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抨击中国 违背波音飞机购买协议
|
富士山征收入山费 山梨县开始接受预约
|
教部国旗插图出错 |
民政党报案 吁政府严肃处理
|
俄侦察机飞近波兰领空 北约空防瑞典军机升空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抨击中国 违背波音飞机购买协议
|
富士山征收入山费 山梨县开始接受预约
|
教部国旗插图出错 |
民政党报案 吁政府严肃处理
|
俄侦察机飞近波兰领空 北约空防瑞典军机升空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抨击中国 违背波音飞机购买协议
|
富士山征收入山费 山梨县开始接受预约
|
教部国旗插图出错 |
民政党报案 吁政府严肃处理
|
俄侦察机飞近波兰领空 北约空防瑞典军机升空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抨击中国 违背波音飞机购买协议
|
富士山征收入山费 山梨县开始接受预约
|
教部国旗插图出错 |
民政党报案 吁政府严肃处理
|
俄侦察机飞近波兰领空 北约空防瑞典军机升空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抨击中国 违背波音飞机购买协议
|
富士山征收入山费 山梨县开始接受预约
|
教部国旗插图出错 |
民政党报案 吁政府严肃处理
|
俄侦察机飞近波兰领空 北约空防瑞典军机升空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抨击中国 违背波音飞机购买协议
|
富士山征收入山费 山梨县开始接受预约
|
教部国旗插图出错 |
民政党报案 吁政府严肃处理
|
俄侦察机飞近波兰领空 北约空防瑞典军机升空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成语
星云
【爱华文】在探索和挑战中爱上华文/李语晗(居銮)
如果你问小时候的我,华文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绕口令挑战。记忆中,“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四是四,十是十”等绕口令,是每个小孩童年必定挑战的项目。这些让人抓狂的翘舌音,我却心甘情愿地接受挑战,那时的我并未意识到其中蕴藏着华文的韵味与精妙,只是单纯地想在朋友面前炫耀绕口令的本领。因此,总是甘之若饴地付出我珍贵的放松时间,苦练汉字的每个音符音调和翘舌音。于是,我渐渐发现华文有种独特的乐趣,每一个翘舌音和不翘舌音的发音,仿佛是华文世界里活泼的音符,奏响着奇妙的旋律。每次挑战不熟悉的绕口令时,舌头好像要在下一秒喘不过气来。我开始意识到华文的每个音调都充满节奏感,那份属于华文的独特调子,在我的心中埋下了热爱华文的种子。 尽管如此,小学时,华文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固定任务,也就是每周背诵一篇古诗词。我对背诵古诗词的理解简单而直接:背诵,记忆,再背诵。那时,我并不知道,这些诗句不仅是记忆中的一部分,它们将伴随我的一生,成为我与华文之间深深的情感纽带。如果你问当时的我什么是古诗,我肯定认为故事只有朗朗上口的调子,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然而,这些都只是短期记忆,不出几日,我便把它们通通遗忘了。 成语的由来搞笑又有趣 为了激起我对华文的兴趣,母亲特地下载了将古诗转换成儿童动画版歌曲的内容,帮助我理解古诗的意境与创作背景,但我却不了解母亲的用心良苦,只觉得歌曲无聊枯燥。以至于后来回忆起小时候背诵古诗词的时光,头脑却只蹦出“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首家喻户晓的名诗。那时的我,以为古诗仅是唐朝的独特产物,认为所有的诗人都生活在那个时期,经了解后才晓得,诗词的宝藏远远不止这些,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的诗人,每一位都有着不同的风采与情怀。 一次机缘巧合,班主任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展示几张图片让我们猜成语。而平日不去了解成语含义和来源的我,完全答不上来。班主任展示的第一题便是一个夸张的大嘴巴在一个超大号汉堡包前,流了遍地口水,一旁还放着一把长尺测量唾液的高度。看着同座们迫不及待地回答,我却完全毫无头绪。结果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垂涎三尺”!