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房屋经纪

(新加坡3日讯)房屋经纪称,没给他人一次性密码,转账卡却被不明人士加入苹果电子钱包,被刷了近6000元(新币,下同;约1万9876令吉),为此报警处理。 《新明日报》报道,50岁的李先生申诉,于10月30日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指他的转账卡(debit card)有四笔交易后,随即查看银行户头,竟发现果真有四笔交易记录,每笔交易额都超过1000元,而且还是在台湾过账的,总额约5988元。 他说,一察觉转账卡被盗用,马上打电话给银行客服,要求对方协助他冻结转账卡。 李先生随后收到银行的电邮,电邮指交易还未过账,但银行会在接下来的10个工作日继续监督李先生的银行户头,只有在交易过账后,他们才能处理他的争议请求(dispute request)。若是请求通过,就会把钱转回到他的户头。 李先生说,他于11月2日发现被盗刷的交易已经过账了,情急之下又拨电给银行询问,但银行职员安抚他说那是正常的,会在接下来与他跟进。   他指到了11月14日时,人在国外的他还未接获任何消息,于是再次询问银行,才被告知银行调查后,认为这些交易不存在争议,因为是他自己批准交易的。 他称,银行指曾在10月25日发过两则短信给他,一则是指他的转账卡被加入了苹果电子钱包,另一则是一次性密码(OTP)。“当天我根本没有看到这两则短信,是他们告诉我,我去检查才发现的,而且我也没使用苹果手机,更没有把OTP给任何人。” 他不解地说:“即便我提供OTP让骗子把我的卡加入电子钱包,但那四笔交易也不是我进行的,怎么能说是我批准的?” 他说,银行指若他没有交出OTP,建议他报警处理,所以他也马上报案。 李先生指出,平时在这个银行户头里只存放一两千元,但当时要出国,才会特意转了1万元进入该户头,没想到近6000元就这样消失。 警方受询时证实接获报案。 骗子疑用“钓鱼”手法盗资料 一般相信,骗子通过钓鱼诈骗手法,盗取受害者的转账卡资料,加入手机电子钱包,并完成相关认证,接着用来进行免接触式付款,在受害者没有察觉情况下进行交易。 银行网站上提醒用户,从不知名来源下载手机应用程式时要小心。骗子一般在社交媒体做假广告,推出诱人的优惠,诱导受害者点击进入。骗子过后或会发送链接或QR码,让受害者下载不是官方的手机应用程式,一旦下载到了手机里,该手机应用程式就能让骗子偷取,或诱骗用户提供银行资料。 另一起盗刷 户头仅剩55元 男子没钱还房租 男子的转账卡不知何故被盗刷超过900元,银行户头仅剩下55元,如今没钱还房租、水电费。 林先生(50岁,厨房助手)申诉,11月3日收到银行的短信,指他的银行卡有多笔交易,查看之下发现有六七项交易记录,金额共900多元。 他当时立即拨电给银行,告知那些都是未经授权的交易,要求冻结转账卡。“对方和我说先不用报警,他们会调查,但需要10个工作日。” 林先生在11月20日再次联系银行时,被告知系统上显示他的转账卡进行的是合法交易。“我没有给任何人OTP、个人资料,也没有授权这些交易,在我不知情下钱就没了,我只能报警。” 他感叹,自己是兼职厨房助手,住在租赁组屋,月入仅1000元,而户头原本有约1000元,转账卡被盗刷后,如今只剩下55元。“我已欠了三四百元水电费,租金也还没付,只能省吃俭用度日,希望可以拿回钱。”
3星期前
(新加坡22日讯)新加坡冒充房屋经纪或房屋经纪“私人助理”的租房骗局重来,当地警方今年1月至10月,先后接到逾430起报案,损失金额至少270万元(新币,下同;逾895万1715令吉)。 《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警察部队今日发文告说,骗子一般冒充已向当地房地产代理理事会注册的房屋经纪,但使用的手机号码与被冒充房屋经纪的不同。 在这类型骗局中,受害者通常在不同的网上平台或网站看到租房广告后联系骗子。 骗子一般会转而通过WhatsApp和受害者联系,为了增加可信度,还会用房屋经纪的名片或证件,以及相关产业的照片或看屋视频来诱导受害者。 在一些案件中,受害者可能会被要求与房屋经纪的“私人助理”或“同事”见面看房。 受害者信以为真,一般在付款或转账后找不到骗子或私人助理,才发现自己上当。 新加坡警方提醒公众应核实房产经纪的身份,受害者可通过房产经纪提供的电话号码在房地产经纪理事会网站搜索。 如果搜索不出相符的房产经纪个人资料页面,对方可能是假冒的房产经纪。 此外,房屋经纪不得索取或收取任何款项,以看房或出租产业。 无论是租金或保证金,都应通过可认证的付款方式如支票、银行转账等直接存入业主户头内,而非“私人助理”或未经认证的PayNow号码。      
