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房屋政策

2月前
4月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013年分层管理法令明文规定,发展商应在建筑范围内提供足够停车位。为何如今还有许多公寓住户,被迫停车在路边?他们能否就此法律条文,告赢发展商呢? 以上问题只是冰山一角,笔者认为官方机构须检讨楼宇的“法令溯及力”! 法令溯及力是指某项法律规定的效力可以追溯到一定时间之前的行为或事件;它也被称为溯及既往的效力,通常可被分类为: 马来西亚的共管楼宇的正面对以上困境,旧楼宇到底是否合法合规,或违法不合规? 特别整理成表格,方便会员查阅我国对于楼宇建设的相关法令或条规:  ACT 118 Housing Development ( Control and Licensing ) Act ,1966,HDA1966 1966年房屋发展(管制与执照)法令 ACT 133 Street, Drainage and Building Act, 1974, SDB 1974 1974年街道、排水和建筑法令 ACT 171 Local Government Act 1976, LGA1976 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 ACT 172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ct 1976, TCPA 1976 1976年城市和乡村规划法令 UBBL 1984 Uniform Building By Laws, 1985 UBBL 1984 1984年统一建筑条约 ACT 341 Fire Service Act 1977,FSA 1988 1988年消防法服务法令 ACT 318 Strata Title Act, 1985, STA 1985 1985年分层地契法令 ACT 633 Building and Common Property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Act, 2007,BCP 2007 2007年建筑物与共管产业(维修与管理)法令 ACT 757 Strata Management Act, 2013,SMA2013 2013年分层管理法令 旧楼宇面对争议时,官方机构应采用什么法令或条规来处理呢? 根据笔者的观察,2013年分层管理法令推行前,市场就已经有许多建梭交房的共管楼宇,遵守当时的“统一建筑条规”,并获得竣工合规证书(Certificate of Completion and Compliance, CCC)后才交房。 现在却出现,旧楼宇的批文与2013年分层管理法令相冲突的窘境。其中最争议的就是 [vip_content_start] 其中最争议的就是楼宇的共用面积、私有面积以及附生单位面积的规划图。 争议之一:停车位 发展商被新的批文指示,必须在建筑范围内提供足够的停车位,但80年代的拥车率不像现在,所以许多旧楼停并不是1单位配1车位,而是少于1。导致拥车率增加后,旧楼出现停车位不足的争议,究竟是否合法呢? 注:2021年1月数据显示,陆交局登记车辆已突破1千7百72万8482辆。 争议之二:share unit计算公式 这是2013年分层管理法令的产物。 许多旧楼宇采用的计算公式,并无按照2013年的指定公式,导致许多认知错误;如要统一新旧楼的计算公式,旧楼宇则须聘请合法土地测量师,重新测量,但许多共管楼宇财库已经赤字斑斑,根本无法负担专业测量费,如何有资金来达成合法的要求呢? 争议之三:官方规格不一致 马来西亚土地局将停车位归类为附属单位,采用的登记编号通常是Assesory Number;市议会与发展商的买卖合约则采用Bay Number。两个官方单位的规格不一致,导致产业转手时,出现不必要的误会。 如果您是第一手业主,问题不大,但是从二手市场购入的新业主就没那么侥幸了。产业转手时,律师准备的买卖合约是根据土地局查询到的停车位编号Assesory Number,而发展商和首个业主原本签署的买卖合约却采用Bay Number,导致转手的新业主入伙后,以为别人霸占了他的停车位。 争议之四:统一管理费 2013年分层管理法令,明文规定共管楼宇须采用统一标准管理收费,且须遵守指定的计算公式。 但是市场上,有许多混合型发展项目,例如以下楼宇: 按照旧法令,各楼宇可因个别功能,定制专属的管理费,例如: 根据2013年分层管理法令,以上收费不符合统一标准,因此有关收费行为涉嫌违法。 笔者最后想说的是,官方应尽快接洽旧楼管理委员,了解多功能共管楼宇的管理难题,共同研究一套更周全方案,而不是强行推行统一收费制,导致双方站在对立角度。
2年前