怎么会是这个答案呢? 就当我一头雾水时,班主任向同学科普了“涎”的意思,“涎”字由“水”和“舌”组成,表示口水的流出,表示一个人对某物非常渴望或期待。那刹那,我意识到我们日常用的成语又那么有趣又搞笑的出处,回家后我马上搜索了各种成语的来源以及含义,我才发现原来华文的奥秘精深不止于此,从此,我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沉醉在华文的独特魅力里,爱上了它的丰富与精致。于是,我改变了学习华文的方法,开始细心地琢磨汉字的每一撇每一捺,每一次刁钻细致的学习,每一步的了解,都是我与华文世界之间进一步深厚情感的建立。 中学时期,选中文科是否是个正确选择,一直是个令人纠结的问题。许多同学因担心华文的难度过高,会拉低总平均的分数,便选择放弃这个科目。曾经,甚至有同学劝我放弃华文,认为华文的知识深奥难以掌握,觉得会成为全A的“绊脚石”。面对这个情况,一部分学生却因害怕而退缩,放弃华文。那么我们就应该因为这个学科难度高而放弃吗?不!尽管我也曾迷茫和担心,但我始终坚信华文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传承的文化,一种责任的承担。我深知,学习华文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尊重。而身为后代的我们,我深感自己肩负着传承文化的责任,而这份责任正是通过努力学习华文来实现的,因此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华文水平,勇敢地走好这条路。我坚信,尽管或许许多人认为华文太难,令人心生畏惧,但我们不能遇到瓶颈就轻易舍弃,每一次突破难点的瞬间,都是华文水平和质量的飞跃。 华文对我的影响深刻,已成为我人生必不可少的部分。学习华文不仅让我在知识的苍穹中翱翔,更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悟和表达。这,就是华文的魅力。从中,我学习了如何把内心情感与精神凝结成文字,这大大提升了我的思维方式,塑造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不断阅读和思考中,形成对万物的独特见解。除了学会如何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情感和见解,我还通过文字理解他人所表达的含义,逐渐构成沟通的桥梁,同时也领悟了华文的真谛和智慧。
4天前
星云
最新文章
“Kembang Tekak”非新成语 语文局:网上胡扯
国家语文出版局(DBP)推出新成语“喉咙肿胀”(Kembang Tekak)?其实是假的!
4月前
最新文章
即时国际
逾千教授票选 “跳梁跋扈”膺韩年度成语
韩国教授日前投票选出年度成语,“跳梁跋扈”获得最高票,对照总统尹锡悦擅自宣布戒严的政治风暴,真的再贴切不过。“跳梁跋扈”被韩国教授们选为年度成语。
5月前
即时国际
星云
语林又拾(上)/鹰童(居銮)
● 南洋“亲”字观 人们看见可爱的小宝宝,喜欢亲亲其额头,或用鼻子贴近小脸蛋,吸一吸气,闻一闻。这个表示亲昵的动作,马来语叫作cium,闽南语叫作cim。但凡福建人学马来语,总觉得cium是一听就会的词语,因为发音太近似了! 早年在令金,那里住着许多印度侨民。我的阿妗是福建人,姓名是Ng Cim。马来人、旁遮普人和淡米尔人连名带姓叫她,都没有问题,因为不但马来话有cium,旁遮普语也有chumma,淡米尔语也有cumpi,要模仿“亲”的声音,一点困难也没有。可是英国人就不同了。刚刚推行国民登记的时候,阿妗交代自己的姓名,英国人先就卡在Ng这个音上面,接下来的Cim也令他为难。英国人没有发这个音的习惯,英语只有叫黑猩猩时才会说chimp,但那个音和福建话的“亲”还差那么一点距离,而这一点距离似乎难以超越。纠缠了老半天,结果误写成Ng Eng。直至阿妗以近百岁的高龄无疾而逝,这个登记上的错误始终没有纠正过来。 曾有印度前辈告诉我,印度各种方言说“亲”,都是来自古代梵文的cumb,而梵文记载的语音原本是梵天的语言,也就是说,那是天人的语言。佛经上说,人的始祖是从天界下凡的。希伯来和阿拉伯的圣典不也说亚当是从天上下来的吗?马来语的“亲”也是来自印度。 真没想到:此语本为天上有,难得南洋处处闻!那么,闽南的居民是在多早的年代就已经吸收了这个词语呢?这真是个谜! ● 成语对照 南宋时,有位贵族女子姓厉,名硕人,她与丈夫曹秀才不和,离婚改嫁曹咏侍郎(侍郎之职,相当于今天的次长或副部长)。曹咏的后台靠山是丞相秦桧,所以平步青云。元宵节,曹咏开放门户,大摆晚宴,曹秀才看到前妻服饰奢华,排场阔气,回家对母亲说:“硕人是该享大富贵的,我们家哪儿留得住她?”当时,巴结奉承曹咏的人很多,只有硕人的哥哥厉德新不买账。曹咏暗中命德新的上司刁难德新,想借此迫使德新来乞求他,但德新始终不屈服。