谷底,但巫统主席阿末扎希并没有提出任何重振旗鼓的策略,这加剧党员的焦虑,因为再输一次,就陷入死亡边缘。 巫统党员犹如溺水之人,不知道哪一个救生圈,能够救他们的性命。 第二,巫统党员受到数十年来的政治荼毒,认为行动党是反马来人的政党,在国盟的渲染下,更是难以跨出与希盟携手的步伐,因此要他们票投希盟,克服不了心理障碍。 第三,反扎希的党内和党外阵营趁机发难,质疑扎希的路线。例如,巫统哥打丁宜东南镇区部代表大会通过重新审视巫统和行动党关系的提案,该区部主席阿汉峇峇是前卫生部长,他遭扎希除名,无法上阵大选。 如果基层这股情绪发酵,将影响巫统在8月21日至24日召开的代表大会,扎希可能无法再主张 [vip_content_start] 下届大选与希盟合作,必须尊重基层的意愿。 现在也有人挑拨巫统署理主席莫哈末哈山在党选挑战扎希,更换领导层,促成巫统与伊党再次结盟。 但是,巫统的下届党选落在2026年,而且期限到了之后还能因为大选逼近再展延18个月,因此看来扎希还是会再主导下届大选,决定候选人,况且末哈山至今无意挑战扎希,他选择捍卫他的署理主席职。 不过,明显看出,末哈山与扎希出现分歧。在扎希放话继续和希盟合作后,末哈山却表示,巫统无法保证来届大选与任何政治联盟合作,巫统将根据赢得的议席数量来决定与谁组织政府。 摆在巫统眼前的难题是,要单独竞选形成三角战,还是与希盟达致协议,一对一抗衡国盟。前者是巫统必须有足够的实力,能够卷土重来,否则它将在三角战中排在最后,2022年大选只赢得26个国会议席,在7个州属全军覆没是最好的教训。 而且,若国阵、希盟和国盟形成三角战,巫统的马来人支持率无法保持2022年大选的水平,会再下挫,因为巫统与希盟合作的印象已根深蒂固,会有更多马来选民倒向国盟。流失马来票和非马来票,巫统如何生存? 巫统应该依靠希盟的基本盘及稳住党员票,才能够保住柔佛和马六甲州政权,然后反攻伊党的玻璃市、吉打、吉兰丹、登嘉楼政治基地。如果再三心二意、举棋不定,只会形成内耗,消磨信心。 正如巫统副主席佐哈利所说的,党员无须对巫统与行动党在团结政府中的关系而感到害怕。克服不了心魔,巫统会在国盟的攻击中,继续沉沦。
5月前
6月前
你是否想过自己的人生会突然停摆? 那些年,生活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无法前进。 2021年,我从未想过这样的事会发生。像是掉入了一个黑洞里,我完全失去了生命力,每天卧床不起,什么都没做却还是好累……好累……好累。每一口呼吸都好像要用尽全力,每走一步都好像拖着一个沉重的巨石。那时候即使饿到胃痛,都吃不下饭,食物一放进嘴里就想吐出来。糟糕的还不止这些,还有没日没夜的悲伤与哭泣,随时随地的焦虑恐慌,没有缘由的胸闷头疼,还有我无法言说的黑暗。 是无助且绝望的,我根本不知道凭我自己该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我知道这可能是心理问题,所以我最后还是去看了医生。拿着取药单,看着诊断的那一栏写上了“MDD”(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重度抑郁障碍),老实说当下也有轻松的感觉,因为我知道我是真的生病了,而不是“矫情”。 当时候我连简单的刷牙吃饭,睡觉起床都做不到了,更何况是好好上课和学习。所以我被迫放弃全额奖学金退了学,好好养病。我开始了在医院精神专科复诊和心理治疗之间来回奔走的日子,每天都需要吃抗忧郁的药物。但是日子依旧没多好,药物没那么快见效,每一次的心理治疗更是一场消耗脑力与体力的考验,扒开内心深处的痛,情绪的反扑都是真真切切的,但依然要顶住每一次去了解察觉更多自己的内心,学习处理情绪的技巧。 好在日子过去,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起效了,但是我的睡眠比之前好了,食欲回来了。虽然情绪和活力好像还没完全恢复,不过至少日常生活可以继续下去。 就这样停下了一年,感觉一切都挺稳定,我总觉得自己该向前走了。我到了外地继续升学,重新回到校园。我总觉得自己可以做到,甚至是可以做好的。但现实是大学的快节奏压得我喘不过气,需要和人合作交际的小组作业是我最大的压力,我追不上,但是我生怕自己会拖累别人。我每天都过得很紧绷,睡前我都要规划好隔天一整天什么时候要去哪里?要做什么?这么做不是因为自律只是因为想减少焦虑,怕自己迟到怕自己做不好,甚至是担心去食堂太多人会来不及去上课,而选择随便吃两口面包应付过去。可想而知这样的生活,不到两个礼拜我就崩溃了。那一晚,我翻出了所有的药,差点打算一口吞下。我复发了,隔天我就又回到了医院继续看医生拿药吃。 感觉自己就像是中了风刚痊愈,要重新学走路的人一样。复学后,我也好像瘸了一年重新站起来学走路一样那么困难,却不会被人直接看见,在忙碌的大学生活中,还要特地抽出一点时间治疗看病,真的很无奈很累人。坚持了一个月,还是再次被打倒了,又开始不想去上课,就算努力爬起来去了也无法专心,甚至直接在课堂上偷偷流泪,最后只能又选择了休学。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最后却都好像半途而废,没有一次坚持下去,是我太容易放弃了吗? 可是那些感受都是真实的,那些害怕,那些恐惧,每一次就像回到了受创的当下。我的灵魂碎片好像被遗留在了受创现场,我一直困在那里,我的人生卡住了。