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挫折

这件事一直是我心中的一根刺。我想过用无数种方式把这件事转化为文字,可始终没有写下去的勇气,因为我不知道到底该不该怨?该怨谁?多怨?怨多久?删掉这句话也许是最如意的选项,用一把剪刀咔嚓咔嚓把那段不堪的回忆剪掉,碾碎,灰飞烟灭,痛苦亦不复存在。 那年我十来岁。由于我前一年得了全国赛跑前十名,所以这一年也势必要冲入全国赛。不论是体力上的训练还是精神上的鼓舞,都算是生涯中的高潮。我秉持着赛跑即赴死的心态在丛林烂泥里跑完10公里,却在最后10米体力不支倒下。我再次凭着最后一丝意念爬起,却找不着北地跑了两步后在众目睽睽下倒在了终点线前几步——不再起身。 我醒了又晕,浑身动弹不得,眼皮千斤重得根本睁不开,拼命地呼吸,空气与气管猛烈地撞击让我胸口好痛。那一刻我根本称不上是个人,顶多是个为了存活的驱体,全程却一直听到众人在我耳边冷言冷语:矫情、有个性、至于吗…… 当我逐渐恢复意识时情况其实没有好转:我双腿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在抽筋。那一刻我甚至不知道到底要先救哪一条腿。呕——一刹那,一股胃液又涌上心头。我跛着脚到一旁干呕,可双腿仍止不住地抽筋。我嘴里嚷嚷着要运动喷雾,可红星月会的同学为我喷没两下就放下。我半哭着求他继续,身后竟大声地传来一句:都赖在这儿多久了,不用帮她!我猛地一转身,惊见那位领头朝我撇了撇嘴,眉头紧皱,怒视着我,还让我身边的那两位同学离开。 刹那间,我傻眼了。我体力本已透尽,加上赛中失误的失望感像脱缰野马冲击我的内心,精神崩溃,而她那句看似漫不经心的“不用帮她”压死了一位运动员的尊严——让她自身自灭,因为差劲的运动员她不配。 我起身回到选手席上,满脑子都是对自己的刻责:不用帮她,那么差劲了还凭什么要帮。是啊,看来我一辈子会被人讴病,不管我成绩多好,在她眼里我就是个假惺惺,卖惨,要人伺候的公主。欸,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要不睡一觉休息吧,放松一下,殊不知一闭眼,思绪不断重复,一遍一遍指责自己,就像被困在幻境般的迷宫内打转,陷入死亡循环。 我忍受不了,可睁眼后我竟发现自己丧失语言能力,一句话都说不了。我试图问自己:我在哪里?这是哪里?刚才发生了什么?是梦吗?还是童年回忆?眼前的一切都很不真实。不!我仅剩百分之一的理智告诉我:只是脑部信号错乱啊! 理智和情绪掀起大战 我企图自救,可理智和情绪在我大脑里掀起大战。当时的我看着与我3年形影不离的手表,但我绞尽脑汁也不晓得要如何把它戴在手腕上。好在一旁的教练发现我行为异常,把我送去医院急诊室。那是恐慌症,也就是Panic Attack,至于我戴不了手表,是因为我大脑失调导致视觉左右颠倒。 恐慌症发作可怕,但远不比后遗症的折磨,即长期高频率的回忆。两年以来年,七百多天,平均每日2次攻打我的心海。事后,我从以前可以和陌生人随口聊天的自来熟,变得胆怯而不敢开口求助,总感觉身后有一股声音冲着我喊:不用帮她! 所谓:时间不是解药,但解药在时间里。说实话,我一直都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以前总感觉痛苦嘛,不就是久了便会不痛不痒。现在看来,大概是因为人会随着时间成长,阅历的积累,思绪的沉淀,让一个执著顽固的毛头小孩学会放下,学会看淡,学会随遇而安。新的一年,该删掉的也许不是这句话,而是心中的那根刺吧。
1月前1.0万点阅