后来秦桧倒台,曹咏作为秦党,随即被贬。他收到厉德新来信,打开一看,竟是一篇〈树倒猢狲散赋〉。曹咏死在贬所,厉硕人路过前夫家,见门庭整洁,花竹茂盛,不禁懊悔哭泣道:“我当时能自安于此,岂有今日!” “树倒猢狲散”这句成语沿用至今,比喻靠山一倒,依附者遭殃。猢狲也称猴狲,就是猴子。树倒下了,原先在树上的猴子们也散了。马来人也有一句成语,叫:枯树一倒,啄木鸟寄死(Punggur rebah, belatuk menumpang mati),用法大致相同。 马来亚半岛有一种小啄木鸟,今称巽他啄木鸟(belatuk Sunda),喜欢在枯树干上打洞入住。我见过一对巽他啄木鸟夫妇在一棵枯死的毕钵树上轮流打洞。毕钵树是长青树,本不易死,有人在大树根部下毒,大树便枯死了。植物和鸟类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小啄木鸟很快飞来凿树洞。这对小啄木鸟没日没夜地工作,凿开圆形入口,可容鸟身出入。【图1】是一只巽他啄木鸟开始凿树洞。【图2】显示树洞已经凿通,一只巽他啄木鸟正用后退的姿势从洞中抽身出来,好让等候在旁的伴侣接手凿洞的工作。 巽他啄木鸟入洞安家,生养下一代。在幼雏出洞飞走之前,假如有人把干枯的大树砍倒,原本“寄生”于枯树的小啄木鸟就变成“寄死”了。这便是前述马来成语的由来。 ● 关于大鸟的马来俗语 有的人积恶成性〖注〗,百般规劝,毫不起作用,好比石头泡在水里,永远不会变软。马来谚语则说:“乌鸦即使用蔷薇水洗浴,羽毛也不会变白的。”(Burung gagak itu jika dimandikan dengan air mawar sekalipun, tiada akan menjadi putih bulunya)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需要伙伴搭档,也要找对人,才不会自置于险境中。马来俗语说:“麻雀焉能与犀鸟齐飞?”(Burung pipit sama enggang, mana boleh sama terbang)犀鸟是大鸟,麻雀是小鸟。你只要看过犀鸟一口吃掉小鸟的那种恶态,就会明白麻雀若与犀鸟一起飞翔,绝对不会安全,结果只能是被犀鸟吞噬。 鸱鸮俗称猫头鹰,是夜里起身活动的动物。马来人认为夜里鸮鸣如鬼叫,所以称猫头鹰为“鬼鸟”(burung hantu)。夜愈深愈暗,猫头鹰的一双猫儿眼愈亮。柔佛有些地方,不时可以见到猫头鹰。半夜隔着玻璃窗看它,它好奇地把头倒转来看你,双眼调整焦距,看清了是你,它就扭曲着满是白毛的老脸,怪叫一声,展翅飞去,动作矫健异常!在暗夜中捕食蛇鼠,它确有此能耐。等到白天,昼盲的它就该休息了。真的,白昼的猫头鹰啥都干不了。人一旦力竭,平时再能干,也“无能为也”,马来语就说这人是“天亮迟起身的猫头鹰”(Burung hantu kesiangan)。(明日续完) 〖注〗此“性”是习性,不是本性。孟子道“性善”,是指本性。荀子言“性恶”,是指习性。
10月前
星云
星云
误用词语/小泥(马六甲)
日前在某社交媒体发生了一点小事。网友展示在书局促销区买的几本书后,有人留言:书虫就是这样,顺手牵羊。事主委婉表示他没牵羊。那人回应他的意思是多买了几本书。 随口说别人顺手牵羊未免太过难听,乍见我很不高兴,原本打算留言提醒。惟想想自己只是寻常小民,并非社会贤达,倘若别人未出言询问,似乎不便发表意见。再说对方与我素昧平生,私讯亦嫌冒昧,略过也就算了。 对方很明显是误用成语,但不愿承认,我觉得这种状况怎么说都没用。当然我的判断未必准确,不过一旦开口,万一不慎引起争执,那就不值得了。倒不是害怕与人争吵,而是没必要为了这等小事争论不休。有人爱说书虫顺手牵羊,那是他的事,又不是我的错。 发现别人误用词语,选择视而不见,我是否有纵容之嫌?非也非也,首先我没资格对陌生人说教。再说,对方或许果真是社会贤达,偶尔误用词语也不算什么大错,若因而被陌生人指正一定不快。大家使用社交媒体不过是休闲娱乐,没人爱听别人纠正自己言语的小小失误。 尽管常有人自豪,本地拥有中港台之外最完备的华语教育体系,然而不可讳言,本地人的华语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有识之士十分努力普及语文知识,可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别的不说,本地体育新闻常见“觊觎”、“染指冠军”之类的描述,我看来着实刺眼。“争取”、“期待冠军”不行吗?冠军是荣耀,又不是丢脸或羞耻之事,为何非要用觊觎、染指这么负面的词语? 现今科技发达,各式查证十分便利。老实说我亦曾发现自己误记、误用部分词语,还好及时查证,错误大多只有自己知道,不过这也只能要求自己。至于其他人如何使用语言,那是他的自由,不足为外人道,我的确不该多管闲事。
1年前
星云
星云