    (怡保26日讯)地方政府发展部长倪可敏指出,该部得到来自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的免费顾问服务,而它是亚洲最领先的房屋发展局,我国可从中学习,为人民带来最好的房屋政策。   他今天出席霹中总新春团拜活动,回应记者询问有关泛马伊斯兰阵线副主席慕哈末陆曼指地政部没有愿景,需要获得外国即新加坡的建屋发展局协助来管理和解决房屋问题时,这么表示。   倪可敏说,当一个国家不肯去学习,将不会进步,政府必须向所有人学习,不管对方来自哪里,最重要的是国家必须进步,为人民带来最好的福利。   “以前的国阵政府经常得到国外专家的咨询服务,包括欧洲和美国,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更曾聘用来自以色列的顾问公司。”   “任何政治伪君子所作出的言论,都是不要人民从良好的施政中受惠,我们尽所能服务人民,为人民带来最好的房屋政策。新加坡的建屋发展局是世界公认最好的,包括他们的交通规划、水处理、公交系统和拥屋政策与永续性等。”   他表示,前朝政府支付庞大的资金得到来自欧美等顾问公司的咨询服务,而如今我国政府得到来自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免费咨询服务,为何还要闹呢?   “这显示,不管是任何课题,他们都要将之转化成种族课题,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人民应该拒绝他们。”   —-   倪可敏指出,地政部将从2024年起分3年进行,以逐步落实确保公厕干净度达到国际水平的政策,包括餐厅与酒店等的厕所需达A级才能更新执照的措施。   “2025年,该措施会延伸到市议会管辖的地区,到2026年,就轮到县议会管辖的地区,所以是分3年来逐步落实,给予业者充裕的时间去提升和装修,让厕所达到BMW的水准,也就是干净、迷人、清香。”   “我们相信,这是民之所趋,人民所要的,这也是地政部其中一个施政的重点,。”   他指出,全国的市议会主席和市长在面对年尾的评估时,都会根据施政重点的表现是否达标来决定是否获得升级,也是评估的标准。   他说,如果全国1万8000间公厕都能够维护干净水平,将有助推动旅游业,为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他表示,地政部已发出指示,要求全国所有的市长、市议会主席与秘书等,每个星期都必须微服出巡,深入民间了解与解决人民的问题。   “现在的新政府决定不鼓励官员坐在冷气房内拟定政策,而是要卷起袖子,勤劳实地苦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人民要什么,而不是官员要什么。每个星期的微服出巡,突击检查,将可以起到立竿见影之效。”   出席嘉宾包括霹雳州务大臣拿督斯里沙拉尼、首相政治秘书曾敏凯、霹中总名誉会长丹斯里李爱贤、霹中总总会长拿督廖志明、署理总会长拿督吴玉仁。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有人说,是因为政府2010至2014年连串的打房措施,让房市陷入10年低迷,无力激起新的火花;也有人认为,房市萎靡不振归咎于整体结构问题,导致国内产业市场发展失衡,众说纷纭没有标准答案。 上一期,我们一览过去10年的房价走势,本应在今年开始触底并酝酿反弹,但因为海内外不确定因素未明而延宕了,而明年能否追上周期谱写U型甚至V型复苏仍是未知数。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主导这十年房市走向的关键,在于政府推行的相关政策,比如产业盈利税(RPGT)、发展商承担利息计划(DIBS)及“拥屋运动”(HOC)计划等,为此若想房市再迎来盛景,政府能否延续扶持政策至关重要。 [nonvip_content_start] 房产“漏了气”   得靠政策培元 有人说,是因为政府2010至2014年连串的打房措施,让房市陷入10年低迷,无力激起新的火花;也有人认为,房市萎靡不振归咎于整体结构问题,导致国内产业市场发展失衡,众说纷纭没有标准答案。 产业顾问公司大马亨利行(HenryButcher)首席营运员邓志明告诉《投资致富》,房价增速放缓有几个因素,而国家银行2010至2014年祭出的连串打房措施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是为了防止产业出现泡沫。 “一旦泡沫破灭,或经济走软造成需求下滑,这都会让国内产业市场乃至经济都置身风险中。” 政府2012至2014年重手打房,期间大幅调高RPGT、废除DIBS、调高外国人在我国置产价格顶限、房贷审批以申请者净收入为准等,旨在为过热的房市降温,而房价指数确也从13.4%的增长高峰,缓慢放缓至9.4%。 国家银行在2016年减息,政府则在2017年宣布为首购族豁免印花税直到年底,惟房价指数增幅从7.1%再走缓至6.5%。纵然房价已然降温,但政府2019年又调高第5年脱售产业的RPGT,使得房价指数增长进一步降至2.2%。 政府虽在2020年调低外国人置产门槛,也短期放宽国人出售产业的RPGT,加上国行四度降息,仍无助推高2020年住宅产业成交量,反而还按年跌8.57%,房价增幅再放缓至1.2%。 龙国雯:打房施力不当 纵观这几年间的房价表现,不难发现政策的变动确影响房价走势,打房错了吗? 