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報備

3月前
歲月雖然在他們臉上留下了皺紋,但也帶來了深刻的智慧與洞見。他們讓我明白,長壽的秘訣不僅在於身體的健康,更在於心態的調整、對生活的熱愛以及持續保持與社會的聯繫。通過與他們的相處,我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活得久並不意味著活得好,而是要活得充實、有意義。 自從搬到臺北後,我經常和一群長者在清晨打籃球,在球場上揮汗如雨、交流心得。這個群體裡的老友們個個精神抖擻,雖然年紀不小,但在球場上的默契和活力絲毫不比年輕人遜色。 某個週末,我們為群組裡一位長者慶祝他92歲的生日。他與96歲的劉伯伯是老朋友,兩位籃球愛好者的默契相當令人羨慕。生日會上,大家一邊品嚐美食、喝著高釀、一邊說笑,彷彿歲月從未在他們身上留下痕跡。看著他們的健康與長壽,我不禁感嘆,真希望我的父親也能活到這個歲數。 劉伯伯迷路驚魂記 —— 報備的重要性 在我們籃球群裡,年紀最大的長者要數96歲的劉伯伯了。 和劉伯伯聊天並不容易,因為上了年紀,他說話時總含糊不清,90%的話我都聽不太清楚,每次只能靠其他老友幫忙“翻譯”。但,他一直是我們群裡的精神支柱,大家都非常尊重他。有一次,我們群裡突然收到一條緊急消息,劉伯伯早上出門後,一整天都沒回家,家裡人急得團團轉,開始到處尋找。 消息一出,我們群裡的幾個老朋友馬上騎著摩托車出去找他,沿著他平時喜歡散步的河邊小路和常去的籃球場,找了好幾圈,還是沒有他的影子。大家不免開始擔心起來,畢竟,96歲的老人,萬一出了什麼事可不好。直到傍晚時分,我們才終於收到好消息——劉伯伯自己安全回家了。猜猜他去哪兒了?他竟然一整天都在動物園裡逛,完全沒告訴家裡人! 這次的虛驚一場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臺灣有個詞叫“報備”,意思是出門時應該告知家人自己的行蹤。尤其對老年人來說,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安全習慣。回想我小時候,自己並沒有這個習慣,直到離開家去UTM讀書時,才逐漸意識到報備的重要性。自從這次事件後,我們群裡每天早上都會有一個小小的“報備”儀式——大家習慣在群裡發“早安”或分享個笑話,這不僅僅是社交,更是告訴大家“我還好”。 這種習慣不止存在於我們的籃球群,在我的家庭群裡也得到了延續。自從父親去世後,我媽每天早上都會發一條消息到家族群,告訴我們她還好。這對她來說,既是一種情感寄託,也讓我們這些子女們感到安心。通過這種簡單的“報備”,我們能夠互相關心,知道彼此的狀態。 受到這些長輩的啟發,我也在自己的Telegram群組裡開始做類似的事情。每天早晨,我都會分享一些智慧語錄或財務小貼士,提醒大家我依然在這裡,繼續支持大家的理財學習。這樣的日常分享,不僅能傳遞一些正能量,也讓群裡的成員感受到一種持續的支持與陪伴。 92歲壽星——羅伯伯的長壽秘訣 今天的主角是我們籃球群的老朋友,92歲的羅伯伯。他是一個真正的傳奇人物。 十年前,他在82歲時參加了社區籃球賽,並獲得了“場上年齡最大選手獎”。不僅如此,他所在的球隊還贏得了金牌。直到幾個月前,他依然每天早晨騎腳車去籃球場打球。但最近,我們發現羅伯伯不再來球場了。 後來我們得知,原來是羅伯伯的女兒擔心他一個人住在離籃球場很近的老家不太安全,特別是隨著年紀增大,騎腳車去籃球場也越來越有風險。於是,女兒要他搬去與自己同住,儘管這意味著羅伯伯不再能騎車去籃球場,但至少他的安全問題得到了更多保障。 令人敬佩的是,儘管羅伯伯已92歲高齡,但他依然能保持自理的生活:做飯、打掃、處理日常事務的等,幾乎所有事情都自己動手。他的秘訣其實很簡單:健康飲食、堅持運動、融入社區生活、並擁有明確的生活目標。這些正是那些被稱為“藍區”(Blue Zone)的長壽地區居民的共同特質。 我曾經和一位朋友討論過關於健康和財富的關係。他告訴我,有了錢,你幾乎可以僱人幫你做任何事情。但有一件事,無論你多富有,都無法讓別人替你做,那就是鍛鍊身體。要想得到鍛鍊的好處,你必須親自去做。想要強壯的肌肉,你得自己去健身房舉重;想要強健的心肺功能,你必須親自去做有氧運動。正如那句老話所說: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 羅伯伯正是這種理念的完美體現。