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意外

11小時前
16小時前
2天前
              (怡保26日訊)“所有人的電話現在都打不通了,信息也沒有回應,這到底是什麼意思?至少應該讓我們家屬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讓我們瞭解事情的真相!”   今早在南北大道發生的轎車墜3公尺深山谷,導致華裔青年1死3傷意外中,不幸逝世的19歲華裔男子林景山(譯音),據瞭解,其遺體已於今午完成解剖,死因是頭部重創。     死者的姨丈羅富傑今午在怡保蘇丹後拜潤醫院的太平間受訪時表示,其外甥的朋友已不再接聽他的電話,令他無法全面瞭解事情經過,對此深感不滿。     他披露,他只知道外甥在拉曼大學(優大)就讀已1至2年,但並不清楚外甥為何會來到怡保,最終卻發生了這起意外事故。     他說,只知道外甥剛考完試,推測可能是和朋友相約外出喝茶、順道到怡保走走;然而,負責調查此案的查案官則告知外甥當時是從雲頂前往怡保途中,但在進一步追問時,查案官表示這並非正式記錄的口供。       來自沙巴的他表示,自己原本到吉隆坡出席會議,在接獲岳父通知外甥發生車禍的消息後,立即從吉隆坡乘坐電召車趕往怡保瞭解情況。       他指出,當時岳父告訴他,外甥出了意外在醫院昏迷,他心想還有希望,因此表示自己身在西馬、距離較近,可以趕往醫院探望;豈料途中又再次接到電話,被告知外甥其實已當場死亡。       他披露,外甥同學當初曾告知他外甥陷入昏迷,但後來卻又改口稱外甥早已當場死亡。       “既然外甥已經去世,為什麼一開始還要說他昏迷呢?”       他表示,上到怡保後第一時間就想弄清楚事情經過,但撥電聯繫外甥的朋友們時,對方已不再接聽電話。       “車內一共有4人,但只有我的外甥遇難,他也不是司機,這讓我們家屬非常疑惑。”       他指出,最初接到通知時,還以為是惡作劇或詐騙電話,因此特地趕來確認,沒想到看到身份證後,才相信真的是外甥出事。       “所有人的電話現在都打不通了,信息也沒人回覆。至少也應該讓我們家屬知道事情的經過,但到現在,我們仍一頭霧水。”       他透露,不確定外甥的父母是否知曉他到怡保的行程,但妻姨在得知噩耗後情緒極為激動,悲痛欲絕。       “兩名孩子其中一個就這樣沒了,他們要我回去交代事情經過,可是我自己也不清楚。”       他強調,他理解這是一場意外,幸好沒有涉及其他車輛或路人,儘管目前外甥的朋友拒絕回應,家屬也不想強迫他們,但既然已經造成死亡事故,希望外甥的朋友們能站出來、勇敢面對,給予家屬一個交代,告知他們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之前一開始打電話時還接,現在電話也不接,信息也不回了。”       他指出,從轎車的損毀程度來看,可以判斷當時車速相當快,司機可能存在疏忽駕駛的嫌疑;目前在等待外甥父親從沙巴飛來西馬,再商討外甥的身後事。       他披露,家屬將向警方正式報案,以尋求進一步的調查與法律行動。不管怎樣,他們必須負起責任,畢竟這牽涉到一條人命。           傷者:受邀共車到怡保吃早餐   其中一名傷者今午在醫院受訪時表示,他並不認識司機和死者,只是應另一名朋友邀約,才搭乘這輛轎車一同前往怡保吃早餐。事發時,他正在車內玩手機,因此並不清楚事故發生的具體情況。       此外,另外兩名傷者目前仍在醫院急診室等待進一步的檢查與報告。   較早前,霹靂州消拯局發文告指出,這起致命車禍於今早發生在南北大道北上方向第284.1公里處,一輛轎車墜入約3公尺深的山谷。車內共有4名華裔青年,年齡介於18至19歲,其中1名19歲青年當場死亡;其餘3人,即2名19歲及1名18歲青年受輕傷。死傷者均未被夾困。      
2天前