1月前
  (新加坡13日讯)新加坡比达达利四座组屋在短短3个月内,就出现7间百万组屋单位,房屋经纪纷纷来敲门,寻找想要卖房子的屋主,让居民们不堪其扰。超过100户居民在门外挂告示,表明自己不卖房子求勿扰。 《8视界新闻网》报道,坐落在碧黛丽园通道(Bidadari Park Drive)的Alkaff Vista组屋项目在2010年推出,2019年竣工,是比达达利组屋区首个达到最低居住年限的组屋项目。 有五房式单位以130万元售出 这个组屋区今年8月首次有单位转售,就是以破百万的108万元(新元,下同;约354万8900令吉)成交价售出。根据建屋发展局网站上可查询到的资料,这4座组屋至今售出4间四房式单位和4间五房式单位,其中就有7个单位的转售价破百万。 本月售出的一间位于第105A座13楼至15楼之间的五房式单位,成交价就高达130万元;而那间成交价未达百万的四房式单位,售价也高达93万7500元,这个单位也在第105A座但楼层在一楼至三楼之间。 相信有不少房屋经纪都想促成更多百万组屋交易,近期纷纷沿户拜访居民,寻找想要卖房子的屋主。 《8视界新闻网》记者昨日走访这里的四座组屋时就发现,超过100个单位在门口上挂上“勿敲门”或“勿打扰”的告示牌,并表明他们打算长久居住,没有打算卖房子。有些人还准备了信箱,让房屋经纪可以放他们的传单。 在4座组屋当中,第106A座和第106B座都有超过30个单位这么做,甚至有一个单位外挂了8个牌子。 至于第105A座和第105B座,则分别有21个单位和17个单位这么做。 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敲门 居民互相提醒 38岁的居民张婉玲告诉《8视界新闻网》,单位达到最低居住年限之前,几乎每天都有房屋经纪来敲门,他们来自不同公司,一天差不多就会有两个经纪来敲门。 房屋经纪通常都会在平日晚上来敲门,或者把传单放在家门口,她之前尝试放告示,让房屋经纪知道自己没有想要卖房子,但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她目前一家四口住在这里,暂时没有想要搬走。 一名居住在16楼的男子表示,房屋经纪一个星期大概会来两三次,他因此在家门外挂了告示牌,请房屋经纪“勿敲门”,但还有很多房屋经纪不听劝告,最近就有差不多10到15名房屋经纪来敲门。 36岁的周先生指出,房屋经纪大约都在晚上7时到9时之间来发传单,而邻居之间其实有群组,看到房屋经纪来的时候,都会在群组里事先通知大家。 居民不满“垃圾”堆满门外 觉得浪费资源 31岁的许小姐留意到,从一年多以前就开始有房屋经纪来敲门,一开始只会询问一下是否想卖房子,但最近却越来越频繁。 她说,他们有时会先按门铃然后躲起来,等到居民开门,他们就突然间跑过来,直接问要不要卖房子。“已经跟他们讲了很多次,我们不要卖房子。” 许小姐说,这些房屋经纪有时也不管屋主是否要卖房子,直接把传单丢在门口,她一个星期内,,大约会收到五六张不同公司的传单。 尽管他们挂了告示牌,白字黑字地郑重告诉房屋经纪她们一家完全没有想要售卖房子,希望房屋经纪不要再来“骚扰”,但依然还是有“不识趣”的房屋经纪会来敲门。 许小姐说,一些比较有礼貌的房屋经纪会把传单放进门外的信箱,但那些没有礼貌的就会直接丢在她的家外面。“每次从工作回来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垃圾在门外面。” 她也说:“我们大家只是觉得很烦恼,因为跟他们讲了很多次,他们还是不听。” 周先生也说,最近收到的传单两三天就会塞满整个信箱,信箱满了之后,他通常都会把传单拿去回收,但他觉得这样很浪费资源,因为他根本没看这些传单。 一些“免打扰”挂牌是房屋经纪给的 另一名居民谷东梅告诉记者,蛮久以前就开始有房屋经纪来敲门,有时候他们会来问一下想卖房子吗,她跟他们说“没有兴趣”,他们也就走了。 她最近放上“没兴趣卖房子”的告示牌后,就几乎没有什么房屋经纪来敲门,但时不时还是会有人把传单放到信箱里。 她指出,一些“免打扰”的告示牌是居民自己写的,但也有一些挂牌其实是房屋经纪发的。 这些房屋经纪发出的挂牌一面写着“免打扰”,但另一面就是房屋经纪的联系方式。谷东梅猜测,这可能是一些房屋经纪的策略,借此劝退其他竞争者。 谷东梅表示,明白房屋经纪可能想要赚钱,而想要卖房子的人肯定希望有更多的经纪来找他们,但是不想卖房子的人真的是不想被打扰。    
2月前