他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向我們展示了,長壽並不是偶然的,而是通過日復一日的健康習慣得來的。儘管不能再像以前一樣騎車去打球,他依然通過其他方式保持身體的活躍。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堅持讓我們深受啟發。 相對的年紀與財富 隨著談話漸漸熱絡起來,大家開始好奇彼此的年齡,互相詢問誰是最年輕的,誰又是“老大哥”。大多數人的年齡都集中在70歲左右。有位朋友笑著說,他終於年紀夠大,可以享受 老年特權了,比如免費公交車票和各種老年折扣。我好奇地問他:“幾歲可以享受這些優惠?”他答道:“65歲!” 於是我繼續問了桌上其他朋友的年齡,結果發現我竟然是最年輕的一個,唯一不到50歲的人。而這些七十多歲的老朋友們,總是誇我“年輕又帥”,每次和他們在一起,我都能感受到被誇獎的那種小小喜悅和輕鬆。 這讓我開始思考,“年輕”其實是相對的。前不久我還參加了一個籃球訓練營,結果還被評為最年長的參與者,收到了證書和紀念品。這一經歷讓我意識到,年齡和財富一樣,都是相對的。 當我掙不到5000令吉的時候,覺得能掙到1萬已經算是“有錢人”了;但當我積累了幾百萬時,又覺得自己和那些身價上億的人相比,自己依然很“窮”。這讓我明白,幸福其實是一種心境,而不是財富的絕對數字。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逐漸學會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心態,做到知足常樂。身邊這些年長的朋友們,正是最好的榜樣。 幸福是一種心態 隨著歲月流逝,我越來越明白,幸福是一種心態。在與這些“老朋友”相處的過程中,我看到他們如何從容面對生活,把握當下的快樂。事情都是相對的——如果和比自己更好的人相比,你會感到有動力去追求;而如果與比自己差的人相比,你便能得到滿足和成就感。 “知足常樂”這句話真是無比的智慧。 小時候,時間也曾是相對的。我記得小學時,1小時是那麼的漫長。我媽允許我下午5點出去玩,我卻在4點就盯著鐘錶看,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而現在,縱然一天有24小時,我卻仍然覺得不夠用,甚至希望一天能有48小時。活得越久,時間似乎也流逝得越快。過去的50年像是彈指一揮間,現在一年彷彿轉眼就過去了。 年齡的相對感 在劉伯伯47歲的時候,我還沒出生。而現在,當我回頭看,我才感覺自己還有大把的時間去享受這個世界,體驗生活的美好。與這些長者們在一起時,我學會了不要過於匆忙追逐時間,而要用心去感受每一刻。無論年齡還是財富,它們的相對性提醒我們,不要盲目比較,而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珍惜每一天。 從長者身上汲取智慧 今天與兩位“群寶”——96歲的劉伯伯和92歲的羅伯伯共度時光,心中不禁湧現許多感悟。無論是他們生活中的小習慣,還是面對人生起伏的態度,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給了我們無數啟示。這些元老們,用他們幾十年的經驗和智慧,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真正的從容與豁達。 歲月雖然在他們臉上留下了皺紋,但也帶來了深刻的智慧與洞見。他們讓我明白,長壽的秘訣不僅在於身體的健康,更在於心態的調整、對生活的熱愛以及持續保持與社會的聯繫。通過與他們的相處,我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活得久並不意味著活得好,而是要活得充實、有意義。 這些長者們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美。無論年輕或年老,重要的是如何度過每一天,如何在平凡的日常中找到樂趣和滿足。希望我們都能像他們一樣,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活得健康、快樂且充實。 真的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7月前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