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手帐

不知道大家对于日本的职场文化,是否还停留在长时间加班、下班后和老板喝酒应酬至深夜之上? 据我观察,新一代日本人好像不流行加班了。近几年,电车最拥挤的时段已从晚上八九点提前至傍晚六七点。可能是疫情改变了日本人的工作模式,也有可能是日本的经济发展已大不如前…… 在东京工作的两个朋友,一位是电脑软体工程师、一位是出版社职员,两人都是一周只需要进公司两天,其他天都在家办公。我在大学里工作,课堂以外的时间也是挺自由的,同事之间很少有饭局或是应酬。 所以,现在的日本工作环境,可以说是工作生活两平衡。 但日本的求职过程,可说是人生一大难关。在日本,求职过程称为“就活”,“就职活动”的简称。从参与实习、职业展、公司个别说明会、到填写申请表、发出履历、参与笔试(知识和性格测试问题)以及至少3轮的面试,再到获得“内定”(录取通知),繁琐冗长的过程一般耗时一年。为了毕业后顺利就职,一般在大学第3年就开始就活(日本大学为4年制)。如果你准备应征超过一家公司,这个过程就得重复好几次,而每家公司又有自己的履历格式、申请表的问题也有所不同,所以不能一份履历多投,而是要对每家公司都有深入了解,才有办法回答申请表上的问题。试想想,从一开始的求职过程都很顺利,但在最终的面试失败了,然后一切又得重新开始,这打击可有多大? 每年4月1日,几乎每家公司都会举办新职员入社仪式,路上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穿着清一色黑白套装,手提黑色公事包的“新人”。在这个集体主义社会,上班第一天就跟上学第一天一样,大家都在同一天开始。 近几年,日本出现一种社会现象,叫做“5月病”。日本5月初迎来黄金周连假,对于4月刚开始新生活及适应新环境的人们,正是紧绷情绪得以稍作缓解的时候。但随着连假的结束,加上天气逐渐转热,人们必须回到各自岗位上时,就开始提不起劲,且意志消沉,“5月病”由此爆发。而今年的“5月病”,也一度延烧至6月。6月中连续好几天,市内地铁及跨市电车发生多起“人身事故”事件,当中不乏蓄意卧轨或跳轨的个案,导致电车停驶,许多上班、上学,还有赶着去面试的人都迟到了,整座城市气氛好抑郁。 手帐不离手 日本人工作态度认真是众所周知的。工作时不吃东西、不和同事闲聊、不滑手机是基本,还有一些比较传统的公司,早上还会要求职员一起做早操,接着是打扫办公桌,还有一些奇怪要求,像是坐姿要挺直,不能托腮之类的,身边也有朋友经历过。 另外,日本人是极度倾向于回避不确定性的民族,事情都要再三确认后才会执行,由此衍生出开不完的会,但因为往往没有人可以确切地说出“这件事我来负责”的话,所以会议一般都没有结果。开会人手一本笔记本也是必然,书局卖得最好的,应该就是手帐了。日本人的包里,似乎随时都能掏出一本精致手帐,全日本恐怕只有我的手帐是把用过的纸订制而成的。 就算工作再累,或对同事有所不满,结束一天工作,日本人会挤出一句:“辛苦啦。”虽然也只是形式上说说而已,但觉得日本人不撕破脸的这一套挺好的,至少不用接收同事爆发的负面情绪。 同事之间少有深交,所以离职后,一般也不会再联络。日语有两种说再见的说法,一个是“mata ne”,用于短暂的再见,譬如放学或下班但第二天又会再见面时说的。而大家比较熟悉的“sayonara”,则用于长时间的告别,譬如离职时说的“sayonara”,很多时候就真的是再也不见了。
3月前
10月前
小时候的我曾在图书馆翻过一本泛黄的印刷手帐本,里面记录着作者的生活,而我便有样学样地剪贴起旅游手册:机票、传单、收据、名片、手信包装等。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手帐,只是觉得外出旅行时除了爸爸拍照留念(网上都找得到的照片),收集些当场当时的实物更有象征性。因此,每次外出旅行,我都会带着我的册子,夜晚游玩归来后在酒店里记录一天的活动…… 我的初中生活是在冠病疫情下度过的。学校关闭的日子,我白天黑夜都困在家中,一成不变的生活就像陷入时间轮回的漩涡,根本分不清什么是“昨天”“今天”“明天” 。因此,我开始接触“子弹笔记”来规划我的生活。习惯打卡表、待办事列、心情语录、课业进度……我逐渐找到我生活的定海神针,而一切也开始步入正轨,往前奔跑。 上了高中后,我的生活变成了两点一线,时间都被课业安排得满满当当,而我的手帐也变成了记录生活点滴的主题日记。我试着用手帐去记录我的16、17岁的色彩——有时收藏奶茶的收据、巧克力的包装,回忆开心的事,记录流泪的事,甚至是文章刊登了,我也会剪下来,贴在我的“成就录”里。每一次夜深人静,我便一边播放轻快的音乐,一边做着手帐,还会翻回去回顾之前的生活,回味当初的憧憬,细细品尝生活的点点滴滴,也许这就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吧! 制作手帐是心流时间 快乐学华文班的手帐制作趣味班着实让我眼前一亮。看了郑捷励老师给大家分享的手绘插画风、文艺杂志风、简约留白风、几何图形风等10种手帐风格后,我噗嗤一声笑了:我的根本就是随意庸懒风!我不是文艺感很强的美术学生,艺术细胞也极不发达,我的手帐都是铅笔写下的随心录,没有花样的荧光笔或贴纸,枯燥无感的黑白二色主张着朴实和效率。 上课时,我没有和老师同步做手帐,也很遗憾没有机会开镜头和老师分享我的手帐,但很感谢郑老师热心地与我交流对答。最让我心有同感的是郑老师说:“做手帐是放松解压的瞬间,是抒发情绪的出口,不要注重手帐做得好不好看的结果,享受那个过程就好了。” 那段我留给自己的自我时间,手帐像黑洞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想,这就是米哈伊所提出的“心流”吧! 在群组分享时,有同学使用Canva制作电子版手帐。我并不有心针对电子版手帐,但我依然认为手写手帐比虚拟手帐来得更感人:除了用心观察及收集生活上琐碎的材料,更多的是体会笔尖在纸上雕刻的滋味。当你心疼地撕下心爱的贴纸,啪一声黏在手帐本上,一刹那又觉得自己眼光真好,一遍遍地摸着自己设计的排版,满足感油然而生——电子版手帐制作者是体会不到这份微妙的喜悦的。 人生是一所图书馆,里头装着一本本手帐。我不知道乐学华文班里有多少同学做了手帐,又有多少人会坚持做手帐,但我希望手帐这个潮流可以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为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留下一些值得回首的印记。
1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