有时候,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那么笨,学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不好。每天,都会被学校的老师骂,被班里的同学嘲笑。 自幼儿园开始,别的小孩读书特别精通,简单的加法与减法也能够在短时间掌握。我和他们不一样。我读书一点也不聪明,简单的加减法也不会。平日里,老师给我们布置的功课,背简单的生词我都做到一塌糊涂。那时候的我虽不懂事,但是我知道老师们都不想教我这位在他们眼里认为的“特殊生”。院长也经常建议我的父母给转学,去到特殊学校或许对我有帮助。后来,我的父母为了让我能够追得上同龄的孩子,每天下班回家都花了很多时间陪伴我,辅导我的课业。 梦想成为一名兽医 上了小学,我的课业每天都在进步。成绩一年比一年更加优秀,后来我进到了我梦寐以求的精英班。虽然在精英班里,我的成绩不是特别优异,但至少我每天都很努力的付出。还记得那年我在精英班因学业不佳,时常被班里的同学嘲笑,被老师谩骂,他们总觉得我拖了精英班的后腿。听了他们的话我不但没放弃,反而努力地读书,用实力证明给他们看我也不差。于是,年尾考我考进了前3名,老师和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 中学时期的我,因为语言的改变,导致我的成绩一落千丈。那一刻,我对自己特别失望。于是,从那一刻起我决定放弃读书,就这样我浪费了两年的中学时间,每天都过着“颓废的生活”。直到中三那一年,因为文理分班,我决定振作起来。每天都发奋图强的读书,减少了许多玩乐的时间。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我在年尾考得到了理想的成绩,如愿以偿的进到了理科班。 中四那一年,我有了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兽医,医治许多小动物。有了这个梦想就让我更确定了我的目标,朝着我的目标努力读书。虽然中四的第一次考试我的成绩不理想,但是我不放弃。人总是会遇到挫折,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就可以克服困难,成为更好的自己。到了中四的大考,我拿到了我预想不到的成绩5A。那一刻,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心里默默地感激自己所付出的努力。 虽然从小很多人给了我许多“标签”,我读书一定不好,是个特殊生,但是我只想说我只是比同龄人吸收得慢。当然,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在我求学的这一段旅程,没有放弃我,鼓励我,给我信心。希望即将升上中五的我,也会朝着梦想继续努力,进到自己理想的大学。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样的个体,我们都有着不一样的天赋。若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个体,岂不是很无趣?所以,相信自己,接受不一样的自己,一定会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旅程。
2月前1.6千点阅
导演问:“你觉得你有机会吗?”她回答,我有。 导演说,“你永远都没有。”她笑:永远是多远啊? 导演有些不耐烦了,“永远是从现在直到宇宙毁灭。懂了吗?” 她仍不罢休:那宇宙毁灭之后呢? 上文取自2019年周星驰的贺岁电影《新喜剧之王》,女主角如梦纵使跑龙套十几年,天天在剧场依旧抱持热忱和正能量奋力而行,憧憬有一天能当上女主角,换来的却是剧组的恶劣对待和朋友小米那讽刺的话语:“算了吧,这就是命。” 人若有梦,上天就会用乱世和不公磨炼他们的意志。只有奋战到底的,才能真正修行得道、站在顶峰欣赏人生的曙光云彩。人类生来自有欲望,活在世上必然有想追求的人事物,但许多地球子民被现实打压、被社会摧残,被生活牵着鼻子走,难不成这些人就没有过梦想、不曾有过将来出人头地的心愿吗?我并不觉得。 他们只是把那团火埋没在心底的泥潭深处,将就于世俗而不想鹤立鸡群,久而久之,所有人都在趋于平庸,随波逐流、行尸走肉。 自中小学时期学业平平,由于爱好写作,就被老师提议去参加校内举办的征文比赛。但喜欢和擅长终究是两回事。