【我与龙】消失的龙/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最先接触的龙大概是小时候聆听成语故事《叶公好龙》,或是背诵着十二生肖的顺序时出现。跟随家人到庙宇拜拜,龙从平面抽象跃升到具体的雕像,便是我对龙的形象的初步建构。 2000年代,距离我家最近最大型的购物兼娱乐中心——绿野仙踪外藏着一条龙。每次往返绿野仙踪的路上,T字路口交通灯前的龙尾必定引起我的目光。某人曾经告诉我,这一带可以找到龙头和龙身,仿佛有一种寻宝的感觉,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神秘故事等待揭晓。后来,碍于范围太大,我并没有如愿去寻得这条龙的龙头和龙身。 有一回该地段修路后,龙尾的消失让我措手不及。一个标志性的象征,像是与绿野仙踪主题公园(The Mines Wonderland)的没落共同进退。这座主题公园曾是许多人美好的童年回忆,承载着家庭天伦乐和孩子们的欢笑声。里头有一座儿童过山车——墨绿的轨道,青色的龙头和龙尾,以及坐满儿童挑战者的龙身。工作人员按下启动键后,孩子们便犹如腾云驾雾,飞龙在天。尽管被吓得哇哇大叫,在落地后,却满脸皆是挑战成功的胜利。 多年以后,欧洲国际马戏团在绿野仙踪举行义演。我和T从购物中心的旁门穿入通往马戏团的走道,惊见龙头伫立在桥边的河岸旁。众里寻他千百度,原来它就在此处!它似乎已被荒置,历经风雨几十年,身上的漆该剥落的早已剥落。曾经风光过,也曾给我带来神秘的错觉,深受万人敬仰的吉祥物——龙,在这里竟落得如此狼狈,叫人不胜唏嘘。 这个中华民族崇尚的奇特物种——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它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庙宇和成语故事里。而在我的生命中,与我最为亲近的时刻,就是那只等待有贤之士拯救和翻新的龙头雕像。
1年前
星云
读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差强人意”其实并不差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一、“差強人意” 印象记 “差强人意” 是高频使用成语,但多数人对 “差强人意” 的认知只是望文生义: ·从 “差强” 联想到 “差劣”; ·从 “人意” 联想到 “事与愿违,不能称心如意”。 ·故,把 “差强人意” 诠释为:差劲,结果不尽人如意。 生活中运用实例: ❶员工业绩未达标,老板以 ”差强人意” 怒骂责备; ❷学生考试分数低,老师哀叹:差强人意; ❸国阵大选惨败,传媒以 “差强人意” 遣词报道。 ·以上❸例,统统用错 “差强人意” 了! 二、“差強人意” 确切释义 ❶根据《现汉7》,【差强人意】释义: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❷追溯典故,“差强人意” 是褒义成语! ❸典故《后汉书 ·吴汉传》: 吴汉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大将。一次刘秀打败仗,其他将军惶恐畏惧,失去斗志,而吴汉却意气自若,和士兵们一起整理武器,审阅兵马,激励战将。刘秀为此事感叹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备注:①差:略微。②强:振奋。③人意:人的意志) 刘秀那句叹话大意是:“吴汉还能振奋人的意志,得此一人,如获一势均力敌的国家了。” 刘秀的 “差强人意” ,对吴汉是褒,非贬也。 后来,“差强人意” 作为成语,意思稍有改变,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三、 错用原因 只从字面推敲其义,根源在 “差” 字: ·“差” 是多音字。“差强人意” 中,“差” 正确读音是 chā,于此句成语中作副词用:稍微,大体。 ·多数人把 “差” 误读成 chà,从而引为“不好,差劲” 之义,故将 “差强人意” 误作 “能力低,表示结果不理想,不合要求,不能使人满意。” 四、结语 “差强人意” 并不差劲,是用以表示 “尚算满意” 的成语,非指 “不尽人意” “大失所望”,不好再将之由褒作贬来运用啦。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必须 vs 必需,各分天下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元旦、春节、立春,何者为年之始?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用感恩回应早安,言重了! 感谢vs感激vs感恩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一路好走≠一路走好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今天的隔天 ≠ 明天
