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打球
全国综合
男子打羽球突倒下 施心肺复苏抢救不遂
一名60多岁的男子在羽球馆打球时突然倒地不起,尽管现场的民众第一时间为他进行心肺复苏术,加上医护人员到场后进行急救,但男子最终仍回魂乏术。
3月前
全国综合
即时国内
幸好有AED! 男子打球倒地 球友及时施救
威中峇冬丁宜羽球馆有一名中年男子打球时晕倒,所幸在场球友用馆内的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为他施救,成功救回男子一命
1年前
即时国内
星云
群/熊谷太壹(麻坡)
向上一划,屏幕亮起。翻了一下,确认在通讯程式里的“群”记录中没有适合的“群”,我便建了个新“群”,把刚答应我要去吃饭聚餐的小伙伴都拉进群里。 朋友对我下了个“建群狂魔”的标签,说我最喜欢建各种聊天群组。除了那种比较正常的大群,像打羽球的球友、中学同学、大学同学、社团的群组,还有一些临时组建的聚会、喝茶聊天群等。各个群组成员或有重叠,关系越近、社交频率越高的朋友重叠的几率就越高。 对我来说,群组功能很是方便。把相关人员拉进群里,共同讨论事情,便于提高沟通效率。以聚餐来说,参与的朋友能在群里讨论并确认聚餐的时间与地点。就算没发表什么意见,在群里也能直接收到就餐地点与时间的通知,以防遗漏。聚餐结束后,还能在群里分享些合照或是食物摆拍照等,为这个聚会画上完整的结束,也为下一次的聚会下个伏笔。 而我不断建新群的执念,是源于一种“不打扰不相关人员”的心态。昨天参与聚餐的朋友今天不一定也会参与逛街,明天更不一定会一起打球。那样的话今天的逛街行程就不需要去打扰昨天聚会与明天打球的球友。同样的,我也觉得自己没有参与的活动,不需要在群里参与讨论,或经历其他人讨论的过程。我怕打扰到别人,自己也不想轻易的被打扰。 贵在一份参与 久而久之,标注着不同名称的群组越建越多。把这些群都在表上画好,或交集或分离,或大或小,或近或远,就像是人与人之间的树状关系图。 以人际交往的角度出发去看待社交软体上的“群”与现实中的“群”,其实契合度还是蛮高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在不同的群里游走。总有个群,象征着“家”。总有个群,能够让你吐槽那些生活中的不愉快。总有个群,会懂你说的冷笑话。 当然,不是每个群组都适合你。我就曾加入一个羽球群,大家因为一些小事不欢而散,我当下也果断退群。加入不适合自己的群,自己受罪他人也受累。人生短短几十年,还是应该把有限的时间放在那些值得的人与事之上。 “群”并不是现代的概念,从以前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如何选择“群”的重要性。身在群中最成熟的定位,是既不需要试图影响别人跟着自己的行为准则过生活,也不用因为特立独行而担心自己被同化或被排挤。很多时候,只是贵在一份参与。
1年前
星云
编采手记
梁馨元/还有够多的时间吗?
“不要太心急,慢慢来。”这是最近几个月常听到的一句话。 每周一下班后,报馆同事会结伴去附近的球场打羽球,有持续的球伴其实是很难得的一件事。你看球场上那些年近60的大叔,每粒球进攻有术,对一些较弱的对手单是玩心理战,一滴汗也没有流,就把年轻力壮(入世未深)的小朋友打得落花流水。Uncle英姿飒飒,也只是平淡地说:我比你们打多三十几年球啊。 “咦,好像也是吼,”心会这样想。倒也不会觉得是“我吃盐比你吃饭多”的意思,而是当下他让我能够选择用时间来宽恕自己的不足。 打球很容易暴露一个人的本性,明知再踏前一步能把球挑起,那电光石火的刹那,身体却无法协调地行动,于是眼睁睁看着球落地。失误了一两次,开始定不下来,发网前球便也一直撞网。当你越发急躁,粗话还容易一不小心脱口;越急着进攻,防守就变弱了。 而打球与记者的工作其实像极了。发出去的球,都像是一道道设计好的问题,因对面那人准备的动作、位置、表现而快速作出决定——这球该怎么发?当然,事后难免会觉得自己做了蠢决定,只能心里记着默默改进,但也告诉自己,那应该即是当下力所能及最适合的选择了吧?采访前,你会希望为受访者量身定作一身访纲,问题背后也延展如滚开的毛线那般长长的思索;但面对面时,是不是只能用一句话概括了那些思绪?并且抛出问题以后,当对方所答并不如预期,要追问抑或放弃? 要是放弃了,恐怕便成“不在乎答案之人”。但为何总会那么容易放弃呢?是对自己,抑或对方的不相信? 在球赛中,我必定是猪队友,常常分心不在线,只是突然发现——这技巧不恰好能在写稿时派上用场?Uncle就说过,你有力,但要学会放。一场球若只用蛮力打,前半场可能就要升天,接着对手前后左右各一粒回球,就只能用命来接。一味用蛮力,就注定是一场无聊的对弈。但放球,才没有想像中那么容易,放得不好要不对方网前扣下来,要不差那一点点才过网,还不都要靠经验累积?写作的力度,轻重缓急,好像也是这么一回事。 打球,每一粒球都不是“接到,打回去就好”,而是要清楚知道自己回球的目的与方向,要求更高的人,甚至能预测对方接了这粒球的回击,并早已在落点守候。乱,最忌自乱阵脚,所以脚步是文章的脉络与架构,练好了脚步,才能在球场来去自如。不过不如预期也是常态,你以为你能接到的球你正好接不了;你以为这样写读者能明白的,实际上也并非如此。 道理,其实是说给自己听的,即使懂了,球还是打得糟透了。那就是缺乏练习的问题,而练习需要时间。“不要太心急,慢慢来”,我相信这句话对95后的多数人来说,只会更焦灼。我常在想,这个时代能够包容我们的慢吗?这样的焦虑,或许早生几年的人不懂,未必不懂,也许只是他们也不知怎么的就走过了这个焦躁不安的阶段。 更多文章: 叶洢颖/只有報紙才讀到的…… 梁慧颖/不平静的第一天 黄琬焮/砂拉越 水牛之外的打卡地标 白慧琪/做功课 陈愐壮/声音坏了,就是坏了
2年前
编采手记
更多打球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