屡次眼睁睁看着朋友们的文稿被提名被刊登,自己却两手空空只获得老师的鼓励。可笑的是,这些高材生同学只是把写作视为茶余饭后的随笔,写一写就获奖无数。而我呢?因为热爱电影和写作还立志想当电影编导,实体的认证基本上不存在。啊,除了那个布满尘埃橱柜里的小学写作比赛亚军奖杯。 自那时起就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是不是明明就不在行却还硬觉得这条路就是自己的心之所向。只是偶尔见到《星洲日报》的【城人小说】和副刊征文就拿自己的运气赌一把,但除此之外对文学奖和征文比赛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很快的2月底即将迎来大学最后一个学期。修读影视的这3年,我坚守初衷,依旧对未来有着憧憬。可念书归念书,在国外留学想赚点外快,在招工平台投了多少份履历表不是杳无音讯就是“另有人选”。再看到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是组织了自己的拍摄小队,就是接获了某公司的合约、录取信。之前的自我怀疑和失望感又涌上来,甚至多次进入identity crisis(译为:身分危机)的状态:究竟是命运在跟我开玩笑,还是我真的不够努力? 没有人生下来注定失败 时至敲打键盘的这一刻,我仍在大雾茫茫中找寻着通往山顶的道路。我不晓得自己在追梦路上能撑多久,也看不清眼前的是山谷还是山腰,但心里清楚的是,我只有这么一个梦想、这么一项使命,负能量找上门怂恿你,要你放弃你就放弃的话,离开人世的时候该有多愧疚和遗憾? 虽然屡屡挫败,信心有时会消减,但我不愿向负能量低头,亦不相信命运早有安排,因为没有人生下来注定失败;其实只要不投降,就是成功。 愿大家在新的一年继续坚持,只要希望之火一天还燃着,你的机会一定会出现。即使要等到宇宙毁灭。
2月前714点阅
2岁半的小男孩跟我说,他想吃苹果。 我正在切面包,涂牛油,他刚分到一片面包,看到餐车上的苹果,马上跟我要苹果。 我一面分面包一面跟他说,你先吃面包,其他小朋友还没拿到面包,我待会就切苹果。 2岁半的小男孩小嘴一噘,拿起面包往桌上一丢,转过身,很委屈。我不动声色,继续给每一个小孩分了一片面包,然后开始闲话家常,过了一会我看见他默默捡起面包,开始吃了起来,加入我们的对话。孩子们吃完了第一片面包以后,我开始切苹果。小男孩又迫不及待,大声地说:给我苹果。我说,再等一下,他把手上剩下的半片面包丢到地上。最后在我要求下心不甘情不愿地把面包捡起来,我才把苹果给他,他马上又开心地笑了起来。 教儿子“失望”两个字 小孩当然都不擅长等待。此时此刻,他们的人生目标仅仅是身心理最基本要求的满足。从事幼教15年,也算几乎见证了半代人的成长,只能说小孩一年比一年缺少耐性。也不能说是家长的问题。现代的家长大部分算是资源强大的人,每个人都想给自己的小孩最好的人生,不知不觉中小孩习惯了人生一帆风顺,尽管他们的人生目前也不过只是短短的三两年,已经足以构成人生一切美好的世界观。 然后忽然之间他们必须学习在群体中生活。忽然之间周遭的世界不再是绕着自己走了,于是他们的世界开始崩塌。于是在托婴机构工作的我们,每天必须接住一个又一个的崩溃情绪。 他们的人生中,或许第一次要经历等待,甚至失望。 比如那两岁半的男孩。除了有父母的疼爱,还有两对祖父母的疼爱。他三岁不到,口齿伶俐,聪明机灵,学习能力很快,也可以顺畅地和大人聊天,甚至懂得把听过的故事重新覆述。但是他无法接受等待,他无法接受事情不如他愿,每一次经历事与愿违,他都会有一次的情绪崩溃。 有次我忍不住对他说:人生充满失望啊,你得开始习惯,不然以后的路还长呢。说完我看了看四周,确定没有被有心的同事听进去,确定主管没有刚好经过,否则我可能会被教训。 从事教育的人,我们应该把希望带给孩子。 我记得我在儿子5岁的时候,我就教他“失望”两个字:你现在很难过对吗,因为你得不到你想要的,记得这个感觉,这叫“失望”,在你的一生当中你会一再地体验同样的感受,因为,人生充满失望,而且,在人的一生当中,失望比希望多。 