2年前
读家
读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感恩父母 vs 对父母感恩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常有听闻“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某某”的句式,这些句式其实都犯了语法差错。“感恩”与“感谢”的构词法有别,在句子中与其他词语组成短语的形式,也截然不同。 一、“感恩” 是动宾式合成词 《现汉7》【感恩】释义: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 感恩=感激(动词)+恩惠(宾语)。因此,“感恩”是动宾式合成词。 二、“感恩” 是不及物動詞 汉语动宾式合成词很少带宾语,多是不及物动词。 “吃饭”是动宾式合成词(不及物动词)。 吃饭(动+宾)+苹果(宾语)=吃饭苹果 (动宾宾)→宾语重叠,显然是结构怪异的短语。 三、“感恩+(宾语) ”的例子 “感恩(动+宾)+(宾语)”形成宾语重叠的例子: ❶感恩父母。 ❷感恩老师的教诲。 ❸感恩您的慷慨解囊。 以上三例句式,若以“感谢” 一词表达,则无文法与语法的错误,因为“感谢”是可及物动词,“感谢”需要支配宾语,意义才完整。 以上三例,若要以 “感恩”表达,句式宜改成: ①对父母感恩。 ②感恩于老师的教诲。 ③感恩有您的慷慨解囊。 四、“感恩”在句中的正确用法 ❶用在句末或分句句末: 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凡事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❷在句中组成结构合乎情理的短语: 他感恩图报,值得敬仰。 我们要怀有感恩之心。 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五、结语 “感恩”是生活大智慧。但是,藐视语言字词的正规用法,就非大智慧的表现了。中文各词语皆有其正规界线的运用方法,让文字各归其位,各司其效,才能有精确的表达。
2年前
读家
读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一路好走≠一路走好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一路好走” 与 “一路走好”,同样都是送别的说辞。哪个是与亲友的生离别语,哪个又是与逝者的死别敬辞?学着辨别两者差异,免于陷入 “诅咒亲友去死” 的窘境。 ❶对比对象 (一) 一路好走 ˙生离别语。 ˙与活着的人道别话珍重。 (二) 一路走好 ˙死别敬辞。 ˙与离世的人诀别望安息。 ❷对比含义 (一) 一路好走 ˙“一路”指的是人生路。 ˙“好走”:路不平坦,叮咛他走路的时候要小心,不好不慎摔跤。 (二) 一路走好 ˙“一路”指的是黄泉路。˙“走好”:走得很好,走得不痛苦,走得平静安详,走得安息。 ❸用法对比 (一) 一路好走 ˙送人时说“一路好走”,是希望他在人生路上好好地走,祈愿他一切顺利安好。 (二) 一路走好 ˙是生者向死者永别的挽联,吊唁死者一般的用词。 ˙寄托着在世者对死者的无尽想念,也是最后的叮咛与祝福,冀望他走得很好。 ❹例句对比 (一) 愿去世的爷爷, 在也许寒冷的黄泉路上, 一路走好,走得好好, 走得安息不留恋。 (二) 愿活着的我们, 在尚且温暖的人生路上, 一路好走,好好地走, 走得安稳不跌倒。 ❺简单记法 ˙先把“走好”记牢,再来记“好走”。 (一) 有人离世,大家会愿他走得少痛苦,走得安详。因为希望他走得好,就应该对他说:一路走好。 (二) 与亲友别离,但愿他往后的人生路会好好用心去走,好好地走下去。因为希望他好好地走,就应该对他说:一路好走。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必须 vs 必需,各分天下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元旦、春节、立春,何者为年之始?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用感恩回应早安,言重了! 感谢vs感激vs感恩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一路好走≠一路走好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今天的隔天 ≠ 明天
2年前
读家
更多成语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