兴业区域房产领域研究主管龙国雯指出,打房政策是对,但缺乏到位的政策去扶持或稳定房市,才使得整个产业市场过去10年不温不火。 “最终仍胥视整体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而定。” 产业顾问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大马区董事经理兼主管拿督邝保罗也认为,本地住宅房产的价格走向,很大程度仰赖政府政策及房贷便利,这可从过去12年的房价复合年增长率(CAGR)走向看出端倪。 “大马房屋价格指数(MHPI)2010至2014年间急速攀升,期间的CAGR达11%,主要是政府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免除产业盈利税,显著带动房价。而随著政策收紧后,房价CAGR在那3年(2015至2017年)开始放缓至7%,而2017至2021年这4年间的房价CAGR仅稍微增长1.96%。” 缺少政策支撑   成屋销量走跌 政府施政方针与房价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也牵引整体房市成交量走向。邝保罗指出,国内产业市场高度依赖政府政策,诸如DIBS及HOC计划都对产业市场起到明显的提振效应。 “最明显的例子,即是在2010至2011年间,和2019年显著推高年度住宅产业成交量。” 随著政府收紧房市政策,于2012年重新推出RPGT,后在2013及2014年进一步提高RPGT、废除DIBS并祭出消费税(GST),则在2015、2016及2017年冲击房市。“所以缺少政策支撑的房市,过去10年住宅产业成交量多数都走跌,跌势最重在2016年,成交量按年下跌13.94%。” 过去10年影响我国房市的政策与措施 2010年●国行三度升息,利率从2%增至2.75%●购买第三间房屋贷款对价值比率(LTV)顶限为70% 2011年●国行升息25个基点至3% 2012年●2年内脱售产业,产业盈利税(RPGT)从5%调高至10% 2013年●产业盈利税再调高,2年内出售产业税率上调至15%;2至5年内从5%调高至10%●房贷最高期限设在35年●废除发展商承担利息计划(DIBS)或任何相似计划 2014年●外国人在我国置产价格顶限从50万提高至100万令吉●房贷审批以申请者净收入为准●调高产业盈利税,3年内脱售需缴税30%;第4年脱售税率增至20%,第5年调高至15%●国行升息25个基点至3.25% 2015年●消费税开跑 2016年●国行减息25个基点至3% 2017年●首购族购买不超过30万令吉产业,印花税全免,直到12月底 2018年●100万令吉以上的产业交易印花税,从3%调高至4%●国行升息25个基点至3.25%●政府60年来首次宣布月入不超过2000令吉的群体,租房收入可豁免高达50%税务减免,从2018至2020年●废除消费税,恢复销售及服务税(SST) 2019年●调高产业盈利税,公司、非公民与非永久居民第5年后脱售产业税率从5%上调至10%;本地公民及永久居民第5年需缴税5%●首购族买房,房价不超过50万令吉住宅产业,首30万令吉豁免买卖及房贷合约印花税,2年优惠至2020年12月底●政府推出“拥屋运动”(HOC)计划,延长至12月底●国行降息25个基点至3% 2020年●调降外国人置产门槛,购买城市区内高楼产业,从原本至少100万令吉,下调至60万令吉●政府推出先租后买(RTO)计划,协助人们购买第一间自住房●在“国家经济重振计划”(PENJANA)下重启HOC,在HOC下也撤销第3间售价60万令吉或以上房屋贷款顶额70%限制●大马公民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出售住宅产业,可豁免产业盈利税,仅限个人出售的3个住宅单位。●国行4度降息,从3%调低至1.75% 2021年●调高豁免首购族印花税门槛,至50万令吉产业,从2021至2025年●成立先租后买基金,让首购族可在2021年至2022年底申请购买5000间一马人民房屋(PR1MA)●重启“大马:我的第二家园计划”(MM2H),但制定10项新条件 2022年●政府稍微放宽产业盈利税,第6年后出售产业的大马公民、永久居民及外国人,无需再缴税●提供20亿令吉的房屋信贷担保计划(SJKP),协助零工户、小型企业家及农夫获取房贷融资●国行4度升息,从1.75%调高至2.75% 资料来源:《星洲日报》汇整、历年财政预算案宣布、国家银行 审视3结构问题 我国房市主要的3大结构问题: 1.政策不到位比起聚焦协助首购族拥屋,政府应全面性探讨提振房市的政策,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 政府近年来都致力于豁免首购族买房印花税,龙国雯指出,一味降低印花税未必就能带动买气,以邻国新加坡为例,买房的印花税也不低,但当地房市买气仍强劲。 “反观国内房市买气疲软,大家疫情期间都受苦,纵然利率低迷但也没有能力买房,而外资因对我国信心不足,都不愿到这里置产,可见政治稳定及良好政策是关键。” 设法稳定市场信心 她直言,政府在推动房市发展方面,相比聚焦协助首购族拥屋,应该设法稳定市场信心。 “印花税减免不是激活房市的措施,而且经济前景展望不佳,加上马币兑美元一直在贬值,如何让人有信心买产业?” 新加坡政府为让房市降温,去年12月16日起将购买住宅房地产的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调高5至15个百分点,不过房价去年仍创新高记录,新屋及转售屋销售也继续稳定攀高。 根据新加坡市区重建局(URA)的数据,去年卖出的私人住宅单位有1万3027个,按年攀升30.5%。至于转售屋方面,按年激升86.06%至1万9962个单位。 HOC反成供过于求肇因 另外,去年底结束的HOC因政策不严谨,反成发展商推销新项目的行销手法,或是导致国内住宅房产供应过剩的罪魁祸首之一。 政府是在2019年推出HOC,主要协助国人拥屋及清理库存,而在2020至2021年获得延长,直至去年底结束。 房产评论员潘荣德认为,发展商都有各自的销售配套,有些回扣甚至高达20%或以上,诱人程度远超HOC,故HOC实际效果并不大。对此,龙国雯点出,HOC只是短期措施,并不能持久推动产业领域发展。 “这项政策主要目的虽是刺激需求,但因政策不到位反成市场供过于求的祸首。” 丰隆研究早前也指出,虽有HOC加持,但不仅未能舒缓供应过剩,相反还持续增加,更在去年12月间攀上高峰。 “主要是HOC并不仅限于已建竣但未能售出的产业项目,发展商也能在这个计划下推出新项目,而这更大大激励发展商在HOC之下推出更多新项目。” 2.可负担房屋失序 可负担房屋是导致滞销房屋居高不下的最大毒瘤? 邝保罗点出,这么多年以来,政府的重心一直放在援助低收入群体(B40)及首购族买房,而非推动房市增长,故政府必须承诺推动房市并支撑房市增长,让牛市回归。 “提振房市当务之急是控制市场供应、降低滞销单位、激励外国人买房及协助国人购屋者。” 潘荣德直言,可负担房屋是滞销房产的最大毒瘤,真正陷入停滞不是高档房产,而是缺乏良好规划的可负担房屋。 “发展商没做好规划,为了建而建,政府需要重新检讨可负担房屋政策,要谨慎审批可负担房屋的建设,同时限制整体发展才能从根本减少房屋滞销情况再恶化。” 纵观2017至2021年的产业报告,最大比率的滞销房产都是介于2万至4万令吉的可负担房屋项目,去年计有3万6863个单位,年增24.68%。 审批新项目应更严苛 针对新项目审批,邝保罗披露,有关当局应落实更严苛的程序才是“缩小”供需错置的有效方法,最终才能将房市导向健康复苏。 此外,他建议,政府应设立奖掖鼓励发展商降低滞销库存,一旦成功售出滞销单位可获得奖掖。 “而土著单位也是其中最大占比,或许现阶段可以考虑放宽配额限制及降低转换附加费(Conversion Premium)。” 3.收入追不上房价 收入增幅追不上房价涨幅,才是国人无力拥屋的最大阻碍,光打房并不能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目前优先要做是提升国人生产力,同时专注于吸引更高技术生产链的外资,才有望提升人民收入,进而缩小与房价的鸿沟。 世界银行及亚洲发展银行(ADB)的数据显示,东南亚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过去10年一直都稳定攀升,只是因2019年遭疫情侵袭,东南亚的GNI在2020年微跌0.44%,从1万1703美元(约5万3547令吉)探低至1万1652美元(约5万3314令吉),不过2021年回稳,升高9.34%至1万2740美元(约5万8292令吉)。 纵观东南亚国家的GNI表现,新加坡最高,2021年按年冲高16.36%至6万4010美元(约29万2878令吉),第二则是汶莱,截至最新2020年数据挂在3万1510美元(约14万4174令吉);这两国的GNI都跑赢东南亚国家整体表现。 至于我国GNI,还未重返疫情前水平,截至2021年的GNI按年微起3.41%至1万零930美元(约5万零10令吉);2019年时为1万1260美元(约5万1520令吉)。 国人薪资偏低 对此,潘荣德点出目前最大的盲点:“与其说国内房市增长陷入停滞,但根本问题却是国人薪资偏低,涨幅追不上房价升幅。” 政府需正视这个收入增长追不上房价的事实,CBRE/WTW产业顾问公司主席符儒仁披露,否则纵使出台好政策,对提振整体房市也无补于事。 “购屋者没有能力买房,就算有额外奖掖鼓励拥屋也不会对整体市场带来助益,提高家庭及人民收入才是关键。” 至于该如何提升收入,龙国雯指出,我国除了应致力吸引外资到这里投资,提升生产力也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就业机会进而推动收入增长。 “而在吸引外资方面,应倾向能把外国技术带进来的外资,若继续停留在低技术工业链,则人民收入难提高。提高人均国民总收入的第一步,需先制定吸引优质外资的方针,以新加坡为例,我们也不应该再继续专注低端产业。” 下期预告 厘清导致国内房市发展失衡的结构问题后,是否从此能一帆风顺?抑或市场仍潜存增长停滞风险?房市陷入增长停滞前又会有哪些讯号?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