(新加坡7日讯)新加坡比达达利组屋区,过去两个月售出的5间单位以百万新元上下易主,不少当地屋主反映,天天都有房屋经纪敲门打听是否卖屋,至少200户居民在门上贴挂“勿扰”告示或纸牌。 《新明日报》报道,新加坡比达达利组屋区首批预购组屋项目的4座组屋,在今年下半年刚满5年最低居住年限(MOP),自8月起已出现5宗转售交易,4个四房式单位和一个五房式单位的成交价介于93万7500元(新币,下同;约307万1240令吉)至120万元(约393万1188令吉)。 该项目2015年推出时,四房式价格介于43万3000元(约141万8503令吉)至55万元(约180万1794令吉),五房式价格则介于54万4000元(约178万2138令吉)至62万5000元(约204万7493令吉)。 炙手可热的组屋区,吸引当地不少房屋经纪挨家挨户发传单“抢生意”,不少屋主反映,他们从1年前就开始上门询问,且越发频繁。 《新明日报》记者昨日走访了两座组屋,平均一座组屋至少五六十户人家,都在门上贴出告示或挂纸牌,表明不打算卖屋,恳请房屋经纪不必敲门询问。 有人甚至准备了信箱,供房屋经纪放传单。这样的情况相信也出现在另两座组屋。 和父母同住的李先生(20岁,新加坡国民服役人员)约4年前入住比达达利的四房式单位,他告诉记者,大概今年开始就有房屋经纪每周几天来敲门,询问是否要卖屋。 “我们是买来住,至少目前没有要卖的打算。” 和丈夫育有3名儿女的瓦尼(35岁,幼师)反映道,基本每天都有房屋经纪敲门,他们已经在门上挂牌指明没有要卖。 50岁的彭女士也说,房屋经纪通常会在工作日的傍晚来敲门,不过在挂上勿扰牌后,不少经纪就识趣地仅放传单,不会再敲门。 居民反馈一:地点优越无意搬走 郭先生(35岁,技术支援)和妻子,以及不到4岁的女儿同住在一个四房式单位。 他说,比达利组屋区靠近其公司,女儿的幼儿园就在楼下,最重要的是两边父母住在后港和芽笼,比达达利刚好在中间,方便走动。 “目前我们绝对没有搬走的想法。” 和丈夫育有两名儿子的珍娜也说,一名儿子在附近的小学读书,另一个在楼下的托儿所,而且该处楼下就有超市和食阁,很适合年轻家庭居住,没有理由搬走。” 居民反馈二:房价若再涨考虑卖 李先生说,虽然和父母近几年没有卖房打算,但最终还是要套现升级,因此近期的高价转售交易,对他而言“是好消息”。 “未来我们打算卖的时候,希望价格还能继续上涨。” 瓦尼一家住在二楼,虽然不打算卖,但已经接到经纪报价80多万元(逾262万令吉),比当时预购组屋的价格翻了一番,利润有40多万(逾131万令吉)。 “我们二楼虽然是低楼层,但因为只有两户,安静且空间大,所以更加炙手可热。” 她和丈夫表示,若有人出价到150万元(约491万3985令吉),他们就会卖。 经纪: 满MOP组屋 20%有意出售 受访经纪说,通常满MOP的组屋约20%住户打算卖房。 房屋经纪杨炜涵和团队从去年10月起,就挨家挨户地询问上述项目的居民。 她受访时说,由于开始得早,居民都比较友好且愿意交谈,可能是近期MOP期满,更多经纪公司来这里游说,才让居民不耐烦。 她说,除了敲门问询,他们也提供财务管理和投资方面的意见。 “我们已和这个项目约30至50名住户交谈,且已开始接触下一个项目的居民。” 据观察,也有房屋经纪为居民提供纸牌,正面写“房屋不出售”,背面则提供自家联络,若有人改变主意想要卖房就能直接联络他。 提供纸牌的李姓经纪说,敲门想必会引起居民不满,所以出此下策,让感兴趣的居民自己来找他。
3月前
(新加坡2日讯)冒充房屋经纪或房屋经纪“私人助理”的租房骗局,从去年7月至今年1月,已有至少389人上当,损失至少240万元(新币,下同;约849万1884令吉)。 《联合早报》报导,新加坡警察部队今日发文告说,当地警方注意到近期持续出现的租房骗局中,骗子会冒充是已向新加坡地产代理理事会注册的房屋经纪。 在这类型骗局中,受害者通常在不同的网上平台或网站看到租房假广告。 受害者一般通过手机即时通讯应用程式WhatsApp与骗子交谈,后者为了让受害者相信自己真的是“房屋经纪”,还发送房屋经纪的名片或证件,以及相关产业的照片或看屋视频来诱导受害者。 当受害者要求看房时,骗子便会称有很多人对产业有兴趣,趁机压迫受害者先交付订金。骗子会在受害者付款后失联,或当受害者找到被冒充的房屋经纪时,才惊觉自己上当了。 新加坡警方说,在一些案件中,受害者可能会被要求与房屋经纪的私人助理见面看房。 在看房后,骗子就会要求受害者提供个人资料,以及透过银行转账或PayNow的方式付租金。 不过,当受害者付款或转账后,就会发现骗子或私人助理失联。从去年7月到今年1月,至少144人坠入这类型的骗局,损失至少91万7000元(约324万4607令吉)。 为避免被骗,公众应实房产经纪的身份,受害者可通过房产经纪提供的电话号码,在新加坡房地产经纪理事会网站搜索。 如果搜索不出相符的房产经纪个人资料页面,那么就可能是假冒的房产经纪。
11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