我意识到若要继续往前走,我应该解决的或许就是创伤,可是那时候已和当时的临床心理师沟通了将近一年,二十多次的治疗,感觉一切也卡住了。好像他能帮我的就是那么多了,接下来的问题无法再帮助我,所以我停止了和他的心理治疗。 后来的日子,并没有停止前进,自己看书,查看更多资料,在和学校辅导员的几次咨询中也持续察觉自己的内心,学习安抚因为陷入闪回而恐慌的自己,继续“摸爬滚打”,尝试更多事物,找寻热爱,努力获取快乐,尽力过好生活。这样一个人的日子,安稳地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我一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准备好复学,也不能再继续耗在学校宿舍增加家里负担,2023年3月份我退学回到了家乡。 这时候我距离SPM毕业已两年多,看到以前选择读中六的同学过几个月也要毕业了,选择升学diploma的也已读了一半,那些直接出社会打工的也赚了两年的钱,累积了经验,而我呢?这两年多不是什么都没有付出,到头来却还是白忙一场,还是只有一张SPM文凭。 每当我在社交软件上看到朋友的近况、大学同学的校园生活,我都好羡慕也感觉很无奈,也对自己感到愤怒。为什么我的人生就因此比别人晚了好多步,可是这已然是我必须接受的事实。 要走出悲伤 就要走进悲伤 我一直持续寻找合适自己、或许能帮助自己的临床心理师。经过医生的介绍,时隔半年我重新开始了心理治疗。这一次我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在第一次见面时我就直接询问心理师会采用哪些治疗方式,收到答复后我也决定了和她尝试合作进行治疗。其实我一直不知道对自己最有帮助且最有效的是哪件事,药物、心理治疗、身边的人抑或是我自己想开了?但我想,无可否认的是这一切都出于我自己,是我自己主动寻求帮助,是我愿意和身边的人沟通,是我自己努力去了解更多,是我勇敢,是我坚强,是我常常想放弃但都没有放弃。一直以来拼尽全力治愈拯救自己的人,一直都是我自己。 2024年的今天,我依然持续看医生复诊和进行每一到两个月一次的心理治疗。但是我明确地感觉到现在的自己比以往变得越来越好,我的人生渐渐开始有序了。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改善饮食习惯、生活作息、开始运动。虽然暂时还是待在家,但也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算,规划好金钱学习理财,准备自己上网学习新的技能知识,增强自己的能力。情绪上也相对稳定,悲伤低落是难免的,但一切都在可控的范围内,也放下了很多对自己的期望,这些期望抓得太久了也会变成一种执念。我可以拥抱自己的一切状态和心情,过好现在的每一天是我唯一的目标,这是一种当下的力量。 这些年的经历真的很难用几段文字说完,但如果这段旅程以我做过的治疗与咨询去划分,那我想,第一阶段治疗更多是处理当时的症状,也学习面对情绪的技巧等等;第二阶段,开始可以去面对内心的创伤。我依稀记得第一次见心理师,他告诉我:“要走出悲伤,就要走进悲伤。”我开始走进了我的悲伤,仔细触摸我的伤口,去清创、消毒和包扎,这过程真的很痛但我走过来了;第三阶段也就是现在,是放下了执念,是学习共存、接纳、允许和过好现在,开始有意识的去过生活,找回失去的生命力。 或许这一切在社会眼中看起来很荒谬,两年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家,没有上学也没有工作。我的人生的确不像一般人的秩序,按部就班毕业,升学,找工作就业,成家等等,但是我也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有时候失序的人生其实就像是一团打乱的线球,纵横交错,一团乱麻,好像我们总是理不清头绪,但是当我们找到其中一段线头的时候,就可以顺着这根线头一点一点打理好这种失序。或许有时候看似走得很慢,改变得很少,但是请不要焦急,允许自己勇敢,也允许自己逃避;允许自己躺平摆烂,也允许自己突然想做些什么;允许自己开心,也允许自己不开心。因为最重要的是能够好好过下去,至于未来还会遇到什么结,到时候再想办法解开也不迟。 音乐继续播放了,我又可以开始与生活共舞了。
6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年前
主持人, 您好。 前几天老板突然提醒我公司的退休年龄是62岁,他问我退休后的计划是什么? 我突然一愣,喔,是啊,今年的生日我就60岁了。突然发觉自己距离退休非常的接近,有一些的恐慌与失落,突然间的不知所措。一直以来还觉得自己很年轻,还有很多事还没有做,怎么一转眼竟然来到了退休的门槛? 其实我觉得自己的健康还不错,也觉得自己是可以继续打拼的,无奈公司的退休年龄是62岁,有种被逼退休的感觉。心理有一些的不平衡,我没有选择的余地吗? 只剩下两年的时间,我应该怎么准备退休并调整自己的心态?主持人,请问你对这方面有研究吗? 恐慌的阿祥 敬上   接触正能量    续追求理想 恐慌阿祥, 你好。 从来信中看到了你对即将来临的退休的恐慌与不知所措,以及一些的忿忿不平,就是那种被逼退下来的情绪。 我想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情绪。