2025年3月28日,泰國發生罕見強震的那一天,我一個人在曼谷。那棟在地震中轟然倒塌的30層樓國家審計署大樓,與我所在的地方約有6公里距離。 從未想過,我在泰國“旅居”一個月的時光裡,會遭遇與死亡如此貼近的罕見事故。因為是一個人,所以打從踏足“微笑之國”開始,我便格外小心,時刻保持警惕,盡力確保自身安全,然而地震並非我所能控制,它來得悄無聲息卻瞬間敲響生命警鐘。 事發當時,我正走在街頭,發現一群人凝視著搖搖欲墜的電線杆,路邊則有工程車,施工工人示意我趕緊離開。突然,一股暈眩感襲來,我站都站不穩。一度以為自己餓暈了,血糖過低,但我並沒有很餓! 接著,看到周圍的員工紛紛從建築裡跑出來。當記者這麼多年,直覺告訴我這絕非尋常,也絕非小事,只是完全沒料到,竟是地震。之後,越來越多人從不同的建築湧出,整條街瞬間被人潮填滿,大家顯得很恐慌,有人忙著撥打電話,有人神情緊張,有人可能因驚嚇而淚眼婆娑,空氣中瀰漫著緊張與不安的氣息。這時,一名外國人匆匆走過,我趕緊問他發生了什麼事。聽到“earthquake”時,所有疑惑頓時獲得解答。 街道兩旁人滿為患,交通幾乎癱瘓,救護車的鳴笛聲不絕於耳,泰國政府宣佈進入緊急狀態。親朋好友的信息紛紛而至,看到他們發來建築倒塌的畫面,我才真正意識到“危險”。曼谷無處不高樓,即使看似空曠的公園,旁邊也矗立著摩天大樓。除了遠離高樓,一時之間我也不知何去何從,更不知該如何做到大家的叮囑 ——“小心”。 曼谷這昔日安穩的城市,被突如其來的震動撕裂。泰國本不在地震帶,房屋建設的防震標準更顯得脆弱可疑。那些在震中搖晃甚至龜裂的建築還安全嗎?通過專家安全檢測前,一切都是未知數。而隻身站在街邊的我,安全嗎?若餘震接踵而來,若天降飛物砸中,若地質鬆軟引發地陷……我會不會就這樣消失了呢? 如果我就這樣消失了,想必家人好友會很難過,想到這裡,我心頭也隱隱一痛,但撇除這點,孤身一人在外,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我竟不感到恐懼,還應電臺朋友的連線請求,告知曼谷的最新情況。這經歷雖談不上泰然自若,但也算處變不驚,隨遇而安。只要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保護自己,其餘的就交給上天。對於這份出乎意料的豁達與平靜,我一度感到意外。 背起久違的記者身分 地震後的那一夜,有人徹夜難眠,也有人不敢回到高樓留在街上,而我回到那座兩層高的酒店,沉沉睡去。翌日醒來,手機屏幕閃爍著來自媒體朋友的訊息,詢問我是否方便接受採訪,或為報章撰寫新聞。這則信息直接挑起我沉寂已久的“媒體魂”,驅使我直奔那倒塌建築的現場。 烈日下,背起久違的記者身分,帶著一種無法抵擋的召喚,朝著那片廢墟走去。我不敢相信,在手機屏幕上看見的殘垣斷壁,如今在我眼前。默默為還在瓦礫堆下等待救援的人員祈福後,帶著一份莊重與責任開始“工作”。然而語言不通,要收集資訊心有餘而力不足,唯有把所見細節經過核實後,轉化為有價值的文字,再引述並翻譯泰國媒體報道的官方消息。至於死亡、獲救與待救人數,泰國媒體並未報道。於是,我在現場來回奔走,在不影響救援行動的情況下,找到一名有分量還會說英語的警官,獲得了我要的第一手消息。終於,趕在截稿前,透過手機打了一篇有血有汗的新聞,發給了報館。 我知道,基於自身安全,我不該踏足災區,然而我還是去了。就像那一天,即使陽光如火,汗水如泉湧,吸入大量塵土,皮膚曬黑幾個色度,看在別人眼裡或許吃力不討好,甚至把自己置於危險境地,但我依然覺得“值了”!就像我到泰國展開一個月的個人旅行,孤身在異鄉的街頭巷尾遊走,聆聽著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就像生活上的大小事一樣,我始終把“想做的”付諸於行動,在不傷害任何人的前提下,時刻懷著感恩的心,隨心而行,尋得內在的自由與熱情,讓生命變得更加豐盛有意義。 人生,有太多無法預見且不可控的事,沒有那麼多“但是”,也沒那麼多“下次”。儘管生活中難免有需要妥協的時候,但在我的生活裡,更常見的是心之所向,儘管有些執念常讓人無法捉摸。 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誰也無法預知。既然如此,想做的我就去做!因為始終如此——擇己所愛,愛己所擇,所以,如果我就這樣消失了,或許也沒有太多遺憾。
6天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