过去的5年来,丹麦幼教的走向让我这个半百的大娘百思不解:顾问一再告知我们,不要让小孩等太久,这样对他们不公平,不要让他们处于弱势。如果等待便是处于弱势,如果失望便是陷入困境,那么我真的不知道战火纷飞的国家里,那些孩子,他们的处境又叫什么。 人生真的不都是粉红泡泡。我是真心地想请大人们不要再继续跟小孩说“人生充满希望”这一句话了,这是一句我自己都不相信的谎言,说出来,我总会觉得心虚。有时安慰不算熟悉的人,我也会说,要怀抱希望,一切总是会变好的。但是谁能保证一切真的会变好呢,有心不一定做得到,人生绝对没有充满希望。与其相信一切会变好,倒不如为失望做好了准备。就是因为人生充满失望,我们才能更坦然接受事与愿违;就是因为人生充满失望,我们才要更努力减少失望。 把孩子们从粉红色泡泡里解放出来吧。
3月前1.0千点阅
2年前2.4千点阅
又是心力交瘁的一天。世界总是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不知道有没有人与我一样“幸运”,明明前一秒开开心心庆祝自己获得梦寐以求的公司应聘通知书,下一秒却又被告知取消录取资格。是老天还是公司在玩弄我呢?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本刚刚吃好晚饭,在享受着填饱肚子的满足感时,在毫无预警下我被告知取消入职通知,我心里整个晴天霹雳,我反复阅读这突如其来的电邮,难以相信事实,因为本来第二天还得准备做入职前的健康检查。怎知,一瞬间我又被公司抛弃了。 一直想回到初恋公司 自疫情开始,我在职业发展上就不断遇到挫折:因疫情被公司解约,以及反反复复地入职辞职。事情也是从2020年开始,我正式失业。我十分热爱我第一份工作,但情况不允许我继续在那儿挣饭碗,只能换个跑道 。后来入职的不同公司,我也尽我所能的去付出,学习新事物,给予自己尝试新环境和工作性质的机会。我一直想回到我的初恋公司,而等了约3年,期待已久的面试终于开放了。虽然我在面试中脱颖而出,谁知就因为一些条规问题而被取消入职。这时,我深信,在公司眼里,我们只是一个“职员编号”,公司可以随时欢迎你,当然你可以随时被替代。 我最庆幸的是我有非常支持我的家人。当我告知手中宝贵的珍珠又离我而去,他们最担心的是我的心理状况,而不是因为我丢失工作而责怪我。这种关心和安慰,就是我每次跌倒后又能迅速站起来的原因。 往好的方面想,也是老天给我的安排,或许我再尝试别的跑道,对未来会更有前景,无需自己钻牛角尖把自己困在枷锁的框框。也或许,老天是为了替我挡煞而频频阻碍。 又是眼泪溅湿了枕头的一夜。但我的心结很快打开,我知道哭只是一种抒发情绪的方式,真正实际的解决办法还是得靠自己的行动。我也不想让家人担心,所以哭完了,依然得面对现实,继续寻找下一份工作。我认识的自己没有这么不堪一击,因为这两三年经历了风风雨雨,也不止这一击了,但我真心希望这是最后一击。世界上有百万种职业,行行出状元。我立刻打开电脑,搜寻各大应聘申请入职,疯狂投履历,希望可以早日得到面试机会和入职通知。 我总是相信:并不是所有遗失的东西都需要感到悲哀,或许这是指引我们前往更好的道路所带来的启示,搞不好是有更好的机会等着我去实现呢。 有相同经历,或是待业中的朋友,希望我们可以早日上岸。待业也别忘好好休息,好好释放上一份职业累积的疲惫、委屈和无力感,去走走、陪陪父母,给自己时间充电休息,以迎接新的挑战。我们都有重来的勇气,只要不放弃,我们都能越站越勇,大家加油。
2年前7.8千点阅