没有人喜欢因为自己的年纪而受到限制,或者所谓的“年龄歧视”,就因为我的年龄到了,我不能再……这也逼使你开始认真思考退休议题。 是的,退休与步入老年课题是我其中的专长。这里我想谈与退休有关的几样事情;就是态度,计划、身体状况以及活跃的退休生活。 是的,多数人进入60是没有太多的想法。然而,其实从40岁开始,我们就需要不断的评估自己对老去的态度。虽然你现在才察觉,但好过没有开始。 你也察觉到是整个机制的问题,你不想退都不行。可能你现在开始就常常与家人或朋友讨论自己的可能退休计划,如什么时候退休?退休后要做什么?要在哪里退休?要如何用我的时间?要如何保持身体与大脑的健康?经济与消费的课题?遗嘱?我现在应该做什么来预备自己成为我想要成为的长者?……这些问题与讨论都可以帮助你预备及开始计划自己的退休生活。 须接受身体老化量力而为 来信提到你的健康状况不错,你认为自己还可以打拼。这里只是一些小小的提醒,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40岁之后,我们的身体开始老化。60之后,老化的速度也加速,这包括了我们的五官的变化,骨骼系统,身高的变化,体重60之后下跌,肌肉更多的流失等,循环与呼吸系统等也开始逐渐老化。 我要表达的是,虽然对健康的感觉很好,但我们必须接受身体逐渐老化的课题,这样我们才能量力而为,不至于因为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无知而受伤。 特别要谨记,压力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杀手,要好好认真的评估自己可以承受压力的程度。 虽然听起来有一点的悲观,但这些年神经科学的研究给我们带来大好的消息,就是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是可以锻炼的。意思就是,就算是退休了,只要我有很好的运动与锻炼,以及不断的学习,刺激我的大脑,基本上我的身体和大脑还是可以非常健康的。 维持社交让大脑心理健康 当然另外一个要注意的是,维持社交,而不是离开人群,孤独生活,这对维持大脑与心理健康是非常关键的。尽量接触快乐健康的长者,还有与家人多联系,让自己可以继续有正面的贡献。 研究显示与孙子有许多互动的长者更加的开心与健康,脑与身体的活动可以让我们避免陷入冷漠,疲倦及衰老。 除了这些,我想谈谈你的理想。退休并不代表放弃你的理想,你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 我想要说的是,很多诺贝尔奖的得主都是60岁以上的长者。我相信你也听到很多的成功故事都是在60岁以后发生的。 意思就是说,不要因为社会的退休制度就让你放弃自己未了的梦,你还是可以继续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思考灵性探索内心世界 灵性也是一个重要课题。不单是物资的生活,希望你也可以好好思考自己灵性的课题。好好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宇宙及大自然的连结,信仰以及自己的人生意义等课题,这些课题让你成为更有深度的长者。 最后,要有优质的退休生活,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提醒,绝对不要认为自己要将许多时间花在电视上或者无止尽的休闲活动,还是回到前面谈到的,要多用头脑及活动身体,这才是上策。 总之,预备晚年需要从年轻的态度,生活方式,活动及属灵的成熟度开始,希望这些讨论对你有帮助。 主持人 敬上   ■小启: 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不愉快;人生的道路上,偶尔会跌倒、甚至受伤。《让心亮起来》愿意听你的细诉,并安排辅导机构为你排忧解难。 读者无论在亲子、生活、学习、职场、家庭、爱情、友情、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扰或感到迷惑,都欢迎写信来交流,寻求心灵咨询。 不过,《让心亮起来》并不是一个来函必答,有求必应的专栏。主答机构有绝对权力拒绝答复不宜在报上讨论的议题,或是性质类似的问题。希望读者予以谅解。 来函请寄: 《让心亮起来》负责人 12, Jalan Maju, Taman Maju Jaya, 80400 J.B. Johor. 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博爱辅导中心新山分会 地址:02-45, Jalan Masai Jaya 1, Masai 81750 Johor Bahru, Johor 脸书:新山博爱 电邮:[email protected] 电话:016-275 9195 工作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六(9.00am – 5.30pm ) 服务收费:半津贴制 如有任何疑问, 欢迎您拨打 016-275 9195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