人生的第一场对外演讲落幕了,这两天北上南下的我总算能喘口气,好好思考自己说了什么、没说什么。 之所以选择《e时代的孩子,路在何方?》作为主题,可以说完全是因为最近半年和学生们混熟之后的有感而发。回到实体课之后的我发现了孩子们许多的不一样,不仅成绩变差了,品行变幼稚了,沟通能力变弱了,我还发现一个许多人没有关注到的事实,那就是现在的孩子变得更爱哭、更脆弱了。 这可不是我乱说的,而是有大量的实际案例发生在自己的周遭,让我不得不警惕。许多学生会在下课时来找我边哭变诉说自己的难过,或是只是一直哭,却不知道为什么哭。同时这群孩子也更需要获得爱和赞美,于是他们更容易想要谈恋爱,却也因为沟通能力太弱而容易吵架和分开。对现在的孩子而言,健康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少,愤怒和怨恨变得越来越多,这对于急需在人际关系中获得认同感和沟通技巧的孩子们而言是致命的。 而我认为,孩子们会有今天的结果,无孔不入的社群媒体要负上重大责任。标榜着促进社交沟通的社群媒体实际上是“货不对板”,会反过来损害孩子们的沟通能力,让孩子们在实际的面对面沟通中面临更大的挫折和恐惧,从而宁可隔着屏幕寻求庇护,对社群媒体形成依赖,也不愿实际与人相处。这会形成恶性循环,不仅让孩子更加远离现实生活和人群,也让人与人之间更加疏离,人天生渴望依附于社群的需求就一直无法获得满足,而被排挤和忽视的仇恨将日益增加。 此外,社群媒体还会带来网络霸凌的严重现象。以往的孩子在学校遇到霸凌的时候只要回到家里就没事了,但如今社群媒体会让霸凌的问题跟着孩子到家里、房间里,甚至连霸凌他们的是谁恐怕都说不清楚。加上社群媒体会在孩子点击或搜寻负面内容后推送更多相关内容,这让孩子不断被负面资讯所围绕,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严重损害,也难怪如今的孩子常常悲观和难过,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沉浸于社群媒体。除了社群媒体强大的诱惑力外,家长和社会对孩子的安全焦虑也是很大的问题。家长和社会往往会认为孩子在外头到处跑是不对的,不仅风险很高,若是出事家长还要被整个社会审判。于是大人们最乐见的就是孩子在家,就算只是玩手机都比出去溜达来得好。这样的社会风气让孩子被推向社群媒体和网络游戏,同时也让他们对外界的好奇心被打碎,他们的生活就这样渐渐失去热情。 信任和爱是双向的 正是对生活缺乏热情,让现在的孩子宁可沉醉在虚拟世界中兜兜转转,也不愿去思考诗和远方,更是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冷漠无知。殊不知虚拟世界其实比现实世界更加危险,对孩子伤害更大,同时也让孩子的无目标感更加严重,这会让孩子进一步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活着只是浪费时间,只是浑浑噩噩,这时只要稍微有一点负面的资讯就可以点燃他们自暴自弃的那团火,一切就很难收拾了。 身为大人的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孩子们如今所面对的挑战不会只是收走他们的手机就可以解决的。孩子们之所以那么容易陷入社群媒体和网络游戏的深渊中,除了它们强大的吸引力和孩子们无法自我控制外,常常忽略孩子感受的父母、只关注成绩和表现而忽略孩子需要的学校、创造和放任负面资讯在网络上肆意流窜的社会大众,都是伤害孩子的帮凶。 若我们只是将问题归咎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弱,那是一种卸责,而只是没收手机和电脑,也是在忽略孩子最大的问题其实不出在手机,而是对生活的无价值感和缺乏热情。若我们没办法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过这段跌跌撞撞的岁月,去和他们一起找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像行尸走肉的孩子,甚而可能将会永远的失去他们。 讲座结束后,主办单位和我说他们很喜欢我说的“互相”二字。身为大人的我们往往会着眼于我们对孩子单向的付出,但我们忘了孩子也在对我们投以信任和爱。只要这份信任和爱是双向的,它就能越滚越大,将上述所有的恶性循环扭转过来。 路在何方?路在当下。只要我们能带着孩子看见他们脚印中盛开的花,哪里都是路,哪里都有花。
2年前9.2千点阅